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00 KB
  • 2021-04-14 发布

新高考二轮复习训练:提升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语言文字运用 Word版含解析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提升练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2020·四川省成都市高三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最苍凉的海岸 迟子建 ①第一眼看到那片浩大的墓地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正在安闲地吃着青草的一群羊。那 些伫立在草地上的白色十字架,连绵在一起,远远一望,像极了雪白的羊群。我悄悄在入口 处的草地上摘了一簇碎碎的小黄花,拈着它走向墓地。墓地太大了,它被划分了十几个区, 白色的墓碑数不胜数,墓碑前几乎是没有鲜花的,不像我沿途经过的那些乡村小教堂旁的墓 地,总有鲜花点缀着。我真不知该把花放在哪一座墓碑前。天气晴朗极了,阳光飞舞着,环 绕着墓地的翠绿的松柏将它的影子投到草地上,就像为墓葬镶了一道花边。那里的游人零星 可数,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得一片呢喃的鸟语和草地下的大海的平静的呼吸声,我缓缓地独 自穿行在墓地间,看着十字架上的碑文,后来将那簇黄花献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十五岁的战士, 十五岁——花季的年龄啊! ②有谁还会记忆着这些客死他乡的战士呢!他们无声无息地躺在这里,隔着苍茫的大海, 诉说着他们永远的乡愁!他们的死亡,在历史教科书中,是伟大的辉煌的死亡。可是再崇高 的定义,也不如生命本身的存在更富诗意,他们在最该对着青山碧海抒发豪情的年龄闭上了 眼睛,在最该亲吻恋人的年龄闭上了嘴巴,所以我相信,他们年轻的心,一直没有死亡,大 海上那些漂浮的云,可是他们流浪着的灵魂?他们该诅咒谁?诅咒制造了那场人间地狱的希 特勒和墨索里尼?或者诅咒让他们成就英名的艾森豪威尔? ③在二战的将帅中,我最尊崇的人就是艾森豪威尔。凭着自己咄咄逼人的“战绩”,他 成为一名五星上将,并且做了两届的美国总统。他的战绩之一,就是我面前的这片庞大的墓 地,这样的战绩是多么的让人撕心裂肺啊!走在这样的墓地中,艾森豪威尔的光环在我心中 黯淡了一圈,虽然我知道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将军!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 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④诺曼底登陆距今已有六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在六月六日的一天,美 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将莅临诺曼底,祭奠他们长眠在这里的士兵。所以,诺曼底一 带的公路正在为迎接这两国的领导人而加紧重修着。诺曼底一带旅馆的房价,也因此而提前 几个月就开始了暴涨。当布什与布莱尔沿着平坦的道路畅通无阻地抵达这片墓地时,我相信 这些越来越被世人所遗忘的战士的墓碑前会有鲜花覆盖着,庄严的祭奠的礼炮也会隆隆地响 起。只是谁知他们带着怎样的情怀来到这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举动,将会使他们 的政治天平中,又增加一个砝码! ⑤诺曼底的那片海域很美,可在我的眼里,它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苍凉的海岸!那飞起 飞落的鸟,那飘来荡去的云,那在微风中摇曳着的松柏,那一望无际的墓碑,都在轻声诉说 着一段已被我们逐渐遗忘的历史,如果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了阴影,请不要惊诧,因为阴影从 来就没有远离我们! ⑥我想起了艾森豪威尔在 1953 年就任美国第 34 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他说:“在人类 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是否正在接近光明,接近所有人类都应 享有自由和平的一天?还是另一个黑暗的暗幕正在向我们逼近?”也许在他任职的四年中, 他深深体会到了这样的黑暗仍然存在,所以他在 1957 年连任时又强调:“愿自由之光,普照 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 ⑦黑暗消失了吗? ⑧愿这样的墓葬能像火炬一样,照亮人间还残存的黑暗;让人类的光明,能像诺曼底的 海水一样,汪洋澎湃,势不可挡!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第①段环境描写,写出了诺曼底战士墓占地广、坟墓数量多,冷清、肃穆,和平年 代少有人来,意在表明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他们,借此抒发对他们的敬意和惋惜之情,引出 下文对战争的反思。 B.第⑤段画线句子承上启下,引出艾森豪威尔相关的演说,其中“阴影”一词,既用 本意,又用比喻义。 C.结尾段用“火炬”比喻墓葬,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用呼唤的口吻,有 助于抒发强烈的情感。 D.本文以游踪为线,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历史回顾与现实感怀于一 体,引发读者思考。 【解析】 D 项,“以游踪为线”错误,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作者站在墓地时的所见所 思所感。所以说,本文的行文线索并不是游踪,而是作者的思绪。 2.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答:(示例)“折取橄榄枝”,“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这意味着我们是在用战争换取 和平,是以流血乃至牺牲生命为代价的,这时人的生命已遭践踏,和平环境已遭破坏。这句 话发人深省,告诉我们只有彻底拒绝战争,才能真正拥有和平。 【解析】 首先,抓关键词“橄榄枝”“摧残”,分析关键词的含义:从橄榄枝的象征 意义分析,它象征着和平,“摧残”是指对美好东西的破坏或摧毁。“折取橄榄枝”就是争 取和平,“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就是毁坏了和平。其次,分析句子上下句的关系,代 入语境找答案。这句话是因果关系:当我们折取橄榄枝,便意味着用战争换取和平,是以流 血乃至牺牲生命为代价的,这时人的生命已遭践踏,和平的环境已遭破坏。结合实际,具体 分析言之成文即可。 3.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苍凉的海岸”为题? 答:(示例)①_正因为这里不仅是海滩,还是一大片年轻战士的墓地,作者以此为题表达 了对他们的追悼。②这里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或会有政客为增加政治砝码来到这里,作者 以此为题,表达了自己心情的悲凉和复杂。③虽然二次大战已经结束六十年了,但是战争还 存在,人们没有吸取教训,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历史和战争深刻的反思。 【解析】 可以先从文章要表达的主体内容思考,因为这里不仅是海滩,还是一大片年 轻战士的墓地,作者主要思绪是围绕墓地展开的。再考虑概括一下主题:作者表达了对年轻 战士的追悼;然后,分析“苍凉”的原因,这里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间或会有政客为了增 加政治砝码来到这里,作者表达了自己心情的悲凉和复杂;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对和平与战争 的思考,虽然二次大战已经结束了六十年了,但是战争还存在,人们没有吸取教训,作者以 此为题,表达了对历史和战争深刻的反思。所以说以此为题,主要从文章主要内容、作者的 思绪展开,以及作者思想感情角度回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 (2020·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三 3 月网络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理科生应当多提升一些人文素养,文科生也应多了解一点科学知识,这种通过选修课来 实现文理互补的教育制度设计,无疑值得肯定和推广。近些年来,选课似乎有些“变味”, 现在大学生选课普遍开始“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 选择拓展、兴趣类课程的却总是________。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________,学生在学校规 则允许范围内的选课________,但从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说,“功利性”选课无疑违背了 当初设立选修课制度的初衷。 选课“功利化”的板子不能全打在学生身上,加强选修课质量管理与制度创新,让选修 课变得有趣、有用也应同步提上日程。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视角敏锐,再加上 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 引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因此,选修课要有趣,有趣并不是说老师要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而 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授来达到传播知识的________。同时选修课要有用。学生喜欢选对就 业有利的课,因为有用。其实还有更广义的“有用”,比如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素 养,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或者动手能力等。 4.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挑食”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C ) A.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B.我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C.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D.“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解析】 原文中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A 项,表示强调重点;B 项,表示语意 的转换;C 项,表示解释说明;D 项,表示声音延长。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 A.凤毛麟角 权利 无可非议 目标 B.寥寥无几 权利 无可厚非 目的 C.寥寥无几 权力 无可非议 目的 D.凤毛麟角 权力 无可厚非 目标 【解析】 ①寥寥无几:形容数量很少,没有几个。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 事物。此处形容事物少,应用“寥寥无几”。②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 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此处强调“功利性”选课是权力 也是利益,应用“权利”。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还可以谅解。③无可非议:没有什 么可以指责的。此处表示可以理解,但是有功利心还是有问题的,应用“无可厚非”。④目 的:想要得到的结果;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目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此处指想要 得到的结果,应用“目的”。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 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B.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 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 C.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 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共鸣。 D.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 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解析】 “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主语残缺,排除 A、B 项;“吸引”与“共鸣”搭配不当,排除 C 项。 7.(2020·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 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为了杀菌消毒,人们一般会在伤口上涂抹酒精,酒精通过让细菌中的蛋白质变性而产生 杀菌效果。酒精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它穿过外膜进入细菌内部后,__①__,导致细菌也失去 生物活性,从而杀死细菌。生活中常见的酒精产品包括工业酒精、白酒和医用酒精。工业酒 精因为含有杂质甲醇,所以不能用来消毒;__②__,因为市面上大多数产品的酒精含量都低 于 65%,仅可用于缺乏消毒药物的情况;医用酒精是专业杀菌药物,它的酒精浓度控制在 75%,该条件下的杀菌效果最理想。当酒精浓度低于 75%时,酒精的杀菌效果随浓度降低而 降低;浓度过高时,酒精会使细菌外膜的蛋白质凝固而形成一层保护膜,__③__。 答:(示例)①使内部的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②_白酒可用于消毒但效果不理想;③_无 法透入细菌内部杀菌。_ 【解析】 第①处,结合“酒精通过让细菌中的蛋白质变性而产生杀菌效果”可知,酒 精杀菌是破坏细菌的蛋白质;结合“导致细菌也失去生物活性,从而杀死细菌”可知,酒精 破坏细菌的蛋白质后让其失去了活性,据此概括出“使内部的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第② 处,此处是说什么样的酒精可以用来消毒,结合“因为市面上大多数产品的酒精含量都低于 65%,仅可用于缺乏消毒药物的情况”,说明前面的意思是白酒的消毒效果不好,据此概括 出“白酒可用于消毒但效果不理想”;第③处,这是说酒精浓度对杀毒效果的影响,结合“浓 度过高时,酒精会使细菌外膜的蛋白质凝固而形成一层保护膜”可知,浓度过高也不利于消 毒,据此概括出“无法透入细菌内部杀菌”。 8.(2020·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综合训练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四字短语概括 5G 网络 的特点,不超过 20 字。 在 5G 网络下,用户可以每秒钟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它的峰值下载速度可以达到 20G/秒, 未来我们只需要一个显示器就可以上网了。随着技术的发展,5G 可以为更多的应用提供网络。 5G 网络可以用于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领域,这些领域要求在高速中保证及时的信息传递 和及时反应,而 5G 网络能够达到 1 毫秒的时延,甚至更低,完全可以为高速运行提供支持。 5G 网络可以让某些智能设备一周或者一个月进行一次充电,这将极大的提高我们的使用体验 以及增加更多的设备到万物互联的大家庭。 答:速度更快__时延更低__功耗更低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特别是材料中提到的 5G 网络,先分 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其次要明确题干要求的是概括 5G 网络的特点。本语段划分为三层,第一句话为第一层,是说 5G 网络下载速度快;第二、三 句话为第二层,是说 5G 网络能够达到 1 毫秒甚至更低的时延,应用于多个领域;最后一句 话为第三层,5G 网络可以让某些智能设备充电周期延长,强调能耗低。最后要注意字数要求, 写出三个四字短语,对 5G 网络的特点进行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2020·高考押题密卷全国一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9~10 题。 过苏州 苏舜钦 东出盘门刮眼明①,萧萧疏雨更②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③。无穷好景无缘住④,旅棹区区⑤暮亦行。 【注】 ①刮眼明:景物格外美好,使眼界开朗。②更:改变。③俗人轻:被世俗之人 看轻。④住:留住。⑤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第一句叙事,交代行踪和写景的观察点,同时引出第二句的写景。前一句以“刮眼 明”突出景物给人的感受;第二句以“更”体现景色和光线的变化。 B.颔联两句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得生动有情。绿与白色彩鲜明对应,近与远层次分 明,写出了诗人在经过苏州时,看到的美好景物以及自己的愉悦心情。 C.颈联两句看似各不相干,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天意在”隐含诗人的随缘自适的 旷达,“俗人轻”流露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悲叹无奈和对世俗的愤懑。 D.最后一联以“无穷好景”与“无缘住”形成反差,构成主客观矛盾;“区区”和“暮 亦行”却具有正衬的意味,突出了人生的艰辛和内心的悲苦。 【解析】 “自己的愉悦心情”与全文的情调,特别是与后两联所表现出来的感情不一 致。颔联对美景的描写,只是起到一个“以乐景写哀情”的作用。 10.试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的第一联。 答:(示例)一个“刮”字,一个“更”字,生动写出了细雨过后,天气放晴,气清水秀, 景色清新明媚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 表情达意。一个“刮”字,一个“更”字,生动写出了细雨过后,天气放晴,气清水秀,景 色清新明媚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