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8.27 KB
  • 2021-04-25 发布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冀教版 (5)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设计 课前思考:‎ 五年级下册“轴对称”一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用“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等定量刻画的方法来进一步分析轴对称图形特点、加深理解。教材把方格背景和对称轴直接呈现,引导学生通过“数一数”,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然后基于此,学习“补全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具有多重内涵,把它理解为图形的运动方式是本质的。小学阶段“轴对称”教学如果只关注图形的形状特征,而不涉及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这对理解它的本质会产生一定影响。本课教学从“轴对称”的内涵出发,以方格图为载体,提出从“点的运动”视角关注图形内部的运动变化,并借助“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的形成过程:把图形绕同一平面上的一条直线旋转180°(即翻转),有助于感悟轴对称的运动特征以帮助学生沟通"图形运动"之间的联系,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内容:冀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目标:‎ ‎1. 以方格图为载体,通过“点的运动”,让学生在画、观察、想象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特征及性质。‎ 5‎ ‎2.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性质和平面图形的对称情况,能准确找出对称轴和对称点,并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在画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轴对称”,有关“轴对称”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内容?‎ ‎2.能举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二、解惑释疑,初步感知 ‎(一)尝试练习。‎ ‎1.出示下图,并提问:你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 ‎2.学生在学习纸上试画。‎ ‎3.交流汇报。‎ 5‎ ‎4.小结:如果我们把这个点用B来,它到对称轴的距离是5小格,那和它对应的点我们就用B来表示,到对称轴的距离也是5小格。数学上,我们把这样一组特殊的点叫做对称点。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5.质疑:(1)图中只有一组对称点吗?‎ ‎(2)你认为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最关键的是哪一步?‎ 三、抽象概括,揭示本质 ‎(一)通过移动棋子,让学生感悟轴对称的本质 ‎1.提问:下面这幅图,你认为确定哪些点就可以快速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学生找点,老师放旗子。想一想:怎样移动这些棋子才能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学生操作。‎ ‎4.连线,画出五角星的另一半。‎ ‎5.质疑:如果连接两个对称点的连线,你会发现什么?‎ 5‎ ‎6.小结:看来找对称点,不但要考虑到移动的方向(必须沿垂直于对称轴的方向朝它的另一侧移动。),还要考虑移动的距离(对称轴两侧的距离必须相等)‎ 四、拓展练习,深化新知 ‎(一)如果把下面的图形沿对称轴剪开,你能拼出新的轴对称图形吗?‎ ‎1.学生操作后汇报。‎ ‎2.教师演示剪拼过程。‎ ‎3.小结:将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沿一条边或者一个点,翻转180度后,原来的两个图形就拼成了一个轴对称图形。‎ ‎(二)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发现,用下面的几何模型创造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 5‎ 展示学生作品,并评价。‎ 小结:只要同学们找到不同的对称轴,把原来的图形翻转180度,就可以画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