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00 KB
  • 2021-04-26 发布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 化学试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1年3月17日,因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生核辐射泄漏,放射碘可能被附近居民吸入,引发甲状腺疾病或甲状腺癌。我国香港和内地出现抢购碘盐的疯狂热潮,用于防护核辐射,医疗专家提醒:由于碘盐中碘含量相对较低,根本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不可盲目过量吃碘盐或碘片,否则可能诱发甲状腺毒症、甲状腺技能减退、甲状腺肿等疾病。已知核辐射中放射性碘(碘131)的核电荷数为5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碘 131I原子核所含中子数是78‎ B.核能的利用证实原子的可分性 C.碘 127I原子和放射性碘原子 131I属于同位素 D.碘 127I原子和碘 131I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2.有人认为人体就是一架缓慢氧化着的“高级机器”,人体在生命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补充“燃料”。按照这种观点,你认为人体通常摄入的下列物质不能看作“燃料”的是()‎ A.淀粉类物质 B.水 C.脂肪类物质 D.蛋白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是最活泼的金属,F是最活泼的非金属 B.Mg(OH)2碱性比Ca(OH)2强 C.元素周期表中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第Ⅷ族,共16纵行 D.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在第四周期第ⅡA族 ‎4.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5.下图中a、b分别是原电池的两极,接通电路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溶解,‎ 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a极板 b极板 a电极 Z溶液 A 锌 石墨 负极 CuSO4‎ B 石墨 石墨 负极 NaOH C 银 铁 正极 AgNO3‎ D 铜 石墨 正极 CuCl2‎ ‎6.对于Ⅵ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CO2在常温下是气体,SiO2在常温下是固体 B.C、Si、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C.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 D.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 ‎7.现在电池的种类非常多,且由电池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下列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锂电池 B.锌锰电池 C.氢氧燃料电池 D.镍隔电池 ‎8.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判断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固态硫S8加热变成S2蒸气 B.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石墨 C.干冰变成CO2气体 D.Na2O转化为Na2O2‎ ‎9.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B+3C,在以下四种情况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A v(A)=2 mol·L-1·min-1‎ v(B)=2 mol·L-1·min-1‎ B v(A)=2 mol·L-1·min-1‎ v(C)=2 mol·L-1·min-1‎ C v(A)=1 mol·L-1·min-1‎ v(B)=2 mol·L-1·min-1‎ D v(A)=1 mol·L-1·min-1‎ v(C)=1.5 mol·L-1·min-1‎ ‎10.科学家预测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具有相当稳定性的同位素,它的位置在第七周期第ⅣA族,称为类铅。关于它的性质,预测错误的是()‎ A.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 B.它的失电子能力比铅强 C.它具有+2、+4价 D.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11.下图是氢氧燃料电池构造示意图。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 A.a极是负极 B.正极的电极反应是O2+2H2O+4e-===4OH-‎ C.电子由b通过灯泡流向a D.氢氧燃料电池是环保电池 ‎12.下列变化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A.加热氯化铵 B.冰融化成水 C.水通电分解 D.氯化氢溶于水 ‎13.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14.‎ 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C两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之和 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分别是()‎ A.C、Al、P B.N、Si、S C.O、P、Cl D.F、S、Al ‎15.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在同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A<B<C B.原子半径:A>B>C C.离子半径:A2->C->B2+‎ D.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A>C>B ‎16.镁铝合金在碱性溶液中开始反应缓慢,后反应加快,经分析是氧化膜及微电池作用 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微电池的负极是Mg B.微电池的负极是Al C.铝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D.镁的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 ‎ ‎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9分)在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中,置换酸中氢能力最强的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化合物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显两性的氢氧化物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该两性氢氧化物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离 子半径最小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 ‎18.(8分)已知以下信息:①1 mol N2的共价键断裂吸收946 kJ的能量;1 mol H2的共价键断裂吸收436 kJ的能量;形成1 mol NH3中的化学键释放1 173 kJ的能量。②将一定 量的N2和H2投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N2(mol·L-1)‎ H2(mol·L-1)‎ NH3(mol·L-1)‎ 起始时 ‎3‎ ‎3‎ ‎0‎ ‎2s末 ‎2.6‎ ‎1.8‎ ‎0.8‎ 根据以上相关数据回答问题:‎ ‎(1)用H2表示该反应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______(填“能”或“不能”)确认该反应2 s末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氮气和氢气生成氨气的过程______(填“释放”或“吸收”)能量。‎ ‎19.(8分)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 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Q R T W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 ‎(2)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为Q____W(填“>”或“<”)。‎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的一种氢化物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易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12 g Q单质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所得气体通入1 L 1.5 mol·L-1NaOH溶液中,完 全吸收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 ‎20.(6分)(1)已知锌与稀硫酸反应为放热反应,某学生为了探究其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 化,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 时间 (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30‎ ‎120‎ ‎280‎ ‎350‎ ‎370‎ ‎①反应速率最大的(即0 min~1 min、1 min~2 min、2 min~3 min、3 min~4 min、4 min~‎ ‎5 min)时间段为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速率最小的时间段为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学生也做同样的实验,由于反应太快,测量氢气的体积时不好控制,他就事先在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以减缓反应速率 A.蒸馏水B.更加细小的锌粒C.NaCl溶液 你认为他的做法可行的是______(填相应字母);做法不可行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0分)将化合物A的蒸气2 mol充入0.5 L容器中加热,发生分解反应2A(g)B(g)‎ ‎+nC(g),反应到3 min时,容器中A的浓度为1.6 mol·L-1,测得这段时间内,用C的 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1.2 mol·L-1·min-1。‎ ‎(1)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n的值是__________。‎ ‎(2)以B的浓度变化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_。‎ ‎22.(11分)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按C、A、B、D、E 的顺序增大。C、D都能分别与A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与 EA2反应生成C2A与气态物质EB4;E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 ‎(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B: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EB4的化学式:__________。‎ ‎(3)D2A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 ‎(4)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M属于_______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M溶于水后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化学变化,原因是(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中模块检测卷 ‎1.D[碘 127I原子和碘 131I原子属于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2.B ‎3.D[碱金属中Li是金属性和活泼性最小的金属,A项错;Ca的金属性比Mg强,则Mg(OH)2的碱性比Ca(OH)2弱,B项错;周期表有18个纵行,C项错。]‎ ‎4.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 ‎5.C[a极板质量增加,是正极,金属性相对不活泼,b极板溶解是负极,金属性相对活泼。]‎ ‎6.B[C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2。]‎ ‎7.C[氢氧燃料电池的生成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8.C ‎9.A[由于PH3的沸点小于AsH3的沸点,A项错误;Si3N4、NaCl、SiI4其晶体类型分别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三者的熔点依次降低,B项正确;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故C、D正确。]‎ ‎10.D[ⅣA族的第一种元素碳对应的H2CO3就是弱酸,同主族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渐弱。]‎ ‎11.C[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a为负极,所以电子应由a极通过灯泡流向b极。]‎ ‎12.B[化学变化肯定存在化学键的破坏。物理变化要注意分析过程,才能确定。A、C两项是化学变化,加热氯化铵破坏了其分子内的离子键和共价键;水通电分解破坏了其分子内的共价键;HCl溶于水破坏了其分子内的共价键,冰融化成水没有破坏化学键,只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 ‎13.D[t2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未达平衡;t3时,反应已达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根据M和N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可知反应方程式为2NM,所以D正确。]‎ ‎14.C[由题意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元素A位于第二周期,B、C位于第三周期,令A的原子序数为x,则B、C原子序数分别为(x+8)-1、(x+8)+1。由题意中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可知:[(x+8)-1]+[(x+8)+1]=4x,则x=8,则B、C的原子序数分别为15、17。]‎ ‎15.C[根据离子符号和所带的电荷数,推知B处于ⅡA族,A处于ⅥA族,C处于ⅦA族,从而可判断出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C>A>B。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处于C的下一周期,结合A、B在同周期,则它们的原子半径:B>A>C,原子序数:A>B>C,离子半径:A2->C->B2+。]‎ ‎16.B[镁的金属性比铝强,但在碱溶液中只有铝反应:2Al+2OH-+2H2O===2AlO+3H2↑,所以镁铝在碱性溶液中构成原电池时铝作负极。]‎ ‎17.NaArHClO4NaOHAl(OH)3Al(OH)3+3H+===Al3++3H2OAl(OH)3+OH-===AlO+2H2O钠 ‎18.(1)0.6 mol·L-1·s-1(2)不能(3)N2+3H2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4)释放 解析对于合成氨的反应,破坏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为946 kJ+436 kJ×3=2 254 kJ,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为1 173 kJ×2=2 346 kJ,由于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吸收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释放能量的反应。‎ ‎19.(1)(2)<(3)S+2H2SO4(浓)3SO2↑+2H2O(4)2H2O22H2O+O2↑‎ ‎(5)Na+、HCO、CO 解析结合题目信息,结合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这一条件,可以得出T为Al,Q为C,R为N,W为S。(1)T为Al,13号元素。(2)根据S、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硫酸强于碳酸,可得非金属性S强于C。(3)S与浓H2SO4发生反应,从元素守恒看,肯定有水生成,另外为一气体,从化合价和性质看,只能是SO2。(4)比R质子数多1的元素为O,存在H2O2转化为H2O的反应。(5)12 g碳是1 mol,燃烧生成1 mol CO2,与1.5 mol 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氢钠各0.5 mol,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Na+、HCO、CO。‎ ‎20.(1)①2 min~3 min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②4 min~5 min此时H+浓度小 ‎(2)AC加入更细小的锌粒,增大接触面积,会导致反应速率加快 解析从表中数据看出2 min~3‎ ‎ min收集的氢气比其他时间段多,原因是Zn置换H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4 min~5 min收集的氢气最少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c(H+)下降;向H2SO4溶液中加水或NaCl溶液都可使c(H+)下降,降低反应速率,而加入更加细小的锌粒,增大接触面积,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21.(1)3(2)0.4 mol·L-1·min-1‎ ‎22.(1)氟硅(2)SiF4(3)离子键、共价键(4)离子不能只有旧键的断裂(离子键被破坏)而无新键的形成 解析(1)由题意知,E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则E为Si元素,则C、A、B、D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4。由EB4的化学式知,B元素为-1价,则B位于周期表中ⅦA族,故B为F元素;由EA2的化学式知,A元素为-2价,则A位于周期表中ⅥA族,故A为O元素;由C、D都能分别与O原子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化合物知,C、D元素为H或Na中的各一种,由题意条件不难判断出:C为H元素,D为Na元素。(3)Na2O2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4)NaOH为离子化合物,它溶于水后,由于只有旧键的断裂(离子键被破坏)而无新键的形成,因此不是化学变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