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00 KB
  • 2021-04-14 发布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十八次周考语文试卷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荀子在《劝学》中以行路为喻,从反面阐述学习必须善于积累的两句是“ ______ , ______ ”。‎ 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______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______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2.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暑热思风(作者:王令) 坐将赤热忧天下,安得清风借我曹? 力卷雨来无岁旱,尽吹云去放天高。 岂随虎口令轻啸,愿助鸿毛绝远劳。 江海可怜无际岸,等闲假借作波涛。‎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首联紧扣标题从暑热入笔,写作者遭受赤热之苦,希望清风为自己和天下人驱除暑热,寄情深远。 B.“放天高”一语双关,既写出风吹云散后天空的高阔,又喻示时运清平,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 C.颈联写风变化多端,既随虎口呼啸而生,也助鸿毛高飞远行,“虎口”与“鸿毛”形成鲜明对比。 D.尾联写无边无际的江海如果借助风的威力来兴起雄波巨澜,就能为世人送来清凉,可谓想象奇特。‎ 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中国诗(节选) 钱钟书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我造过 aero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园诗 --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 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节:晚钟送终了这一天,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农夫倦步长道回家,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第二是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微风收木末,群动息山头。鸟眠静不噪,我亦欲归休。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 中国诗只是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领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节选自钱钟书《钱钟书散文》,有删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原因:一是中国诗调较轻;二是中国古代诗人崇尚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B.中国诗与西洋诗相比,最豪放的狂歌也比西洋诗斯文;中国诗是文明人的细语,而非某些西洋诗人所说的“野蛮犬吠”。 C.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与形式上没有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西洋社交诗较少,宗教诗较多。 D.西洋诗中格雷《墓地哀歌》和歌德《漫游者的夜歌》,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十分相似。‎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引述希腊神秘哲学家的话,是运用对比的手法,目的是讲清楚在中国读外国诗和在外国读中国诗都是在读诗的道理。 B.文章用“北京狗”和“西洋狗”都是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来打比方,旨在论述中国诗和外国诗内容和形式都是相同的。 C.“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是说立足中国来读中国诗歌,就像远行的人会倍感家乡的甜蜜。 D.本文的说理不同于一般论文,而是幽默风趣,谈笑风生,读者会在阅读时忍俊不禁。这正是学者随笔又称为小品文的特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 A.中国诗与西洋诗的作风也往往暗合,在几千年前中国诗就出现了与西洋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的相同作风。 ‎ B.作者在文中批评了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说要让那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哈巴狗,磨快牙齿咬他们。 C.中国诗和西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在中国诗里是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诗里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一样。 D.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中国的”成分,读外国诗时往往会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传承农耕文化起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 --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在有文化的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在不少年轻人或小孩子那里,可能却相当陌生。事实上,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补充历法,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遗产。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传承保护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一步。 材料二: 让二十四节气回归日常生活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它对当代生活究竟价值何在?人们对此却有不同的声音。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通过观察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而制定。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指南,二十四节气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成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然而,也有不少人从生活中发现,中国幅员辽阔。如果在远离中原的岭南地区,完全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言指导农事,可能会出现“冬行夏令”的尴尬。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二十四节气的地域性虽然确实存在,但它总结了太阳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变化规律,这对于农耕生产依旧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了解,各地的人们也会根据身边自然的具体变化,生产出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二十四节气表述,由此诞生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丰富的本地化知识。 另一方面,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指导功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虽然历史上会出现一些极端气候,但直到现在,全国农业生产仍然在二十四节气的框架内运作。”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才林解释道。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认为,尽管气候条件不断变迁,二十四节气对于城市人来说也不再具备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但它既唤起我们的回忆,并且时刻提醒我们大自然是按照自身的节奏在循环变化。”他表示,二十四节气能够提醒人类尊重自然和亲近自然。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很小,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来的节气规律。在中国许多农村地区,二十四节气仍旧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指导广大农民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 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显然已不仅仅限于农事耕作,它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比如很多地方的百姓会按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说法来准备自己的生活物资,清明吃青团、立秋吃西瓜的风俗也依旧流行。尤其是到了冬至时节,到底是应该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北方的网友几乎每年都要为此“论战”一次,彼此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好不热闹。而正是在这样的“论战”中,传统文化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继承、传播和弘扬,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网友对这种“论战”的参与热情,也正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深远影响力的证明。 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反映了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 B.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但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如果完全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言指导农事,不一定适应当地气候特征。 C.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和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专家对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的作用认识不一,有的认为二十四节气已不再具有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 D.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的指导功能有所削弱;但它已全面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的二十四节气歌在中国老一辈人那里肯定是烂熟于心,年轻人和小孩可能不知道。 B.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 C.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业活动的补充历法,它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 D.材料一、材料三有多处引用了歌诀、民谚和民俗事例,其作用是反映了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的关联,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二十四节气对生产生活及文化传承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花婆 (原非)花婆一生嫁过三个男人,一个教书先生,一个泥水匠,一个长工。三个男人婚后都不到两年,不是病亡就是祸死。三次寡遇,无须别人多讲,她就知道自己命不好。有了这般认识,她就断绝了一切温柔富贵的奢望,干脆拉根打狗棍,老老实实做起叫花子来。 不想这一讨饭,竟在洛河讨出了名堂。 花婆讨饭不做穷相,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夏天灰布单衣,冬天黑布棉衣,脚腕那儿常年扎着一副绑腿带,头发一丝不乱地网在发兜里。竹篮碗筷也干干净净还用一方白布掖紧四角遮了。也许是开始的不习惯反使她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她不喊叫,只朝敞着的大门前一站,静候着主人出来。如碰上狗咬,她也仅抡着棍子在地上划拉着抵挡。主人发现她,舍一块饼或一碗稀饭。她伸了篮子或碗接过,点头一谢,躲到无人处,蹲下埋头吃了,然后来到正在车水的井台上洗碗。如果吃饱了,就在井台上略坐一坐,随后无选择地随便走进谁家田里,帮着做些应时的活儿,如果觉得不足,便拿了新洗的碗筷,再去村里讨要。 ‎ 花婆总是这么一副姿态,安分自爱。日子一长,人们的意识里就淡漠了她作为叫花子的形象,只把她当作闲人对待。洛河川多水田,人们四季都忙,亲朋间有什么要紧的口信儿,一时腾不出手来,这便想到了花婆,这就托她十里八里地去传递。无例外地,隔个一天两天,对方就有了准确的回应。进而,人们又大胆地让她捎些小东小西,这也毫无差错。再后来,商人们为逃匪劫,竟把携带银钱的事也委托给她。这样下来,花婆终日负载累累的,追着洛河上的帆影或伏牛山上的流云,西来复去。 一天清早,花婆为一商贩转送款子,在伏牛山脚下被两个土匪劫了。她尾随着歹徒来到大山深处,走进一座寺院,见着了土匪头子张秀。张秀外号旱螃蟹,水陆两路都有他设的卡子。 花婆向张秀讨款子。张秀从大烟炕上爬起来,双脚点在鞋口里,盯着花婆说:“你上我这儿讨钱,你可知道我是干什么的?” 花婆说:“你是土匪头子,洛河没有人不知道。可你立过规矩,不抢邮差不抢贫。我是讨饭的。” 张秀拨弄着手下交上来的 100块银元:“你是叫花子,哪来这么多钱?还是硬货?” 花婆说:“我替人家送的。” 张秀说:“那就不是你的。” 花婆说:“可在我身上带着呢。” 张秀一挥手:“别跟我啰嗦了,走吧。“ “你叫我走就得把钱还我,”花婆迈着小脚上去撮银元,“要不我就没脸见人了。” 张秀一拍桌子上的手枪:“你既然是叫花子,还什么脸不脸的,打出去!” 几条大汉一拥而上,架起花婆,凌空丢出山门。花婆挣扎着站起,一句话不说径朝山崖走去。可惜她力气不足,一跃没有跳到沟底,而是落在不深的一个石头上,只撞破了头。 土匪把花婆弄上来,撕了她的衣襟替她包扎。张秀看着山门前摔碎的破碗片,抠了一会儿鼻孔说:“看不出,这婆子还这么重义!把那钱扔给她吧。” 自此花婆出了名,钦差一般在洛河川通行无阻。但她依然固守着一贯的叫花子形状,到哪儿只讨一口饭吃。 可是,花婆最后还是被人杀害了。她死在一个十字路口,透胸流下一摊血来,棍子碗筷还在身边,只是没了竹篮。人们报了官,县警察局却没来人。 花婆葬后个把月,有怀念者到坟上烧香,意外地发现坟前趴着一个男子。那男子身下一片淤血,子弹是从两只眼睛射进的,而他僵硬的手下就压着两把手枪。竹篮也回到花婆坟上,里边放着白花花 200块银元。 张秀一伙也来人看了那男子,说不是他们的人。人们于是猜测,那男子一定是外来的匪徒,还不知道花婆的善誉,及至知道了便深感羞愧,这就送还了劫物,自裁以谢罪。不然,他不会灭了自己的眼睛。 地方上贴出告示,要那银元的失主前来认领。过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失主到来。人们这就商议,想用那笔钱为花婆修座庙。庙名都拟好了,就叫义丐庙。这时,县警察局来人了,说要破案,就把那 200块银元作为物证收了去。 案子终究没破。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仍旧是那种猜测。‎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迫于无奈,花婆做起了叫花子,但是她的内心仍然觉得这很丢脸,所以她“讨饭不做穷相,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 B.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了花婆乞讨方式,用语言、心理、动作描写展示了花婆向张秀讨款子过程,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自此花婆出了名,钦差一般在洛河川通行无阻。”这说明当地的土匪出于对花婆的害怕,怕她又拼死讨钱,就不再打扰花婆了。 D.人们对男子死因的猜测,以及到最后“案子终究没破。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仍旧是那种猜测。”说明所有人对“善”和“义”的坚信。‎ 小说的主人公花婆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说两次写到县警察局,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 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破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 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击右贤王,有功,封为乐安侯。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选自《史记ž李将军列传》有删改)[注释]良家子:良家子弟,家世清白人家的子弟。汉朝军队的来源有两种,一种即所谓“良家子”,另一种是罪犯和贫民等。燕语:指闲谈,亲切交谈。‎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 B.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 C.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 D.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秩”是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后也指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B.“郎”是官职名,在当时专指皇帝的侍从官。 C.“麾下”本意是将旗之下,在本文中代指对将帅的敬称。 D.“元朔”是汉武帝时期的年号,年号纪年由汉武帝首创,始创年号为建元。‎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广机巧灵便多计谋。被活捉之后,他装病,趁机抢下匈奴少年的马突出重围脱险。 B.李广射箭方法有弊端。在远距离射击时,没把握从不发射,因此他领兵打猎时也经常受困或被野兽所伤。 C.李广为将清廉又亲民。他与部下同饮共食,对士兵宽厚和缓,士兵都爱戴他,乐意为他所用。 D.李广功高而未得封侯。一起侍奉过文帝的堂弟和曾经一起作战过的战友们都被封侯,唯独他没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虏多,为汉中郎。 ②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武汉疫情,牵动着国人的心,以下六则材料均来自于有关疫情的报道。 ①和时间赛跑!武汉市政府参照北京小汤山急救医院模式,仅仅耗时 6天建设起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专用救治医院。 ②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18日傍晚,84岁的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连日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参加新闻发布会……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③疫情就是战斗,通知就是号角。疫情发生后,武汉各大医院全力以赴抗击冠状病毒, 10万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 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年初一接到组派医疗队驰援湖北的通知,河南大学各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 24小时内,52名医务人员集结完毕,整装待发。截至1月28日,共有30支医疗队、4130人已经到达湖北开展工作。 ⑤很多身处武汉的普通民众,不惧疫情蔓延,主动投入到防疫一线做志愿者;有的武汉人暂时没发现身体异常,也坚定地选择留在武汉,避免出去后,万一感染到其他人。 ⑥国家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读完以上新闻,你觉得哪几则最能振奋人心?请以其中两或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注意彼此逻辑,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9年12月13日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82年前的12月13号,战乱中的_______让南京饱受苦难:30万无辜中华儿女惨死于侵略者贪婪的屠刀之下;男女老少饱受战争欺凌,成为了“魔鬼”的羔羊;江南少女正值青春年华,却在心中留下了永难愈合的伤疤;地裂巨缝、山河飘摇。 82年后的今天,和平时期的_______让中国重整河山:中国粮的奇迹世界共睹,再也不会有当年的“粮荒人慌”;联合国气候大会虽有波折但也如约而至,重诺中国努力完成目标;十九届四中全会顺利召开,稳健中国一步步迈好自己的步伐。 国家公祭日的 _______, 不是为了弘扬仇恨与耻辱,而是希望可以唤起对和平的坚守与向往。因为,(  )国家公祭日的钟声已经敲响,它告诉我们:历史记忆要洗去浮尘、常常擦拭,民族精神更是要时刻立于胸怀、_______身心。”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华民族正处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体中国人民理应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水深火热励精图治建立扫荡 B.血雨腥风锐意进取设立涤荡 C.水深火热锐意进取设立扫荡 D.血雨腥风励精图治建立涤荡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和平十分珍贵、重要,尽管未来世界如何变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何发展 ‎ B.和平依然十分珍贵、重要,尽管未来世界如何变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何发展 C.无论未来世界如何变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何发展,和平也十分珍贵、重要 D.无论未来世界如何变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何发展,和平依然十分珍贵、重要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不是为了宣扬仇恨与耻辱,而是希望可以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 B.不是为了弘扬仇恨与耻辱,而是希望可以唤起对和平的坚守与向往 C.不仅为了宣扬仇恨与耻辱,而且希望可以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 D.不仅为了弘扬仇恨与耻辱,而且希望可以唤起对和平的坚守与向往 1. 下面是宇文浩给李爷爷写的一则便条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 李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母亲让我登门造访,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愿您玉体早日康复! 小宇 2018年6月10日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家里做饭做菜难免会有剩余,大家自然都会放到冰箱里。①______?坊间一直说,饭菜要放凉了才能放冰箱,要不然冰箱会坏,其实,这个完全是误解,而且等饭菜放凉了再放冰箱,②______。 饭菜炒好后,当温度开始下降,细菌就已经开始“入驻”了,研究发现,当食物的温度降到 60℃,就有细菌开始生长;温度降到40℃-30℃,细菌们会很愉快,旺盛繁殖;而降到7℃,大多数细菌消停下来,进入休眠状态。只有将食物快速冷却至7℃以下,才有利于抑制细菌的繁殖,让食物更安全,这就要求我们尽快把食物放入冰箱里面。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建议,食物在室温下的存放时间不要超过两小时。 因此,一份刚刚烹饪完并准备储存的食物,为了防止细菌滋生,最好的办法是做熟盛出来装好后,③______。如果你实在是想放凉一会儿,当饭菜温度降到不烫手的程度,就赶紧放冰箱吧。‎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小题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小题3】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 ‎ ‎【解析】故答案为: (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重点字:跬)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重点字:誉) (3)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重点字:橹) 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句积累: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答案】【小题1】C ‎【小题2】‎ ‎ ‎ ‎【解析】(1)C.“颈联写风变化多端”错,颈联句意为:风不要随虎口以轻啸,而要助鸿毛以高飞。“岂随”“愿助”表明这些只是作者的希望,并非实写风的变化多端。 (2)“力卷雨来无岁旱”,作者遭受赤热之苦,希望清风为自己和天下人驱除暑热,表达出济世泽民之情;“尽吹云去放天高”,“放天高”一语双关,既写出风吹云散后天空的高阔,又喻示时运清平,表现渴望澄清世界的美好愿望;“岂随虎口令轻啸”,作者不愿意风助虎啸,看出其不趋炎附势的高尚情操;“愿助鸿毛绝远劳”,“希望风助“鸿毛”免去远行劳苦,给卑贱者以动力,表现出对弱者的同情;“江海可怜无际岸,等闲假借作波涛”,写无边无际的江海如果借助风的威力来兴起雄波巨澜,就能为世人送来清凉,给人世带来生气,在天地留下雄奇,表达了对社会清平的渴望。 答案:(2)①心忧天下、济世救民之情。作者身受暑热,渴望风能带来降雨,使百姓免受旱灾。②渴望社会清平之情。作者希望风吹云散,天空清明,寄寓了对海清河晏的盼望。③对趋炎附势者的劝诫之意。作者不愿意风助虎啸,暗喻有能力者不要助纣为虐。④对卑弱者的怜悯之情。作者希望风助“鸿毛”免去远行劳苦,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 (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古诗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然后将内容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 (2‎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分析词人的情感首先要知人论世,其次要抓住词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如何鉴赏诗歌: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3.【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 ‎ ‎【解析】(1)C.内容来源于上文第②段“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与形式上没有差异”表述错误,作者认为内容上没有什么差异,而在形式上是有差异的。 (2)A.“运用对比的手法”错误。内容来源于上文第③段“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的句子以及上下文的信息,不是对比手法而是类比手法。 B.“旨在论述中国诗和外国诗内容和形式都是相同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结合“中国诗只是诗……我们叫它‘西洋狗’”分析,应为“旨在论述中国诗和外国诗都是诗”。 C.“立足中国来读中国诗歌,就像远行的人会倍感家乡的甜蜜”,“中国诗歌”表述错误,应该为“美国诗歌”,作者是反对本位文化的。结合第③段“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根据“贵国惠特曼”判断,本文是钱钟书先生写给外国人的文字,所以文本信息可以理解为“研究中国的诗准使你们美国人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你们美国人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你们对自己国家美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所以选项应该表述为“立足中国来读美国诗歌,就像远行的人会倍感家乡的甜蜜”,一字之差。 (3)C.“共同点多于不同点”错误。结合上文第③段“好比一个人……反过来也是一样”分析,并未提到“共同点多于不同点”。故选C。 ‎ ‎ 答案: (1)C (2)D (3)C (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2)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 1.精读。不是“精细”地读,而是“精明”地读。所谓“精明”地读,就是该读的读,抓紧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应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置之不理。分割两类信息,是解决所有阅读题目的根本方法。 2、审题。审题干时先要明确选“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错误的一项”,再比较选项和题干,看是否答非所问。有的选项本身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却不是题干所问的问题。 3.定位。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择出与之“对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对应句。 4.对照。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与二者有差异的表述并相互对照。 5.选取。比较选项,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其间需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知识和能力积累,快速而准确地判定选项正误。在做该类文章阅读题时,如果不仅读懂了所给的材料,而且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那就能很容易识破陷阱,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4.【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 ‎ ‎ ‎【解析】(1)C.“有的认为二十四节气已不再具有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说的是“二十四节气对于城市人来说也不再具备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选项忽略了“城市人”这一限制语。故选C。 (2)A.“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的二十四节气歌在中国老一辈人那里肯定是烂熟于心……”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二十四节气歌’在有文化的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选项忽略了“有文化的”这一限制词。此外“肯定”过于绝对,故选A。 (3‎ ‎)结合材料一中“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传承保护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一步”,材料二中“对于农耕生产依旧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十四节气能够提醒人类尊重自然和亲近自然”,材料三中“二十四节气仍旧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指导广大农民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考生把这些信息分点概括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 答案: (1)C (2)A (3)①有利于指导广大农民安排农事活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仍旧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指导广大农民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②有利于提醒人类尊重自然和亲近自然。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③有利于传承保护中华农耕文化。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遗产。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的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相关信息的能力。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文中的信息”是指文中的语句及其所表达的内容,多是作者在文中所传达或阐述的事实、知识、理论、观点或设想等。所谓“筛选”,就是根据题目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就是在提取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分类,再用准确的语言条理化、清晰化、概括化和简洁化。“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考查的主要内容有:能够对照题中的语言材料辨别选项的正误,能从材料中筛选出答题的相关语句,并进行归纳整合。 5.【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 ‎ ‎【解析】(1)D.“所有人对‘善’和‘义’的坚信”无中生有。 (2)小说开头写花婆嫁过三个男人,三次守寡,“她就知道自己命不好”“老老实实做起叫花子”,可是“花婆讨饭不做穷相,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总是这么一副姿态,安分自爱”,可概括出花婆“安分自爱”的特点。别人托花婆传信“无例外地,隔个一天两天,对方就有了准确的回应”,让她带东西,“也毫无差错”,可概括出花婆忠于人事的特点。被土匪张秀劫了银钱,花婆冒死去讨回,讨不回来就以死相抵,可概括出花婆胆大刚烈的特点。 (3)对县警察局的描写属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花婆被杀之后,“人们报了官,县警察局却没来人”,表明县警察局根本不关心百姓死活,第二次出现是在人们想用匪徒还回来的钱给花婆修义丐庙的时候,“县警察局来人了,说要破案,就把那200块银元作为物证收了去”最终也没有破案,表明县警察局不仅不作为,而且唯利是图,贪财忘义,这就暗示出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县警察局的的行为和花婆的行为、土匪的行为、百姓的行为构成了对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也突出了小说的主人公花婆的形象。 ‎ 答案: (1)D (2)①安分自爱。三次寡遇,就断了富贵的奢望,老老实实做叫花子;做叫花子保持干净清爽,保持自尊。②忠于人事。无论为人传递口信,还是捎带小东小西,乃至银钱,从不失落。③胆大刚烈。银钱被劫,尾随匪徒找到匪徒巢穴,索要不成,跳崖殉义,最终要回被劫银两。 (3)①从小说环境看,两次写到县警察局,构成了小说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官府不作为、唯利是图。②从人物塑造看,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花婆的安分自爱、重信守义,连土匪也讲道义,就有了现实根据。③从主题表现看,丰富作品主题,借此表达对社会的批判,讴歌普通小人物身上的可贵品格。 (1)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主要考查主人公花婆的性格特征,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3)本题主要考查作用,本题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即可。 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6.【答案】【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 ‎ ‎ ‎【解析】(1)“陇西守”是陇西太守的意思,一个词语,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诱而降”的主语应该是“吾”,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译:我曾当过陇西太守,羌人有一次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在同一天把他们都杀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遗憾只有这件事。 故选C。 (2)C.“在本文中代指对将帅的敬称”错误。“麾下”本指旗下,借指将帅的部属,也指对将帅的敬称。结合“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分析,在本文中指将帅部下。故选C。 (3)A.“他装病”错误。通过文中“广时伤病”和“广佯死”,我们可以判断,李广当时的状态是受伤之后装死,而不是装病。故选A。 (4)①“以”,介词,凭借;“击”,抗击;“用”,介词,因为;“虏”,匈奴;“为”,动词,被任为;“为汉中郎”(被动句)。 译:李广凭借良家子弟的身份跟随军队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的匈奴很多,而被任为汉朝的中郎。 ②第一个“当”,判罪、判决;“所失亡”,“所”字结构,“……的(人)”一类的名词性结构,损失伤亡的人;“为……所”,表被动,被;“生”,活着;“当”,应当;“为虏所生得”(被动句)。 译: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的太多,(他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当斩首。 答案:(1)C。 ‎ ‎(2)C。 (3)A。 (4)①李广凭借良家子弟的身份跟随军队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的匈奴很多,而被任为汉朝的中郎。 ②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的太多,(他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当斩首。 (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关键在平时积累,对于课内、外要求诵读文学著作,考生既要了解识记文学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作情况等方面知识。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7.【答案】防控疫情,每个人都是主体     当前,源自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多地出现,引发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卫健委到武汉当地政府,从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到广大人民群众,政府、社会、医院和个人等各方面迅速行动起来,形成了防控疫情的强大合力。     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和致死的危害都不容小觑,更要考虑爆发的特殊时间和地点。临近春节、正值春运,人员流动性激增;而武汉地处九省通衢,东西南北的人流汇集于此,这些因素都加大了疫情传播的风险和防控的难度。如何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救治患者,如何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最大限度防控疫情,如何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障回家过年,这是对治理能力的考验,决不能有半点掉以轻心,必须全国上下齐心协力、高度戒备、共同应对。     病毒感染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都息息相关,因此,抗击疫情不只是政府部门和医护人员的事,更是每一个个体的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个人而言,提升科学素养和医疗知识水平,并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不吐痰等良好习惯,不仅是对个人健康负责,更是在减少疫情传播途径。在春节期间人口的大规模大范围流动的背景下,对公众的卫生教育尤其需要进一步“下沉”,让防控的共识与知识,能在更大范围内成为日常的生活习惯。同时,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疫情信息呈现链式传播,我们需要信息分享,但不要听风就是雨,更不要造谣传谣;我们需要严阵以待,但不必过度恐慌。每个人都能管理好自己的出行与安全,以实际行动营造干净的生活环境和理性的舆论生态,就能对政府力量形成不可或缺的补充,真正形成渗透到每个生活角落的防控力量。     这几天,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前往疫情一线,北大一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被隔离,武汉15‎ 名医务人员被感染……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救治工作第一线,他们对健康的守护、对生命的看护,展现着医者仁心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更说明,从政府到社会,从医护人员到普罗大众,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战胜疫情,我们本来就应该是一个休戚相关、有机互动的命运共同体。     政府严防死守,医院全力以赴,个人管好自己,各部门密切配合,东中西地域协同,有效防控疫情,才能让自己的“小家”享受团圆,让中国这个“大家”更加安全。 ‎ ‎【解析】首先解读材料,材料①⑤⑥是围绕“多方努力,共同抗疫”的主题来报道的;材料②③④是围绕“医者仁心”的角度来报道的;当然考生也可以选择其他角度,比如材料①⑥是从国家角度来报道的,材料④⑤是围绕“普通民众”来报道的,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合理选择材料即可。 立意: 1.致敬“逆行者”; 2.千里驰援,可歌可泣; 3.同胞一心,其利断金; 4.有国家做后盾,一定打赢战“疫”。 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8.【答案】【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 ‎ ‎【解析】(1)①水深火热:用来形容老百姓所受的灾难,像水那样越来越深,像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血雨腥风: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结合南京大屠杀的特点,应选“血雨腥风”。②锐意进取是指意志坚决地追求上进,下决心强化,力图有所作为;励精图治指振奋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好,对象主要是领导人,不合语境。③建立:开始成立或产生;开始形成。设立:设置;成立(组织、机构等)。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结合句意,用“设立”合适。④扫荡:一是指一种军事行动;二是荡平,彻底清除之意。涤荡:一是冲洗,清除;二是扫清,扫尽(如政治上的腐败或组织上的弊病)。结合词义和搭配,用“涤荡”合适。故选B。 (2)根据语境,该处强调“和平”在每个时期都很重要。B.一开头就出现“依然”,衔接不自然;连词“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下文往往转折,所以“尽管”用在此处不合适,据此排除A.B.结合语意,C.的“和平也十分珍贵、重要”与D.“和平依然十分珍贵、重要”作比较,“依然”更能体现“和平”在每个时期都很重要的内容。故选D。 (3)“弘扬”是褒义词,不能与“仇恨和耻辱”搭配;“坚守和向往”语序不当,应是“向往和坚守”,据此排除B.D.;关联词“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结合语意,应选用“不是……而是”,排除C.故选A。 答案: ‎ ‎(1)B (2)D (3)A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适用排除法,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成语的积累记忆,同时在此基础上借助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比如:重点分析成语的关键词;注意词语的适用对象;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洁,防止出现语意重复。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要考虑六个一致:陈述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陈述逻辑一致,语言风格一致,陈述句式一致,内容衔接一致。 (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要求考生熟练掌握高考命题辨析病句的六大病因: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成语辨析题的设错角度: 1、望文生义。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2、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完整性。如果只注意某些语素,而忽视其他语素,就会破坏整个成语的意义。 3、轻重失度。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切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4、语义重复。成语的意义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成语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就可能造成成语意义和句子语义的重复。 5、自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 6、形近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上极可能混淆。 7、不合对象。有些成语的使用有其特定的对象和范围,不能随意搬用。 8、褒贬颠倒。成语往往含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一般说来,褒词不能贬用,贬词不能褒用,否则会影响感情的正确表达。 9、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用于己方,不能用于对方;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于己方。如果辨别不清,就会造成谦敬错位。 9.【答案】“惊悉”修改为“听说”   “阁下”修改为“您”   “造访”修改为“拜访”   “馈赠”修改为“送上”   “玉体”修改为“身体” ‎ ‎【解析】①“惊悉”:突然知道一个吃惊,震惊的消息。往往用在很重大的恶性变故时,此处属大词小用,程度过重。 ②“阁下”一词为敬辞,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故此处不可用。 ③“造访”:前往访问,拜访,属敬词,用于向别人表示道谢的。这里语境为“生病”,故用“探望”合理。 ④“馈赠”是敬语,多用于别人送给自己东西,不能用于自己。 ⑤“玉体”用于女子,不能用在爷爷身上。故答案为: ①“惊悉”修改为“听说”; ②“阁下”修改为“您”; ③“造访”修改为“拜访”; ‎ ‎④“馈赠”修改为“送上”; ⑤“玉体”修改为“身体”。 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 语言得体运用看准对象要注意谦辞和敬辞,要注意禁忌语。讲话要讲究分寸,巧妙用语,日常场合亲切、自然,正式场合庄重、规范,娱乐场合幽默、活泼,悲伤场合低沉、哀婉。分清书面语和口语,口语亲切自然,书面语庄严、严谨。注意区分各种文体的不同的语言要求:议论文讲究用语准确严密,注意修饰语的使用。实用性文章语言讲究平实。新闻稿简洁、扼要,概括性强。 广播、演讲辞明白、口语化,避免同音歧义词。广告用语通俗凝练,新颖活泼,幽默易记。合同措辞严密,表达清晰,政令词语庄严而有分寸等等。贺辞热情洋溢。 10.【答案】什么时候放合适呢,还很容易导致细菌繁殖滋生,就立即放冰箱冷藏室保存 ‎ ‎【解析】语段介绍了饭菜储存冰箱的相关知识。第一处前句说剩余菜难放冰箱,后一句“坊间一直说,饭菜要放凉了才能放冰箱,要不然冰箱会坏,其实,这个完全是误解”明显是说存放时间错误,据此推断应该是“什么时候放合适呢”;第二处根据“饭菜炒好后,当温度开始下降……细菌们会很愉快,旺盛繁殖”推断,应该是“还很容易导致细菌繁殖滋生”;第三处根据“为了防止细菌滋生,最好的办法是做熟盛出来装好后”、“如果你实在是想放凉一会儿……”推断,应该是“就立即放冰箱冷藏室保存”。 答案: ①什么时候放合适呢; ②还很容易导致细菌繁殖滋生; ③就立即放冰箱冷藏室保存。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