• 66.00 KB
  • 2021-05-11 发布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永安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鲁鲁(节选)‎ 宗璞 ‎  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老人前天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对人对世没有任何影响。后事办完了,这矮脚的白狗却守住了房子悲哭,人们打他,他也不肯离去。房东灵机一动说:“送给下江人范先生养吧。”这小村中习惯把躲避战乱到当地的外省人一律称作下江人。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拴在大树上。‎ ‎  晚上,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的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 ‎  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6岁的弟弟捧着一钵饭,对鲁鲁说:“鲁鲁,你吃饭吧,这饭肉多。”10岁的姐姐温柔地说:“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吧。拉拉手吧?”这话今天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脚来。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这只小手很轻,但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他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 ‎  “好鲁鲁!”姐姐高兴地和他握手。“爸爸妈妈!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了!”‎ ‎  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和鲁鲁握手。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你怎么把肉都给了鲁鲁?我们明天吃什么?”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  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却忽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他要去解开一个谜。‎ ‎  黄昏时他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他坐在门外,不时发出长长的哀叫。这里是犹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罢?怎么还听不见鲁鲁的哭声呢?有人推开窗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鲁鲁在门口蹲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早上,人们气愤起来,拿来绳索棍棒下决心要处理他。他又饿又渴又累,看着屋门,希望在这一瞬间老人会走出来。但是没有。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 ‎  姐弟俩很难过,傻鲁鲁!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你一定会回来的吧。‎ ‎  他们终于等到了鲁鲁回来。姐姐冲过去弯身抱着他的头,他抵着姐弟俩的手,又给爸爸妈妈作揖。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 ‎  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 ‎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小村沸腾了。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他们终于可以回北平去了。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鲁鲁是不能去的。最后的决定是把他送给T市爱狗的唐伯伯。‎ ‎  T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大瀑布,十里外便听到水声隆隆。车经这里的那天,姐姐发着烧,还执意要下车去看。于是爸爸在左,妈妈在右,鲁鲁在前,弟弟在后,向观瀑亭上走去。急速的水流从几十丈的绝壁跌落下来,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气迷蒙,一直飘到亭上。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离她很远。她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们越来越远,什么也看不见了,倚在爸爸肩上晕了过去。‎ ‎  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泽。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便走开,不管弟弟怎样哄劝。‎ ‎  范家人走时,唐伯伯叫人把鲁鲁关在花园里。在飞机上,姐姐和弟弟为了不能再见鲁鲁,一起哭了一场。他们听不见鲁鲁在花园里发出的撕裂了的嗥叫,看不见鲁鲁因为一次又一次想挣脱绳索,磨掉了毛的脖子。他们飞得高高的,遗落了儿时的伙伴。‎ ‎  鲁鲁发疯似地寻找主人。唐伯伯总是试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气地说:“请你住在我家,这不是已经说好了么,鲁鲁。”‎ ‎  有一天,鲁鲁又不见了。过了半年,大家早以为他已离开这世界,他竟又回到唐家。他瘦多了,身上好几处没有了毛。他又一次去寻找谜底后,又历尽辛苦回来,只是为了不违反主人的安排。‎ ‎  但后来他却有了观赏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着那跌宕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小狗以人的心理,细腻地描摹小狗鲁鲁的内心活动,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小狗内心复杂的情感。‎ B.鲁鲁去城里的旧住处守候旧主人,最后又回到范家,只是因为他遭到了人们的驱赶,再加上饥渴疲累,这让读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C.去到唐家后,鲁鲁得到了很好的优待,但他并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饭,这反映了鲁鲁对新主人的不满,以及对旧主人的忠诚。‎ D.文章以鲁鲁第一次丧家的哀号开篇,以它第二次丧家的哀号结束,首尾呼应,对小狗被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寄予无限的同情。‎ ‎2.文中两次写到了瀑布,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著名作家孙犁评价《鲁鲁》:“表面是动物的悲鸣,内含是人性的呼喊。”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春云出岫 凌鼎年 ‎  日本人在长江口登陆后,占领了仓城。指挥部设在了乌梅园内。‎ ‎  带队的酒井铃木少佐是中国通,他很快从地方志上查得,乌梅园真正的园名是五美园。史书记载,此园因石美、水美、树美、花美、建筑美而称五美园。乌梅园是以讹传讹而致。‎ ‎  酒井铃木想,五美园既以石美为首,必有奇石怪石。然而园内太湖石虽不少,但看得上眼的没几块,这使他颇失望。‎ ‎  后来,他从一本清人著的《仓城园林志》里知道:五美园有两块奇石,一曰“‎ 秋意阑珊”,一曰“春云出岫”。这两块名石均系太湖石,均高约寻丈,似一对姐妹石。‎ ‎  酒井铃木好兴奋。原来他岳父一生嗜石,故而酒井铃木每到一地,必寻觅奇石怪石。‎ ‎  酒井铃木想,高达寻丈的太湖石不可能说拿走就可拿走。他估计还在园内,遂下令在园内掘地三尺也要把两块太湖石找出来。‎ ‎  园内池塘抽干后,果真在淤泥中找到一块太湖石。经水洗后辨认,乃“秋意阑珊”。而“春云出岫”则遍寻无着落。‎ ‎  据书上介绍,两块名石尤以“春云出岫”为名贵。何以见得呢?据说此石不但具备“瘦、皱、漏、透”四大特征,而且此石九九八十一洞,若在石底燃香,袅袅上升之香烟,会从一个个洞口轻轻溢出飘出,犹如云自岫出,故名“春云出岫”。‎ ‎  经暗访明查,酒井铃木相信,“春云出岫”仍在仓城,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觅得“春云出岫”。‎ ‎  酒井铃木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但仓城百姓好像达成了什么默契,老老少少一概推说“不知道”。酒井铃木还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罚之下必有懦夫”。他贴出了一告示,大意是有知道“春云出岫”之下落者,重重有赏;凡知情不报或故意藏匿者,一经发现,格杀勿论。‎ ‎  终于有一无赖贪图赏银,去酒井铃木处告了密。‎ ‎  酒井铃木令手下把钟先生请了去。‎ ‎  酒井铃木很是客气,把钟先生待若上宾,他从中国的石痴米芾谈起,谈到他岳父爱石成癖的种种故事,最后酒井铃木说宝剑赠英雄,名花配美人,此谓各得其所。言下之意,“春云出岫”“秋意阑珊”两块名石若让他岳父来保存,是最适宜不过的。‎ ‎  钟先生面无喜忧,不置可否。‎ ‎  酒井铃木不气不火,像拉家常似的对钟先生说:“若交出,也算交个朋友;若执意不交,就等于逼我开杀戒,唯有以仓城百姓性命相抵了。可考虑三日……”‎ ‎  三天后,酒井铃木登门拜访钟先生。依然如拉家常。他开导钟先生:“人重要呢,还是石重要?石乃身外之物,为了藏石而不惜以命换取,何苦呢,命都没有了,石有何用?为了区区一石,而使良多无辜死于非命,你何忍呢?……”钟先生手里玻璃茶杯竟被一下捏碎,手上鲜血直流,他攥紧拳头,说道:“此话似乎该我来讲,为觅一石而动杀机。岂不心如铁石,失了人性!”‎ ‎  “放肆!”酒井铃木气得发昏。‎ ‎  钟先生淡淡地说:“何必动怒呢。我可以交出‘春云出岫’,但须答应我三个条件。一,‘春云出岫’要好好爱护;二,石既交出,不能杀我仓城百姓;三,须举行交接仪式,且当场表演‘春云出岫’之奇观,让大家一睹为快。”‎ ‎  那天,钟先生一袭青布长衫。人到齐后,钟先生即命人把“春云出岫”石置于厅中,他取一棒香,点着后放于最下面一洞穴内,不一会儿,烟气自最下面的洞口开始散溢出来,烟气慢慢上升,最后九九八十一洞,洞洞飘烟,堪称奇观,且此香其香无比,不知为何物所制。‎ ‎  酒井铃木带头鼓掌,一时掌声四起,但酒井铃木只拍了几下就瘫了下去。那天前来观看“春云出岫”的日本人一个个命丧石前。‎ ‎  据后来清理现场的人说,钟先生紧紧地抱着那“春云出岫”石,两只手掰也掰不开。‎ ‎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叙述乌梅园的来历和酒井铃木岳父痴石的故事,对酒井铃木强索“春云出岫”这个主要情节起了补充说明的作用。‎ B.小说对告密者一笔带过,但是他引出了钟先生的出场,把酒井铃木和钟先生联系在一起,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小说善于用细节表现人物心理,如“手里玻璃杯竟被一下捏碎”“攥紧拳头”等动作流露出钟先生难以抑制的愤怒之情。‎ D.钟先生和酒井铃木的两次对话场景,写出了酒井铃木始终温和的态度和钟先生前后不一的反应,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5.结合文本,谈谈以“春云出岫”为题有何好处。(6分)‎ ‎  ‎ ‎6.小说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写酒井铃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胥鼎,字和之,尚书右丞持国之子也。大定二十八年擢进士第,入官以能称,累迁大理丞。承安二年,持国卒,去官。四年,尚书省起复为著作郎。上曰:“鼎故家子,其才如何?”宰臣奏曰:“为人甚干济。”上曰:“著作职闲,缘今无他阙,姑授之。”未几,迁右司郎中,转工部侍郎。泰和六年,鼎言急递铺传送文檄之制,上从之,时以为便。‎ 贞祐二年正月,鼎以在京贫民阙食者众,宜立法振救,乃奏曰:“京师官民有能赡给贫人者,宜计所赡迁官升职,以劝奖之。”遂定权宜鬻恩例格,如进官升职、丁忧人许应举求仕之类,入粟草各有数,全活甚众。‎ 四年正月,大兵略霍、吉、隰三州,鼎遣兵屡却之,且上言:“窃谓凡被俘未归者,更宜多方招诱,已归者所居从便,优加存恤,无致失所。”制可。二月,拜枢密副使,权尚书左丞。时鼎方抗表求退,上不许,因进拜焉,且遣近侍谕曰:“卿父子皆朕所知,向卿执政时,因有人言,遂以河东事相委,果能勉力以保无虞。方国家多难,非卿孰可倚者?卿退易耳,能勿虑社稷之计乎?今特授卿是任。”‎ 宣宗崩,哀宗即位。正大二年,起复,拜平章政事,进封英国公,行尚书省于卫州。鼎以衰病辞,上谕曰: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鼎乃力疾赴镇,来归者益众。鼎病不能自持,复由前请,优诏不许。三年,复上章请老,且举朝贤练军政者自代。是年七月,薨。鼎通达吏事,有度量,为政镇静,所在无贤不肖皆得其欢心。南渡以来,书生镇方面者,惟鼎一人而已。 (节选自《金史·胥鼎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B.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C.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D.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著作郎,官名,属中书省,有编修国史之责。从文中看,这是个闲职,职位并不重要。‎ B.工部,为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掌管全国的屯田、水利、交通等各事项。‎ C.丁忧,原指遭逢直系尊长的丧事,后多用来指官员居丧。这里“丁”是“遭逢、遇到”之意。‎ D.薨,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也可用于皇帝、高等级妃嫔及其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胥鼎做官颇有才能。他上奏章论说急递铺传送文檄的制度,这一制度给人们带来了很大便利。‎ B.胥鼎关心百姓疾苦。他建议朝廷立法赈济京城缺乏粮食的贫民,法令制定后,救活了很多人。‎ C.胥鼎为官深得人心。他处理政事镇定从容,周围的人无论贤能与否,他都能做到让他们满意。‎ D.胥鼎深受皇帝倚重。他向皇帝提出退职,皇帝下诏书褒奖挽留,直到他举荐别人代替自己才 被准许退职。‎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京师官民有能赡给贫人者,宜计所赡迁官升职,以劝奖之。(5分)‎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2题。‎ 杂诗(其五)‎ 陶渊明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①。‎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 壑舟②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注释:①骞:飞举。翮:羽翼。骞翮:振翅高飞。翥(zhù):飞翔。‎ ‎②壑舟”语出《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此处是借用“壑舟”喻指生命。‎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回忆少壮时代,即便没有遇上快乐的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满了欣悦。‎ B. 诗的三四句描绘诗人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鹏展翅,志在高飞远举。‎ C.第五至八句写随时光流逝,壮志减退,满心忧虑,与起笔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D. 全篇诗意层层翻转,由过去写到眼前,再由眼前写到过去,抒发感慨,逐步深入。‎ ‎12.“陶渊明这首诗的主题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忱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体现在什么地方?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归去来兮辞》中写作者在劳作之余放声呼啸,吟咏诗篇的句子是: ,‎ ‎ 。‎ ‎(2)《滕王阁序》中作者选取秋水、秋山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现“三秋”景象的句子是:‎ ‎ , 。‎ ‎(3)《滕王阁序》中表达作者不因年华流逝和处境困厄而自暴自弃的句子是: ,‎ ‎ ; , 。‎ ‎(4)《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因外界评价而改变自我的句子是 ,‎ ‎ 。‎ ‎(5)《陈情表》中作者以乌鸦反哺为喻,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三、基础题(20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庄稼成熟 ②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财物 ‎ ‎③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次序 ④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快速的样子 ‎⑤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乖违,不顺 ⑥绝云气,负青天 使……断绝 ‎⑦所赖君子见机 时机 ⑧常在床蓐 通“褥”,垫子 A.②③④⑥ B. ⑤⑥⑦⑧ C.①④⑤⑧ D.①③⑤⑦‎ ‎1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泉涓涓而始流 地势极而南溟深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臣以奉养无主 C.以五百岁为春 不足为外人道也 D.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①蟪蛄不知春秋 ②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③感慨系之矣 ‎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⑤幼稚盈室 ⑥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⑦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⑧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④⑥ D.③⑤⑦⑧‎ ‎17.下列对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雄州雾列 ②悦亲戚之情话 ③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④园日涉以成趣 ‎ ‎⑤臣具以表闻 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⑦侣鱼虾而友麋鹿 ⑧而后乃今将图南 ‎ ‎⑨目吴会于云间 ⑩而征一国者 A. ①③④丨②⑦丨⑤⑩丨⑥丨⑧⑨ B.①⑧⑨丨②⑦丨③④丨⑤丨⑥⑩ ‎ C. ①⑧⑨丨②⑦丨③④丨⑤⑩丨⑥ D.①③④丨②⑦⑩丨⑤丨⑥丨⑧⑨‎ ‎18.对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③南冥者,天池也 ‎ ‎④今臣亡国贱俘 ⑤寓形宇内复几时 ⑥而刘夙婴疾病 ‎ ‎⑦去以六月息者也 ⑧既自以心为形役 ⑨奚以知其然也 A.①③ |②⑦|④⑥|⑤⑨|⑧ B.①③⑦ |②⑨|④|⑤|⑥⑧‎ C.①⑦ |②⑨|③⑤|④|⑥⑧ D.①⑦ |②⑨|③④|⑤|⑥⑧‎ ‎1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古人用“朔”、“晦”、“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如《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 B.“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是古代一种礼节,即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C. 古人的名一般是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取字,表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 ”。‎ D. 《陈情表》中“孝廉”、“秀才”,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秀才是优秀人才的意思。‎ ‎20.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人常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如《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宿中翼、轸的分野。‎ B.古代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年号纪年两种。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如《归去来兮辞》“乙巳岁十一月”。‎ C.谥号专指古代帝王死后,据其生平事迹给予评定意含褒贬的称号,褒扬的谥号如文帝、景帝等,贬义的有哀帝、炀帝等。‎ D.“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即取此意。‎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2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B.自 1993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我市 60 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45.6 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 10 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 1 万公里、在建规模 1.2 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D.随着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 2017 年,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分)‎ A.我虽然毕业于名校,但短时间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只好暂时在这个单位屈就。‎ B.世兄谬赞,实不敢当。弟是至浊至愚,只不过一块顽石耳,何敢比世兄品望高清。‎ C.化学竞赛冬令营报名即将截止,来不及回家和您磋商,只能擅自做主先报了名。‎ D.我拜读了你的辩论稿,发现在个别词语的使用上有失斟酌,很冒昧地做了雅正。‎ 四、作文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 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以上材料给了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永安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1. A( B项回到范家,不是因为遭到驱赶和饥渴疲累,是因为想起了范家人对它的爱。C项不吃饭是因为思念生病的姐姐 D项犹太老人去世,范家人回北平,并不是被无情抛弃。)‎ ‎2.①第一次写瀑布交代与姐姐分别的地点,为下文鲁鲁在瀑布前哀号埋下伏笔;②第二次写瀑布,呼应前文,刻画了鲁鲁的形象,表现了鲁鲁对主人的思念和内心的哀伤;③瀑布的美及雷鸣般的水流声,与离别的伤感交织在一起,营造了悲剧氛围。 (6分。答对一点2分。若有其他答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 ①动物的悲鸣:狗与主人的两次离别之痛,被世人驱赶打杀之苦,命运颠沛流离之艰。‎ ‎ ②人性的呼唤:人与人之间要关爱、忠诚,人与动物也应平等、热诚相待。‎ ‎ ③作者借小狗的悲鸣,反映了战乱中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无奈,呼唤着心灵之间的贴近和沟通,真挚和热诚。(6分,若有其他答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3分)D(酒井铃木对钟先生的态度并非“始终温和”)‎ ‎5.(6分)①增强小说的神秘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  ③代表着中华民族高雅珍贵的传统文化,富有象征意味。‎ ‎(答对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 ‎6.(6分)①酒井铃木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  ②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酒井铃木贪婪的心理和阴险毒辣的性格。  ③反衬出钟先生誓死守护中国文物的民族气节。‎ ‎(答对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7.B 解析: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发现四个选项的区别在于两处断句,即“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和“必济吾事大河以北”。第一处,“归附”是动词,主语应为“河朔州郡”,所以“归附”前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第二处,“事”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理解为名词是“吾事”,指皇上认为胥鼎能帮助自己成事,理解为动词是“事大河以北”,意思讲不通,因此“事”前不应断开,据此排除C项。故答案为B项。‎ ‎8.D 解析:“也可用于皇帝、高等级妃嫔及其所生育的皇子公主”说法错误,皇帝去世叫“崩”。崩,指帝王、王后之死。薨,一般指诸候或大官之死。卒,指大夫之死。不禄,指士之死。死,则用于庶人。‎ ‎9.D 解析:“直到他举荐别人代替自己才被准许退职”说法错误,从原文“三年,复上章请老,且举朝贤练军政者自代”来看,胥鼎确实推荐他人替代自己,但并没有说得到了皇帝的允准。‎ ‎10.(1)京城有能够周济救助贫民的官吏和百姓,应当计算他们所周济的人数给他们升官加职,来奖励他们。(“赡给”“劝奖”各1分,定语后置句1分,句子大意2分)‎ ‎(2)大鹏鸟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开始计划往南飞。(“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图南”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胥鼎字和之,是尚书右丞胥骨持国的儿子。大定二十八年考中进士,做官以贤能著称,多次升迁至大理寺丞。承安二年,胥持国去世,他离职守丧。四年,尚书省起用他任著作郎。皇上说:“胥鼎是旧臣家的儿子,他的才能怎么样?”宰相上奏说:“‎ 胥鼎办事非常干练且有成效。”皇上说:“著作郎是一个闲职,因为现在没有其他空缺官位,姑且授予这个职位。”过了不久,升为右司郎中,转任工部侍郎。泰和六年,胥鼎上奏论说急递铺传送文檄的制度,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时人们认为很便利。‎ 贞祐二年正月,胥鼎认为在京城的缺乏粮食的贫民很多,应当制定法令救济,于是上奏说:“京城有能够周济救助贫民的官吏和百姓,应当计算他们所周济的人数给他们升官加职来奖励他们。”于是定下暂时出售恩例的法则,如晋升官职、居家守丧的人允许应举求官之类,进献粮食草料各有定数,保全救活了很多人。‎ 四年正月,敌人大军侵占霍、吉、隰三州,胥鼎派遣士兵多次击退他们,并且上奏皇上说:“我私下认为凡是被俘虏而没有回来的人,更应当用多种方法招引,已经回来的让他们听便居住,特别加以慰问抚恤,不要让他们失去安身之处。”皇上同意了他的建议。二月,胥鼎被任命为枢密副使,代理尚书左丞。当时胥鼎正上奏章请求退职,皇上不允许,于是晋升了他的官职,并且派遭近待晓谕他说:“你们父子都是我所了解的人,原先你掌管政事的时候,因为有人推荐于是把河东的事情委托给你,果然能尽力确保没有忧患。正当国家多难的时候,除了你还可以依靠谁啊?你退职容易,能够不考感国家大计吗?现在特别授予你这个职位。”‎ 宣宗驾崩,哀宗即位。正大二年,胥鼎重新被起用,被任命为平章政事,被封为英国公,在卫州设行尚书省。胥鼎因为体衰多病推辞,皇上告诉他说:“你原先在河东的时候,朝廷倚重你。现在河朔一带的州郡大多归顺依附,需要你谋划。你是先朝大臣,一定能帮助我成事,黄河以北,都归你指挥管辖。”胥鼎于是勉强支撑病体前往军镇,前来归附的人更多了。胥鼎患病不能坚持,又重新提出以前的请求,皇上下达褒奖的诏书,不允许他退职。(正大)三年,胥鼎又上奏章请求退职,并且举荐朝廷熟谙军政大事的贤臣代替自己。这年七月,胥鼎去世。胥鼎通晓政务,有度量,处理政事镇定从容,周围的人无论贤能与否,胥鼎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南渡以来,书生镇守一方的,只有胥鼎一个人罢了。‎ ‎11. D【解析】D项是对诗歌全篇的理解,全诗明显分为三个层次,l-4句为第一层次,回忆过去;5-10句为第二层次,由回忆过渡到眼前,由“昔我”渐到“今我”;1l-16句为第三层次,由前面的回忆与比较引出对未来对生命的感慨。D项“再由眼前写到过去”错误。‎ ‎12. 这种生命的忧患意识体现为少年快乐与当下岁月流逝,联想古人珍惜光阴进而引发韶光易逝的悲凉感慨;少年志在四海与当下前途迷茫,进而引发壮志末酬的忧虑;身体日渐衰微、一天不如一天,进而引发对命运无常的忧虑。 (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做简要分析,每点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3.(1)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三、基础题(20分)‎ ‎14. C 解析:②资:凭借 ③ 序:时序 ⑥绝:直上穿过 ⑦机:预兆 ‎15.B.两个都是“因为”。 A修饰,并列。C作为,对。D代词,它;语气词,表推测 ‎16.C 【解析】①“春秋”,四季;②“逢迎”,迎接;④“告诉”,申诉;⑤“幼稚”小孩;⑥“不同意,能力不够”,不能行走。⑦“辛苦”心酸悲苦。‎ ‎17.A(1.3.4为名作状 2.7为意动用法 5.10为使动用法 6为形容词作动词 8.9为名作动)‎ ‎18.D(1、7为状语后置 2、9为宾语前置 3、4为判断句 5为省略句 6、8为被动句)‎ ‎19.A “晦”是农历月末最后一天 ‎20.C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 ‎21.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 动宾搭配不当,“发生了……案情”搭配不当,可将“案情”改为“事件”。B项,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当前后句子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语在前,因此应该将“每当”移至“火车”前。C项,成分残缺,在“不少旅行社正”后加上“经受着”。‎ ‎22.A [解析] 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应在“高于”前加“比例”。C.逻辑错误,“其中”指代前文“运营里程”,不能包括“在建规模”。D.句式杂糅,成分残缺。去掉“建成”,并在“等”后面加上“信用信息”。‎ ‎23. B.A 项问题出在“屈就”上,“屈就”常用作请别人担任职务的客气话。此处使用错误。C项“磋商”多用于正式场合,表示双方仔细商量和研究并交换意见。此处使用错误。D项的“雅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时的敬词。此处使用错误。‎ 四、作文题(60分)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