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7.50 KB
  • 2021-04-14 发布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细胞呼吸作业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细胞呼吸 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干燥的环境细胞呼吸最弱,有利于果蔬储藏 B.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以适应缺氧环境 C.用玉米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来替代汽油,主要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D.马拉松比赛中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解析 无氧条件下细胞无氧呼吸较强,不利于果蔬储藏,A项错误;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但在缺氧时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以适应缺氧环境,B项错误;用玉米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来替代汽油,主要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C项正确;马拉松比赛中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中获得能量,也能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少量能量,D项错误。‎ 答案 C ‎2.下列细胞结构,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能产生CO2的是(  )‎ A.肝细胞的线粒体基质 B.乳酸杆菌的细胞质基质 C.酵母菌的线粒体基质 D.水稻根细胞的细胞质基质 解析 人体肝细胞和酵母菌的线粒体基质内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将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没有CO2;水稻根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内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答案 B ‎3.某酵母菌菌株由于基因突变,其线粒体失去了原来的功能。那么该菌株(  )‎ A.丙酮酸生成停止     B.可产生乳酸 C.没有ATP的产生 D.葡萄糖的消耗速率加大 解析 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当酵母菌菌株发生基因突变,其线粒体失去功能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停止,无氧呼吸的速率加快。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丙酮酸生成;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产生相同的能量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有氧呼吸多,故该菌株葡萄糖的消耗速率加大。‎ 答案 D ‎4.细胞内的磷酸果糖激酶(酶P)催化反应:果糖-6-磷酸+ATP果糖-1,6-二磷酸+ADP,这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中的重要反应。如图为高、低两种ATP浓度下酶P活性与果糖-6-磷酸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酶P催化的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一定范围内,果糖-6-磷酸浓度与酶P活性呈正相关 C.低ATP浓度抑制了酶P的活性 D.酶P活性受有氧呼吸产物ATP的反馈调节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 酶P催化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中的重要反应,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项正确;由图中曲线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横轴(果糖-6-磷酸浓度)与纵轴(酶P活性)呈正相关,B项正确;对比图中两条曲线可知,在一定的果糖-6-磷酸浓度范围内,相同果糖-6-磷酸浓度下低ATP浓度对应的酶P活性高于高ATP浓度对应的酶P活性,即低ATP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酶P的活性,C项错误;ATP为有氧呼吸的产物,分析坐标曲线可知,当ATP浓度升高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酶P的活性,即酶P活性受有氧呼吸产物ATP的反馈调节,D项正确。‎ 答案 C ‎5.野生型酵母菌在线粒体内有氧呼吸酶作用下产生的[H]可与显色剂TTC结合,使酵母菌呈红色。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缺乏上述相关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TC可用来鉴别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 B.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也可产生[H]‎ C.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无法合成ATP D.呼吸缺陷型酵母菌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被分解 解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 C ‎6.甲、乙两个三角瓶中有等量葡萄糖液,向甲加入一定量的酵母菌,向乙加入由等量酵母菌研磨过滤后获得的提取液(不含酵母细胞)。一段时间后,甲、乙均有酒精和CO2的产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两个反应体系中催化酒精产生的酶种类相同 B.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甲瓶内酶的数量可能增多 C.甲、乙两个反应体系中产生等量酒精所消耗的葡萄糖量相同 D.实验结果支持巴斯德“发酵必须有酵母细胞存在”的观点 解析 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甲、乙两个反应体系中都能产生酒精,说明都进行了无氧呼吸,而参与无氧呼吸的酶种类相同;酶是活细胞产生的,甲瓶中活的酵母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酶,故随反应的持续进行,甲瓶内酶的数量可能增多;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甲、乙两个反应体系中,产生等量酒精所消耗的葡萄糖量相同;乙反应体系中不含酵母细胞,也能进行酒精发酵,故实验结果否定了巴斯德“发酵必须有酵母细胞存在”的观点。‎ 答案 D ‎7.科研人员探究温度对密闭罐中水蜜桃果肉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 h内,果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B.50 h后,30 ℃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 C.50 h后,30 ℃的有氧呼吸速率比2 ℃和15 ℃慢,是因为温度高使酶活性降低 D.实验结果说明温度越高,果肉细胞有氧呼吸速率越大 解析 果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50 h后,30 ℃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是由于此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较高,有氧呼吸已将O2消耗殆尽,以后仅进行无氧呼吸,故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由于酶具有最适温度,‎ 若超过最适温度,有氧呼吸速率会降低。‎ 答案 B ‎8.如图表示玉米种子在暗处萌发初期淀粉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情况,在此环境中约经过20天左右幼苗死亡,并被细菌感染而腐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葡萄糖变化情况的曲线是乙 B.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为越来越少 C.在此环境下种子萌发过程中会发生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D.幼苗被细菌感染后,便没有CO2释放 解析 玉米种子在暗处萌发初期,淀粉会不断水解为葡萄糖,导致淀粉的含量下降,葡萄糖的含量上升,因此图中表示葡萄糖变化情况的曲线是甲;种子萌发过程中因细胞呼吸不断消耗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总量越来越少;在暗处,种子萌发过程中不会发生光合作用;细菌的细胞呼吸也可释放CO2。‎ 答案 B ‎9.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最终去向有两处:即ATP中的化学能、散失的热能 B.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 C.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D.物质a产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解析 根据产物酒精判断条件X为无氧,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酒精中,一部分储存在ATP中,‎ 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检测酒精的试剂甲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物质a是CO2,图中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 答案 D ‎10.科学家用含不同浓度NaF的水溶液喂养小白鼠,一段时间后,测量小白鼠细胞代谢产热量及细胞内的ATP浓度,分别获得细胞内的ATP浓度数据和产热量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NaF浓度(10-6g/mL)‎ ATP浓度(10-4mol/L)‎ A组 ‎0‎ ‎2.97‎ B组 ‎50‎ ‎2.73‎ C组 ‎150‎ ‎1.40‎ A.该实验的测量指标是细胞产热量和细胞内的ATP浓度 B.高浓度的NaF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C.NaF对细胞代谢产生ATP有抑制作用 D.该实验采用了空白对照和相互对照 解析 结合题意分析可知,该实验的测量指标有两个:细胞产热量和细胞内ATP的浓度。高浓度NaF组(即C组)的细胞产热量高于对照组(即A组),细胞内ATP浓度低于对照组。从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NaF对细胞代谢产生ATP有抑制作用。该实验有空白对照组A组和不同浓度的NaF实验组(B组和C组)相互对照。‎ 答案 B ‎11.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 mL,CO2增加36 mL,则在这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 A.倍 B.倍 C.2倍 D.倍 解析 由反应式可知,有氧呼吸每消耗1 mol O2同时生成1 mol CO2,由于在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结合题意“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 mL”,说明有氧呼吸产生24 mL CO2,则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36-24=12(mL),则在这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倍。‎ 答案 D ‎12.下表是不同植物的不同器官的呼吸速率(单位鲜重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单位:μL·g-1·h-1)。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植物器官 呼吸速率(O2)‎ 植物器官 呼吸速率(O2)‎ 胡萝卜 根 ‎25‎ 大 麦 种子(浸 泡15h)‎ 胚 ‎715‎ 叶 ‎440‎ 胚乳 ‎76‎ 苹果 果肉 ‎30‎ 叶 ‎266‎ 果皮 ‎95‎ 根 ‎960~1 480‎ A.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 B.大麦种子内胚的呼吸速率比胚乳高,表明胚的能量代谢较旺盛 C.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呼吸速率不同,与其结构有关,而与其功能无关 D.测定大麦种子呼吸速率前先要将种子浸泡,是为了提高种子的含水量 解析 据胡萝卜的根和叶的细胞呼吸速率不同,苹果的果肉和果皮的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得出,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细胞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A项正确;根据表格中大麦种子胚的细胞呼吸速率比胚乳高,说明种子胚代谢比较旺盛,需要能量比较多,B项正确;生物体的结构决定功能,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呼吸速率不同与其结构及功能均有密切的关系,C项错误;细胞呼吸需要水的参与,而且生化反应也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所以测定大麦种子细胞呼吸速率前先浸泡,是为了提高种子的含水量,D项正确。‎ 答案 C ‎13.如图所示的三个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消过毒的、刚萌发的小麦种子,未消毒的、刚萌发的小麦种子,未消毒的、刚萌发的花生种子。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不考虑温度变化对气体体积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当装置a和装置b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分别记录其移动速率va和vb,则va<vb B.如果装置b和装置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b和Tc,则Tc>Tb C.如果装置b和装置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水珠移动距离Lb和Lc,则Lb<Lc D.如果装置a和装置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a和Tc,则Ta>Tc 解析 从实验装置判断,装置a和装置b是一组实验,变量为种子是否消毒,即是否存在微生物;装置b和装置c是一组实验,变量为种子的种类。装置b中的小麦种子未消毒,其细胞呼吸强度大于装置a中的小麦种子细胞呼吸强度,即消耗的氧气较多,同时两个装置中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都被NaOH溶液吸收,所以装置b的内外压强差大,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的速率vb>va,A项正确;小麦种子含淀粉较多,花生种子含脂肪较多,脂肪中氧元素的含量比等质量的糖类少,相同条件下,脂肪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比糖类(淀粉)多,产生的热量也比糖类(淀粉)多,如果装置b和装置c中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则装置c中消耗的氧气较多,内外的压强差较大,产生的热量较多,B、C两项正确;装置a与装置c比较,应该是Ta<Tc,D项错误。‎ 答案 D ‎14.近几年,几起严重的醉驾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交警为检测司机是否存在酒后驾驶的违章行为,检测司机呼出的气体的试剂是(  )‎ A.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B.斐林试剂 C.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D.澄清的石灰水 解析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生成灰绿色的硫酸铬,利用此原理可检测酒精的存在。‎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5.甲、乙、丙三图都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________,如果呼吸强度不能用CO2的释放量表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B点的CO2量来自________,当O2浓度达到M点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________。‎ ‎(3)图丙中YZ∶ZX=4∶1,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量的________,图中无氧呼吸强度降为0时其对应的氧气浓度为________。‎ ‎(4)丙图中细胞呼吸对有机物中能量的利用率最低的点对应的氧气浓度是________。‎ 解析 (1)分析图甲可知,该细胞的呼吸强度与O2浓度的变化无关,所以进行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无氧呼吸;若呼吸强度不能用CO2的释放量表示,最可能是因为该生物无氧呼吸不产生CO2,可能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2)分析图乙可知,图乙中B点O2浓度为0,但有CO2释放,说明此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当O2浓度达到M点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呼吸酶的数量有限。(3)图丙中YZ∶ZX=4∶1,由图可知,YZ表示无氧呼吸的CO2释放量,‎ 设为4a,ZX表示有氧呼吸的CO2释放量,设为a,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a,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2a,所以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量的比例为a÷(2a+a)=;由图可知,无氧呼吸强度降为0时,其对应的O2浓度是I。(4)图丙中细胞呼吸对有机物中能量的利用率最低的点所对应的O2浓度是0,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能量大部分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少数储存在ATP中被利用。‎ 答案 (1)无氧呼吸 该生物无氧呼吸不产生CO2‎ ‎(2)无氧呼吸 呼吸酶的数量有限 ‎(3) I ‎(4)0‎ ‎16.如图表示酸雨对大豆种子萌发时能量代谢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子中ATP含量属于该实验研究的________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各组种子的实验应在________环境中进行。‎ ‎(3)分析5~7天种子中ATP含量降低的原因:________。‎ ‎(4)由图可知,酸雨可能通过________阻碍大豆种子的萌发。‎ 解析 (1)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pH的酸雨,‎ 因变量为ATP含量和呼吸速率,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的酸雨对大豆种子ATP含量和呼吸速率的影响。(2)种子中ATP含量属于该实验研究的因变量。实验的无关变量包括温度、氧气浓度、光照等,实验应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黑暗环境中进行。(3)5~7天时种子代谢旺盛,细胞的分裂、分化需要消耗较多的ATP。(4)由图可知,酸雨pH越低,大豆种子ATP含量和呼吸速率越低,说明酸雨可能通过抑制种子呼吸速率,降低ATP含量来抑制种子萌发。‎ 答案 (1)探究不同pH的酸雨对大豆种子ATP含量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2)因 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黑暗 ‎(3)ATP的消耗量增加 ‎(4)抑制种子呼吸速率,降低ATP含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