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34 KB
  • 2024-03-21 发布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共建班)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www.ks5u.com 肥东二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肥东二中与合肥六中共建班历史试卷 ‎(试卷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 ‎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均有一个选项符合题干要求 ‎ 1. 按照教育部规定,2017年春季全国中小学生地方课程教材全面落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原因在于“十四年抗战”更加强调( )‎ A. 国共合作抗日的历史 B. 全民族抗战的历史 C. 中共抗战的艰巨性 D. 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 ‎ ‎2. 四位同学学习了1931~1945年的中国历史后各自得出一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日本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是导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最主要原因 B. 中共领导的力量在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C.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起主导作用,相持阶段敌后战场起主导作用 D. 抗战最终胜利主要有赖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 ‎3. 1945年10月,国共两党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 国民党当局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 B. 确定军队国家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原则 C. 国民党当局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 协定的所有内容最终都没有实施 ‎4. “东北野战军……一路进入热河承德,一路进入冀东,华北野战军聂荣臻部占领河北保定。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收缩战线……分别集结于北平、塘沽、张家口、新保安。”这段话描述的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5.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 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D. 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6.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根本原因在于( )‎ A.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参加当时的社会实践 B.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 C.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不懂得阶级斗争 D. 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未成熟,其根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 ‎7.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然而,1848年以后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却并未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预言的那样走向灭亡,反倒欣欣向荣,生机盎然。这表明( )‎ A. 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B. 资本主义制度发生本质变化 C.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预言都是错的 D. 马克思主义需要进一步完善 ‎8. 马克思在批判总结巴黎公社革命指导思想的同时,更加赞赏巴黎公社革命的社会主义的趋向。这种趋向在经济上的表现为( )‎ A. 彻底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B. 规定八小时工作制 C. 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交给合作社 D. 规定公职人员薪金 ‎9. 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爆发原因是资产阶级政权反动统治  ②成立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社委员会  ③巴黎公社政权性质是工农联合政权  ④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经验教训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谈论的是( )‎ A.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 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 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D.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11. 七月流血事件后,俄国官方的正式侦查结果将其定性为布尔什维克受德国指使挑起的暴动,其目的是破坏俄国的军事努力以有利于德国及其盟国。临时政府的定性理由可能是( )‎ A.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民众公开夺权 B. 布尔什维克党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C. 工人士兵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D. 布尔什维克党公开反对临时政府 ‎12. 有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 )‎ A. 指导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B. 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 C. 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 D. 否定了西方的民主政治 ‎13. 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①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②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 ③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④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机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 A. 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 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 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5. 某些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持续过程。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我国在民主政治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是在建国后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多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增量”的有( )‎ ‎①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②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6. 1966年8月,周恩来按照毛泽东的批示,开列了一份应予保护的名单,要求对宋庆龄、郭沫若、章士钊、傅作义、李宗仁等人士,还有人大常委会、各民主党派中央的负责人等,均给予保护。该事件从本质上说明当时( )‎ A. 毛泽东、周恩来对民主人士的关心和保护   ‎ B. 立法机构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来源:Zxxk.Com]‎ C. 宪法无力约束国家政治生活和公民社会活动 D. 我国领导人在努力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正义 ‎17. 中国网刊载:1973年,毛泽东委托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年,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这些做法( )‎ A. 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 B. 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 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D. 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8. 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 A. 国家统一样本   B. 社会制度示范 C. 文明交流枢纽  D. 经济发展标本 ‎19. 从1950年到1951年,新中国不仅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 )‎ A. “一边倒”意识形态外交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 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20.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 A.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B.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 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1. 从日内瓦会议到万隆会议,新中国外交日益显示出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 )‎ A. 坚持独立自主,冲击两极格局 B. 支持民族独立,坚决反殖反霸 C. 倡导和平共处,谋求周边稳定 D. 壮大社会主义,遏制资本主义 ‎22. 读下处“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下列对图中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这一结果解读正确的是( ) ‎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 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 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力量 D. 中国彻底打破了五十年代以来的外交僵局 ‎ ‎23. 下表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大事记(部分),这反映( )‎ 时间 ‎ 事件 ‎ ‎1971.7 ‎ 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双方发布了公告,宣布尼克松将要访华 ‎ ‎1971.10 ‎ 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 ‎1972.2 ‎ 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结束25年的对抗 ‎ A. 中国开始由意识形态外交转变为国家利益外交 B. 中美关系解冻有助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第三世界国家支持是中国重返联合国决定因素 D. 开展文化大革命客观上助推外交新局面的开创 ‎24. 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 C. 努力构筑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 D.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25. 下表为习近平外交思想一览(部分) 该表反映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 时间 ‎ 事件 ‎ 外交谈话提要 ‎ ‎  [来源:学科网ZXXK]‎ 时间 [来源:学科网]‎ 事件 [来源:学科网ZXXK]‎ 外交谈话提要 [来源:学#科#网]‎ ‎2014年 ‎ 国际工程科技大会 ‎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 ‎2016年 ‎ 在伊朗发表署名文章 ‎ ‎“信则立,不信则废” ‎ ‎2014年 ‎ 中法建交50周年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2017年 ‎ 金砖会议 ‎ 亚太经合 ‎ ‎“国之交在民相亲 ‎ 以和为贵,协和万邦” ‎ ‎2015年 ‎ 巴基斯坦议会演讲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2018年 ‎ 博鳌论坛 ‎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 A. 倾向于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B. 借助传统文化树立大国意识 C. 倾向于对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 D. 借助中国智慧推动世界共赢 第Ⅱ卷 材料解析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1914〜1917年,俄国有一千五百万人被强征入伍;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工人们每天被迫工作十小时以上。物价飞涨,工人实际收入不断下降。截至1917年3月,俄国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死于战争,四百万人伤残。‎ 材料二:1917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历史上称为“二月革命”。‎ 材料三: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 ‎——“四月提纲”‎ 材料四: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1) 材料一指出俄国参加了什么战争?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4分)‎ ‎(2)材料二革命后,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2分)俄国人民特别关心的最基本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这又引发了什么革命?(4分)‎ ‎(3)材料三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分)‎ ‎(4)根据材料四,十月革命后,苏俄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消灭私有制的?(2分) ‎ ‎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材料:从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针对日本侵华,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出现了几种较为典型的言论。‎ 第一种言论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军事上的严重失利,给某些中间阶层和一部分劳动人民带来一些悲观失望情绪。‎ 第二种言论认为,中日战争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苏联一定出兵,战争就可以解决。淞沪会战时,蒋介石集团指望英、美等国直接出面干涉,并要求苏联出兵。‎ 第三种言论认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3年修订版)》‎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种言论,并结合相关历史背景或事件对其加以评述。(要求:提炼言论,历史背景或事件的概述客观准确,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 ‎28.中美关系跌宕起伏,波诡云谲。阅读下列材料:( 22分)‎ 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据新华网报道:当地时间2015年9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习近平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重要建议,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奥巴马表示,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在诸多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愿同中方就相关问题保持密切协调。双方同意继续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这个突出特点是什么?针对这样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在外交上采取的具体方针是什么?(4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主动行动”与中国接触?(2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4分)此外,中国70年代外交突破还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除此之外影响战后中美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还有哪些?(6分) ‎ 肥东二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肥东二中与合肥六中共建班历史参考答案 ‎1. D 2. D 3. C 4. C 5. C 6. D 7. D 8. C 9. D 10. D 11. C 12. B 13. B 14. C 15. D 16. C 17. D 18. B 19. C 20. C 21. B 22. A 23. B 24. A 25. D ‎ ‎26. (1)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联系:1914年爆发的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导致了二月革命的爆发。 (2)突出特点: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的权力。问题:俄国人民关心的最基本的问题——和平、土地、面包没有得到解决。革命:十月革命。 ​(3)性质及任务: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4)方式: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 27. 示例一:言论:“持久战”。评述:该言论强调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思想。这是抗战爆发以来,部分国人基于中日双方的战争态势及两国的基本国情而提出的。该言论科学地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趋势,阐明了持久抗战的策略,指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在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指导下,鼓舞和坚定了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推动全民族统一抗战的发展。 ‎ 示例二:言论:“亡国论”。评述:该言论强调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日本,鼓吹“再战必亡”‎ ‎。这是抗战爆发以来,部分国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错误估计,过分强调敌强我弱的客观事实,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认为抵抗日本侵略的结局只能是中国灭亡。如 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次年东北沦陷;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因此,“亡国论”严重动摇和损害了民族自信心,导致国民悲观消极情绪愈加严重,甚至扰乱抗战军心民心。 ‎ 示例三:言论:“速胜论”。评述:该言论幻想依靠英美苏等国际力量,迅速战胜日本。这是抗战爆发以来,部分国人对抗战形势估计过于乐观所致。如 1937 年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1938 年台儿庄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事实上,该言论忽视了敌强我弱的客观事实,甚至寄希望于大国的调停。因此,“速胜论”存在轻敌倾向和侥幸心理,不利于抗战进程。  ‎ ‎28. (1)突出特点:两大阵营对峙(冷战格局),方针:“一边倒”。 (2)变化: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对华关系。行动:1971年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原因: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等。突破体现: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 (3)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其他因素:国家力量,国际形势,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