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 MB
- 2024-04-04 发布
2016-2017学年(上)期末考试
高2018级地理试题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 90分钟
2.试卷总分 100分
3.试卷页数 8 页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有人在裸露的红黏土上进行人工降雨试验,不同坡度与土壤冲刷量关系结果如图1所示。读图完成1~2题。
图1
1.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过度垦殖 D.土地荒漠化
2.坡度在18°以下(或坡度较小)的地区合理利用的方式是
A.修建梯田 B.退耕还林
C.退耕还牧 D.禁止人类活动
我国某市1980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1.2、60.3、18.5,2000年分别为13.8、38.9、47.3,2013年分别为22.4、45.7、31.9,下图为该市工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图2)。读图完成3~4题。
图2
3.该市最可能是
A.克拉玛依 B.重庆 C.阜新 D.沈阳
4.导致该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最根本原因是
A.资源枯竭 B.产业转移 C.劳动力减少 D.市场需求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图3),回答下列5~6题。
图3
5.箭头a和c的运输方式是
A.管道运输 B.高压输电
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水
6.d工程涉及的资源在我国分布的特点是
①南多北少 ②西多东少 ③南少北多 ④东多西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甲
乙
丙
丁
读下列四幅经纬网图(图4),回答7~8题。
图4
7.图中AB两点之间距离相等的图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8.位于甲图中A点正南方向的是
A.图乙的B点 B.图丙的A点 C.图丙的B点 D.图丁的B点
读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5),回答9~10题。
9.图中的基本特征是
A.河流的流向是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B.若该河注入长江,则在长江以南
C.若位于我国东部,则河流有春汛
D.图中河段长度约70KM
图5
10.图中甲和乙的数值可能是
A.400 580 B.800 750 C.400 660 D.800 550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6),图中等高距为500米,瀑布落差为147米,回答11~12题。
图6
11.在山峰上无法观测到
A.① B.② C.③ D.④
12.湖泊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A.1676米 B.1989米 C.2165米 D.2438米
2016年11月7日是我国24节气中的立冬,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始。但从气候学上讲,一般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算作冬季,下图为我国多年冬始日期分布图(图7)。读图完成13~14题。
我国多年冬始日期分布图
图7
13.C地的冬始日期与同纬东部地区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海陆位置
14.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冬始日期分布及对应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可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
B.B地入冬日期可能为10月16日
C.C地入冬日期可能为12月5日
D.岭南地区冬始时可见“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象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据此回答15~17题。
15.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形区分布的是
16.下列地形结构示意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山区的比例)符合我国实际的是
17.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的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图(图8),读图回答18~19题。
图8
18.与图中M河比较,N河
A.径流量更大 B.含沙量更大
C.落差更小 D.结冰期更短
19.与东南沿海地区比较,图中东西向铁路干线沿线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是
A.矿产丰富 B.劳动力丰富
C.市场广阔 D.技术力量雄厚
老农进城,看见一广告牌上写着: “苹果,优惠价4688!”老农一惊:“谁吃得起?”往前走,又看见一个广告牌:“小米,2299!”老农想,八成是骗子!继续前行,又看见一个牌子写着:“小辣椒,只要998!”老农实在忍不住了,拿起手机给儿子打电话:“娃啊,别打工了,快回家种地吧,我们要发了……”。据此回答20~21题。
20.若老人的家乡为我国苹果生产基地之一,则其家乡最可能位于
A.东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山东丘陵 D.云贵高原
21.老人的家乡与儿子打工地(重庆)的气候特点可能是
A.老人的家乡夏季高温少雨 B.老人的家乡年降水量很丰富
C.儿子打工地冬季光照不足 D.儿子打工地冬季寒冷降水少
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农村出现了一批专业的 “淘宝村”,其特征是家庭网店数量多,比重高,电子商务总额大(超1千万元以上)。下表为2014年我国“淘宝村”数量前10名省份分布表,据此完成22~23题。
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省份
浙江
广东
福建
河北
江苏
山东
四川
河南
天津
湖北
淘宝村
数量
62
54
28
25
24
13
2
1
1
1
22.
东部省区“淘宝村”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劳动力廉价 ②市场大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物流便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淘宝村”可能主要分布在
A.郊区交通干线附近 B.中心商务区
C.市区街角路口 D.高校、科研机构附近
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比红叶更富有色彩、更具欣赏性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能观赏红叶的地区以及10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区,读图9,回答24~25题。
图9
24.形成九寨沟与庐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 D.海拔
25.9月份的最佳观赏地是
A.红叶谷 B.香山 C.栖霞山 D.五指山
第Ⅱ卷(选择题 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东北地区≥ 10 ℃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图10)。
图10
图7
材料二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 据材料一,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8分)
(2) 估算图10中①、②两地≥10 ℃积温的差值范围,并与②地比较,分析①地≥10 ℃积温高或低的原因。(6分)
(3)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联系材料,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6分)
27.近年来,湖南省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系日趋紧密。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长江经济地带是兼顾自然地理、人文脉络、经济区的整体功能和行政区的完整性等诸多因素的一种经济区形式。左图为长江经济地带空间结构示意图(图11)。
材料二 右图为湖北省和湖南省西部简图(图12)。
图12
图11
(1) 根据材料一,简要说出长江经济地带空间结构中的主轴与辅轴的分布规律。(2分)
(2)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沪宁杭工业基地是长江经济地带上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与成渝经济区相比,沪宁杭工业基地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3分)
(3)材料二中A山脉是 ,判断图12中的地势特征。(3分)
(4)材料二中,B河流域是湖南省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该流域的粮食生产地位不断下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2分)
(5)湖南省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应发展的特色工业是________;列举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容易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至少列举三项)(4分)
28.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确立,新疆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北天山的发展。下图为天山北坡重点经济区位置示意图(图13)。 (16分)
图13
(1)天山北坡重点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主要有哪些?(10分)
(2)分析制约天山北坡重点经济区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条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6分)
2016-2017学年(上)期末考试
高2018级地理答案
1.B 2.A 3.C 4.A 5.B 6.D 7.D 8.A 9.D 10.C
11.D 12.B 13.C 14.C 15.B 16.D 17.C 18.A 19.A 20.B 21.C 22.D 23.A 24.D 25.A
26.(1) 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2分) 自然原因:地处东北平原,平坦开阔;夏季热量丰富,雨热同期;松花江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任答3点即可,共6分)
(2) 500~1 500 ℃。(2分) 原因:①地位于平原,海拔低,热量条件好;(2分)①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①地≥10 ℃积温高于②地。(2分)
(3)①(发展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品种;②(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③(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⑤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任答3点即可,共6分)
27.(1)主轴沿长江干流分布,(1分)辅轴沿铁路分布。(1分)
(2)交通便利;(1分)科技发达;(1分)市场广阔;(1分)资金充足(1分)等。(最多得3分)
(3)巫山(1分) 南北高中间低,(1分)西高东低。(1分)
(4)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耕地面积减小;(1分)市场需求的改变,导致农业生产结构改变,粮食种植面积减小。(1分)
(5)有色冶金工业(1分)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酸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地面塌陷;资源枯竭。(任答三点,共3分)
28.(1)石油、煤、铁、盐、铬矿、金矿等矿产资源丰富;有水源;地广人稀、地价低;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铁路运输便利;边境贸易便利;国家政策支持。(答对5点即可,共10分)
(2)水资源短缺。(2分) 发展节水和循环用水技术;发展清洁生产,防止水体污染;加大宣传、提高节水意识。(答对2点即可,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