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1.50 KB
  • 2024-05-03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在物理学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假设法、等效替代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 B. 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非常小时,就可以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 C.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该实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D.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即一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作用效果相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采用了微元法;‎ ‎【详解】A、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A正确;‎ 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B正确;‎ C、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即一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作用效果相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故C正确;‎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质点采用的科学方法为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故D错误;‎ 错误的故选D。‎ ‎【点睛】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方法,如理想实验法,微元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 ‎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B. 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 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D.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路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位移代表初末位置有向线段,路程表示路径长度.位移与路程没有必然联系,位移为零,路程可以不是零;‎ ‎【详解】A、位移代表初末位置有向线段,路程表示路径长度,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其路程,故A错误;‎ BC、位移与路程没有必然联系,位移为零,路程可以不是零,如物体做圆周运动一周,回到出发点,此时位移为零,而物体不是静止的;路程为零,代表没有运动轨迹,物体一定静止,故B正确,C错误;‎ D、曲线运动轨迹长度一定大于初末位置之间有向线段的长度,即物体的位移大小小于路程,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重点掌握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其路程。‎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以一定的初速度v沿粗糙斜面上滑,物体A在上滑过程中受到的力有(  )‎ A. 向上的冲力、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B. 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C. 重力、对斜面的正压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D. 重力、斜面的支持力、下滑力 ‎【答案】B ‎【解析】‎ 解: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均受重力,故物体必受重力;‎ 物体与斜面体相互挤压,故斜面对物体一定有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物体相对于粗糙斜面向上滑动,一定与斜面体间有摩擦力,摩擦力阻碍物体间的相对滑动,物体相对于斜面体向上滑动,故一定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物体依靠惯性运动,没有向上的冲力,也找不到施力物体,重力有使物体下滑的趋势,无下滑力,同样也找不到施力物体;‎ 故选:B.‎ ‎【点评】对物体受力分析,关键要按照顺序找力,要找受到的力,每个力都要能找到受力物体,有时还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受到的力.‎ ‎4.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 B. 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C. 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D. 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公式,表示物体发生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在具体计算很容易用路程除以时间,因此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即可正确解答;‎ ‎【详解】A、物体在AB段的位移为1米,因此由公式,得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故A正确;‎ BC、根据公式可知,当物体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则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物体做曲线运动,物体在B点的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B错误;‎ D、物体在ABC段的位移大小为:,所以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故D正确;‎ 不正确的故选B。‎ ‎【点睛】正确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注意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区别。‎ ‎5.已知物体做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一定增加 C. 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D.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明确加速度的定义,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同时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性质;‎ ‎【详解】A、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不一定增大,如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小,故A错误;‎ B、物体有加速度,如果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则速度将减小,故B错误;‎ C、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如自由落体开始下落的位置,故C错误;‎ D、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关键是知道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小,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大,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6..在半球形光滑碗内斜搁一根筷子,如图所示,筷子与碗的接触点分别为A、B,则碗对筷子A、B两点处的作用力方向分别为(  )‎ A. 均竖直向上 B. 均指向球心O C. 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竖直向上 D. 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垂直于筷子斜向上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B两点均只受支持力,而支持力是一种弹力,其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并且指向被支持物.‎ 碗对筷子A、B点处都有支持.在处:筷子与碗的接触面是碗的切面,碗对筷子的支持力垂直切面指向筷子,根据几何知识得知,此方向指向球心O,A处碗对筷子的支持力指向球心O;在B处:筷子与碗的接触面就是筷子的下表面,所以点处碗对筷子的支持力垂直于筷子斜向上,D正确.‎ ‎7.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第二段用时2 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 m/s2‎ B. m/s2‎ C. m/s2‎ D. m/s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两个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详解】第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第二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间隔为:,则加速度为:,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 ‎8.汽车在水平面上刹车,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24t-6t2,则它在前3 s内的位移大小为(  )‎ A. 18 m B. 24 m C. 36m D. 12 m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出汽车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判断汽车是否停止,再结合位移公式求出刹车的位移;‎ ‎【详解】根据知,汽车的初速度,加速度,则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3s内的位移等于2s内的位移,故B正确,A、C、 D错误;‎ 故选B。‎ ‎【点睛】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 ‎9.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拳击运动员一记重拳出击,被对手躲过,运动员施加的力没有受力物体 B. 站在地面上的人受到的弹力是地面欲恢复原状而产生的 C. 重力、弹力、摩擦力是按力的性质命名的,动力、阻力、支持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D. 同一物体放在斜面上受到的重力一定小于放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重力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就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故A错误;‎ B、站在地面上的人受到的弹力是地面发生形变,地面欲恢复原状时对人产生的,故B正确;‎ C、重力、弹力、摩擦力是按力的性质命名的,是属于性质力;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属于效果力,故C正确;‎ D、同一物体放在同一地点受到的重力相同,放在斜面上受到的重力等于放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重力,故D错误;‎ 故选BC。‎ ‎【点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按照力的性质可以把力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按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把力分为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 ‎10.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段与bc段的速度方向相同 B. bc段与cd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 ab段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2 m/s2‎ D. bc段质点通过的位移为2 m ‎【答案】AC ‎【解析】‎ ‎【分析】‎ 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其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详解】A、ab段与bc段图象都在时间轴上方,速度为正,方向相同,故A正确;‎ B、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bc段与cd段的加速度相同,故B错误;‎ C、ab段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故C正确;‎ D、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bc段质点通过的位移,故D错误。‎ 故选AC。‎ ‎【点睛】关键是知道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其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 ‎11.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 ‎【答案】AD ‎【解析】‎ ‎【分析】‎ 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由公式分析;‎ ‎【详解】AC、由于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在0−t1时间内,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由公式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故A正确,C错误;‎ B、若乙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平均速度等于,又因为乙车做变加速运动,故平均速度不等于,故B错误;‎ D、图象切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则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均逐渐减小,故D正确;‎ 故选AD。‎ ‎【点睛】关键是知道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其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 ‎12.足球运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运动项目之一,深受青少年喜爱。如图所示为四种与足球有关的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就是它的重力 B. 图乙中,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由于接触而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 C. 图丙中,即将被踢起的足球一定不能被看成质点 D. 图丁中,落在球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球网发生了形变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弹力产生的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详解】A. 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与重力相平衡,但足球受到的弹力不是它的重力,故A说法错误;‎ B、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由于接触,但由于没有弹性形变,所以没有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故B说法错误;‎ C、足球在研究远距离飞行时其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能被看成质点,故C说法错误;‎ D、进球时,足球撞到网上,球网被撑开,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故D说法正确;‎ 说法错误的故选ABC。‎ ‎【点睛】关键是知道重力和压力是两个性质的力,不能说是同一个力;要想有弹力,必须由挤压产生弹性形变,施力物体的形变对受力物体产生了弹力;在研究运动时,物体的大小与形状不影响研究即可看成质点。‎ ‎13.如图所示为两个大小不变、夹角θ变化的力的合力的大小F与θ角之间的关系图像(0≤θ≤2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合力大小的变化范围是0≤F≤14 N B. 合力大小的变化范围是2 N≤F≤10 N C. 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6 N和8 N D. 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2 N和8 N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要从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来考虑,在分析各选项时千万不能漏掉力的方向;‎ ‎【详解】CD、由图可知:当两力夹角为时,两力的合力为2N,则有,而当两力夹角为时,两力的合力为10N,则有,解得这两个力分别为6N、8N,故C正确,D错误;‎ AB、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等于两分力之和14N;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反时,合力等于两个分力之差2N,由此可见:合力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故A、B错误;‎ 错误的故选ABD。‎ ‎【点睛】如果二力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力的合成计算合力的大小,即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和;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差;如果二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合力大小介于二力之和与二力之差之间;‎ ‎14. 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A. 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 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 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v-t图像,可以判断在t=1s时,甲车和乙车并排行驶,故A、C错误;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的距离,故B正确;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也就是从第1s末到第3s末两车运动的位移,故D正确。‎ 考点:v-t图像;追及问题 二、实验题 ‎15.(1)李明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及方向,如图所示.‎ ‎①试在图中作出和的合力图示____________,并用表示此力.‎ ‎②如图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是________同学做的实验。(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 ‎(2)在“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先在水平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橡皮条一端固定在纸边,将带两个绳套的另一端放在纸面上,弹簧测力计拉住绳套可使橡皮条伸长。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将弹簧秤水平调零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节点拉到记下的位置O点 D.通过细绳套用一个弹簧秤拉和用两个弹簧秤拉,只要橡皮条伸长相同长度即可 ‎【答案】 (1). (2). 甲; (3). AB;‎ ‎【解析】‎ ‎【分析】‎ 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通过O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F,明确实验理论值和实验值之间的关系即可正确解答;根据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的,分析橡皮筯的结点位置要求.按实验原理和方法分析实验要求;‎ ‎【详解】解:(1)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与F1和F2共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F,标上箭头,如图所示:‎ ‎(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可以与橡皮条拉力的方向有偏差,但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结点的拉力与橡皮条拉力一定在同一直线上,故甲符合实验事实;‎ ‎(3)A、实验前,为了避免弹簧重力的影响,应将弹簧水平调零,故A正确;‎ B、本实验是通过在白纸上作力的图示来验证平行四边定则,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否则,作出的是拉力在纸面上的分力,误差较大,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尺垂直,防止视觉误差,故B正确;‎ C、为了避免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超过最大限度,弹簧测力计不能拉到最大量程,故C错误;‎ D、通过细绳套用一个弹簧秤拉和用两个弹簧秤拉,需要橡皮条伸长到相同的位置,若只是伸长相同长度但伸长的方向不同,则合力也不固定,故D错误;‎ 故选AB。‎ ‎16.某同学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______和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打计数点5时,物块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6 (2). 7 (3). 1.00 (4). 2.00‎ ‎【解析】‎ ‎①物块在1-6计数点间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等于∆x=2cm,则可判断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根据某段的平均速度等于中时刻的速度,则有:‎ ‎③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作差法得:.‎ 三、计算题 ‎17.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ac和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求ac绳和bc绳中的拉力大小?‎ ‎【答案】 ‎ ‎【解析】‎ ‎【分析】‎ 以结点c为研究对象,受到三个拉力作用,作出力图,其中重物对c点拉力等于重物的重力,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详解】解:以结点c为研究对象,受到三个拉力作用,作出力图 整个装置静止,则重物对c点拉力F等于重物的重力 根据平衡条件得:‎ ‎18.从离地面8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从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s内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分别为多少?‎ ‎【答案】(1)4s (2)5m, 35m ‎【解析】‎ 略 ‎19.一列火车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m/s2,此时恰好有一辆自行车(可视为质点)从火车头旁边驶过,自行车速度v0=8m/s,火车长L=336m。‎ ‎(1)火车追上自行车以前车头落后于自行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火车用多少时间可追上自行车?‎ ‎(3)再过多长时间可超过自行车 ‎【答案】(1)64m (2)32s (3)24s ‎【解析】‎ 试题分析:(1)当火车速度等于时,二车相距最远(1分)得(1分)最大距离(1分)‎ ‎(2)设火车追上自行车用时间,追上时位移相等,则(2分)得(1分)(3)追上时火车的速度(1分)‎ 设再过时间超过自行车,则(2分)代入数据解得(1分)‎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两车的运动过程,抓住位移关系,运用运动学公式求出追及的时间.本题涉及的过程多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