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00 KB
  • 2021-04-28 发布

2021广东省高三语文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标准示范卷 4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普 通 高 中 学 业 水 平 测 试 合 格 考 标准示范卷(四) (时间 120 分钟,总分 150 分) 一、本大题 11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童孔 B. 驰骋 C.精名 D.呸胎 B [A. 瞳孔 C. 精明 D.胚胎]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rù)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 寂。 B.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zhuó)了全市镇。 C.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shào)兵吧! D.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lāo)战利品。 B [B.笼罩(zhào)] 3.下面语段中,填入“( )”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 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 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 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A.句号 B. 分号 C.逗号 D.破折号 B [B.这句话和前后的句子是并列关系,所以用分号。] 4.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________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 面。 ②读散文时,这种共鸣的快感,还来自读者的心灵在同散文的意象________ 时所引起的想象。 ③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 的运动________。 A.变换 溶合 规则 B.变幻 融合 规则 C.变换 融合 规律 D.变幻 溶合 规律 C [①“变换”指由一种变为另一种,“变幻”指无规则可循、不易揣测的变 化。根据句意,此处应为“变换”。②“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溶 合”指在液体中化开后与液体合成一体。根据句意,此处应为“融合”。③“规 律”指事物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则”指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根 据句意,此处应为“规律”。]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 C.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D.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 C [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两边的小岛上长满了茂盛的芒果树,树冠相接如山丘起伏。 B.为了更好地了解湛江的历史文化,我校有近 90%左右的同学参加了“湛 江一日游”的活动。 C.虽然香椿树芽作为蔬菜在湛江少见,但在北方却是高档蔬菜,营养丰富, 还具有食疗作用。 D.能否加快开发建设海东新区,对提升湛江城市形象,支撑发展崛起意义深 远。 A [B 项语意重复,应去掉“近”或“左右”;C 项语序不当,应把“虽然” 放到“湛江”后面;D 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 7.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杜鹃花开遍山野,香飘万里。 ②姑娘银铃般的笑声也跟着响起来。 ③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 知文化的力量。 ④微风唤醒了沉睡的种子。 A.比喻 夸张 排比 拟人 B.拟人 夸张 排比 比喻 C.夸张 拟人 排比 比喻 D.夸张 比喻 排比 拟人 D [根据各句内容一一判断,用排除法判断答案。第①句是夸张,可以排除 A、B 两项,第②句“银铃般的笑声”是比喻,可以排除 C 项。] 8.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些家训,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涉及音 乐、风俗等内容,简直可以说是一部家教百科全书了。 ②历代的名人志士、文豪学者、文武大臣多以家训的形式训诫子弟、垂饬后 代。 ③有些家训收集了不少警世哲语,并将这些警世哲语加以编排、分类,读来 朗朗上口,对今人也颇有警策意义。 ④这些家训有不少一直流传到今天,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很宝贵的思想文化遗 产。 ⑤在中国,家训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 文的家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A.⑤②④③① B.⑤④③①② C.②⑤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 A [这几句话讲的是关于“家训”的话题。⑤作为话题的提起,应排在首位, 于是排除 C、D 两项。④中的指示代词“这些家训”指的是②中所说的内容,因 此④应排在②之后。由此,可以确定答案为 A。] 9.下面文字中画线的部分,表达都不得体的一组是( ) 亲爱的同学们: 欢迎①莅临我校参加自主招生选拔考试,②你们到来后会倍感荣幸。我校是 百年名校,环境优美,③三面环山,东面是美丽的海滨。自主招生考试期间我校 的阅览室、实验室等功能教室④全部对外开放,学生会的志愿者们将会⑤鼎力相 助。希望您能取得⑥优异的佳绩!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③④⑥ A [①“莅临”改为“到”或“来”;②“你们到来后会倍感荣幸”改为 “你们的到来让我们倍感荣幸”;④“全部”改为“全”或“全都”;⑤“鼎力 相助”改为“提供帮助”;⑥“优异的佳绩”改为“佳绩”或“优异的成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1 题。 王明去找李刚,李刚恰好不在,王明给李刚写了一张留言条,大意是明天搞 义务劳动,别忘了参加,并且带一把笤帚。 10.下列留言条,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天搞义务劳动。 B.明天带一把笤帚。 C.明天搞义务劳动,带一把笤帚。 D.搞义务劳动,带一把笤帚。 答案:C 11.在上题的选项中,选择不恰当的一项,把序号填入下列括号中,分析其 不恰当的原因。 ( )不恰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没说明带一把笤帚,不恰当。 B.没说明什么事,不恰当。 D.没说明时间,不恰当。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 12~15 题。(19 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 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 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 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 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 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 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 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 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 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 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 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 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 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 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 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 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 外/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 外/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 外/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 外/ B [“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是并列词组,“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 骸之外”是并列词组,前后都断开,故选 B。]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会:聚会 B.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信:确实,实在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化:造化 D.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列:排列 D [D.列:一一列举。] 14.下列对《兰亭集序》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第一、二段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 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 B.第三、四段笔锋一转,变为议论、抒情,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 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C.作者在文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自己高旷的宇宙情怀,他肯定 老庄“齐生死”的观点,在生命观上与老庄的道家思想完全一致。 D.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活着和死去是人生的大事,二者不可等量 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C [王羲之在文中没有肯定老庄“齐生死”的观点,在生命观上与老庄的道 家思想也不一致。]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王羲之)曾和志趣相投的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 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2)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年少时就有很好的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 非常看不起他。 参考译文: 王羲之很喜欢服食丹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 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没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 孙绰、李充等人,都凭借文章闻名于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志向 相同。(王羲之)曾和志趣相投的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 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一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却 没能够买到,于是就带着亲友命人驾车前去观看。老太太听说他要来,把鹅烹煮 了来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一群好鹅,王 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坚决地恳求道士把鹅卖给他。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 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高兴地写完了,然后把鹅装在 笼子里带了回去,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 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 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就很被 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 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他还曾写信给人说:“东汉张 芝在池边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能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 定比他差。” 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年少时就有很好的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非 常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在郡 内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过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 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是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水扫地准备接待 他。这样过了好几年,而王羲之竟然没有再去过,王述对此深感遗憾。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6~17 题。(9 分) 南海旅次 曹 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以“旅次”作为全诗的结构线索,在广州的独特地理背景的衬托下, 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作者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 万缕归思。 B.首联从广州的著名古迹越王台落笔,但却一反前人的那种“远望当归”的 传统笔法,独出心裁地写成“忆归休上”,以免归思泛滥,不易裁断。 C.颔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南海距离故 园的遥远,表现他收不到家书的沮丧心情。 D.颈联展示了日复一日唤起作者归思的凄清景色。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 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A [A 项,“作者以‘旅次’作为全诗的结构线索”不正确,应为“作者以翻 腾起伏的思绪作为全诗的结构线索”。] 17.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请简要赏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抑制状态的归 心,每到春天都受到刺激,引起归思泛滥,就像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 不由自主。生动贴切地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止。至此, 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思归之情由上文几经婉转之后,终于得到了尽情的倾吐。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 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3)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1)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3)寻常巷陌 气吞万里如虎 三、本大题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家风”是个中性的概念 徐 梓 “家风”系列报道及征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和高度认同。这个系列对 于引导人们自觉省思、培植良好的家风,培养社会良风美俗,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必须指出,如果不加思考地一概而论,把家风说成是传统的家庭教育, 说成是一家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则有失偏颇,不可不加以厘清。 实际上,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是一个家庭的文化。 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性格一样,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也会 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习。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 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 种习性,这就是家风。所以,家风既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时期历史汰选、传统沉 淀的结果,又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对家中子弟具有熏陶影响、沾溉浸 润的意义。 家风作为家庭的文化和传统,表现的是一个家庭的自我和特色,是一个中性 的概念,并不必然具有正面的意义,用现今的话说,并不都具有正能量。有的家 风可能是勤奋、俭朴、为人忠厚、待人有礼,有的家风也可能是狡诈刻薄、酗酒 赌博、忿戾凶横。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风习我们称之为学风、班风,而学风、 班风有好坏之分、高下之别,并不总是值得弘扬。家风同样也有不良的,也并不 都是传家宝,即便是在传统社会,被视为传家久、继世长的也只有“耕读”“忠厚” “清廉”这样的一些美好的品质。 作为家庭的文化,家风是附丽于家庭而存在的,只要有家庭,就会有家风。 家风并不会因为农村的城市化、大家族被小家庭所取代而丧失。极端地说,“没有 家风亦是一种家风”。在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的当今,人们感 叹“家风”荡然无存,其实是指家庭所秉持的“忠厚传家,诗书继世”这样一些 传统内容的沦落,而不是家风本身的消逝。 家风又不同于家规。家规是家庭中的规矩,是家人所必须遵守的规范或法度, 是父祖长辈为后代子孙所制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和教条,它是借助尊 长的权威,加之于子孙的又一重针对性强、目的明确的道德约束,有的甚至具有 法律效力。它有家训、家诫、家规、家仪、家教、家法、家约、家矩、家则、家 政、家制等名义,有敬祖宗、睦宗族、教子孙、慎婚嫁、务本业、励勤奋、尚节 俭等具体而明确的条文,是载诸家谱、可供讽诵学习的有形文本。而家风有别于 这样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它是一个家庭的性格特征和精神 气质。通俗地说,我们可以把家规看作是教化家人的教科书,而家风则是经由长 期教化后的结果。同时,它一旦形成,也就成为教化的资源,并且具有“润物细 无声”的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 19.下列对“家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风是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一家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B.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是一个家庭的文化。 C.家风是一个中性的概念,表现的是一个家庭的自我和特色,并不都具有正 能量。 D.家风是附丽于家庭而存在的,只要有家庭,就会有家风,没有家风也是一 种家风。 A [答案依据为原文第二段。] 20.下列不属于“家规”范畴的一项是( ) A.它是父祖长辈为后代子孙所制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和教条。 B.它有家训、家诫、家规、家仪、家教、家法、家约、家矩、家则、家政、 家制等名义。 C.它有敬祖宗、睦宗族、教子孙、慎婚嫁、务本业、励勤奋、尚节俭等条文。 D.它是经由长期教化后的结果,体现的是一个家庭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 D [“是经由长期教化后的结果,体现的是一个家庭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 质”说的是家风。] 2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家风”系列报道及征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和高度认同。因为家风 都是传家宝,如耕读、忠厚、清廉、勤奋、俭朴、为人忠厚、待人有礼等。 B.家风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习气,它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 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从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中体现出来。 C.家风既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时期历史汰选、传统沉淀的结果,又是一辈又 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对家中子弟具有熏陶影响、沾溉浸润的意义。 D.当今,人们感叹“家风”荡然无存,其实是指家庭所秉持的“忠厚传家, 诗书继世”这样一些传统内容的沦落,而不是家风本身的消逝。 A [“因为家风都是传家宝”错误。] 四、本大题 3 小题,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2~24 题。 雅舍思雅 唐 韧 来到北碚居住,听说雅舍还在,很惊讶。因为印象中的雅舍,在四十年代初 梁实秋先生笔下已是不堪风雨,更兼鼠子们多年啮盗,即使存留,亦应是废墟一 抔了。来到它跟前,始知今日雅舍,并非缀补翻盖的老屋,应称之为“雅舍遗址 纪念馆”才是。 这雅舍和当年阅读所得的雅舍自然很是不同。仿佛当年那个雅舍是某僵手滞 足的文人草成的一幅字,被丢置墙角多年,现在拾起除尘熨平装裱,悬于壁上。 先生后来从这间雅舍走向台湾,走向西雅图,走过程季淑,走过韩菁清…… 蔚为大家的后事,全收集进雅舍里,倒冲淡了雅舍先前的气息。 所谓先前的气息,我指的是一种矮檐之下人不矮的肃挺之雅。一间“四根砖 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 四面编了竹篱墙,墙上敷了泥灰”的房子,一间“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 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的房子,却赞它“有个性就可爱”,还以 “雅”名之,透着倔强,仿佛说你逼我背井离乡,想看我狼狈吧!我偏在这烂房 子里雅给你看。在这间雅舍里,他趣说社会生相,应该还练习着给老舍做捧哏说 相声。“雅”本一轻词小词,至此,重了大了,可属“大雅”之列。 战乱贫乏时期的“雅”在今人看来也许不过是迫于无奈,真的大雅应该在安 定繁荣后出现。但今天还是有人叹息诗歌没了大雅。2009 年谢冕先生到西安,借 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说诗歌的大国气象绝不是刻意、随意造出来的, 它来自诗人的大视野、大境界。谢先生不说君王行猎霓裳羽衣是大国气象,单挑 这两句诗解说,真有见地。欲品诗中大国气象,还真要先静静地模拟对胡虏用兵 年代,长安民妇们心念着良人半夜浆洗寒衣那声音与气势,秋风吹送的“玉关情”, 不是小院掩门的悲泣,而是一家捣,万户应,成片涌起的棰石捣衣声,在白霜似 的长安月色中一浪浪漫开,化成“何日平胡虏”的豪壮祝祷,这还不大气磅礴? 谢先生由此生发道:“李白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他所期待于当世的, 是有着建安风骨的‘正声’。现在轮到我们发出感叹了: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感慨“大雅久不作”的也还不限于诗人。今天国运是山花烂漫金龙狂舞的旺 势,大国气象自然是有的,但多在“最危险的时候”(地震、大水、冻雨),平时所 见还少。许多小民一有钱也不免争当场面专家,做足表面文章。卖手机的强调“拿 着有面子”,卖车的吆喝“极尽奢华”,卖字的宣传说“练一手好字难,练一个好 签名就容易了”,连小小的达人们都光彩照人,跳肚皮舞献秋波。李白那个“绮丽 不足珍”的傲岸,早已置换为“唯绮丽为珍”。 这种世风中人,能把雅舍放在眼里的还有几多?寒冷的圣诞节中午,我在那 里的半小时,共有三对游客进入,且默默细读那些说明。小小的雅舍还是游动着 暖意。 使人觉得不爽的倒是那位看守雅舍、登记来访者身份证号的先生。告诉他“梁 实秋和鲁迅发生了文学阶段性和普遍人性的论争”是弄错了,“阶段”应该是“阶 级”,他头都不抬,很怪来人多事的样子,眼神定在那里,不知在想什么。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雅舍是抗战时期梁实秋先生在重庆郊区避乱时的居所,当年已是破旧不堪, 后来人去楼空,逐渐荒废。 B.本文的主旨是,怀念梁实秋先生甘于清贫、积极乐观的品格,希望人们即 使生活困苦,也要有“肃挺之雅”。 C.文章结尾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绵里藏针,含蓄地批评了看门人精神世界 不“雅”,强化了主题,耐人寻味。 D.本文语言凝重隽永,行文丝丝入扣,收放有度,各种材料巧于编排,共同 演绎着作者深远的忧思。 B [本文的主旨是:批评当代中国奢靡之风盛行,弱化了民族“精气神”,盼 望重振中华民族固有的大雅之风。] 23.请鉴赏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意。(6 分) (1)仿佛当年那个雅舍是某僵手滞足的文人草成的一幅字,被丢置墙角多年, 现在拾起除尘熨平装裱,悬于壁上。(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小的雅舍还是游动着暖意。(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雅舍的不同特点:当年的雅舍朴拙却雅致 有个性,并不怎么显眼,已然被人淡忘;现在的雅舍有过多的人为修饰,招徕游 客。前后对比,寄寓褒贬。 (2)奢靡之风弱化了民族精神,但雅舍还在影响着后人,有怀着敬意的游客到 来,让人高兴,给人以希望。 2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举例简要说明。(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比。①唐代的大国气象与当今某些小家子气的摆谱对比。②战乱贫 乏时期的“雅”与安定繁荣时期的“俗”对比。③当年人们精神上的内在的“雅” 与当今物质上的表面的“雅”对比。④三对来访的游客与雅舍看守人对比。⑤当 年的雅舍与现在成为纪念馆的雅舍对比。 五、本大题 1 小题,共 60 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获得“改革开放 40 周年改革先锋”称号的“工匠精神”代表许振超勇于创 新,带领团队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持续破解安全生产难题,填补国际技术空白。 ②获“2018·《中国新闻周刊》封面人物”的演艺新星杨超越,敢于展露自己 最真实的一面,在她身上折射出一个时代普通人的奇迹与梦想。 ③获“中国网事·感动 2018”的“逆火(逆火而行)英雄”陈三喜,献身消防, 将赤胆忠诚融入事业,把一名消防员的价值诠释到了极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围绕材料 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700 字。 【立意探索】 ①第一则材料表述的是具有“工匠精神”的许振超,体现的 品格有敢于创新、攻坚克难。②第二则材料表述的是具有顽强拼搏的演艺新星杨 超越,体现的品格有展现真实的自己、敢于追求梦想等。③第三则材料表述的是 灭火英雄陈三喜,体现的品格有忠诚事业、赤胆忠心等。三则材料复合分析,立 意可以是:①肩负使命,砥砺前行;②勇做自我,追求梦想;③赤胆忠心,勇于 开拓;④提升自我,顽强拼搏;⑤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⑥恪尽职守,默默 耕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