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32 KB
  • 2021-04-14 发布

人教新课标音乐家五年级下册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 课 时 教 案 课 程 ‎《保卫黄河》‎ 教 学 目 标 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 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教 材 分 析 重点 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难点 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 教具 多媒体、音频、图片 电化教具 PPT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不要仓促)‎ 二、了解黄河:‎ 1、 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欣赏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用你所看到的黄河吗?‎ 2、 老师播放“黄河”的录像。课件: 黄河录像 3、 ‎(同时问)谁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 例如:奔腾的黄河 瑰丽多姿的黄河(评价)‎ 关于黄河,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及时评价)‎ ‎4.老师再为同学(课件:黄河流域图)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口客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最后由山东注入渤海。千折百弯的黄河,像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在这里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一望无垠的肥土沃壤,有粗旷雄浑的黄土高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因此,人们往往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亲切的称它为——母亲河。(呼应学生所说)‎ ‎ 第4 周 星期一 ‎‎2011年3月7日 教 学 过 程 1、 看,这个女孩站在母亲河面前,思绪万千,假如你是这个女孩,你会想到什么?‎ 2、 对,女孩对黄河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但同时又回忆奶奶曾经告诉她的一个故事,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1939年,诗人——光未然(板书:光未然 词)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带来了他刚刚创作不久的新诗词《黄河大合唱》,板书:选自《黄河大合唱》,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诗词(课件:保卫黄河歌词)‎ 3、 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诗词,想一想,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 学生回答。板贴:《保卫黄河》‎ 师: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而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这段催人奋进的诗词,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作曲家冼星海(板贴:冼星海 曲)也像我们一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激动的对光未然说:“交给我吧,我有把握把它写好”。星海拿到歌词后,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拖着生病的身体,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所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 二、初听歌曲:‎ 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保卫黄河》,感受歌曲作者冼 星海将这段诗词赋予了怎样音乐,来表达他的爱国热情?(好)‎ 播放《保卫黄河》全曲。(课件:播放全曲)‎ 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雄伟、激昂、热烈。从音乐的速度快慢、力度强弱、节奏紧密、演唱形式引导)‎ 1、 这首歌曲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歌词,但却给我们带来这么强烈的感受!作者到底运用了哪些音乐的表现形式,使大家具有如此的感受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段欣赏。‎ 教 学 过 程 三、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 1、 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保卫黄河》的第一部分,想一想,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课件:复听歌曲第一段)‎ 学生回答(板书:齐唱)‎ 师:齐唱的演唱特点是许多人一起演唱同一段旋律,作者冼星海运用这种演唱形式,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希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激昂奋进的音乐旋律,表现了全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就让我们一起学唱歌曲的前两乐句,共同感受当时人民的抗日心声!(课件旋律线)‎ ‎5、范唱第一遍 教师指旋律线,请同学们注意歌曲歌词的高低变化。 (教师手势遥指,无伴奏范唱)‎ ‎6、教师小结:这个旋律走向,表现了旋律的高低变化,这种变化就像黄河的波涛,上下起伏。‎ ‎7、范唱第二遍 教师为歌曲加上伴奏演唱,请学生用手划出旋律线的走向 (没有前奏)。‎ ‎8、演奏第一遍 学生轻唱歌词 ‎ ‎9、同学们演唱的非常准确!老师要为大家的演唱加上前奏,这段前奏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歌词的内容,听一听,加上前奏之后,在那些字的演唱上加重了语气?(教师弹琴范唱)‎ ‎10、 学生回答,(课件字变红色)风、马、黄河、黄河。‎ ‎11、 看老师指挥演唱歌词。‎ ‎、老师为大家加上歌曲的前奏,仔细听,什么时候开始进入?‎ 第二部分:‎ 教 学 过 程 ‎10、 学生回答,(课件字变红色)风、马、黄河、黄河。‎ ‎11、 看老师指挥演唱歌词。‎ 第二部分:‎ ‎1、欣赏第二部分,听一听,在歌词、旋律都一样的情况下,它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5.我们刚才欣赏的这一部分,是有两个声部进行演唱的,所以称之为?(板贴:二部轮唱)‎ ‎6.你们想不想尝试两个声部的轮唱?‎ ‎7、将学生分为两组,在教师指挥下,进行二部轮唱。(强调重拍)‎ ‎8、老师为你们加钢琴伴奏,你们自己进行二声部轮唱,可以吗?‎ ‎9、刚才我们的演唱的声音效果像什么?(此起彼伏的波浪,)‎ 师:这就是轮唱的音乐特点。通过这种演唱形式,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 ‎10、小结:同样的歌词和旋律,由于采用了轮唱形式,让我们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 第三四部分:‎ 第三部分在相同旋律下,又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课件三 请学生回答:演唱形式?板贴:三部轮唱 与二部轮唱不同处,——每一句一起结束(唱?)‎ 作者为何要运用三部轮唱的方式呢?他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 (随着人们不断的加入,声音不断的加强,表现抗日的力量从小变大,由弱到强)让我们再次回顾第三部分,接着欣赏歌曲的高潮——第四部分,想一想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音乐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使它成为歌曲的高潮?(课件:第三四部分)‎ 教 学 过 程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板贴:齐唱)‎ 和第一部分相比,旋律都一样,演唱形式也一样,都是齐唱,为什么是高潮?音乐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力度加强,速度加快。音调升高)‎ ‎7、小结:随着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以及旋律音调的升高等音乐要素的变化,表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最终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革命力量,打败日本侵略军。‎ 四、完整复听:‎ 通过刚才的分段欣赏,我们对这首歌曲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了充分的了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色块)第一部分的通过刚才的分段欣赏,我们对这首歌曲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了充分的了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色块)第一部分的音乐表现形式是?它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是?……….‎ 通过刚才的回顾,我们发现,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看,如果老师用线条来表现演唱形式的变化,(课件:渐强记号)这是音乐当中的什么记号?这个渐强记号,更加形象的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变化,展现了我们国家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以及全国人民打败日本鬼子的必胜决心。‎ 让我们对照画面提示,再一次感受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所带来不同的音乐形象 (课件:完整欣赏全曲)‎ 教 学 后 记 这节课是以歌唱、欣赏为主的综合课。我以《保卫黄河》为主线贯穿其中,运用课件将齐唱《保卫黄河》和轮唱《保卫黄河》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辨析,使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记忆、情感同时参与,既加大了教学信息量,又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