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50 KB
- 2024-03-08 发布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1. 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首倡私人办学,提倡“有教无类”。在他的思想体系中还提出了
A. 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观点
B.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
C. “君轻民贵”“仁政”的观点
D. “仁”与“礼”的学说
【答案】D
【解析】由“首倡私人办学,提倡‘有教无类’”可以推断出这是孔子的思想,据此可知D是符合题意的;A是老子的思想主张,B是荀子的主张,C是孟子的主张,故排除ABC。
2. 孔子曾问道于老子,下列观点不可能是老子讲授的是
①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②以德治民
③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道法自然”
④利用权术驾驭大臣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②是孔子的主张,④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故C符合题意;①③都是老子的思想主张,故排除。
3. 高二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C.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D. “天法道,道法自然”
【答案】A
【解析】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故A符合题意;B是孔子的主张,C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D为老子的主张,故排除BCD。
4. 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与时俱进,适应统治者的要求有密切关系表现在
①孔子“仁”的提出
②孟子“仁政”
③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程朱理学
⑤阳明心学
A. ③④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①是孔子的主张,②是孟子的主张,二人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而当时统治者采纳的是法家的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故排除;③④⑤分别是汉代和宋元明清时期的统治思想,故选A。
5. 朱熹在理学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
B. 他将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C. 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D. 他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
【答案】C
【解析】反对君主专制的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朱熹是维护君主专制的,故排除A;将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的是陆九渊,故排除B;宋明理学的开创者是程颐和程颢,故排除D;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故选C。
6. 他与朱熹是同一朝代人,他提出“心”就是“理”的思想主张;他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他就是著名的思想家
A. 顾炎武
B. 王夫之
C. 王阳明
D. 陆九渊
【答案】D
【解析】朱熹是南宋人,与朱熹同一朝代的思想家是陆九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就是主张心就是理,认为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故选D;AB中的思想家都是明末清初的,C是明朝的,故排除ABC。
7. 心学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分别是
A. 陆九渊、王阳明
B. 朱熹、陆九渊
C. 程颢、程颐
D. 韩愈、李翱
【答案】A
【解析】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记忆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心学的开创者是陆九渊,集大成者是王阳明,故选A;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故排除B;
8. 顾炎武主张“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保国者,其君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矣。”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将其概括为
A.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 三人行,必有我师
C.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D
【解析】面对清军入关这件事,顾炎武说出了题干中的话,而梁启超将之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选D;A为屈原在《离骚》中的句子,B为孔子说的,记载在《论语》中,C是《周易》中的话,故排除ABC。
9. 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
A.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B. 黄宗羲提倡“法治”
C.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C
【解析】明清之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是这一时期政治领域的时代特征,而面对这一形势,黄宗羲提出了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主张,正好反映了对这个现实的不满,故选C;A与题意无关,BD与C相比,不是最佳选项,所以排除BD。
10. 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③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
④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明清之际,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是“异端”思想产生的经济条件,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是其政治原因,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则是其社会条件,故①③④符合题意;这时欧美民主、自由思想并没有传到中国,故排除②;所以正确答案为D。
11.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加速或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三项伟大发明蕴涵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C. 中国的发明对西方科技具有重大影响
D. 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答案】A
【解析】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印刷术变成了资产阶级传播新教的工具,所以马克思说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个伟大发明,也就是说三项发明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B不符合史实,C与题意无关,D不完全符合史实,故排除BCD。
12.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先后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这种演变趋势,最能说明
A. 民族融合已经加深
B. 专制皇权逐渐加强
C. 选官制度明显变化
D. 城市经济日趋繁荣
【答案】D
13. 从创作风格来看,以下各组中西文艺作品类别明显不同的是
A. 《清明上河图》、《伏尔加河纤夫》
B. 《西游记》、《拾穗者》
C. 《红楼梦》、《人间喜剧》
D. 《望庐山瀑布》、《自由引导人民》
【答案】B
【解析】《清明上河图》、《伏尔加河纤夫》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故A不符合题意;《西游记》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而《拾穗者》则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故二者类别差异明显,B符合题意;《红楼梦》、《人间喜剧》都属于现实主义风格,故C不合题意;《望庐山瀑布》、《自由引导人民》都属于浪漫主义的文艺作品,故D也不合题意。
14. “希腊神与人同形同性,以人为神的形象,将人的精神寄予神。”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古希腊
A. 商品经济发达
B. 东方文化影响
C. 受人文思想盛行影响
D. 民主政治发达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人”“神”同形同性是人文思想的体现,与此对应的是C项,故答案为C。AD不是直接因素而是间接因素,故排除;在当时的时代,东西方文化因为彼此隔绝而没有往来,故B不合题意。
15. 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
A. 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B. 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C. 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
D. 人文主义蔑视宗教作用的思想
【答案】A
【解析】"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句话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联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可知,A符合题意;B也属于A的具体表现之一,故排除;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16.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A. 借用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
B. 极力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
C. 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D. 开始否定宗教神学的地位
【答案】A
【解析】“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说明宗教这个神圣的东西依然是宣传思想的主要载体,故选A;BCD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7. 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的是
A. 莎士比亚
B. 加尔文
C. 马丁•路德
D. 康德
【答案】C
【解析】《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于1517年10月31日张贴在德国维滕堡城堡教堂大门上的辩论提纲,被认为是新教的宗教改革运动之始,所以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序幕的是C;ABD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18. 加尔文的“先定论”是指
A. 人能够发财致富主要是依靠他的先天智慧
B. 只要通过个人努力,人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C. 人的荣辱富贵都是上帝安排好的,人的意识是无法改变的
D. 主张等级制度,反对教皇的专制权力
【答案】C
【解析】先定论又称“前定论”,宗教改革时期由约翰·加尔文提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人类的命运早已决定。第二,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据此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AB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9. “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指的是
A. 量子论的提出
B. 进化论的提出
C. 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
D.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答案】A
【解析】量子论是现代物理学的支柱之一,它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方法和思考方法,量子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为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故选A;B不属于物理学领域而属于生物学领域,故排除B;CD属于经典物理学,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D。
20. “科学革命间接导致18世纪以蒸汽动力技术出现为中心的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发生”。这次科学革命是指
A. 瓦特改进蒸汽机
B. 伽俐略力学理论
C.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D. 法拉第电磁学理论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意在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因此所选项应为科学理论成果,所以排除A;结合所学为蒸汽机的发明提供科学理论支持的应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故C项正确;B为牛顿经典力学提供基础,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论,故排除BD。
21. 启蒙主义宣示的“价值”和浪漫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并未实现,人们必须以新的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现实并思考自己的命运,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思潮。下列文学作品反映这一思潮的是
A. 《人间喜剧》
B. 《寂静的春天》
C. 《巴黎圣母院》
D. 《西风颂》
【答案】A
【解析】启蒙主义宣示的“价值”和浪漫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并未实现,说明要选的文学作品的流派应该是在浪漫主义之后出现的,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流派应该是现实主义文学,而题干中的A就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故选A;B属于科幻文学,CD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排除BCD。
22. “他们抛弃室内作画的传统,大胆走出去,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把变幻莫测的光色记录下来,留下瞬间的永恒。”“他们”的绘画艺术风格属于
A. 浪漫主义色彩
B. 现代主义美术
C. 现实主义美术
D. 印象派美术
【答案】D
【解析】“抛弃室内作画的传统,大胆走出去,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把变幻莫测的光色记录下来,留下瞬间的永恒”这些属于印象画派的风格特征,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23. 戏剧《等待戈多》,1953年在巴黎上演后竟然引起全城轰动,连续演了300多场而不衰,以至于当时连熟人间打招呼都说:“你在干嘛?”“我在等戈多”。这一现象
A. 反映了民众理想破灭、恐慌纷乱、寻求自我的心境
B. 体现了民众对战争创伤和社会危机的淡定应对精神
C. 表明了二战后西欧经济重现繁荣的景象
D. 说明了现代主义成为当时主流艺术形式
【答案】A
【解析】戏剧《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艺作品,它反映的是二战后民众对现实社会的失望以及愿望和理想破灭之后的恐慌和纷乱,故选A;BCD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24. 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的著作是
A. 《四洲志》
B. 《各国律例》
C. 《海国图志》
D. 《变法通议》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B是林则徐组织人编译的外国著作;D是维新派梁启超的文章,主张变法图存;C符合题意,魏源于1842年编撰出《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点评:中国思想近代化的问题是中国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等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2.抓住一条主线,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及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把握向西方学习的阶段的主题内容的变化,即理解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 3.分类归纳近代主要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在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较其思想主张的共同点及差异;从思想近代化的角度理解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表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25.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派别为
A. 洋务派
B. 维新派
C. 革命派
D. 顽固派
【答案】A
【解析】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故选A;维新派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故B与题意不符;革命派则主张革命以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来发展资本主义,故排除C;顽固派是反对学习西学的,故D不符合题意。
26. 有人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 “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C. 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进化之公理”
D. 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D
【解析】“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说明这里的“反思”是指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反思,而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恰恰是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派的主张,故选D;A为洋务运动期间的主张,BD为革命派的主张,故均不符合题干的时间和派别,所以排除ABC。
27. 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康有为在宣传西方政治学说时对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地位提出了挑战。其思想特点是
A. 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B. 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C. 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答案】A
【解析】康有为通过《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来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故A符合题意;A不符合史实,C是指的行动而不是思想特点,D不属于康有为的主张,而是洋务派的主张,故排除BCD。
28. 20世纪初,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维新党”的实践活动是
A. 倡导戊戌变法
B. 领导辛亥革命
C. 领导义和团运动
D. 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说明了近代中国三中政治势力的对外态度,即守旧党代表了顽固派,中立党是指维新派,维新党实际是指革命派,所以结合史实可知晚清革命党发动了辛亥革命,答案选B,ACD三项与题意和史实不符,故排除。
29. 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建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族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故选C。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30. 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以下著作分别体现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特征的是
A. 《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
B.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
C.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
D. 《井冈山的斗争》;《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的斗争》 《新民主主义论》 《论人民民主专政》分别体现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特征,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故排除。
31.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共同点是
A. 促进了思想大解放
B. 深化了体制改革
C. 冲破了“个人崇拜”
D. 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案】A
.................................
32. 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A. 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B. “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C.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D. “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取得重大成就。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是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故选A。
考点: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点评: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时 间
重 大 成 就
作 用 与 意 义
1958年
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标志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0年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1983年
2002年
“银河”巨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
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高性能计算机开饭应用的重大突破
2003年
“神五”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3.
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 “百家争鸣”的方针
B. “百花齐放”的主张
C. “文化革命”的观点
D.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双百方针,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毛泽东针对学术之间分歧的问题,他认为“有比无好”可见其坚持了学术问题可以互相争鸣的观点,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
34. 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A. 伽利略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 牛顿
【答案】B
【解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研究关于微观世界高速运动的原理的,与宗教信仰没有关系,故排除B;伽利略和牛顿的成就都是关于经典力学的,它们否定了上帝创造和主宰世界的主张,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则否定了上帝造人的学说,故ACD使得宗教信仰的理论基础被动摇了,故排除。
35. 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能永远留在摇篮里。”今天,中国人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摇篮,开始蹒跚学步了,这是指
A.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 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C.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 “神舟5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载人航天的相关史实,考察队材料的准确理解能力。“走出了自己的摇篮”是指中国人离开地球,走向太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中国首次成功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因此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载人航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36题11分,37题19分,共30分。)
36. 连线题
【答案】
【解析】(1)根据所学相关知识可知,北魏的贾思勰写出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而《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编订的,这部书汲取了西方近代科技的某些成果,元朝的王祯则编写了《农书》,里面重点介绍了农业生产工具。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文艺的成就发展中,唐代开始有了“梨园”作为戏剧的表演场所;宋代戏曲形成,当时称南戏;元杂剧的形成标志着我国戏曲走向了成熟;明代的昆曲被称作百戏之祖,而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并与汉剧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37. 材料阅读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区域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古代希腊
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古代中国
孔子
仁者爱人
材料二他在论著中说“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担心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
——《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中外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思想主张及说明这一思想在美国立法实践中的体现?;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角度,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什么影响?概括近代中国先进人物向西方学习呈现的特点。
【答案】(1)对象:人或人本身。(2)人物: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1787年宪法规定:行政权赋予总统;立法权赋予国会;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
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将人文主义发展到资产阶级理性王国阶段,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3)先生:民主;科学。
影响: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宣传了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觉醒。
特点:先是学习器物(科技),再是学习政治制度,最后是学习民主思想
【解析】对象:由材料一中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仁者爱人”相对比即可得出,中外思想家当时关注的对象都是人或人本身。
(2)人物:由材料二中的出处《论法的精神》,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他”就是孟德斯鸠。主张:根据材料中的“立法权和行政权”、“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主张是三权分立。实践: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所学1787年宪法的内容可知,在美国的联邦政府中,行政权赋予总统;立法权赋予国会;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评价:题目要求“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角度”回答。所以我们应该将三权分立的主张与实践放在人文主义的角度来评价,即它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将人文主义发展到资产阶级理性王国阶段,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3)先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先生”指的是民主;“赛先生”指的是科学。
影响: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宣传了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觉醒。
特点: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先是通过洋务运动学习器物(科技),再是通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来学习政治制度,最后是通过新文化运动学习民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