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2.50 KB
- 2024-03-30 发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文献出处
“回纥纵掠坊市及妆、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
《旧唐书·回纥传》
“云锁木龛哪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全唐诗》
“诸邵多透纸袄为衣。”
宋代《渑水燕谈录》
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A.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
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
C.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
D.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
【答案】A
2.十五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以媲美”。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A.造纸技术
B.活字印刷
C.出版自由
D.书籍装订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十五世纪时”“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反映出书籍的价格下降,与价格下降有关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15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故B项正确;因为造纸术出现以后书籍都是用手抄的,它没有办法使书籍变便宜,装订书籍再快,也要有书籍供装订才有用,如果书籍还是用手抄,装订速度再快也没用,故A、D项排除;出版自由不属于“发明”,故C项排除。
3.史书记载了1280年的一场“砲祸”:“碾硫之际,光焰倏起……未几透入砲房,诸砲并发,大声如山崩海啸,倾城骇恐……平地皆成坑谷,至深丈余。四比居民二百余家,悉罹奇祸,此亦非常之变。”这反映出中国古代火药技术
A.在唐宋时期发达成熟
B.给中国带来的是巨大灾难
C.在宋朝广泛使用于军事
D.在元朝时带来规模生产
【答案】D
4.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在四大发明中被称为“水手之友”的发明是
A.印刷术 B.火药
C.造纸术 D.指南针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手之友”指的是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因此D项正确;其他选项与航海并无直接关系,因此A、B、C三项错误。
5.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在西方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同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答案】A
【解析】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决定的。明清时期,在经济上,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在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所以A项正确;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时中国并未受到西方殖民者侵扰,所以B项错误;国家分裂、国力衰弱不是新技术无法应用的主要原因,所以C项错误;经济停滞倒退是结果不属于原因,所以D项错误。
6.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A.《石氏星表》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黄帝内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数学成就。材料中楚汉战争中韩信将新谷、陈粮的数量统计出来的算术方法最可能记载于战国问世的《九章算术》中,故选B。A项所述为天文学成就,D项为医学著作,故排除;《齐民要术》为南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故C项错误。
7.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
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
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
【答案】A
8.《农政全书》记载:“每闻他方之产可以利济人者,往往欲得而艺之”“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遇一人辄问,至一地辄问,闻则随闻随笔。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这表明
①徐光启非常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
②《农政全书》内容涉及作物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
③徐光启十分重视农业文献的研究
④徐光启是勤于咨访、严谨求实的科学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9.阅读《齐民要术》一书,可以了解
A.5—6世纪江淮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
B.5—6世纪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
C.6—8世纪北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D.6—8世纪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经验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排除A,B项正确。C、D项时间“6—8世纪”与《齐民要术》记载的时间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
10.唐代对御医的管理很严格,唐律中明确规定,制作御药如果跟处方不相符,包括药量不符、合成方法不对、服药说明书写错误等,依律可处以绞刑。据此可推断
A.理学观念主导古代司法
B.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
C.中医临床固守辨证施治
D.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制作御药如果跟处方不相符,依律可处以绞刑可知,唐朝对医疗管理制度执法严格,故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D项正确。理学出现在宋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题干没有涉及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排除B。题干没有涉及中医临床固守辨证施治,排除C。所以选D。
11.有一部古代著作,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学研究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这本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答案】D
【解析】“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学研究之大成”指的是成书于16世纪的《本草纲目》,故D项正确。《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故A、B、C错误。
12.两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涉及的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等范畴,都与当时生产生活实际直接相关。魏晋时期的《九章算术注》不但推证了原书各面积、体积公式的正确性,还在推证过程中提出了“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来贯通各公式的关联。明朝的《几何原本》最大的优点在于运用了具有确定性的演绎推理的方法和严密的逻辑结构。据此可知我国古代数学
A.具有浓厚的实用性特征
B.注重理论的探讨和概括
C.冲击了儒家的传统规范
D.由传统到具有近代色彩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材料三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其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的变化并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1)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原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发达,统治者重视农业。
(2)3—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15
世纪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原因:领先是因为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高度发达的传统科技。落后是因为14、15世纪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解析】(1)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领域。古代中国是农业大国,所以统治者重视农业和农业相关的科学。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很早就以农为本,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得相当早而且成熟。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其中不少包含着数学知识。据战国时成书的《考工记》记载,那时人们在制造农具、车辆、兵器、乐器等工作中,已经对角的概念有了认识并能加以应用……但也反映了这种认识的原始性和局限性,反映了中国古代对角的数学意义的不重视。面积和体积计算与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度量衡制度的完善直接有关。先秦重要典籍《春秋》记载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开始按亩收税,产十抽一,这说明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已经有丈量土地以及计算面积与体积的方法……中国古代数学不同于希腊古代数学,它不是建立在逻辑演绎基础上的概念思维系统,而是一种非演绎的算法理论。
——摘编自卢嘉锡、路甬祥主编《中国古代科学史纲》
材料二 13世纪,游牧民族带着从中国中原地区学会制造的火药火器席卷欧洲。到16世纪,中国人已经开始接受从欧洲回流的火器制造技术,但遗憾的是,未能在技术上实现更高的超越。不但如此,中国的火器制造技术如这个古老帝国一样开始变得停滞甚至衰落。倒是火药和火器在改变欧洲战场的同时,也改变了这个大陆长久以来受游牧民族威胁的历史,进而开始让他们带着被自己日益完善的火器,开始了对整个世界的入侵和征服。这个暴力的过程改变了欧洲本身,同样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进程。
——摘编自蔡伟《改变欧洲历史的中国火药火器》
(1)根据材料一,以中国古代数学为例,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中国的火器制造技术如这个古老帝国一样开始变得停滞甚至衰落”的社会原因。“
这个暴力的过程改变了欧洲本身,同样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进程”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答案】(1)特点:起源早且长期领先世界,涉及领域广泛;产生于农业、手工业生产中并服务于农业、手工业生产;侧重于具体应用而不是探求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
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农本思想。
(2)社会原因:专制主义的强化;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儒家思想追求和谐、和平的理念;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本质含义: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推动新航路开辟和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
(3)启示:科技作用的发挥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科技能够加速社会发展,也有可能破坏人类文明。
第(2)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二中的“16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得出答案;第二小问,要从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全球化、文明史观等角度思考。
第(3)问,从科技作用的发挥与社会环境、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作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推荐】第0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 2020届二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作业(全国通用)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习作:______即景 课件
- 领导讲话心得体会3篇
- 【地理】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天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效果检测试卷
- 数学卷·2019届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2017-12)无答案
- 数学(理)卷·2018届甘肃省兰州市第九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5)
-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
- 部队作风纪律整顿心得体会(范文)
- 寒假专题突破练高二数学(文科通用选修1-1、必修3)专题2 基本算法语句(解析)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