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0.50 KB
  • 2024-03-12 发布

【生物】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经典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B.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来对其进行标记 C. 噬菌体能利用宿主菌的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D.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题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知识。选项描述涉及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详解】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A错误;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以获得分别含35S、32P的大肠杆菌,再用分别含35S、32P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来对其进行标记,B错误;噬菌体能利用自身的DNA为模板,以宿主菌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细胞中,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 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致,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病毒在普通的培养基上也能生活,究其原因是不知道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非细胞生物,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具有生命活动,所以在培养病毒时必须利用活细胞作为培养基,而不能利用配制的普通培养基。‎ ‎2.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图甲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AaBBDD的生物体的概率为1/8‎ B. 图乙中黑方框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图丙所示的一对夫妇,如产生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2‎ D. 图丁表示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答案】D ‎【解析】题图分析:图甲的基因型为AaBbDD,这样的个体可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ADB、ADb、aDB和aDb。图乙的家庭中患病的均为男性,由于患者的父母都正常,因此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图丙的女性基因型为XAXa,男性基因型为XAY,则他们的后代基因型女性为XAXA、XAXa,男性为XAY、XaY,也即所生的后代中女孩都表现正常,男孩中有一半患病。图丁细胞处于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共有10条染色体,每一个子细胞中只有5条染色体,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据此分析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A、图甲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AaBBDD的生物体的概率为1/2×1/4×1=1/8,A正确;‎ B、图乙中黑方框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是由于伴X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男性比女性高,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女发病率相等,B正确;‎ C、图丙所示的一对夫妇,如产生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2,C正确;‎ D、图丁表示哺乳动物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不是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因此选D。‎ ‎【点睛】本题通过图像综合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有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DNA分子中碱基A所占比例为a,则碱基C所占比例为1/2-a B. 如果一条链上(A+T)/(G+C)=m,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m C. 如果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为4∶3∶2:1‎ D. 由5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中至少含有氢键的数量为100个 ‎【答案】C ‎【解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  (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详解】若DNA分子中碱基A所占比例为a,则胸腺嘧啶T的比例也为a,则A+T所占的比例为‎2a,含有鸟嘌呤的碱基对即G—C碱基对所占的比例为1‎‎-2a ‎,则碱基C所占比例为(1‎-2a)/2=1/2-a,A正确;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所以如果一条链上(A+T)/(G+C)=m,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m,B正确;由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G1=C2,C1=G2,A1=T2,T1=A2,如果A1:T1:G1:C1=1:2:3:4,则A2:T2:G2:C2=2:1:4:3,C错误;因为A-T之间有两个氢键,C-G之间有三个氢键,50个碱基对都是A-T,至少含有氢键的数量为50×2=100个,D正确。故选C。‎ ‎4.如图是某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示意图(图中只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l产生异常配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B. 图l中的②与正常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发育成的个体产生的配子均为异常的 C. 图2中甲→乙的变化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一着丝点连接的染色单体基因型相同 D. 若图2甲细胞经分裂产生了基因型为AB的精细胞,则另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图1中亲代细胞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的四个配子中有2个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还有2个不含染色体,说明亲代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最终进入了同一个子细胞中。图2中甲细胞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2对等位基因;图乙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但是每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产生异常配子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A错误;‎ B、图l中的配子②比正常配子多一条染色体,它与正常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也多一条染色体,该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中有异常的也有正常的,B错误;‎ C、图2中甲→乙的变化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同一着丝点连接的染色单体基因型相同,C错误;‎ D、图2甲细胞经分裂产生了基因型为AB的精细胞,而甲细胞中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说明该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另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分裂异常的原因,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有3条性染色体的红绿色盲男孩。某同学结合下图分析该男孩的病因,其中判断合理的是 A. 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X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丁有关 B. 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Y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丙有关 C. 该男孩患病若与图乙有关,其性染色体组成可能XXY D. 该男孩患病若与图甲有关,其父亲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A ‎【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丙分别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且都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图乙、丁分别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且都有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而是移向了细胞同一极;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是XBXb和XBY。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XY,则其基因型为XbXbY,说明该男孩的XbXb来自母亲,是由于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两条Xb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而是移向了细胞同一极,产生了基因型为XbXb的异常卵细胞,因此该男孩患病最可能与图丁有关,A正确;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YY,则其基因型为XbYY,两条Y染色体来自于父亲,说明父亲的精原细胞在形成精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两条Y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而形成了YY的异常精子,所以该男孩患病最可能与图乙有关,B错误;综上分析,该男孩患病若与图乙有关,则其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XYY,C错误;该男孩患病若与图甲有关,则其父亲可能发生基因突变,XB突变为Xb,且X和Y这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分离,最终产生了基因型为XbY的精子,D错误。‎ ‎6.某家系中有甲(设基因为A、a)、乙(设基因为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Ⅱ3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和Ⅰ2‎ B. 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Ⅲ8基因型有4种可能 C. 若Ⅲ6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原因可能是Ⅱ4形成卵细胞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异常 D. 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1/12‎ ‎【答案】D ‎【解析】根据系谱图分析,Ⅱ4和Ⅱ5患甲病,但其有正常的女儿,说明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Ⅱ4和Ⅱ5不患乙病,但却有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两种病中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可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已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而Ⅱ3的母亲不患甲病,则Ⅱ3的基因型为AaXbY,其甲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2,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1,A正确;‎ B、由Ⅱ2的表现型可知其基因型为aaXBX-,由Ⅲ2患乙病确定Ⅱ2基因型为aaXBXb;据图分析可知,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Ⅱ5的基因型为AaXBY,则Ⅲ8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XB和AAXBXb四种可能,B正确;‎ C、若Ⅲ6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由于其患乙病,则其基因型为XbXbY,说明其母亲(Ⅱ4基因型为AaXBXb)形成卵细胞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了异常,形成了XbXb的卵细胞,C正确;‎ D、据图分析可知,Ⅲ4基因型为AaXBXb,Ⅲ5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两者结婚生育一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1-2/3×1/4=5/6,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2,因此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5/6×1/2=5/12,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掌握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其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和题干信息“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判断甲和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以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二、非选择题 ‎7.如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 ‎ ‎(1)图甲是DNA片段的__________结构,图乙是DNA片段的___________结构。‎ ‎(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2]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两条链是由磷酸和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的。‎ ‎(4)连接碱基对的结构是[7]________,碱基配对的方式如下:即________配对;_______配对。‎ ‎(5)从图甲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是____________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独特的____________结构。‎ ‎【答案】平面 立体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片段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 氢键 A与T G与C 反向平行 双螺旋 ‎【解析】据图分析,图甲为DNA片段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碱基对,2是DNA分子的一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片段,3是脱氧核糖,4是磷酸,5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6是腺嘌呤(碱基),7是氢键;图乙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示意图。‎ ‎【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图甲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图乙是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即立体结构。‎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2是DNA分子的一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片段,5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3)据图分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7为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碱基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与C(胞嘧啶)配对。‎ ‎(5)图甲可以看出,DNA的左链中脱氧核糖的顶点朝上,右链中脱氧核糖的顶点朝下,即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的分子结构及其特点的相关知识点,牢记DNA分子的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8.图①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②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中AC段和FG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L点→M点表示_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图②中B图为__________细胞,对应图①中的__________段。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于图①中的__________段。‎ ‎(3)图②中A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①中与GH段和OP段相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 DNA复制 受精作用 流动性 次级精母 IJ GH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不同 ‎【解析】(1)分析图①:a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其中AC段为分裂间期,CE段为分裂期。b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其中FG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GI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IK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K点→L点表示成熟的生殖细胞。L点→M点为受精作用。c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OP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2)分析图②:A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说明该生物个体的性别为雄性。‎ ‎【详解】(1)图①中AC段和FG段的核DNA含量均增倍,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L点→M点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的相同,是受精作用所致,因此L点→M点表示受精作用,该过程涉及到卵细胞与精子的相互识别与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2)图①中FG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GI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IK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图②中的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所以该生物为雄性动物。由此可见,B图为次级精母细胞,对应图①中的IJ段。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对应于图①中的GH段。‎ ‎(3)图②中A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4)在图①中,GH段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其相对应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的相同;OP段属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与其相对应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二倍。综上分析,GH段和OP段相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 ‎【点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含量的变化规律,明辨图①曲线中各段形成的原因及对应的细胞类型与所处的时期,准确判断图②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9.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 A、a 控制);棒眼与红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 B、b 控制)。现有两果蝇杂交,得到F1表现型和数目(只)如下表。请据图回答: ‎ ‎(1)该种群中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控制棒眼与红眼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 ‎ ‎(2)亲代雌雄果蝇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F1中黑身棒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15 年,遗传学家 Bridges 发现用红眼雌果蝇与 X 射线处理过的棒眼雄果蝇进行杂交,总能在某些杂交组合的F1中发现红眼雌果蝇。该种红眼雌果蝇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父本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父本棒眼果蝇 X 染色体上缺失了显性基因B。已知不含 B 和 b 基因的受精卵是不能发育成新个体的。请你设计简单的杂交实验检测F1中红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 ‎ ‎①杂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计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 ‎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 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由于B基因突变为b。 ‎ 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由于父本棒眼果蝇 X 染色体上缺失了显性基因 B。‎ ‎【答案】 常 X AaXBXb AaXBY 黑身棒眼雌蝇︰黑身棒眼雄蝇︰黑身红眼雄蝇=4︰3︰1 让 F1中红眼雌果蝇与正常棒眼雄果蝇杂交 (或让 F1中红眼雌果蝇与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 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接近 1︰1(或子代全为红眼,雌果蝇:雄果蝇数量比接近 1︰1) 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接近 2︰1(或子代全为红眼,雌果蝇︰雄果蝇数量比接近 2︰1)‎ ‎【解析】分析表格可知,子代中黑身和灰身的比例与性别无关,因此属于常染色体遗传;而子代中棒眼和红眼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属于性染色体遗传。由此确定,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子代雌蝇中黑身∶灰身=50:156=1∶3,雄蝇中黑身∶灰身=(26+23)∶(70+82)=1∶3,雌雄比例相等,故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子代雌蝇全是棒眼,雄蝇棒眼:红眼=(70+26)∶(82+23)=1∶1,雌雄比例不等,故控制棒眼与红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2)子代黑身∶灰身=1∶3,亲本相关基因型为Aa×Aa; 子代雌蝇全是棒眼,雄蝇棒眼∶红眼=1∶1,亲本相关基因型为XBXb×XBY,故亲本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 ‎(3)F1中黑身棒眼雌果蝇有1/2aaXBXb和1/2aaXBXB,雄性黑身棒眼雌雄蝇有aaXBY,故有2种杂交组合:①aa XBXb×aa XBY,子代为(1/2)×(1/2黑身棒眼雌蝇∶1/4黑身棒眼雄蝇∶1/4黑身红眼雄蝇);②aaXBXB×aaXBY,子代为(1/2)×(1/2黑身棒眼雌蝇:1/2黑身棒眼雄蝇),故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棒眼雌蝇∶黑身棒眼雄蝇∶黑身红眼雄蝇=4∶3∶1。‎ ‎(4)①要探究红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是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了显性基因B,必须让该F1中红眼雌果蝇与棒眼雄蝇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和比例,作出判断。‎ ‎②假设由于基因突变产生,则该红眼雌果蝇为XbXb,而棒眼雄蝇为XBY,杂交子代为1XBXb∶1XBY,即子代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1∶1。‎ 如果是由于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则该红眼雌果蝇为XXb,而棒眼雄蝇为XBY,杂交子代为1XBXb∶1XBY∶1XBXb∶1XY(致死),即子代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2∶1。‎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定律运用和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能够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10.小鼠的黄毛与灰毛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弯曲尾与正常尾由另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控制尾形的基因无致死现象。现从鼠群中选择多只表现型相同的雌鼠和雄鼠,进行随机交配,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小鼠黄毛与灰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控制尾形的T和t基因位于____________。‎ ‎(2)亲代雌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1灰毛弯曲尾雌鼠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F1黄毛弯曲尾雌雄鼠随机交配,F2中灰毛弯曲尾雄鼠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以F1中杂合的灰毛弯曲尾雌鼠与灰毛正常尾雄鼠为亲本杂交得到子代的过程。‎ ‎____________‎ ‎【答案】黄毛 X染色体 RrXTXT和RrXTXt 1/3 5/36 ‎ ‎【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准确判断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位于何种染色体上,再结合题给信息分析回答问题。‎ ‎【详解】(1)分析图形可知,多只表现型相同的雌鼠和雄鼠,进行随机交配,F1雄鼠中黄毛:灰毛=(200+100):(100+50)=2:1,雌鼠中黄毛:灰毛=300:150=2:1,可知小鼠的黄毛与灰毛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黄毛,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且基因型为RR的个体致死。F1雄鼠中弯曲尾:正常尾=(200+100):(100+50)=2:1,雌鼠全为弯曲尾,由于控制尾形的基因无致死现象,可知控制尾形的T和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弯曲尾对正常尾为显性,亲本中雄鼠的基因型为XTY,亲本中雌鼠的基因型为XTXT:XTXt=1:2。‎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亲代雌鼠的基因型为RrXTXT:RrXTXt=1:2,亲本中雄鼠的基因型为RrXTY,由于基因型为RR的个体致死,则F1中Rr:rr=2:1,XTXT:XTXt:XTY:XtY =2:1:2:1,因此F1灰毛弯曲尾雌鼠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1/(2+1)=1/3。‎ ‎(3)由上述分析可知,F1黄毛弯曲尾雄鼠的基因型为RrXTY,F1黄毛弯曲尾雌鼠的基因型为RrXTXT:RrXTXt =2:1,由于基因型为RR的个体致死,则F1黄毛弯曲尾雌雄鼠随机交配,F2中Rr:rr=2:1,XTXT:XTXt:XTY:XtY =5:1:5:1,因此F2中灰毛弯曲尾雄鼠所占的比例为1/3x5/12=5/36。‎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F1中杂合的灰毛弯曲尾雌鼠基因型为rrXTXt,其与灰毛正常尾雄鼠(rrXtY)为亲本杂交得到子代的遗传图解可表示为:‎ ‎。‎ ‎【点睛】解题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亲本的基因型,而难点在于如何推理出本题中“F1雄鼠中弯曲尾:正常尾==2:1、雌鼠全为弯曲尾”这一现象;如果亲本中雌鼠的基因型只有一种,则不管XTXT还是XTXt与雄鼠XTY杂交,其子代都不符合上述现象,因此应考虑亲本中雌鼠的基因型既有XTXT也有XTXt,可设亲本中雌鼠的基因型XTXT:XTXt=a:b,根据“F1雄鼠中弯曲尾:正常尾==2:‎1”‎,可确定a:b=1:2,即可确定亲本雌鼠中XTXT:XTXt=1: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