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1 KB
  • 2021-04-27 发布

2017年高中语文第十四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时间:45 分钟 分值:50 分) 一、基础巩固(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遐.想(xiá) 怪诞.(yán) 踪.迹(zōng) 厚薄.(bó) B.杜撰.(zhuàn) 浩瀚.(hàn) 畏葸.(sī) 栅.栏(zhà) C.偏裨.(pí) 便.利(pián) 贪婪.(lán) 人寰.(huán) D.斑斓.(lán) 目眩.(xuàn) 可怖.(bù) 湮.没(yān) 2.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漫游 酒馔 五彩缤分 截然不同 B.嗜好 畅游 高深莫测 冷嘲热讽 C.垂涎 震惊 微乎其微 轻歌慢舞 D.神秘 反馈 自名得意 刨根究底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自 2001 年“模拟联合国”走进中国中学以来,中国中学生“模联”已走过 16 年的 ________。 (2) 清华大学教授刘静在国外英文杂志上发表的《世界首个自主行走的可变形液态金属 机器人》论文,引起了国际科技界的________。 (3)现在要改革国有企业,并________让他们越来越弱,________让他们提高效率,变 得更强。 A.历程 振动 不是/而是 B.历程 震动 不是/而是 C.里程 振动 不但/而且 D.里程 震动 不但/而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将 GDP 增幅降低作为宏观调控的积极成果,预示着山东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重大改 变,在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强调质量的提高。 B.中美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不仅符 合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也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C.澳大利亚人麦士数十年来在许多厕所的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他 去世后,群众虽然很怀念他,但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D.央视综艺主持人纷纷出走,多数人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由于央视纪律太严; 二是由于主持人工资收入太少;三是由于工作压力大,发展空间小。 5.把下列句子排列成逻辑合理、语意贯通的一段话,其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②他们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 ③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④水池就是一切。 ⑤我想这些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 冷嘲热讽。 A.②④①⑤③ B.④③①⑤② C.①⑤②④③ D.①⑤②③④ 二、阅读鉴赏(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细 菌 [美]刘易斯·托马斯 ①我们至今认为,人类疾病的肇事者,是一群有组织的、现代化的魔鬼。而在这敌阵中, 最显眼的、坐中军大帐的便是细菌。我们断定,它们干起坏事来该是饶有兴致的。它们到我 们身上逐利,它们数目太多,疾病看来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人类就这么个生活条件,没法子。 假如我们成功地剿灭了一种疾病,总会有一种新的疾病伺伏在一旁,等着取代它的位置。 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也从来都只是那个庞大的细菌王国 相对漠不关心的对象。细菌致病并非常规。疾病通常是为共生而进行的谈判无结果造成的, 是因为共生双方中的一方越过了边境线。 ③有些细菌只是在产生外毒素时才是对人类有害的,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只是在自 身生病时才产生外毒素。白喉杆菌和白喉链球菌只有在受到噬菌体[注]侵袭时才产生毒素。 为毒素的产生提供密码的是病毒,未受感染的细菌是没有获得密码通知的。我们染上了白喉, 那是一种病毒感染,但病毒感染的不是我们。我们卷入的不是一场跟毒素的直接对抗赛,而 好像是无意中撞入了他人的麻烦。 ④有些微生物具有侵害人体的特殊能力,如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疟原虫等。但从进 化论的意义上讲,它们能引起疾病或死亡,这对它们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对大多数细菌来 说,引起疾病也许是它们的祸事,它们要冒的生命危险比我们的危险更可怕。一个人带上了 脑膜炎病原菌,即使不用化学疗法,致命的危险也不大。相比之下,脑膜炎病原菌运气不好 碰到人身上,它们的生命危险可就太大了。大多数脑膜炎病原菌很精明,只停留在人体的表 面,在鼻咽部呆着。脑炎流行时,大多数带菌者身上、鼻咽部就是病原菌呆的地方。一般说 来,它们在那儿对人是无害的。只有在原因不明的少数人身上,它们才越过了界线。这时人 菌两方就一块儿遭殃了,而大多数时候,更遭殃的是脑膜炎病原菌。 ⑤大多数细菌一门心思在吃喝,它们不断改变着有机分子的结构,这样,这些分子便可 被用来满足其他生命形式的能源需要。总的说来,这些细菌相互之间不可分离,以相互依赖 的群落的形式生活在土壤或海洋中。有一些细菌在更专门、更局部的关系中成了更高级生物 的共生者,作为工作零件活在其组织中。如果没有根瘤菌,豆科植物的根瘤就不会形成。动 物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成了动物营养系统的一部分。当然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它们在生物 体内都是正式居民。 ⑥细察之下,最居心叵测的微生物——那些似乎真的希望我们得病的细菌,倒更像旁观 者、流浪汉和偶来避寒的陌生客。它们一有机会就侵入人体,进行繁衍,有一些会到达我们 肌体最深处的组织,闯入血流。但还是我们对它们的存在作出的反应使我们得病。我们身体 中用以迎战细菌的火药这样猛烈,又牵涉这样多的防御机制,它们对我们的危险性比入侵者 还要大。我们周身都是爆炸装置,我们全身布满了地雷。 ⑦是细菌带来的信息让我们受不了。我觉得,我们的大多数疾病很可能都是这样得的。 有些时候,滥杀的机制是有免疫作用的,但我们因一些信号就把自己撕毁成碎片,我们在这 些信号面前非常脆弱,比在任何食肉兽群面前还脆弱。实际上,我们在受着自身的五角大楼 的摆布。大多数时候是这样。 (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有删改) [注] 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总称。 6.结合全文,简要说明首段的作用。(4 分) 答: 7.请阐释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 分) 答: 8. [对应链接高考] 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6 分) (1)大多数脑膜炎病原菌很精明。(3 分) 答: (2)那些似乎真的希望我们得病的细菌,倒更像旁观者、流浪汉和偶来避寒的陌生客。 (3 分) 答: 9.《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畅销不衰。请根据本文,探 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6 分) 答: 三、语言运用(15 分) 10.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反物质”做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5 分) ①爱因斯坦的工作使一种称之为反物质的新型物质成为可能。 ②反物质的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 ③反物质与普通物质接触之后它们将会湮没,并且猛然释放出能量。 ④反物质由反粒子组成。 答:反物质是 1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不超过 80 字)(5 分) 寝室里的矛盾可谓千奇百怪:睡眠时间不同步,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睡 觉打呼噜,影响别人休息;有人不爱干净,不搞卫生……任何一个误会,都有可能引发寝室 矛盾。寝室有了矛盾,该如何去化解呢? 请提两点建议,并加以简述。要求观点明确,简明得体。 答: 12.下面是一则时事评论,请摘选其主要内容解释什么是“蜗牛行动”,不超过 30 字。 (5 分) 蜗牛行动推进网络版权保护 近期,“苹果涉嫌盗版作家集体维权”事件引发关注。网络盗版“免费的午餐”对许多 人来说诱惑难挡,面对强大的数字平台,著作权人的叫板如同“蚍蜉撼大树”,需付出高昂 的成本。如何破解这种困局?力量仍在于著作权人自身。一次容忍等于十次鼓励,对每一次 侵权绝不退让,每个人都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版权,就能一点一滴改变人们的知识产权 意识。或许在万里长征的网络版权保护道路上,这种维权显得犹如蜗牛般细微,但正是持久 的汇聚而成的蜗牛行动,才能推动尊重知识产权社会共识的最终形成。 答:蜗牛行动指的是 课下能力提升(十四) 1.解析:选 D A 项,“诞”应读 dàn;B 项,“葸”应读 xǐ;C 项,“便”应读 biàn。 2.解析:选 B A 项,分—纷;C 项,慢—曼;D 项,名—鸣。 3.解析:选 B “历程”侧重经历的过程;“里程”侧重指具体的路程。句(1)侧重于 经历 16 年的过程,应选“历程”。“震动”通常是指体积较为庞大的物体发生的短时间的偶 尔一次或几次间断式的震动,也可用于抽象的东西,比如心灵和思想上的震动;“振动”是 指体积较小的物体,能持续一段时间的机械式的连续的往复运动。根据语境,句(2)应选“震 动”。“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不但/而且”是递进关系,根据语境,句(3)应选“不是 /而是”。 4.解析:选 A B 项,语序不当,两个“符合”后的内容错位;C 项,应改为“虽然群 众很怀念他,但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D 项,“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由于……二 是由于……三是由于……”重复累赘。 5.解析:选 C 本语段先写自己的幻想,然后又具体写幻想中鲤鱼“科学家”的局限。 6.答案:①内容上,说明了人们对细菌的错误认识和态度;②结构上,引出下文对细 菌和人类疾病二者关系的说明与分析。(每点 2 分) 7.答案:细菌的毒素并不是为了危害人体而产生的,(2 分)人类得病是细菌遭到噬菌 体侵袭产生毒素所致。(2 分) 8.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1 分)把脑膜炎病原菌作为头脑灵活的人来写,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它们选择安全部位来生存的能力。(2 分) (2)运用比喻手法,(1 分)将细菌比喻为旁观者、流浪汉和陌生客,形象地说明了细菌 与人类的关系,澄清了人们对细菌的错误认识。(2 分) 9.答案:①内容与人们自身的生命、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起普遍关注;②知识性强, 利于读者开阔眼界,激发思维;③趣味性强,能够吸引读者;④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深入 浅出,易于读者理解;⑤观点新颖独到,科学性强,有助于读者消除头脑中固有的错误认识。 (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0.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把短句变为长句,可以先把其中一个主要句子作为主干,然后 把剩余的短句按一定的层次、顺序组合,作主要句子的定语或状语。这里的几个短句,围绕 “反物质”展开话题。可以用“反物质是一种新型物质”作为主干,而将其他短句分解、组 合,化为“新型物质”的定语。 答案:(反物质是)一种由反粒子组成,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但与普通物质接触之 后将会湮没,并且猛然释放出能量的新型物质。 11.答案:第一,沟通。因为不了解而误解,误解而心生间隙;沟通可以让彼此增进了 解,消除误解。第二,约定。室友共同制定寝室公约,比如有关作息时间、卫生值日等方面 的规定。 12.答案:(蜗牛行动指的是)著作权人为保护网络版权而进行的细微又持久的行动。[或: (蜗牛行动指的是)网络版权所有人进行的细微又持久的维权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