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2.50 KB
  • 2021-02-26 发布

沪科版物理八上期末检测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 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期末综合检测 第一~六章 (60 分钟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如图所示是班上几个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回家时的情景示意图。当火 车徐徐开动时,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那么,小 明不可能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火车 B.小明的同学 C.小明 D.火车内的其他乘客 2.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锣立即停止发声,这是因为( ) A.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小了 B.声音传到人体中去了 C.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大了 D.锣面停止了振动 3.(2011·怀化中考)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真空能传播声音 B.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就是噪声 C.秋天,蝉趴在树上某个地方也能发出叫声,说明发出声音时物体不需 要振动 D.人们利用声呐技术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说明声音只能传递信息,而 不能传递能量 4.(2012·上海中考)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 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 s -t 图像为图所示 a、b、c 三条图线 中的两条,运动 5s 后甲、乙间的距离大于 2m,则 ( ) A.甲的 s -t 图一定为图线 a B.甲的 s -t 图可能为图线 b C.乙的 s -t 图一定为图线 c D.乙的 s -t 图可能为图线 a 5.(2012·无锡中考)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 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 ) A.沿 ON 向后转动板 A B.沿 ON 向后转动板 B C.改变入射光线与 ON 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 ON 的夹角 6.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图乙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 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2012·十堰中考)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了一双新鞋在垂直的试鞋 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 到,他应该 ( ) A.弯腰或下蹲 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 C.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 D.把穿着鞋的脚抬高一些 8.(2012·铜仁中考)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铜仁市碧江区 一角,如果拍摄时所用照像机的镜头焦距是 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 离应 ( ) A.大于 100mm B.大于 50mm 小于 100mm C.小于 50mm D.等于 50mm 9.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在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 当于 ( )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增加砝码 D.从右盘减少砝码 10.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现将质量相等 的酒精、硫酸和盐水分别装在这三个容器中,已知ρ硫酸>ρ盐水>ρ酒精,则 这三个容器中依次分别装的是 ( ) A.硫酸、盐水、酒精 B.盐水、酒精、硫酸 C.酒精、硫酸、盐水 D.硫酸、酒精、盐水 11.(2012·海南中考)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12.如图所示,一架重型运输直升机在执行救灾任务时,通过钢缆将一 质量为 9×103kg 的货物悬吊着往下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升机所吊货物的重力是 9×103N B.直升机所吊货物的重力是 9×104N C.货物受到的重力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D.货物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空 1 分,共 18 分) 13.(2012·义乌中考)魔术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着许多 科学原理。图甲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 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 而飞”。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乙),它与箱底的夹角为 度,使观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 因为光具有 性质。 14.2012 年央视春晚上,一个戴一头黄色假发,穿一件白上衣的歌唱演 员,在红色灯光照射下,他的假发是 色,上衣是 色。 15.(2012·聊城中考)如图为网球在水平地面上自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 摄影照片,已知所用闪光灯每隔 0.02s 闪亮一次,根据照片记录的网球 位 置 可 知 , 网 球 的 速 度 , 网 球 受 到 的 摩 擦 力 方 向 向 。 16.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 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所成的 (选填“都 是实像”“都是虚像”或“一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乙透镜的焦距。 17.图中所示的是一束光射到两种透明物质的分界面, 一部分光射回到原来的物质,另一部分进入另一种物 质,则入射光线是 ,折射光线是 ,入 射角是 度,折射角是 度。 18.(2012·本溪中考)诗人杜甫在其著名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1)诗中“卷”的物理含义是 ; (2) 诗 中 描 绘 的 悲 凉 情 景 所 包 含 的 物 理 道 理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图甲所示的实验表明重力的方向总是 ;如图乙所示,物体 A 的重力为 N,质量为 kg。(取 g=10N/kg) 20.如图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 个力的作用。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9 分) 21.(3 分)(2012·河南中考)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 镜上,请画出经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 22.(3 分)(2012·南充中考)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23.(3 分)(2012·烟台中考)如图所示为足球运动员顶出去的足球,试画 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 24.(14 分)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v 与物到平面镜 的距离 u 的关系,现将泡沫塑料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白纸平放并固 定在泡沫塑料板上,在白纸中间画一条直线 MN,把一块带支架的平面 镜(不透明)沿直线 MN 放置,使平面镜底边与直线 MN 重合,且使平面 镜垂直于纸面,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装置的基础上,利用一把刻度尺 和一盒大头针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v 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u。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25.(8 分)如图甲,某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木块在桌面上的摩擦 力。 (1)实验时发现,当拉力等于 0.5 N 时,小木块保持静止,此时小木块受到 的摩擦力大小为 N。 (2)要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该在小木块做 时读出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 (3)通过在木块上增减砝码,改变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压力,多次测量得 到如图乙所示的滑动摩擦力 f 随压力 F 压变化的图像。则当压力等于 4.0 N 时,摩擦力等于 N。 (4)物理上,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称为动摩擦因数。由图乙可求出 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 。 26.(8 分)小明观察到电风扇、落地灯等都有个大而重的底座,使它们不 易翻倒。进而他提出两个猜想:①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可能与物体重 心高低有关。②物体的稳度可能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①,他将三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固定在三个相同的圆柱 体的底部、中部和上部,其重心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小心地推翻圆柱 体,观察圆柱体刚好翻倒时转过的角度θ(如图乙)并记录在表中。 在验证猜想②之前,他想到照相机的三脚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支 得越开却越稳。于是,他调整思路,找来一块木板和四根相同的木棒,组 成图丙所示装置,将四根木棒由内向外移动时,装置的稳度不断增大。 实验次数 1 2 3 重心高低 低 中 高 圆柱体刚好翻倒 时转过的角度 大 较大 小 稳度 大 较大 小 (1)圆柱体刚好翻倒时转过的角度θ越小,反映圆柱体的稳度越 (选填“大”或“小”)。 (2)分析表中的信息可知:物体的重心越 ,其稳度越大。 (3)丙图所示实验表明稳度与 有关。 (4)依据以上结论:卡车装货物时,应把重的货物装在 (选填 “上”或“下”)层,可使货物不易翻倒;乘车时,两脚 (选填“分 开”或“靠拢”)站得更稳。 五、计算题(7 分) 27.(2012·呼和浩特中考)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 4 kg,经测量它的体积 是 0.57×10-3m3,这个铅球是用纯铅制成的吗?(已知ρ 铅 =11.3× 103kg/m3) 答案解析 1.【解析】选 B。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小明看到几个同学 渐渐向后退去,说明研究对象是几个同学。火车开动时,几个同学与火 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故以火车或者火车上的乘客(包含小明)为参 照物,几个同学都是向后退去的。因为几个同学之间没有发生相对位 置的变化,故几个同学相对静止,故不可能选取小明的同学为参照物。 2.【解析】选 D。本题考查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发声停止的原因是振动停止。用手按住锣面后,锣面的振动停止了, 所以发声就停止了。 3.【解析】选 B。真空不能传声;噪声会使人们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 因此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就是噪声;蝉能够发声,说明一定有发声体 在振动;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4.【解析】选 A。本题考查速度知识的应用。由图像可知:对应同一 时间 t(如 t=4s)a、b、c 的路程关系为 sa>sb>sc,由速度公式 v= 可 知 ,va>vb>vc; 由 s -t 图 像 知 ,t=5s 时,sa-sb>3m>2m,sa-sc>4m>2m,sb-sc<2m;综上可知甲的图像一定是图线 a;乙图像可能是图线 b,也可能是图线 c,故选 A。 5.【解析】选 B。本题考查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沿 ON 向 后转动板 A,看不到入射光线,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 一平面内。沿 ON 向后转动板 B,这样板 B 与 ON 和 A 不在同一个平面 内,这样就可以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改变入 射光线与 ON 的夹角,只是改变了入射角的大小,板 A、B 和 ON 仍在一 个平面内,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改变反 射光线与 ON 的夹角,只是改变了反射角的大小,板 A、B 和 ON 仍在一 个平面内,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故选 B。 6.【解析】选 D。本题综合考查光学知识。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 像。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 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太阳光经 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 光的色散现象。漫反射时,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解析】选 A。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由题图可知,要想看到镜中 的新鞋,就要使眼睛看到新鞋成的像;鞋子反射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 射后必须能进入人的眼中,由图可以看出:只有弯腰或下蹲,这样才会 看到镜中的鞋。 8.【解析】选 B。本题考查照相机成像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 个凸透镜,镜头的焦距是 50mm,胶片和镜头之间是像距,2f>v>f,所以 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大于 50mm 小于 100mm。 9.【解析】选 C。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方法。在测量过程中不能调节 平衡螺母,故 A、B 错;向右移动游码,使指针向右偏转,与向右盘增加 砝码的作用相同,故 C 对,D 错。 10.【解析】选 D。本题考查密度知识的应用。由题中图示情景可知 三种液体的体积关系是 V 乙>V 丙>V 甲,根据密度公式ρ= 可知,质量相等 的三种液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密度小的体积大,则三种液体的密度关 系是ρ乙<ρ丙<ρ甲,分析四个选项,可知选项 D 正确。 11.【解析】选 B。本题考查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影响摩擦力大 小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A 项中手套表面有凸点,C 项中 运动鞋底有鞋钉,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D 项中用力握 紧球拍,是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B 项中给车轮加润滑油,是减小接触 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故选 B。 12.【解析】选 B。本题考查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已知货物的质量,则 货物重力为 G=mg=9×103kg×10N/kg=9×104N,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 下的。故选 B。 13.【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光沿直线传播。根据平面镜的成像 规律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要把水平的底 面反射到竖直的方向来,平面镜应与水平底面成 45°角,纸币投入箱 子后,被镜面阻挡,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能照到镜子后面的纸币, 则人看不到纸币。 答案:45 沿直线传播的 14.【解析】本题考查物体的颜色。黄色假发仅反射黄色光,当红色灯 光照射到上面时被吸收掉,所以假发是黑色;白色上衣反射各种色光, 红色灯光被反射,所以上衣呈红色。 答案:黑 红 15.【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及摩擦力的方向。由题图知,时间相同时, 网球通过的距离越来越短,根据公式 v= 得:运动速度越来越小;因为 网球相对于地面向右运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答案:减小 左 16.【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于甲透镜来说,物距大于 2 倍焦距,即 u>2f 甲,故 f 甲<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对于乙透镜来说, 物距等于 2 倍焦距,u=2f 乙,故 f 乙= ,成等大、倒立的实像。故所成的 像都为实像,且 f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