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5.04 KB
  • 2021-04-27 发布

江西省2016-2020中考物理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2物理研究方法含解析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1 专题 22 物理研究方法 真题再现 1.(2020 江西)许多实验仪器的制作都运用了转换的思路,将不易观测的量或现象转换为容易观测的量 或现象,如图所示的实验仪器中,没有利用这种制作思路的( ) A. 简易 U 形压强计 B. 卷尺 C. 电压表 D. 电能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简易 U 形压强计,将压强的大小转换为 U 形管两端液面的高度差,不符合题意; B.卷尺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可以直接测量出物体的长度,符合题意; C.电压表将电压的大小转换为指针偏转角度的大小,不符合题意; D.家庭电路中消耗电能的多少转换为铝盘转动的圈数,从而得到表盘上数字的多少,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2019 江西)处理物理实验数据时,经常选用坐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所建立的坐标系符合物理要 求的是 A. 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 B.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C.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D. 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像的画法必须满足物理量带单位,同一坐标轴刻度需均匀分布; A.横轴为体积,纵轴为质量,有单位,刻度均匀,故 A 正确; B.图中没有标注单位,故 B 错误; C.图中电流的坐标轴刻度不均匀,故 C 错误; D.横轴为时间,纵轴为路程,有单位,刻度均匀,故 D 正确; 3.(2018 江西)如图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描述相应物理量不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质量 3 B. 物体运动的路程 C. 用电器的电功率 D. 物体所受的压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密度与体积的乘积,根据 m V 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物体的质量, 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根据 s vt 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 程,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根据 P UI 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用电器的电功 率,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压力与面积的乘积,即 FS,而物体所受的压强 Fp S  ,所以图中阴影部分 面积不能表示物体所受的压强,故 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 考查了图像的解读,图像是直观的表示物理规律的有效方法,在考试中是很重要的一个考点,注意多练 习,熟练掌握从图像得到有用的信息。 4.(2017 江西)用厚玻璃瓶、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容器和水,来证明玻璃瓶可发生微小形变. 4 器材的安装:______. 操作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 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瓶发生微小形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厚玻璃瓶内盛满水,瓶口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严用手挤压瓶壁,观察细玻璃管中水柱的变 化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析】 试题分析:器材的安装:厚玻璃瓶内盛满水,瓶口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严; 操作的方法:用手挤压瓶壁,观察细玻璃管中水柱的变化; 发生的现象:玻璃管内升起水柱; 玻璃瓶发生微小形变的原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考点定位】力的作用效果 5.(2016 江西)科学探究中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非常重要,以下是 小华和小红对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进行探究后的展示与汇报: ①我们想知道通电螺线管的外部是否存在磁场? ②因此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③闭合开关,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断开开关又回到原位; ④此现象说明通电螺线管的周围存在磁场; ⑤那么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情况如何? ⑥我们在通电螺线管周围的有机玻璃上撒铁屑并轻敲; ⑦铁屑的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 ⑧由此可知道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5 根据上述展示与汇报,请你回答以下问题:(填写上面对应的序号) (1)属于提出问题的有___________ (2)属于进行操作的有___________ (3)属于进行观察的有___________ (4)属于得出结论的有___________ 【答案】(1)①⑤(2)③⑥(3)③⑦(4)④⑧ 【解析】 试题分析:研究物理学的方法有提出问题、进行操作、进行曲观察和得出结论几个步骤;(1)其中属于 提出问题的是①⑤;(2)其中属于进行操作的是③⑥;(3)其中属于进行观察的是③⑦;(4)其中属于 得出结论的是④⑧. 【考点定位】研究物理的方法 最新模拟 6.(2020·江苏江阴� 初三零模)在物理学上,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有时需要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 要因素。下列不属于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 A.选用薄玻璃板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B.用细线、轻质滑轮来研究滑轮组的特点 C.探究二力平衡时,选用质量小的硬卡片 D.理想电流表﹣﹣不考虑电流表内部电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选用薄玻璃板来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为了消除平面镜的厚度对实验的影响,同时也能确定虚 像的位置,不是为了忽略次要因素。故 A 符合题意; B.选用细线、轻质滑轮探究滑轮组工作时的特点,是为了消除绳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故 B 不符合题 意; C.选用轻质卡片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为了消除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故 C 不符合题意; D.“电流表”是理想模型,在实际应用时,电流表本身的电阻太小,对电路的影响太小,可以忽略不 6 计。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7.(2020·江苏滨湖� 初三一模)测量电流时,需要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通常,电流表的电阻比待 测电路的电阻小得多,因此对测量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下列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B.根据被压物体形变大小反映压力作用效果 C.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选用轻质卡片 D.在研究光的传播现象时,引入光线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测量电流时,需要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通常,电流表的电阻比待测电路的电阻小得多,因此对测量 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方法叫理想化实验法. A.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两根相同的蜡烛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故 A 不符合题意; B.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中,根据被压物体形变大小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用到了转换法, 故 B 不符合题意; C.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选用轻质卡片,忽略了纸片质量的影响,用到了理想实验法,故 C 符 合题意; D.在研究光的传播现象时,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线,采用的是模型法,故 D 不符合题意. 8.(2020·山东平度� 初三一模)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将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定义为速度,这种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比值定义法。我们在学习下列物理概念时:①质量,②内能, ③功率,④浮力,⑤压强。其中用到比值定义法的是( ) A.②⑤ B.③④ C.①③ D.③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7 功率其物理意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其大小等于功和时间的比值;压强其物理意义是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其大小等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以上这两个量都采用了比值 定义法。 故选 D。 9.(2020·山东青岛� 初三一模)下列科学方法中,运用类比法的是( ) A.找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B.两个 5Ω的电阻串联与一个 10Ω的电阻效果相同 C.类比速度研究功率 D.将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找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采用的是比较法,故 A 不符合题意; B.两个 5Ω的电阻串联与一个 10Ω的电阻效果相同,这是“等效替代法”,故 B 不符合题意; C.类比速度研究功率,运用了“类比法”,故 C 符合题意; D.将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此为“分类法”,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0.(2020·山东蒙阴� 初三一模)物理学中把抽象的、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具体的,易测 量的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叫转换法,在下图所示实验中没有使用转换法的是() A.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B.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8 C. 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D. 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观察并记录反射光线的位置,目的是探究 反射光线位置变化与入射光线的关系,采用的是归纳法.故 A 符合题意; B.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通过 U 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采用的是转换法.故 B 不符合题意; C.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通过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反映重力势能的变化,采用的是转 换法.故 C 不符合题意; D.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通过液体温度变化反映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采用的是转换法.故 D 不符合题意. 11.(2020·江苏仪征� 初三三模)下列物理图象中,反映物理量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A. 某晶体熔化前后曲线倾斜程度不同是因为该物质固态时比热容大于液态时比热 容 B. 电流通过某一导体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9 C. 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D. 汽车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比较图象可以看出,在时间相同时,固体时温度升高快,同时也表明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 比热容;故 A 错误; B.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题干的图象是正比例函数;故 B 错误; C.根据公式 m V   可知,当密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因此该图象应当为正比例函数; 故 C 正确; D.物体的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是正比例关系,图象应当为正比例函数图象,而该图象表示汽车处于 静止状态,故 D 错误。 故选 C。 12.(2020·上海奉贤� 初三一模)下述事例中,能运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的是( ) ①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②探究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 ③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④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可以运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所得到的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①符合题意; 10 ②探究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运用到的是等效替代法,不是图像法,②不合题意; ③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不是运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的,③不合题意; ④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是成正比的,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是运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的,④ 符合题意。 故选 B。 13.(2020·北京怀柔� 初三零模)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对某个微小变化进行观察和测量,常采用相应 的装置对这个微小变化进行放大,然后再进行观察和测量,这是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在图所示 的四个探究实验中,用到这种方法的是( ) A.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未点燃的蜡烛 B 替代点燃的蜡烛 A 的像 B. 敲击在鼓面撒有纸屑的鼓,通过观察纸屑的振动来显示出鼓面的振动 C. 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小,经过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时,内部压强的大小用玻璃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来表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未点燃的蜡烛 B 替代点燃的蜡烛 A 的像,采用了替代的方法,故 A 不符 合题意; B.敲击在鼓面撒有纸屑的鼓,通过观察纸屑的振动来显示出鼓面的振动,放大了实验现象,故 B 符合 11 题意; C.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小,经过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运用了理想实验法, 故 C 不符合题意; D.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时,内部压强的大小用玻璃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来表示,采用了转换法,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4.(2020·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校初三一模)以下哪种实验探究方法与其他三者不同( ) A.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B.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C.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D. 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阿基米德原理的主要内容是: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通过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大 小得到浮力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都有关系,研究压力 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滑动摩擦力与压 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有关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时,需要保持一个物理量不变,改变另一 个物理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物体的动能和质量、速度都有关系,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需要 保持质量不变,改变速度,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所以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研究方法与其它三个不同。 故 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2 15.(2020·山东张店� 初三一模)下列教材中的探究实验,不需要控制电流一定的是() A.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B.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C.探究电功与电压的关系 D.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若所探究的物理量与电流及其他因素有关,探究过程中需控制电流一定,根据各项分析即可 得出结论. 解:A、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电流大小无关,探究与长度的关系,不用 控制电流一定,A 正确; B、由 Q=I2Rt 可知,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路中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要探究热量与 电阻的关系,需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B 错误; C、由 W=UIt 可知,要探究电功与电压的关系,需使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C 错误; D、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要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需控制电 路中的电流相同,D 错误. 故选 A. 16.(2020·山东历城� 初三一模)某些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可以通过相关可感知的现象推测得到,是 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下列用到这种方法的是( ) A.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 B.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 13 C. 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D. 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液体的压强不能直接观察,通过U 型管中液柱高度差反映液体压强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故 A 符 合题意; B.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都有关系,通过小酌陷入海绵深度的变化比较压力作用 效果,采用的是转换法。故 B 符合题意; C.合力和分力的效果可以直接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进行比较,是直接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 用的等效替代法。故 C 不符合题意; D.通过水花的飞溅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ABD。 17.(2020·广东澄海� 初三一模)小李同学想要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什 么因素有关”。 14 (1)在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应保持小车的质量相同,让小车从斜面上______(选填“相 同”或“不同”)的高度滑下,以不同的速度推动木块移动; (2)本实验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______,二是转换法,就本题来说用木块_________来反映小车 动能大小的方法就是转换法。他在实验的过程中又发现只要去掉木块,就可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 的影响”。如图乙所示,他将毛巾、棉布和玻璃分别铺在水平面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 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3)每次均让同一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_______。 (4)实验发现,小车在玻璃面受到的阻力最_______,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进一步推理得出:如果小 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小车将做___________运动。 【答案】不同控制变量法移动距离大小速度小匀速直线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要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那么小车 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就不同,小车推动木块做功,运动距离越远,做功越多,动能越大。 (2)[2][3]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实验时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由小车推动木块移动距离的 远近来体现球的动能多少,是一种转换法。 (3)[4]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每次均让同一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4)[5][6]实验现象表明:玻璃表面最光滑,受到的阻力最小,小车运动的距离最远,速度减小得越慢; 由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假如水平表面绝对光滑,该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它将做匀速 直线运动。 18.(2020·陕西乾县� 初三二模)小娟学习了导体电阻的知识后,对当地山泉水的导电性产生了兴趣。 她想知道山泉水的导电性与什么因素有关,依据已知理论和生活经验她有如下猜想: ①山泉水的导电性可能与水的温度有关; ②山泉水的导电性可能与所含各种离子的浓度有关; ③山泉水的导电性可能与两金属片插入水中的深度有关; 15 ④山泉水的导电性可能与插入水中两金属片的距离有关; 她用电源、开关、电极、导线、烧杯、山泉水等组成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以下是她探究猜想①的方案和过程,请你帮她填写所缺的内容; a.按图组装实验装置,她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有加热器、电流表和____________; b.测出山泉水的温度并记录; c.闭合开关,读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记录; d.其他条件不变,改变山泉水的___________,重复 b,c 步骤。 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分析与论证可得出实验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泉 水的导电性越强; 次数 1 2 3 4 5 温度 t/℃ 23 29 36 47 62 电流 I/A 0.10 0.13 0.16 0.19 0.23 (2)小娟某次实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加两电极插入山泉水的深度,发现电流表示数随之增大;根 据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可知,增加两电极插入山泉水中的深度,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__________; (3)若你参与探究山泉水的导电性与插入水中两金属片间的距离是否有关时,你会选择甲、乙、丙、丁 装置里的__________两个装置,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来探究; (4)小娟设计的实验电路有不足之处,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 【答案】温度计电流表示数温度大小温度越高横截面积乙、丁增加一个保护电阻,串联在电路中 【解析】 【分析】 16 【详解】 (1) a[1]实验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泉水的温度,需要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从而判定其导电 的能力。 c[2]水的导电性可通过电流表的示数得出,所以需要读出电流表的读数并记录。 d[3][4]探究水的导电性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改变水的温度,因此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 要改变水的温度,重复 b、c 步骤;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随着山泉水温度的升高,电路电流变大,这 说明随温度升高,水的电阻减小,由此可得:水的导电性与水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小,导电 性越好。 (2)[5]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增加两电极插入山泉水的深度,则两极之间水的横截面积增大,电阻减小, 在电压不变时,根据 I= U R 可知,电流会变大。 (3)[6]探究山泉水的导电性与插入水中两金属片间的距离是否有关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应控制插 入的深度、所含各种离子的浓度相同,改变两极之间的距离,所以应选择乙丁进行对比。 (4)[7]水是导体,水的电阻较小,当闭合开关时,电路中的电流较大,容易损坏电流表,所以实验中应 串联一个保护电阻。 19.(2020·安徽合肥� 初三三模)物理图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图中如果横坐标表示路 程 s,纵坐标表示力 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 【答案】功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像可以知道,横坐标表示路程 s,纵坐标表示力 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 S sF W  17 即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功。 20.(2020·山西初三零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小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小区周边的污染情况做了调 查,并到环保监测部门获取了该小区内某监测站记录的数据(一个空气监测仪每隔两小时记录的 PM2. 5 参数),如下表所示。 时间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PM2.5/(μg/m3) 40 80 100 140 110 120 140 90 80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绘制出 PM2. 5 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________) (2)分析图象,可以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3)请你分析造成该区域大气污染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 12:00 和 18:00 该区域大气中 PM2. 5 含量最高 汽车排放的尾气 18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根据表格描点,并将各点顺次连接,如下图: (2)[2]分析图像可以看出,在一天中,12:00 和 18:00 该区域大气中 PM2. 5 含量最高。 (3)[3]造成该区域大气污染的原因可能是工厂排放、汽车尾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