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14 KB
  • 2021-04-23 发布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天津市南开中学 2020 届高三第五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 33 分)‎ 一.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春节,标志着合家团圆、幸福快乐。国人对春节的期待,实在无需赘述。但有人认为,“年 味”正在变淡。这是否意味着,传统文化正在从我们的生活中悄悄退场?春节,不仅是家人一周 的相聚,更是重新出发的起点。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每一个春节的底色。传统文化,无 需 的诉说,它早已印刻在每一张摆放着年夜饭的餐桌上、每一个温暖人心的问候里、 每一幅合家欢乐的幸福画面中。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欢度春节的方式也发生着变化。想过好 春节,不妨大胆做好减法,摒弃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习俗。同时,( )。全家一起走进电影 院看电影或者来一次全家的旅行,何尝不是一种新年俗?俏皮的表情包取代了 的祝 福,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元素后,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也能够获得蓬勃的生机。我们青年人 ‎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只要我们能把握时代脉搏,为 传统文化找到新“语态”,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内涵还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不胜其烦 千篇一律 必须 B.不厌其烦 千篇一律 必须 C.不厌其烦 一成不变 必需 D.不胜其烦 一成不变 必需 ‎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传统文化要发扬光大,我们必须确立新的表达方式 ‎ B.确立新的表达方式,我们就能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 C.为了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我们应确立新的表达方式 ‎ D.我们确立新的表达方式,目的是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优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精练的语言和夸张的描 写塑造了一个令人觉得可恨又可悲的 19 世纪末俄国知识分子形象。‎ B.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奉献精神的写照,‎ 他被称为“民族魂”,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C.“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编年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 ‎《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D.《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它表现孔子在治学、从政、修 身养性乃至交友之道上的深刻见解,其中“仁”和“礼”是其根本。‎ 二.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 近日,“远程办公”彻底火了。虽然远程办公这个概念早有企业在推广,但真正获得如此大 规模应用的机会,恐怕尚属首次。 ‎ 虽然是一种应急手段,但远程办公已显示出最直接的好处——突破了空间限制。在此之前,‎ ‎“人人足不出户,企业单位也能正常运转”简直不可想象。但远程办公软件的出现,让许多原先 组织生产时必不可少的“前提”,如场地、设备等,如今都变成了“选项”。 ‎ 此外,远程办公还将释放出一波“人才红利”。人才是决定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但在现 有模式下,人们在择业时考虑的不只是自己与岗位的匹配度,还要忧心房租贵不贵、交通堵不堵、 家人能否适应……这些与职业本身无关的因素,造成许多人才与企业失之交臂的遗憾。而远程办 公则可以解除这些“包袱”,让人才在最适宜自己的环境中从事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让企业对人 才的吸纳突破地域和国界,真正做到“广招天下英才而用之”。‎ 当然,从目前的情况看,远程办公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网络使用流畅度问题、安 全问题等,但随着 5G 网络、物联网等“新基建”大规模铺开,远程办公今天存在的痛点不仅可以 被解决,还将引发更多行业更深远的变革。 ‎ ‎(摘编自《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停滞,远程办公的春天来了吗?》,《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 年 ‎02 月 21 日第 10 版)‎ ‎ 材料二:‎ 表一:2020 年中国新春远程办公优势认知调查 表二:2020 年中国新春远程办公劣势认知调查 材料三:‎ ‎表三:2020 年中国新春远程办公适应程度调查 ‎(摘自《2020 年中国新春远程办公认知调查》)‎ 近来,远程办公模式成为多个国家、国际组织、企业办公的“常态”。远程办公的好处显而易 见,然而也伴随着一些问题。比如,并非所有行业都适合远程办公。咨询公司的业务需要面对面 商议,制造、建筑、贸易、餐饮、酒店等需要特定工作场所的行业,居家办公也很难实现。 ‎ 远程办公状态下,企业信息和个人隐私的安全也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据美国媒体报道,视 频会议软件 Zoom 近日被曝存在重大安全漏洞而遭到投诉;而有些美国雇主在员工的笔记本电脑里 安装跟踪软件,或使用视频会议软件自带的“注意力追踪”功能对员工进行监控。忽视员工的隐 私权将面临法律风险,还会导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 ‎ 在高速网络覆盖率较低的国家,普及远程办公也存在一定难度;对于以前从未居家办公和工 作不稳定的劳动者来说,远程办公可能给其工作和生活带来颠覆性影响。 ‎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近日发布报告称,疫情带来的危机加速了全球经济向数字化过渡。但 在数字化准备方面的不平等,可能使已在数字技术方面落后的人更加落伍。‎ ‎(摘编自《远程办公行业站上新风口》,《人民日报》2020 年 04 月 21 日第 18 版)‎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受工作地点影响小、节省了通勤时间与交通费用、利于平衡工作与生活关系,这些是当下人 们选择远程办公的主要原因。 ‎ B.依赖软件、易受硬件条件影响,办公物品不足和协作对象难以协同等客观外力因素,成为影 响人们远程办公体验的重要因素。 ‎ C.远程办公可能使得工作和个人生活的边界变得模糊,工作效率和质量低,人们远程办公需要 加强自我管理。 ‎ D.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表示适应远程办公模式,随着技术的完善,远程办公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远程办公能够摒除与职业本身无关的因素,让人才在择业时,能够选择在最适宜自己的环境 中从事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 B.由于突破了空间限制,办公场地、办公设备等不再成为组织生产时的必要前提,因此远程办 公对所有企业都具有吸引力。 ‎ C.雇主使用视频会议软件自带的“注意力追踪”功能对远程办公的员工进行监控,是提高员工 工作效率的合法手段。 ‎ D.对于以前从未居家办公和工作不稳定的劳动者来说,远程办公将给其工作和生活带来颠覆性 影响,使其在数字技术方面更加落伍。‎ ‎6.关于“远程办公”的优势、劣势,这三则材料都提及的内容是( ) ‎ A.可提高工作质量效率 ‎ B.工作方式低碳环保 ‎ C.考验员工自律性 ‎ D.易受软硬件条件影响 ‎ 三.(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许慎 ‎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 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 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 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 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 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 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 厥.意可得而说也。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 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 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 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是时,秦烧灭书籍,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 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 尉学童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 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 ‎【相关链接】 ‎ 说文之为书,以文字而兼声音训诂者也。吾友段氏若膺,于古音之条理,察之精,剖之密, 因是为说文注,而声音之道大明。于许氏之说,正义、借说文之为书,以文字而兼声音训诂者也。 吾友段氏若膺,于古音之条理,察之精,剖之密,因是为说文注,而声音之道大明。于许氏之说, 正义、借义,知其典要,观其会通,而训诂之道大明。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盖千 七百来无此作矣若夫辨点画之正俗察篆隶之繁省沾沾自谓得之而于转注假借之通例茫乎未之有 闻。是知有文字而不知有声音训诂也。其.视若膺之学,浅深相去为何如邪!‎ ‎(节选自王念孙《<说文解字注>序》)‎ ‎7.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而统.其事 统一 ‎ B. 厥.意可得而说也 它的,这里代古文 C. 靡.有同焉 不,没有 ‎ D. 涤.除旧典 清除 ‎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 B.与.古文或异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 C.其.视若膺之学 其.孰能讥之乎 ‎ D.乃.得为吏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9.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 A. 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盖千七百来/无此作矣/若夫/辨点画之正俗/察篆隶之繁省/沾沾自谓/得之而于转注/假借之通例/茫乎/未之有闻。 ‎ B. 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盖千七百来无此作矣/若夫辨点画之正俗/察篆隶之繁省/沾沾自谓得之/而于转注假借之通例/茫乎未之有闻。 ‎ C. 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盖千七百来无此作矣/若夫辨点画之正/俗察篆隶之繁/省沾沾自谓得之/而于转注假借之通例/茫乎/未之有闻。 ‎ D. 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盖千七百来/无此作矣/若夫辨点画之正俗/察篆隶 之繁省/沾沾自谓得之/而于转注/假借之通例/茫乎/未之有闻。 ‎ ‎10.下列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体现造字所依据的基础的一项是( ) ‎ ‎①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②结绳为治③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 ‎④庶业其繁,饰伪萌生⑤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⑥百工以乂,万品以察 ‎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⑤⑥ ‎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两段阐述了文字的起源。作者提到了庖牺氏作八卦、神农氏结绳记事、仓颉受鸟兽痕迹的 启示造字这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 B.第三、四段概括了周代到秦代文字的演变:从大篆到小篆。重点论述小篆产生的社会背景与 原因,认为古文字断绝,隶书出现是值得肯定的。 ‎ C.文中提出,周代的士族子弟进入学馆,先学习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六种 造字方法,即“六书”。 ‎ D.相关链接的文字中指出有些人做学问,只注重简单的字形点划,却不懂得文字学中真正精深 的内容,这样的人却不能明白自己存在的问题所在,反而沾沾自喜。 ‎ 第Ⅱ卷(笔答题,共 117 分)‎ 四.(25 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 ‎(1)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4 分) ‎ ‎ ‎ ‎ ‎ ‎(2)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3 分) ‎ ‎ ‎ ‎ ‎ ‎13.结合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相关链接,请你概括说明《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3 分) ‎ ‎ ‎ ‎ ‎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9 分) ‎ ‎·‎ 欧阳修 ‎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上阙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西湖 好”总领全词,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 B.“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 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 C.结句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体现出诗人因打破美景的懊恼之情。 ‎ D.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 ‎(2)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 ‎(3)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简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策扶老以流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十二门前融冷光, 。(李贺《李凭箜篌引》)‎ ‎(3)辘辘远听, 。(杜牧《阿房宫赋》)‎ ‎(4)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5)李白《蜀道难》中“ ”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 离天还不到一尺,而“ ”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 ‎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21 分)‎ 马新朝 ‎ 翻开唐诗宋词,翻开元曲,几乎满篇月光,中国古代文人,鲜有不写月光的。月光历世照着 我们,总是那样如期的圆,如期的缺,那样的清辉,那样的如水。 ‎ 只是近些年来,我见得它少了,模糊了。它缓缓隐退于我的生活,数月,经年,没有看到它 在窗前升起。它曾是那样皓皓满天,现在它怎么了,我已很难见到它。然而,我知道它仍在,仍 存在于天空,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锈.迹.斑.斑.。 ‎ 是夜,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 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我缓步登上楼阁晾台,向天空望去,可它在哪呀?前面一栋 黑糊糊的大楼,遮住了半个天空,我看不到它。‎ 我脱下便衣,换上西装,换上皮鞋,下得楼来,直奔市区的紫荆山公园,因那里地势相对开 阔,建筑物又少,接近自然。我穿过车流如水的金水大道,那些没有烧透的汽油味与尘土味,混 合在一起,在空气中漂浮迷漫。在一人造小山上,我看到了它,它在东边群楼的缝隙中,左冲右 突,艰难地上升。它怎么了?竟有些黯淡,也小了许多,全然不像旧时月。我看到它的脸,有不 易察觉的愁容和倦意,它病了吗?那么无力、微弱、无奈,像老人被无边暗哑所围绕。它淡淡地 照着我,照着我身边的假山、沉睡的石头、无语的松柏,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体.内.的.残.缺.。多年 了,月光渐远,我一直生活在没有月光的生活中,那无边的琐碎、烦恼、不安,遮蔽了它。谁能 说没有月光的生活不是一种残缺。‎ 我童年的月光,可不是这个样子。 ‎ 彼时,月光是明亮、洁净的,一尘不染,尚带有原野上植物那丝丝的甜味。在南阳盆地腹地,‎ 一个小村庄中,木格子窗内,煤油灯结着浅浅灯花,我和李白、杜甫、陆游等我所敬仰的诗人先 贤,频频相会在一本本发黄的书里。每每抬头,向窗外望去,满院皆是月光,那月光像水,似银, 从高空流淌下来,在地上铺厚厚的一层,把方方正正的小院子撑满。枣树叶子一 明一暗,像无数 闪动着的小眼睛。蛐蛐在墙角处鸣叫,青蛙声在村边此起彼伏。村西就是终年流淌着的润河,水 草浮动,鱼虾成群,清澈见底。此时,正无声地把大片大片的月光,运向不知道的远方。我的母 亲和邻居家的三婶,坐在院中纳鞋底,她们很长时间不说一句话,月光带着高天的凉意和香气, 游走在她们中间,她们便成了月光的雕像。此时,月光已融入了我的身体,融入了我的生命。它 照在土地上,因此也就变成了 土地;它照在村舍里,因此也就成了村舍。后来,无论我到何处, 在有月亮的晚上,我总要留意向天上看去,月亮就成了我的一个情结。只是我很纳闷,为何再也 看不到故乡那样明亮、干净的月光了。我所看到的月光,总像是掺了某种不洁的杂质,某种病态。 这是为什么呢?莫非若古人所说:月是故乡明。有一次回乡,我故意选择了有月光的日子,目的 是看月,寻找往昔失去的月光。奇怪的是,故乡的月光也同样含有杂质和病态。一次,我把这种 对于月亮的感觉说给一位朋友听,他说他也有同样的感觉,说罢,二人相对无言,心中有着深深 的失落。‎ 一个人,要深入月光,首先要有一种心境成为月光,才能感受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 种,才能长出更为繁茂甘甜的如水似银的月光。只是现代人已没有这种心境,无法深入到月光的 内部。‎ 何处才能找到我幼时的月光?‎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 A.文章开篇从唐诗宋词引入月光,意蕴美好,和下文写现实城市之景形成强烈反差。 ‎ B.月光“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是锈.迹.斑.斑.”,意为月光已缺少了如水般的清辉。 C.文中写“我童年的月光”表现了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与后文写当今的月光作对比,照应结尾。 D.月光“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体.内.的.残.缺.”,意为微弱的月光催发了我内心的烦恼、愤懑。 E.本文借写月光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和对当今社会环境的不满。 17.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①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 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 ‎②一个人,要深入月光,首先要有一种心境成为月光,才能感受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 才能长出更为繁茂甘甜的如水似银的月光。‎ ‎18.请概括“今时月”和“旧时月”的不同特征。(5 分)‎ ‎19.请结合全文探究现代人为何“无法深入到月光的内部”。(6 分)‎ ‎ ‎ ‎ ‎ 六.(11 分)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连贯,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中 国 古 代 诗 人 在 创 作 时 , 大 多 是 因 感 情 需 要 选 择 词 牌 , 按 照 词 牌 决 定 韵 脚 。 ①‎ ‎ , 对 词 的 情 感 基 调 影 响 较 大 。 一 般 来 说 , ②‎ ‎ ,越容易表现昂扬之情;韵字的开口度越小,音阻越大者, 则易与凄婉之情吻合。平声韵合于慷慨之意,③ 。我们在朗 读、吟诵时,要充分尊重词的音韵搭配规律,注意字音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21.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 分)‎ ‎《红楼梦》第四十回描写贾府女眷在大观园吃酒行令,黛玉无意间引用了闺阁禁书《牡丹亭》‎ ‎《西厢记》中的句子。当时,“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第四十二回 中,宝钗往贾母处问安,还特意约黛玉到蘅芜苑,对黛玉说:‎ ‎“……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 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 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 倒好……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 辅国治民,这便好了。……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 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 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综合以上文字中的信息,简述宝钗这一形象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七.(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20 届高中毕业生是有着独特的集体记忆的一届毕业生,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从神州大 地肆虐到世界各地,全人类的正常生活都被打乱。高三学子们在应对疫情给自己学业带来的冲击 之时,也目睹了疫情冲击下世界的各种变相:民众从最初的人人自危到万众一心携手抗疫,政府 从最初的审慎犹豫到果断决策从容应对,欧美从最初的隔岸观火到手足无措推诿甩锅,网络从最 初的流言纷飞到真相渐露正义尽显……随着疫情逐渐平息,世界“依旧青山绿树多”。‎ 从某个角度说,这场疫情是一个巨大的“照妖镜”,让我们看清了世界的原形、人生的哲理。 只要我们学会正确地看待世界和人生,明天的生活依旧会是“云在青天水在瓶”。‎ 请联系自己的抗疫经历,谈谈这场疫情在“看世界悟人生”方面带给你哪些感悟和启迪。‎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 ‎(3)不少于 800 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南开中学 2020 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 答案 ‎1.B “不胜其烦”,烦琐的使人受不了,“不厌其烦”,不嫌麻烦,形容很有耐心,根据感情 色彩看,此处不用贬义词,因此用“不厌其烦”; “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 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一成不变”,一经形成永不改变;此处说以往大家的祝福都差不多, 没有新意,用“千篇一律”恰当。“必须”是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或者加强命 令语气,“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要有,不可少。 ‎ ‎2.C “想过好春节,不妨大胆做好减法,摒弃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习俗”是先介绍目的后介绍做 法,而下文“全家走起进电影院看电影或者来一次全家的旅行,何尝不是一种新年俗?俏皮的 表情包取代了的祝福”,谈的都是怎么做,此处将“确立新的表达方式”放在后半句与上下文 的联系紧密,故排除 BD 两项。A 项将“传统文化”作为陈述对象与上下文不一致。 ‎ ‎3.C(“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4.B(“办公物品不足”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图表内容可知,“依赖远程办公软件、易受硬件条件 影响;沟通协作受到影响;工作连续性差、易受干扰;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界限,工作时间长等 属于远程办公的劣势”这些原因影响了人们远程办公的体验,其中没有提到“办公物品不足”。)‎ ‎ 5.A (B 根据材料三“并非所有行业都适合远程办公”,可知其错误。C 选项为材料三“个人隐私 ‘安全”的举例,“忽视员工的隐私权将面临法律风险”说明其不合法。D 根据材料三“远程办公 可能给其工作和生活带来颠覆性影响”“可能使已在数字技术方面落后的人更加落伍”,可知其 错误。)‎ ‎6.D (材料一最后一段,材料二劣势第一条,材料三第二三段)‎ ‎7.A.管理 8.D (A.取独/的 B.介词/连词 C.代词/副词,难道 D.才) 9.B ‎10.A ②是神农管理社会时的方法 ④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结绳记事的弊端 ⑥是文字用于社会 之后的状态 ‎11.B(错在三个地方:演变是大篆-小篆-隶书。重点讲了小篆和隶书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原文是 ‎“而古文由此绝矣”,所以没有肯定的意味)‎ ‎12(1)那之后诸侯以武力加强政治统治,不再被周王统治。他们憎恶礼乐妨害自己,然后都抛弃 了古时候的典籍。(其后 1 分,不统于王 1 分,恶 1 分,去 1 分)‎ ‎ (2)成绩最好的人让他作尚书史。(官吏的公文、奏章中)写得有的不正确的,(尚书史)就检 举、弹劾他们。(最 1 分,以为 1 分,辄 1 分)‎ ‎13.分析汉字字形、探究汉字源流、注明汉字读音、解释汉字字义、解说造字方法(任意三点即 可得分,意思接近即可)‎ ‎【译文】 ‎ 古代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 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以显示吉凶。到了神 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 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按照纹 理是可以区别出鸟兽的差异的,于是开始创造文字。(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安定,万物分 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是从《夬卦》中取意,《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 政畅行。创造文字是为了在王者的朝廷上宣扬教令、倡导风范(有助于君王的施政)。君王用(文 字)来向麾下的臣民施予恩泽,而臣民应立德,切不可用文字捞取爵禄。‎ 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那之后又造出按字形表达的会意字 和注重表现声音的形声字,以增加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文是物体形象本来的样 子;字是说它来自“文”的滋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把文字)写在竹简、丝帛上,叫做“书”。 “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长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 的造了异体,所以在泰山封禅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字体没有相同的。‎ ‎《周礼》规定八岁的士族子弟进入初等学馆学习,学官教育他们,先教。 “六书”的名称, 第一叫指事,指事是字形、结构看起来认得,但须经过考察才能知道它所体现的字义,“上”“下”‎ 二字是这种字。第二叫象形。象形是:用画画的办法画出那个物体,笔画的波势曲折同自然物的 态势相一致,日月二字是这种字。第三叫形声,形声是用事物的名称做为字的声音,选取声旁和 形旁来组成文字,江河二字是这种字。第四叫会意,会意是并列同类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 表现该字义所指向的事物,武信二字。第五叫转注,转注是建立同一类部首,把相同字意的字都 归纳其中,考老二字是这种字。第六叫假借,假借是本来没有为某事某物造字,而依照发音依托 在其他字上,令长二字是这种字。‎ 到了周宣王的太史籀时期,写出大篆十五篇,同古文有了差异。(不过古文尚在通行,)一 直到(春秋末年)孔子写六经,左丘明写《左传》都还在使用古文;古文的意义仍被学者掌握并 解说。‎ 再往后(到了战国),诸侯们服从周天子;他们憎恶礼乐妨害自己,都抛弃典籍(各行其是)。 中国分为七国,田亩的丈量方法相异,车子的规格尺码不同,法令制度各有一套,衣服帽子各有 规定,说起话来方音分歧,写起字来相互不同。‎ 秦始皇刚刚兼并天下,丞相李斯就奏请统一制度,废除那些不与秦国文字相合的字。李斯写 了《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写了《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写了《博学篇》,都取用史籀大篆 的字体,有的字还很作了一些简化和改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小篆」。‎ 这个时候,秦始皇焚烧《经书》,清除古籍,征发吏卒,大兴戍卫、徭役,官府衙狱事务繁 多,于是产生了隶书,以使书写趋向简约容易,古文字体便从此止绝了。‎ 从这个时候起,秦代的书法有八种体势,第一叫大篆,第二叫小篆,第三叫刻符,第四叫虫 书,第五叫摹即,第六叫署书,第七叫殳书,第八叫隶书。‎ 汉朝的法令规定,学童十七岁以后开始应考,能够背诵、读写九千个汉字的人,才能做书史 小吏;又用书法八体考他们。(通过郡试之后),郡(把学习的人)上移给中央太史令再行考试。‎ 成绩最优的人,让他作尚书史。官吏的公文、奏章中,如果文字写得不正确,尚书史就检举、弹 劾他们。如今虽然有条令,却不再考核,文字之工不修习,士人不通汉字之学很久了。‎ ‎【相关链接】 ‎ 说文这本书,是以文字为主,兼论音韵和训诂的专著。我的好友段若膺(段玉裁字若膺), 在古音的条理方面,观察细致入微,剖析深入严密,依据其古音学的成就来为《说文》做注,于 是声音的道理就变得非常明白了。在许慎的学说中,正义和借义,(段玉裁)能够知道其中关键 之处,看到其勾连相通的地方,因此训诂的道理就变得非常明白了。训诂和音韵道理明晰那么小 学也就明晰了;小学能够明晰,那么经学也就明晰了。大概自从《说文》问世之后一千七百年都 没有这样的作品啊!至于那些辨别字形点划的正俗,考察小篆到隶书之间的繁复和简省,沾沾自 喜以为得到了精要,但在转注假借上的各种常见条例,却茫然而不曾听说郭。这种人就是只知道 有文字,却不知道还有音韵和训诂了。他们与段玉裁的学问比较,深浅差距有多大啊!‎ ‎14.(1)C (2)描绘了一幅静美恬淡的西湖游览图。驾轻舟划短桨,翠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 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2 分)‎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湖面比作平滑的琉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面的平静。动静结合,‎ 一、二两句写风平浪静,以船的移动缓慢,衬托了“静”。三、四两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 滩上的水鸟,水鸟拂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写出了西湖景色的多姿多彩,表现了诗人流连 山水愉快的心境。(4 分)‎ ‎15.时矫首而遐观;二十三丝动紫皇;杳不知其所之也;叶上初阳干宿雨;连峰去天不盈尺;飞 湍瀑流争喧豗 ‎16.D 项 E 项中“月光催发了我内心的愤懑”“对当今社会环境的不满”都是过度表述,夸大其词。‎ ‎17.①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月光的温柔、亲切;表达了我对明净、纯洁的月光的 向往。 ②运用通感、比喻的方法;揭示了月光与人的心境的关系;说明了人应主 动去创造光 明、美好的生活。(6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酌情给分。)‎ ‎18.“今时月”:黯淡,小,无力,微弱,无奈,不洁,病态。 “旧时月”:明亮,洁净,一尘不 染,有力,带着甜味和香气。(每 2 个词语 1 分,满 5 分为止。)‎ ‎19.现代人面对被污染了的城市和嘈杂、浮华的社会环境,生活中充塞着无边的琐屑、烦恼和不 安,内心缺失了洁净、平和、明亮的心境、如水般的清辉,因而无法深入到月亮的内部,享受 月光般的生活。(意思基本符合作者观点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0.①作者用什么样的韵脚②韵字的开口度越大③仄声韵合于悲抑之情(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 之成理也可给分。)‎ ‎21.宝钗形象特点:①聪慧过人 ②知礼循礼(言行得体) ③处世融通(周全)。(第一点 1 分, 后两点各 2 分)‎ ‎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名著阅读、把握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结合 名著选段中的重点内容情节理解,把握所说的人物特点。本题给出了相应选段,注意根据要求 理解选段答题。当“黛玉无意间引用了闺阁禁书《牡丹亭》《西厢记》中的句子”,当时在众人 面前,宝钗不便劝阻,后来特意另寻机会约黛玉到蘅芜苑,可见她处世融通(周全);宝钗劝 说黛玉娓娓道来,晓之以理,从大家都爱看闺阁禁书但不过偷着看,到被发现了受到大人责罚, 再说到男人分内事和女子本身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不可“移了性情”,丝毫没有责怪,言 行得体,能够知礼循礼;劝说有度,注意场合,着实可见其聪慧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