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7 MB
  • 2024-03-16 发布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项羽之死》课件-55张

  • 5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我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望苍天   四方云动   剑在手   问天下谁是英雄   人世间有百媚千抹   我独爱爱你那一种   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我心中你最忠   悲欢共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   换我豪情天纵   司马迁,字 _____ 。 _____ (朝代)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 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 _____》 ,是我国最早的 __________ ,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 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 司马迁和《史记》填空 子长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十二本纪 十表 八书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     、 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 ______ ,下到 ______ 太初四年约 ______ 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黄帝 汉武帝 3000 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 ___ 部,也是中国第一部 ________ 通史。鲁迅赞誉它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一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纪传体 让我们看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评价司马迁的? ( 1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屈原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欧阳修 (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司马迁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 项羽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 《 史记 · 项羽本纪 》 世出名门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 “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 —— 《 史记 · 项羽本纪 》 男儿志四方 岂久困泥沙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 《 史记 · 项羽本纪 》 项羽扛鼎图   汉有 善骑射者 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 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 —— 《 史记 · 项羽本纪 》 将军意气如飞熊, 腰间宝剑双白虹。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 降 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 西楚霸王 ,刘邦为 汉王 。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战争并没有真正停止,在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最后将项羽围于垓下。 时代背景 垓下被围 四面楚歌 分析归纳: 1. 第一段写什么? 2. 主要情节是什么? 慷慨悲歌 安徽省灵壁县 垓下 多愁善感,儿女情长 3. 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是? 惊 —— 起 —— 饮 —— 歌 —— 泣 4. 从中可见项羽怎样的性格? 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末到伤心处!一代英豪,西楚霸王,此刻豪啕大哭,泪人一般,除了表明他大丈夫亦情绵绵外,也说明他们到了人生最低谷时, 陷入了绝境! 5. “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对项羽形象的描写有何作用? 这样写为了表现和衬托: 英雄末路的悲哀,柔情与无奈交加的悲惨 比较:“巨鹿之战”一节,项羽大破秦军,召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莫敢”与“莫能” 虞姬的歌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 林黛玉 《 五美吟 》 之 —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 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 饮剑何如楚帐中 ? 分析归纳: 1. 第二段写什么? 垓下突围 被困东城 2. 突围结果怎样? 决意快战 3. 从第 2 段中可见项羽怎样的性格? 自负 勇武 4. 哪写到他的自负了? 如此惨败,不是己错。天要亡我,事实可佐。战无不胜,那就是我。 5. 哪写到他的勇武了? 身陷东城重围中,到处尽是汉家兵。二十八骑毫不惧,三胜劲敌多轻松!此人若非勇武者,早就钻进耗子洞。 难点置疑: 田父为何故意给其指错路? A. 田父是刘邦的人 B. 田父被吓蒙了,说错方位 C. 项羽不被人民拥戴 D. 纯属偶然,并无深意 E. 天欲亡项,非人力可为 C ,本文虽表现了作者对项羽的敬意,但作者也委婉地表示了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 —— 失去了民心。 东城快战 分析归纳: 1. 第三段写什么? 2. 写了几次行动?怎样写的,欲表现什么? —— 皆披靡 第一次: 项羽 —— 大呼、驰下、斩将 汉军 ①遂斩汉一将”中的“ 遂 ”字有没有什么特别 的表意作用? 说明项羽“斩汉一将” 轻而易举 ,从而表现出项羽的 勇猛善战 。 第二次: 项 羽 —— 嗔目叱之 赤泉侯 —— 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②作者是怎样写人的 ? 表现了项羽的什么 ? 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第三次: 项羽 —— 弛 , 斩汉一都尉 , 杀数十百人 ; 亡两骑 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目的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 勇猛、自负 三次行动, 从不同的角度 表现了项羽如 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 。非常精彩! ③ 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 :“ 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有什么作用吗? 3. 快战是不是为了胜利? 能不能改成 “ 决战 ” ? 无关胜利,不为结果。斩将、 刈旗 ,再现当年叱咤风云的英姿。“快战”,痛快地为保住一世英名而战。如果改成“决战”,就是鱼死网破的味道,那种快意和满足将荡然无存。 4. 如何理解 “ 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 ? 提示: “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其实非也。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中的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杀抢掠,错失良机,痛失人心等有很大关系。项羽此时反复申辩,正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 天命还是人为? 再给项羽一次机会 … … 他会成功吗 … … ?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选自 《 史记 . 高祖本纪 》 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 (xū) ,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 (wán) 敝,忍不能予,此所谓 妇人之仁 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 注:①呕呕:和悦的样子②印刓敝:把印信捏在手中,棱角都被摸圆了。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人或说项王曰: “ 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 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 “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 说者曰: “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 项王闻之,烹说者。 残暴、贪婪、骄傲自满、 心胸狭窄等 项王自叙七十余战,项羽最得意之战: 项羽召黥 (q í ng) 布、蒲将军计曰: “ 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 . … .. 于是楚军夜击 , 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 项羽本纪 》 项羽遂西,屠杀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 高祖本纪 》 残忍暴戾 于是楚军夜击 , 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所过无不残破 成败史迹回顾 钜鹿之战: 勇冠三军,成为天下英雄 (破釜沉舟) 鸿门宴: 坐失良机,埋下悲剧种子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垓下之围: (四面楚歌)乌江自刎,英雄末路悲怆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失人心者不能得天下 2. 要善纳良言,遇事要斩钉截铁,当断则断。 3. 要深思熟虑,不可只凭匹夫之勇, 4. 要善于任用人才,不可过分自负 5. 生命珍贵,不可轻易放弃奋斗。 项羽的悲剧警醒我们: 乌江自刎 拒渡 赠马 赐头 知耻重义 重情重义 心地仁善 宁死不辱 视死如归 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王翳取其头, 余骑相蹂践争项王, 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 王翳取下项羽的头颅, 其余的骑兵相互踩踏争抢项羽的尸体, 相杀者数十人。 相互拼死的有好几十人。 到最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 郎中吕胜、杨武各自争得一肢体。 [补充] 乌江峡谷 乌江腾龙峡 项羽之悲 : 有人爱不得 —— 爱情之悲 有时缓不得 —— 民情之悲 有谋使不得 —— 军情之悲 有路回不得 —— 乡情之悲 有友帮不得 --- 友情之悲 有尸保不得 —— 亡情之悲 有因悟不得 —— 败情之悲 写作 · 特色 本文写人有哪些特色? 1. 描写人物细腻传神 2. 通过对比和衬托描写人物 3. 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人物 4. 融个人爱憎寓含蓄叙事之中 —— 春秋笔法 项羽之死? 名家看乌江自刎 1. 名人大家们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呢?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认为 : 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认为: 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 人杰 , 死亦为 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认为: 项羽气势豪壮, 宁死不辱 , 知耻重义,视死如归 令人敬仰,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敬仰。 不以成败论英雄。 乌江 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 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 耻向东吴再起兵。 胡曾认为: 项羽面对一败涂地的局势,还是有机会东山再起的,只是羞耻之心让他死了重起兵之念。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认为: 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是真正的爷们!即使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厄运,项羽仍然是是“硬汉子”,是失败的英雄。她始终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 沽名钓誉 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项王三尺剑,千古共英风   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 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 易中天:项羽之死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 悲剧英雄 来描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 (夸) 功伐 (功绩) ”导致了他的悲剧。 2. 你能否看出作者对项羽是憎呢,还是恶呢? 司马迁曾说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评价项羽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耶?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课堂写作训练 (时间: 10 分钟) 要求: 1.100 字左右; 2. 引用一句名言; 3. 主要以 《 项羽之死 》 中的情节、 细节为事例; 4. 点评事例; 5. 联系现实。 示例一: (观点) 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 (事例) 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 (点评) 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 (名言) 古语云: “ 男儿膝下有黄金。 ” 所谓 “ 黄金 ” ,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 (现实) 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 示例二: (名言) 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事例) 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 (观点)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 (点评) 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 (现实) 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 示例三: (名言) 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 (事例) 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 —— 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 —— 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 (点评) 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千古美名。 (现实) 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利,竟能轻易丢掉尊严,虽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