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7 MB
  • 2021-04-22 发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同课异构精品2套

  • 2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同课异构精品 2 套 周次 单元 课 题 计划课时 实授课时 1 加与 减 (一) 《买铅笔》 《捉迷藏》 3 2 《快乐的小鸭》 《开会啦》 《跳伞表演》 5 3 《美丽的田园》《练习一》《做个减法表》 第一单元检测 5 4 观察 物体 《看一看(一)》 《看一看(二)》 第二单元检测 5 5、6 生活 中的 数 《数花生》《数一数》《数豆子》 《谁的红果多》《小小养殖场》 10 7 《做个百数表》 《练习二》 第三单元检测 4 8 有趣 的图 形 《认识图形》 《动手(一)》 《动手(二)》 5 9 《动手(三)》 第四单元检测《整理与复习》 5 10 期中检测 11 加与 减 (二) 《小兔请客》 《采松果》 5 12 《青蛙吃虫子》 《拔萝卜》 5 13 《收玉米》 《回收废品》《练习三》 5 14 《分扣子》 《填数游戏》 第五单元检测 5 15 加与 减 (三) 《图书馆》 《摘苹果》 5 16 《练习四》 《阅览室》 5 17 《跳绳》 《练习五》 第六单元检测 5 18 总复习 5 19 — 20 全面复习,期末检测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三班学生 40 人,四班 41 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 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 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 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 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 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 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习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 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 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 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 过程,会数,会读,会写 100 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 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 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 100 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 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 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 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 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 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 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 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 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 的意义。 1、关于 100 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 100 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从具体 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3)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 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0 以内数的认识,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 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使学生初步理 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 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 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 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 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 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 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 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及时进行学习水平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7、课堂主要是提高学生能力 8、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9、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10、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可 用 课 时 备 注 1 2.17—2.21 加与减(一)(4/9) 5 2 月 16 日报道 2 月 17 日正式上课 2 2.24—2.28 加与减(一)(5/9) 5 3 3.3—3.7 测试一(3/3)、观察物体(2/2) 5 4 3.10—3.14 测试二(2/2)、生活中的数(3/7) 5 5 3.17—3.21 生活中的数(4/7)、测试三(1/3) 5 6 3.24—3.28 测试三(2/3)、有趣的图形(3/4) 5 7 3.31—4.4 有趣的图形(1/4)、测试四(3/3)、整理 与复习一(1/3) 5 8 4.8—4.11 整理与复习一(2/3)、加与减(二)(2/9) 4 4 月 5-7 日清明 放假 9 4.14—4.18 加与减(二)(5/9) 5 10 4.21—4.25 加与减(二)(2/9)、反馈五(2/3) 4 5 月 1-3 日劳动节放假 11 4.28—4.30 反馈五(1/3)、数学好玩(1)、加与减三 (4/10) 6 12 5.4—5.9 加与减三(5/10) 5 13 5.12—5.16 加与减三(5/10) 5 14 5.19—5.23 反馈六(3/3)、总复习(2/5) 5 15 5.26—5.30 总复习(3/5)、反馈七(3/3)、统计(2/2) 5 16 6.3—6.6 反馈八(3/3)、整理与复习二(2/3) 4 5.31-6.2 端午节放假 17 6.9—6.13 总复习 5 18 6.16—6.20 总复习 5 19 6.23—6.27 总复习 5 教学进度表 教学目标及任务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学会 20 以内数的退位 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根 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 状。 3. 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读、 写 0——100 各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进行口算。 4. 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准确地说出图形的特征,会用七巧板拼图。 5.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 100 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6.会进行 100 以内数的计算,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会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熟练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计算。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加减法(一)”主要学习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和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主要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实物,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 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主要学习 100 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是 学生能够学习用 100 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 信心,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结合日常生活认识几种常见的图形,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平面 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能力。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掌握 100 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六单元“加减法(三)”,学会 10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 提问题的能力。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20 6.30—7.4 总复习 4 21 7.7-7.9 总复习 5 培优辅差计划及措施 学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 学困 生姓 名 基础状 况及奋 斗目标 帮扶 学生 姓名 帮扶措施 帮扶结果及进度统计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期 中 期 末 备注:在上次检测基础上有进步者打“√”,退步者打“×”。 检测成绩统计表 姓名 成 绩 单 元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期 中 期 末 总 评 检测成绩统计表 姓名 成 绩 单 元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期 中 期 末 总 评 第一单元:加与减 1、买铅笔(十几减 9) 教学目标: 1.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 识和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 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 法: 谈话法 学 法: 探究法 教学准备: 铅笔、小木棒、计数器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2)提出问题。 ①问题是:有 15 支铅笔,小兔买了 9 支,还剩几支铅笔? ②还剩几支铅笔,该怎样列算式呢? 请学生们小组内说一说。 ③15-9 等于多少呢? 你愿意帮袋鼠阿姨算一算吗?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买铅笔”的知识。 (出示课题:买铅笔)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动手操作。 “15-9”是一个减法算式,你会计算吗? 请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想一想,要计算 15-9,就是要从多少根小棒中拿走几根? 该怎样计算? 学生摆一摆,算一算。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 你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别人听吗? 请你和你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在说的时候,请小朋友们注意:首先,说的小朋友要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尽量说清楚,让 小伙伴听懂你说的;其次,听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倾听,如果你觉得别人的方法好,要记在 心里。明白吗?赶快把你的计算方法介绍给你的小伙伴吧! (3)汇报交流。 你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呢?谁愿意告诉袋鼠阿姨并展示给大家呢?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从 15 根小棒里,一根一根的减,一共减去 9 根,还剩 6 根。 方法二:把 15 分为 10 和 5,先从 10 根里拿走 9 根,再把剩下的一根和这 5 根合起来, 就是还剩下的 6 根。 方法三:从 15 根里先拿走 5 根,然后再拿走 4 根,这样一共拿走 9 根,最后还剩 6 根。 方法四:9+6=15,所以 15-9=6。 方法五:把 9 看成 10,先用 15-10=5,这样就多减了 1,还应该加上 1,5+1=6,所以 15-9=6。 (4)优化算法。 这么多的方法,用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最简单呢? 现在请你把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尝试练习。 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一组题目。 13-9= 14-9= 15-9= 请你认真观察一下,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观察并用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集体交流、订正。 (2)课本第 3 页第 1 题。 学生做一做,算一算。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一练第 2 题。 1、学生圈一圈,算一算。 2、小组内订正。 3、全班交流。 二、完成练一练第 3 题。 1、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的想法。 三、比比谁最快。 完成练一练第 4 题。 四、完成练一练第 5 题。 1、学生根据主题图自编故事。 2、列式计算 3、全班交流 五、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买铅笔 (1)15-1-1-1-1-1-1-1-1-1=6 (2)10-9=1 1+5=6 (3)15-5=10 10-4=6 (4)9+6=15 15-9=6 (5)15-10=5 5+1=6 教后反思: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与其让 孩子们听老师讲,不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放手让他们大胆 尝试去探究。所以本课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式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小白兔买 铅笔”是一个拟人化的故事情境,特别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我首先让学生观 察教科书中的图,说一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还剩几 支铅笔;接下来是独立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结果;最后集体汇报交流不 同的算法。这样学生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尝试探究→ 交流汇报结果”一环扣一环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掌握新知。可以说在本节课上, 学生学得自主,学得快乐,并学有所获。不但能做到较好的掌握本课知识,还 能做到灵活的运用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新知,既训练了思维又培养了能 力。 2、捉迷藏(十几减 8)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 能力。 2. 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 8 的各种算法。 3. 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 乐趣。 学习目标: 1.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 8 的各种算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十几减 8 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十几减 8 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 法: 谈话法 学 法: 探究法 教学准备: 小木棒、直尺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4+9= 9+9= 8+9= 13-9= 12-9= 10-9= 18-9= 11-9= 2、说一说“13-9=”的口算过程。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捉迷藏”图。 引导学生观察,看图说图意。 有 13 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现在花园里还有 8 个人没藏,藏起来的小朋 友有多少个? 2、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列式,怎样计算。13-8= 3、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图中的小朋友先摆一摆,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观看并指导学生摆小棒。 第一种摆法:先把摆好的 13 根小棒分成 10 根和 3 根,再从 10 根里拿掉 8 根,把这剩下 的 2 根加上原来的 3 根,就得到还剩 5 根。 第二种摆法:8 根小棒分两次拿。先从 13 根里拿走 3 根,再从 10 根里面拿走 5 根,最 后只剩下 5 根了。 4、整理算法。 方法一:10-8=2 2+3=5 方法二:13-3=10 10-5=5 方法三:8+5=13 13-8=5 5、想一想,算一算。 12-8= 17-8=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练一练”第 1 题。用小棒摆一摆,再算一算。 2、画一画,填一填。(“练一练”第 2 题。) 3、“练一练”第 3 题。 4、游戏:摘苹果(“练一练”第 5 题) 苹果树上结了 8 个大苹果,只有当算式结果与苹果上的数相同时,苹果才能被顺利的摘 下来。比比看今天谁摘得最多。 四、作业布置 “练一练”第 4 题。 板书设计: 捉迷藏 13-8= 方法一: 10-8=2 2+3=5 方法二: 13-3=10 10-5=5 方法三: 8+5=13 13-8=5 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讲授的时间为 43 分钟,由于有些紧张,语言显得不够丰富,但是 基本做到能够微笑教学,与学生有一定的互动,学生基本能按照我的引领做出 反应,我感到比较自豪的教学活动是通过图片和钢琴伴奏引领,学生能理解 3 拍子的强弱变化。意外发现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非常强。 本节课附点节奏练习、新授歌曲环节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加入打击乐三角 铁和双响筒为歌曲伴奏环节与预期有些差距,学生对所加入的节奏打的不是很 整齐,针对这种情况,我进一步进行节奏辅导及语言引导,用打击乐器引领学 生嗓音模仿,最后收到效果基本满意。这节课从学生那里学到了他们对音乐的 感觉非常敏锐,在提问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回答让我感觉有些措手不及,如果给 我重试的机会,在与学生互动方面,及教学环节的语言连接上我将会做的更好 些,使教态更亲切一些,课堂气氛更活跃一些,让学生更有表现力的参与到音 乐活动中去。 3、快乐的小鸭(十几减 7)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十几减 7 或 6 的计算方法。 2.能凭借已有经验,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等方式,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 7 或 6 的各种方 法,经历十几减 7 或 6 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作的快乐。 学习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十几减 7 或 6 的计算方法。 2.能凭借已有经验,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等方式,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 7 或 6 的各种方 法。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 7 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自主探讨十几减 6 的计算方法。 教 法: 讲授法 学 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铅笔、小木棒、计数器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口算。(开火车形式进行) 12-9 14-9 15-9 18-9 11-8 13-8 16-8 17-8 问:刚刚计算的都是十几减 9、十几减 8 的题目,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知识?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看图,发现数学知识。请学生说图意。 问:从图上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草地上原来有 12 只小鸭,后来有 7 只小鸭到河里游泳。 问: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 学生汇报: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2、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回答:12-7= 3、分组交流想法和算法。学生汇报:①10-7=3,3+2=5。②12-2=10,10-5=5。③ 7+5=12,12-7=5。 4、汇报交流,将知识进行梳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反思 算一算,摆一摆。 课本第 6 页(11-6= 14-6=) 要求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同桌互相说一说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十几减 6 的计算方法。 四、回顾整理,总结知识 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算一算,用小棒或计数器说明你的计算过程。 二、完成练一练第 2 题。 画一画,填一填, 三、完成练一练第 3 题。 1、认真观察,列出算式。 2、说说你的想法。 3、师小结。 四、完成练一练第 5 题。 1、学生根据主题图自编故事。 2、列式计算 3、全班交流 五、作业布置 练一练第 4 题。 板书设计: 快乐的小鸭 7+5=12 12-7=5 答:草地上还有 5 只。 教后反思: 因为 学生有了前 2 节的基础,所以对于情境创设中带来的问题,已经很熟悉并能很快找 到有用的信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本上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口算方法,“相加 算减法”和“破十法”“摆小棒”,同学们对“相加算减法”理解的还好,对“破十法”部分 优生理解不错,中下学生需要引导,学生似乎很喜欢用计数器来计算,不过在这方面浪费时 间也较多,而课堂上当学生列出 12—7 这一算式后,我就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发现许多 孩子都知道答案是 5,能说上来是怎么计算的学生不是特别多。 计算过程中发现学生掰自己的手指头计算很多;想到了 5 加 7 等于 12,所以 12 减 7 等 于 5 也很多。虽然也引导学生多样化的计算,发现多样化的计算学生觉得没有他们自己的思 考好用。 总之,本节课孩子们掌握得不够好,特别是圈一圈或者分成几和几计算的正确率低,但 是口算的正确率却很高。我想:可能是孩子们对加减法的关系还没有真正地理解。所以接下 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退位练习,希望孩子们在练习中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提高自 己的计算能力和水平。为后面的退位减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开会啦 教学目标: 1.根据主题图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 识。 3.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学习目标: 1.能根据主题图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 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主题图,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 法: 谈话法 学 法: 探究法 教学准备: 小木棒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口算卡片: 13-6= 15-8= 17-9= 14-8= 11-6= 11-9= 14-6= 16-7= 12-7= 18-9= 二、实际应用 1.出示第 8 页主题图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有 11 个小朋友,他们准备开会,会议室只有 7 把椅子。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 1:如果每人坐 1 把椅子,够吗? 问题 2:还缺几把椅子? 3.指导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 我们用圆纸片表示人,用三角形纸片表示椅子。 指导学生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互相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4.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1-7=4.集体订正,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坐一把椅子,不够, 还缺 4 把椅子。 三、巩固提高 1.课本第 9 页第 1 题。引导学生先看图。 问: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有 15 个小朋友去植树,共有 7 把铲子,每人 1 把铲子,还差几把? 指名学生回答,独立解答。 2.课本第 9 页第 2 题。引导学生先看图。 问:你找出了哪些数学信息? 有 12 个小动物,有 7 个苹果,每个小动物 1 个苹果,还缺多少个苹果?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3.计算比赛。课本第 9 页第 3 题。 4.方框里能填几?课本第 9 页第 4 题。学生独立填空,指名说一说。 5.填一填。课本第 9 页第 5 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开会啦 11-7=4 教后反思: 几何直观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将数学问题转化成直观的图,能具 体生动的理解问题,符合低段小学生思维特点。孩子们灵活运用几何直观是在 不断自觉地进行合理、有效地成功体验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如果我们只是偶尔 呈现相关材料,孩子们可能只是产生即时有效结果。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 还需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学习材料让孩子们经常性地用的机会,这样才能让 几何直观这种方法稳定下来,为孩子们所喜爱。我们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 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 的海洋里。”尤其是在低年级中,我们的一些基础课中,充分利用几何的直观性, 能更具体生动地理解其含义,而使孩子们留下难忘的印象,这对于数学理解是 很有效的。 5、跳伞表演(十几减 5,4,3,2) 教学目标: 1.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经历探索相关退位减法的过程,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1.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经历探索相关退位减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比较物体数量,说出谁多,多几。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教 法: 讲授法,引导法 学 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彩笔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观看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板书:跳伞表演)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欣赏了精彩的跳伞表演,哪个小朋友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天空中有很多的伞,有红色的伞,有蓝色的伞。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红色伞比黄色 伞多几个? 2.解决问题 (1)尝试解答: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刚才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子上。 学生汇报:14-6=8(个) (2)整理算法。 用○表示红色的伞,用△表示黄色的伞。 出示: ○○○○○○○○○○○○○○ △△△△△△ 引导学生明确:红色的伞比黄的的伞多 8 个。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蓝色伞比红色伞少几个?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三、理解运用,巩固练习 1.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课本 11 页“试一试”第 1 题) 引导学生看图,说数学信息。 2.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课本 11 页“试一试”第 2 题) 3.谁摘得多?多几个?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1、谁摘得多? 2、多几个? 二、完成练一练第 2 题。 1、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的想法。 三、完成练一练第 3 题。 1、认真观察,列出算式。 2、说说你的想法。 3、师小结。 四、完成练一练第 4 题。 1、提问题:有几个? 2、列式计算。 五、游戏:送信。 练一练第 5 题。 六、完成练一练第 5、6 题。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14-6=8(个)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十几减 7、减 6 等数的减法。本课之前,学生学习 了十几减 8、减 9 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能把上节课发现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本课 的计算上,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结合教材,创设了参观动物跳伞表演的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探索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计 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精神。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 点认识: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空中跳伞表演,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 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 的思维空间,也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2.探索解答策略,寻求算法优化。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在解决 11 减几的问题上,给 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 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促进了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方法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求优化,照顾到了基础 薄弱的学生。 3.注重整理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通过让学生整理 11 减几的算式,并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善 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当然了,在这节课中还有很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自己在课堂上的评价方 式过于单一,评价的内容平淡且没有针对性,故而评价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 体现。我想,在今后的数学课堂中,我会虚心向每一个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认 真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主动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2、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习目标: 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教学难点: 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教 法: 谈话法、引导法 学 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美丽的田园,你们有兴趣吗?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看一看。 (出示主题图)啊,多美的地方啊!仔细看看,这里都有些什么数学信息? 2.说一说。 你能不能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一下,找出藏在里面的数学信息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空中有 11 只小鸟,树上有 5 只小鸟;小山羊有 5 只,小绵羊有 7 只;岸上有 6 只白鹅, 河里有 8 只白鹅。 3.引入。 在美丽的田园里,我们找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真不错!不过,这只小白鹅伸长脖子好 像有点不服气!听听,它在说什么? 4.提出数学问题。 下面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先提一提关于小白鹅的数学问题,比一比谁最聪明,提出的 问题最多! 5.交流反馈,集体评价。 河里有 8 只白鹅,岸上有 6 只白鹅。一共有几只白鹅? 一共有 14 只白鹅,河里有 8 只,草地上有几只? 一共有 14 只白鹅,岸上有 6 只,河里有几只? 6.解决问题。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求“一共有几只白鹅”。 全班交流,明确:8+6=14(只)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出示 13 页主题图 解决“谁比谁少几”的问题。空中有 11 只小鸟,树上有 5 只小鸟,树上的小鸟比空中 的小鸟少几只?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 二、14 页练一练。 1.(1)填一填。 (2)小鹿比小松鼠多几只? (3)17-9 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4)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2.(1)独立完成。 (2)说说你的想法。 三、观察教室里的人和物,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美丽的田园 一共有几只白鹅? 8+6=14(只) 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 11-5=6(只) 教后反思: 《美丽的田园》是学生学习了 20 以内数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综合练习课,目 的是使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 也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 2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知识,使学生的计算能达到正确 与熟练的要求。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 解决问题上。本课教学后,自己体会到有以下几点成功和不足之处: 一、 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孩子注意持久性很 差,如果没有讲究一些方法来吸引他们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的话,很 难有好的效果。我课前进行谈话:“老师想带领大家去参观美丽的田园,可是守 门员要求大家要闯过他设置的几个关卡,才能进入,你们想不想接受挑战。”一 下子就把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个个腰挺得直直的,手平放在桌面上, 精神百倍,快速地闯关成功了。进入美丽的田园后:我先让孩子们找出图中的 数学信息,看谁的眼睛最亮,然后再比比看谁提的数学问题又多又好,很多孩 子都信心满满的。 二、 给孩子自主探究的时间 本课教学中我尽量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用自 己的语言和同桌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之后再来讨论交流。这样,孩子们在主动参与下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并尝试 着描述和解决,在老师的鼓励和小盖章的激励下,提的问题越来越全,如草地 上的羊就有这么多个问题:黑羊和白羊共有多少只?黑羊比白羊少几只?白羊 比黑羊多几只?有 11 只羊,白羊 6 只,黑羊有几只?有 11 只羊,黑羊有 5 只, 白羊有几只?这样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在思考和成功体验中掌握了知 识,而且在交流、讨论、探索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提高了综合能力。 不足的是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都是根据同类问题间的数量关系,没有出现不 同种类物体间的数量关系,如鸟与羊只数间的数量关系,考虑到时间的关系, 我也没过多的引导。 整节课下来,孩子们基本会提出“谁比谁多(少)多少”和“谁和谁一共 有多少”的问题,但逆向思维,对于一些列式能解决什么问题,如“8+6= 能 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由于刚刚接触,只有少不部分孩子能回答,只能再以后的 教学中加以练习,让孩子多说多练! 一节好课,需要不断地研究、琢磨与反思,希望自己能在反思中不断地进 步与成长,加油!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会用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对练习课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会用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猫吗?原来,小猫家族有一个美丽的城堡,今天,老师将要带着 小朋友们到城堡里游玩。想不想去? 在城堡里有很多数学问题等着考验大家,有信心接受考验吗?(出示课本第 15 页第 4 题) 13-5= 19-10= 11-3= 17-8= 13-7= 16-8= 15-6= 10-2= 14-5= 11-4= 18-9= 12-8=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讲评。 二、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第 15 页第 3 题。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出示课本第 15 页第 1 题。 学生先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再在对应图上圈一圈,最后将得数填入方框中。 3.出示课本第 15 页第 2 题。 学生小组合作画一画,填一填。 4.出示课本第 15 页第 5 题。(出示第 5 题图) 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1 把椅子配 1 张桌子,还缺几张桌子?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请和你的同桌一起合作完成这道题。 谁来把他们的做题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5. 出示课本第 15 页第 6 题。 比一比,看谁写得快。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6. 出示课本第 15 页第 8 题。 从图上你能找出哪些有关的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你会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先独立观察,列式计算,教师再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三、拓展思维。 出示课本第 16 页第 9 题。(小组比赛,看谁说的最多。) 板书设计: 练习一 13-5=8 19-10=9 11-3=8 17-8=9 13-7=6 16-8=8 15-6=9 10-2=8 14-5=9 做个减法表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 2、进一步巩固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3、在整理的过程中按有顺序的思考的方法,体会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 感受整理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目标: 1、整理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 2、进一步巩固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 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整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小朋友们,精灵兔给大家写了一封信,谁愿意打开这封信? 教师出示信封,请一位同学打开信,教师读信。 内容是:小朋友们好,我是数学王国里的兔精灵,听说你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数学知识, 我是来请教大家的,首先请你们计算几道题好吗? 小朋友们算得真快!这些算式是大家前一段时间一直学习的,它们的计算结果有什么共 同的特点? 二、整理算式 1.独立观察思考,探索整理算式的方法。 教师选几位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出现:按被减数整理,例如 11-2,11-3, 11-4…… 按结果整理,例如先写结果是 9 的,再写结果是 8 的…… 2.小组讨论,整理算式。 通过交流比较,先选定一种整理方法,再明确每位小朋友的分工(谁说算式、谁找算式、 谁摆算式、谁检查排列是否正确),最后打开信封拿出算式卡片整理。 在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明确整理的方法及小组的分工,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完成任务。 请一个小组集体上讲台在大黑板上整理算式。 (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充分讨论时间和整理时间) 3.全班交流整理结果。 以展示“小组整理作品”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作品,边展示边讲解整理的方法。 4.根据整理结果探索减法表中的规律。 组内交流:学生整理完,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减法表,说说有什么发现。 组间交流:各组选派代表,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5.集体总结:出示一个完整的减法表,分别从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来展示规律。 教师拿出精灵兔的信接着读:小朋友们太棒了!会动脑,善于合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你能告诉我这节课你的收获吗? 三、游戏 大家的收获可真多呀,老师给你们每个人还准备了一份神秘礼物呢,快来看看吧!(每人 都有一张写有算式的卡片,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先计算,在按算式的结果排队,最后按顺序离 开教室) 如:结果是 9 的离开教室,结果是 8 的离开教室…… 板书设计: 做个减法表 11-2 12-2 13-2 11-3 12-3 13-2 11-4 12-4 13-2 教后反思: 《做个减法表》,是学生已经学习了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对 20 以 内数的退位减法算式的分类整理。本课设计分成两个层次,一是按不同的标准 进行分类。二是发现减法表中的规律:横着看,每一行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减 去的数一个比一个大 1,从左到右,得数一个比一个少 1;竖着看,每一竖行, 从上到下,减号前面的数每次都增加 1,减号后面的数也是每次都加 1,得数都 相同;斜着看,都是十几减同一个数,从左到右,减号前面的数一个比一个少 1, 得数也一个比一个少 1。 课一开始,我出示三组口算题:一组减号前面的数相同的,一组减号后的 数相同的,一组得数相同的,进行开火车的练习,成功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 性。接下来用语言引导学生可以按三种不同的标准,即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得 数相同,减号后面的数相同三种进行分类整理。刚开始大部分学生是按第一种 和第三种进行分法的,经过我的适当引导,提醒学生也可以先算出得数,从而 部分学生发现也按得数相同来分类整理。 在对学生提出独立完成教科书上第 17 页减法表的填空后,引出课题——做 个减法表。通过巡视,发现大部分学生是横着写,这样也比较快,而有一部分 学生想从中间下手的,反而降低了速度。在之后的交流算式与算式之间的联系 这一环节,学生虽然有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但总体表达都不是很清晰。 本堂课我觉得我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教师的语言比较啰嗦,不够简练。环 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刚开始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随着课堂的深入,有部分 孩子出现走神现象。对于课堂中生成的部分,处理能力还是有待提高的。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口算题(16 分) 13-6= 12-8= 13-7= 5+8= 14-9= 9+9= 12+5= 13-3= 0+10= 20-5= 18-6= 14+6= 11-5= 17-9= 6+13= 15-7= 二、下面的□里分别填几?(6 分) 5+ =9 14- =11 9+ =13 +7=15 12- =6 4+8=5+ 三、从 8、12、7、15 中选三个数写出 4 个算式(4 分) + = + = - = - = 四、在○里填上“>”“<”或“=”。(6 分) 18-9○17-8 16-8○5+0 15-6○18-9 12-5○13-6 14-6○15-7 16-7○15-8 五、按要求画一画(8 分) ⑴画△比○多 5 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画□比☆少 3 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看图列式(30 分) 七、我会解决问题。(共 30 分) 1. 填一填。 有( )只小松鼠,( )只小鹿,( )只小鸭。 ? 个 ? 个 12 个 2. 小鸭比小松鼠多几只? (只) 3. 列式 14-9=□,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果园里有桃树 16 棵,梨树 7 棵,果园里的梨树比桃树少几棵? 第 单元检测分析 总 分 均 分 及 格 人 数 及 格 率 最高 分及 姓名 最低 分及 姓名 90 分以 上人数 60-8 9 分 人数 60 分 以下 人数 未及格 学生姓 名 试 卷 情 况 难 易 度 失分 方面 存 在 的 问 题 教的 方面 的问 题 学的 方面 的问 题 整 改 措 施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看一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 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 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 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 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教 法: 演示法 学 法: 观察法 教学准备: 存钱罐、玩具熊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是小红生日,妈妈带她到公园照相,她可高兴了,可是她看到照片后却不高兴了。 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这些照片为什么没有照到小红的脸呢?) 你能帮她解答吗? 说得真不错!因为人或物体都有各个不同的面,要拍到或者观察某一面,就要找好位置 才行。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二、观察事物,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存钱罐),请大家按自己现在的位置来观察,说 说你在什么位置看,看到了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请和你的前后左右同学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存钱罐的哪一面?这是它的什么面?你在它的什么位置观察? 谁跟他一样的?请站起来。为什么观察到的面是一样的呢? 2.换位观察。 下面,请同桌之间各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观察存钱罐,看看你们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一 样吗?同桌间说一说。 对!我们要仔细观察物体,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体的面也不一样。 下面我们试一试,四个人一组来观察桌子上的小玩具。 请你们四个人先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然后再换不同方向观察,最后再找一名代表来说一 说你们的观察结果。 三、深入了解,加深印象。 刚才我们观察了玩具,下面看看书本中的淘气和笑笑在观察什么? 出示“练一练”第 1 题图。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为什么? 小组内说一说,然后集体订正。 四、多种练习,巩固知识。 1.比比谁的反应快。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洋娃娃的不同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 的是哪一面,然后快速说出来。 2.课件出示校园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五.课堂小结 回忆下,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些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连一连. 二、哪一张照片是在房间前面拍摄的?(在下面( )里打“√”)。 三、下面照片中有两张是同时从不同角度拍摄的,把这两张找出来,在下面( )里打“√”。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从前面看 从后面看 从侧面看 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教后反思: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时,只要学生一开始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 厚的兴趣,就容易接近他,接纳它,进而去研究它。本节课一开始,我通过与 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而引入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事物,以复习旧知和消除学生 由于困惑而产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从而为本课 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教学起点。 《2011 版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 挑战性的;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 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了学生常见、熟悉的长 方体纸箱来让学生观察、探究新知,有序地引导学生通过本位观察、换位观察, 亲身体验所看到的纸盒不仅形状不同,而且面的个数也不一样,并让学生能具 体地说出哪个位置可以看到哪几个面,知道正面、侧面和上面。在交流的过程 中,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踊跃,情绪非常高涨。接着通过小组合作观察、组内 交流,再次为每位学生提供观察与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从中真正体验到;站在 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学习活动中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到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在练习设计中,我 安排了“观察我的小纸盒“游戏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刚刚学过 的知识,迁移创新,在主动观察、分析、比较中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从 而形成丰富的背景素材,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 趣,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看一看(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 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 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 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 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教 法: 演示法 学 法: 观察法 教学准备: 玩具车、书包、洒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猜一猜 1.(出示图片)这是淘气从上面看到的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一个正方形,猜一猜,这个 物体可能是什么? 魔方、粉笔盒等。 2.(出示图片)这是笑笑从侧面看到的一个物体形状,是一个长方形,猜一猜,这个物 体可能是什么? 书柜、衣柜等。 3.(出示图片)现在,淘气和笑笑一起走到他的正面去观察,它是什么呢? 长方体的箱子(其中上下两个面是正方形) 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 1.观察汽车模型,并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看到的是什么部位,是什么样的。 2.课件出示课本第 20 页主题图:有三位小朋友也在观察汽车,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他们分 别看到了汽车的什么部位?分别是第几幅呢? (1)让学生独立观察后再小组中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A. 小华看到了警车的车门。 B.小亮看到了警车的车牌。 C.小明看到了警车的警灯。 (3)为什么小明看到了警灯呢?(是从上面观察的) 3.小结:观察物体除了从侧面、后面观察外,还可以从上面观察。 4.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呢 学生汇报。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猜一猜。演示物体,学生说说是什么物体,是从什么位置观察的。 2.观察小组同学带来的玩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面,然后变换位置再观察。 3.小组活动:观察桌面上的茶壶,在不同位置观察的同学分别用动作表示出看到的茶壶 的形状。 四、拓展延伸 放一洒壶于教室正中,学生围坐在四周,将自己所看到的形状画出来。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把每个人拍到图像连上线。 二、观察下面三个物体,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三、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四、小熊看到的是哪幅图?画上“√”。 板书设计 看一看(二) 从侧面看 从后面看 从上面看 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教后反思: 本课以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 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因此,本课教学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趣”“实”“活” 三个方面。 首先,我创设了“猜一猜的问题情境,从一开课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为什么刚开 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猜的对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在“猜” 中思考,在思考中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趣”还体现在换位置观察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景、既密切了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又充分展现了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 其次,三个学生围桌而坐的座位排列形式,使桌上物体自然形成了前面、 侧面及后面的三个方位,使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怎样既让学生真 正觉得“有趣、好玩、有新意”,又使这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落到实处,是本课 教学所极力追求的目标。在课堂上如何更科学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开展数学 活动,以及如何适当把握本册“观察物体”中学生发散的“度”,还有待进一步 思考、改进。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下面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连一连(50 分) (1) (2) (3) 二、小小数学家(50 分) 1、 (1)丽丽比明明多跳了( )下。 (下) (2)军军和明明一共跳了( )下。 (3)军军比明明少跳了( )下。 (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园里有桃树 16 棵,梨树 7 棵,果园里的梨树比桃树少几棵? 第 单元检测分析 总 分 均 分 及 格 人 数 及 格 率 最高 分及 姓名 最低 分及 姓名 90 分以 上人数 60-8 9 分 人数 60 分 以下 人数 未及格 学生姓 名 试 卷 情 况 难 易 度 失分 方面 存 在 的 问 题 教的 方面 的问 题 学的 方面 的问 题 整 改 措 施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1、数花生(100 以内数的数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 100 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学习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 100 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会认、会读、会写 100 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数数方法数出数量在 100 以内的物体个数。 教 法: 讲授法 学 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花生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装有花生的盒子),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引导学生猜一猜, 使学生明确盒子里装的是花生。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盒子里到底有多少个花生呢? (板书课题:数花生) 二、数花生 (1)想一想,一把花生有多少个呢?学生猜测,小组交流。 (2)数一数 问:一把花生有多少个呢?指名回答。 你是怎么知道的?先抓一把花生,再数一数。 刚才你是怎样数的?学生汇报:一个一个的数。 (3)一把花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出来,那三把花生有多少个?谁能快速的数出来呢? 学生尝试数一数。 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其它同学呢? 组织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几种数法并标上序号。 ①两个两个的数。 ②五个五个的数。 ③十个十个的数。 …… 教师补充:当我们不能确定是否数对的时候,就可以换一种方法数一数。 三、应用拓展 (1)接龙:老师说一个数,你们说出后面连续的五个数,看谁说的又快又对。 ①师生互动。②生生互动。 (2)接力赛。你们能根据给出的数填写后面三个数吗? 34,36,38,( ),( ),( )。 45,50,55,( ),( ),( )。 (3)排顺序。 学校的运动会快到了,今天老师特地选出了几位运动员,请看——6 名学生上台。每人 胸前写有一个数,分别是 13,11,15,14,16,12。现在请问同学们根据运动员胸前的数将 他们排排队,看谁排的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 (4)拓展:今天我们学习了 100 以内的数,在平时生活中,你在哪儿看到过或听到过呢? 四、小结: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还有问题要请教吗?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数花生的方法有哪些? 二、基础练习 1、p23“练一练”第 1 题。 2、p23“练一练”第 2 题。 (1)同桌交流。 (2)集体订正。 3、p23 “练一练”第 3 题。 4、圈一圈,数一数。(p23“练一练”第 4 题) 三、拓展练习(p23“练一练”第 5 题。) 1、比一比,看谁快。 2、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数花生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 四十 五十 六十 十五 二十 二十五 三十 教后反思: 《数花生》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 20 以内数的认识,且基本上已能数 100 以内数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序的同时,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 如何按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这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 100 以内写数、比大 小的基础。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 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估花生的数量 使学生自觉产生更想知道有多少颗花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 出课题。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 度。 在教学时,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数 100 以内 的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知不觉掌握知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 生智慧的火花也在多样化的设计中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3.力图体现一百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习惯。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学生在五个五个数时,摆放得有点 乱,数数时容易数错。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巡视时应指导学生五个一堆,五 个一堆,一排一排地摆好,这样便于学生上台展示时有序地数;另外,数数的 形式有点单一,应适当增加一点趣味性。 总之,整节课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设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 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其动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了发展。 2、数一数(100 以内数的数法) 教学目标: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建立计数数单位“百”的概念,知道 10 个十是一百。 2.初步感知 100 以内的数的组成。 3.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建立计数单位“百”的概念,知道 10 个十是一百。 2.初步感知 100 以内的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建立计数单位“百”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百”。 教 法: 讲授法 学 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精境 你们喜欢大草原吗?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 (1)出示 10 只羊的图片。 看!来了一群羊,数一数有多少只。 学生数一数。 多少个一是十? (10 个一是 10) 板书:10 个一是十。 (2)出示 20 只羊图片。 看!又跑来了群羊。 数一数现在有多少只? 学生数羊并汇报数的方法。 那 20 里面有几个十呢? 引导学生明确:20 里面有 2 个十。 (3)出示一大群羊的图片。 绿绿的草原是羊的游乐场,看!又来了一些羊! 估一估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揭示课题:数一数。 二、探究新知 现在请数出 100 根小棒,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快又准。 ①谁来说说你刚才是怎样数的? 学生回答数的方法:一根一根地数。 两根两根地数。 五根五根地数。 十根十根地数。 …… ②请把你数好的 100 根根小棒带上来给我们看看好吗? 这是××同学数出的 100 根小棒,我们一起来数数,看他是否数对了。 全班同学一起数。 ③还有不同的数法吗? 学生纷纷汇报各种数法。 教师重点强调十个十个地数的方法。 并指出:每数出 10 根就捆成 1 捆。提问:1 捆是 1 个十,那 100 里面有几个十呢?一起 数数好吗? 1 个十、2 个十、3 个十……10 个十。 100 里面有多少个十呀? 100 里面有 10 个十,10 个十也就是一百。 板书:10 个十是一百。(齐读) ④评一评,谁的数法好? 教师小结:数数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也可以五个五个或 十个十个地数,究竟应该怎样数,那要看具体情况,要灵活地选择。 三、当堂训练 (出示主题图)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方块。 学生汇报:10 个小方块是一第,排到九十九个后再添 1 个是一百个,所以 10 个十是一 百。 四、巩固练习 圈一圈,数一数。 五、小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来说一说数数的方法有哪些? 二、巩固练习 1、圈一圈,数一数。 (“练一练”第 1~3 题) ①有多少根小棒? ②有多少个小方块? ③有多少个鸡蛋?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2、数一数,再添多少就都变成一百了? ①出示“练一练”第 4 题图。 ②学生小组交流完成。 三、拓展延伸 读一读,说一说。(“练一练”第 5 题) 1、学生自己读一读。 2、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0 个十是一百 教后反思: 本节课借助小棒和小方块等模型展开数数活动,进一步认识 100 以内的数, 感知 100 的意义。通过数小棒和小方块的操作活动,认识计数单位“百”,进一 步体会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意义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生在上节课借助数花生活动初步认识了 100 以内数的顺序,在此基础上理解 100 的意义,并认识数位“百”,感悟 100 以内数字之间的联系,发展数感。 3、数豆子(100 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感知数位、数序及数量多少。 2.经历运用数的知识进行达和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3. 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合作探索的意识。 学习目标: 1.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感知数位、数序及数量多少。 2.经历运用数的知识进行达到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估计豆子的数量。 教学难点: 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对 100 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 法: 讲授法 学 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豆子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给每组发一袋豆子) 今天的数学课就是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看谁会观察、会思考。 在数豆子的时候,同学之间要互相合作,互相谦让,还要小心,千万不要让豆子掉在地 上。 (2)数出 30 粒豆子。 活动规则: ①请你数出 30 粒豆子,你打算怎么数? ②把这 30 粒豆子放在手中,感觉一下,然后轻轻地放在盒子的右边。 ③用刚才的感觉再抓一把豆子,如果你觉得抓得多了或者是少了,可以重新抓一把, 然后放在盒子的中间,看看和右边的豆子是不是差不多,再数一数是多少粒豆子。 ④再用刚才的感觉重新抓一把豆子,放在盒子的左边,看一看三堆豆子是不是差不多。 (3)教师小评。 刚才大家在数豆子的时候,都数得非常开心,同学之间合作的非常愉快,而且大家还记 得我们的活动规则,非常好!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心中有了一杆秤,像那样抓的一把豆子 大约是 30 粒,你们可要记住了。 二、活动二: 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1)师生互动。 “15-9”是一个减法算式,你会计算吗? 你们数得真开心,老师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顺手在一个小组内抓了一把豆子)。 怎样才能知道这一把豆子大约多少粒?(可以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 这是个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2)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同样多的豆子,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 来进行估数。 教师巡视,学生小组活动。 (3)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写数。 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拨好后小组间互相看看拨得是否一样,各小组的 组长进行监督,不一样的就调整一下。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教师在小组中间活动,指导个别小组拨数。 怎么写这个数呢? 请你试着写一写。 学生在纸上写数,教师巡视,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在黑板上写数。 教师给予评价。 (4)练习拨数、写数。 我们一起来看 22 这个数,谁来拨出这个数?谁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数? 学生汇报: 左边的 2 在十位上,表示 2 个十;右边的 2 在个位上,表示 2 个一。 写一写“22”。 问:计数器上右边起第三位是什么位?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 26 页的“想一想,试一试”。 四、小结 今天学了很多知识,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小,哪位同学能跟大家交流一下你都学到 了什么?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一说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三、基础练习 完成课本第 27 页的“练一练”。 1、做一做,填一填。(“练一练”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 2、看图填空。(“练一练”第 2 题) 3、根据计数器写数。(“练一练”第 3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想一想,试一试。(“练一练”第 4 题)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四、拓展延伸 找找生活中的 100。(“练一练”第 5 题) 1、小组内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数豆子 22 2 个十和 2 个一 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 教后反思: 《数豆子》的内容,我所理解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估记,一个是识 数,这两个部分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关联,所以要把两个看起来似乎不相关联 的内容结合起来,渗透给学生,让我着实为难一番。毕竟带低段的经验有限, 对于刚走进小学校园的一年级学生,也许课堂常规是最不好控制的,老师的语 言和语态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所以不如把纠正学生坐姿,写姿,纪 律的时间用来通过一些简单,好玩的活动让学生转移注意力,与此同时,教师 的语言要尽量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与其过多的去讲解,还不入让学生自己开 动脑筋,主动学习,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比较投入。 《数豆子》教材内容本身就比较简单,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些复习环节,竞 赛项目比如小组开火车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数数又准又快,希望从开课就把学 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而课本上是通过豆子让学生猜一猜,我在设计的时候利用 花生、豆子或小棒,本质却都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估计的含义。先抓 10 粒豆 子感受一下,在抓一把进行估计。让学生体会估计也是有根据的。课上借助课 件上笑笑和淘气说的话进行示范,引导学生用“可能”“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估 计的结果,在整节课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作为重点对于识 数的环节,我是把课前复习的内容和新课的内容结合起来,有效的利用课前资 源,通过学生拨计数器,自己动手写数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0”的 出现,虽然教材并没有给出这个学“点”,但通过观察,我认为写含“0”的数 的教学是有必要的,而且是个重点,在计数器上,某一个数位留有空缺,聪明 的学生很快就会用“0”去填补,而不是空在那里不写,不然一个数原本是 30, 就变成了 3。 《数豆子》这节课的内容,我在设计时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加之教材本 身具有一定的实验性,不过我所期望的便是能够能透过教材,利用有效的方式, 使学生通过一些简单操作,活动,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快乐之中! 4、谁的红果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的能力。 学习目标: 1.学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 力。 教学重点: 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 法: 讲授法 学 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激发兴趣 老师很想知道大家的年龄,谁愿意告诉老师? 学生纷纷举手,我要猜出你们的年龄。请一名学生上台,把自己的年龄写在黑板上,老 师背对黑板,面向学生猜年龄。 请你们帮老师提示一下,我猜的是大了还是小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 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小猴和小熊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想邀请你们去做客,你们愿意吗?(出示主题 图) 你从动物乐园里看到了什么? 小猴和小熊拿了很多果子,你们能数出它们的数目吗? 学生仔细数,并汇报数的结果。 小熊有 21 个红果,小猴有 18 个红果。 2.怎样来比较谁拿的红果多呢? 怎样来比较 21 和 18 的大小?你有什么好办法? 3.学生组内讨论,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请把你的比较方法和你们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谁愿意把你们找到的好办法和全班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组内交流,可能找到的方法有: 方法 1:用数的顺序比较。(根据 100 以内数的顺序,从前往后数。先数 18,再往后数三 个数是 21,所以 21 比 18 大,21﹥18) 方法 2:实物模型比较。用方块代替红果摆一摆,比一比,发现 21 个方块比 18 个方块 多出 3 个,所以 21﹥18。 方法 3:借助中间数比较。(21 比 20 大,18 还不到 20,所以 21 比 18 大,即 21﹥18) 方法 4:借助计数器比较。(先把 21 和 18 这两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再在计数器上比 较:21 的十位上有两个珠子,表示 2 个十,18 的十位上有一个珠子,表示 1 个十,2 个十比 1 个十大,所以 21 比 18 大,即 21﹥18) 方法 5:用数的组成比较。(21 的十位是 2,表示 2 个十,18 的十位是 1,表示 1 个十, 2 个十比 1 个十大,所以 21 比 18 大,即 21﹥18) 三、巩固练习。 1.写一写,比一比 观察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写一写,比一比。 2.看一看,填一填 看直尺上的数,填一填,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小结:你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吗?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有哪些? 二、基础练习。 1.比大小。课本第 29 页第 1 题。 学生先写出计数器上的数,在用学过的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 2.填一填。 课本第 29 页第 2 题。答案不唯一,引导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答案,教师及时评价及鼓励。 3.练一练。 课本第 29 页第 3 题。 三、拓展提高 1、课本第 29 页第 4 题。 2、课本第 29 页第 5 题。 板书设计: 谁的红果多 21﹥18 21 的十位是 2,表示 2 个十, 18 的十位是 1,表示 1 个十, 2 个十比 1 个十大,所以 21 比 18 大 教后反思 这节课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掌握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探索方法, 积累经验,发展数感。在这节课中,我创设情境,在大森林中举行采红果的比 赛,看谁采得红果多,引出课题。然后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目 的。接着有 6 只小动物都各自带来了自己采的红果,都想得到奖章。于是先有 小熊和小猴来比较,在比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想一想,你是怎么比较的?学 生纷纷回答,学生总结探究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这样比较了 21 大于 18,21 小于 32,这些都是两位数,要看十位,十位不同,就比十位,十位上哪个数大 这个数就大。接着比较 32 和 34,观察十位相同怎么比较,十位相同比个位,又 比较了 100 和 99,数位不同的时候怎么比?数位越多数就越大!学生找的都很 好,就是不善于表达。在课堂检测中我设计了大量的检测题让学生巩固积累经 验,学生也掌握的很好!拓展题更是让优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在上课的同时,发言的学生 很少。我说的太多,没有让学生发挥的更好!本来是一节很简单的课,应该感 到轻松,但是显得上完课,自己很累! 采取措施:采取情境引入是好的开始,但是在学生自身方面,我应多下功 夫,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不善于表达的心里障碍,让学生在自己知道的情 况下,能把意思表达出来是关键。我还要通过各种学习来完成这项任务!我会 为了下一次的更完美而努力! 5、小小养殖场(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少一些” “差 不多”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究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习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少一些” “差 不多”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教学难点: 会用“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差不多”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 法: 讲授法 学 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三杯水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数学城堡可美丽了,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题呢,你们想进去看看吗?不过想要进入数 学城堡,必须闯过三关,大家有信心吗?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第一关。 出示准备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蓝水,一杯红水。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杯水,然后用“……比……多得多”或“……比……多一些”说 一句话。 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按老师的要求说一说?反过来还可以怎样说? 2. 第二关。 ①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养殖场里都养了些什么呀? 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告诉你的同桌。 ②合作交流,汇报成果。 谁先来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交流?其他同学注意听,别的同学说完之后可以进行补 充。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发现: 养殖场有 92 只鸭子,22 只鹅,还有 100 只鸡。 养殖场鸡最多,有 100 只。鹅最少,有 22 只。鸭子有 92 只,比鸡少,比鹅多。 鸡比鸭多一些,鸭比鸡少一些。 鸡比鹅多得多,鹅比鸡少得多。 比较两个数的关系时,可以用“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差不 多”等来描述。 3.第三关。(猜一猜:根据描述来猜一猜兔子的只数) 18,26,90 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兔子的只数,猜一猜。 兔子的只数比 18 多得多。 想一想,你猜出了吗?是多少? 三、当堂训练。 想一想,羊可能有多少只? 四、小结 今天学了很多知识,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小,哪位同学能跟大家交流一下你都学到 了什么?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选“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差不多”里的一个 词说一句话。 1、自己试着说。 2、全班交流。 二、练一练。 1、课本第 31 页第 1 题。 2、课本第 31 页第 2 题。 3、课本第 31 页第 3 题。 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评价。 三、实践作业。 调查家庭成员的年龄,用“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差不多” 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小养殖场 鸡比鸭多一些,鸭比鸡少一些。 鸡比鹅多得多,鹅比鸡少得多。 教后反思: 1. 遵循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环节。 本节课涉及的概念比较多,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较少,教材上也没 有从数量上给这些概念界定,而是直接从具体的数量引入,这对于一年级的学 生来说,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时设计环节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出示两杯水喝三杯水开始讲解,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感知,让数学模型经 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然后再学习“小小养殖场”,通过具体数量理解、感悟 这些概念,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学生易于 接受,乐于接受,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 对“多一些,多得多……”概念的理解感悟方面的处理上,更多地把解决什么 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更多地放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找到可以单纯地 模仿与记忆的内容,而需要以“做数学”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主动地去观察、 想象、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后放手让学生进行充分体现自我主 体作用的小结,让学生真正成为一堂课的探索者,发现者。 3.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从生活中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去感知当中蕴含的数 学问题。在知识巩固环节通过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可以用“多一些,多得多……” 这些词语描述的事物,去发现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数学内容,发展初步的推理能 力和数感,拓展练习和作业设计也紧紧围绕生活,本节课体现了数学来源生活, 应用于生活的宗旨。 6、做个百数表(100 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目标: 1.在百数表上认识 100 以内的数。 2.在百数表上进行数的定位练习,探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 1.在百数表上认识 100 以内的数。 2.在百数表上进行数的定位练习,探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百数表上行和列的编排规律。 教学难点: 能运用百数表上行和列的编排规律,正确地填表。 教 法: 谈话法 学 法: 探究法 教学准备: 百数表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数学王国开运动会了!娃娃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 这些娃娃是怎样排队的? 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娃娃还没来吗? 我们一起来学习隐藏在娃娃方队中的秘密吧!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分组观察。 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现在请你们来找一找,看看表里藏着什么秘密。 小组合作讨论。 2.交流表上的数。 看着这个表,你有什么问题?能看到哪些有趣的排列? 选一排读一读。(可以选横排,也可以选竖排) 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斜看有什么规律? 从左往右横着看:每一行横着的数的个位都是 1,2,3,4,5,6,7,8,9,0。 从上往下竖着看:每一竖行的数的个位上的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 1,2,3,4,5,6,7,8,9。 从左上往右下斜着看:每一斜行的数的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都比前一个数对应数位 上的数大 1(100 除外)。 55 的前一个数是多少?后一个数是多少? 谁还想考考大家?你还发现了什么? 小结:通过探究,发现了百数表上行和列排列的一些小秘密,每行都是挨着次序排列的, 从左往右依次大 1.每列也是依次排列的,但它的次序是从上往下依次大 10。 3.大家在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棒!这里有一些“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 “魔力框”中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 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中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 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在小组里交流。 (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百数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外几个数吗?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来说一说百数表里的秘密? 二、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在填好的百数表上涂一涂,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小熊写门牌号。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3.“练一练”第 3、4 题。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三、游戏:猜猜我是谁。 规则:在百数表上用圆片盖住一些数,猜一猜圆片下面是什么数。可以一次猜一个,也 可以一次猜几个。要求说出猜测的理由。 板书设计: 做个百数表 横着看 竖着看 斜着看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对学习素材感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 愿望,是学生主动探索的重要前提。百数表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教师又告诉 大家百数表里藏着很多的小秘密,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想寻找秘密的好 奇心,这些看似单调的数字宝宝,会藏着哪些小秘密呢……这时候的百数表在 孩子的眼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东西,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诱发 了学生参与的意识,使学生想探究。所以孩子们的汇报就很精彩,可以横着看, 竖着看,斜着看,跳着看,思维一下子就活跃了,课堂就更富有生趣。 在学生了解了百数表排列的规律后,出现了不同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在 魔力框里填数字,这时框里的数字缺的较少;第二层次缺少了大部分的数,只 给了与要找的数有关联的;第三层次只给出了框中的一个数,直接要求孩子们 找数;每一个层次的练习,既有孩子们的独立练习,也有小组的共同努力。探 究的过程,必定是一种亲身的经历,就象在解题时,我往往采用先让孩子在得 不到任何提醒的状态下解题,也许错误率很高,但是在经历错误以后,他们就 会想寻找正确的方法,寻找就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失败的体验为获取成功奠定 了基础。此外,还要让学生会探究。只有让孩子经历那种属于自我的探究与发 现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当所有的探究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当孩子们回顾探究过程,寻找自己 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成果时,脸上都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在自主探索后的成功 满足感,体现了愉快学习的理念,同时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养成自主解决问 题的习惯,感受到了自主探究的乐趣。 7、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进一步掌握 100 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通过具体的练习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巩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5.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2.进一步掌握 100 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3.通过具体的练习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巩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 教 法: 讲授法 学 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回忆一下数位顺序表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二、基础练习 1.课本第 34 页第 1 题。 学生先自己填写,再在班上说一说。 2.课本 34 页第 2 题。 师拨数,学生写。 同桌互相练习。 3.课本 34 页第 3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课本 34 页第 4 题。 指导学生发现这 4 组数各自的规律,先判断出是顺数还是倒数,以及是几个几个地数, 再填空。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2.课本 35 页第 5 题。 帮小鸟找家。让学生先自己连一连,然后指名汇报。 3.课本 35 页第 6 题。 (1)教师指导第(2)题。 图画书有 36 本,故事书要比图画书多得多,但又比 90 本少一些。 故事书可能有多少本? 学生明确:故事书可能有 85 本。 (2)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 4.课本 35 页第 8 题。 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小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二 100 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百位 十位 个位 10 个十是一百。 2 个十和 5 个一是 25。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 我会填空。 1、96 是由( )个十和( )一组成的。 2、6 个十加 3 个十,和是( )个十。 3、46 比 40 多( ),20 比 54 少( )。 4、写出个位是 5 的数( )( )( )。写出十位是 3 的数( )( )。 5、先找规律再填数:56、52、48、44、( )、( )、32。 6、读数和写数都从( )起。 7、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 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多 2,这个数是( )。 8、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9、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两位比最小的两位数多( )。 10、在下面的( )里填数,组成得数是 15 的算式。 ( )+( )=15 ( )-( )=15 二、我是数学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 1、一个数个位上是 2,十位上是 8,这个数是 28。( ) 2、十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 0。( ) 3、一个数里面有 9 个一,8 个十,这个数读作 89。 ( ) 4、45 与 54 都有数字 4 和 5,所以它们一样大。( ) 5、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 1。 ( ) 三、我做得最仔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和 80 相邻的两个数是:( ) A.81 和 82 B.79 和 81 C.78 和 79 2.从 76 到 82 之间有几个数。( ) A.5 个 B.6 个 C.7 个 3.最小的两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少几?( ) A.10 B.89 C.1 4、下面的数中,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 5 的数是( )。 A.61 B.38 C.25 四、我会细心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20+9= 30+69= 80-20= 57+10= 27-6= 72-70= 17+10= 36-20= 2、列出算式计算。 (1)被减数是 37,减数是 9,差是多少? (2)35 与 40 两数的和是多少? 五、我会用数学解决问题。 (1)小兰做了 27 朵红花,小新做的比她多一些,小新可能做了多少朵? 29 朵 25 朵 40 朵 (2)明明做了 90 道口算,兰兰做的比他少得多,兰兰可能做了多少道? 52 道 80 朵 100 道 第 单元检测分析 总 分 均 分 及 格 人 数 及 格 率 最高 分及 姓名 最低 分及 姓名 90 分以 上人数 60-8 9 分 人数 60 分 以下 人数 未及格 学生姓 名 试 卷 情 况 难 易 度 失分 方面 存 在 的 问 题 教的 方面 的问 题 学的 方面 的问 题 整 改 措 施 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1、认识图形(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 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 种图形。 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 小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通过创设情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 好数学的欲望。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 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 图形。 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 法: 引导法 学 法: 探究法 教学准备: 图片、水彩笔。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 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 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称。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到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3)引导发现。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小组合作完成。汇报交流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教师归纳方法。 3.小结。 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从圆 柱上找到了圆。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我们就把这 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三、游戏:我说你画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实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 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填空题 (1)长方体有( )个面,正方体有( )个面.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同样大小 的( )形。 (2)用手摸一摸,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 )形,它们的大小( ). (3)用 2 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用 2 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拼 成一个( )。 (4)听装可乐的形状是( ).魔方的形状是( )。 (5)长方形有( )组对边,长方形的每组对边( )。正方形的每条边都( ) 二、判断题 1.对的画“√”,错的画“×”. (1)用 8 个小正方体就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 (2)乒乓球、足球、篮球的形状都是球.( ) (3)一张复印纸是长方体.( ) (4)老师用的粉笔是圆柱形的.( ) (5)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 ) 2.判断下图中哪些是长方体,哪些不是(是画“√”,不是画“×”). ( ) ( ) ( ) 3.判断下图中哪些是正方体,哪些不是(是画“√”,不是画“×”). ( ) ( ) ( ) ( ) 三、动手题 把下面的点用直线连起来. (1)正方形: (2)长方形: (3)正方体: (4)长方体: 四、填一填。 1. 我来选一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⑿ 是长方形, 是正方形, 是圆, 是三角形, 是平行四边形。 2. 我来涂一涂。(给正方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3.我来数一数。 长方形有( )个 正方形有( )个 三角形有( )个 圆形有( )个 五、连一连。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 ○ △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教后反思: 本课主要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进行直观的认识,但是学生的 图形感都比较弱,主要从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图形。课前我作了一定的准备 工作,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作为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 方体的饼干盒、魔方、圆柱体的茶盒、乒乓球、皮球等。教学中,首先出示牙 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 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 6 个面组 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 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 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 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具象的感知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 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 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第一,在学生对于学具的操作上,大部分 孩子很听话的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了,还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总在摆弄自己的学具, 等我讲到下面的部分时,这部分孩子就没有听到,也就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课堂效率也降低了。第二,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中的引导不够明确,使少部分 学生在操作时无目地,教学设计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实际操作时,孩子们却是 截然不同的表现,例如有的孩子在小组活动时仅仅是个旁观者,而没有真正的 投入到活动交流中去。这也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关注每一个孩子, 力求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第三,多关注学困生 的掌握情况,有些孩子在幼儿园时就已经学会认识了这几种图形的特征,但对 于学习较差的那部分孩子而言,掌握起来相对就要困难许多。 2、动手做(一) 教学目标: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图。 2.在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学会欣赏他人,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学习目标: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图。 2.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能主动探索,欣赏他人,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 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教学难点: 拼出有趣的图形。 教 法: 引导法 学 法: 探究法 教学准备: 图片、钉子板、橡皮筋。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作品,发挥想象,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三幅图。 逐一展示三幅图画。 让学生充分说一说,每一幅图像什么。 出示最后一幅图,让学生说说这幅图是由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2)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同学们折好的精美的手工制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猜一猜它 们像什么。 (3)揭示课题。 这些同学的手可真巧啊!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也同样能做出这么精美的手工制品。 请同学们也来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看看哪些同学在我们这节课上可以做到又动手、又动口、又动脑。 二、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1)拿出 1 号图形 (等边三角形)。 你会把这个三角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试一试。 (学生试折) 你是怎样折的呢? (请学生说一说) 这两部分一样大吗? 请动手剪一剪、比一比。 (请一些学生展示操作过程) (2)拿出 2 号图形 这是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圆) 你能动手把这个圆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请你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学生展示、汇报) (3)刚才,我们是分哪几步把 1 号、2 号图形分成一样的两个部分的? (师板书:一折,二剪,三比) (4)请拿出 3 号、4 号图形,说出是什么图形。 你能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把正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比比谁的方法多。 学生折,然后汇报结果。 (可以横折,还可以把相对的两个角对折) (5)请同学们按上面的步骤把 5 号、6 号图形(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面二部分。 展示不同的折法。 请一名学生上来剪一剪、比一比。 三、拼一拼 (1)你能用刚才剪出来的图形拼一拼吗? (学生拼图) (2)请你动手拼出你最喜欢的两个图形来。 (3)展示学生作品。 请你说一说。 你是用什么图形来拼的?它像什么? (4)喜欢折纸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会折什么? (5)请一位同学边折边说你是怎么折飞机(或青蛙)的。 (6)请同学们评价这位同学折得怎么样。 (7)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教其他三位同学折一件物品,折完后在小 组内互相评价一下。 四、自由创作 (1)你会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正方形吗?请学生折好后汇报一下自己的折法。 (2)你能把这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一样大的部分吗? 你有几种方法? (四个三角形,四个正方形,四个长方形) 你用这四个一样大的图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3)你还能剪、拼出什么有趣的图形吗? 板书设计: 动手做(一) 折一折 剪一剪 拼一拼 教后反思: 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自主的思 考。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拼一拼的活动,充分的发挥了小组间 的合作交流,每个学生在有了自己的独特的创意后又去观察、吸收他人的智慧 结晶。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这也是我第一次公开课尝试活动课,收获了很多,也有很多方面需要自己继续 努力!我会继续加油,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3、动手做(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形四边形。 2.在操作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 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形四边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 法: 引导法 学 法: 探究法 教学准备: 七巧板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今天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玩具。(出示七巧板)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板书:七巧板) 二、初步认识七巧板 (1)为什么叫七巧板呢? 由 7 块板组成。 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了不同的 7 块。 (2)认真观察。 七巧板由哪些图形组成?。 有 5 个三角形,有 1 个正方形,有 1 个平形四边形。 重点介绍其中的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认识平形四边形。 (3)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七巧板。 把七巧板的 7 个图形分类。 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①按图形分。 ②按颜色分。 ③按大小分。 (4)还可以比一比七巧板的图形,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有大有小。 哪个图形最大?哪个图形最小? (让学生拿起来互相看看) 这两个一样大。 (5)介绍七巧板。 七巧板是由 5 个三角形、1 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它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 越创造。 19 世纪初,七巧板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开来,被称为“东方 魔板”。 只要我们动手又动脑,发挥我们的智慧,用七巧板就可以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 想试试吗? 下面我们就来拼一拼。 三、按要求用七巧板拼出图形 (1)拼出正方形。 说说你是用哪几个图形拼成的。 有没有和他拼的不一样的? 还有哪些不同的拼法? (2)拼出三角形。(展示不同的拼法) (3)看课本第 41 页第 1 题,拼一拼,想一想,拼出的图形像什么? (4)七巧板不但可以拼出图形,还可以拼故事? (守株待兔),找学生讲“守株待兔”的故事。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七巧板,它由 5 个三角形、1 个正方形、1 个平形四边形组成,它是一 种最常见的智力玩具,这样简简单单的七块板竟能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真是太奇妙啦! 儿歌总结: 七巧板,真奇妙, 七块小板紧紧靠, 三角、正方、四边形, 拼拼想想有创造。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小朋友们好!这是一副七巧板,它是由七个图形组成的.七巧板里面充满了智慧和快乐, 快随你们的老师一起去感受吧! 二、你问我答. 1.看七巧板图,3 号图是平行四边形,5 号图是_____,______号图是三角形. 2.七巧板是由______种图形组成,其中有______个正方形,______个三角形. 3.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 4.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三、我说你拼. 1.你们能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一个正方形吗?说一说是由哪几个图形拼成的? 2.你还能拼出一个三角形吗? 3.你还能拼出哪些图形呢? 四、课外扩展. 亲爱的小朋友,欢迎来到智慧加油站,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有关七巧板的知识.你知道吗? 七巧板也叫“七巧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啦!因设计 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是启发儿童智慧,所以深受欢迎.传到国 外后,风行世界,号称“唐图”,也就是“中国的图板”. 板书设计: 七巧板 七巧板,真奇妙, 七块小板紧紧靠, 三角、正方、四边形, 拼拼想想有创造。 教后反思: 我在设计本课时,按照递进的层次安排“折一折”“拼一拼”“说一说”“猜 一猜”“叠一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过程、从设想到实际创 作的过程、由个人创作到观赏以及描述他人作品的过程、由拼组平面图形到折 叠立体图形的过程,使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切感悟到知识的生成、发展与 变化。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过渡,我采用激发兴趣、启发诱导、悬念引领等方 式,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创新思维。 4、动手做(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设计图案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欣赏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设计图案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理解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创作图案。 教 法: 引导法 学 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图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一些美丽的图案。 看了这几幅图,从中你发现了哪些学过的图形?同时你有什么感受?它们像什么? 二、想一想,涂一涂 1.作品欣赏,小组讨论每幅作品都用了什么图形。 风车:看看由哪种图形组成,用了几个这样的图形。 兔子:看看用了哪几种图形,这几种图形是怎样组合的。 金鱼:看看用了哪几种图形,这几种图形是怎样组合的。 万花筒:看看用了哪几种图形,这几种图形是怎样组合的。 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图形来编织美丽的图案。 2.这几个图形在和大家玩捉迷藏游戏呢,你能从下面这些图中找出它们吗?(课本第 43 页“练一练”第 1 题) 出示第一幅图。 请你按要求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并涂上颜色,看谁找得快,涂得漂亮。涂完后在小组内交 流。 展示学生作品。 出示第二幅图。 认识六边形:六边形的特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 在图形中找出六边形,并涂上颜色。 展示学生作品。 3.出示第三、四幅图。 放手让学生用认识六边形的方法自主认识梯形和菱形。 学生交流,全班归纳。 4.我们今天学习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找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 三、自主创作。 1.在点子图上利用所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个图案,互相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并比一比谁 设计的图案最漂亮?(完成课本第 43 页“练一练”第 2 题) 2.摆一摆。 用三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摆两个△,最少用几根小棒?摆三个呢? 用 10 根小棒能摆出几个□?小组合作完成。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动手做(三) ( 展示学生作品 ) 教后反思 我一直在思索:小学生,甚至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特别是空间 想象能力有待提高,在这过程中,需要老师从概念上入手,方法是着力点,明 白画高的步骤,还应该建立学生对图形的空间认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实际教学中,我大胆鼓励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尽量多的尝试 失败与成功。 今天下午我发现有两个学生一直对于画高不理解,我通过很多种方法:有 课堂上的演示,有优生的辅导,有自主反思,结果效果都不是很好。然后我让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有想到真的是疑问三不知,看来学生是真的对高没有 建立模型。这个时候我想到了:方法,步骤。我让学生从正面面对的那条底边 入手,利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底边对齐,然后平移至顶点,画出顶点到底 边的垂线(即高);直角三角板不动,将三角形作业纸移动,直到另外一条底边 正对,这是按照刚刚的方法继续画出高;同理画出第三条高。通过这几个步骤, 学生终于能完全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 我会填。 1,正方形有( )条边;长方形有( )条边;三角形有( )条边。 2,黑板的面是( )形,地板砖的面是( )形,红领巾的面是( )形, 硬币的面是( )形。 3,七巧板是由( )种图形组成,其中有( )个□,有( )个△。 4,要拼一个大正方形最少需要( )个小正方形,或( )个小三角形。 5,三角形比长方形少( )条边,六边形比三角形多( )条边。 二、 对错我会判。 1,有四条边的都是长方形。 ( )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 ) 3,如图 ,中共有 2 个长方形 。 ( ) 4,数学书的封面是正方形 。 ( ) 5, 是圆柱,它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 ( ) 三、 我会选。 1、请选出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选出 2,课桌的表面是( )形 ①长方形 ②正方形 ③三角形 3, 中有( )个三角形。 ① 2 ②3 ③4 4, 左图由( )种图形组成。 ①6 ②3 ③2 五、 帮我数一数,填一填。 (1) ( )最 多 , ( )最少。 (2) 比 少( )个。 = (3) 比 多( )个。 = = (4) 比 多( )个。 = (5)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尝试解决? 图形 ( )数量 ( )个 ( )个 ( )个 ( )个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2.通过引导与交流来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 好数学的信心。 3.培养能独立地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的能力,培养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 进而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 学习目标: 能独立地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进而更好地掌握有关知 识。 教学重点: 整理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反思。 教 法: 总结法 学 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相关练习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们学到了什么 1.出示课本第 44 页主题图。 这几幅图里能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你对哪些知识印象最深或最感兴趣?想一想, 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听学生回答后板书)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 (1)比一比。 图上有什么数学信息?互相说一说。 (2)连一连。 选择你喜欢的问题和同学交流。 (3)课本 44 页说一说。 照样子,从不同方面来说一个数。 (4)拼一拼。 图中人物拼的是什么图案?用到了哪些图形?你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吗?能拼出几 种? 二、我的成长足迹 1.出示讨论题目: (1)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2)最有趣的数学问题。 (3)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 2.提出要求: 请你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进行集体交流,汇报与展示。 三、我提出的问题 出示课本第 45 页“我提出的问题”下的主题图。 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 四、练一练 1.做一做,说一说。课本 46 页第 1 题。 提出要求:请独立完成在书上。 进行集体评议。 2.画一画,填一填。课本 46 页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 3.计算比赛。课本第 46 页第 3、4 题。 在相同的时间里,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五、本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知道我们前四个单元学了些什么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基本练习 1.出示课本 47 页第 7 题。 指导学生画一画,拨一拨。 要求学生说一说数的组成。 2. 出示课本 47 页第 8 题。 引导学生看一看,再连一连。 3. 出示课本 47 页第 9 题。 一个一个地出示图案。 问:这个图案像什么?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你能拼一个吗? 4. 出示课本 48 页第 11 题。 理解题意,照样子表示。 5. 出示课本 48 页第 12、13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解决问题 1. 出示课本 47 页第 10 题。 引导学生先看清图(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 出示课本 48 页第 14 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3.小结。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在解决某些问题时,要注意把图和文字结合起来,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并选择正确的 方法列式计算。解答完后还要记得检验。 四、巩固练习 在○里填上“>”“<”或 “=”。 25○36 99○100 15○51 54○45 100○10 95○96 38○38 65○68 32○23 56○28 77○87 66○36 五、本课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有没有要提醒的地方?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回顾旧知,自主发言。 会数 100 以内的数了,并且知道这些数是怎么组成的,还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 掌握了个位、十位的数位概念,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所学的知识。 二、巩固练习 1.读数。 请读出下面各数后面的五个数。 三十五 六十一 八十九 2.按规律填一填。 十五、二十、二十五、( ) 十、十二、十四、十六、( ) 3.填空。 23 在数( )和( )中间。 与 39 相邻的数是( )和( )。 68 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5 里有( )个一和( )个十。 8 个十和 9 个一是( )。 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 位。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 3,十位上的数是 5,这个数是( )。 100 是( )位数,“1”在( )位上。 4.判断。 59>51 ( ) 65>56 ( ) 78>87 ( ) 比 50 少 1 的数是 51. ( ) 63 前面的一个数是 62. ( )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00 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百位 十位 个位 10 个十是一百。 2 个十和 5 个一是 25。 期中测试卷(一) 一、 小朋友,我会算,我算得又快又对 。 1、 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 50+30= 90-60= 32+5= 4+65= 44-4= 78-6= 68+30= 30+48= 75-40= 83-50= 23+32= 42+34= 58-11= 72+16= 85-15= 67-13= 2、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79-23= 24+45= 25+12= 34+45= 86-71= 95-54= 二、 我学会了,我会填。 1、 看图写数(4 分) 2、 填空(6 分)。 (1)2 个十和 4 个一是( )。 (2)9 个一和 1 个十是( )。 (3)55 是一个( )位数,它由( )个十和( )个一组 成。 3 、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4 分) ( ) ( ) 十个 十个 4、89 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99 在( )和 ( ) 的中间。 (4 分) 5、填㎝还是㎡呢? (12 分) (1)、教室的门高约 2( )。 (2)、橡皮的长度约是 3( )。 (3)、教室门前的大树高约 10( )。 (4)、铅笔的长约是 18( )。 (5)、学校操场上的旗杆高约 8( )。 (6)、小明的身高约 1( )25( )。 三、我认识你们,我会填。(共 10 分) 有( )个,有( )个, 有( )个,有( )个,一共有( ) 个图形。 四、 我会列式,我会算。(共 9 分) 1、比 20 多 15 的数是多少? □○□=□ 2、比 67 少 24 的数是多少? □ ○□=□ 3、一个加数是 35,另一个加数是 44,和是多少? □○□=□ 五、 我能解答下面问题(共 16 分)。 1、小令爸爸今年 37 岁,小红爸爸的年龄和小令爸爸的年龄差不多。 小红爸爸今年可能多少岁?(画“√”) 2、小红跳了 80 下,小华比小红多跳 18 下,小华跳了多少下? □○□=□(下) 口答:小华跳了 下 3、红星小学一年级(4)班有男生 45 人,女生 23 人。 (1)男生和女生一共多少人? □○□=□(人) 口答:男生和女生一共 人。 (2)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 ○□=□(人) □ 口答:男生比女生多 人。 期中测试卷(二) 39 50 30 一、填空小能手(每空 1 分,共 28 分) 1.56 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 )个十和( )个一是 68;( )个十是一百。 3.个位和十位相同的两位数有( )个,其中最大的是( )。 4.比 28 大比 31 小的数有( )、( )、( )。 5.按规律写数。 37、47、57、( )、( )、( )。 54、56、58、( )、( )、( )。 6.一捆铅笔有 10 枝,3 捆再加上 6 枝一共是( )枝。 7.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教室长约 9( ),橡皮长约 2( ),数学课本长 26( ), 教学楼高约 12( )。 8.比一比。 99○90 3m○30cm 76-23○32+9 9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10.有一筐桃子不超过 20 个,三只小猴分余 1 个,五只小猴分余 2 个,这筐桃子有( )个。 二、计算小神童(28 分) 1.直接写得数。(10 分) 34+25= 59-21= 23+66= 87-37= 53+6= 48-30= 47+12= 53-3= 6+41= 15+70=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59-26= 24+45= 34+63= 5+34= 78-73= 86-80= 三、公正小法官 (对的打√ ,错的打×,共 5 分) 1. 小明 8 岁,小明的哥哥比小明比大一些。( ) 2. 爸爸的身高大约有 170m。( ) 3. 8 个十和 80 个一同样多。( ) 4.“55”这个数中的两个“5”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 ) 5. 4 个十和 6 个一组成的数是 10。 四、想一想,画一画(每题 2 分,共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看图写数(每空 1 分,共 4 分) ( ) ( ) ( ) ( ) 六、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2 分) 小红身高 130 厘米,小明比她高一些,小明可能有多高? 七、看一看,连一连(每连对一个 1 分,共 3 分) 八、解决 问题(共 26 分) 1.聪聪有 35 本故事书,小红有 12 本, 聪聪比小红多多少本? □○□=□(本) 180 厘米 135 厘米 125 厘米 答:聪聪比小红多 本。 2. 有多少只? □○□=□(本) 答: 有有 只。 3.停车场开走了 13 辆小汽车,现在还有 35 辆,停车场原来有多少辆小汽车? □○□=□(辆) 答:停车场原来有 辆小汽车。 4.学校乒乓球队有 32 人,足球队有 46 人,篮球队有 24 人。 (1)乒乓球队和足球队一共有多少人? □○□=□(人) 答:乒乓球队和足球队一共有 人。 (2)请你再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6 分) ? □○□=□(人) 1.c om 小兔请客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我们有 24 只! 哈哈,我们 比你们多13 只!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 100 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 法: 引导法。 学 法: 小组交流、集体讨论 教 具: 小黑板 学 具: 小棒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 100 多 1 的数是 99。 ( ) 53 和 35 一样大。 ( ) 97 前面的数是 98,后面的数是 96。 ( ) 99 大于 100。 ( ) 和 70 相邻的数是 71 和 72。 ( ) 从 61 到 73 中间有 12 个数。 ( ) 一个数个位上是 5,十位上是 1,这个数是 51。 ( ) 78 个是由 7 个一和 8 个十组成的。 ( ) 39 和 41 的中间是 40。 ( ) 40+5 比 50+4 小。 ( )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 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 10 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 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 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 课本练一练第 3 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练习)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练一练第 1 题。 2.练一练第 2 题。 3. 9 个十是( ),4 个十是( )。 46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9 个十是( ),4 个十是( )。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0 78-( )=70 31-( )=30 86-( )=80 59-( )=50 98-( )=90 二、分一分 1、80 里面有( )个( )。 2、60 里面有( )个( )。 3、40 里面有( )个( )。 4、20 里面有( )个( )。 5、3 个十是( )。 6、5 个十是( )。 7、7 个十是( )。 8、9 个十是( )。 三、算一算 50+40= 40+50= 10+30= 30+10= 60+20= 20+60= 50-30= 60-40= 40-20= 70-60= 20-10= 30-30= 10+30-20= 30+10-20= 40-20+10= 20-20+10= 60+10-10= 70+30-70= 20+30-20= 50+10-10= 板书设计: 小兔请客 20 + 30 = 50 50 - 10 = 40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课后反思: 《小兔请客》是本册教材加法计算教学的起始课,所以学生的 兴趣很重要。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创设具体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通过创设“小兔请客”这个非常富有童趣的情境,引入 对本节知识的学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置身 于情境当中,大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自主,积极的去 探索知识。 2、观察情境图,主动探索整十数加减法的算法。 学生看图找出数学信息,围绕相应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了求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和“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的加减法问题;通过 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和拨计数器,找到了情境图与算式之间的联系, 自己根据算理探索多种算法。 3、合理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把 学生带入到生活的情景中感知加减法的意义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同过 这一演示,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然后用计数器拨一拨,帮助学 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体会了算法的多样化。 但本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强调算法的多样性时,对于 算理和算法的讲解中,只是简单的做了讲解,没有要求学生来说;对 学生个别地方的评价语言把握的不够好,使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 有充分调动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采松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加 法。 2.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 的态度。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 算。 2、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用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教 法: 引导法 学 法: 摆小棒 动手实践 教 具: 计数器 学 具: 小棒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96 是由( )个十和( )一组成的。 2.6 个十加 3 个十,和是( )个十。 3.46 比 40 多( ),20 比 54 少( )。 4.写出个位是 5 的数( )( )( )。写出十位是 3 的数( )( )。 5.先找规律再填数:56、52、48、44、( )、( )、32。 6.读数和写数都从( )起。 7.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 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多 2,这个数 是( )。 8.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9.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两位比最小 的两位数多( )。 10.在下面的( )里填数,组成得数是 15 的算式。 ( )+( )=15 ( )-( )=15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果大丰收啦!。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组去采松果, 松鼠妈妈说:“我已经采了 25 个松果。”小松鼠数了数说:“哦!我采了 4 个松果” 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小松鼠比松鼠 妈妈少采了多少?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果的过程。想一想怎么 算? 2.交流汇报:通过刚才的采松果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该 怎么算?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3.列出算式:25+4=29 4+25=29 计算方法: 方法一: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 2 个珠子,在个位上拨 5 个珠子,就是 25,再在个位上拨 4 个珠子,个位上就有 9 个珠子,就是 29。 方法二:摆小棒。先摆上 2 捆,再摆上 5 根,就是 25,然后再在 5 根旁边 摆上 4 根,一共就是 29 根,也就是 25+4=29。 方法三:口算。5+4=9,再加上 20 就是 29。 四、从生活中体验 1.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 (1)小红摆 25 根小棒再放 4 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2)小明有 25 根小棒,拿走 4 根,还剩多少根? 2.练一练:师引导学生逐题解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并列出算式。 五、巩固应用 1. “练一练 1”说一说图的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集体订正,并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 2. “练一练 3”。图中已告诉了我们什么?①知道了大恐龙和小恐龙的身长, 就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②求“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或小恐龙比大恐龙短多少米”用什么方法? 课堂小结:谈收获 第二课时(练习)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 3﹑还剩下多少个?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二﹑拓展练习 1.我是数学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 1、一个数个位上是 2,十位上是 8,这个数是 28。( ) 2、十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 0。( ) 3、一个数里面有 9 个一,8 个十,这个数读作 89。 ( ) 4、45 与 54 都有数字 4 和 5,所以它们一样大。( ) 5、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 1。 ( ) 2、我做得最仔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和 80 相邻的两个数是:( ) A.81 和 82 B.79 和 81 C.78 和 79 (2)从 76 到 82 之间有几个数。( ) A.5 个 B.6 个 C.7 个 (3)最小的两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少几?( ) A.10 B.89 C.1 (4)下面的数中,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 5 的数是( )。 A.61 B.38 C.25 作业布置:回家把所学的知识向父母亲介绍!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几个松果? 25+4= (个) 25-4= (个) 课后反思: 《采松果》一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加与减》中的 第二课,主要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 法。课堂开始,我创设了“小松鼠与松鼠妈妈采松果”的情景,激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探索“25+4”、“25-4”的算法,总结得出两位数加减一位 数的不进位不退位算式的算理。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方面有: 1、 利用有趣生动的情景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 让学生说说图中“25”“4”这两个数的组成,即复习以前的知识,也 为后面探讨算理做了很好的铺垫。 2、 在学习算理时,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拨一拨计数器, 明白个位与个位相加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算理。学生由形象的摆小 棒、拨计数器到抽象的总结出算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并且这 个过程很好的额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动口表达的机会不够, 在课堂上应该多让学生动口表达算式的算理,才能启到巩固知识增强 学生表达力的作用。还有我觉得这节课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教师语 言不过儿童化。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今后我要更加关注学生,专研教材,多向优 秀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青蛙吃虫子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 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学习目标: 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 法: 探究合作 学 法: 分组讨论 教 具: 计数器 学 具: 小 棒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 物。(青蛙) 2.那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3.小结: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那农民就不用把农药播在庄稼里, 这样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青蛙吃害虫的只数了,小朋友们讨论一下,想想能提 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 (3)集体反馈。 ①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②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 ③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 2.探究解决方法: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么列式 56+30= (2)讨论算法: 计数器上拨珠计算:56 里有 5 个十和 6 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 5 个珠子, 在个位上拨 6 个珠子,再加上 30,30 里有 3 个十,在十位拨 3 个珠子,结果是 86。 (3)除了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的方法,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想 出得数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4)求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多少只?怎么列式计算? ①板书:56-30=26(只) ②那它在计数器上又该怎么拨珠呢? ③先拨 5 个十和 6 个一,那减去 30,该怎么办?(在十位上拿掉 3 个珠子) 现在还剩下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所以 56-30=26 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讨论一下。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练一练第 1 题: ①读一读题目请你挑选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 ②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多少虫子?它们一共吃了多少虫子? 2.练一练第五题 怎么样列式计算?讨论一下。 3.练一练第六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 小啄木鸟吃了 20 条虫子。大啄木鸟吃了 32 条虫子。 (1) 一共吃了多少条虫子? (2) 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多少条虫子? 2、 算一算。 85-30= 36+50= 98-80= 74-50= 56+40= 45+20= 66-60= 30+48= 42-20= 3、原来荷叶上有 38 只青蛙,跳走了一群后还剩 4 只,跳走了多少只青蛙? 3、 总共有 42 名同学,30 瓶矿泉水。每人一瓶水,还差多少瓶水? 作业布置: 回家后给爸爸妈妈讲青蛙吃害虫的故事。 板书设计: 青蛙吃虫子 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虫子? 56+30=□(只) 56-30=□(只) 50+30=80 50-30=20 80+6=86 20+6=26 课后反思: 结合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讨,用自己的语言 表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本课中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尝 试。 1、以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导入,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 学生兴趣,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竞争。 2、利用小棒、计数器,运用数的组成转化为已经掌握的口算等 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 观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 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3、通过多样化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自觉验算的习惯,增强 了学生对自己的计算行为和计算结果负责的意识,提高了计算的准确 率。 拔萝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 学习目标: 掌握竖式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写法。 教 法: 引导法 学 法: 小组讨论 动手操作 教 具: 计数器 学 具: 小棒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小白兔和小黑兔到地里拔萝卜。根据主题图,请你提数 学问题? (1)小白兔拔了 20 个萝卜,小黑兔拔了 40 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你会解答吗? 列式:20+40=60(个) (2)小白兔拔了 30 个萝卜,小黑兔拔了 6 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列式:30+6=36(个) (3)如果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萝卜的个数刚好都不是整十数,你还会计算吗? 二、新知探究: 小白兔拔了 23 根,小黑兔拔了 36 根。两只小兔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 1.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如何列式和解答,在组内说一说 2.四人小组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3.小组汇报。 (1)先算 20+30=50,3+6=9,再算 50+9=59。 (2)36+20=56,56+3=59 列式子计算的,把 6 和 3 对齐,2 和 3 对齐,6+3=9, 2+3=5,所以得数是 59。 4.小结: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就是列竖式计算。列坚式计算时,谁想提醒大家 要注意什么? 5.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讨论汇报:先在计数器上拨 36,然后在个位上再拨上 3, 在十位上拨上 2,我就知道是 59。 6.试一试。 (1)同学们太聪明了,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解决了这道加法问题。 (2)45+32、26+13,你会算吗?用你喜欢的方法想算哪道题就算哪道题,并和 同桌说说你的算法。不明白的,请大胆说出来,老师愿意与你一道讨论。 (3)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四、 课堂总结: 学完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第二课时(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 46+23= 56+42= 63+35= 2﹑练一练第二题。 3﹑用竖式计算。 37+12= 5+63= 72+27= 4﹑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5﹑一共收了多少棵白菜? 板书设计: 拔萝卜 2 3 + 36 = □ (个) 2 3 + 36 = 59 30+20=50 2 3 36+20=56 6+3=9 + 3 6 56+3=59 50+9=59 5 9 作业布置:说一说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课后反思: 《拔萝卜》这个童话充满了趣味,童话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吸引 着幼儿参与其中。在讲述故事时,幼儿十分热衷与对拔萝卜动作的模 仿,一边喊着“嗨哟,嗨哟”,一边卖力地做着动作。整个活动孩子 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活动效果还不错,对目标中某些句子的复述很多 幼儿基本会说了。 在学说童话中的句子“×××,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时, 孩子们表现的十分活跃和开心,我用“回头”、“挥手”的动作强化这 段话,通过这样的情境动作,孩子们的兴趣更高了,也都学着“回头” “挥手”,声音很响亮地喊着下一个该出场的角色,仿佛小动物和老 爷爷和老奶奶就在后面呢。 收玉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 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初步学会应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 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竖式进 行减法运算。 2、明白算理,相同数位才能直接相减,学会应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 题。 教学重点: 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教 法: 探究法 学 法: 合作探究 教 具: 计数器 学 具: 计数器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来到玉米地里准备收玉米。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呢?汇报: 淘气收了 57 个玉米;笑笑收了 42 个玉米。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淘气收了 57 个玉米,笑笑收了 42 个玉米。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二、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1.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呢?57-42=? 你知道 57-42 的结果是多少吗?(多请几个学生来说,只说答案) 2.这么多孩子都知道答案了,那老师有一个要求了,你能用几种方法得出 57-42=15 的?与你的同桌互相当当小老师,看看你说的方法他能不能听明白? A、拨一拨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的?(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先拨 57,57 中的 5 表示有 5 个十,所以十位拨 5,7 表示 7 个一,所以在个位拨 7;再拨 42,十位拨 4, 个位拨 2.)为什么在十位拨 4 个位拨 2 呢?(再请一个孩子边拨边说)(全班跟 着老师一起拨珠) B、算一算 1.怎样算出 57+42=? A: 57-40=17 17-2=15 B:50-40=10 7-2=5 10+5=15 …(教师巡视,看学生都用了哪些算法,重点看有没有用竖式计算的,如果没有, 后面的竖式法就由教师讲解。如果学生说出,就让学生来讲。) C、竖式计算方法 小结: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 位减十位。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练习 1、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 37-25= 42-11= 45-24= 2、一袋气球有 56 个,已经吹好了 22 个。还有多少个气球没有吹大? 2、用竖式计算。 54-23= 76+23= 68-11= 4、森林医生。 4 4 7 + 5 3 -2 6 9 3 6 1 60+30=63 7 8 + 1 1 6 7 5.树上原来有 47 个桃子,小猴子摘了 35 个桃子。树上还有多少个桃子? 作业布置:回家后问爸爸妈妈的年龄,算一算谁大几岁?再提出其他数学问题 并解决。 板书设计: 收玉米 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个)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57-40=17 5 7 50-40=10 17-2=15 -4 2 7-2=5 1 5 10+5=15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列竖式计算的基础 上进行的。学生都已具备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 退位、不进位)的基础知识,教材中提供淘气和笑笑收玉米的情境, 目的是从中引出“笑笑比淘气少收多少个玉米?”这一个减法数学问 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尝试列式计算,充分体现 出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所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交 流各自算法的机会,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适 合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 径:但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在学生提出多种算法后, 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荐一种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普通适用、易于接 受的方法,即算法优化。当然,在教学中有些地方不太理想,需要改 进。要加强训练生与生之间的评价。本节课教学中,本着让学生自己 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的理念,尽量给学生创造参与各种数学活动的机 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 以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回收废品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运算过程中,借助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 式并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借助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法: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 学 法: 小组讨论交流 教 具: 瓶子 学 具: 小棒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个空瓶子)这种瓶子埋在 地下好多年也不会腐烂,对环境的危害可大了,同学们说说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师组织学生观察:图上给我们什么数学信息? 2.小组合作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如何解答呢?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 摆吧。 4.先摆小林的 13 个,小红的比小林多 3 个,就再摆 3 个,结果小红就是 13 加上 3 个共 16 个,算式是 13+3=16(个)。 5.用小棒摆一摆小青收集数量。说出是怎样摆的,小青有多少个? 先摆小林的 13 个,小青的比小林少 4 个,就再摆 4 个,结果小青就是 13 减去 4 个共 9 个,算式是 13-4=9(个)。 6.小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 第二课时(练习) 教学过程 巩固练习: 1.“练一练”的第二题。 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解决的。 2.出示口算卡“接龙练习”完成第 5 题。 做完后集体订正。 3.完成第 1 题:指导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组织交流,并写出算式的得数。 做完后集体订正。 4.完成第 3 题:指导学生看图.笑笑比淘气多折了 6 颗,应当用加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布置:搜集关于环保的知识。 板书设计: 回收废品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分析:比小林多 3 个,就是比 13 多 3 13+3=16(个)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分析:比小林少 4 个,就是比 13 少 4 个 13-4=9(个) 课后反思: 《回收废品》是一年级下册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该课要达 到的教学目标是:1.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 法的意义;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从学生身边的情境进入主题,学生很熟悉,就很容易进入到情境 中。以前我在设计情境的时候,总是把情境设计得过于复杂,用很多 文字来表述,学生听的时间太长,有的学生的注意力就开始分散了, 本来想的是像讲故事一样更能让学生进入情境,但常常是得到相反的 效果,反而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情境可以适当简单一些,尽快进 入知识点的学习,利用好学生有限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这节课的教学能感觉到重点在哪里,但是不够突出,更重要的是 突破重点难点知识的策略没有落到实处,就是摆圆片这一环节,知识 点没有渗透进去,只是浅浅地沾边,所以导致了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 另外,这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节课,在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 我忽略了一点,就是没有让学生找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对学生理解 题意非常不利。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把题目做正确,更 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数学课的一个显著而重要的特 征。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习题中,针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 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等知识点进行巩固。 2.百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巩固。 3.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准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基础知识,通过习题的练习能灵活运用知识点 教学难点: 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 法: 练习法 学 法: 练习法 教 具: 计数器 学 具: 小棒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许多数学知识,我们先来对本单元所学习 的内容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1.在小兔请客一节里学习了算式 30+20=50 和 50-10=40,还知道了加减法算 式的各部分名称。 2.在采松果一节里,我们能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我们用到了算式 25+4=29。 3.在青蛙吃害虫一节里,我们会用计算器演示计算过程,在计算 56+30=? 时,我们知道十位和十位相加,个位和个位相加。 4.在拔萝卜一节里,学了用竖式计算百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 二、练习 30+50= 40+16= 67-30= 58-6= 99-90= 84-40= 14+22= 96-51=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习题巩固: 第 1 题,用计数器拨一拨动手操作后再进行计算,对于口算有困难的同学可 以用竖式算。 第 2 题,直接写出得数,对于口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竖式算。 第 3 题,提醒学生注意数位对齐,教师可以再多出一些类似的练习。第 6 题,给出了结果,请学生写出算式,如:27+10=37 49-12=37 等。教学时 可以多出几个得数请学生做。 第 4 题,引导学生有条理思考。如:先取 4,看 53 元的裤子能和哪件上衣 搭配,只要 3;再取 5,看 41 元的裤子能和哪件上衣搭配,有 2 和 3。这样可以 做到不重不漏。 第 5 题,男孩: 22+6=28(元) 女孩:买一个游泳圈还差 3 元。 23-20=3(元)或 20+3=23(元) 鼓励学生看图提出问题。 如: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需要多少钱?足球比游泳圈便宜多少钱?…… 第 6 题,(选作)其中后两题答案不唯一。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想出更多的算 式。 第 7 题,数学游戏,神奇的算式。 11+11=22 22-11=11 12+21=33 33-21=12 13+31=44 44-31=13 14+41=55 55-41=14 15+51=66 66-51=15 16+61=77 77-61=16 17+71=88 88-71=17 18+81=99 99-81=18 鼓励学生发现算式更多的特点。如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十位和个位上的 7 位置颠倒,各是由两个重叠 7 组成;在减法算式中,减数个位都是 1,差的十 位都是 1 板书设计: 练习三 神奇的算式所蕴含的规律: 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十位和个位上的 7 位置颠倒,各是由两个重叠 7 组成; 在减法算式中,减数个位都是 1,差的十位都是 1。 第一组第一个加数,后一个算式比前一个算式多 1;第二个加数,后一个算 式比前一个算式多 10,因此,后一个算式比前一个算式的得数多 11。 第二组算式与第一组算式有密切的联系,是逆运算。 分扣子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 果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 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3.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 发展自我反思的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以及整理数据。 教 法: 引导法 学 法: 小组合作 教 具: 口袋、纽扣 学 具: 纽扣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题 1.小熊一家必须通过 5 个问题猜出 20 个怪物中谁是城堡的主人才能离开城 堡,怎样提这 5 个问题呢?请你来猜一猜。 2.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分扣子,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通 过分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分扣子 活动一 拿出 1 号口袋。两人一组,先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类,再动手试一试。 1.小提示: (1)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每种分法还能继续往下分吗?(一种分法指的是什么?是分的过程中的 某一步吗?) (3)最先举手的小组优先汇报。 2.学生汇报。 (1)请小组两个同学在黑板上演示分扣子的过程,一人讲解,一人动手分扣 子。 (2)教师记录分扣子的过程。 (3)再请一组同学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在黑板上演示,记录过程。 (4)比较两次分类,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二 拿出 2 号口袋,两人一组,先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再动手试一试。 1.小组讨论 (1)想一想分类的顺序,小组内两人说一说。 (2)用课件出示 6 种分类顺序,安排学生分别进行动手操作。 (3)学生在 6 种不同分类顺序下的分类结果,进一步感受结果的一致性。 2.自我评价。 (1)通过今天分扣子,你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 (2)填写“自我评价单”,同组两人互相说一说,互相鼓励一下。 三、讲故事 从刚才的分扣子活动中,你有没有受到一些启发?能通过分类找到城堡的主 人吗。 作业布置:完成课本 65 页自我评价表。 板书设计: 分扣子 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课后反思: 《分扣子》是数学好玩单元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刘老师的这 节课整个过程体现了数学活动经验是在数学活动中逐步积累的。 课前互动环节通过找不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 课堂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 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分扣子一开始,教师让学生观察带来的扣子 有什么不同?接着提问如果让你给它们分分类,你准备怎么分?此环 节,没有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要分,可以让学生观察多一点的扣子, 通过学生观察扣子的摆放情况,发现这样摆放太乱了,不容易看清都 有什么样的扣子,激发学生主动分类的内在需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 地参与实践活动。 分扣子的第一个活动环节,学生分成按形状的不同分成了两类, 按扣眼数的不同也分成了两类,分完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分 的结果一样吗?在整个分类活动中可以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分一分, 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分类标准不同带来 的分类结果的不同。 在学生掌握了分类的多种标准后,第二个分实物扣子的环节,及 时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知识、巩固知识、消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综 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理解分类的数学思想, 直观感悟分类所带来的好处。分扣子内容具活动性和探究性,既具有 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分扣子”的内容不能用“对或错”来简单 的判断其正确与否,而是要听学生介绍“分的扣子”有无道理,这样 就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充分与同学展开交流活动,注意倾 听同学讲的有无道理,联系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做出判断,不断地及 时地优化自己的数学知识,在合作交流中获得了发展。 最后课堂回到了生活中,垃圾桶的分类、图书馆的分类、超市的 分类,让孩子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 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好玩。 填数游戏 教学目标: 1.经历填数游戏活动,初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2.在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中,体会填数游戏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1.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2.体会填数游戏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准确、合理的推理。 教学难点: 能分析和自我总结,反思的过程。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准确、合理的推理。 教 法: 引导法 学 法: 小组游戏 教 具: 小黑板 学 具: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合作闯关 1. 介绍游戏规则。 (1)同桌互相说一说游戏规则,并讨论。 (2)教师点名两名学生介绍规则。 (3)教师亲自总结游戏规则。 2.进行游戏 同桌两人小组进行游戏,时间大约 2-3 分钟。 3.讨论与反思 (1)在游戏进行中,你遇到了那些困难?你又是如何克服的?请和大家分 享一下。 (2)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适当的总结其中的规律。 二、更上一层 1.出示填数问题,请学生猜一猜游戏规则是什么。 给出游戏规则: (5)每个空格只能填 1、2、3、4、5 中的一个。 (6)每个横行、每个竖行的 7 不能重复。 2.尝试填数。 3.交流与总结。 (1)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三、7 迷宫 1.读规则。 2.小组讨论。 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你的行走路线。 3.全班活动。 作业布置:回家后试着编几道这样的数阵图,考考你的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填数游戏 课后反思: 《填数游戏》是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这一单元中 的一堂课。数学家们说数学十分有趣,可对于尚未对数学入门的小朋 友们而言,实在很难体会数学中蕴藏的趣味。本节课从与数学相关的 游戏中领略其中的奥妙,让学生体验一下其中的乐趣。在生动活泼的 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 的精神;经历填数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观察、 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分三层:合作闯关、更上一层、数字迷宫。 学生对带有游戏性质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为了进一步激发兴趣, 主要设计了两个环节: 1.你想对同学说说填数时注意些什么?(意图是理解游戏规则) 2.讨论:你想从哪个空格开始填?你能接着填下去吗?(意图是: 初步感受,从只有一个空格的横行或者竖行开始填数)。 第二个游戏主要是经历不确定填几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的分析、 推理的过程,设计了三个环节: 1.请你猜一猜游戏规则是什么?(目的是进一步理解游戏规则) 2.我看到同学们都先填这三个格:5 5 3.为什么?(目的是进 一步感悟:从只有一个空格的横行或者竖行开始填数) 3.讨论:“田”中,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填的?是这个游戏的重 点,把时间留给学生,在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中,促进分析、推理能 力的提高。 游戏中存在以下问题: 1. 评价语使用欠缺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 的数学活动机会”,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中,应适时给予适当的学习评价, 如:你的思考真全面;你的思路真清晰;你的想法真独特…… 2.时间上把握不够好。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分组合作发卡片时耗费一点时间,导致完 成后面的内容时间有点紧张。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也在反思这节课,在反思的过程当中,我也 找到了自己的不足。课前如果能准备得更充分一些效果会更好,在以 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改进。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卷(2 课时) 一、看图写数。 二、填 空。 1.58 里面的“5”在( )位上,表示( )个( )。 2.47 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35 的“5”在( )位上,表示( )个( )。 4.6 个十和 6 个一是( )。 5.和 79 相邻的数是( )和( )。 6.比 91 小,比 88 大的数是( )和( )。 7.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 8.100 里面有( )个十。 三、从大到小排列下面各数。 47 28 55 45 69 76 58 79 67 ( )>( )>( )>( )>( )>( )>( )>( )>( ) 四、填一填。 五 、口 算。 7+70= 35+5= 66—6= 83—3= 43-3= 4+60= 90 +9 = 3+40= 50—40= 97—7= 80—60= 50+5= 50+50= 99+0= 30-30= 8 7–3 0 = 3 0+25= 7 +50= 六、比一比 93○90-3 80○85-3 100○90+9 78-8○80 42+8○49 20 +6○30 5+50○100 69-9○70 53-3○50 20○22-2 3+70○37 99○99-9 七、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 1.和 80 相邻的数是 81 和 82。 ( ) 2.36 后面第五个数是 41。 ( ) 3.个位是 5,十位是 2,这个数是 52。 ( ) 4.100 里面有 100 个十。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 ) 八、把不合适的划去。 1.55 接近于(40, 45,60)。 2.80 比(70,90,100)少一些。 3.100 比(30,50,90)多得多。 4.65 和(59,44,89)很接近。 九、看图计算。 十、解决问题。 1.学校已栽了 30 棵树,又栽了 6 棵,现在有多少棵树? 2.小青要写 17 个生字,已经写了 9 个,还要写几个? 3.学校有 20 面彩旗,又买来 8 面,现在一共有多少面? 4.王强看一本 58 页的书,看了一些后,还剩 8 页,他已经看了几页? 十一﹑(挑战题) ( )里最大能填几? 10+5>( ) 20+( )<28 69-60>( ) 50-( )<41 23+9>( ) 81+( )<85 88-( )>79 90+( )<100 45-( ) >40 十二﹑(探究题) 填 空。 (1)100 里面有( )个十,( )个一。 (2)从( )到( )是两位数。 (3)从最大的两位数中减去最大的一位数,差是( )。 (4)6 个十 2 个一再添( )个( )是 70。 (5)一堆梨子两个两个地数,数了 10 次多 1 个,五个五个地数,数( )多( ) 个。 十三﹑(智趣题) 兔子和老鼠同时跳,兔子每次跳三格,老鼠每次跳两格,到数字( )上兔子追 上老鼠? 第 单元检测分析 总 分 均 分 及 格 人 数 及 格 率 最高 分及 姓名 最低 分及 姓名 90 分以 上人数 60-8 9 分 人数 60 分 以下 人数 未及格 学生姓 名 试 卷 情 况 难易 度 失分 方面 存 在 的 问 教的 方面 的问 题 题 学的 方面 的问 题 整 改 措 施 图书馆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 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运算过程中,借助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 式并进行计算。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 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 法: 探究法 学 法: 小组合作 教 具: 计数器 学 具: 小棒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图书馆”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 (2)在本子上写出所提问题。 二 自主学习,体会算理。 1. 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多少本? (1)学生尝试计算。 (2)独立列式。 2.探索算理。 (1)借助小棒。 (2)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 28,再在个位上拨出 4,个位上 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1,个位上剩 2,十位上的 2 加上 1 就是 3,合起来就是 32。 (3)列竖式: 2 8 + 1 4 3 2 三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试一试”第1小题。 学生试着列出算式,再算一算,说一说。 2.完成“试一试”第 2 题。 (1)在数线图画一画,算一算,并结合画图说一说。 (2)利用竖式计算进位加法。 四、课题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完成课本第 69 页圈一圈,算一算。 2、用竖式算一算。 58+7= 52+32= 38+6= 8+27= 3、完成课本第 70 页 3、4 题,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4、课本第 70 页“练一练”第 5、6 题。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图书馆 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2 8 + 4 = 3 2 (本) 8+4=12 28+2=30 20+12=32 30+2=32 2 8 + 4 =3 2(本) 2 8 + 1 4 3 2 答: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 32 本。 课后反思: 《图书馆》一课是让学生掌握百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 法,并能正确计算,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感受到数的计算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材首先创设图书馆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各种问题并尝试解答。有 的学生提出《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知 道要算两种书的总量必须用加法,他们立刻就能列出算式,并且很自信地举起了 小手。我接着问:你是怎么算的?整个教室里就热闹起来,学生们都很积极。在 学生在复述算法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用小棒来摆一摆,从而进一步明确计算的 思考方法。在学生的交流中,他们也有了更多阐述自己想法的机会,还能够体验 到与他人合作的良好情感交流。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高,从课堂掌握的情况看, 学生的计算完成较好,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另外在课堂上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经历 一个独立思考、同伴讲解、全班交流的过程。特别是在学生把多种计算方法都展 示出来后,让学生进行比较,找到共性的地方,体会“满十进一”这一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算理。在这里我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超过十根小棒的时候该怎么 办?让学生明白产生了新的一捆,也就是进位一的产生原因。把这个难点突破了, 学生在书写竖式的时候,就能理解为什么要进位,解决了这节课的难点。 教学中尤其低年级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说完整话并大 声表述出来。某某学生讲得非常好的时候,就说请大家听听××小老师是怎么说 的,孩子们都想充当这一角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在书写的时候不仅仅因为数学就是学数字那么简单,教育学生数字也要写的认 真、工整,养成好的书写习惯。 在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上课的时候我应该多点激情来感化学生,随时 容入到学生兴奋的情境中,也许这堂课会上得更精彩。及时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 学生的回答。有了激励的话语,学生会更乐意、更加积极主动地回答。 数学课堂上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师“喂”学生。很 多时候觉得课堂上学生掌握的非常好,可是在反馈的时候就出现问题,有的学生 掌握的不是很好,而我又不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去解决。在练习的方法上我 应该采用什么方式是我最困惑的,很多时候不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应该用什么形式 去练习去巩固,我没有把思路打开,所以练习的形式仅仅局限在一两种上。造成 学生在学习上有很大漏洞。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注意自己在教学上的缺欠,备课 上要注意抓住重难点,运用更好的方法突破教学上重难点,使学生能真正收益。 也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上一个台阶。 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在解决进位加法的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 2.熟练正确的计算进位加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熟练正确的计算进位加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如何将数学与生活联系。 教 法: 练习法 学 法: 练习法 教 具: 小黑板 学 具: 小棒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填空。 1.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从( )位加起。 2.笔算加法时,个位满十,向( )位进 3.比 75 多 20 的数是( )。 4.比 75 少 20 的数是( )。 5.72 比 40 多( )。 二、出示口算卡片 36+4 46+4 38+7 76+8 62+7 20+5 这一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练习。 1.完成 70 页第 7 题 2.竖式计算。 45+6= 7+58= 89+7= 64+ 8 = 38+9= 77+6= 55+5= 3.在○里填上”>”“<”或“=”。 26+8○30 6+47○80 39+9○58 73○5+68 83○76+7 56+5○6+55 第二课时 1. 竖式计算。 23+8= 44+6= 56+5= 37+4= 78+6= 29+3= 66+8= 32+9= 26+5= 2.小林折了 46 只纸鹤,淘气折了 7 只纸鹤。两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 3.八一小学四、五年级共有学生 45 人,在早餐时每人发一盒牛奶,还剩下 9 盒。一共订了多少盒牛奶? 板书设计: 综合练习 摘苹果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 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 法: 引导探究 学 法: 交流探究 教 具: 小黑板 学 具: 小棒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说说图中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2.估一估,这个箱子装得下吗? 学生试着估一估,并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学生可能的方法: (1)把两个数中的一个数看成整十数。 ①把 17 估成 20,38 不变,20+38=58,58<60。 ②把 38 估成 40,17 不变,40+17=57,57<60。 (2)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数:把 17 估成 20,把 38 估成 40,20+40=60,60=60。 二、探究学习,体会算理。 1.尝试解决“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1)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算法。说算法同时借助小棒说明自己是怎么想的。 (3)问题:这道题,在竖式计算时从哪位开始更方便呢?为什么? (4)总结提升。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把几种算法进行小结。教师 完善。 3 8 + 1 1 7 5 5 2.算一算,说一说。 (1)学生试着计算,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师生一起进行小结。 (列竖式计算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 1)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练习) 教学过程: 一、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 72 页“练一练”第 1、题。学生独立完成 估一估,哪两袋珠子合起来够穿一条项链? 2、完成课本第 72 页“练一练”第 2、题。学生独立完成。 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3.完成课本第 72 页“练一练”第 3 题。 用竖式计算 4、完成课本第 72 页“练一练”第 4 题。 森林医生 二、拓展练习。 完成课本第 72 页“练一练”第 5 题。 (1)学生准备 6 张写有班级和人数的卡片,先尝试把能坐一辆车的两个班 安排在一起。 (2)交流想法:学生可能会说把人数最多的和最少的班级安排在一起。问: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把班级人数抽象出来,让学生试着用线连一连。 作业布置:回家考考爸爸、妈妈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摘苹果 把 38 看作 40,17+40=57,装得下。 把 38 看作 40,17 看作 20。40+20=60 装得下。 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3 8 + 1 7= 5 5(个) 3 8 + 1 1 7 5 5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依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 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初步建立 了估算意识,并掌握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及实际应用。大部分学生课堂情绪 高涨、兴趣盎然。 1.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数学课程 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 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由于计算课比较抽象单调,为了让学生紧跟课堂节奏, 我将整节课全部设计在“摘水果”的情境之下,这一情境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 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在教学中又通过奖励贴纸、 水果、做游戏等形式,不断吸引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 2. 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估算,所以大部分学生 不知道估算为何物。因此我提出问题:“他们大约摘了多少个苹果?图中的箱子 能装得下吗?”并强调不要动手,只动脑想一想,并让有想法的学生在小组内积 极讨论。因为学生之前有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所以我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出 将两位数看做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计算更简便,不仅建立了估算意识,而且掌握 了初步的估算方法。 3. 采用自主开放的探究尝试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 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时,我大胆放手,让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活动中感受“满十进一”的 计算原理。在操作活动中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对新知识有了直观而深 刻的认识。这一认识的取得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尝试体会 到的,这样的学习活动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后,名师工作室的各位教师针对本节课做出了全面细致的评价,提出了宝 贵的改正意见,使我受益匪浅,如:强调遇到哪种问题才用估算解决,真正将学 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加强实践操作与竖式计算的有机融 合;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注重生生交流的创设和指导,使全部学生都参与到探 究交流的活动中来;不强加给学生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在课堂中发现矛盾,探索 验证后得到正解;加强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 见的学习习惯等。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一直牢记名师工作室的老师给我提出的宝贵建 议,我会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的教学能力逐步提高。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 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以及计算的正确率。进一 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与要求。 2.培养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练习,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好习 惯。 学习目标: 能熟练的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数学 问题。 教学重点: 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 法的多样化。 教 法: 练习法 学 法: 练习法 教 具: 小黑板 学 具: 小棒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算一算 9+18= 38+36= 44+36= 72-31= 二、创设情境 1.出示课本第 73 页第 3 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弄清题意。 (2)分别计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把得数相同的小动物连在一起。 (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出示课本第 73 页第 5 题。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试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出示课本第 74 页第 7 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如 20 与某数的和在 65—75 之间,才算打中。 (2)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 73 页第 1 题、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拓展练习 1.完成课本第 74 页第 6 题。教学渗透估算的方法。 2.完成课本第 74 页第 8 题。 (1)教学时说清游戏规则。 (2)指名两名学生示范,再组织全班进行游戏。同桌一人说一个数,合作 完成游戏。 五、课堂作业 用竖式计算。 23+17= 67+15= 16+29= 55-50= 56+28= 65+29= 48+46= 73+27= 39+45= 18+56=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8+32= □ 0 43+29= □ 2 75+18= □ 3 39+41= □ 0 54+17=□1 26+17=□3 37+59=□6 64+28=□2 54+28=□2 75+16=□1 二、 竖式计算。 57+28= 48+25= 33+49= 49+19= 64+18= 三、解决问题 1.我有 26 朵花,姐姐比我多 17 朵,姐姐有几朵花? 2.小明有一些枣,吃了 20 个,还剩 39 个,原来小明有多少个枣? 3.妈妈有 100 元钱,想买一件 56 元的上衣和一条 28 元的裤子,应找回多少 元钱? 4.在一次跳绳比赛中,小亮跳了 80 下,小花跳的比小亮多 20 下,小花跳了 多少下? 5.“六一”节文艺节目表演,一年级参加 15 人,二年级参加 18 人,三年级 参加 23 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表演? 板书设计: 练习四 阅览室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 法: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计算的兴趣。 学 法: 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教 具: 主题图 学 具: . 小棒 练习本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 出示:“阅览室”的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数学问题。 (2)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 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 (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以“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为例。 (1)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2)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1)借助小棒。 (2)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 (3)10 -7 =3 ,20 + 3 = 23 。 (4) 3 0 - 7 2 3 注意:用竖式计算时,学生容易忘记减被借走的“1”, 教学时要结合摆小棒或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写竖 式时,一定要把被借走的“1”点在十位上,这样才不容易忘记。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第 76 页“试一试”第 1 题 (1) 学生试着完成,指名板演。 2.完成课本第 76 页“试一试”第 2 题 指名回答,并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完成课本第 76 页第 1、2 题。 先让学生算一算,再说说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说一说退位减法应该如何计算。 二、自主探索 问题:“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1)学生先独立尝试,再用小棒和计数器分别说明口算和笔算的道理。 (2)计算“25-8”遇到个位不够减的情况,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方法。 (3)结合竖式计算,提问“在用竖式计算时看到退位点,你想到了什么?” 2 5 - 8 1 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 77 页第 8 题。 学生观察图意,再试着列式解答。 2.母亲节到了,我要折 50 只纸鹤送给妈妈,已经折了 5 只,还要折多少只? . 3.33 人去看电影,只有 9 把椅子,还需要多少把椅子? 四、课堂作业 课本 76 页第 3 题,课本 77 页第 5 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吗?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阅览室 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15-8=7(本) 7+10=17 · 2 5 - 8 1 7 答:儿童画报还剩 23 本。 课后反思: 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问题意识。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我一方 面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另一方面充分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师 生互动,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的前提是必须经过独立思考,即便是一 年级的学生,也应该有独立思考意识。表达能够很好展现他们的思路,因此,在 课堂上我常常用“谁能大胆地说说自己的算法。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谁还愿意 把你的想法告诉给同学们?”的话来鼓励学生,这样做,既培养了想说的学生有 条理、清楚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其他学生倾听的能力,同 时使他们的见解能够被班内更多的成员理解并表述出来。教师提出的问题唤起学 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问题。提出“为什么十位上从 3 变成了 2,从 4 变成了 3,从 2 变成了 1……”,而发现这种变化正是计算退位减法的关 键,此时此刻它已经变成学生内心渴望解决的一个问题,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 跳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 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 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培养初步的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 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 法: 发展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 法: 合作探究 教 具: 计数器 学 具: 练习本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 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 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看表 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 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 小东和小亮共 跳了几下?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2.合作探究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1)学生独立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40-28=) 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估计 40-28 的得数大约是多少?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 28 看成 30,40-30=10; ②把 28 看成 20,40-20=20。 (3)上面哪些估算方法把差估计大了?哪些把差估计小了?你是怎么想 的?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差估计小了,本来要减 28,却减了 30,减去的多了,剩下的就少了。 ②把差估计大了,本来要减 28,却减了 20,少减了,剩下的就多了。 说明正确的结果应该比 10 大,比 20 小。 3.探究算理。 (1)尝试计算“40-28”的得数是多少? (2)交流算法。 ①40-20=20,20-18=2 ②40-30=10,10+2=12 ③用竖式计算 4 0 - 2 8 1 2 让学生一边拨计数器一边说理由。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独立探究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 (1)个人试做。 (2)全班交流。 2.完成课本第 78 页,“算一算,说一说”中的题目。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 79 页“练一练”第 1 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跳绳 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 4 0 - 2 8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快速口算下列各题。 48-15= 91-3= 34-22= 23-5= 56-34= 42-9= 47-27= 72-7= 2.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自主学习 1. “100-48=?”。 (1)学生自己探索,说一说应该怎么算,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算法。 ①从 100 中减去 40 再减去 8; ②把 48 看成 50,“100-50”,多减了 2 再加上 2; 2.拨一拨,再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1)说一说计算时的困难在什么地方。 (2)要求学生在计数器上把借的过程演示出来,边说、边拨。 (3)让学生对照竖式,联系拨的过程,说说怎样借数。为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计算过程从哪位借了数,就可以这一位上面点上退位点,做个 标记,以免忘掉。 · · 1 0 0 - 4 8 5 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 80 页第 3 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 完成课本第 80 页第 2 题。 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列式计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 完成课本第 80 页第 6 题。 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 四、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第 80 页第 7 题。 可以让学生找出每种动物运动员的数量,思考怎样分配合适。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 80 页第 4、5 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课堂收获。 板书设计: 跳绳 · · 1 0 0 - 4 8 5 2 课后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基础 上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所以数学教 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容易理解 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家知 识的含义,主动构筑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在本课的教学中有许多不 足之处: 第一:一年级不应该组织小组合作教学,要指导学生的思路,把 每一个步骤分解开。一年级的注意力大概有五分钟,出现了学生不认 真听讲,走神的现象。没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拉回教师的身上。没 有兼顾到每一个学生。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着急,没有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说出计算过程。没有重点突破以一当十。板书课题时,不能以跳绳为 课题,本节课学的是两位数退位减,而不是跳绳。 第三:让学生说出过程时,必须让学生重复,让多个人说。 第四:没有合理使用教学用具,没有起到示范作用。 第五:在上课时,要把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到位,寻找新旧知识点 的联系。 第六:高估了学生,在课前没有了解学生的学情。 我在今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到一些细节的东西,避免出现类似错 误。要加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并通过数学游戏,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 法: 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学 法: 合作探究 教 具: 小黑板 学 具: 练习本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再用竖式算一算。 90-47= 57-19= 100-28= (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 81 页第 2 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得数对不对,再学着分析错误的原因。 2.完成课本第 82 页第 6 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然后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 3.完成课本第 83 页第 8 题。 练习时,可先计算出结果写在鱼尾上,再将 3 个得数进行比较,比较时,要 提示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弄清排列顺序。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 82 页第 4 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2.完成课本第 82 页第 7 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 83 页第 10 题。 六、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我们再一次巩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够用 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一定也很多,请把 你的收获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还有小伙伴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算一算。24+7= 52-8= 61-13= 36+25= 45+6= 71-4= 54-35= 83-46= 2.在○里填上“+”或“-”。 31○9=22 54○8=62 47○16=63 25○19=6 82○33=49 56○25=81 3.列式计算。 ⑴41 比 8 多多少? ⑵比 36 多 27 的数是多少? ⑶被减数是 74,差是 46,减数是多少? ⑷比 36 少 27 的数是多少? 二、综合练习。 1.完成课本第 81 页第 3 题。 2.完成课本第 82 页第 5 题。 3.完成课本第 83 页第 9 题。 本题是开放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买法,只要总价不超过 50 元。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习五 第六单元检测(2 课时) 一、口算 65-12= 27+11= 61+29= 92-42= 12+80= 33+57= 75-20= 35-11= 28+52= 96-16= 38+22= 47-11= 36+54= 70-25= 35-14= 40+30= 81+15= 69-50= 84-14= 96-80= 二、填空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 )位;56 的个位上是( ),十位上是( )。 2、100 里面有( )个十,100 里面有( )个一; 78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在( )填上“<”、“>”或“=”。 54+38( )38+54 43-26( )42-26 69-47( )69-46 三、看图提出“三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兔比马多 8 只 马有 45 只 鱼比兔少 3 只 你的数学问题: ① ;列式: ; ② ;列式: ; ③ ;列式: ; 四、想一想,连一连。 五、应用题。 1、一年级有 98 个同学去旅游。第一辆车只能坐 40 人,第二辆车能坐 55 人。还 有多少人不能上车? 2、一年级有 56 人参加游园比赛。在第一轮比赛中,有 28 人走了,又来了 37 人参加第二轮比赛。现在有多少人参加游园比赛? 3、一双球鞋的价格是 72 元,一双布鞋的价格比一双球鞋的价格便宜了 48 元。 一双布鞋的价格是多少元? 4、三个同学跳绳。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总数 小红 25 下 28 下 30 下 小花 21 下 26 下 95 下 小明 24 下 29 下 (1) 小红三次一共跳了多少下?列式: (2) 小花第三次跳了多少下?列式: (3) 如小明是第二名,小明三次总数可能是多少下? (4) 如果小明是第二名,小明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第 单元检测分析 总 分 均 分 及 格 人 数 及 格 率 最高 分及 姓名 最低 分及 姓名 90 分以 上人数 60-8 9 分 人数 60 分 以下 人数 未及格 学生姓 名 试 卷 情 况 难 易 度 失分 方面 存 在 的 问 题 教的 方面 的问 题 学的 方面 的问 题 整 改 措 施 总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 法。 2、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习目标: 巩固 10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根据具体情境列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 教 法: 引导法 学 法: 合作探究 教 具: 小黑板 学 具: 小棒 课时安排: 5 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 我们已经认识了 100 以内的数(板书:100 以内的数) 下面请小朋友拿出纸,在纸上写一个 100 以内的数。 二、 读数和写数的复习。 请生站起来读一读你写的数。 读数和写数都从哪起的呢?(板书: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 数的复习 1.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往前数 5 个。再从它往后数 5 个。 请个别生起来数。 问:刚才他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数的)(板书:一个一个数。) 还能怎么数?(几个几个数)(板书:几个几个数。) 2.小动物也在数数。我们一起来看看。 瞧:出示 企鹅:24、26、28、……..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小猫:95、90、85、……..也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3.你能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喜欢几个几个数,就几个几个数,直到老师 喊停为止吗? 四、 数的组成的复习 。 1.老师也写了一个数,我来介绍一下:它是由 4 个十和 3 个一组成的,它 是几呢? (板书该数) 2.你能用这种方法向同桌介绍你刚才写的数吗? 3.请几生来介绍。老师板书数字。 五、 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老师也想请小朋友来猜个数。 (用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提醒学生。直到猜对为止,并板书: 这个数:87) 2.你写的这个数和老师写的这个数来比一比(板书),用上大一些,少一些, 大的多,小的多。 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我们除了用刚才多一些,少一些,多的多,少的多 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呢? 4.完成总复习 89 页的第 4、6、7、8、10 题。 5.黑板上有这么多的数,你能用>或<符号把它们连起来吗? ( )>( )>( )>( )>( ) ( )<( )<( )<( )<( ) 请生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六、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我们复习了 100 以内的数,复习了数数,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大小的比 较…… 七、游戏:抢答 1.在 64 和 66 的中间的数。 2.比 79 少 1 的数。 3.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多 1 的数。 4.由 8 个十和 7 个一组成的。 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 20 以内的加减法。 这节课老师又要带小朋友去数学王国了,你们高兴吗?要进大门,必须做出这些 题目,你想试试吗? 14-5= 16-9= 13-4= 12-8= 11-6= 9-6= 3+5= 7+4= 5+8= 学生口答完,大门开了,看,智慧爷爷来迎接我们啦! 二、知识整理。 智慧爷爷要带我们去一个美丽的大草坪,哎哟,草坪上有很多的卡片,很杂乱, 我们去捡起来,让大草坪重新美丽,好不好?原来这些卡片上是些计算题呀,没 关系,我们能把它们算出来。让我们小组合作,每人做 3 题,把它们算出来。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这些题目都是属于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1、请小朋友把这些卡片分成两大类。 (学生自主分类) 分完之后,请小组代表(两人)到投影上展示,并分别说一说每一类相同的地方, 即分类标准。 可能有两种答案: (1)加、减 (2)两位数与一位数 两位数与整十数 2、把每部分进行再分类。 3、观察一下,还有哪些是可以分成两种情况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请同学就各种小类型分别举例出题,指名说答案和计算过程,板书括号里的 内容。 5、100 以内的加减法除了这些类型之外,我们还学过哪些类型?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指名举例,并计算出来,说出计算方法。 练一练:看谁跑得快: 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得数的十位是几吗? 31+6=□7 75-6=□9 74-20=□4 54+9=□3 37-8=□9 35+30=□5 三、综合练习。 1、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每人一张练习纸,上面是 100 以内的口算题) 小朋友们真棒,智慧爷爷带我们到智慧乐园去玩一玩。 连线。 2、我们先来到射击场,这些目标球上都有一个算式,请你说出算式的得数,如 果正确,就能把球射中。小射手的本领大不大,谁想来试一试?(学生做题) 3、飞上太空。 这个游戏更好玩了,是飞上太空,只要你做对这些题目,就能坐上这架小飞机, 飞到太空遨游了,谁来试试? 4、踩地鼠。 (1)54+6=50 ( ) (2)73-20=71 ( ) (3)一个加数是 4,另一个加数是 50,和是 54。 ( ) (4)23+30﹥53 ( ) 5、智慧果。 想吃美味的智慧果吗?开动脑筋,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果实里的算式对 了,就能把它们摘下来。谁先来试试? ( )+62=68 ( )-40=53 76-( )=70 54-( )>50 四、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喜欢开动脑筋,在玩中又复习了知识,收获可真多。你觉得你在数不学 王国里哪些地方表现很出色,或者你觉得哪个小朋友很出色呢?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40+30 45+7 69-50 97-6 30+65 9+36 53-8 84+7 91+5 24-9 8+37 96-80 二、 提出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 书包比铅笔盒多多少钱? 64-18=46(元) (2) 铅笔盒比书包少多少钱? 64-18=46(元) (3) 铅笔盒和书包相差多少钱?64-18=46(元) (4) 书包和铅笔盒一共多少钱?64+18=82(元) 三、 用竖式计算: 58 94 85 98 + 37 - 35 +15 -89 ——— ——— ——— ——— 95 59 100 9 84 46 66 64 -59 +27 -48 +28 ———— ———— ———— ———— 25 73 18 92 四、 在○里填上﹦﹥或﹤ 34+29 ○29+34 53-36○54-36 49-37○49-36 67+38○67+34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总复习 书包比铅笔盒多多少钱? 64-18=46(元) 书包和铅笔盒一共多少钱?64+18=82(元)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有趣的图形。 (1) 图中有 14 个长方形。 (2) 7 个正方形。 (3) 3 个三角形。 (4) 10 个圆形。 2、小白兔看到的是房屋的侧面。 小山羊看到的是房屋的正面。 二、 100 以内加减法(二) 1、 33+42 65-49 45+56 86-34 47+48 98-89 61+33 74-55 26+35 89-54 63+17 38+34 45+37 77-49 75+25 2、兔比羊多 6 只,羊有 37 只,牛比羊少 18 头。 提问题:(1)兔子有几只? 37+6=43(只) (2)牛有几头? 37-18=19(头) (3)图和牛相差多少?43-19=24(只) (4)兔比牛多几只? 43-19=24(只) (5)牛比兔少几头? 43-19=24(头) 3、(1)需要(2)两车,还有(4)个空座位。 (2)学生共需要(90)元,老师共需要(12)元。 4、 13+34+45=92 97-39-27=31 65-56+11=20 44+33-55=22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小白兔看到的是房屋的侧面。 小山羊看到的是房屋的正面 13+34+45=92 97-39-27=31 65-56+11=20 44+33-55=22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认识图形 我们在这本书中认识了哪些图形? 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下面哪些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学生判断。 你是怎样判断它们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 学生说自己的理由。 教师:这些图形中,哪两个图形最容易混淆? 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你是怎样区分它们的呢? 长方形整个图形要长一些,而正方形方方的,四条边一样长。 请同学们翻开书,用你们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区分一下这些图形中哪 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圆?然后把这些图形的个 数填在横线上。学生完成后,抽学生回答图中哪些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 圆,全班集体订正。 总复习检测(2 课时) 一、填空。(第 7 小题 4 分,其余每个空格 1 分,共 53 分。) 1. 一个数的十位上是 4,个位上是 9,这个数是( ),它后面的数是 ( )。 2. 7 个一和 3 个十合起来是( ),4 个十和 5 个一合起来是( )。 3. 100 里面有( )个十,( )个十是 80。 4. 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两位数是( ),它们相差 ( )。 5. 一个加数是 15,另一个加数是 3,两个数的和是( )。 6. 减数是 9,被减数是 19,差是( )。 7. 68 里面的"6"在( )位上,表示( )个( );"8"在 ( )位上,表示( )个( )。 8. 按规律填数。 〈1〉 〈2〉 9. 把 85、68、86、58、56 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起来。(5 分) 10. 在○里填上>、<或=。 39○93 74○47 28○27 81○91 91○89 88○87 100○99 36○63 11. 看图填空 ( )个十 ( )个十 ( )个百 ( )个一 ( )个一 写作:( ) 写作:( ) 写作:( ) 12.我比 38 大 17,我是( );我减去 13 就是 60,我是( ) 10 20 50 32 34 38 13.小亮买一辆玩具汽车花了 36 元,售货员找回 64 元,他给了售货员 ( )元。 14.笑笑给售货员 50 元钱,买一个铅笔盒要 12 元,售货员阿姨要找回 笑笑( )元。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课件|视频|试 卷|无需注册 二、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1.要买一个足球 15 元,付了 55 元,应找回( )。 A.40 元 B.60 元 C.6 元 D.4 元 2.3 个一和 5 个十合起来是( )。 A.35 B.31 C.53 D.50 3.与 69 相邻的数是( ) A.67 和 68 B.68 和 69 C.69 和 70 D.68 和 70 4.与 14-6 的得数不一样的算式是( ) A.16-8 B.5+3 C.15-8 D.12-4 5.是正方体的有( ) A. B. C. D. 三、解决问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 1. 2.齐齐做了 34 道口算题, 还要做 15 道, 齐齐共要做几道口算题? 有 45 只气球, 被风吹走 26 只, 还剩几只气球? □○□=□ □○□=□ 3. 4. □○□=□ □○□=□ □○□=□ 5. 7. 8. 10. ★和 ●一共有 41 个,●有 18 个,★ 有多少个? 故事书有 21 本, 6. 明明要画 30 只小鸟, 童话书比故事书多 16 本, 已经画了 16 只, 童话书有多少本? 还有几只没有画? 红花有 16 朵,黄花有 10 朵,白花有 8 朵, 红花和白花共有几朵? 黄花再做几朵和红花同样多? 飞机场上飞走 8 架飞机, 9. ☆有 15 个, 还有 15 架飞机, 比△少 40 个,, 原来有几架飞机? △有几个? 小红有 15 本书, 小亮有 24 本书, 小红和小亮共有几本书? 小红和小亮的书相差几本? = = 长跑队有 22 人, 其中,男生有 17 人, 女生有几人? == == = 11. (1)△和○一共有几个? (2)□有多少个?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第一课时 买铅笔 教学目标: 1、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十几减 9”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 独立性。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 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 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谈话:小动物们非常喜欢学习,它们也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下面老师带 同学们到动物文具店去看一看,看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 (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独立观察,先在小组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让 学生个别汇报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2、请学生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兔妈妈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 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兔妈妈说:“我买 9 支铅笔”。兔 妈妈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 支)和散的 5 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 题:15 支铅笔,卖出 9 支,还剩多少支? 二、想一想,列算式 1、 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 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 15—9 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 分成 10 和 5, 10-9=1 1+5=6 (3)、把 9 分成 5 和 4, 15-5=10 10-4=6 (4)、9+6=15 15-9=6 …… △ ○ □ 合 计 24 个 30 个 75 个 = = (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做一做、说一说(书 2 页) (1)、让学生拿出计数器摆一摆,想一想应该怎样拨珠子。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边拨珠子边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9 17—9 四、巩固练习(3 页练一练) 1、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 (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2、圈一圈,算一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算法和得数。 3、看图列算式 学生体会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任选 2 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5、说一说,算一算。 (1)看图说图意 (2)列算式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四、拓展练习(投影出示图片)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归纳十几减 9 的退位减法算式。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买铅笔 (1)15-9=6 (2)15-9=6 10-9=1 15-5=10 1+5=6 10-4=6 …… (3)15-9=6 因为 9+6=15 所以 15-9=6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捉迷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十几减 8”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 独立性。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 8”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 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捉迷藏吗?你们都是怎样玩捉迷藏的?今天我 们一起去玩捉迷藏。 2、投影出示 4 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3 个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 现在草地上有 8 个小朋友,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二、想一想,列算式 1、 想一想,猜一猜,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2、 列出算式,13—8 三、讨论 13—8 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3 分成 10 和 3, 10-8=2 2+3=5 (3)、把 8 分成 5 和 3, 13-3=10 10-5=5 (4)、8+5=13 13-8=5 …… (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看一看、说一说(书 4 页) (1)、投影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8 17—8 四、巩固练习(5 页练一练) 1、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11—8 14—8 (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建立实物和算式的联系。 (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理解运算的道理。 2、画一画,填一填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画法和算法,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 3、看图列算式 (2)看图说明图的意思,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 (2)指名说算法,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4、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任选 2 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认真观察说一说每组算式的规律。 5、摘苹果 (1)看图说图意 (2)独立计算得数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怎样连线的。 四、拓展练习(投影出示图片)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归纳十几减 8 的退位减法算式。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捉迷藏 (1)13-8=5 (2)13-8=5 10-8=2 13-3=10 2+3=5 10-5=5 …… (3)13-8=5 因为 8+5=13 所以 13-8=5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快乐的小鸭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十几减 7、6”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 独立性。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 7、6”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 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一群可爱 的小鸭子在河边的草地上玩耍,有一些小鸭子到河里快乐地游起泳来,他们玩的 可真开心。 2、投影出示 6 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2 只小鸭子一起在草地上 玩,7 只到河里游泳,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二、想一想,列算式 1、 想一想,猜一猜,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2、 列出算式,12—7 三、讨论 12—7 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2 分成 10 和 2, 10-7=3 2+3=5 (3)、把 7 分成 5 和 2, 12-2=10 10-5=5 (4)、7+5=12 12-7=5 …… (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书 6 页) (1)、投影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 (2)、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在书上先圈一圈,计算得数。 (3)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 摆一摆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1—6 14—6 四、巩固练习(7 页练一练) 1、算一算,用小棒或计数器说明你的计算过程 14—7 12—6 (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进一步建立实物和算式的联系。 (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理解算理。 2、画一画,填一填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画法和算法,进一步巩固数线的用法。 3、看图列算式 (1)看图,清楚表达图中的意思,尝试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2)指名说算法,学生进一步体会加与减之间的关系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任选 2 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5、小熊射门 (1)看图说图意 (2)独立计算得数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四、拓展练习(投影出示图片)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归纳“十几减 7、6”的退位减法算式。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快乐的小鸭 (1)12-7=5 (2)12-7=5 10-7=3 12-2=10 2+3=5 10-5=5 …… (3)12-7=5 因为 7+5=12 所以 12-7=5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开会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理解比较意义下的减法,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 9、8、7、6”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 独立性。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 9、8、7、6”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比较意义下的退位减法、准确列式计算。。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学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新学期开学了,班干部同学们要开一个会,交流一下大家新学期 的打算,11 个人只有 7 把椅子,够用吗? 2、投影出示 8 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1 名班干部要开个会,只 有七把椅子,还缺几把椅子? 二、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 1、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强调一一对应,有利于发现缺了几个。 2、说一说缺了几把椅子。(4 把) 三、列式解答 1、指名列算式。11—7 2、小组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 3、小结: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9 页练一练) 1、每人一把,还差几把? (1)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2)通过画图或列算式解决问题 2、 (1)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看图列出算式,理解减法的含义。 (2)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学生如果提出还缺几个盘子等问题,只要合理, 教师应给予肯定。) 3、看图列算式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 (2)指名说算法,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4、括号里填几? (1)独立完成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理解加与减之间的关系。 5、填一填 (1)学生独立计算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找一找每组算式的规律。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跳 伞 表 演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 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 略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 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教学难点:ww 绿 w 色.l 圃 s 中 p 小 j 学 y 教.c 育 o 网 m 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具准备:铅笔、圆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了“谁比谁多几”的内容,今天老师 就来考考你们,看还记不记得是怎么解决的。(教师演示:左手拿 3 枝铅笔,右 手拿 2 枝铅笔,老师提出问题:说说哪只手拿得多?多多少枝铅笔?)(列式的 方法:3-2=1) 2、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真棒!今天,老师带大家观看美丽的大森林举行的一场精彩的跳伞 表演。 3、投影出示 10 页的主题图,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我看到飞行员在表演跳伞,降落伞有红色的、蓝色的,还有黄色队。 (2)我想到了红伞比黄伞多多少个?蓝伞比黄伞多多少个?红伞比蓝伞多多少 个? (3)黄伞比红伞少多少个?黄伞比蓝伞少多少个?蓝伞比红伞少多少个? (4)红伞和黄伞共有多少个?红伞和蓝伞共有多少个?黄伞和伞队共有多少 个? 二、探究新知。 1、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3)用圆片或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红伞比黄伞多几个? 14—6 =8 蓝伞比红伞少几个? 14—7 =7 2、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三、比一比,算一算 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 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11 页练一练) 1、谁摘得多,多几个? (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 用减法计算”。 2 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 用减法计算”。 3、谁多?多几只? (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 用减法计算”。 4、 (1)先数出几种图形的数量,强调“不要漏数”。 (2)进行比较,集体订正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试一试(十几减 5、4、3、2)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 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 5、4、3、2”的退位减,解决相关的问题。 3、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十几减 5、4、3、2”的退位减,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 化。 教具准备: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谁家养过鸡?你帮妈妈捡过鸡蛋吗?今天就和老师 一起去小明家帮他去捡鸡蛋。 2、投影出示 11 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昨天生了 11 个蛋,今天 只生了 5 个,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二、想一想,列算式 1、 想一想,猜一猜,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怎样列式? 2、 列出算式,11—5 三、讨论 11—5 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11—2 = 12—3 = 13—4= (1)、投影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从 11—2 开始减号前面的数和减号后面的数都加 1,得数一样。 四、巩固练习(12 页 5、6、7 题) 1、送信 (1)独立计算卡片上的题目。 (2)根据结果找相应的邮箱。 (3)集体订正。 2、说一说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个数,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3、老师比学生少几人? (1)明确题意,独立解答。 (2)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只要合理予以肯定。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试一试 11—5 =6 11—2=9 12—3=9 13—4=9 教学反思: 第 七 课 时 美 丽 的 田 园 教学目标: 1、初步发展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 2、巩固 20 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3、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4、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后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 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 20 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教学难点: 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教 学 准 备 : 投 影 仪 、 动 物 图 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出示 13 页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图中景色:在碧绿的田野上有一条 清清的小河,小河里有许多鹅在嬉戏,河难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树林,有一片青青 草地,草地上有许多小羊在吃草,几只鹅儿在在草地上休息休息,在一棵大树上 停着许多小鸟,天空中飞来了一些小鸟,春天的田野真美丽! 2、看一看,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填一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同桌合作,把发现的数学信息填在书中的方框内。 2、指名汇报,看看有没有漏掉。 3、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1)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4、解答问题 (1)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11—5=7(只) (2)淘气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8+6= 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中的数字找到相应的动物,再根据加法算式想一想 求的是什么。 (3)交流:在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实践应用(14 页练一练)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题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同桌讨论) (3)完成书上的填空题集体订正。 2、完成第 2 题。 (1)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板书: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巩固 20 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2、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后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 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 20 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教学难点: 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教 学 准 备 : 投 影 仪 、 口 算 卡 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 20 以内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的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二、巩固练习(15 页练习一) 1、圈一圈,算一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说一说圈图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2、画一画,填一填。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画。 3、 (1)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每组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后面数一个比一个多 1,结果一个比一 个少 1. 4、谁钓得多?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好缺几张椅子? (1)独立列式计算。 (2)体会比较意义下减法的意义。 6、写算式。 (1)独立列式计算。 (2)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7、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正确数出图中每种小动物的只数。 (2)提出问题。 (3)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解答。 8、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算一算。 (1)看题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提出想解决的问题。 (3)列式解答。 9、看谁说得多。 (1)独立解答。 (2)组内交流,怎样才能把所有的算式都写出来,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 习惯。 三、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 第九课时 做个减法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退位减法的思考过程,并能正确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2、发现算式间的规律,做个减法表。 教学重、难点:发现算式间的规律、做个减法表。 教学准备: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20 以内退位减法口算练习 二、整理退位减法的卡片 1、小组内同学把减法卡片分类整理。教师强调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别排列。 2、指名汇报自己的小组怎样排列?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1)可以找的数相同的。 (2)可以找被减数相同的。 (3)可以找减数相同的。 3、做个减法表。 (1)认真观察减法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交流。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减法表。 2、把下面的减法表填写完整。 四、总结 教学反思: 二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看一看(一)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会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2、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准备:1.(学生)玩具老虎 2.(老师)PPT ,实物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师: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探索新知 生:交流,同桌说一说。全班汇报。 小霞看到了小兔头上有漂亮的小花小宇看到了小兔的一只耳朵 师:为什么都是同样的小兔,他们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呢? 生:思考小女孩坐在小兔的正面小男孩坐在小兔的侧面 师:肯定评价 观察物体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出示 18 页例题 提问:小霞看到的是哪幅图? 生:思考交流讨论小霞坐在小兔后面,看到的是小兔的背面,选第二幅图 师:鼓励评价拿出玩具老虎,同桌一起看一看,说一说 生:同桌面对面观察老虎交换位置说自己看到的形状 3 巩固新知 做书上练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4 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生:小组讨论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 效果。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思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看一看(二)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能辨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从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准备:1.(学生)玩具车 2.(老师)PPT ,实物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用电脑出示课本全景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 探索新知 观察小汽车。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交流,同桌说一说。全班汇报。 小明看到了车的警灯小华在车的侧面小亮在车的后面 拿出玩具车,三人一组观察车的三个方向抽学生说自己从哪个方向看到了什么? 分别从车的上面,侧面,后面观察 生 1:我从上面看到了警灯和车顶盖 生 2:我从侧面看到了车门和轮胎 生 3:我从后面看到了车牌和尾灯 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肯定评价 3 巩固新知 出示 20 页例题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下面哪幅图? 解决问题完成例题 拿出书包观察侧面,做出选择 4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第一课时:数花生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 100 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会认、会读、会写 100 以内的数。 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一包花生米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小朋友,今天你们是不是带了花生呀?我们来数一数自己带了多少花生好不好? 引起兴趣 学生自由数 2 探索新知 交流,你是怎么数的。全班汇报。给与评价 3 巩固新知 数一数(第 23 页第一题) 再数一数(用刚刚汇报的多种方式都试着数一数) 圈一圈(第 23 页第四题) 再用圈一圈的方式完成第四题 练习课后第三题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第 23 页第三题)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4 学生反馈 练习课后第二题接力赛生生练习:小组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三个人接着说 师生练习: 34、36、38、()()、()、() 20、30、40、()、()、()、(); 45、50、55、()、()、()、(); 22、32、42、()、()、()、(); 练习第五题 晴天和多云有多少个,说说你怎么数的,看谁数的快。总结怎么数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数一数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 100 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观察能力,体验数学方法多样性发展思维灵活性。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 100 以内数量,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的。 三、教学准备:1.(学生)一百根小棒(牙签)和十根橡皮筋(扎头发那种)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数 PPT 上的小棒 复习一捆小棒有十根,九十九根小棒填一根就是 100 根 (二十九加一根是 30,三十九加一根是 40 引起兴趣回顾旧知 2 探索新知 进一步认识 100 以内的数。 师:课件演示 100 个小方块,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几个小方块。估计一下有几个 小方块 生: 动手操作,交流探究 A、1 个 1 个数,课件演示得出:100 个一是 100。 B、10 个 10 个数,结合课件演示,得出:10 个十是 100。 ①同桌合作数小棒 100 根。一根一根的数 ②同桌合作数小棒 100 根。十根为一捆的数 生:汇报交流,那种方法更好,进一步提高 100 以内数数能力,加深对数的组成 的认识。 3 巩固新知 学生反馈 练习 25 页第 1、2、3 题 练习第四题 师:评讲 讲例题,再添多少就变成一百了? 总结再练习 思考练习第五题,古人计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数豆子 一、教学目标: 1、会写 100 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 100 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大花生、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 估计有多少颗,说说怎么估计的。 生:数出 10 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 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引起兴趣回顾旧知 2 探索新知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数一数 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颗? 拨一拨 让学生说说 28 课应该在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生拨数。边拨边说十 位上的 2 表示是 2 个十,个位上的 8 表示 8 个 1。 写一写 怎么写呢?学生自由的写。 (二)说一说 教师拨出 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讨论。全班汇报。 (三)写一写 教师拨珠,学生写数。36、40、100 3 巩固新知 练习书上 27 页第 1、2、3 题 练习书上 27 页第 4 题 师:讲例题,评讲 4 思考 找找生活中的 100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谁的红果多 一、教学目标: 1、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主题图,小熊是 21 个红果,小猴是 18 个红果。 2、学生观察,谁的红果多,谁的红果少。为什么? 观察,讨论 (二)探索新知 1、现在知道了谁的红果多。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2、学生回答。在说说记“>”“〈”的方法。 3、填一填: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 32O34,100O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 4、看一看,填一填,认识直尺上的数,从小到大排列 (三)练习巩固 课后 1、2、3、4、5 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课题:小小养殖场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在一节课中来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 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师出示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 探索新知 ww 绿 w 色.l 圃 s 中 p 小 j 学 y 教.c 育 o 网 m 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师: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啊!多得多,多一些。谁比谁怎么少啊? 少一些,少得多。还有差不多等概念。 观察 PPT 想一想羊有几只?书 30 页 生:完成书上 31 页练习一 跑步的有 86 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 这样选。88 人( )、12 人( )、76 人( )。 3 练习巩固 猜数。同桌合作, 方法:一人猜数,其他孩子语言提示。 例如: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 乙:是 20 吗? 甲:不是,比 20 多得多。 乙:是 70 吧。 甲:比 70 少一些。 …… 练习 31 页第 2、3 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做个百数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 100 以内数的顺 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师:数学王国里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一下,这些数娃娃们是怎样排队的?(小组讨论) 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边数边填,完 成百数表) 填完以后数一数。 2 探索新知 师:这张百数表中藏这好多有趣的奥妙呢! (1) 横着选一行读一读。在组里说说有什么规律? [如:41、42、43、44、45、46、47、48、49、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是相同 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 1、2、3、4、5、6、7、8、9 最后一个是整十数。] (2) 竖着选一行读一读。在组里说说有什么规律? [如:5、15、25、35、45、55、65、75、85、95 个位上都是 5,上下两个数相差 10,第一个数是一位数,其他是两位数。] (3) 斜着选一行读一读。在组里说说有什么规律? 如:11、22、33、44、55、66、77、88、99 个位和十位上的数都相同。……] 师: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你们带 来了几张“魔力框”看看魔力框里的数有什么联系。(小组交流) 分别出示三张框。 3 、练习巩固 课后练习 1、2、3、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的多样性,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 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 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发展空间观念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 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 教 学准 备:课件学具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通过积木中的三棱柱初步体会面在体上,并认识三角形 1、小组的桌面上都准备了许多各种形状的物体,谁愿意和我们说一说你们组都 有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2、教师出示一块积木(三棱住)并问学生:你能看到它上边的那个面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说一说(多数是改变积木的位置) 3 、 教 师 提 出 : 如 果 不 能 转 动 这 块 积 木 , 还 有 被 的 方 法 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说一说。(利用沙子) 4、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的图贴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图形?板书:三角形活动二: 小组实际动手操作共同体会面在体上,并认识圆 1、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学具中的小印章,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小组汇报。由学生拿着印章盖的印, 边指边说) 3、都来试一试,看看是不是可以得到一个圆形。 4、教师出示一个圆(大一些),这还是圆吗?贴在黑板上。板书:圆活动三:从 实际物体上再次体会面在体上,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1、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在这两个物体上有没有你们认识的图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实际操作加以验证。 3、如果不去转动这个长方体,你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大家知道上面和下面都是什 么形状的?(描的方法) 4、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教师出示并板书。活动四:找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加深认识 1、今天真高兴!我们有在一起认识了这么多的图形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 找到他们吗? 2、教师出示下图:这些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吗? 活动五:做“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加深认识并体会面在体上 1、今天我们的老朋友淘气、笑笑和机灵狗也来了,他们也喜欢玩积木,可是不 小心弄丢了一些,想请你们帮一帮,愿意吗? 2、淘气说:我要得积木有两个面是圆形;笑笑说:我要的积木的面都是长方形; 机灵狗说:我要的积木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3、赶快想一想,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在你的学具中找一找。活动六: 总结全课,体现课内向课外开放 1、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今天认识的这些图形上什么样的,记住了吗? 3、好,今天回家后请同学们在你的家中找一找它们,想办法画下来。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动手做(一) 教 学目 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教学重难点 能对简单 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教 学准 备课件学具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 1、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可以怎么折? 2、学生说一说后自己动手试一试。 3、把长方形、、圆和三角形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可以怎么折?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后自己动手剪一剪、比一比。 活动二:利用分好的图形拼图 1、教师出示下面的图: 2、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试着拼一拼这些图形,说一说是由什么图形拼出来的。 3、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以小组为单位) 4、教师出示:教科书上的“王冠”图,先说一说象什么,再剪下附页的两个长 方形,沿虚线剪开拼出更多的图形。 活动三:折纸游戏 1、用正方形的纸折出纸飞机。 2、有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 3、将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四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剪下,进行拼图。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动手做(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 形和三角形。 2、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 学 重 难 点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 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认识七巧板、制作七巧板 1、教师出示一张完整的七巧板的挂图 2、说一说七巧板是由那几种图形组成的?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那些 图形比较大?那些图形比较小?有没有一样大的图形? 3、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张空白的七巧板,请你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剪下来。 活动二:利用做好的七巧板拼图 1、拼出一个正方形可以怎样拼?拼出一个三角形可以怎样拼? 2、拼出美丽的图案:学生自己动手拼 3、听“守株待兔”的故事 4、下面的图说的就是“守株待兔”的故事,请你拼一拼。 5、发挥你自己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你喜欢的图形,并展示给同学们! 活动三: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今天这节课你上的高兴吗?怎么高兴? 2、回家后继续用七巧板拼图,并搜集有关七巧板的资料。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动手做(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初步学习一些设计图案的方法。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 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 学准 备课件学具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欣赏美丽的图案 1、利用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组合可以创造出美丽的兔图案,你们看: 教师出示图: 2、看看每一副图象什么?和他们的名字一致吗? 3、说一说,每一副图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4、教师可以在补充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活动二:自己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 1、想一想、涂一涂(教师先让学生自己仔细的观察,然后自己独立的完成。全 班交流、展示。) 2、小小设计师 (1)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横竖对折后分成四个小正方形,找到四条公共边的中 心点,连成一个小的正方形,在把小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和原正方形的四个顶点连 接。多做几个,拼一拼,并在相应的位置是图上颜色。 (2)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按照下面的方法做一做。 (3)自己设计一个图案。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整理与复习测量、平面图形与 100 以内不进位、 不退位加减法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与测量的方法,掌握长度单位间的 关系及 10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 通过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 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 培养学生独立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的能力,培养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 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整理与复习测量、平面图形与 100 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 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与测量的方法,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及 100 以内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 型:练习课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宣传画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世纪欢乐园大幅宣传画)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一(1)班的张老师想组织同学们去世纪游乐园放 风筝。但 是他们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你们愿意帮忙吗? 生:愿意! (二)设置问题,共同解决 1.准备工作 (1)师:大家想一想,要想去世纪欢乐园放风筝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请 同桌两位 同学讨论商量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2)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生 1:需要租车! 生 2:要买门票! 生 3:要买好吃的和带上风筝! ……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比较好,要先选好车、订好门票才能去。 (3)师引导,帮助订票。 师:张老师已经专门去调查了世纪欢乐园的一些购票要求,请大家认真观察, 从购票 要求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门票购票要求) 世纪欢乐园购票要求 身高在 1 米 10 厘米以下免票 身高在 1 米 10 厘米~1 米 40 厘米之间半票 身高在 1 米 40 厘米以上全票 生 1:我知道身高不到 1 米 10 厘米的同学可以不用买票。 生 2:身高 1 米 10 厘米到 1 米 40 厘米买票,只需掏一半钱。 …… 师:大家知道了这么多,那么张老师该怎么买票呢? 生 1:可以先估一估自己的身高,再量一量就行了! 生 2:在学习“我又长高了”时,已经测量过自己的身高了。只需要统计一 下 1 米 10 厘米以下的有几人,1 米 10 厘米 与 1 米 40 厘米之间的有几人,1 米 40 厘米以 上的有几人就行了! 生 3:还可以比一比,找一个身高 1 米 10 厘米的同学,比他低的就不用买票; 再找一个身高 1 米 40 厘米的同学,比他高的就得买全票;身高在他们中间的就 买半 票。 师:你们的办法真棒!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测量身高时应注意什么,用到了哪些 长度单位? 生 1:测量时,不能踮脚尖! 生 2:测量身高时,应注意尺子的 0 刻度线和脚底板对齐! 生 3:尺子的上端和头顶平行! 生 4:我们测量身高需要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师:真好!请你用手比划出一米和一厘米的大约长度,同桌互相看一看。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物品的长度用米做单位比较合适,什么物品的长度用厘米做 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 1:测量教室的长度用米比较合适! 生 2:量课桌的高度和宽度用厘米比较合适! 师:你们知道这两个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 生:1 米=100 厘米。 (4)师:大家联系前面的学习,帮张老师解决了订门票的问题。刚才有同学还提 出了租车问题。这是张老师在车站调查的每种车的座位情况,请大家来看一看,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 1:我知道大客车可以坐 48 人,面包车可以坐 6 人,中巴车可以坐 10 人。 生 2:大客车比面包车多坐 42 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2: 48-6=42(人)。 生 3:一辆面包车和一辆中巴车一共能坐 16 人,因为 6+10=16(人)。 生 4:三辆车一共可以坐 64 人,因为 48+10+6=64(人)。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他们班有 66 个同学,怎样租车比较合适呢?请你先想 一想 再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这样租的理由。 生 1:租 11 辆小车!因为每个小车只能坐 6 人,租 11 辆正好 66 人。 生 2:太麻烦了,而且都租小车还会比较贵。我觉得租 1 辆能坐 48 人的大车, 再租 2 辆能坐 10 人的车就行了!因为 48+10+10=68(人),多 2 人,所以够坐。 (师生一起讨论哪种方案比较合理。) (5)师:在停车场有一辆漂亮的汽车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们也一起来看看 吧!(出示第 3 幅图)谁能说一说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分别看到的是车的哪个部位? 汽车上美丽的图案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会用七巧板拼吗? 生 1:小男孩看到的是车的尾部,小女孩看到的是车的侧面。 生 2:图案是由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师:它们分别有几个? 生 3:正方形有 1 个,三角形有 5 个,平行四边形有 1 个! 师:你们会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案吗?你还能拼出其他漂亮的图案吗?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到达世纪欢迎园 师:经过大家的帮助,一(1)班的同学终于顺利到达了世纪欢乐园。 (1)吃果子(第 1 题) 师:张老师请大家品尝带来的果子。 ①先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②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2)放风筝(第 2 题) 师:吃完了樱桃,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放起风筝来,天上的风筝可真多呀,每 个风筝上 都写有一道算式题,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请你在书上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3)做小花(第 4 题) 师:同学们的风筝放得可真好,张老师要发一些小花,当作鼓励。他请了两 名同学来 帮忙。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情况吧! (小组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3.游玩归来(第 5 题) 师:在回来的路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思考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由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方法和答案。) 4.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受? (三)我的成长足迹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有了很多的收获。那请同学们回忆这学期所学 习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与同伴说一说。比如你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最有趣的数学问题,你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等。 (先小组内互相说说,再集体交流、展示。) (四)实践作业(第 3 题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课下动手做一做,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说一说各个面是什么 图形,折出的像什么。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 第一课时:小兔请客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教师童话引入课题。创设加减法情境。 2、出示挂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探索新知 (一)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回答…生 1: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再出示挂图。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生: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巩固新知 1、练一练 学生独立观察图意。自己列式计算。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计算。请学生板演。 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数学游戏:谁先到家。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分组选择小动物。 如:第一组是小猴,第二组是小狗,那么第三组选择小松鼠。 依次类推。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自己进行速算。其他也如此。 4、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采松果 一、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退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 些加法。 ⒉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 度。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求原来有多少的思考过程及列式计算的方法。初步 理解用加法计算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⒈师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子大丰收啦!。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组去采松子, 松鼠妈妈说:“我已经采了 25 个松子。”小松鼠数了数说:“哦!我采了 4 个 松子”你想向小松鼠提什么问题呢? 学生提问,学生提的问题已经学过就口答解决。 探索新知 ⒉师: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同桌说说 ⒈师;请小朋友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子的过程。想一想 怎么算? ⒉交流汇报:通过刚才的采松子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该怎么 算了吗? 教师逐个问: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列出算式。 25+4=29 4+25=29 ⒊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要求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只要把““松鼠 妈妈 25 个”和“小松鼠采的 4 个”合起来。 ⒋师:现在你能用响亮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 师;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5 师: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同桌的同学交流演示。 指名学生列式:25-4=21 教师逐个问:你是怎么想的? 巩固新知学生反馈 ⒈师: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 摆一摆:小红摆 25 根小棒再放 4 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小明有 25 根小棒拿走 4 根。还剩多少根? 2 练一练: 师引导学生逐题解答:前两题要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并列出算式、口答问题。 第三题学生口算 ⒊想想填填的第 4 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青蛙吃虫子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 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物。 (青蛙) 2、那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3、小结: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那农民就不用把农药播在庄稼里,这 样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青蛙吃害虫的只数了,小朋友们讨论一下,想想能提出 什么数学问题呢?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 (3)集体反馈,教师板书: ①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②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 ③小青 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 2、探究解决方法: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么列式 板书:56+30= (2)讨论算法: 计数器上拨珠计算:56 里有 5 个十和 6 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 5 个珠子, 在个位上拨 6 个珠子,再加上 30,30 里有 3 个十,在十位拨 3 个珠子。结果是 86 (3)除了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的方法,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想出 得数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数小棒的方法) (4)求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多少只?怎么列式计算? ①板书:56-30=26(只) ②那它在计数器上又该怎么拨珠呢? ③先拨 5 个十和 6 个一,那减去 30,该怎么办?(在十位上拿掉 3 个珠子)现 在还剩下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所以 56-30=26 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讨论一下。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练一练第 1 题: ①读一读题目请你挑选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 ②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 吃了多少虫子?它们一共吃了多少虫子? 2、练一练第 5 题: ①38 只青蛙在举行大合唱呢!你们听,他们唱得好听吗?②青蛙们唱完了,他 们都回家了,荷叶上还剩几只青蛙(5 只)对,那你们知道跳下去多少只吗? ③ 怎么样列式计算?讨论一下。 3、学生要去春游,口渴想喝水,箱子里只有 30 瓶水,但是向阳小学却来了 42 名同学,你们说,这些水够不够他们喝呢?还缺多少?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四、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青蛙吃虫子 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 虫子? 56+30=□ ( 只 ) 56-30=□ (只) 50+30=80 50-30=20 80+6=86 20+6=26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拔萝卜 教学内容:教材第 55、56 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写法。 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 1、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小白兔和小黑兔到地里拔萝卜。根据动画情节,请你来 提数学问题? (1)小白兔拔了 20 个萝卜,小黑兔拔了 40 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你 会解答吗? 列式:20+40=60(个) (2)小白兔拔了 30 个萝卜,小黑兔拔了 6 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列 式:30+6=36(个) 2、如果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萝卜的个数刚好都不是整十数,你还会计算吗? 3、出示情境图:请你说一说你能找到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呢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白兔拔了 23 根,小黑兔拔了 36 根。两只小兔 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 二、新知探究: 1、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如何列式和解答,在组内说一说 2、四人小组学习研究。 (教师巡视) 3、小组汇报。 (1)先算 20+30=50,3+6=9,再算 50+9=59。 (2)36+20=56,56+3=59 列式子计算的,把 6 和 3 对齐,2 和 3 对齐,6+3=9, 2+3=5,所以得数是 59。 (3)小结: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就是列竖式计算。列坚式计算时,谁想提醒大 家要注意什么? 注意要把数位对整齐。 2、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讨论汇报:先在计数器上拨 36,然后在个位上再拨上 2, 在十位上拨上 3,我就知道是 59。 6、试一试。 (1)同学们太聪明了,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解决了这道加法问题。 (2)45+32、26+13,你会算吗?用你喜欢的方法想算哪道题就算哪道题,并和 同桌说说你的算法。不明白的,请大胆说出来,老师愿意与你一道研究。 (3)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请你试着在本子上列竖式: 43+22= 32+54= 62+14= 2、键盘上有 36 个黑键,52 个白键,一共有多少个键盘? 思考:你准备如何列 算式,如何解答呢? (2)有 55 只天鹅,又飞来 14 只,你准备提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你想怎 么样解决它呢? (3)全课总结: 学完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板书设计: 拔萝卜 23 + 36 = □ (个) 23 + 36 = 59 30+20=50 2 3 36+20=56 6+3=9 + 3 6 56+3=59 50+9=59 5 9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收玉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 57、58 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4、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 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来到玉米地里准备收玉米。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呢?汇报: 淘气收了 57 个玉米;笑 笑收了 42 个玉米。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淘气收了 57 个玉米,笑笑 收了 42 个玉米。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二、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1、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呢?57-42=? 你知道 57-42 的结果 是多少吗?(多请几个学生来说,只说答案) 2、这么多孩子都知道答案了,那老师有一个要求了,你能用几种方法得出 57-42=15 的?与你的同桌互相当当小老师,看看你说的方法他能不能听明 白? A、拨一拨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的?(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先拨 57,57 中的 5 表 示有 5 个十,所以十位拨 5,7 表示 7 个一,所以在个位拨 7;再拨 42,十位拨 4,个位拨 2.)为什么在十位拨 4 个位拨 2 呢?(再请一个孩子边拨边说)(全 班跟着老师一起拨珠) B、算一算 1、怎样算出 57+42=? A: 57-40=17 17-2=15 B:50-40=10 7-2=5 10+5=15 …(教师巡视,看学生都用了哪些算法,重点看有没有用竖式计算的,如果没有, 后面的竖式法就由教师讲解。如果学生说出,就让学生来讲。) C、竖式计算方 法 让学生来说。我们以前写的算式是怎样写的?(手势)(横着写的)XX 同学是 怎样写的?(竖着写的)这种竖着写的算式我们就叫竖式。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这种竖式计算方法。哪些孩子会这种竖式计算方法?你能说说怎样列竖式,怎 样算吗? 小结: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 十位。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 58 页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 及算法。 2.完成第 3 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 交流发现。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收玉米 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个) 方 法 一 : 方 法 二: 方法三: 57-40=17 5 7 50-40=10 17-2=15 -4 2 7-2=5 1 5 10+5=15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回收废品 教学内容:教材第 59、60 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 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运算过程中,借助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式 并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 算。 教学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个空瓶子)这种瓶子埋在 地下好多年也不会腐烂,对庄稼的生长有影响。 2、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说该采取什么措施呢?(回收 )回收是个好办法,对 回收的废品有的还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进行有益的处理。这不,小林、 小红、小青已经行动了,我们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 这里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师组织学生观察:图上给我们什么信息? 学生用语言描述所给的信息。 2、思考: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该好如何解答呢?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 摆一摆吧。 4、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 报。 5、先摆小林的 13 个,小红的比小林多 3 个,就再摆 3 个,结果小红就是 13 加 上 3 个共 16 个, 算式是 13+3=16(个)。 6、用小棒摆一摆小青收集数量。说出是怎样摆的,小青有多少个? 先摆小林的 13 个,小青的比小林少 4 个,就再摆 4 个,结果小青就是 13 减去 4 个共 9 个,算式是 13-4=9(个)。 7、小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的第二题。 用小棒摆一摆,再画一画,然后列式计算。 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解 决的。 2、出示口算卡“接龙练习”完成第 5 题。 做完后集体订正。 3、完成第 1 题:指导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组织交流,并写出算式的得数。 做 完后集体订正。 4、完成第 3 题:指导学生看图.笑笑比淘气多折了 6 颗,应当用加法计算。 四、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板书设计: 回收废品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分析:比小林多 3 个,就是比 13 多 3 13+3=16(个)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分析:比小林少 4 个,就是比 13 少 4 个 13-4=9(个)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练习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 61、62 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习题中,针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 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等知识点进行巩固。 2、百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巩固。 3、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基础知识,通过习题的练习能灵活运用知识点 教学难点: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许多数学知识,我们先来对本单元所学习的内 容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1、在小兔请客一节里学习了算式 30+20=50 和 50-10=40,还知道了加减法算式 的各部分名称。 2、在采松果一节里,我们能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我们用到了算式 25+4=29。 3、在青蛙吃害虫一节里,我们会用计算器演示计算过程,在计算 56+30=?时, 我们知道十位和十位相加,个位和个位相加。 4、在拔萝卜一节里,学了用竖式计算百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 5、这一单元我们学得很有趣,小兔、松鼠、青蛙成了我们的好朋友。 第八课时:练习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 63 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习题中,针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 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等知识点进行巩固。 2、百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巩固。 3、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基础知识,通过习题的练习能灵活运用知识点 教学难点: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习题巩固: 第 1 题,用计数器拨一拨动手操作后再进行计算,对于口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 竖式算。 第 3 题,直接写出得数,对于口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竖式算。 第 10 题,提醒学生注意数位对齐,教师可以再多出一些类似的练习。 第 6 题,给出了结果,请学生写出算式,如:27+10=37 49-12=37 等。教学时 可以多出几个得数请学生做。 第 11 题,引导学生有条理思考。如: 先取 4,看 53 元的裤子能和哪件上衣搭配,只要 3;再 取 5,看 41 元的裤子能 和哪件上衣搭配,有 2 和 3。这样可以做到不重不漏。 第 10 题,男孩: 22+6=28(元) 女孩:买一个游泳圈还差 3 元。 23-20=3 (元)或 20+3=23(元) 鼓励学生看图提出问题。 如: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需要多少钱?足球比游泳圈便宜多少钱?…… 第 11 题,(选作)其中后两题答案不唯一。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想出更多的算式。 第 13 题,数学游戏,神奇的算式。 鼓励学生发现算式更多的特点。如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十位和个位上的 7 位置颠倒,各是由两个重叠 7 组成;在减法算式中,减数个位都是 1,差的十位 都是 1,…… 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教学内容 图书馆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 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 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图书馆”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 (2)在本子上写出所提问题。 二、自主学习,体会算理。 1. 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多少本? (1)学生尝试计算。 (2)独立列式。 2.探索算理。 (1)借助小棒。 (2)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 28,再在个位上拨出 4, 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1,个位上剩 2,十位上的 2 加上 1 就是 3, 合起来就是 32。 (3)列竖式: 2 8 + 4 3 2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试一试”第1小题。 (1)学生试着画一画,再算一算,说一说。 (2)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 2.完成“试一试”第 2 题。 (1)在数线图画一画,算一算,并结合画图说一说。 (2)利用数线计算进位加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 69 页 1、2 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课本第 70 页 3、4 题。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 70 页“练一练”第 5、6 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图书馆 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2 8 + 4 = 3 2 (本) 8+4=12 28+2=30 20+12=32 30+2=32 2 8 + 4 =3 2(本) 2 8 + 4 3 2 答: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 32 本。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摘苹果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 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说说图中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2.估一估,这个箱子装得下吗? 学生试着估一估,并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学生可能的方法: (1)把两个数中的一个数看成整十数。 ①把 17 估成 20,38 不变,20+38=58,58<60。 ②把 38 估成 40,17 不变,40+17=57,57<60。 ( 2 ) 把 两 个 数 都 看 成 整 十 数 : 把 17 估 成 20, 把 38 估 成 40,20+40=60,60=60。 二、探究学习,体会算理。 1.尝试解决“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1)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算法。说算法同时借助小棒说明自己是怎么想的。 (3)问题:这道题,在竖式计算时从哪位开始加方便呢?为什么? (4)总结提升。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把几种算法进行小结。 教师完善。 3 8 + 1 7 5 5 2.算一算,说一说。 (1)学生试着计算,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 么问题。 (2)师生一起进行小结。 (列竖式计算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 1)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 72 页“练一练”第 1、2 题。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课本第 72 页“练一练”第 3 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中加数与和,说一说上 下两题之间的联系,找一找变化规律。 四、拓展练习。 完成课本第 72 页“练一练”第 5 题。 (1)学生准备 6 张写有班级和人数的卡片,先尝试把能坐一辆车的 两个班安排在一起。 (2)交流想法:学生可能会说把人数最多的和最少的班级安排在一 起。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把班级人数抽象出来,让学生试着用线连一连。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摘苹果 把 38 看作 40,17+40=57,装得下。 把 38 看作 40,17 看作 20。40+20=60 装得下。 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3 8 + 1 7= 5 5(个) 3 8 + 1 7 5 5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四 课时 2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以及计算的正确率。进一步掌 握竖式计算的方法与要求。 2.培养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练习,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好习惯。 教学重点: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 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算一算 9+18= 38+36= 44+36= 72-31= 二、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课本第 73 页第 3 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弄清题意。 (2)分别计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把得数相同的小动物连在一起。 (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课本第 73 页第 5 题。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试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课件出示课本第 74 页第 7 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如 20 与某数的和在 65—75 之间,才算打 中。 (2)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 73 页第 1 题、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拓展练习 1.完成课本第 74 页第 6 题。在教学渗透估算的方法。 2.完成课本第 74 页第 8 题。 (1)教学时说清游戏规则。 (2)指名两名学生示范,再组织全班进行游戏。同桌一人说一个数, 合作完成游戏。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 73 页第 4 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阅览室(第 1 课时) 课时 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 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 出示:“阅览室”的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数学问题。 (2)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 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 (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以“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为例。 (1)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2)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1)借助小棒。 (2)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 . (3)10 -7 =3 ,20 + 3 = 23 。 (4) 3 0 - 7 2 3 注意:用竖式计算时,学生容易忘记减被借走的“1”, 教学时要结合摆小棒或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写竖 式时,一定 要把 被借走 的“1”点在 十位上 ,这 样才不 容易忘 记。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第 76 页“试一试”第 1 题 (1) 学生试着完成,指名板演。 2.完成课本第 76 页“试一试”第 2 题 指名回答,并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完成课本第 76 页第 1、2 题。 先让学生算一算,再说说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吗? 板书设计: 阅览室 . 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儿童画 报还剩多少本? 30-7=23 (本) 30- 7=23(本) 10-7=3 20+3=23 · 3 0 - 7 2 3 答:儿童画报还剩 23 本。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阅览室(第 2 课时) 课时 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 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说一说退位减法应该如何计算。 二、自主探索 问题:“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1)学生先独立尝试,再用小棒和计数器分别说明口算和笔算的道 理。 (2)计算“25-8”遇到个位不够减的情况,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方 法。 (3)结合竖式计算,提问“在用竖式计算时看到退位点,你想到了 什么?” 2 5 - 8 1 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 77 页第 8 题。 学生观察图意,再试着列式解答。 2.母亲节到了,我要折 50 只纸鹤送给妈妈,已经折了 5 只,还要折 多少只? 3.33 人去看电影,只有 9 把椅子,还需要多少把椅子? 四、课堂作业 课本 76 页第 3 题,课本 77 页第 5 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吗? 板书设计: 阅览室 . 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故事书还 剩多少本? 15-8=7 (本) 25- 8=17(本) 7+10=17 · 2 5 - 8 1 7 答:儿童画报还剩 23 本。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跳绳(第 1 课时) 课时 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 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初步的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 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 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 学信息。学生看表 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 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 小东和 小亮共跳了几下?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2.合作探究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1)学生独立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40-28=) 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估计 40-28 的得数大约是多少?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 28 看成 30,40-30=10; ②把 28 看成 20,40-20=20。 (3)上面哪些估算方法把差估计大了?哪些把差估计小了?你是怎么 想的?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差估计小了,本来要减 28,却减了 30,减去的多了,剩下的就少 了。 ②把差估计大了,本来要减 28,却减了 20,少减了,剩下的就多了。 说明正确的结果应该比 10 大,比 20 小。 3.探究算理。 (1)尝试计算“40-28”的得数是多少? (2)交流算法。 ①40-20=20,20-18=2 ②40-30=10,10+2=12 ③用竖式计算 4 0 - 2 8 1 2 让学生一边拨计数器一边说理由。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独立探究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 (1)个人试做。 (2)全班交流。 2.完成课本第 78 页,“算一算,说一说”中的题目。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 79 页“练一练”第 1 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跳绳 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4 0 - 2 8 1 2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跳绳(第 2 课时) 课时 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 法的多样化。 2.掌握 100 减两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快速口算下列各题。 48-15= 91-3= 34-22= 23-5= 56-34= 42-9= 47-27= 72-7= 2.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100-48=?”。 (1)学生自己探索,说一说应该怎么算,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算法。 ①从 100 中减去 40 再减去 8; ②把 48 看成 50,“100-50”,多减了 2 再加上 2; 2.拨一拨,再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1)说一说计算时的困难在什么地方。 (2)要求学生在计数器上把借的过程演示出来,边说、边拨。 (3)让学生对照竖式,联系拨的过程,说说怎样借数。为帮助学生 理解,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计算过程从哪位借了数,就可以这一位上 面点上退位点,做个标记,以免忘掉。 1 0 0 - 4 8 5 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 80 页第 3 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 完成课本第 80 页第 2 题。 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列式计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 完成课本第 80 页第 6 题。 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 四、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第 80 页第 7 题。 可以让学生找出每种动物运动员的数量,思考怎样分配合适。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 80 页第 4、5 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跳绳 1 0 0 - 4 8 5 2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五 课时 2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学 游戏,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再用竖式算一算。 90-47= 57-19= 100-28= (集 体订正) 二、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 81 页第 2 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得数对不对,再学着分析错误的原因。 2.完成课本第 82 页第 6 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然后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 3.完成课本第 83 页第 8 题。 练习时,可先计算出结果写在鱼尾上,再将 3 个得数进行比较,比 较时,要提示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弄清排列顺序。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 82 页第 4 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2.完成课本第 82 页第 7 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四、拓展练习。 完成课本第 83 页第 9 题。 本题是开放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买法,只要总价不超过 50 元。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 83 页第 10 题。 六、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我们再一次巩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能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老师相信,你们的收 获一定也很多,请把你的收获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还有小伙伴们。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