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50 KB
  • 2021-04-28 发布

体育与健康人教一年级全一册空竹教学设计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优质课教案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依据以“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旨在落实并推进体育新课程。贯彻以“学 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掌握锻炼方法。本 课将学生的观察、思考融入课堂之中,同时又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尝试体验学习、合作 学习、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学习方法得到掌握,学习能力得以 提高。 二、学情分析 生理方面:五年级的学生身体的灵活性较高,反应较快,喜欢做反应类和灵敏类游 戏;但对空间、时间的定位比较模糊,对空竹动作中的协调用力,准确抛、接等精细动 作不容易做到位。 心理方面: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善于模仿,求知欲强。教学中将 通过新颖的教学内容和色彩鲜艳的空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器材标示,颜色 的分组争夺空竹等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认知方面:通过前两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空竹运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 已经初步掌握上扣、解扣、方向调整、平衡调整等动作,为本次课学习空竹抛、接奠定 了基础。 三、教材的选择、分析与处理 抖空竹在中国民族文化渊源中既古老又新鲜,是深得人民大众喜爱的一种集娱乐 性、健身性、技巧性、灵活性、表演性为一体的民间艺术项目。练习抖空竹对四肢、躯 干、头、颈及心肺功能均有锻炼作用。抖空竹要求手、眼、身、步协调联动,对调整大 脑和中枢神经功能有积极意义。 根据体育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目标和空竹运动的特点,本单元以空竹运动教材为载 体,重点以达成运动技能目标为主线,辅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运动时空感 为发展目标,分别在各课时中有侧重的达成。 本课在器材处理上,在拉线上做标记,让学生根据标记解决翻腕,夹肘以及空竹轴 与拉线的交叉,借以实现抛和在提拉加速的条件下准确的接空竹并进行缓冲,以此突破 本课的难点。 如今,空竹运动作为我校重点发展的体育特色项目之一,已纳入到我校的校本教材 当中,从水平二开始全面普及学习。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四课时,本次课为第三次课 单元主题目标:运动技能领域中学习和应用空竹技术的空中抛接动作。 单元教学重点:学习基本动作和简单的花样技法; 单元教学难点:以抛接为中心的前后动作的衔接技术的运用。 课次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一 1、95%的学生了解空竹运动的历史及运动价 值,掌握抖空竹的启动方法及平衡调整。 2、让学生体验空竹的魅力,培养对空竹运 动的兴趣; 1、认识空竹。 2、学习空竹启动方法及 平衡调整方法。 3、协调、灵敏素质练习。 空竹的启动、平衡及调 整 二 1、让 85%-90%的学生掌握空竹提拉式加速方 法;两种花式玩法 2、提高学生的空间感,以及身体的灵敏性 和协调性; 1、学习最基本的空竹提 拉式加速方法,和花式: 翻花、鲤鱼跳龙门。 2、空间、时间感练习 空竹上扣及提拉加速 动作方法,花式的缠绕 方法 三 1、80%-85%的学生通过学习能在加速提拉的 条件下做出空中抛、接动作。 2、通过抛、接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判断 能力和时空感。 1、学习空竹抛、接动作。 2、游戏:抢空竹。 抛和接的动作配合,以 及与下一个动作的衔 接。 四 1、80%-85%的学生能在上一次课的基础上 做出独自转身以及双人一抛一接动作。 2、通过空竹表演,让孩子们体验空竹运动 的魅力及美感。 1、双人一抛一接练习 2、转身抛接练习 3、表演 移动中的空间感和距 离感; 四、教学特色 1、内容特色:本课通过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国家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并赋寓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健身性于 一体,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教学体系,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 平,还能弘扬民族文化,从小培养学生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传承国家非物 质文化遗产。 2、器材特色:选用软塑料代替竹子,降低难度,便于技术的掌握,同时增加学生 练习的安全性,充分利用颜色采用随机抽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奔跑能力。 五、教学内容: 空竹抛接技术动作 六、教学目标 1、主目标:80%-85%的学生通过学习能在加速提拉的条件下做出空中抛、接动作。 2、分解目标:将空中抛、接动作通过玩空竹环节,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的同 时,提高学生对空竹运动的兴趣,并逐步通过“连续抛接”、“连续高抛”、“多种方 式的抛接”等环节的练习,使学生在抛、接的过程中能根据空竹的空中位置,合理运用 空竹竿完成抛、接技术动作。让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去体验并循序渐进的掌握抛、接技术 动作,从而达成课时主目标。 七、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竹抛、接线上动作 难点:抛空竹时手臂动作和接空竹的时机及协调配合 八、器材准备 四色空竹、标志桶 九、预计运动负荷 练习密度:30—35%;平均心率:100—110 次/分;(最高心率 125 次/分,出现在 基本部分的抢空竹练习中) 十、教学流程 教 学 环 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形 式 设计意图 运动负荷 次 数 时 间 强 度 准 备 部 分 一、课堂常规 二、复习旧知 (上扣、解扣、 加速、方向、 平衡、翻花, 鲤鱼跳龙门) 三、玩空竹 1、接受体育委员报 告,向学生亲切问好, 并宣布本次课的内容 及要求; 2、教师带操准备活 动。 1、 提示复习要求 2、 引导学生评价 3、 发放小奖章 1、引导学生尝试多种 方式的玩法 2、巡视、观察、记录 学生动作。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 教师,全体学生认真聆 听本次课的任务与要 求 2、学生跟做准备活 动。 1、展示所学内容 2、自我评价。 3、贴小奖章 1、尝试多种方式的玩 法 2、练习中观察、思考 认真练习 面 向 教 师 成 四 列 横 队 站立 四 列 横 队 体 操 队形 四 列 横 队 体 操 队形 自 由 散 点队形 让学生在热身活动中将 身体各关节充分活动开, 防止运动损伤,同时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 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复习,巩固以前所学 空竹基本技术动作,并在 此基础上尝试创新多种 形式空竹玩法,让学生在 练习中体验、观察、思考, 同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 铺垫。 1 3ˊ 4ˊ 2ˊ 小 基 1、展示创新空 竹动作 2、教师示范 完整动作 重点:上抛, 接竿。 难点:正确判 断接竿。 1、引导学生展示创新 动作,引出本课教学内 容 1、教师示范讲解空竹 完整抛、接技术动作要 领 2、归纳抛、接完整技 术环节 3、教师巡视,个别纠 错。 1、学生展示。 1、观察老师示范 2、思考空竹完整动作 环节和手腕、肘关节变 化 3、认真观察、积极动 脑(手、眼、身、步) 4、学生自主尝试体验 空竹抛、接练习。 围绕教 师自由 站立 分组练 习 通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 热情,借此引出本课教学 内容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完 整抛、接技术动作表象。 21ˊ 中 本 部 分 3、学生对比示 范,讲解,标 记(夹肘,翻 腕:腕关节内 侧)纠错。 4、连续抛接 5、连续高抛 6、多种方式的 抛接 1、引导学生观察两位 同学动作不同。 2、讲解抛接技术重点 解决抛接的动作要领 (压腕、抬肘;翻腕、 夹肘,红色标记,垂直 交叉) 1、引导学生做连续抛 接,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提示连续抛接 的连贯及衔接。 1、引导学生设定高抛 高度,调整接空竹的位 置 2、教师强调安全 1、引导学生抛出空竹 后,做出击掌、平衡、 一抛一接等创新动作 1、认真观察、积极思 考不同点。 2、观察图解 3、徒手练习 4、持空竹线观察小奖 章 5、重点体验抛(夹肘 翻腕)接(垂直交叉) 的动作技术 1、在教师的组织下, 认真练习,体验连续抛 接动作 1、学生练习,体验连 续高抛动作 2、注意安全 1、发挥充分想象,抛 空竹后,做出多种方式 的身体变换练习 2、注意安全 1、围绕 小黑板 密集站 立 四列横 队 自由散 点队形 自由散 点队形 通过尝试体会完整抛、接 技术动作。 通过对比示范让学生发 现问题,通过图解帮助学 生强化抛(压腕、抬肘; 翻腕、夹肘)接(轴与线 的垂直和空竹的缓冲以 及体验空竹下落的时间 和空间感。) 的技术。 通过反复体验,循序渐 进,由浅入深的练习,让 学生在练习中去判断空 竹的抛、接时机及提高各 种抛接动作的能力,逐步 达成本课教学目标 游戏:“抢空 竹” 在各种形式的 跑动中,按要 求寻找空竹颜 色 1、教师讲解比赛规则 及要求。 2、教师强调安全意识 3、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4、评价、小结 1、认真听规则、要求 2、在抢空竹的过程中 注意安全 3、集体进行比赛 四路纵 队 以比赛的形式,通过颜 色,充分利用器材,提高 学生应变,奔跑能力,同 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 4 6ˊ 大 结 束 部 分 一、放松 二、小结 1、组织学生进行放松 活动。 2、对本课进行总结性 评价。 3、组织学生收拾器 材 。 1、在教师的组织下进 行放松操(徒手,持器 械放松) 2、认真听老师小结 3、收拾器材等。 4、师生再见。 四路纵 队 1、学生身心得以放松, 便于下节课的学习; 2、通过互相敲打,滚动 放松,培养学生团结互助 的精神。 1 4ˊ 小 安 全 措 1、课前检查所用的场地和器材,消除安全隐患。 2、准备活动充分。 3、课中强调安全,保持合适的练习空间和距离。 施 学 生 反 馈 课本课是水平三学生的一堂空竹 教学课,经过前几堂课的教学铺垫 本次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全 班基本掌握高抛的动作要领,个别 学生还可以做出自创的新动作 后 总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