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 MB
  • 2021-05-10 发布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球运动》第二讲《地球的公转》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考纲解读 三年真题全览 考查角度 命题研究 考纲 核心内容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 方向 · 周期 · 速度 ‎ ‎ ‎ ‎ ‎ ‎ ‎ ‎ 1. 命题重点: ‎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北京时间和地方时的计算,日期范围的计算 2. 考查形式:‎ 文字材料和图像相结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地方时 · 区时 · 北京时间 · 日期变更 · 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 晨昏线 ‎2016.浙江文综 11‎ ‎2015·新课标Ⅱ,8‎ ‎2015·江苏地理,3‎ ‎2014·四川文综,1‎ ‎2014·天津文综,10~11‎ 北京时间 地方时 地方时 世界时 日期范围的计算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 ‎·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四季和五带 ‎ 2016·北京文综,1‎ ‎2016·天津文综,8~9‎ ‎2016·江苏地理,9~10‎ ‎2015·四川文综,2‎ ‎2015·山东文综,8‎ ‎2015·安徽文综,32‎ ‎2015·重庆文综,12‎ ‎2014·北京文综,2‎ ‎2014·新课标Ⅱ,4‎ ‎ 中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昼夜长短的计算 日出日落方位 物体影子方位 1. 命题重点 考查核心知识 2. 考查形式 新情景和地图相结合,考查学生思维能力 地球的运动 第二讲 地球的公转 ‎ ‎【课前任务】‎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忆下列问题。‎ ‎(1)图中地球公转是从 (南、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原因是地球公转方向为 。‎ ‎(2)图中能正确表示近日点的是 ,远日点的是 。‎ ‎(3)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 年。‎ ‎(4)描述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提示: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2.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忆下列问题。‎ ‎(1)地球自转产生赤道平面,地球公转产生黄道平面。两平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 ‎(2)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字母是B,目前数值为 。‎ ‎(3)由图可知,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是 ,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 ‎(4)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运动。‎ ‎(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如下图所示,请补充完整。‎ ‎[重点提醒]‎ ‎(1)黄赤交角的变化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与黄赤交角度数呈正相关,随黄赤交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2)黄赤交角的变化影响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 各地(赤道除外)一年中昼长的年变化幅度随黄赤交角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而且纬度越高变化越明显。但是,赤道上昼长始终是12小时,黄赤交角变化前后的变幅为零;黄赤交角变化后的寒带范围内,仍然有极昼、极夜现象。‎ ‎3.读下图,回忆下列问题。‎ ‎(1)图1太阳直射 (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北半球 ,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赤道昼夜 。‎ ‎(2)图2太阳直射赤道(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全球昼夜 。‎ ‎(3)图3太阳直射 (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 ;南半球相反;赤道昼夜平分。‎ ‎(4)从图1→图2→图3,全球昼夜长短有什么变化规律?‎ 提示: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由最短变为最长,黑夜逐渐变短,由最长变为最短;南半球相反。‎ ‎4.读下图,回忆以下知识。‎ ‎(1)由图可知,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两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 。‎ ‎(4)夏至日,太阳直射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此时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5)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 次太阳直射。‎ ‎[重点提醒] 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5.读下图,回忆下列知识。‎ ‎(1)若图1位于北半球,只要冬至日这一天南楼不遮挡北楼,全年都不会遮挡;若位于南半球,只要夏至日这一天北楼不遮挡南楼,则全年都不会遮挡。‎ ‎(2)若楼间距一样,要想不遮挡阳光,则纬度较低地区的楼高要 (大于,小于)纬度较高地区的楼高;若楼高一致,则纬度较低地区的楼间距要 (大于,小于)纬度较高地区的楼间距。‎ ‎(3)要保证太阳能集热板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辐射,太阳光线应 于集热板,正午太阳高度(H)与集热板倾角α的关系是H+α= 。‎ ‎【课堂探究】‎ 一:地球公转的特征 ‎【典型例题】‎ ‎1.(2015·重庆高考)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 A.15°          B.105°‎ C.195° D.285°‎ ‎【难点突破】: ‎ 地球公转特征及其判读 ‎1.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 ‎(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2.判读地球公转示意图要把握“四个一致”‎ ‎(1)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一致。‎ ‎(2)地轴指向要一致。‎ ‎(3)近远日点与直射半球一致。(近日点太阳直射南半球,远日点太阳直射北半球)‎ ‎(4)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对应要一致。冬至日靠近近日点,夏至日靠近远日点。‎ ‎【变式训练】‎ ‎(2016·枣庄期末考试)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3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2.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北半球,向南移动 C.南半球,向北移动 D.南半球,向南移动 ‎3.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 D.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 二:黄赤交角 ‎【典型例题】‎ 读图,完成(1)~(2)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难点突破】: ‎ 一、理解有关数据的相互关系 ‎1.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极昼(夜)的最大纬度跨度范围=1/2热带范围。‎ ‎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 ‎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1/2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 二、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 影响的方面 若黄赤交角变大(小)‎ 太阳直射范围 扩大(缩小)‎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 扩大(缩小)‎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 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赤道与寒带除外)‎ 季节的变化 变化明显(不明显)‎ 分日前,则太阳直射南半球,向北移动。第3题,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我国处于春分后的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极昼范围扩大。“秋高气爽”天气位于秋季;南极考察最佳季节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是在秋季。‎ ‎【变式训练】‎ ‎(2016·湖北期中考试)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2.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现象是(  )‎ A.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B.长江口河道右偏 C.地方时差 D.昼夜更替 ‎(2016·海南期中考试)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在D处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B.太阳直射点从A处移到B处期间,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都在变大 C.太阳直射点从B处移到D处期间,我国各地昼长变短且昼短夜长 D.太阳直射点从A处移到E处,需要365日5时48分46秒 ‎4.下列现象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无关的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不同经线上时间不同 D.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 ‎ (2016·广西调研)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下图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完成5~6题。‎ ‎5.9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太阳处于丁位置时(  )‎ A.北半球昼长夜短 B.日地距离最小 C.赤道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D.地球公转速度减慢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与计算 ‎【典型例题】‎ 例1.(2014·浙江高考)地球上某点,每天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则该点所在地与时间段匹配正确的是(  )‎ A.澳大利亚悉尼,5月    B.美国华盛顿,1月 C.南非好望角,9月 D.印度孟买,4月 例2.(2014·福建高考)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右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2)次日泰山站(  )‎ A.日出正南 B.太阳高度变大 C.白昼变短 D.极昼即将开始 ‎【难点突破】: ‎ 一、昼夜长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3.极昼极夜范围——抓“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规律提升:‎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 ‎(1)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5°N的昼长等于23.5°S的夜长。‎ ‎(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 ‎1.常规计算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 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这里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不必要求是地方时,但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所用的时间要统一,如都是北京时间或都是伦敦时间)‎ 昼长时数=(12:00-日出地方时)×2=(日落地方时-12:00)×2‎ 夜长时数=(日出地方时-0)×2=(24:00-日落地方时)×2‎ ‎(3)特殊地点的昼长确定:‎ ‎①赤道上,昼长=夜长=12小时;‎ ‎②极昼区,昼长=24小时,夜长=0;极夜区,昼长=0,夜长=24小时。‎ ‎2.规律推断 ‎(1)同一纬线上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2)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各地的夜长。‎ ‎(3)利用时间的对称性计算:‎ 相对于夏至日或者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的昼长、夜长都是相同的;相对于春分日或者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一个时间的昼长等于另一个时间的夜长。如下图:‎ a与b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与d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b与c两个时间中,b时间的昼长等于c时间的夜长。‎ 三、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早于 ‎6时日出)‎ 西北(晚于 ‎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 ‎(6时日出)‎ 正西 ‎(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晚于 ‎6时日出)‎ 西南(早于 ‎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变式训练】‎ ‎(2016·连云港一模)右图为北京时间‎7月14日4:10摄影师在巴西东南沿海某地(约22°S,44°W)拍摄的照片。拍摄照片时摄影师站在雕塑的(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2.(2015·北京高考·节选)‎2014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放假期间(  )‎ A.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 B.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 C.黄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 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扩大 ‎3.(2014·广东高考)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  )‎ A.1/2 B.1/3 C.1/6 D.1/9‎ ‎4.(2013·山东高考·节选)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下题。‎ ‎3.该日(  )‎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2015·四川高考·节选)‎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回答下题。‎ ‎5.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青岛(  )‎ A.日出东南方向 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 C.昼长较广州短 D.正午物影较春分日长 ‎6.(2016·山西康杰中学期中测试)下图为某日甲、乙、丙、丁、戊五地的夜长情况,则五地中(  )‎ A.纬度最高的是丙地 B.甲与戊纬度数值相同 C.丁地夜长与乙地昼长相同 D.该日丁与丙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7.(2016·日照一模)位于10°S某山附近山顶,有世界最古老的天文台,人们在不同日期可以看到太阳在不同位置的升落。该天文台‎10月1日可以看到的太阳运动是(  )‎ ‎(2016·文登一模)“曼哈顿悬日”是指在纽约(约40°N,74°W)曼哈顿出现的妙境,由于街道大多呈现棋盘式布局,并且高楼林立,日落时就有阳光洒满某条大街的“悬日”现象,下图为2014年当地时间‎7月11日的现象。完成8--9题。‎ ‎8.判断图示景观所在街道的走向大致是(  )‎ A.东西向 B.南北向 C.东南—西北向 D.东北—西南向 ‎9.下列时间到达曼哈顿的游客,有可能在日出时看到“曼哈顿悬日”的是(  )‎ A.‎1月10日 B.‎‎4月17日 C.‎7月12日 D.‎‎10月10日 四: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典型例题】‎ ‎1.(2012·福建高考·节选)图1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 km。若在M地垂直立竿,则图2中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甲          B.乙 C.丙 D.丁 ‎2.(2015·天津高考·节选)2015年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读图,回答下题。‎ ‎2.发生日食的这天,在上图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 3. (2015·江苏高考·节选)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右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春节假期期间(  )‎ A.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B.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C.长城站日落时间推迟 D.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 ‎【难点突破】: ‎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6月22日前后)‎ 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除外)‎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 赤道地区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秋分),两次最小值(夏至、冬至)‎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至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2)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3)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H=90°-AB纬度差=90°-(40°-10°)=60°。‎ 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如下图:‎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集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变式训练】‎ ‎(2016·山东十校联考)下图示意某日极昼圈(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圈)内的太阳高度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此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 A.10°S B.20°S C.10°N D.20°N ‎2.该日极昼圈以内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  )‎ A.部分地区自极昼圈向极点递减 B.部分地区自极昼圈向极点递增 C.自极昼圈向极点递增 D.自极昼圈向极点递减 ‎(2016·长春一模)下图是北半球夏至日a地太阳高度角变化图及夏至日、春秋分日太阳视运动图。读图完成3~4题。‎ ‎3.a地的纬度是(  )‎ A.36°34′N B.66°34′S C.83°26′N D.46°52′N ‎4.夏至日,下列地点可见到类似于a地太阳运动路线图(图乙)的是(  )‎ A.摩尔曼斯克 B.伦敦 C.南极 D.北京 ‎(2016·昆明一模)读某地太阳视运动图(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73°26′),回答5--6题。‎ ‎5.该地可能位于(  )‎ A.加拿大附近 B.俄罗斯附近 C.英国附近 D.澳大利亚附近 ‎6.该地的经纬度是(  )‎ A.135°E,40°N B.120°E,40°S C.135°W,40°N D.135°E,40°S ‎ (2016·河北衡水中学三模)某人随队友于12月进行极地考察,他发现考察站某物体的影子达到一天中最短,随即拍下了照片,(如图所示),休息了12个小时,正好是19点(中时区),他观察到物体的影子变长了很多。据此回答7--8题。‎ ‎7.图示的照片他是从哪个方向拍摄的(  )‎ A.东 B.西 C.南 D.北 ‎8.据此推测他们所在的考察站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 A.70°W,75°N B.75°E,80°S C.75°E,68°S D.105°W,80°S ‎.(2016·邯郸期末考试)为节能减排,邯郸市新建区全部安装可以通过电脑调控太阳能板与水平面夹角的路灯和路口红绿灯。右图为拍摄的邯郸市红绿灯照片。完成下题。‎ ‎9.邯郸市太阳能路灯的太阳能板一年中的调整角度范围是(  )‎ A.90° B.66°44′‎ C.23°26′ D.46°52′‎ ‎ (2013·福建高考)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0---11题。‎ ‎10.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11.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3·海南高考)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45分。据此完成12--13题。‎ ‎12.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 A.北太平洋          B.南太平洋 C.北印度洋 D.南印度洋 ‎13.日志记录当天,该船的航向可能为(  )‎ A.正北 B.东北 C.正南 D.西南 ‎ (2014·海南高考)某纬度φ的正午太阳高度H=90°-∣φ-δ∣,其中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下图示意某地北京时间18时的太阳位置。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地经度为(  )‎ A.30°E B.30°W C.60°E D.60°W ‎15.该地纬度可能为(  )‎ A.10°N B.10°S C.50°N D.50°S ‎.(2015·海南高考·节选)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旅游。旅游期间,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参观了橡胶园。据此完成下题。‎ ‎16.某天的下午1点20分,太阳直射小明头顶。此时他可能位于(  )‎ A.23°N,100°E B.23°N,120°E C.24°N,100°E D.24°N,120°E ‎17.(2015·重庆高考·节选)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7.中国一架满载饮用水的飞机紧急从广州飞往马累,若北京时间12:00出发,经4小时到达马累。机长身高为‎1.8 m,到达时其在机场地面的身高影长接近于(tan 55°≈1.43;tan 65°≈2.14)(  )‎ A.‎0.6 m B.‎‎1.2 m C.‎1.8 m D.‎‎2.4 m ‎ ‎ ‎【巩固拓展】‎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2016·晋冀豫质检)某日太原(38°N,113°E)的日落时刻为北京时间17:20,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纬度值为68°。完成1~3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22°S、40°E         B.22°S、160°W C.22°N、40°E D.22°N、160°W ‎2.几日后,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将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则在这期间(  )‎ 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C.太原日落时刻提高,昼渐短 D.太原日出时刻提前,昼渐长 ‎3.若此日P地昼长比太原略长,且P地与太原同时迎来日落,则P地位于太原的(  )‎ A.西南方 B.西北方 C.东北方 D.东南方 ‎(2016·东北育才中学一模)右图为某时刻的等昼长线图,图中OA、OB为日期界线,O点为极点,在P点观测到北极星高度为70°。读图回答4~5题。‎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20°N,135°W B.20°N,0°‎ C.20°S,135°W D.20°S,0°‎ ‎5.关于P点所在的等昼长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O点方向缩小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B.向O点方向缩小期间,上海的黑夜时间逐渐变短 C.向A点方向扩大期间,沈阳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D.向A点方向扩大期间,北半球各地正午物影由长变短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变化。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进行划分的。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  )‎ A.立春—我国各地正午的日影朝北B.立夏—北半球各地日出方向为东南 C.立秋—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D.立冬—南极大陆仍有部分地区处于极夜 ‎7.从秋分到冬至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渐慢 B.亚马孙河流量渐小 C.非洲草原逐渐枯萎 D.亚洲高压逐渐增强 ‎8.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雨水前后,江淮地区出现连续性降水,称为梅雨 B.处暑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最热时期 C.霜降前后,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多,北方降温明显 D.大雪前后,云贵高原多发生寒潮,降雪量达最大 右图中MQ、MN、NQ分别为晨昏线、纬线、经线的一部分,P点的纬度为30°N,M与N的经度差为30°,此时M点的地方时为5时。读图完成9~10题。‎ ‎9.Q点的纬度可能是(  )‎ A.0° B.20°N C.30°S D.35°S ‎10.有关该日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P点B.Q点的昼长等于M点的夜长 C.N点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D.P点昼长大于14小时 ‎ 11.(2016·湖北八市模拟)‎2014年12月26日,随着兰州到乌鲁木齐高速列车的开通,西安到乌鲁木齐已经全程高速。‎2015年3月5日,北京时间9时,一列高速列车从西安驶往目的地乌鲁木齐,沿途天气晴朗,车上一位德国杜伊斯堡游客所见所闻可信的是(  )‎ A.列车出发时,看见西安物体的物影朝向西南 B.7小时后列车进入河西走廊,看见太阳挂在西南方天空 C.13小时后到达乌鲁木齐,这里已是黄昏 D.下车20分钟后,住进旅馆,向德国家人报平安,家人正在午餐 ‎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角②的度数是________,平面③的名称是________。(8分)‎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_;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_。(8分)‎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3)当太阳直射点由E移至F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4分)(  )‎ 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D.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4)当太阳直射点由G移至H的过程中,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有(4分)(  )‎ A.地中海沿岸逐渐进入多雨季节 B.澳大利亚热带草原由干季转为湿季 C.南半球温带草原开始进入冬季 D.海河开始进入汛期 ‎(5)若黄赤交角为20°,下列现象正确的有(4分)(  )‎ A.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缩短 B.北纬20°纬线成为北回归线 C.直射点在南北纬20°之间做回归运动 D.直射点在单位面积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减少 ‎13.(2016·潍坊期中考试)读图(虚线ACB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1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OP与ON夹角为120°,外围大圆表示赤道),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图中所示区域是________半球,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为________。(10分)‎ ‎(2)图中D点夜长时间为________小时。(6分)‎ ‎(3)此时上海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此后三个月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分)‎ ‎ ‎ 第二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答案 一:地球公转的特征 ‎【典型例题】解析:选C 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一个节气运行的度数为15° (一年24个节气),寒露与春分之间相差13个节气,所以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95°【变式训练】‎ ‎1--3第1题,地球公转时在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故丁—甲段用时最少,乙—丙段用时最多。第2题,地球图示位置位于1月初以后,春分日前,则太阳直射南半球,向北移动。第3题,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我国处于春分后的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极昼范围扩大。“秋高气爽”天气位于秋季;南极考察最佳季节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是在秋季。‎ 二:黄赤交角 ‎【典型例题】 ‎ 解析 ‎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C (2)A ‎ 【变式训练】‎ ‎1--2解析:1.D 2.A 第1题,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C项错误;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B项错误;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23°26′,A项错误;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度数相同,与极圈度数互余,D项正确。第2题,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且地球公转时指向不变产生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现象,A项正确;B、C、D项体现的是自转的意义,排除。‎ ‎3--4解析:‎ ‎3.D 4.C 第3题,太阳直射点在D处时是冬至,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A项错误;太阳直射点从A处移到B处期间是春分到夏至,我国北回归线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都在变大,B项错误;太阳直射点从B处移到D处期间是夏至到冬至,我国各地昼长变短,其中夏至至秋分期间昼长夜短,C项错误;太阳直射点从A处移到E处是一个回归年,需要365日5时48分46秒,D项正确。第4题,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排除A、B、D三项;不同经线上时间不同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变化,C项正确。‎ ‎5---6解析:5.B 6.D 第5题,9月初,应该位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由图可知,图中乙点位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故此时太阳位于黄道上的乙点,B项正确。第6题,丁位置在冬至点和春分点之间且靠近春分点,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A项错误;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日地距离最小,而此时已经过了1月初,接近‎3月22日,故不是最小,B项错误;1月初到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D项正确;春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C项错误。‎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与计算 ‎【典型例题】‎ 例1:解析:‎ ‎1.由题干“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可知该点昼在变短。‎ ‎2.北半球昼变短的时间段为‎6月22日~‎12月22日,南半球昼变短的时间段为‎12月22日~次年6月22日。‎ ‎[答案] A 例2 ‎ 解析: ‎ ‎  1.从题干中获取信息 ‎(1)由题干“泰山站(75°51′S,76°58′E)”可以确定泰山站的时区为东五区。‎ ‎(2)由题干“‎2月8日”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B (2)C ‎【变式训练】‎ ‎1. 解析:1.从题干中“北京时间‎7月14日”可获取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夏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2.. 解析:选A ‎2014年11月7日至12日,在立冬(‎11月7日)与小雪(‎11月22日)之间,故A正确;‎11月7日至1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回归线移动,故B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所以位于北半球的黄山昼短夜长,日出时间在6点以后,且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故C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所以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并且极昼的范围不断扩大,故D错误。‎ ‎3. 解析:选D 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故120°E为6时且正好日出,则60°W为18时且正好日落。由东半球的范围可知,东半球处于白昼的范围为120°E向东到160°E,共40个经度,占全球面积的1/9,D项正确。‎ ‎4. 解析:选B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即该日太阳直射丙地所在纬线。甲、乙两地与丙地的纬度差值相同,所以该日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甲地纬度高于乙地,且乙地位置偏东,故甲地昼长大于乙地,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5. 解析:选B 帆船于‎4月5日返回青岛港,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故A错误;‎4月5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因此青岛于当地6时前日出,故B正确;‎4月5日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青岛和广州均位于北半球且青岛在广州以北,昼长较广州长,故C错误;‎4月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青岛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春分日,因而正午物影较春分日短,故D错误。‎ ‎6. 解析:选B 图示五地昼夜不等长,所以不是春秋分日。丙地夜长12小时,只有赤道昼夜等分,丙地位于赤道,纬度最低,A项错误;甲与戊夜长之和是24小时,所以甲与戊位于不同半球但纬度数值相同,B项正确;丁地夜长18小时,乙地昼长24-8=16小时,不相等,C项错误;该日丁与丙正午太阳高度要想相等,太阳直射点应当位于赤道和丁地之间,位于同一半球,但丁地此时昼短夜长,太阳与丁地不位于同一半球,D项错误。‎ ‎7. 解析:选A ‎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临近赤道,该地位于10°S,因此正午时,太阳位于该地正北方位;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图中地平圈的中心为观察者位置,上空为天顶,结合图形判断A正确。‎ ‎8--9解析:8.C 9.A 第8题,‎7月1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图示为日落悬日景观,故街道和日落光线平行,为东南—西北向。第4题,‎6月22日的日落与‎12月22日的日出正相对,‎7月11日的日落则与‎1月10日的日出相对。‎ 四: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典型例题】‎ ‎1. 解析:‎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由材料中N为北极点可知M在北半球;由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 km可求M地纬度为67°N。‎ ‎[答案] D ‎2. 解析:选A 据图所示,发生日食时晨昏圈恰巧通过南北两极点,节气应为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赤道最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图示的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甲的地理纬度最低,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3.解析:选D 我国春节假期期间是2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因此,南京太阳应从东南方升起;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在减小;长城站的日落时间提前;长城站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减小,故选D。‎ ‎【变式训练】‎ ‎1—2.解析:1.D 2.D ‎ 第1题,据图可知,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是70°N,直射点纬度与之互余,应为20°,且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故太阳直射20°N。第2题,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在极昼范围内应由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递减。‎ ‎3—4.解析:3.C 4.A ‎ 第3题,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a地出现极昼现象、正午太阳高度H为30°,假若a地的纬度是φ,则:H=90-(φ-23°26′N)=30°,则φ=83°26′N。第4题,夏至日,a地全天太阳高度大于0,出现极昼现象,则北半球纬度越高,太阳视运动路线越接近a地。‎ ‎5--6解析:5.D 6.D ‎ 第5题,图中日期东南日出,西南日落,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当地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北,由此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故当地的纬度较低,最有可能为澳大利亚。第6题,根据日出日落时刻计算,北京时间11:00,为当地的正午时刻,故当地的经度为135°E,而此地位于南半球,故只有D项正确。‎ ‎7--8解析:7A 8.B ‎ 第7题,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物体影子最短;极地考察应该在极地气温高、昼长较长时;结合12月可判断位于南极附近,南极附近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影子朝向正南方;图中照片影子在左侧,太阳应该位于右侧;结合东南西北方位,可判断该照片从东方拍摄。第8题,结合材料可知,拍摄时该地为12时,中时区为7时,则该地经度为75°E;休息12小时后应该是当地0时,物体还有影子,说明该地为极昼;南极圈只有在‎12月22日为极昼,则12月为极昼,最有可能是较高纬度地区,故选B项。‎ ‎9.解析:选D ‎ 邯郸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能光板与地面夹角小;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能光板与地面夹角大;该夹角的调整范围就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即为46°52′。‎ ‎10—11. 解析:‎ ‎10.由题干中“福建某中学”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 ‎11.由第(1)题设问可知,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0.D 11.A ‎12--13解析:12.D 13.B ‎ 第12题,日出方位是正东,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日出地方时为6:00,而北京时间为8:00,说明该地位于120°E往西30°的90°E;正午时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根据正午太阳高度为60°,求得该地纬度为30°S。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的印度洋。第13题,该日全球昼夜等长,全球日落地方时为18时,而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45分,则日落时考察船位于120°E西侧约26°,与日出所在经度90°E相比,考察船位置东移,但南北航向无法具体确定。‎ ‎14---15解析:14.A 15.C ‎ 第14题,根据题干:北京时间为18时,而该地为12时,利用时差可算出该地的经度为30°E,A项正确。第15题,因为题干并没有交代图示为具体哪一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因此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即可。夏半年太阳直射点纬度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经计算,该地的纬度介于21.5°和68.5°之间,只有C和D项符合。再依据图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确定该地为北半球,只有C项符合。‎ ‎16. 解析:选A ‎ 根据题干“太阳直射小明头顶”,说明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排除C、D项。北京时间下午1点20分时该地为正午12:00(太阳直射头顶),通过计算得出该地经度为100°E,故A项正确。‎ ‎17.解析:选B ‎ 由图可以判断马累位于东经74°、北纬4°附近,地处东五区,比北京时间晚3个小时,北京时间12时起飞(此时马累时间为9时)的飞机经4小时飞行之后到达马累为13时。又根据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大约3.8天移动一度,可以判断‎12月4日太阳直射点大约位于南纬19°,与北纬4°大约相差23°,根据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求出其正午的太阳高度大约为67°。马累位于4°N附近,靠近赤道,一天中大约是6时日出,18时日落,根据太阳高度由6时日出的0°到12时的67°再到18时的0°计算可知,6时到12时太阳每小时大约升高11.2°,12时到18时太阳每小时大约下降11.2°。则13时的太阳高度大约为67°-11.2°=55.8°,接近55°,根据机长的身高/影长=tan 55°,则影长=1.8/1.43≈1.2(m),所以机长身高影长接近于1.2 m。‎ ‎【巩固拓展】答案 一、选择题 ‎ ‎1--3解析:1.A 2.C 3.D 第1题,北京时间17:20日落,该地经度为113°E,则该地日落的地方时为16:52,该日太原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同时可计算出40°E地方时为12时;又由于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纬度值为68°,则太阳直射点位于22°S纬线上;据此可判断A项正确。第2题,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22°S,则“几日后,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将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表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变短,则日落时刻提前。第3题,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若此日P地昼长比太原略长”,表明P地位于太原南方;“P地与太原同时迎来日落”,则两地同位于昏线上,此日昏线在地球侧视图上呈西北—东南走向,故P地位于太原东方;即P地位于太原东南方。‎ ‎4--5解析:4.A 5.C 第4题,P点观测到北极星高度为70°,说明P点位于北半球,纬度为70°,从图中信息来看,P点及其以北的昼长为24小时,说明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为70°,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因此太阳直射20°N,图中经线OB和0°经线组成经线圈,因此OB为180°经线。图中OA、OB为日界线,因此OA为0时经线,图中O点为北极点,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OA为45°E经线,且地方时为0时,可计算12时所在的经线为135°W。第5题,P点所在方向等昼长线向O点即北极点方向缩小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朝南移动,故A错误;上海昼长夜短,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故B错误。极昼向A点方向扩大期间,太阳直射点由20°N向北回归线移动,沈阳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故C正确;赤道到20°N影长是逐渐增长的,故D错误。‎ ‎6--8解析:6.A 7.D 8.C 第6题,立春位于冬至与春分之间,该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各地正午日影朝北,A对。立夏位于春分至夏至之间,北半球各地日出东北,B错。立秋位于夏至至秋分之间,太阳直射在北半球,C错。立冬处于秋分至冬至之间,南极大陆部分地区应处于极昼,D错。第7题,从秋分到冬至期间,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的亚马孙河流量没有明显季节变化;非洲草原北半球部分逐渐枯萎,南半球部分逐渐茂盛;亚洲高压生成并逐渐增强。只有D正确。第8题,江淮地区的梅雨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水节气尚不到春分日,A错。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夏至日前后达到一年中最热时期,B错。霜降前后,亚洲高压逐渐形成,冷空气逐渐南下增多,导致北方降温明显,C对。云贵高原纬度较低,地势较高,寒潮基本影响不到,D错。‎ ‎9—10.解析:9.D 10.B 第9题,MQ为晨昏线的一部分,且M点的地方时为5:00,由此可知MQ为晨线的一部分,MN纬线上各地的昼长为14小时。M与N的经度差为30°,则Q点所在纬线7点日出,昼长10小时(夜长14小时),和MN纬线关于赤道对称。P点的纬度为30°N,则MN和Q点纬度大于30°。第10题,M、P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纬度更高的M点正午太阳高度小于P点;Q点所在纬线和MN纬线关于赤道对称,昼夜长度相反;此时北半球为夏季,故各地日出东北方,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南方;此时北半球各地随纬度升高,昼长逐渐变长,故P点的昼长应小于14小时。‎ ‎11. 解析:选B ‎3月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日我国各地日出东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日落西南。北京时间9时,西安正处于上午时段,太阳应位于东南,则物体影子朝向西北,故A错误;7小时后,北京时间为16时,河西走廊地方时约为15时,太阳应位于西南方,故B正确;13小时后,乌鲁木齐为北京时间22时,当地地方时约为20时,此时为‎3月5日,该地昼短夜长,已是黑夜,故C错误;德国为东一区,北京时间为22时20分,德国为15时20分,已过午餐时间,故D错误。‎ 二、综合题(共56分)‎ ‎12. 解析:第(1)题,平面③为黄道平面,角②为黄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与黄赤交角互余。第(2)题,F点位于北回归线,故日期应为‎6月22日前后,应选B;H点位于南回归线,故日期应为‎12月22日前后,选D。第(3)题,由E到F即由赤道移到北回归线,应选B、C;A项中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应先变大后变小,北回归线以北一直变大。第(4)题,太阳直射点由G移至H的过程,即由赤道移到南回归线的过程,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故选A、B。第(5)题,黄赤交角为20°,即黄赤交角比原来的变小,回归线的度数变为20°,故选B、C;A项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与地球公转速度有关,D项与黄赤交角的大小没有关系。‎ 答案:(1)66°34′ 黄道平面 ‎(2)B D (3)BC (4)AB (5)BC ‎13. 解析:第(1)题,已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可知OP、ON为180°经线或0时所在经线。从图中晨昏线位置可知,OP恰好为昼(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所以可知OP为0时所在经线,进而判断ON经线为180°经线,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题中提示时间为1月份,所以可以判断出该半球为北半球;又因为阴影部分的角度为120°,所以OP=180°-120=60°E。已知60°E为0时,可以推断出12时的直射点所在经线。第(2)题,D点所在地的地方时算出为8时,即日出时间为8时,则其夜长为16小时。第(3)题,‎1月6日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继续北移,直至‎3月21日后移到北半球。‎ 答案:(1)北 120°W (2)16 (3)昼短夜长 此日后昼渐长、夜渐短,至春分日昼夜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