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8.50 KB
  • 2024-04-04 发布

生物卷·2019届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解析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人的皮肤表皮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A. 组织液 B. 淋巴 C. 血浆 D. 组织液和血浆 ‎【答案】A ‎【解析】人的皮肤表皮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 ‎【考点定位】 内环境 ‎2.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其中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双向交换,组织液的一部分穿过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可通过淋巴循环流到血浆中,所以A正确,BC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组成及其成分关系 ‎【名师点睛】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点:‎ 成分 项目 ‎ 血浆 ‎ 组织液 ‎ 淋巴 ‎ 存在部位 ‎ 血管 ‎ 组织细胞间隙 ‎ 淋巴管 ‎ 成分来源 ‎ ‎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 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 ‎ ‎①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 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 ‎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 化学成分 ‎ 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 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 ‎ ‎ ‎ ‎3. 下列物质中不应该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 A. 神经递质 B. 氨基酸 C. 转录酶 D. 组织胺 ‎【答案】C ‎【解析】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位于这些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A正确。氨基酸可以存在于血浆中,B正确。转录酶存在于细胞内,C错误。组织胺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D正确。‎ 点睛:凡是位于细胞内,消化道内的物质都不属于内环境。‎ ‎4. 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A. 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 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 大脑皮层和大脑皮层 D. 下丘脑和下丘脑 ‎【答案】B ‎【解析】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渴的感觉,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B正确。‎ ‎【考点定位】水盐调节。‎ ‎5.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A. 蛋白质 B. 脂质 C. 糖类 D. 核酸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A正确。其余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6. 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 A. 凝固的状态 B. 绝对不变的状态 C. 相对稳定的状态 D. 随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的状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动态变化在平衡位置相对变化,所以C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内环境稳态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 “断食清肠”的减肥方法主要就是绝食,科学证明这种做法对身体危害较大。在绝食期间,体内分泌量比正常进食明显增加的激素是:‎ A. 胰高血糖素 B. 胰岛素 C. 生长激素 D. 性激素 ‎【答案】A ‎【解析】在绝食期间,糖类摄入减少,导致机体的血糖含量下降,将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以升高血糖,A正确;血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B错误;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与血糖调节无关,C错误;性激素与血糖调节无关,因此不会升高,D错误。‎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8. 我们常常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与此生理过程有关的激素是:‎ A. 生长激素 B. 抗利尿激素 C. 胰岛素 D. 肾上腺素 ‎【答案】D ‎9. 抗洪战士为了抢险抗洪长时间不吃饭、不休息时,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情况不正确的是:‎ A. 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 B. 肾上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均减少 C. 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 D. 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 ‎【答案】B ‎【解析】‎ 抗洪战士长时间不吃饭、不休息,机体血糖降低,此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多,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抗洪战士长时间不吃饭且大量流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在抗洪过程中,机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该激素作用于垂体,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同时下丘脑发出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综上分析,C正确,A、B、D均错误。‎ ‎10. 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D正确。‎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名师点睛】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理解不清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11. 人体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 A. 单向 B. 双向 C. 单向或双向 D. 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单向传递。答案是A。‎ ‎【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 ‎12. 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若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其他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 既有感觉又运动 B. 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 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 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答案】C ‎【解析】若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其他部位正常,则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中的有关神经中枢后,可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但不能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因此肌肉无收缩反应。综上分析,C正确,A、B、D均错误。‎ ‎13. 饮酒过量的人常常表现为走路不稳,动作失衡,与此密切相关的结构是:‎ A. 下丘脑 B. 脑干 C. 小脑 D. 大脑皮层 ‎【答案】C ‎【解析】小脑中躯体运动的中枢,所以走路不稳与小脑有关,C正确。下丘脑中和控制节律、有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的中枢,A错误。脑干中有呼吸中枢,B错误。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D错误。‎ ‎14. 人类大脑皮层特有的高级神经中枢是:‎ A. 运动中枢 B. 视觉中枢 C. 语言中枢 D. 听觉中枢 ‎【答案】C ‎【解析】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是因人类特有言语区,位于大脑皮层.‎ ‎【考点定位】脑的高级功能 ‎【名师点睛】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下丘脑具有调节垂体和其它腺体的活动的功能 ‎15. 以下行为可以传染艾滋病的是:‎ A. 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 B. 在艾滋病人热情拥抱 C. 与艾滋病人共用纹身、纹眉器械 D. 与艾滋病人共用冲水马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艾滋病是由HIV感染机体后,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引起的,可通过血液等途径进行传播,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做到有效预防。‎ ‎16. 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 体液调节 B. 神经调节 C. 免疫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D ‎【解析】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故选D。‎ ‎【考点定位】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 ‎17.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 尖端、尖端、尖端 B. 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 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 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 ‎【答案】B ‎【解析】通过生长素发现史的实验得知:胚芽鞘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和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的伸长区.‎ ‎【考点定位】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名师点睛】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尖端下面一段是弯曲生长的部位.‎ ‎18. 茎产生向光性的原因在于生长素:‎ A. 向光侧分布得多 B. 背光侧分布得多 C. 在茎中分布均匀 D. 在茎的顶端产生 ‎【答案】B ‎【解析】单侧光照射使植物的茎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的伸长区,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比向光一侧生长素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显示出向光性。‎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名师点睛】在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中,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19. 为使未成熟的香蕉尽快成熟,可用下列哪种植物激素处理:‎ A. 赤霉素 B. 细胞分裂素 C. 脱落酸 D. 乙烯 ‎【答案】D ‎【解析】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因此为使未成熟的香蕉尽快成熟,可用乙烯处理,A、B、C均错误,D正确。‎ ‎20. 下列哪项不是激素调节的特点:‎ A. 微量和高效 B. 通过体液运输 C. 催化作用 D.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激素由各分泌腺分泌,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同时还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只有调节作用没有催化作用,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该调节的特点。‎ ‎21. 在以下生物群落的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 弃耕的农田慢慢变成森林 B. 森林大火后仍长成森林 C. 火山喷发后重新生长成森林 D. 水域污染后经治理,各种生物种类逐渐增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开始次生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过量砍伐的森林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水域污染后经治理的演替.‎ ‎2、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开始初生演替,如火山喷发后的演替.‎ 故选:C.‎ ‎22.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A. 年龄组成 B. 出生率和死亡率 C. 种群密度 D. 迁出和迁入 ‎【答案】C ‎【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C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特征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图解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 ‎ ‎23. 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K值)。下列有关对K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A. K值一旦确定,就不会再改变 B. 5.12大地震使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其K值将减小 C. 在“J”型和“S”型曲线中都存在K值 D. 当某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数量将保持在K值不变 ‎【答案】B ‎【解析】K值称为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当环境发生变化时,K值变化,若环境条件改善后,K值变大,若环境条件遭到破坏,K值变小,A错误;5.12大地震使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则不利于大熊猫生存,K值变小,B正确;J型曲线不存在K值,而S型曲线存在K值,C错误;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数量将在K值左右波动,D错误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 ‎【名师点睛】学生对于“J”型增长和“S”型增长曲线混淆不清 ‎“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比较 项目 ‎ ‎“J”型曲线 ‎ ‎“S”型曲线 ‎ 曲线 模型 ‎ ‎ ‎ ‎ ‎ 形成条件 ‎ 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 ‎ 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 ‎ 增长率 ‎ 不变 ‎ 越来越小 ‎ 有无K值 ‎ 无K值,持续增加 ‎ 有K值,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 ‎ ‎24. 在下面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A. B. C. D. ‎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A错误;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B错误;种群中老年的个体数较多,使得种群密度减少,但幼年的个体数也不少,使得种群不容易灭绝,C错误;老年个体数太多、年幼个体数目太小,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年龄组成,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25. 下列各项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的是:‎ A. 信息素 B. 温度 C. 有机酸 D. 孔雀开屏 ‎【答案】D ‎【解析】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A错误。温度是物理信息,B错误。有机酸是化学信息,C 错误。孔雀开屏是通过特殊的行为传递的信息,属于行为信息,D正确。‎ ‎26.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B.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 群落中,生物种类越多,生存斗争越激烈 D. 群落的结构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 ‎【答案】C ‎【解析】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A正确;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正确;‎ 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竞争越激烈,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系统越稳定,C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变化,D正确。‎ ‎【考点定位】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结构 ‎【名师点睛】学生易对群落结构的成因存在误区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成因分析 ‎(1)影响地上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地面上,也表现在地下,但地下分层现象主要与水分和矿质元素有关。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影响因素主要有阳光、温度、食物、含氧量等。‎ ‎(2)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包括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常呈镶嵌分布。而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27. 羊草是草原上最常见的牧草之一。为了调查草原上某区域内羊草的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A. 样方法 B. 标志重捕法 C. 目测估算法 D. 记名计算法 ‎【答案】A ‎【解析】羊草属于植物,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A正确,B、C、D均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丰富度的统计方法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方法的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这提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把易疏忽或易错的内容进行纵横联系,进行归纳。‎ ‎28.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A. 种群密度 B. 种群结构 C. 群落结构 D. 物种丰富度 ‎【答案】D ‎【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D正确。种群密度是单位体积或面积中某个种群数,A错误。种群结构主要是空间结构,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B错误。群落结构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C错误。‎ ‎29.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 C.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 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答案】C ‎【解析】杂食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可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项错误;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不一定就越大,例如在树→昆虫→鸟这条食物链中,一只鸟的体积就小于一棵树,B项错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项正确;腐生的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D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结构 ‎30. 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水鸟。假如水鸟只依靠吃鱼来增加体重,那么每增加体重1千克,至少消耗该生态系统内的浮游植物的量为:‎ A. 50千克 B. 125千克 C. 625千克 D. 1000千克 ‎【答案】B ‎【解析】在食物链中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计算至少时用最大的传递效率,所以水鸟增加1千克,1÷20%÷20%÷20%=125千克,B正确,A、C、D错误。‎ ‎31. 在生态系统中,当鹰捕食兔子时,鹰属于:‎ A. 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B. 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C. 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 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答案】B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兔子属于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当鹰捕食兔子时,鹰属于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B正确 ‎【考点定位】食物链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①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后面的营养级是消费者。‎ ‎②次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 ‎③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32. 在森林中的鸟类常可见到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种因素有关:‎ A. 光照强度 B. 空气湿度 C. 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 D. 温度 ‎【答案】C ‎【解析】在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取决于光照,A错误。空气湿度主要影响水平结构,B错误。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是决定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原因,C正确。温度主要影响水平结构,D错误。‎ ‎3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抵抗力。下列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A. 温带草原 B. 原始森林 C. 北极苔原 D. 南极海洋 ‎【答案】A ‎【解析】温带草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强,A正确。原始森林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但是,它的恢复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低得多,B错误。北极苔原由于其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在遭到过度放牧、火灾等干扰后,恢复的时间也十分漫长,C错误。南极海洋因为温度低,生物多样性有限,恢复力稳定性不强。 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名师点睛】学生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理解不清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4个易混点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还要考虑生物的个体数量。食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再看生产者,生产者多的稳定程度高。‎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3)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时,必须明确是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因为二者一般呈负相关。‎ ‎(4)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辨析: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 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视 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 ‎34. 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A. 间接价值 B. 直接价值 C. 潜在价值 D. 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等.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工业原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故选:B.‎ ‎35. 生物多样性是指下列哪三个层次:‎ A. 基因 染色体 细胞 B. 细胞 物种 生物圈 C. 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D. 物种 种群 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熟记生物多样性的种类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分析 二、非选择题 ‎36. 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d、f表示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依靠的是____________(填物质)。‎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物质结合,引起B细胞兴奋,而在突触前膜上没有 “受体”,导致信号传导的特点是________。 A→B发生的信号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突触 (2). 感受器 (3). 神经递质 (4). 单向传导 (5).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涉及反射弧和突触结构知识点,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识别分析能力。‎ ‎(1)图甲中e上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所以f是感受器,d是突触,c是神经中枢,b是传入神经,a是效应器。‎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依靠的神经递质。‎ ‎(3)神经递质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而突触前膜上没有神经递质的受体,说明信号传导的特点是单向的,不能逆向。‎ ‎(4)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后膜,这之间需要经过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是化学信号。‎ ‎37. 图示体液免疫过程,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D为 _______细胞,由________细胞分化形成。‎ ‎(2)抗体由图中D细胞的______合成,然后分泌到细胞外中。‎ ‎(3)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细胞(填图中字母),该细胞在______________(填器官名称)中发育成熟。‎ ‎【答案】 (1). 浆 (2). B (3). 核糖体 (4). B (5). 胸腺 ‎【解析】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体液调节过程的理解。‎ ‎(1)抗原刺激到A吞噬细胞,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呈递给B即T细胞,然后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C即B细胞,B细胞在淋巴因子和抗原的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和E记忆细胞,D浆细胞分泌抗体。所以D是浆细胞,初次免疫是由B细胞分化形成,再次免疫时可以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2)抗体是蛋白质,是由图中D浆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分泌到细胞外的。‎ ‎(3)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细胞,即图中的B细胞,T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38. 运用所学生长素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42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的化学成分是______。‎ ‎   A.乙酸 B.乙醇 C.吲哚乙酸 D.乙烯 ‎(2)扦插时,保留有芽的枝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由于芽能产生____________。‎ ‎(3)上图为科学家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所得到的结果。请据图分析回答:‎ ‎①对于根、芽、茎等不同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是否相同?________。‎ ‎②对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 即生长素浓度较低时_________生长;浓度过高则_________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答案】 (1). C (2). 生长素 (3). 不同 (4). 促进 (5). 抑制 ‎【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本质和生理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正确。‎ ‎(2)幼嫩的芽、叶中能产生生长素,‎ 而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所以是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 ‎(3)①由图可知根、芽、茎的最适浓度都是不相同的。‎ ‎②对同一器官来说可以分析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表现出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39. 图是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内分泌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下丘脑内神经元(A 与B )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_________(填结构)来实现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_(选填“A→B ”或“B→A” )。‎ ‎(2)垂体分泌的C代表_____________激素,D 代表____________激素。‎ ‎(3)当血液中激素D 的含量变化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________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 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 ‎【答案】 (1). 突触 (2). A→B (3). 促甲状腺 (4). 甲状腺 (5). 抑制 ‎【解析】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图形的分析和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结构来进行传递信息的,需要经过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化学信号是以神经递质体现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只能由A→B。‎ ‎(2)垂体分泌的C作用于甲状腺,所以C是促甲状腺激素,D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 ‎(3)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这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 ‎40.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____________。‎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2)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_条食物链,鼠属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3)鹰和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填“捕食” 或“竞争”)。‎ ‎(4)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能量从草传递到兔和鼠的过程中,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 A.50% B.100% C.10%~20% D.0‎ ‎【答案】 (1). A (2). 3 (3). 第二 (4). 捕食 (5). C ‎【解析】本题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食物链的分析能力。‎ ‎(1)草是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 ‎(2)食物链都以生产者为起点,以不被捕食的消费者为最高营养级,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鼠是第二营养级。‎ ‎(3)鹰和兔之间是捕食关系。‎ ‎(4)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之比,在10%-20%之间,所以C正确。‎ ‎41. 图 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碳从大气中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过程是图中[①]_________,生物群落中碳进入大气中的生理过程是图中[③]_________。‎ ‎(2)碳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以_________形式进行全球性循环。‎ ‎(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使全球再次聚焦碳排放问题,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力求减少图中_______(填序号)过程碳的排放量。‎ ‎(4)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答案】 (1). 光合作用 (2). 呼吸作用 (3). CO2 (4). ④ (5). 逐级递减 ‎【解析】本题考查碳循环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图中的①是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固定二氧化碳到生物群落中的过程,②是捕食作用,‎ ‎③是碳从生物群落回归到无机群落的呼吸作用,④是化石燃料的燃烧,⑤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2)碳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全球性循环。‎ ‎(3)减少温室效应,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主要是减少图中的④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4)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点睛: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但循环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而在生物群落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