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7 MB
  • 2021-04-28 发布

花城版一年级上册《去同学家》教案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花城版本音乐科目一年级《去同学家》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去同学家》选自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课。这一课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律动音乐(纯音乐,同一乐段在不同的调上重复四次);第二部分是小小音乐剧,由引子、主题、歌声和尾声四个短小的部分组成这两部分音乐在旋律上是相同的。音乐表现了“放学路上”、“去同学家”、见面以及问好4个“音乐场景”。用稍快的速度、欢快地情绪表现了孩子们去同学家时兴奋、愉快的心情。让学生在律动音乐中感知“5 5 5”和“5--5”两处相同音高但不同长短的音时,用自己的体态做出不同的律动,表现音的长短。小小音乐剧带有歌词的演唱,让学生在跟唱歌曲的同时结合律动、三角铁和木鱼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声音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模仿能力,但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而且注意力不能持久。他们需要教师用感性、具体的教学方法式引导学习。在这个“音的长短”的知识点学习中,学生从视觉上观察色块,用游戏的方式模仿生活中的声音的长短,再自然过渡到聆听分辨音乐中的声音长短,这样的方式比较适合低年段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和年龄特点。‎ 教学思路:根据新课标中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主要利用“听、说、评、唱、演”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组织教学。自主探究法、体态律动法。‎ 课题 ‎ ‎《去同学家》‎ 单元 第二课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教学 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意识,初步建立音有长短的概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能使用三角铁和木鱼参与音乐活动,用体态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变化。‎ ‎3.初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懂得建立同学友谊。‎ ‎4.能随着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一起演唱有歌词的部分,并用合适的律动参与小小音乐剧的表演。‎ 重点 在音乐律动和小小音乐剧的表演中,能用合适的方式表现敲门声和见面握手问好(你好)两处音乐的不同。‎ 难点 用乐器伴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多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学生听《去同学家》的音乐进入教室。‎ 师生用音乐问好!‎ 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到音乐课堂!‎ ‎2.学会用儿歌和音乐进行课堂组织。‎ 师说:“一二三”,生答:“快坐好”。‎ 师说:“闭上眼”,生答:“静静听”。‎ ‎ 创设情境。‎ ‎3.谈话式导入。‎ ‎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同学家,或者去亲戚、朋友家做客?你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来回答!)‎ 师:我们如何做一位懂礼貌的小客人呢?‎ 做客需知,敲门的礼仪。‎ ‎4. 我们来听一听歌曲当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吧!(请回答!)‎ 讲授新课 ‎1.听音乐,听长短。‎ ‎ 师:生活当中有哪些东西是长的,哪些东西是短的?请小朋友来说一说。那音乐当中哪些音长,哪些音短呢?我们试着来听一听。‎ ‎2.听音乐,做律动。‎ ‎ 师:第一:先单独播放两个长短不同的音,全班同学听音判断做律动。(随机播放,练习几遍)。短的声音我们用敲门动作来表达,长的声音我们用握手动作来表达。教师示范动作,并仔细讲解,学生学习。第二:播放完整伴奏,全班一起随音乐律动。‎ ‎3.认识新朋友。‎ 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各位小朋友的小耳朵了,我们先来听一听他们的声音。你能听出他是谁吗?请闭上眼睛来听一听。然后出示图片。一个是木鱼,一个是三角铁。‎ ‎4.乐器的拿法。‎ 生活当中的长短对应音乐当中的长短。‎ 认识了解木鱼,三角铁外形,音色。‎ ‎ 师:我们先来说一说,怎么使用这个乐器。木鱼分两个部分,一个是木鱼,一个是木锤。用木锤敲击木鱼就发出声音了。三角铁也是一样方法。木鱼声音对应短的,三角铁的声音对应长的。‎ 接下来分组讨论探究,感受音的长短,音色的变化。教师个别指导。‎ 拓展延伸 ‎1.小组风采展示。(最佳伴奏组)‎ ‎ 用乐器为乐曲伴奏。(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收发乐器。注意课堂纪律。‎ ‎2.小小歌唱家。(最佳歌唱组)‎ 随音乐一起或教师示范,唱会《去同学家》。‎ ‎3.小小音乐剧。(最佳表演组)‎ 随音乐有表现的表演。最后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加入木鱼,三角铁伴奏小组,歌唱小组,舞蹈小组。有表现力的展现《去同学家》的愉悦心情。‎ ‎4.听音乐出教室。‎ 编创表现 课堂小结 听辨音的长短。‎ 课后作业 ‎ 观察周围的事物,听一听,那些声音长,那些声音短?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