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0 KB
  • 2021-05-10 发布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20- 2021 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期中考试高三试题 语文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试题总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本试卷由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组成。第 I 卷和第 II 卷选择题部分,一律用 2B 铅笔按 题号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第 I 卷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部分,按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第 I 卷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方言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具有长远意义,如同物种意义义上的不可再生性,我们今天仅用 短视的眼光看待方言,可能看不到它实在的价值,但如果因此忽略它,任其消失,则是不可 还原的。 方言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方言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比如湖南 花鼓戏,以其特色与影响带给人们独有的艺术享受;第二,我们用传统方式做训诂研究,解 释古代文献词义、句字,需要借助方言;第三,语言的多样性是丰富人类社会与文化生活的 一个重要方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心灵最深处最复 杂的情感。没有乡音,无以慰藉乡愁。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种知识体系,都是特定的族群在 特定的地域生活多年之后文化风貌的呈现。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用方言来表达情 感。 方言能极大增强同一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社区营造和谐宜居的优良环境有很好 的助推力。在现有的交通通讯、信息化的背景下,方言差异性减少、普通话影响扩大是一个 必然的过程,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个现实。考虑到方言的价值,我们希望方言不要以这么快的 速度退出社会生活,希望方言在更长的时间里能以一定形式得到传承。 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 时,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 社会要逐步养成双语双言、多语多言的状态,并习以为常一一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 交际 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 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实际也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 态,中国南方地区多言环境情况较多,尤其像广西这样的地方,一个人往往会说几种方言, 比如西南官话、粤语、客家话,有的还会说壮语。这是百姓自然而然掌握的,并不存在学得 多就学不好的情况。因此,在目前环境之下,城市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普通话说不好, 要让孩子从小有机会说方言,与普通话同时接触。研究表明,实际从小处在多语状态的人, 脑部神经系统的发有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双语多语环境下的孩子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并不 会吃亏,反而还更有优势。 不过,方言毕竟是触动人们敏感认同神经的因素,因此在多语多言的社会里,使用不同 方言的人,要有语言使用文明的意识。这种文明意识,其实就是要兼顾对方的心理,并成为 一种习惯。在交际的现场,方言的使用要掌握好度,要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这种文明意识 不是短时间能形成的,但我们在进行方言传承和保护时,也要把这种意识传播出去。我们并 不鼓吹方言独大,而是主张构建一种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 (摘自《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对立》,人民网) 材料二: 苏州历来重视对苏州话的保护和传承。 2008 年,苏州市区、昆山市、常熟市成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首批试点地区, 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发音人,采录了昆曲、苏州评弹、苏剧等地方口头文化语料。2012 年, 苏州市语委办启动苏州话保护工程。截至目前,苏州市语委办已连续举办了十届中小学生普 通话、苏州话、英语口语比赛;苏州市语委办已举办了五期苏州话辅导师培训班,培育了四 百多名苏州话辅导师;苏州市教育局、市语委办、市广电总台已举办了三届苏州童谣比赛。 另外,本地新闻媒体推出了一批关于苏州话的节目;二十多条公交线路同时用普通话、苏州 话报站;《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相关条款也对苏洲话保护做出了相关规定。 从 2017 年开始, 网师巷社区把苏州话辅导师请到社区,通过童谣、情景短剧等形式在 孩子中推广苏州话。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推出“说苏哉”微信公众号,成立“说苏哉” 协 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沙龙活动推广苏州话和地方传统文化。 (摘自《保护传承吴侬软语,方言文化能不能“嗨”起来?》苏州新闻网 2019.5.30) 材料三: 早在 2012 年,科大讯飞就以粤语为突破口开展方言识别技术攻关。2017 年科大讯飞又 发起“方言保护计划”,3 年来已收集方言语音超过 86 万条,支持 23 种方言语音输入,实 现包括粤语、四川话、湖南话等 11 种方言的语音合成;微信小程序“我 AI 说方言”方便公 众随时随地上传方言,建设中国方言库。 “方言保护计划”发起人之一李强军介绍,方言语料的采集、记录和归纳是方言识别的 基础。以前,这项工作很大程度依赖于调查者主观感知,而归纳完整的语音变化、进行句法 和语义分析等工作难以单靠人力完成,所以有必要建立分属不同方言的数据库,利用人工智 能系统对方言文字、发音等进行整理。 其实,外语语音识别与方言识别的人工智能训练方法是相通的。随着技术进步,可用统 一的语音识别模型,导入各地方言等不同语料进行无监督训练。我国语言学界将现代汉语方 言分为十大方言区,方言识别难度有所不同,落实到输入法产品中,识别准确率也略有差异。 适配不同的方言识别,对整体语音识别技术会是一种促进和优化,还有助于设计出更贴合消 费者需求的智能语音交互产品,美国“风险投资节奏”网站数据显示,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 全球最大的智能语音市场,2019 年第一季度智能音箱出货量占全球总出货量一半以上。国 外智能语音产品厂商也在努力开发能识别各种英语口音的版本,独具中国特色的“方言版” 语音识别产品有助于中国企业开展差异化竞争。 (摘自《人工智能助力保护“多彩乡音”》, 新华网 2019.8.29 1.下列对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方言之于人类文明,如同物种之于自然,具有长远的意义,不能让它轻易消失。 B.方言既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方特定族群表达情感的载体。 C.方言是为进行不同社会交际、适应不同交际场合而存在的,现代社会不可或缺。 D.使用方言要有文明使用语言的意识,说话时要分场合、 看对象,不能随心所欲。 2.根据相关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多言多语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所以我国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的普通话,要 鼓励孩子从小大胆说方言。 B.材料一: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就是需要每一个人既能说普通话,也能说方言,普通 话与方言能够和谐相处。 C.材料二:在保护和传承方言方面,苏州采取了多种有效举措,他们的经验无疑是最有效的, 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和推广。 D.材料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中国方言数据库,可以帮助企业开发各种方言版语音识别 产品,利于企业差异化竞争。 3.材料一、二强调方言保护,下列说法中“有利于方言保护和推广”的一项是 A.流动人口普遍渴望获得身份的转变与认同,为了能够尽快地适应流入地的社会文化生活, 他们会积极主动地熟悉、学习流入地的方言。 B.到 2030 年, 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 70%,而伴随这趋势, 中国农村的地方文化将更加支 离破碎,方言的文化自信也渐趋于无。 C.很多家长认为说方言会影响普通话发音,别的小朋友都说“高大上”的普通话,自家孩子 如果突然冒出一句方言,会被嘲笑,甚至孤立。 D.民革苏州市委的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的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使用普通话,70%的人会羡 慕别人能讲苏州话,却没有学习苏州话的愿望。 4.材料一侧重论述的内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4 分) 5.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方言保护?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9 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 梁衡 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 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 稀。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原始林。2016 年盛夏时分我有缘造访了这 最后的一片原始林。 ②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③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 木。忽然眼前一亮,一条溪流从山上奔腾而下。眼前这条溪流无法与我见过的任何一条流水 相比较,因为它没有留下一丝人类活动的痕迹,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 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 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 ④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 ⑤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 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 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够原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 看有没有人的痕迹、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种种干扰和玷污,所以探险 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人文污染过的地方。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 前人没有留下诗词, 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 地私语。 ⑥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国内很有名的一处石景便是云南的石 林,那是一片秀气的石柱。 还有贵州天星桥,那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精巧。而这里的石头 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 或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具其态。 ⑦现在要说一说在乱石间争荣竞秀的苔藓了。这是整个林区的大地毯,是森林里所有生 命湿润的温床。它生在地上、树上、石上,绿染着整个世界,不留一点空白。最让人感动的 是它的慈祥,它小心地包裹着每一根已失去生命的枯木。那些直立的、斜依的、平躺于地的 大小树干,虽然内里已经空朽,你轻轻一碰就是一个洞,但经它一打扮,都仍保持着生命尊 严。绿苔与枯树正在悄然作着生命的转换。 ⑧老林子中最美的还是大树,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有一棵树,我叫它“一木穿 石”,我们平常说“水滴石穿”,可是有谁真的见过一滴水穿透了一块石头?现在,我却见到 了一棵树,一棵活着的树,硬是生插在一块整石之上,霸气十足。它的须根向四周摸索,拳 握住一点点沙尘,然后蛰伏在石面的稍凹之处,聚积水分,酝酿能量。松树的根能分泌一种 酸液,一点一点地润湿和软化石块。成语“相濡以沫”是说两条鱼,以沫相濡,求生命的延 续。而这棵红松种子却是以它生命的的汁液,去濡润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终于感动了顽石, 让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它赶紧扎下一条须根,然后继续濡石、挖洞、找缝,周而复始,终 于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的大纛。 ⑨如果说刚才的那棵树有男性的阳刚之烈,下面这棵便有女性的阴柔之美。它生在一根 窄长的条石上,两条主根只能紧抓着条石的边缘向左右延伸,然后托起中间的树身,全树就 成了一个丁字形,一个标准的体操“一字马”。那两条主根是她修长的双腿,树干是她曼妙 的身躯,挺胸拔背,平视前方。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棵树的根与身子长得一般的粗细,一样 的匀称,一样的美丽。好一个“幽谷美人”! ⑩我们就这样在绿色的时间隧道里穿行,见证了大自然怎样在一片顽石上诞生了生命。 它先以苔草、蕨类铺床,以灌木蓄水遮风,孵化出高大的乔木林,就成了动物直至我们人类 的摇篮。这时再回看那艘石头巨舰,是泰坦尼克号?是哥伦布的船?是郑和下西洋时的遗物? 都不是。它沉静地停在这里,是特别要告诉我们,假如没有人的干扰地球是什么样子,大自 然是什么样子,我们曾经的家是什么样子。当年我们屈从了这片原始林,现在它给我们友好 的回报,留下了一面大镜子,照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 知朝代之兴替;以这片原始林为镜,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兴替。 ⑪ 我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早年林区运木材的小火车路,不为伐木,是准备开展 原始森林游。 6.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标题“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中,“原始林”点明了本文描写对象,而“幸存”一词表 现了作者思想情感。 B.作者一行不顾大雨换上迷彩服、长筒靴,带着雨伞,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说明作者 一行造访原始林兴致浓厚。 C.作者认为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干扰与玷污,所以喜欢原始林的三无境界,在这里可以与 自然亲密接触。 D.结尾写作者一行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小火车轨道,不为伐木,而是准备开展原始 森林游,作者为此感到欣喜。 7.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主体部分的顺序非常清晰,从发现原始林,到进入原始林,再到最后下山离开,有 头有尾,脉络分明。 B.作者描写原始林里的石头,写云南石林、贯州天星桥是为了在对比中突出原始林里的石 头野性十足的特点。 自然衔接。 C.文章非常注意段落间的过渡,比如第九段开头运用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 下段落内容 D.文章依次写了原始林里的河流、石头、苔藓、大树,步步递进,层层深入,为我们塑造 了一个立体的世界,让人如临其境。 8.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原始林,为什么从第段开始花了很多笔墨写石头?(4 分) 9.文章在细致写景的同时,还有一些恰到好处的议论。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 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 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 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 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性方 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夫安平之时,尚宜有节,况当今之世,兵 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 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不纳。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宫中 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顷之,征为尚书仆射。八年, 代杨秉为太尉。蕃让曰:“齐七政..,训五典,臣不如议郎王暢。聪明亮达,文武兼姿,臣不 如刑徒李膺。”帝不许。中常侍苏康、管霸等复被任用,遂排陷忠良,共相阿媚。大司农刘 祐、河南尹李膺,皆以忏旨,为之抵罪。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言及 反复,诚辞恳切。帝不听,因流涕而起。 窦后临朝,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 颈想望太平。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蕃 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 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惽俗。而驱驰嶮厄之中,与刑人 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非不能洁情志也。愍夫世士以离俗为高,而人伦莫相恤 也。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 以携持民心。 (《后汉书·陈藩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 /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B. 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 /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C. 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 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D. 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 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后被举荐的人亦称孝康;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B.刺史,官名,汉始设,本为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宋元后沿用为州长官的别称。 C.七政,是中国古代天文术语,说法不一,可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D.论,也称评、赞、诠、叙、议、述,名称不一;总称论赞,指附在史传后的评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陈蕃为官清峻,士民敬畏。因政绩清明得到执政威严的青州刺史李膺的赏识和挽留;陈蕃 不接待宾客,为人清高,故其升迁后送行者不敢出外城以相送。 B.陈蕃直陈时政,忠君为国。皇上驾临广成苑打猎,陈蕃认为现在非太平之时,且令百姓为 打猎驱禽除路,有违圣明君主体恤百姓之意,上疏表示反对。 C.陈蕃敬才礼贤,正直低调。对高洁之士周理敬重有加,专门为他准备一床榻;皇上让他担 任太尉之职时,陈蕃认为自己才能不如王畅、李膺,予以推辞。 D.陈蕃不避强权,刚正不阿。拒绝大将军请托,主持人才选拔,不偏袒权富;面对宦官掌权、 陷害忠良的局面,陈蕃犯颜直谏、以身试险,直至最后遇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4 分) (2)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4 分) 14.陈春“终取灭亡之祸”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3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9 分)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好不容易寻到数枝梅花,荒林、野径、苔、竹等烘托了梅的品任。 B.因为南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诗人认为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 C.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只是它以自我炫耀、自荐为耻,希望有人引荐。 D.诗人酒醉之后不愿唾到庭前梅树近旁,是怕污损阵风吹落下来的花瓣。 16.诗的颈联有何含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态度?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黑格尔的“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佐证 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 (2) 《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竭诚相待而不傲物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居秋暝》中由写景转为写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II 卷表达题(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于是她心中特有的生命精神和美感,叫我感觉到了。她没有像我们都市中的大艺术家们 那样搜出枯肠去变形变态,刻意制造出各种怪头怪脑设法去“惊世骇俗....”。她的艺术生命是 天生的,自然的,本质的,也是不可思议的。这生命的神奇来自于她的天性。剪花娘子们不 想在市场上创造价格奇迹,更不懂得利用媒体。千古以来,一直都是把这些随手又随心剪出 的活脱脱的形象贴在炕边的墙壁或窑洞的墙上,自娱或娱人,没有市场霸权制约的艺术才是 真正自由的艺术,这不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吗?她们不就是真正的艺术天才吗? 然而,这些天才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的那此无名 的野草野花,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长、 开放与消亡,那么,到了农耕文明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演出接近尾声时,我们只是等待着大幕 垂落吗?在我们对她们一无所知时就忘却她们?我的车子渐渐离开这草原深处,离开这些真正 默默无闻的人间天才,我心里的决定却愈来愈坚决: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 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一定!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 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B.风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C.我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尝这“秋”,这古都的秋味。 D.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 分)20.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本画册,更多人看到她们, 知道她们。”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 流畅(4 分) ①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是我国无人机产业快速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②随着传感器、通信、 航空运力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渗透,近年来,中国无人机行业快速 发展,无人机应用场最不断拓展加深。③根据相关研究显示,2022 年中国工业无人机市场 规模预计将突破 500 亿元。④而随着无人机在疫情防控中“大展身手”, 也令这一行业吸引 了更多资本与人才的关注, 为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⑤需要看到,疫情的冲击只是短 期的,对相关产业来说,把控住机遇、摸清楚规律,才有可能推动行业螺旋式上升。⑥除了 无人机之外,无人驾驶技术也在疫情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业内人士表示,“无接触配送” 或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 55 字。 (5 分)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物局称,文物工作人员新近发现 9 处烽燧遗址,根据地表采集的标 本可以判断其为汉代列燧,西夏时期有沿用,部分有近代使用痕迹,烽燧也称烽火台,如有 敌情,白天燃烟,夜晚放火,这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方法。它与长城并存,组成一个完整 的军事防御体系。列燧是指排列起来,连点成线的烽火台。新发现 9 处烽燧遗址,激活了人 们对于阿拉善中部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思考,对于理解当地雅布赖手印岩画、曼德拉山岩 画,以及近期在该区域发现的多处人面像岩画,青铜器时代早期聚落遺址等等具有重要意义。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为了让高一新生顺利开启崭新的学习生活,学校将举办成长分享会,拟邀请一位优秀的 高三学生,做主题为“新起点,新未来”的发言。该校高三年级学生会提出了三名人选。 文佳,进入高中后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她与同学合作的模拟政协提案在“全国 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表现出色,被带到了全国“两会”, 倍受社会瞩目。刘江,痴迷于 程序设计,在学习高中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成功申请了一项国家专利,多所高校向 他伸出了橄榄枝。 张晓,出生于中医世家, 早已立下从医志向,为考上最好的医科大学, 他全身心投入学习, 高中三年的成绩一直居年级前列。 作为高三学生,你认为哪位同学更合适在成长分享会上发言?请给学校高三学生会写一 封信,推荐其中的一位同学,表达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期末考试高三年级试题 语文答案 1. C (材料一第五段表明方言可以“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但并 不是出于选项中所说的“方言是为进行不同的社会交际、适应不同的交际场合存在的”这个 目的) 2. D (A 项,强加因果;扩大范围;B 项,“要每一个人既能说普通话,也能说方 言”理解错误;C 项,看法应从材料二找根据,从整体来看,材料二并没有“苏州的经验无 疑使最有效”的意思) 3. A (A 项,流动人口学习流入地的方言,有利于流入地的方言 推广;B 项中的时代环境,C 项中的家长的观念,D 项中的调查结论反映的现状等,这些都 不利于方言的保护与推广) 4. (4 分)(1)侧重论述了方言的价值、作用,以及多言多语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 (2 分)(2)运用了引证法、例证法(事实论证)、因果论证法。(答出任意两种论证方法均 可得 2 分) 5. ①公众方面。人们要有对方言 重视意识,正确对待、使用方言。 ②政府方面。相关部门应出台保护方言的相关规定,推动方言保护工作的开展;举办相关 活动,培训方言教师,积极推动方言的使用。 ③社会方面。社会组织应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动方言的传播和运用。 ④企业方面。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方言数据库,对方言进行采集、记录、归纳和整 理;发展语音识别技术,支持方言语音输入,为方言的使用提供条件。(满分 6 分,答出 3 点即可,每条 2 分) 6.D (“作者为此感到欣喜”错,结合结尾和全文来看,作者对开展原始森林游是忧虑的) 7.D (“层层深入”是错的,景物之间没有层层深入的关系) 8. ①表明石头也是原始林的重要组 成部分,并且正是这些石头保住了原始林。(分析本身的作用)②为了引出下文乱石间争荣 竞秀、生机勃勃的蕨类、苔藓、树木。(分析和上下文的关系)③为了更好地阐释这片原始 林顽强的生命力与来之不易,深化文章主旨。(分析与主旨的关系)(满分 4 分,前两条各 1 分,第三条 2 分) 9. ①使文章形成描写、议论相结合的表达特色,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表达方式)②形象生 动地展现原始林特点的同时,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更能突出保护生态、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主旨。(内容主题)③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使文章容量更大,更有深度,更具艺术性。 (艺术效果)(满分 6 分,每条 2 分) 10.(3 分)D 11.(3 分)B(刺史,汉设立为监察郡县的官员。) 12.(3 分)A(“赏识和挽留”文中无此信息。) 13.(8 分)⑴(4 分)陈蕃利用朝会的时机,坚持为李膺等人申辩,请求加以宽恕,提升他 们的官爵。(“因”“固”“理”“原宥”各 1 分。) ⑵(4 分)陈蕃一直痛恨这帮人,决心诛杀宦官,恰逢(或:正好)窦武也有这个打算,陈 蕃于是与窦武一起谋划这件事。(“疾”“志”“会”“谋”各 1 分。) 14.(3 分)①宫廷争斗,宦官专权;②谋事不密,走漏风声;③宁折不弯,不避强权;④ 身逢乱世,敢于直言。(满分 3 分,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15.C(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希望有人引荐”错) 16.(6 分)①梅树长在野桥旁,无人管领,任随明月做它的的主人;(2 分)长在寒谷中, 只要有根在,到了春天依然会抽枝吐蕊。(2 分)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远离尘嚣、自由自在、 清高疏放、执着坚贞、百折不回品性的由衷赞美。(2 分) 17.(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 行路 (3)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满分 6 分。每空 1 分,有错别字、增减字该空不得分) 18.C(C“秋”表示特殊含义 A“友邦人士”表示讽刺和否定 B“北京话”表示特定称谓 D“过 人头”表示直接引用) 19.①句中把剪纸民间艺人比作野花野草,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民间艺人和野草野花 都是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默默无闻,不为人知;③民间艺人和野草野花都创造着 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满分 4 分,答出 1 条得 1 分,2 条得 2 分,3 条全对得 4 分,意 思对即可) 20.(1)原文运用倒装,更能突出强调我想印画册让更多人了解剪花娘子的决心。(2)原 文“一定”单独成句,且使用感叹句式,表达感情强烈,强化了作者对民间艺人和剪纸艺术 的喜爱赞叹之情。(满分 4 分,每条 2 分,意思对即可) 21.①删去“快速”,或删去“迅猛”;③删去“根据”或“显示”;④删去“而随着”或“也令”; ⑤将“把控”改为“把握”(满分 4 分,改对一处给 1 分) 22.内蒙古阿拉善盟新近发现 9 处烽燧遗址,为汉代遗址,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当地的历史文 化有重要意义。(满分 5 分,“内蒙古阿拉善盟新近发现 9 处烽燧遗址”2 分, “汉代遗址” 1 分;“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2 分) 23.作文 建议起评分 43 分 (一)写作任务要求: 1.明确回答“你认为哪位同学更合适在成长分享会上发言”的问题,在三名人选中推荐一位同 学(文佳、刘江、张晓); 2.结合三位同学的材料表达看法; 3.围绕发言主题“新起点,新未来”阐述推荐理由; 4.明确写作者“高三学生”的身份和写作对象“学校高三学生会”; 5.写一封信(文体为书信体); (二)参考立意: 1.推荐文佳:综合发展,素质成长 2.推荐刘江:兴趣做帆,向梦远航 3.推荐张晓:志存高远,行之不懈 考生在做出选择时,既可以选择文佳,进而分析讨论高中生关注时代、参与社会实践、 培养社会责任感等论题,也可以选择刘江,进而分析讨论兴趣是动力、专注所长等论题; 同样可以选择张晓,进而分析讨论立志成才、努力学习的影响等论题。 (三)评分标准 起评分 43 分。一类文:54--60;二类文:48--53;三类文:42--47; 四类文:36-41 偏离题意;五类文:0--35 偏离题意且 400 字以下 (四)其他 1.错别字扣分 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 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2.字数扣分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 (2)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5)只写标题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6)完全空白的,评 0 分。 参考译文: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做官,被推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 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官离去。太守李固上表荐 举他,授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这时,李膺担任青州刺史,治政严有威名。属城听了消 息的都自己要求离去,陈蕃因为政绩清廉,一个人留下来,郡人周璆,洁身自爱,前后郡 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非常尊数他。特別为 他安一张床,周璆走了,就把床悬起来。大将军梁冀派人送信给陈蕃,托他办事,有得通 传。使音用欺诈的方法求得拜见,陈蕃很生气,用竹板打死了使者,因此获罪被贬为修武 县令。稍得升迁,被任为尚书。陈蕃性情严肃方正,不接待宾客,土民也敬畏他的清高。 征召他任尚书令,送行的人都没走出外城门。 延熹六年,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书劝谏说:天下太平的时候,还要有节制,何 况现在用兵不止,四方百姓流离失散,这正是您伤心憔悴,夜不入睡的时候,又恰初秋多 雨,是百姓开始播种的时机,反而要他们驱禽赶兽,从事开辟道路的劳役,这不是贤明圣 君体恤百姓的心。”奏书送上,桓帝没有采纳。自从陈蕃番做了光禄勋,他同五言中郎将黄 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挙,不偏袒权贵,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不久, 征召为尚书仆射,延熹八年,代替杨秉为太尉。陈蕃辞让说:辦別日、月、全、木、水、火、 土七政,解说五典,我不如议郎王畅。聪明豁达,文武全才,我不如驰刑徒李膺。桓帝不 许。中常侍苏康、管霸等人再次被起用,他们排挤诬陷忠良大臣。彼此阿谀勾结。大司农 刘佑、河南尹李膺都因违背皇上的意旨而受到惩处。陈蕃借朝会之机,坚决为李膺等人申 诉,请求皇上宽免他们,提升他们的官爵。反复申诉,词意肯切。桓帝不理,陈蕃因此流 泪起身而出。 窦太后执朝政后,际番和太后的父亲大将窦武,同心尽カ,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 国家政治。天下之土无不伸长脖子盼望天下太平。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 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陈蕃常恨这帮人,決心消灭宦官,正好 窦武也有谋划。事情泄露时,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 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于是命令逮捕陈蕃, 当天就杀害了他。 史官评论说: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类人,都能树立好的风气名声,直言评论沉闷 的现实,奔走于艰难险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较量高低,结果招来杀身大祸。他们并不是不 能洁身自守,避世归隐。而是可怜一般世士以远尘俗为高尚,对于人伦道德却不关心。他 们认为逃离世事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现实:以倡导仁德之心为 己任,尽管知道这条道路是漫长的,却更加坚定,事情然没有成力,但们的信义,足以扶 持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