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9.00 KB
- 2024-03-17 发布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一上学期 12 月月
考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O-16 S-32 Na-23 Al-27 Cl-35.5 Mn-55 Ca-40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在盛装氢氧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试剂瓶上,都印有的警示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氢氧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均具有强腐蚀性。A.该警示标志为易燃液体,错误;B.该警
示标志为剧毒品,错误;C.该警示标志为爆炸品,错误;D.该警示标志为腐蚀品,正确。
2.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 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 Cu2(OH)2CO3 B. 铁制菜刀生锈
C. 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 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信息判断发生的化学反应,在反应中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时则发生的反应为
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
【详解】A. 金属铜和氧气、二氧化碳、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铜绿,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
的变化,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A 不符合题意;
B. 铁在氧气、水存在时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属于
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故 B 不符合题意;
C. 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是因为碳酸钙能和酸反应,该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 C 符合题意;
D. 铝易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铝,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 D 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 C。
3.关于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钠在自然界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
②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泡沫灭火器救火
③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保存在煤油中
④钠与水反应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发出嘶嘶响声
⑤钠可以从 CuCl2 溶液中置换出铜
⑥钠易失去电子表现强的还原性
A. ③④⑤⑥ B. ③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因 Na 的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①错误;
②因金属 Na 着火后生成了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燃
烧更剧烈,所以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救火,故②错误;
③钠的密度比煤油大,实验室中少量的 Na 保存在煤油里,故③正确;
④钠的密度比水小,钠与水反应浮在水面上,钠的熔点低,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
热量使钠熔成小球,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发出嘶嘶响声,故④正确;
⑤因钠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然后生成的碱再与盐反应,所以 Na 不能从 CuCl2 溶
液中置换出 Cu,故⑤错误;
⑥因 Na 的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钠易失去电子表现强的还原性,
故⑥正确;
答案选 B。
4.需要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反应( )
A. PCl3→PCl5 B. MnO4- →Mn2+
C. SO3→HSO4- D. CO2→H2C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 PCl3→PCl5 中,磷元素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实现,故 A 正
确;B,在 MnO4-→Mn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适当的还原剂才能实现,故 B 错误;C,
在 SO3→HSO4-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C 错误;D,在 CO2→H2CO3 中,
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D 错误.答案:A。
5.运动会上使用的发令枪所用“火药”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同时产生白烟。
撞击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KC1O3+6P =3P2O5+5KC1,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上述反应中 C1 的化合价由+5 价变为-1 价
B. P2O5 是 P 被还原后所得的产物
C. 该反应被还原与被氧化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6
D. 上述反应中消耗 3molP 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5mol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 5KC1O3+6P =3P2O5+5KC1 中,氧化剂是 KC1O3,C1 的化合价由+5 价
变为-1 价,故 A 正确;
B.P 化合价从 0 价变化为+5 价,P2O5 是 P 被氧化后所得的产物,故 B 错误;
C.反应 5KC1O3+6P =3P2O5+5KC1 中,氧化剂是 KC1O3,还原剂是 P,氧化剂和还原剂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6,故 C 正确;
D.反应 5KC1O3+6P =3P2O5+5KC1 中,化合价升高数=化合价降低数=转移电子数=30,消
耗 6molP 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30mol,所以消耗 3molP 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5mol,故 D 正确;
答案选 B。
6.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 CCl4 含有的分子数目为 NA
B. 7.8g Na2O2 与水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1 NA
C. 常温常压下,16 g O2 和 O3 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 2NA
D. 常温常压下,1L0.l mol/LNaHSO4 溶液中 HSO4-数目为 0.1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标准状况下,CCl4 为液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 A 错误;
B. Na2O2 与水反应是歧化反应,氧元素的化合价由-1 价变为 0 价和-2 价,1mol Na2O2 完全
反应转移 1mol 电子,7.8g Na2O2 为 0.1mol,与水完全反应转移 0.1mol 电子,的电子数为
0.1 NA,故 B 正确;
C. 无论是氧气还是臭氧,都是由氧原子组成,因此 16g 混合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1mol,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 NA,故 C 错误;
D. NaHSO4 属于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氢离子、钠离子、硫酸根离子,溶液中不
含 HSO4-,故 D 错误;
答案选 B。
7.《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黑
火药爆炸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KNO3+ S+3C═K2S+N2↑+3C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黑火药属于纯净物
B. 生成 2.24LCO2 被氧化的碳元素的质量为 1.2g
C. 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只有硫元素
D. 生成 5.6g 氮气时转移电子数目 2.4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黑火药中含有硝酸钾、硫、
木炭,属于混合物,故 A 错误;
B. 生成 2.24LCO2 未指明气体的状态条件,被氧化的碳元素的质量不一定为 1.2g,故 B 错
误;
C. 反应前硫是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反应后硫化钾中钾元素显+1 价,化合物中
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则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反应
中 KNO3 变为 N2,氮元素的化合价由+5 价变为 0 价,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 C 错
误;
D. 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只有碳元素,一个碳原子由 0 价变为+4 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生
成 1mol 氮气转移 12mol 电子,则生成 5.6g 氮气即 0.2mol 氮气时转移电子数目 2.4NA,故 D
正确;
答案选 D。
8.某同学将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足够长时间,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
出现液滴→白色固体→白色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 是( )
A. 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 Na2O
的
16g
16g/mol
B. 出现液滴原因是生成的 Na2CO3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
C. 最后白色粉末为碳酸钠粉末
D. 最后白色粉末的质量比金属钠质量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因钠很活泼,易被氧化,则金属钠在空气中易氧化形成氧化钠,出现表面变暗
现象,故 A 正确;
B.氧化钠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
液,故 B 错误;
C.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的结晶水合物,最终风化变成的
白色粉末为碳酸钠,故 C 正确;
D. 最后白色粉末为碳酸钠,质量比金属钠的质量大,故 D 正确;
故选 B。
9.纯碱和小苏打是厨房中两种常见用品,下列区分这两种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分别用炒锅加热两种样品,全部分解挥发,没有残留物的是小苏打
B. 向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纯碱和小苏打,再加入等量的盐酸,产生气泡快的是小
苏打
C. 用洁净铁丝蘸取两种样品在煤气火焰上灼烧,使火焰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是小苏打
D. 分别取少量的纯碱和小苏打于两只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再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无白
色沉淀生成的是小苏打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碳酸钠稳定,所以分别用炒锅加热两种样品,都会
有固体剩余,故 A 错误;
B. 与盐酸反应时,碳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较快,可直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碳酸钠先与
盐酸生成碳酸氢钠,进而继续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气体较慢,故 B 正确;
C. 纯碱和小苏打都含有 Na 元素,焰色反应都呈黄色,通过焰色反应不能区别,故 C 错误;
D. 纯碱和小苏打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 D 错误;
答案选 B。
10.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化铝坩埚可用于熔融 NaOH 实验
B. 铝与 Fe2O3 发生反应,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
C. 氧化铝熔点很高,可作耐火材料
D. 明矾用作净水剂,可以除去废水中的铜离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和酸、碱都可以发生反应,氧化铝坩埚和熔融 NaOH 发生
反应,故 A 错误;
B. 铝与 Fe2O3 发生铝热反应,反应前后都是固体,质量不变,故 B 错误;
C. 氧化铝的熔点很高,耐高温是一种较好的耐火材料,故 C 正确;
D. 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两种金属离子 K+、Al3+,而 Al3+很容易水解,生成胶状的氢氧化
铝,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杂质,
故 D 错误;
答案选 C。
11.酸性溶液中离子还原性强弱为:SO2>I->Fe2+>H2O2>Cl-,则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2Fe3++2H2O+SO2=2Fe2++SO42-+4H+ B. 2Fe2++Cl2=2Fe3++2Cl-
C. I2+SO2+2H2O=H2SO4+2HI D. H2O2+H2SO4=SO2↑+O2↑+2H2O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A 中还原剂为二氧化硫,还原产物为亚铁离子,还原性顺序:二氧化硫>亚铁离子,与题意
相符,正确,不选 A;B 中还原性:亚铁离子>氯离子,正确,不选 B;C、还原性顺序为:
二氧化硫>碘离子,正确,不选 C;D、过氧化氢>二氧化硫,与题意不符,错误,选 D。
1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A
向饱和 Na2CO3 溶液中通入足量
的 CO2 气体
有晶体析出
B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 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不能滴落下来
C
向硫酸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
钠溶液至过量
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沉淀不溶解
D 加热放在坩埚中的小块钠
钠先熔化成光亮的小球,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
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答案】C
【解析】
【 详 解 】A. 向 饱 和 Na2CO3 溶 液 中 通 入 足 量 的 CO2 气 体 反 应 生 成 碳 酸 氢 钠 晶 体 ,
Na2CO3+CO2+H2O=2NaHCO3↓,溶液变浑浊,故 A 正确;
B. 铝箔在空气中被氧化为氧化铝,加热时,表面的氧化铝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包住了里
边熔化的铝,所以加热铝箔的时候铝熔化了但是不会滴落,故 B 正确;
C. 滴加过量 NaOH 溶液,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沉淀溶解,与氢氧化铝的两性有关,故
C 错误;
D. 钠加热呈熔融状态,融化为带金属光泽的金属小球,燃烧火焰为黄色,燃烧生成淡黄色
固体过氧化钠,故 D 正确;
答案选 C。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AlCl3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 3OH-= Al(OH)3↓
B. Na2O2 和 H2O 反应:4Na++2O22-+2H2O = 4Na++4OH-+O2↑
C. 钠和冷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D. 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过量碳酸氢钠溶液:Ca2++OH-+HCO3-=CaCO3↓+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氨水是弱碱,离子反应中不能拆,AlCl3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NH3•H2O=
Al(OH)3↓+3NH4+,故 A 错误;
B. Na2O2 是氧化物,离子反应中不能拆,Na2O2 和 H2O 反应:2Na2O2+2H2O = 4Na++4OH-
+O2↑,故 B 错误;
C. 钠和冷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2Na+2H2O=2Na++2OH-+H2↑,故 C 正确;
D. 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过量碳酸氢钠溶液:Ca2++2OH-+2HCO3-= 2H2O+ CaCO3↓+CO32-,
故 D 错误;
答案选 C。
14.研究表明: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 价的砷(As)元素,但它对人体是
无毒的,砒霜的成分是 As2O3,属剧毒物质,专家忠告: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
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 C=砒霜。下面不正确的是
( )
A. 维生素 C 能将砷元素还原成 As2O3
B. 维生素 C 具有还原性
C. 青菜中含有维生素 C
D. 生成砒霜的过程中砷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中的 As 元素为+5 价,As2O3 中 As 元素为+3 价,吃饭时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
青菜,容易中毒的原因是生成+3 价 As,说明维生素 C 具有还原性,与+5 价砷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生成+3 价 As。
【详解】人体中的 As 元素为+5 价,As2O3 中 As 元素为+3 价,吃饭时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
青菜,容易中毒的原因是生成+3 价 As,说明维生素 C 具有还原性,与+5 价砷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生成+3 价 As,则
A. 维生素 C 具有还原性,与+5 价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3 价 As,故 A 正确;
B. 人体中的 As 元素为+5 价,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后生成+3 价 As,说明维生素 C 具有还
原性,故 B 正确;
C. 维生素 C 具有还原性,与+5 价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3 价 As,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
青菜,容易中毒,说明青菜中含有维生素 C,故 C 正确;
D. +5 价砷生成+3 价 As,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为还原反应,故 D 错误。
答案选 D。
15.做实验时不小心使皮肤上沾了一些高锰酸钾,形成的黑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乙
二酸,化学式为 H2C2O4)的稀溶液洗涤,黑斑可以迅速褪去,其离子方程式为:
MnO4
﹣+H2C2O4+H+═CO2↑+Mn2++□(未配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H2C2O4
B. 离子方程式右侧方框内的产物是 H2O
C. 还原性:Mn2+<H2C2O4
D. 每消耗 6 mol H+,转移 5 mol 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 Mn 元素化合价由+7 价变为+2 价、C 元素化合价由+3 价变为+4 价,
所以高锰酸钾是氧化剂、草酸是还原剂,则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H2C2O4,故 A 正确;
B.该反应是在酸性条件下的反应,所以生成物中应该是水,故 B 正确;
C.H2C2O4 作还原剂,Mn2+是还原产物,则还原性:Mn2+<H2C2O4,故 C 正确;
D.反应 2MnO4
﹣+5H2C2O4+6H+═10CO2↑+2Mn2++8H2O,每消耗 6 mol H+,转移电子的物质
的量 10mol,故 D 错误;
答案:D。
16.在加入铝粉能放出 H2 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H4+、NO3-、CO32-、Na+ B. Ba2+、K+、Cl-、NO3-
C. Na+、Ba2+、Mg2+、HCO3- D. Na+、K+、Cl-、OH-
【答案】B
【解析】
【详解】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
A. 酸性溶液中 H+和 CO32-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强碱性溶液中 OH-和
NH4+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不能大量共存,故 A 错误;
B. Ba2+、K+、Cl-、NO3-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能大量共存,故 B
正确;
C. 酸性溶液中 H+和 HCO3-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强碱性溶液中 OH-和
HCO3-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 C 错误;
D.酸性溶液中 H+和 OH-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 D 错误;
答案选 B。
17.科学家发现了利用泪液来检测糖尿病的方法,其原理是用氯金酸钠(NaAuCl4)溶液与溶液
中的葡萄糖发生反应生成纳米金单质颗粒(直径为 20-60nm)。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氯金酸钠中金元素的化合价为+3
B. 葡萄糖在反应中体现还原性
C. 检测时,NaAuCl4 发生氧化反应
.
D. 纳米金单质颗粒分散在水中所得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分散系的判断。
A.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Na 为+1 价,Cl 为-1 价;
B.该反应中 Au 的化合价降低,故葡萄糖中某元素化合价升高;
C.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D.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
【详解】A.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Na 为+1 价,Cl 为-1 价,则氯金酸钠中金元
素的化合价为+3,故 A 正确;
B.该反应中 Au 的化合价降低,即 NaAuCl4 做氧化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降
低,则必然有元素化合价升高,故葡萄糖中某元素化合价升高,表现出还原性,故 B 正确;
C.氯金酸钠变为金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 C 错误;
D.纳米金单质颗粒直径为 20nm~60nm,分散在水中所得的分散系为胶体,故 D 正确.
18.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Na+、Cl-、SO42-、I-
B. 含碳酸氢钠的溶液:K+、SO4-、Cl-、OH-
C. 某无色的溶液:K+、Ba2+、Cl-、MnO4-
D.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Na+、Cl-、SO42-、I-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
能大量共存,故 A 正确;
B. 碳酸氢钠与 OH−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B 错误;
C. MnO4-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故 C 错误;
D.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Fe2+与 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
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D 错误;
答案选 A。
19.在如图所示有编号的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
A. 3 个 B. 4 个
C. 5 个 D. 6 个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Na2Cr2O7 中 Cr 为+6 价,CrCl3 中 Cr 显+3 价,Cr 的化合价降低,反应①属于
氧化还原反应;②中 Cr 的化合价都显+3 价,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③
中 Cr 的化合价都显+3 价,没有化合价的改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④ CrCl3 中 Cr 显+
3 价,Na2CrO4 中 Cr 显+6 价,化合价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⑤Cr 的价态都是+6
价,没有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⑥Cr 的化合价由+6 价 +3 价,化合价
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④⑥,故有 3 个。A. 3 个符合题意,
故 A 正确; B. 4 个不符合题意,故 B 错误;C. 5 个不符合题意,故 C 错误;D. 6 个不符合
题意,故 D 错误;答案为 A。
20.24mL 0.05mol/L Na2XO3 恰好与 20 mL 0.02 mol/LK2Cr2O7 完全反应,已知 K2Cr2O7 中铬元
素被还原为+3 价,则 X 元素在氧化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
A. +2 B. +5 C. +6 D. +7
【答案】C
【解析】
【分析】K2Cr2O7 中铬元素由+6 被还原为+3 价;Na2XO3 中 X 元素化合价为+4 价,发生氧
化反应,化合价升高,令 X 元素在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 价,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 a 的值。
【 详 解 】 令 X 元 素 在 产 物 中 的 化 合 价 为 a 价 , 根 据 电 子 转 移 守 恒 , 则 :
24×10−3L×0.05mol/L×(a−4)=20×10−3L×0.02mol/L×2×(6−3),解得 a=+6;
答案选 C。
21.实验室可用 KMnO4 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
A.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8
B.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2
→
C. 被氧化的元素和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35.5 : 11
D. 若该反应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 NA,则被氧化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1mol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 Mn 元素化合价由+7 价降低到+2 价,被氧化,KMnO4 为氧
化剂,Cl 元素化合价由-1 价升高到 0 价,被氧化,HCl 为还原剂,结合化合价 变化以及
反应的方程式可计算。
【详解】A. 该反应 KMnO4 中 Mn 元素化合价由+7 价变为+2 价,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做氧
化剂;HCl 中部分 Cl 元素化合价由−1 价变为 0 价,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做还原剂;由化学
方程式可知,2mol KMnO4 共消耗 16molHCl,其中 10molHCl 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做还原剂,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5,故 A 错误;
B. MnCl2 为还原产物,Cl2 为氧化产物,根据反应方程式计量系数关系,氧化产物和还原产
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2,故 B 正确;
C. 被氧化的元素为 Cl 元素,被还原的元素为 Mn 元素,根据反应方程式,有 2molMn 元素
被还原时,有 10molCl 元素被氧化,则被氧化的元素和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35.5×10:55×2=35.5 : 11,故 C 正确;
D. 2mol KMnO4 可氧化 10molHCl,Cl 元素化合价由−1 价变为 0 价,共转移 10mol 电子,若
该反应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 NA 即 1mol,则被氧化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1mol,故 D 正确;
答案选 A。
22.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反应物 产物
① KMnO4、H2O2、H2SO4 K2SO4、MnSO4
② Cl2、FeBr2 FeCl3、FeBr3
③ MnO4-、Cl- Cl2、Mn2+
A. 第①组反应的其余产物为 H2O 和 O2
B. 第②组反应从产物可以得出还原性:Fe2+>Br-
C. 第③组反应中生成 1 mol Cl2,转移电子数为 2NA
D.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MnO4->Cl2>Fe3+>Br2
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第①组中反应物为 KMnO4 、H2O2 、H2SO4,其中 KMnO4 为氧化
剂,还原为 MnSO4,H2O2 为还原剂,被氧化为 O2,根据元素守恒,除生成 K2SO4 还要生
成 H2O,故 A 正确;B、第②组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2 价升高到+3 价,Fe2+是还原剂,
溴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表明还原性 Fe2+> Br-,故 B 正确;C、第③组反应中氯元素的
化合价由-1 价升高到 0 价,是还原剂,生成 1mol 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mol,数目
为 2NA,故 C 正确;D、根据③可知,氧化性 MnO4- > Cl2,根据②可知 Cl2 > Br2> Fe3+,氧
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MnO4- > Cl2 > Br2> Fe3+,故 D 错误,故选 D。
23.下列关于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产生了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B.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立即变红且红色不消失
C. 向包裹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上滴水,棉花燃烧,说明反应放热
D.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几粒二氧化锰,有气泡放出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 A 正确;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际过程是:过氧化钠先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
氢,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氢氧化钠有强碱性,使酚酞变红色,过氧化氢有
强氧化性,可将有机色素氧化为无色,因此,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先变红
后褪色,故 B 错误;
C.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放出大量热,导致棉花达到着火点而燃烧,说明反应放热,故 C 正
确;
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际过程是:过氧化钠先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
化氢,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因此,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几粒二氧化锰颗
粒,可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从而观察到气泡放出,故 D 正确;
答案选 B。
24.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 HCl、MgCl2、AlCl3、NH4Cl、Na2CO3、KCl 中的几种物质,往该
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的 NaOH 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 MgCl2、NH4Cl
B.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KCl、Na2CO3
C. 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HCl、AlCl3、NH4Cl
D. 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g2++2OH-=Mg(OH)2↓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图象可知,OA 段无沉淀,说明有 HCl,则无 Na2CO3;AB 段有沉淀,CD 段
沉淀完全消失,说明沉淀为 Al(OH)3,说明溶液中只有 AlCl3,无 MgCl2,BC 段沉淀不变,
说明溶液中含有 NH4Cl,此段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
HCl、AlCl3、NH4Cl,一定不含 MgCl2、Na2CO3,可能含有 KCl,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 根据分析,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 MgCl2、Na2CO3,故 A 错误;
B. 根据分析,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KCl,故 B 错误;
C. 根据分析,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HCl、AlCl3、NH4Cl,故 C 正确;
D. 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OH-=Al (OH)3↓,故 D 错误;
答案选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
25.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用途广泛,请按要求完成方程式并配平。
(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碱与小苏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胃液中含有盐酸,胃酸过多的人常有胃疼烧心的感觉,易吐酸水,服用适量的小苏打,
能治疗胃酸过多,请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如果病人同时患胃溃疡,为防
止胃壁穿孔,此时其实最好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药(如胃舒平),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4)离子的共存与溶液酸碱性密切相关。如 S2-和 SO3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
条件下,因反应生成淡黄色单质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请写出 S2-和 SO32-在酸性环境中发生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铁酸钠(Na2FeO4)有强氧化性,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已知湿法制备高铁
酸钠的反应体系有六种微粒:Fe(OH)3、ClO-、H2O 、OH-、FeO42-、Cl-。写出制备高铁
酸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Na2O2+2CO2= 2Na2CO3+O2 (2). NaHCO3+NaOH = Na2CO3+H2O (3). HCO3-
+ H+ = CO2 ↑+H2O (4). Al(OH)3+3H+= Al3++3H2O (5). 2S2-+ SO32-+6H+= 3S↓+3H2O
(6). 2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
【解析】
【详解】(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 2Na2O2+2CO2=
2Na2CO3+O2,答案为:2Na2O2+2CO2= 2Na2CO3+O2;
(2)烧碱为氢氧化钠,小苏打为碳酸氢钠,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
NaHCO3+NaOH = Na2CO3+H2O,答案为:NaHCO3+NaOH = Na2CO3+H2O;
(3)胃液中的盐酸与小苏打(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CO3- + H+ = CO2 ↑+H2O;如果病人同时患胃溃疡,为防止胃壁穿孔,此时其实最好服用含
氢氧化铝的胃药(如胃舒平),即盐酸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 Al(OH)3+3H+= Al3++3H2O,答案为:HCO3- + H+ = CO2 ↑+H2O;Al(OH)3+3H+=
Al3++3H2O;
(4)S2-和 SO32-在酸性环境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2S2-+
SO32-+6H+= 3S↓+3H2O,答案为:2S2-+ SO32-+6H+= 3S↓+3H2O;
(5)湿法制备高铁酸钠,则 FeO42-为产物,Fe(OH)3 为反应物,铁元素化合价由+3 价变为+6
价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ClO-为反应物,Cl-为
产物,氯元素化合价由+1 价变为-1 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结合物料守恒和电荷守
恒,H2O 产物,OH-为反应物,则制备高铁酸钠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OH)3+3ClO-+4OH-
=2FeO42-+3Cl-+5H2O,答案为:2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
26.氯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已知:实验室中可用 KClO3 与浓盐酸
发生如下反应:
( )KClO 3+( )HCl(浓)-( )KCl+( )Cl2↑+( ) H2O,
(1)请配平该反应,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中氧化剂为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氧化产物与还
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被氧化的元素和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
(3)浓盐酸在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
①只有还原性 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
(4)当此反应中产生标准状况下 13.44L 的 Cl2 ,则该反应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_____;被
氧化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参加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答案】(1). 1 (2). 6 (3). 1 (4). 3 (5). 3 (6).
(7). NaClO3 (8). 1:5 (9). 5:1 (10). 5:1 (11). ② (12). NA (13). 1 (14).
1.2
【解析】
【分析】(1)根据电子得失守恒配平该反应方程式为:NaClO3+6HCl(浓)=NaCl+3Cl2↑+3H2O,
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2)该反应中 NaClO3 氯元素化合价由+5 变为 0 价,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做氧化剂,HCl
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 价变为 0 价,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做还原剂,由反应
NaClO3+6HCl(浓)=NaCl+3Cl2↑+3H2O 可知,6mol 盐酸中只有 5mol 被氧化,因此氧化剂与还
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5;氧化剂为 1mol,则对应的还原产物为 1mol,还原剂 5mol,则
对应的氧化产物为 5mol,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1;被氧化的元素和被还
原的元素都是氯元素,质量之比等于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1;
(3)浓盐酸在反应中一部分化合价不变生成氯化钾,表现酸性,一部分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表现还原性;
(4)标准状况下 13.44L 的 Cl2 为 0.6mol,由反应 NaClO3+6HCl(浓)=NaCl+3Cl2↑+3H2O,
生成 3mol 氯气转移 5mol 电子,因此生成 0.6mol 氯气转移 1mol 电子,则该反应转移的电子
的数目为 NA;生成 3mol 氯气消耗 6mol 盐酸,其中被氧化的盐酸为 5mol,因此生成 0.6mol
氯气,消耗 1.2mol 盐酸,其中被氧化的盐酸占参与反应盐酸总量的 ;
【详解】(1)根据电子得失守恒配平该反应方程式为:NaClO3+6HCl(浓)=NaCl+3Cl2↑+3H2O,
5
6
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答案为:1;6;1;3;3; ;
(2)该反应中 NaClO3 氯元素化合价由+5 变为 0 价,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做氧化剂,HCl
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 价变为 0 价,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做还原剂,由反应
NaClO3+6HCl(浓)=NaCl+3Cl2↑+3H2O 可知,6mol 盐酸中只有 5mol 被氧化,因此氧化剂与还
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5;氧化剂为 1mol,则对应的还原产物为 1mol,还原剂 5mol,则
对应的氧化产物为 5mol,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1;被氧化的元素和被还
原的元素都是氯元素,质量之比等于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1,
答案为:NaClO3;1:5;5:1;5:1;
(3)浓盐酸 反应中一部分化合价不变生成氯化钾,表现酸性,一部分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表现还原性,答案选②;
(4)标准状况下 13.44L 的 Cl2 为 0.6mol,由反应 NaClO3+6HCl(浓)=NaCl+3Cl2↑+3H2O,
生成 3mol 氯气转移 5mol 电子,因此生成 0.6mol 氯气转移 1mol 电子,则该反应转移的电子
的数目为 NA;生成 3mol 氯气消耗 6mol 盐酸,其中被氧化的盐酸为 5mol,因此生成 0.6mol
氯气,消耗 1.2mol 盐酸,其中被氧化的盐酸占参与反应盐酸总量的 ,其物质的量为 1.2mol
× =1mol,答案为:NA;1;1.2;
27.纯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医药、冶金、化工、食品等领域被广泛使用。某实验小组的
同学模拟侯德榜制碱法制取纯碱,流程如下:
(1)工业生产纯碱的第一步是除去饱和食盐水的中 SO42-、Ca2+离子,依次加入的试剂及其
在
5
6
5
6
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_______________。
(2)已知:几种盐的溶解度
NaCl NH4HCO3 NaHCO3 NH4Cl
溶解度(20°C,100gH2O 时) 36.0 21.7 9.6 37.2
①写出装置 I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装置 II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制出的纯碱中只含有杂质 NaCl。
①检验用该纯碱配制的溶液中含有 Cl―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 m 克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 CaCl2 溶液,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 b g,则
该纯碱的纯度(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用 m、b 来表示)。
【答案】(1). 过量 BaCl2 溶液 (2). 过量 Na2CO3 溶液 (3). 适量(过量)稀盐酸
(4).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5). 2NaHCO3 Na2CO3+H2O+CO2 ↑ (6).
CO2 (7). 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
则说明含有氯离子。 (8). ×100%
【解析】
【分析】(1)工业上除去 SO42-用含有 Ba2+的可溶性盐、除去 Ca2+用含有 CO32-的可溶性盐;
(2)①NaCl、CO2、NH3、H2O 发生反应生成 NaHCO3 和 NH4Cl;
②受热条件下,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3)装置 II 中得到二氧化碳,装置 I 中需要二氧化碳;
(4)①Cl-的检验常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 AgCl 沉淀;
②向 m 克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 CaCl2 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则最后得到的 bg 为碳酸钙的质
量,根据碳原子守恒由碳酸钙的物质的量可得到碳酸钠的物质的量,在求算出理论上碳酸钠
的质量,进而求算纯碱的纯度。
【详解】(1)除去饱和食盐水的中 SO42-要用 BaCl2 溶液,除去饱和食盐水的中 Ca2+要用
Na2CO3 溶液,并且除杂时试剂应该过量,最后用稀盐酸调节 pH=7,
故答案为:足量 BaCl2 溶液、足量 Na2CO3 溶液、适量稀盐酸;
(2)①先向食盐水中通入 NH3 使溶液呈碱性,CO2、NH3 和 H2O 反应生成 NH4HCO3,由
=
53b
50m
于溶解度小 NaHCO3,所以 NaCl 和 NH4HCO3 反应生成 NaHCO3 和 NH4Cl,即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故答案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②NaHCO3 对热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 Na2CO3、H2O、CO2,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Na2CO3+H2 O+CO2 ↑,故答案为:2NaHCO3 Na2CO3+H2O+CO2 ↑;
(3)装置 II 中得到二氧化碳,装置 I 中需要二氧化碳,所以能循环利用的是二氧化碳,故
答案为:CO2;
(4)①Cl-的检验常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方法为:取少量纯碱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
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其中含有氯离子;
故答案为:取少量纯碱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在加入硝酸银溶液,若生成白色沉
淀,则说明其中含有 Cl-;
②向 m 克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 CaCl2 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则最后得到的 bg 为碳酸钙的质
量,则根据碳原子守恒,碳酸钠的物质的量=碳酸钙的物质的量= = ,则
碳酸钠的质量=nM= ×106g/mol= g,则该纯碱的纯度= ×100%=
×100%;答案为: ×100%。
28.明矾[KAl(SO4)2·12H2O]是一种复盐,在造纸等方面应用广泛。某兴趣小组采用 10.0 g 废
易拉罐(含 90%的 Al,还含有少量的 Fe、Mg 等杂质)制备明矾的实验方案如图 1:
(1)试剂①应选用________(填代号)。
a.盐酸 b.H2SO4 溶液 c.氨水 d.NaOH 溶液
(2)易拉罐溶解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bg
100g / mol
b mol100
b mol100
53b
50
53b g50
mg
53b
50m
53b
50m
(3)沉淀 B 为_____(填化学式),溶液 B 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
(4)从溶液 C 中得到明矾的实验操作步骤为蒸发浓缩、________(填操作名称)、过滤、洗涤、
干燥。如图 2 所示,蒸发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在实验完成之后,得到 118.5 g 明矾,则明矾的回收率为________。(已知:明矾的
摩尔质量为 474 g·mol-1)
【答案】(1). d (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3). AlO2-+2H2O+CO2=
Al(OH)3 ↓+HCO3- (4). Al(OH)3 (5). NaHCO3 (6). 冷却结晶 (7). 蒸发不能使
用坩埚,应使用蒸发皿 (8). 75%
【解析】
【分析】易拉罐的主要成分为 Al,含有少量的 Fe、Mg 杂质,可选择浓 NaOH 溶解,得到
偏铝酸钠溶液(溶液 A),并通过过滤除去 Fe、Mg(沉淀 A)等杂质,滤液中通入 CO2 溶
液后,后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通过过滤得到碳酸氢钠溶液(溶 B)和氢氧化铝
(沉淀 B),过滤后将沉淀溶解在稀硫酸中,得到硫酸铝溶液,添加 K2SO4 溶液后蒸发浓缩
并冷却结晶得到晶体明矾,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铝能溶解在强酸和强碱性溶液,而铁和镁只能溶解在强酸性溶液中 性质
差异,可选择 NaOH 溶液溶解易拉罐,可除去含有的铁、镁等杂质;故答案为:d;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
钠,离子方程式 AlO2-+2H2O+CO2= Al(OH)3 ↓+HCO3-,故答案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AlO2-+2H2O+CO2= Al(OH)3 ↓+HCO3-;
(3)根据分析可知,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 CO2 溶液后,后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通
过过滤得到碳酸氢钠溶液(溶 B)和氢氧化铝(沉淀 B),溶液 B 为 NaHCO3 溶液;
故答案为:Al(OH)3;NaHCO3;
(4)硫酸铝溶液中添加 K2SO4 溶液后蒸发浓缩并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晶体明矾;
的
蒸发不能使用坩埚;故答案为:冷却结晶;蒸发不能使用坩埚;
(5)根据铝元素守恒,Al∼KAl(SO4)2⋅12H2O,理论上可得到明矾的质量为:
=158g,则明矾的回收率为 ×100%=75%;故答案为:75%。
10g 90% 474
27
× ×
118.5g
158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化学】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 2018届一轮复习北师大版unit2Heroes教案
- 2020学年高二数学4月竞赛试题(含解析)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 【数学】山东省济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版)
- 2020学年高一物理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 房地产销售合作协议范文
-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学案(1)
- 江苏省江都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
-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