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0 KB
  • 2021-04-14 发布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专题复习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一课 综合练 一、选择题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 ‎①‎2017年3月5日我国召开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②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 ③我国拟将房地产税立法 ④青少年学生参观故宫博物院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解析:选B。“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属于精神产品,④属于精神活动,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属于政治范畴,③属于经济范畴,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孔庙、孔府、孔林简称为“三孔”,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三孔就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教科书,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  )‎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精神产品具有继承性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解析:选D。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三孔展示儒家文化,可见文化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故答案为D。‎ ‎3.那些专门从事“脚户”工作的人,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于是便有了“信天游”。这主要表明(  )‎ A.文化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 B.文化现象是自发形成的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解析:选C。A观点错误,纯粹“自然”的不是文化现象,故排除。B观点错误,文化现象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人通过社会实践主动形成的,故排除。C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通过社会实践形成“信天游”,说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故入选。D观点错误,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故排除。‎ ‎4.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据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80至100个。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步步地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解析:选C。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着“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这说明“乡韵”精神是通过村落体现出来的,由此可以得出C的结论。A、D不符合题干主旨。B说法错误。‎ ‎5.“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①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④文化的影响表现在诗篇之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实质就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故选①②。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③表述错误。文化的影响表现在个人成长和民族与国家的历史中,④表述错误。‎ ‎6.元朝画家黄公望绘制的《富春山居图》,以艺术的形式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粹聚于笔下。满纸空灵秀逸,笔简意远,后人誉之为“画中之兰亭”。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③富春江的自然美是一种文化 ④《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所以“富春江的自然美是一种文化”是错误的,排除③;元朝画家黄公望通过社会实践,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粹聚于笔下,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的文艺创作活动,故①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7.《舌尖上的中国》不仅牵动观众的味蕾,更被许多商家看作营销的好机遇,潜藏在美食背后的商机也纷纷被挖掘。这一现象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人们在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美食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人们观看美食节目,享受美食文化的熏陶,这说明人们在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说法正确;《舌尖上的中国》被许多商家看作营销的好机遇,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④说法正确;①与题意不符;③说法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该题选C。‎ ‎8.《孔乙己新传》:生活在新时代的孔乙己,面对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推进诸多重大公共决策的现象,到省城进修电脑技术并免费教授给鲁镇人民。如今,鲁镇人民已经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进行信息交流和发表政治见解,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传递当地原生态民意的重要渠道。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体现出(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④政治生活决定于文化生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孔乙己新传》是人们结合现代生活对原有文化进行的改编,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①‎ 说法正确;在新传中,通过网络推进重大公共决策,发表政治见解,这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③说法正确;②与题意不符;④说法错误。该题选C。‎ ‎9.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但对他的家书,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推崇备至。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这说明(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主动的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中“自然而然”的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③说法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0.有人说:“苹果的电子产品引领了世界潮流,它不仅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信仰。”这句话说明(  )‎ ‎①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物质产品附着文化的内容 ②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并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③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④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②观点错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不是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经济决定文化,但并不是经济促进文化的发展,故排除。④观点错误,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并不一定是经济方面的,故排除。①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苹果的电子产品引领了世界潮流,它不仅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信仰说明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物质产品附着文化的内容,故入选。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电子产品引领世界潮流,说明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故入选。‎ ‎“‎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B.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决定作用 C.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始终是同步的 D.文化总是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解析:选A。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A正确且符合题意;经济、政治决定文化,B说法错误;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并不是始终完全同步的,C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2.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B.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C.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 D.只要发展文化就能提高综合国力 解析:选B。“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上述材料告诉我们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B正确且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错在“决定”;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经济的竞争,C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 ‎13.由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自开展以来,各地群众推荐了大批感人的好人好事,有力地促进了各地道德模范的选树工作,营造了学习、关爱、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发挥了引领道德风尚的积极作用,提高了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运用“文化的力量”的知识,分析说明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文化对社会发展、对个人成长的作用的相关理论,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②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更好地发挥先进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14.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和人口高度密集,交通拥堵正成为全球各大城市的“流行病”。在解决拥堵问题上,东京除拥有完善的立体化道路交通体系外,在软件方面的作用远远超过硬件方面,出台了包括《公路交通法》《公路运输法》《高速汽车国道法》等法律,并严格执法。伦敦最著名的措施就是收取“交通拥堵费”,其智能交通系统非常完善,摄像头、监控仪等设备无处不在,交费网络发达,并已开发了多种功能的“电子标签”(相当于交费卡)。但伦敦交通局也承认,单靠收费来控制拥堵的效果正在逐渐减弱。‎ 结合材料,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分析说明东京、伦敦治理交通拥堵政策及举措的依据。‎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分析东京、伦敦治理交通拥堵政策及举措的依据,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等方面分析;并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答案:①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上述治理交通拥堵政策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正确的交通政策缓解了交通拥堵。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交通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