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3.00 KB
  • 2021-04-27 发布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测试:7地球的结构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时作业(湘教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限时规范特训7 地球的结构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阳泉模拟]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2.图中的X处为(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1~2.解析:第1题,根据深度和波速大小、变化分析,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可以通过地幔。第2题,X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界面。‎ 答案:1.B 2.B ‎[2019·武昌区调研]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3~4题。‎ ‎3.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外部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解析:第3题,该景观为黄果树瀑布图,瀑布属于水圈,图中瀑布周围有茂密的植被和大量的岩石同时还有清新的空气,因此图示景观体现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故选C。第4题,地球外部圈层中只有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A错;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B对;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结果,C错;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能,D错。‎ 答案:3.C 4.B ‎[2015·上海卷,13~14]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完成5~6题。‎ ‎5.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5~6.解析:第5题,由“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推断该岩浆岩应该是花岗岩,在地球内部形成,为侵入岩,冷却较慢,D项正确。第6题,生产优质砚台的原料岩石其岩性致密,呈薄板状,最符合变质岩特征,D项正确。‎ 答案:5.D 6.D ‎[2019·菏泽模拟]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完成7~8题。‎ ‎7.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④③②①⑥⑤ B.④③②①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⑤⑥④③②①‎ 解析:本题通过岩层的空间形态的组合,考查岩石形成的新老顺序。一般情况下,岩石埋藏越深,大范围的保存越完整,其形成年代越久远。按照先下后上,先完整后断续的原理,A项正确。‎ 答案:A ‎8.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  )‎ A.花岗岩 B.页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变质岩的成因。⑥为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与之相接触的石灰岩在岩浆活动所提供的高温、高压环境下,易变质形成大理岩。‎ 答案:C 当地时间‎2010年11月22日,墨西哥科利马火山喷发,形成数千米高烟柱。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9~11题。‎ ‎9.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墨西哥火山喷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11.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新疆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山玉产区,图甲中能表示山玉的是(  )‎ A.a B.b C.c D.d ‎9~11.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表示岩浆的喷出,可以形成火山。第10题,图乙中地貌景观为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山前冲积扇,图甲中③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第11题,由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可推知,山玉属于变质岩,图甲中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 答案:9.B 10.B 11.D 二、综合题(共46分)‎ ‎12.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在图中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的圈层名称。(3分)‎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3分)‎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________________、相互________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4分)‎ ‎(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6分)‎ 解析:第(1)题,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结合大气圈、水圈的定义可判断它们在图中的位置。第(2)、(3)题,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各圈层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题,由于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故在不同地区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答案:(1)略。(3分)‎ ‎(2)大气圈(1分) 水圈(1分) 生物圈(1分)‎ ‎(3)氮(1分) 氧(1分) 联系(1分) 制约(1分)‎ ‎(4)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达33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可达60~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只有‎6千米,各大洋的平均厚度也不相同。(6分)‎ ‎13.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字母表示的岩石: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分别是:‎ F___________,G___________,H___________,‎ I_________。‎ ‎(3)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是指由岩浆到_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_的过程。‎ 答案:(1)喷出岩 变质岩 沉积岩 侵入岩 ‎(2)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冷凝作用 ‎(3)岩石 新岩浆 ‎14.[2019·华中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哪类岩石?请简述判断理由。(4分)‎ ‎(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8分)‎ ‎(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哪种岩石?(2分)‎ ‎(4)A、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________,简述其理由。(6分)‎ 解析:由图可知,A为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花岗岩为侵入岩,应标注在B类岩石的下半部分,玄武岩为喷出岩,应标在地表。A与B接触,会因高温高压而变质形成变质岩。沉积岩中可能找到化石,C、D为岩浆岩,没有化石。‎ 答案:(1)沉积岩。(2分)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2分)‎ ‎(2)标注略(2分) C标注在B岩石的下半部,D标注在B地顶端(地表)。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3分)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3分)‎ ‎(3)变质岩。(2分)‎ ‎(4)A(2分) A是沉积岩,C、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可能存在化石。(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