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7.75 KB
  • 2024-03-26 发布

2020届二轮复习第1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38张)(天津专用)

  • 3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一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2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高考真题 • 导方向 - 3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高考真题 • 导方向 - 4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突破点三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商周与秦朝的政治制度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 .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 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 (1) 约公元前 2070 年 , 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2) 商朝建立后 , 实行内外服制度。据记载 , 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3) 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 , 控制着镐京和东都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 , 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 , 在各地建立诸侯国。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相配合 , 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 是西周政治的基本特征。 - 5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突破点三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2. “ 家国同构 ” 的含义与影响 (1) 含义 : 所谓 “ 家国同构 ”, 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 , 均以血亲 — 宗法关系来统领 , 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家族是家庭的扩大 , 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 “ 家国同构 ” 的格局下 , 家是小国 , 国是大家。在家庭、家族内 , 父家长地位至尊 , 权力至大 ; 在国内 , 君王地位至尊 , 权力至大。父为 “ 家君 ”, 君为 “ 国父 ”, 君父同伦 ,“ 家国同构 ”, 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 , 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 - 6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突破点三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2) 影响 - 7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突破点三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二、秦朝的郡县制 ——“ 公天下 ” 的开端 1 .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 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 , 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变化 , 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 ,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 . 秦朝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与先秦贵族政治的不同 (1) 不再是族权与王权的统一 , 而是形成了唯一绝对的政治权力 —— 皇权。 (2) 不再层层分割政治权力 , 而是将权力集中于中央 , 中央权力则集中于皇帝。 (3) 君主不再依靠家族势力来行使政治权力 , 而是通过官僚机构进行统治 , 各级官员都对皇帝负责。 (4) 官僚政治取代世卿世禄制 , 只有皇位世袭 , 其他官僚都由皇帝任命。 - 8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例题 (2017 课标全国 Ⅰ ,24) 周灭商之后 , 推行分封制 , 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 , 都朝歌 ( 今河南淇县 );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 , 都奄 ( 今山东曲阜 ); 封召公奭于燕 , 都蓟 ( 今北京 ) 。分封 (    )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分析推理 推行分封制 + 朝歌 ( 今河南淇县 )+ 奄 ( 今山东曲阜 )+ 蓟 ( 今北京 )→ 各地交流与交融。 - 9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精准解答 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 , 扩大了势力范围 , 并加强了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 ,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 使周文化得到认同 , 故选 A 项。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 , 西周分封制还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和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 故 B 、 C 两项均错误。贵族世袭特权于周朝分封前就已确立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 A - 10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以题说法 结论型选择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 : 历史结论型选择题主要是通过题干所述材料得出相关历史结论 , 旨在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能力。此类试题注重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 , 不着眼于 “ 是什么 ”, 而着眼于 “ 为什么 ”, 且题干所展示的内容多是教材中出现的结论 , 选项也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 题干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有 “ 结论是 ”“ 反映了 ”“ 说明了 ”“ 表明 ” 等。 - 11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解题技巧 : 回答历史结论型选择题 , 不仅要凭借历史知识 , 而且要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和史学理论。首先 , 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 , 即根据题干的结论 , 分析其与史实的内在联系 , 进行综合辨析 , 同时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其次 , 要注意问题的转换 , 根据论点所指事件的时间信息 , 利用所学知识与之关联 , 对题目观点进行论证或者否定。解答此类题型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 1 . 因果分析法。将作为原因的材料与作为结果的备选项联系起来 , 仔细判断它们之间有无内在的逻辑关系。一般来说没有逻辑关系或逻辑关系不明显的 , 都不是正确选项。 2 . 排除法。就是对备选项逐一分析 , 先排除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选项 , 然后排除虽符合历史事实 , 但材料没有体现的选项 , 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3 . 特征分析法。结合实际情况 , 把材料所述的事件、人物或现象放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分析 , 从而得出答案。 - 12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1 .(2019 课标全国 Ⅰ ,24) 据学者考订 , 商朝产生了 17 代 30 位王 , 多为兄终弟及 ; 而西周产生了 11 代 12 位王。这反映出 (    ) A. 禅让制度的长期 影响 B . 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 君主寿命的时代 差异 D . 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解析 : 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王位继承制。商周时期的王位继承一般有两种方式 : 一种是兄终弟及 , 一种是父死子继。题干材料首先强调商朝王位继承方式多为兄终弟及 , 然后用 “ 而 ” 这一转折的表述方式来阐述西周的王位继承方式 , 即西周的王位继承方式多为父死子继 , 故 B 项正确。禅让制度是民主推选联盟首领的制度 , 与题干材料中的世袭制无关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题干材料无法看出君主寿命的长短 , 故 C 项错误 ; 无论是兄终弟及还是父死子继 , 均是血缘世袭的方式 , 并没有体现出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 故 D 项错误。 B - 13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2 . 西周时期 , 许多彝铭 ( 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 载有 “ 铸兹宝簋 , 以享以孝于大宗皇祖、皇妣、皇考、皇母 ” 和 “ 其万年子子孙孙永用享孝于大宗 ” 等词语。这些铭文反映了当时 (    ) A. 血缘关系影响政治生活 B. 宗法关系与皇权相结合 C. 僭越周礼的行为被遏制 D. 祭祀旨在宣扬君权神授 A 解析 : 本题考查西周宗法关系。题干材料中关键信息为 “ 大宗 ”“ 祖、妣、考、母 ” 以及 “ 子子孙孙 ” 等 , 其共同点是体现血缘关系 , 故 A 项正确 ; 皇权确立于秦朝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并未体现对僭越周礼行为的遏制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与祭祀祖先和大宗有关 , 未涉及 “ 君权神授 ”, 故 D 项错误。 - 14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突破点三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汉武帝的 “ 文治武功 ” 1 . 政治方面 (1) 颁布 “ 推恩令 ”, 规定诸侯王死后 , 嫡长子继承王位 , 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 , 列侯归郡统辖。结果 , 王国越分越小 ,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 汉武帝设立中朝 , 加强皇权 , 削弱相权。 (3) 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 将全国划分为 13 个州部 , 分设刺史 , 负责对辖区进行巡视监察。 (4) 任用酷吏 , 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 15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突破点三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2 . 经济方面 (1) 改革币制 ,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2) 实行盐铁官营 , 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3) 推行均输平准 , 国家经营商业贸易 , 增加收入 , 平抑物价。 (4) 抑制工商业者 , 颁布算缗、告缗令 , 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3 . 思想方面 (1)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 尊崇儒术。 (2) 公元前 136 年 , 朝廷设立五经博士 ,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 , 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 16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突破点三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4 . 稳固边疆和开拓疆域方面 (1) 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 , 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2) 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3) 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 开辟了丝绸之路 , 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4) 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 17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突破点三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二、唐宋时期政治制度的变迁 1 . 唐朝 (1) 唐前期 , 沿用三省六部制 , 在三省制下 , 尚书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三省长官共议国事 , 执宰相之职。三省的议政场所是政事堂。 (2) 唐太宗时期 , 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事 , 加以 “ 参知政事 ”“ 参预朝政 ”“ 参议得失 ” 等名号 , 执行相职。 - 18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突破点三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2 . 宋朝 (1) 北宋二府三司制 : 鉴于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 , 宋初采取了增设管理机构以加强皇权的措施。设枢密使管军事 , 以分割宰相的军权 ;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 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这样就形成了二府三司制。 (2) 实行文官政治 : 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 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 罢免宿将兵权 , 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 大力提倡文治 , 扩大科举规模 , 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 19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突破点三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1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 20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突破点三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2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影响 (1) 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 , 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 , 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 选官制度的变化 , 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 , 使国家掌握了人事任免权 , 既树立起中央权威 , 又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 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 , 促进经济的发展。 (3) 制度化的选官标准 , 提高了地方官的素质 , 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 21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例题 (2018 课标全国 Ⅲ ,25)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 , 反映出两宋时期 (    ) 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 22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分析推理 有高级官员背景的人数由 20 降到 8+ 无官职背景的人数由 24 增加到 36→ 两宋特别是南宋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精准解答 本题考查两宋时期的选官制度。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两宋时期出身于 “ 无官职记录 ”( 即平民 ) 家庭的宰相数量所占比重最大 , 且从北宋到南宋人数增加 , 说明宋代科举制促使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 故 B 项正确。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出身于高、中级官员家庭的宰相数量在减少 , 说明世家大族的影响在减弱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中未涉及宰相的权力 , 故 C 项错误 ; 题干中表格数据的变化是宋代科举制发展的结果 , 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功能在增强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 B - 23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以题说法 数据表格型试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 : 数据表格型试题的特点是信息含量大、阅读量小、材料简练 , 把阅读、理解、判断、综述有机地结合起来 , 用数据表格为手段承载信息 , 使历史事物的数量特征、内在联系、变化规律以一定的数量关系反映出来 , 巧妙地将抽象思维具体化、形象化。 解题技巧 : 解答此类试题时 , 一是要注意判断表格由哪些历史事物构成 ; 二是要注意表格中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 三是要注意表格中各组成部分数量的变化 , 进而通过其相互关系判断表格所反映的历史事物的变化原因、表现特征及其影响等 , 获取历史信息。 - 24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1 .(2019 课标全国 Ⅰ ,24) 汉武帝时 , 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 , 称为 “ 皮币 ”, 定价为 40 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 , 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 , 而当时一个 “ 千户侯 ” 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 20 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 A. 加强了货币管理    B . 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 削弱了诸侯实力 D . 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解析 : 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题干材料强调汉武帝要求诸侯王献礼时必须购买 “ 皮币 ”, 而一张 “ 皮币 ” 的价格甚至超过一个 “ 千户侯 ” 一年的租税收入 , 这种做法削弱了地方诸侯的经济实力 , 故 C 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的不是对日常交换的货币的管理 , 故 A 项错误 ; 汉武帝时期加强思想上的统一的措施是尊崇儒术 , 题干材料未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 故 B 项错误 ;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诸侯王向皇帝献礼时的相关规定 , 并不是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 故 D 项错误。 C - 25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2 .(2015 天津文综 ,2)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 , 凡遇军国大事 , 皇帝往往 “ 下其议 ” 于群臣 , 议定的结果 , 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 , 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 , 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 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D 解析 : 题干材料 “ 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 ” 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 宰相仅仅将群臣议定结果领衔上奏于皇帝 , 故 A 、 B 、 C 三项均错误。根据材料 “ ‘ 下其议 ’ 于群臣 ”, 可知皇帝重视朝臣的意见和建议 , 这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皇帝决策的正确 , 故选 D 项。 - 26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3 .(2019 天津新华中学期末 ) 据《贞观政要》载 , 唐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 :“ 中书所出诏敕 , 颇有意见不同 , 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 , 本拟相防过误。 ” 由此可见 , 唐太宗设置中书、门下两省的直接目的是 (    ) A. 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 B. 防止尚书省决策出现失误 C. 相互监督 , 以防止出现失误 D. 使中央能够有效地管理地方 C 解析 : 材料 “ 元置中书、门下 , 本拟相防过误 ” 说明该制度的实行是为了相互监督 , 以防止出现失误 , 故 C 项正确 ; 题干材料没有说明实行该制度是为了分散相权 , 加强皇权 ,A 项错误 ; 尚书省负责执行 , 不是决策机构 ,B 项错误 ; 三省是中央机构 , 故中书、门下两省的设置与中央有效地管理地方无直接关系 ,D 项错误。 - 27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明朝设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 1 . 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 - 28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2 . 清朝军机处的 特点 - 29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二、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 1 . 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 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 , 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制度。 2 . 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等方面。 3 . 以强化君权为核心 , 程度空前。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设置军机处和实行文字狱等方面。 4 . 到清朝时期 ,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 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 30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三、元明清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 1 . 元朝 : 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 , 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 掌管一省政务 , 简称 “ 行省 ” 。后来 , 行省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行省制的确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 2 . 明朝 : 明初废行中书省 , 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 , 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分割。后来 , 朝廷又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 , 逐渐总揽一省之权。 3 . 清朝 : 清承明制 , 巡抚成了一省长官 , 又设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明清时期 , 省之下设府 ( 直隶州 ), 府下设县 ( 州 ), 相对较为稳定 , 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体制。 - 31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例题 (2017 天津文综 ,1)“ 早在明末清初 , 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 ‘ 一家一姓 ’ 的君主专制 …… 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 ‘ 私天下 ’ 而造就一切 , 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 ‘ 哑谜 ’ 。事实上 , 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 , 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    ) A. 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 B. 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 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 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 32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分析推理 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 + 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 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精准解答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君主制。题干材料的逻辑关系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将传统时代政治体制的弊端归根于君主专制 , 而作者认为君主制能够维持两千余年有特定的社会机制原因 , 故 D 项正确。 A 、 B 两项与材料的核心内容不符 ,C 项与材料的结论不符 , 故排除 A 、 B 、 C 三项。 答案 : D - 33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1 .(2019 安徽 “ 皖南八校 ” 联考 ) 明朝史料记载 :“ 内阁之职 , 同于古相 , 而所不同者 , 主票拟而不身与其事。如 ( 大学士 ) 高拱之经掌吏部 …… 俱出而启事 , 入而调旨。 ” 这反映了 (    ) A. 内阁成为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工具 B. 内阁并不直接总理政务大权 C. 内阁已拥有对国事的部分决策权 D. 六部演化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解析 : 题干材料论述的是内阁的职责 , 不涉及皇权问题 , 故 A 项错误 ;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 “ 俱出而启事 , 入而调旨 ”, 可知内阁并不直接总理政务大权 , 故 B 项正确 ; 根据所学知识 , 可知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一级的行政机构 , 不可能拥有部分的国事决策权 , 故 C 项错误 ; 题干没有提及六部问题 , 故 D 项错误。 B - 34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2 .(2019 浙江名校联考 ) 史料记载 :“ 雍正年间 , 用兵西北两路 ……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 ,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 ( 值 ) 缮写。 ”“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 , 威命所寄 , 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 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 由此可见 , 清朝军机处 (    ) A. 地处内廷 , 专管 军务 B . 参与政务 , 涉及广泛 C. 机构完备 , 人员 精干 D . 架空内阁 , 威胁皇权 B 解析 : 根据材料 “ 而于军机处 , 盖隐然执政之府 ”, 可知军机处涉及事务广泛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 , 威命所寄 , 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 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 可知军机处参与政务 , 涉及内容广泛 , 故 B 项正确 ; 题干材料强调的不是军机处的人员构成 , 故 C 项错误 ; 军机处的出现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 故 D 项错误。 - 35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考点整合 • 筑基础 热点突破 • 悟方法 迁移训练 • 提能力 3 . 清雍正年间 , 军机处设在皇宫内 , 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 “ 亲臣重臣 ” 中遴选 , 任命谕旨通常说 , 命某人 “ 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 或 “ 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 A. 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 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 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 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C 解析 : 根据材料 “ 军机处设在皇宫内 , 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 可知军机处易于保密 , 而且便于皇帝宣召 , 故 A 、 B 两项说法正确 , 不符合题意 ;“ 行走 ” 即临时任命之意 , 可见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 , 故 D 项说法正确 , 不符合题意 ; 材料未体现出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 故选 C 项。 - 36 -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1 . 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夏的建立 , 我国开始出现早期国家制度。王位世袭制使最高政治权力由 “ 禅让 ” 变成 “ 世袭 ”, 它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等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2 . 秦始皇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 从秦汉至明清时期 , 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 , 直至明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 , 清朝设立军机处 , 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3 . 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实行 , 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 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本格局。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 , 对后世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 , 以至文化教育传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 37 -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4 . 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日趋完善 , 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都是围绕皇权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的目的而变化的 , 是巩固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 - 38 -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西汉丞相的权力 史料   窦太后曰 :“ 皇后兄王信可侯也。 ” …… 景帝曰 :“ 请得与丞相议之。 ” 丞相议之 , 亚夫曰 :“ 高皇帝约 ‘ 非刘氏不得王 , 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 , 天下共击之 ! ’ 今信虽皇后兄 , 无功 , 侯之 , 非约也。 ” 景帝默然而止。 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 , 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 :“ 彼背其主降陛下 , 陛下侯之 , 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 ?” 景帝曰 :“ 丞相议不可用。 ” 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 ——( 西汉 ) 司马迁《史记 ·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结论 : 西汉丞相位崇权重 , 国家大政需要先听丞相的意见 ; 最后决定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丞相的意见 , 皇帝可以听 , 也可以不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