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50 KB
  • 2024-04-01 发布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 ‎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理解“禅让”的含义。‎ 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学习他勇于奉献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 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来源:Z#xx#k.Com]‎ 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 黄帝对人类的奉献。‎ 难点:‎ 为什么说黄帝、炎帝是“炎黄子孙”;“禅让制”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 ‎ ‎ ‎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来源:学*科*网]‎ ‎(出示课题)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 师:大约在四五千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有名。华夏族的形成与炎黄部落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炎帝、黄帝部落逐渐发展壮大,为争夺土地和财富,产生尖锐矛盾,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 讲述逐鹿之战。‎ 在战争中各个部落逐渐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课件展示:华夏族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师:炎黄部落联盟不断融合其他民族,称为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即是汉族的前身,故我们自称“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 ‎ ‎ ‎ ‎。炎帝、黄帝也因此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受到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尊敬和纪念,在湖南的炎帝陵和陕西的黄帝陵是华夏族的祖陵,是世界各地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千百年来扫墓祭祖的人络绎不绝。‎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课件展示: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老师讲解:炎帝又号称神农氏。传说他姓姜,生下来是牛头人身。他刚做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采集、狩猎为生,经常挨饿。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那些果实不能吃,将那些能吃的果实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这样一来,人类的生存问题不是解决了吗?于是他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尝遍百草。据说,他在尝百草、定五谷的过程中,有时一天就中毒达70多次,最后终于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吃。传说中炎帝首先教人选择土地的干湿、肥瘠、高低,教人观察气候,选择五谷的类别,并制作劳动工具。所以后世把炎帝称为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 师:农业真是炎帝发明的吗?那么这个传说有没有真实成分呢?‎ ‎ ‎ ‎ ‎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农业的发展确实经历了传说中的这样一个过程,原始农业的确是由采集发展来的。正是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现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在住处附近驯化和栽培这些植物,才出现了原始的农业。远古时候的任何一件发明或改进,都是积无数人力,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绝不是一个人短时的功劳。但是,后人在追述历史时,总爱将一些发明创造集中附会在他们的杰出代表身上。除炎帝外,黄帝也是这样,传说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他还发明铜车、车船、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等。(课件展示:黄帝画像和传说中黄帝的发明)‎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多媒体播放《海内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祭祖活动》或者指导学生看图)‎ ‎(组织学生讨论)在黄帝陵举行祭祖活动究竟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点拨:结合炎帝和黄帝的贡献、说明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华夏儿女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我们应学习体会使学生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多媒体播放《海内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祭祖活动》或者指导学生看图)‎ ‎(组织学生讨论)在黄帝陵举行祭祖活动究竟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点拨:结合炎帝和黄帝的贡献、说明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华夏儿女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我们应学习体会使学生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师: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其中尧舜禹及其“禅让”的传说最为著名。‎ 三、尧舜禹的禅让 ‎ ‎ ‎ ‎ ‎(本目内容简略,学生理解禅让较难,为化难为易,宜用归纳法由具体到抽象,最后给禅让下定义)‎ ‎(展示传说中尧舜禹的画像)‎ 老师先提出如下问题:‎ ‎1.三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是怎样的?‎ ‎2.舜和禹接替前任经过了哪几个步骤?他们为什么能够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3.在你看来什么是“禅让制”?“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过渡:禅让制其实就是通过部落首领民主推荐贤能的、能为各部落接受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舜以其高尚品质得到部落首领的信任被举荐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禹则因为治水有功被推荐为部落联盟首领。‎ ‎(本目故事性强,文字也无障碍,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课件展示《大禹治水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1.禹和鲧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 师:疏导——成功:堵塞——失败 禹治水的传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 ‎2.我们可以从大禹身上看出中华民族祖先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师:传说大禹治水历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尽艰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 ‎ ‎ ‎ 师引导:远古发生过大水;水灾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与洪水进行艰苦的斗争;那时人们通过民主选举治水的人;通过多次失败,人们总结出治水经验,用疏导的方法取得治水成功。‎ ‎4.大禹治水成功对部落联盟发展和禹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 师:大禹治水成功,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也使他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为他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创造了条件。‎ ‎【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大量远古传说中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传说。我想知道同学们有怎样的感想,得到了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发言,畅谈本课学习的感悟和收获。‎ ‎【课堂延伸】[来源:学*科*网]‎ ‎1.探讨传说与历史的区别和联系。‎ ‎2..收集本课涉及的远古传说或其他远古传说。[来源:Zxxk.Com]‎ 巩固练习:‎ ‎1、大约在4000年前,黄河流域的两个重要部落是 A. 黄帝部落 B. 炎帝部落 C. 蚩尤部落 D. 夏部落 2、 “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舜→尧→禹B. 尧→舜→禹C. 禹→舜→尧D. 舜→禹→尧 3、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下来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谦让 ‎ ‎ ‎ ‎ 教学反思 优点:‎ ‎1.这一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形式,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活动,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这一点,印证于课堂上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抒发。就本课而言,“情”主要凝结于“中国情”和“民族情”。通过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祖先的传说,激发了学生探索中华文明之根的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形成的,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同根同族同源。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来源:Zxxk.Com]‎ ‎2. 本节课重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完整。‎ 不足:‎ ‎1.由于学生历史知识的局限性,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和辩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是不少。‎ ‎2.应注意适当取舍,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 ‎ ‎ ‎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