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1.50 KB
  • 2024-03-30 发布

生物卷·2018届山东省菏泽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志宏部) (解析版)

  • 3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6-2017学年山东省菏泽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志宏部)‎ ‎ ‎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如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B. C. D.‎ ‎2.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  )‎ ‎①等位基因的分离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C.自交可用于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4.选择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的yyRr的豌豆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亲本的个数占全部子代的(  )‎ A. B.0 C. D.‎ ‎5.有关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9种表现型 B.F1产生的精子中,YR和yr的比例为1:1‎ C.F1产生YR的卵和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 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精子和4种卵自由结合 ‎6.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4种,9:3:3:1 B.2种,13:3 C.3种,12:3:1 D.3种,10:3:3‎ ‎7.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 A. B. C. D.‎ ‎8.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现用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实验,后代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至少有三种 ‎9.豌豆豆英的颜色分为绿色和黄色两种,分别受G和g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GG和Gg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3:1,若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Fl中基因型为GG,Gg,gg的个体数量之比为(  )‎ A.49:14:1 B.61:2:1 C.5:2:1 D.13:2:1‎ ‎10.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蚕”与基因型为iiYY的个体交配,子代蚕均结白色茧,则“某蚕”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IIYY B.IiYy C.IIYy D.IIyy ‎11.在雄性果蝇的精巢中,下列细胞内一定含有2条Y染色体的是(  )‎ A.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B.初级精母细胞四分体时期 C.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2.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DNA数目加倍 B.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丁时期 C.丙→戊的过程中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相等 ‎13.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依次是(  )‎ A.4、8、8 B.2、4、8 C.8、16、16 D.8、0、8‎ ‎14.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是(  )‎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 B.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 ‎15.如图是A、B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系谱图(图中●是女性色盲患者,■是男性色盲患者),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调换的孩子性别相同),请确定的两个孩子是(  )‎ A.1和4 B.2和6 C.2和4 D.2和5‎ ‎16.如图表示雄性果蝇精巢内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细胞中DNA复制主要发生在BC段 B.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在AD段 C.等位基因分离主要发生在EF段 D.细胞中可能含两条Y染色体的时期是FG段 ‎17.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雌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 A.3:1 B.5:3 C.13:3 D.7:1‎ ‎18.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F1中褐色兔所占比例为(  )‎ A. B. C. D.‎ ‎19.菠菜是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菠菜的抗霜与不抗霜、抗病与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状.用抗霜抗病植株作为父本,不抗霜抗病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下列对杂交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不抗霜抗病 不抗霜不抗病 抗霜抗病 抗霜不抗病 雄株 ‎0‎ ‎0‎ 雌株 ‎0‎ ‎0‎ A.抗霜基因和抗病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B.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都属于显性性状 C.抗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抗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上述杂交结果无法判断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的显隐性 ‎20.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③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 ④为DNA复制机构的阐明奠定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一个不含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在脱氧核苷酸被32P标记及氨基酸被15N标记的细菌内,连续增殖三代,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和15N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 A.100%和100% B.25%和50% C.50%和50% D.25%和0‎ ‎22.真核细胞某生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酶1可使磷酸二酯键断裂,酶2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B.a链和b链的方向相反,a链与c链的碱基序列相同 C.该图表示DNA半保留复制过程,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DNA→DNA D.c链和d链中G+C所占比例相等,该比值越大DNA热稳定性越高 ‎23.1928年,英国科学家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结果发现小鼠死亡,并在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S型细菌;后来科研工作者重复上述实验,并测定了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R型细菌菌落表面粗糙,不能使小鼠患病 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消灭 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含量上升有关 D.S型细菌不能引起小鼠免疫系统的应答反应 ‎24.双链DNA分子有链状和环状两种结构.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数量和嘧啶碱基数量相等 B.真核细胞核中DNA呈链状,原核细胞的拟核DNA呈环状 C.DNA分子中稳定不变的是“磷酸﹣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D.含有2n个碱基的双链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方式有42n种 ‎25.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示得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且需要消耗ATP C.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 D.DNA在复制过程中先全部解旋,后半保留复制 ‎26.某双链DNA分子中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中(  )‎ A.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 B.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 C.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种 D.嘌呤总数大于嘧啶总数 ‎27.一个DNA分子在15N的环境中复制,若子一代DNA的一条单链出现差错,则子二代DNA中,差错DNA单链和含15N的DNA分子分别占(  )‎ A.,1 B.,1 C., D.,‎ ‎28.如图是人体某一条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S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S片段中,含有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 B.色盲基因S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C.基因S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与性别无关联 D.基因S片段中的4种碱基对随机排列 ‎29.关于如图所示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1沿着结构1向右移动 B.该过程需要mRNA、tRNA、rRNA参与 C.多个结构1共同完成一条物质2的合成 D.结构1读取到AUG时,物质2合成终止 ‎30.关于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分子所含元素种类相同,有五种碱基,八种核苷酸 B.图中遗传信息只能从DNA开始传递到RNA为止 C.图中所示的过程都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碱基配对方式都相同 D.该图可表示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不能表示真核生物核基因的表达 ‎31.如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结构含有核糖体RNA B.甲硫氨酸处于图中的位置 C.密码子位于tRNA的环状结构上 D.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 ‎32.牵牛花的颜色主要是由花青素决定的,如图为花青素的合成与颜色变化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花的颜色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也受环境影响 D.若基因①不表达,则基因②和基因③不表达 ‎33.如图是酵母菌细胞内某基因控制合成的mRNA示意图.已知AUG为起始密码子,UAA为终止密码子,该mRNA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为“…甲硫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亮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半胱氨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字母“A”代表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合成上述多肽链时,转运亮氨酸的tRNA至少有3种 C.若箭头处碱基缺失,则合成的多肽链的第5位是半胱氨酸 D.若箭头处碱基缺失,合成的多肽链原肽链长 ‎34.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个 B.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 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35.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体现了基因突变的特点是(  )‎ A.普遍性 B.随机性 C.低频性 D.无定向性 ‎36.在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过程中,收获三倍体种子是在(  )‎ A.第一年、二倍体母本上 B.第一年、四倍体母本上 C.第二年、三倍体母本上 D.第二年、二倍体母本上 ‎37.下列细胞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既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现象,又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的是(  )‎ A.细菌的增殖过程 B.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的过程 C.精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 D.受精卵的卵裂过程 ‎38.如图为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示意图,将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 A.AaBb B.AB C.ab D.AAaaBBbb ‎39.如图分别表示四个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情况,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丁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B.丙细胞对应的个体不可能是单倍体 C.图中的丁一定是单倍体的体细胞 D.与乙相对应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cc ‎40.生物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最可能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 ‎①果蝇的白眼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 ④人类的红绿色盲 ⑤人类的猫叫综合征 ⑥人类的囊性纤维病.‎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 ‎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根据遗传学研究知道,家兔的毛色是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基因A决定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决定黑色素在毛皮内的分散(黑色素的分散决定了灰色性状的出现);没有黑色素的存在,就谈不上黑色素的分散.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的家兔进行了如图的杂交实验:‎ 请分析上述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基因型为  ,控制家兔毛色的两对基因在遗传方式上  (填“是”或“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原因是  .‎ ‎(2)F2中灰色家兔的基因型最多有  种,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为  ;黑色家兔的基因型为  .‎ ‎(3)F2中白色家兔的基因型为  ,其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中杂合子占  .‎ ‎(4)育种时,常选用某些野生纯合的黑毛家兔与野生纯合白兔进行杂交,在其后代中全部表现为灰毛兔,请试用遗传图解表示此过程.‎ ‎42.坐标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情况,图2甲、乙、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所处的几个时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确定该动物的性别是  ,判断依据是  .‎ ‎(2)对应于CD段的细胞分裂图象是  ,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条数为  条,核DNA分子数为  个.‎ ‎(3)对应于HI段的细胞分裂图象是  ,此时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为0的原因是  .‎ ‎(4)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都可在细胞分裂图象中的  (填“甲”、“乙”或“丙”)中体现.‎ ‎43.如图甲是DNA分子局部组成示意图,图乙表示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中有  种碱基,有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的方向  ,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  .‎ ‎(2)DNA分子的  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NA与基因的关系是  .‎ ‎(3)乙图的DNA分子复制过程中除了需要模板和酶外,还需要  等条件,保证DNA分子复制精确无误的关键是  .‎ ‎(4)若图乙的该DNA分子含有48502个碱基对,而子链延伸的速度为105个碱基对/分,则此DNA复制约需要30s,而实际只需约16s,根据图分析是因为  ;由图可知延伸的子链紧跟着解旋酶,这说明DNA分子复制是  .‎ ‎(5)DNA分子在复制过程中,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由于诱变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或鸟嘌呤.‎ ‎44.家蚕(2n=56)为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A(普通斑)对a(素斑)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的蚕卵的孵化过程中,用X射线进行处理,在雌蚕幼体中发现有少数个体表现为素斑或为普通斑与素斑的嵌合体;有少数普通斑雌蚕成熟后,其测交子代斑纹表现为伴性遗传.对这些变异类型进行研究,发现细胞中基因及染色体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他基因及染色体均正常).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  条染色体.‎ ‎(2)变异Ⅰ的类型为  ,A和a基因的区别是  .‎ ‎(3)变异Ⅱ的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变异Ⅲ个体减数分裂能产生  种基因组成的卵细胞.‎ ‎(4)变异Ⅲ与aaZW个体测交,子代中雄蚕为素斑的概率为  ,雌蚕的基因型为  .‎ ‎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菏泽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志宏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如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此答题.‎ ‎【解答】解:A、Dd是杂合体,含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产生D和d两种配子,比例1: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正确;‎ B、表示D和d两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完成受精作用,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错误;‎ C、DD是纯合物,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 D、dd是纯合物,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错误.‎ 故选:A.‎ ‎ ‎ ‎2.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  )‎ ‎①等位基因的分离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分析】‎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 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解答】解:①由于甲、乙中都有D、d,所以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只能获得D或d中的一个,说明等位基因的分离,正确;‎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配对,所以随机抓取一枚棋子没有体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错误;‎ ‎③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不同字母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正确;‎ ‎④实验中只有一对基因,不可能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错误.‎ 所以正确的有①③.‎ 故选:A.‎ ‎ ‎ ‎3.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C.自交可用于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一对相对性状遗传:‎ ‎1、若以A、a这一对等位基因为例,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即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解答】解:A、若以A、a这一对等位基因为例,在一个种群中,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即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正确;‎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1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错误;‎ C、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显性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所以自交可用于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C正确;‎ D、由于测交是与隐性个体杂交,而隐性个体只能产生1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所以通过测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D正确.‎ 故选:B.‎ ‎ ‎ ‎4.选择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的yyRr的豌豆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亲本的个数占全部子代的(  )‎ A. B.0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豌豆子叶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于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所以YY、Yy表现为黄色,yy表现为绿色;RR、Rr表现为圆粒、rr表现为皱粒.‎ ‎【解答】解: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与绿色圆粒的yyRr的豌豆杂交,逐对分析:‎ 第一对基因YY与yy杂交,后代的基因型都是Yy,表现型均为黄色;第二对基因RR与Rr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RR和Rr,表现型均为圆粒.‎ 因此,用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的yyRr的豌豆杂交,子代都是黄色圆粒,表现型不同于两亲本的个数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0.‎ 故选:B.‎ ‎ ‎ ‎5.有关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9种表现型 B.F1产生的精子中,YR和yr的比例为1:1‎ C.F1产生YR的卵和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 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精子和4种卵自由结合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黄色圆粒豌豆实验,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黄色圆粒豌豆YyRr,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能产生4种配子.‎ ‎【解答】解:A、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表现型=2×2=4,A错误;‎ B、F1产生的精子中,共有YR、yr、Yr和yR4种基因型,比例为1:1:1:1,其中YR和yr的比例为1:1,B正确;‎ C、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数量比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C错误;‎ D、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D错误;‎ 故选:B.‎ ‎ ‎ ‎6.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4种,9:3:3:1 B.2种,13:3 C.3种,12:3:1 D.3种,10:3:3‎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说明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本应是4种表现型为9:3:3:1,现有W﹣﹣﹣均表现为白色,故应有3种表现型.‎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白皮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正常表达.所以基因型为WwYy 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中,白皮的有1WWYY、2WwYY、2WWYy、4WwYy、1WWyy、2Wwyy;黄皮的有1wwYY、2wwYy;绿皮的有1wwyy.所以后代表现型种类为3种;比例是12:3:1.‎ 故选:C.‎ ‎ ‎ ‎7.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用A和a、B和b、C和c表示)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基因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且隐形纯合子的果实重量为150g,而显性纯合子的果实重量为270g,所以三对等位基因中每个显性基因增重为÷6=20(g).据此答题.‎ ‎【解答】解:由于每个显性基因增重为20g,所以重量为190g的果实的基因型中含有显性基因个数为:÷20=2.因此,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AaBbCc杂交,含两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六种,所占比例依次为、、、、、,因此共占比例为.‎ 故选:D.‎ ‎ ‎ ‎8.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现用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实验,后代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至少有三种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测交后代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比为1:3,说明有色子粒和无色子粒是受两对基因控制的,1:3的比例是1:1:1:1转化而来,因此植株X是双杂合.‎ 设由于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因此,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为A_B_,其余都为无色子粒.所以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三种,分别为Aabb、aaBb和aabb.‎ ‎【解答】解: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也是双杂合的,与植株X相同,都是AaBb,A正确;‎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如果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则测交后代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不可能是1:3,而是1:1,C错误;‎ 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三种,即Aabb、aaBb和aabb三种,D正确.‎ 故选:C.‎ ‎ ‎ ‎9.豌豆豆英的颜色分为绿色和黄色两种,分别受G和g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GG和Gg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3:1,若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Fl中基因型为GG,Gg,gg的个体数量之比为(  )‎ A.49:14:1 B.61:2:1 C.5:2:1 D.13:2:1‎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又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所以GG的个体后代都是GG,Gg的个体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解答】解:根据题意,基因型为GG和Gg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3:1,则GG占,其自交后代全部是GG;Gg占,其自交后代基因型有三种:1AA、2Aa、1aa,所以两种类型的豌豆自交后代中GG=+×=,Gg=×=,gg=×=,因此基因型为GG,Gg,gg的个体数量之比为13:2:1.‎ 故选:D.‎ ‎ ‎ ‎10.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蚕”与基因型为iiYY的个体交配,子代蚕均结白色茧,则“某蚕”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IIYY B.IiYy C.IIYy D.IIyy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基因(i)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黄色的基因型为iiY_,白色的基因型为I___、iiyy.‎ ‎【解答】解:A、IIYY与iiYY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IiYY,表现型为白色茧,A可能;‎ B、IiYy与iiYY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IiYY、IiYy、iiYY、iiYy,表现型为白色茧和黄色茧,B不可能;‎ C、IIYy与iiYY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IiYY和IiYy,表现型为白色茧,C可能;‎ D、IIyy与iiYY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IiYy,表现型为白色茧,D可能.‎ 故选:B.‎ ‎ ‎ ‎11.在雄性果蝇的精巢中,下列细胞内一定含有2条Y染色体的是(  )‎ A.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B.初级精母细胞四分体时期 C.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和末期的精原细胞都只含有1个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1个Y染色体或不含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2个Y染色体或不含Y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含有2个Y染色体.‎ ‎【解答】解:A、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此时期肯定含有2条Y染色体,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只含有1条Y染色体,B错误;‎ C、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但细胞中仍只含有1条Y染色体,C错误;‎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着丝点分裂,可能含有2条Y染色体,也可能不含Y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 ‎ ‎12.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DNA数目加倍 B.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丁时期 C.丙→戊的过程中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相等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图形:图中甲→乙表示染色体的复制;乙→丙表示前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丁图表示中期染色体,其行为比较固定;戊表示着丝点的分裂.‎ ‎【解答】解:A、甲→乙的过程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复制后的染色体着丝点数目不变,因此染色体数目不变,而DNA加倍,A正确;‎ B、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通常用作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选择图中的丁时期,B正确;‎ C、该染色体变化行为同样适用于减数分裂,丙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戊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 D、戊阶段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因此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相等,D正确.‎ 故选:C.‎ ‎ ‎ ‎13.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依次是(  )‎ A.4、8、8 B.2、4、8 C.8、16、16 D.8、0、8‎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分析】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则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减数分裂的实质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 ‎【解答】解:根据题干信息,4个四分体表示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共有8条染色体,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则次级精母细胞中只能得到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故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着丝点还未断开)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染色单体数为8条,DNA分子数也是8条.‎ 故选:A.‎ ‎ ‎ ‎14.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是(  )‎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 B.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在摩尔根的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解答】解: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只能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不能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这一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且雌雄果蝇具有该性状,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这属于测交类型,仍不能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错误;‎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能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不是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B.‎ ‎ ‎ ‎15.如图是A、B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系谱图(图中●是女性色盲患者,■是男性色盲患者),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调换的孩子性别相同),请确定的两个孩子是(  )‎ A.1和4 B.2和6 C.2和4 D.2和5‎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本题是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父亲正常,其女儿一定正常.‎ ‎【解答】解:由于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分析家庭A可知,该家庭的父亲正常,其女儿也应该是正常的,图中显示其女儿患有色盲,因此该女孩不是A家庭中的孩子;‎ B家庭中的女儿可能患病也可能不患病,由于题干信息告诉我们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那么肯定是A家庭的2和B家庭的5发生了调换.‎ 故选:D.‎ ‎ ‎ ‎16.如图表示雄性果蝇精巢内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细胞中DNA复制主要发生在BC段 B.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在AD段 C.等位基因分离主要发生在EF段 D.细胞中可能含两条Y染色体的时期是FG段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实线甲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虚线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 ‎【解答】解:A、在BC段,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加倍,说明该细胞中DNA复制主要发生在BC段,A正确;‎ B、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在AD段,B正确;‎ C、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应该在CD阶段,C错误;‎ D、细胞中可能含两条Y染色体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FG段,D正确.‎ 故选:C.‎ ‎ ‎ ‎17.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雌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 A.3:1 B.5:3 C.13:3 D.7:1‎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由题意可知: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所以亲本雌蝇基因型是杂合体,可推知子一代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和比例,然后统计子一代雌雄配子的比例和种类,即可得知子二代的基因型和比例.‎ ‎【解答】解:假设红眼基因由B控制,b控制白眼,因为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所以亲代红眼雌果蝇基因型是XBXb,雄果蝇是XBY,则子一代的基因型和比例分别是:XBXB、XBXb、XBY、XbY;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是: XB、Xb、雄果蝇产生的精子种类和比例是: XB、Xb、Y.‎ 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二代基因型是: XBXB、XBXb、XBY、XBXb、XbXb、XbY,所以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是13:3,而雌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7:1.‎ 故选:D.‎ ‎ ‎ ‎18.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F1中褐色兔所占比例为(  )‎ A. B. C. D.‎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1、野兔的性别决定是XY型,雌性个体是XX,雄性个体是XY,由于褐色对灰色为显性,因此褐色野兔的基因型是XTXT、XTXt、XTY,灰色野兔的基因型是XtXt、XtY.‎ ‎2、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的褐色雌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另一极不含有X染色体,因此形成的卵细胞可能含有X染色体,也可能不含有X染色体.‎ ‎【解答】解:由题意知,只有一条X染色体的褐色雌兔的基因型是XTO,产生的卵细胞的类型是XT:O=1:1,正常灰色雄兔的基因型是XtY,产生的精子的类型是Xt:Y=1:1,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受精卵的类型是XTXt:XTY:XtO:OY=1:1:1:1,其中XTXt表现为褐色雌兔,XTY褐色雄兔,XtO表现为灰色雌兔,OY胚胎致死,因此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 故选:B.‎ ‎ ‎ ‎19.菠菜是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菠菜的抗霜与不抗霜、抗病与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状.用抗霜抗病植株作为父本,不抗霜抗病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下列对杂交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不抗霜抗病 不抗霜不抗病 抗霜抗病 抗霜不抗病 雄株 ‎0‎ ‎0‎ 雌株 ‎0‎ ‎0‎ A.抗霜基因和抗病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B.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都属于显性性状 C.抗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抗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上述杂交结果无法判断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的显隐性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表格可知,不抗霜只有雄株,抗霜只有雌株,说明抗霜和不抗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抗病和不抗病雌雄株都有,说明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抗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抗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 B、子代雄性全是不抗霜,说明亲代雌性是纯合子,又因为子代有两种表现型,所以雌性是隐性纯合,即不抗霜是隐性,抗霜是显性,由于亲本都是抗病,子代出现不抗病,所以抗病基因是显性,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抗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抗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错误;‎ D、由B分析可知,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都属于显性性状,D错误.‎ 故选:B.‎ ‎ ‎ ‎20.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③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 ④为DNA复制机构的阐明奠定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解答】解: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①错误;‎ ‎②Watson和Crick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前,就已经明确了染色体的组成成分,②错误;‎ ‎③结构决定功能,清楚了DNA双螺旋结构,就可以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③正确;‎ ‎④清楚了DNA双螺旋结构,就为半保留复制奠定了基础,而且Watson和Crick也对DNA复制进行了描述,④正确.‎ 故选:D.‎ ‎ ‎ ‎21.一个不含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在脱氧核苷酸被32P标记及氨基酸被15N标记的细菌内,连续增殖三代,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和15N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 A.100%和100% B.25%和50% C.50%和50% D.25%和0‎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进行DNA分子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又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连续增殖三代,子代噬菌体中都含有32P和15N的噬菌体,因而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100%和100%.‎ 故选:A.‎ ‎ ‎ ‎22.真核细胞某生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酶1可使磷酸二酯键断裂,酶2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B.a链和b链的方向相反,a链与c链的碱基序列相同 C.该图表示DNA半保留复制过程,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DNA→DNA D.c链和d链中G+C所占比例相等,该比值越大DNA热稳定性越高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图示表示DNA分子的复制,其复制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图中酶1表示解旋酶,酶2表示DNA聚合酶.G=C碱基对之间以三个氢键连接,这种碱基对比例越高,DNA分子结构就越稳定.‎ ‎【解答】解:A、酶1表示的是解旋酶,解旋酶的作用是使氢键断裂,故A错误;‎ B、DNA分子中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的,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链和c链均与d链碱基互补配对,因此a链与c链的碱基序列相同,故B正确;‎ C、DNA复制过程中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DNA→DNA,故C正确;‎ D、c链和d链中的碱基是互补配对的,两条链中A=T、G=C,并且G=C之间是以三个氢键连接的,提高了DNA分子的稳定性,故D正确.‎ 故选A.‎ ‎ ‎ ‎23.1928年,英国科学家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结果发现小鼠死亡,并在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S型细菌;后来科研工作者重复上述实验,并测定了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R型细菌菌落表面粗糙,不能使小鼠患病 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消灭 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含量上升有关 D.S型细菌不能引起小鼠免疫系统的应答反应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随着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的数量呈现S型曲线的变化.R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开始时大部分会被免疫系统消灭,随着小鼠免疫系统的破坏,R型细菌数量又开始增加.‎ ‎【解答】解:A、R型细菌菌落表面粗糙,不能使小鼠患病;S型细菌菌落表面粗糙,能使小鼠患病而死亡,A正确;‎ 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消灭,B正确;‎ C、随着S型细菌含量上升,小鼠免疫系统的破坏,R型细菌数量又开始增加,所以曲线bc段上升,C正确;‎ D、S型细菌属于抗原,小鼠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它,但由于免疫系统无法全部杀死该细菌,导致该细菌数量逐渐增大,D错误.‎ 故选:D.‎ ‎ ‎ ‎24.双链DNA分子有链状和环状两种结构.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数量和嘧啶碱基数量相等 B.真核细胞核中DNA呈链状,原核细胞的拟核DNA呈环状 C.DNA分子中稳定不变的是“磷酸﹣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D.含有2n个碱基的双链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方式有42n种 ‎【考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1、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 ‎【解答】解:A、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互补配对的碱基彼此相等,因此嘌呤碱基数量和嘧啶碱基数量相等,A正确;‎ B、真核细胞核中DNA呈链状,原核细胞的拟核DNA呈环状,B正确;‎ C、DNA分子中稳定不变的是“磷酸﹣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这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确;‎ D、含有2n个碱基的双链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方式有4n种,D错误.‎ 故选:D.‎ ‎ ‎ ‎25.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示得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且需要消耗ATP C.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 D.DNA在复制过程中先全部解旋,后半保留复制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的复制:1、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2、条件:模板﹣DNA双链;原料﹣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多种酶.3、过程:边解旋边复制,解旋与复制同步,多起点复制.4、特点: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条链是母链.由图可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且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且需要消耗ATP;DNA在复制过程中,边解旋边进行半保留复制.‎ ‎【解答】解:A、DNA分子复制时都保留了原理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这种方式叫做半保留复制;故A正确.‎ B、解旋酶能打开双链间的氢键,需要消耗ATP;故B正确.‎ C、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而复制的时候只能是从5’端向3’端延伸,所以两条子链合成方向相反;故C正确.‎ D、DNA在复制过程中,边解旋边进行半保留复制,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DNA分子;故D错误.‎ 故选:D.‎ ‎ ‎ ‎26.某双链DNA分子中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中(  )‎ A.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 B.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 C.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种 D.嘌呤总数大于嘧啶总数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已知一条链上A:T:G:C=1:2:3:4,即A1:T1:G1:C1=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2:T2:G2:C2=2:1:4:3.双链DNA分子中含有200个碱基,则A1=T2=10,T1=A2=20,G1=C2=30,C1=G2=40,即该DNA分子中A=T=30个,C=G=70个.据此答题.‎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中A=T=30个,C=G=70个,则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含有腺嘌呤30个,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2﹣1)×30=90个,B错误;‎ C、该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30个A﹣T碱基对,70个G﹣C碱基对,碱基排列方式小于4100种,C错误;‎ D、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总数和嘧啶总数相等,D错误.‎ 故选:A.‎ ‎ ‎ ‎27.一个DNA分子在15N的环境中复制,若子一代DNA的一条单链出现差错,则子二代DNA中,差错DNA单链和含15N的DNA分子分别占(  )‎ A.,1 B.,1 C., D.,‎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连结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解答】解:一个DNA 分子在15N 的环境中复制,因为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即新形成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链是母链,所以复制形成的每个DNA分子都含15N.已知子一代DNA的一条单链出现差错,所以以该链为模板复制形成的DNA分子的两条链均有差错,即子二代的4个DNA分子中,差错DNA单链占2/8=1/4;同理,子三代的8个DNA分子中,差错DNA单链占4/16=1/4.‎ 故选B.‎ ‎ ‎ ‎28.如图是人体某一条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S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S片段中,含有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 B.色盲基因S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C.基因S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与性别无关联 D.基因S片段中的4种碱基对随机排列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 ‎【分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种类不同主要是因为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导致的.‎ ‎【解答】解:A、组成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基因含有多个脱氧核苷酸,A错误;‎ B、基因是指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 C、基因S为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故与性别有关联,C错误;‎ D、确定的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确定的,而不是随机排列的,D错误.‎ 故选:B.‎ ‎ ‎ ‎29.关于如图所示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1沿着结构1向右移动 B.该过程需要mRNA、tRNA、rRNA参与 C.多个结构1共同完成一条物质2的合成 D.结构1读取到AUG时,物质2合成终止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物质1是mRNA,是翻译的模板;物质2是多肽,是翻译的产物;结构1是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 ‎【解答】解:A、据多肽链长短可知,核糖体沿着mRNA从左向右移动,A错误;‎ B、图示为翻译过程,需要mRNA作为模板、tRNA运输氨基酸、rRNA构成的核糖体为场所,B正确;‎ C、每个核糖体均分别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多个核糖体可以完成多个相同的肽链的合成,C错误;‎ D、AUG为起始密码子,结构1读取到终止密码子时,物质2合成终止,D错误.‎ 故选:B.‎ ‎ ‎ ‎30.关于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分子所含元素种类相同,有五种碱基,八种核苷酸 B.图中遗传信息只能从DNA开始传递到RNA为止 C.图中所示的过程都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碱基配对方式都相同 D.该图可表示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不能表示真核生物核基因的表达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进行,发生在原核生物细胞中.‎ 图中正在进行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①、②、③、④、⑤分别是DNA非模板链、DNA模板链、mRNA、核糖体和多肽.‎ ‎【解答】解:A、图中DNA和RNA分子所含元素种类相同,共有五种碱基,八种核苷酸,但⑤是多肽,不一定含P元素,A错误;‎ B、图中遗传信息能从DNA传递到RNA,进而传递给蛋白质,B错误;‎ C、图中所进行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前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后者以mRNA为模板,所以都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错误;‎ D、该生理过程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进行,只能发生在原核细胞内,不能表示真核生物核基因的表达,D正确.‎ 故选:D.‎ ‎ ‎ ‎31.如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结构含有核糖体RNA B.甲硫氨酸处于图中的位置 C.密码子位于tRNA的环状结构上 D.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图中箭头方向表示翻译的方向,即从左到右,因此图中表示的是相邻氨基酸,左侧的氨基酸才是起始甲硫氨酸.‎ ‎【解答】解:A、图示结构为核糖体,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糖体RNA,A正确;‎ B、根据图中箭头可知翻译的方向是由左向右,因此起始甲硫氨酸处于图中位置的左侧,B错误;‎ C、密码子位于mRNA上,C错误;‎ D、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相应的密码子,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其控制合成的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不一定改变,D错误.‎ 故选:A.‎ ‎ ‎ ‎32.牵牛花的颜色主要是由花青素决定的,如图为花青素的合成与颜色变化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花的颜色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也受环境影响 D.若基因①不表达,则基因②和基因③不表达 ‎【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1、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由题图知,花青素是由苯丙酮氨酸转化而来,其转化需要酶1、酶2和酶3,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度下表现的颜色不同.‎ ‎【解答】解:A、花青素决定花的颜色,而花青素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A正确;‎ B、基因①②③分别通过控制酶1、2、3的合成来控制花青素的合成,B正确;‎ C、花青素在不同酸碱条件下显示不同颜色,说明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花色,C正确;‎ D、基因具有独立性,基因①不表达,基因②和基因③仍然能够表达,D错误.‎ 故选:D.‎ ‎ ‎ ‎33.如图是酵母菌细胞内某基因控制合成的mRNA示意图.已知AUG为起始密码子,UAA为终止密码子,该mRNA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为“…甲硫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亮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半胱氨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字母“A”代表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合成上述多肽链时,转运亮氨酸的tRNA至少有3种 C.若箭头处碱基缺失,则合成的多肽链的第5位是半胱氨酸 D.若箭头处碱基缺失,合成的多肽链原肽链长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碱基中含有U,则为mRNA示意图,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密码子是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相邻的三个碱基,其中AUG为起始密码子,则图中开始2个碱基﹣GC﹣不决定氨基酸,其中决定的亮氨酸有3个,但对应密码子有:UUU、CUA、AUU.mRNA上密码子和tRNA上反密码子进行配对,则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的种类等于tRNA的种类.‎ ‎【解答】解:A、题图是mRNA,其中字母“A”代表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 B、根据题图结合题意可知,图中亮氨酸的密码子有:UUU、CUA、AUU,所以合成上述多肽链时,转运亮氨酸的tRNA至少有3种,B正确;‎ C、在转录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该mRNA中的一个碱基(箭头处)缺失,则碱基缺失后的mRNA控制合成的多肽链的第5个密码子由CUA变成UAA,为终止密码子,所以没有第五个氨基酸了,C错误;‎ D、若箭头处碱基缺失,则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所以合成的多肽链原肽链短,D错误.‎ 故选:B.‎ ‎ ‎ ‎34.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个 B.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 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其中编码区能转录形成mRNA,而非编码区不能转录形成mRNA.‎ ‎2、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是基因编码区上游的启动子.转录过程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不具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不进行转录.‎ ‎【解答】解:A、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其中编码区能转录形成mRNA,而非编码区不能转录形成mRNA,因此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小于个,A错误;‎ B、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mRNA的过程,B错误;‎ C、DNA复制和转录均以DNA为模板,故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C错误;‎ D、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基因选择表达,故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D.‎ ‎ ‎ ‎35.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体现了基因突变的特点是(  )‎ A.普遍性 B.随机性 C.低频性 D.无定向性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基因突变的特征:‎ ‎①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 ‎②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③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④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解答】解: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体现了基因突变的特点是随机性.‎ 故选:B.‎ ‎ ‎ ‎36.在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过程中,收获三倍体种子是在(  )‎ A.第一年、二倍体母本上 B.第一年、四倍体母本上 C.第二年、三倍体母本上 D.第二年、二倍体母本上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无子西瓜的培育的具体方法:‎ ‎1)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期的普通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西瓜;‎ ‎2)用四倍体西瓜作母本,用二倍体西瓜作父本,杂交,得到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西瓜种子.‎ ‎3)种植三倍体西瓜的种子,这样的三倍体西瓜是开花后是不会立即结果的,还需要授给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成熟花粉,以刺激三倍体西瓜的子房发育成为果实,这样就会得到三倍体西瓜.‎ ‎【解答】解: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第一年是育种的过程,所以三倍体的种子是在第一年的母本上获得的,第一年的母本为四倍体,父本为二倍体.‎ 故选:B.‎ ‎ ‎ ‎37.下列细胞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既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现象,又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的是(  )‎ A.细菌的增殖过程 B.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的过程 C.精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 D.受精卵的卵裂过程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答】解:A、细菌的增殖过程是二分裂过程,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B、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的过程只进行有丝分裂,不发生减数分裂,所以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精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需进行减数分裂,因而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正确;‎ D、受精卵的卵裂过程只进行有丝分裂,不发生减数分裂,所以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C.‎ ‎ ‎ ‎38.如图为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示意图,将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 A.AaBb B.AB C.ab D.AAaaBBbb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该细胞含有12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将该植物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物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因此控制同一种性状的基因有2个.‎ ‎【解答】解:A、AaBb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两个,即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可能是该植物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的基因型,A正确;‎ B、AB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1个,即含有1个染色体组,不可能是该植物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的基因型,B错误;‎ C、ab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1个,即含有1个染色体组,不可能是该植物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的基因型,C错误;‎ D、AAaaBBbb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4个,即含有4个染色体组,不可能是该植物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的基因型,D错误.‎ 故选:A.‎ ‎ ‎ ‎39.如图分别表示四个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情况,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丁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B.丙细胞对应的个体不可能是单倍体 C.图中的丁一定是单倍体的体细胞 D.与乙相对应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cc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该生物性状的全套基因.‎ ‎2、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判断方法: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X、Y视为同种形态染色体),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3、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4、根据题意和图示判断题图中各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数:甲细胞内有3个染色体组,乙细胞内有3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丁细胞内有1个染色体组.‎ ‎【解答】解:A、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体细胞有细胞甲、乙,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体细胞有细胞丙,含有1个染色体组的体细胞有细胞丁,A错误;‎ B、凡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故图中可能是单倍体的细胞有四个,B错误;‎ C、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是单倍体,故图中的丁一定是单倍体的体细胞,C正确;‎ D、图乙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故与乙相对应的基因型可以是aaa和AaaBBBcccDDd等,而基因型是abc的个体体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aabbcc的个体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C.‎ ‎ ‎ ‎40.生物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最可能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 ‎①果蝇的白眼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 ④人类的红绿色盲 ⑤人类的猫叫综合征 ⑥人类的囊性纤维病.‎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有三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其实例为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可用于诱变育种,如高产青霉素菌株.‎ ‎(2)基因重组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可用于杂交育种,如小麦的矮杆抗病.‎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应用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如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出现).‎ ‎【解答】解:①果蝇的白眼来源于基因突变; ‎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来源于基因重组;‎ ‎③八倍体小黑麦是多倍体育种的产物,其变异来源是染色体变异; ‎ ‎④人类红绿色盲来源是基因突变; ‎ ‎⑤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片段导致的,属于染色体变异; ‎ ‎⑥人类的囊性纤维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综合以上可知,来源于统一变异类型的是①④⑥或者③⑤.‎ 故选:C.‎ ‎ ‎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根据遗传学研究知道,家兔的毛色是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基因A决定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决定黑色素在毛皮内的分散(黑色素的分散决定了灰色性状的出现);没有黑色素的存在,就谈不上黑色素的分散.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的家兔进行了如图的杂交实验:‎ 请分析上述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基因型为 AABB、aabb ,控制家兔毛色的两对基因在遗传方式上 是 (填“是”或“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原因是 F2中9:3:4的比例是9:3:3:1比例的变式 .‎ ‎(2)F2中灰色家兔的基因型最多有 4 种,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为 1:8 ;黑色家兔的基因型为 AAbb或Aabb .‎ ‎(3)F2中白色家兔的基因型为 aaBB、aaBb、aabb ,其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中杂合子占  .‎ ‎(4)育种时,常选用某些野生纯合的黑毛家兔与野生纯合白兔进行杂交,在其后代中全部表现为灰毛兔,请试用遗传图解表示此过程.‎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题文:同时有A与B基因时显灰色,有A基因无B基因显黑色,无A基因显白色,即灰色家兔的基因型为A_B_,黑色家兔的基因型为A_bb,白色家兔的基因型为aa__.‎ 分析题图:F2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均为纯合子,其中黑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 ‎【解答】解:(1)由于F2中9:3:4的比例是9:3:3:1比例的变式,因此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灰色)、aabb(白色),即该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2)F2中灰色家兔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其中只有AABB为纯合子,即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为1:8.黑色家兔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3)由分析可知,F2中白色家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比例分别为、、,因此其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中杂合子(aaBb)占.‎ ‎(4)纯合黑毛家兔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白毛兔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因此选择基因型为aaBB的白兔和纯合黑毛兔进行杂交,就可以得到灰毛兔(AaBb),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AABB、aabb 是 F2中9:3:4的比例是9:3:3:1比例的变式 ‎(2)4 1:8 AAbb或Aabb ‎(3)aaBB、aaBb、aabb ‎ ‎(4)‎ ‎ ‎ ‎42.坐标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情况,图2甲、乙、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所处的几个时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确定该动物的性别是 雌性 ,判断依据是 图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 .‎ ‎(2)对应于CD段的细胞分裂图象是 甲 ,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条数为 8 条,核DNA分子数为 8 个.‎ ‎(3)对应于HI段的细胞分裂图象是 丙 ,此时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为0的原因是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分离 .‎ ‎(4)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都可在细胞分裂图象中的 乙 (填“甲”、“乙”或“丙”)中体现.‎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解答】解:(1)由于图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可以确定该动物的性别是雌性.‎ ‎(2)对应于CD段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数目增倍,说明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即分裂图象是甲,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条数为8条,核DNA分子数为8个.‎ ‎(3)对应于HI段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即丙图,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分离,因此,此时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为0.‎ ‎(4)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都可在减数第一次分离后期,即乙图中体现.‎ 故答案为:‎ ‎(1)雌性 图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 ‎(2)甲 8 8‎ ‎(3)丙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分离 ‎(4)乙 ‎ ‎ ‎43.如图甲是DNA分子局部组成示意图,图乙表示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中有 4 种碱基,有 2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的方向 反向平行 ,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 互补 .‎ ‎(2)DNA分子的 多样性和特异性 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NA与基因的关系是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 ‎(3)乙图的DNA分子复制过程中除了需要模板和酶外,还需要 原料、能量 等条件,保证DNA分子复制精确无误的关键是 碱基互补配对 .‎ ‎(4)若图乙的该DNA分子含有48502个碱基对,而子链延伸的速度为105个碱基对/分,则此DNA复制约需要30s,而实际只需约16s,根据图分析是因为 复制是双向进行的 ;由图可知延伸的子链紧跟着解旋酶,这说明DNA分子复制是 边解旋边复制 .‎ ‎(5)DNA分子在复制过程中,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由于诱变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D ‎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或鸟嘌呤.‎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分析甲图:甲图是DNA分子局部组成示意图;‎ 分析乙图:乙图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该图表明DNA分子的复制时双向进行的,且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 ‎【解答】解:(1)由图看出DNA分子中有A、T、C、G 4种碱基,每一端都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两条链的方向相反且平行,碱基遵循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特点,这也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DNA分子复制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等条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其复制的精确性.‎ ‎(4)由题意可知,DNA分子复制具有双向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 ‎(5)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分子经过两次复制后,突变链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U﹣A、A﹣T碱基对,而另一条正常链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G﹣C、C﹣G碱基对,因此替换的可能是G,也可能是C.‎ 故答案为:‎ ‎(1)4  2 反向平行 互补 ‎(2)多样性和特异性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原料、能量  碱基互补配对 ‎(4)复制是双向进行的  边解旋边复制 ‎(5)D ‎ ‎ ‎44.家蚕(2n=56)为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A(普通斑)对a(素斑)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的蚕卵的孵化过程中,用X射线进行处理,在雌蚕幼体中发现有少数个体表现为素斑或为普通斑与素斑的嵌合体;有少数普通斑雌蚕成熟后,其测交子代斑纹表现为伴性遗传.对这些变异类型进行研究,发现细胞中基因及染色体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他基因及染色体均正常).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 28 条染色体.‎ ‎(2)变异Ⅰ的类型为 基因突变 ,A和a基因的区别是 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 ‎(3)变异Ⅱ的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缺失 .变异Ⅲ个体减数分裂能产生 4 种基因组成的卵细胞.‎ ‎(4)变异Ⅲ与aaZW个体测交,子代中雄蚕为素斑的概率为 1 ,雌蚕的基因型为 aZWA或aaZWA .‎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1、基因突变的特征:(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解答】解:(1)家蚕(2n=56)为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则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28条染色体.‎ ‎(2)据图可知,变异Ⅰ的类型为基因突变,A和a基因的区别是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3)据图可知,图中突变II表现出2号常染色体有一条缺失了一部分,故变异Ⅱ的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突变Ⅲ个体减数分裂能产生2×2=4种基因组成的卵细胞.‎ ‎(4)分析题图可知,突变Ⅲ(基因型为aZWA)与正常个体(aaZZ)测交,子代中雄蚕的基因型是aZZ或aaZZ,全部为素斑,雌蚕的基因型为aZWA或aaZWA.‎ 故答案为:‎ ‎(1)28‎ ‎(2)基因突变 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3)缺失 4‎ ‎(4)1 aZWA或aaZWA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