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50 KB
  • 2024-03-08 发布

历史卷·2018届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中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为雅典贵族政治转变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依据是 ①限制了贵族土地财产的扩展 ②壮大了平民的经济实力 ③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 ④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 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不相同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3. 史书记载“始秦戎狄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 ‎①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②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③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 ④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4. 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上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这不能说明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我国北方处于分裂状态 C.北魏统治范围民族种类众多           D.我国处于大分裂状态 ‎5. (宋仁宗景祐元年五月)程琳上疏,论:“兵在精不在多,河北、陕西军储数匮,而招募不已。其住营一兵之费,可给屯驻三兵。昔养万兵者,今三万矣。……天地生财有限,而用无纪极,此国用所以日绌(短缺)也。”对此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A.程琳建议减少军队员额 B.程琳认为国用日绌的原因是冗兵、冗官、冗费 C.程琳认为过量的兵员虚耗了国库储备 D.程琳认为北宋军事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弊端 ‎6. 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中的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的农业部长华莱士以中国古典经济学为样板开始初步的常平仓实验,国家成立了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和商品信贷公司,前者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收购过剩农产品分发给城市贫民。后者是对农场主投放信贷。据此可看出美国的农业新政主要是受王安石变法中哪些法令的影响 ‎ ‎①方田均税法 ②青苗法 ③募役法 ④农田水利法 ⑤市易法 ⑥保甲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⑥       D.②⑤‎ ‎7. 英国学者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8. 19世纪60年代,日俄两国均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两国的近代化进程有着诸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前,日俄两国面临着哪些相同的社会矛盾 ‎①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制度的矛盾 ②阶级矛盾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④面临相同国家侵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国首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10. 日本有学者指出在明治维新前“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穷困的,武士们在衣者讲究、酒食丰厚、居住华丽之后,手中的财产就愈来愈少,尤其是身心因此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了商人习气,不知道廉耻为何物”。该作者的目的是 A.维护幕府统治 B.揭露武士的腐朽 C.揭示幕府统治的危机 D.客观地讲述历史 ‎11.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了封国采邑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B 孝文帝实行“三长制”,使地方豪强 失去对大量依附人口的控制 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C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 既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又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D 康熙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西北段边界。‎ ‎12. 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 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13. 南朝谢灵运写道:“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这反映了 A.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鲜卑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 C.柔然侵扰北魏              D.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4. 下列有关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 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 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15. 从唐代赋役制度的庸到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反映了 A.封建制度由强转衰 B.封建压迫的加重 C.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D.吏治日益腐败 ‎16.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革命运动 ‎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 D.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17.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从本质上反映了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B.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 C.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D.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对立 ‎ ‎18. 默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或成果有 ‎①取消包税制 ②取消宗教地产的免税权 ③分配国有土地给新兴地主和农民 ④确立了土地私有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经历了缓慢而谨慎的酝酿过程,其主要原因是 ‎①改革必然触动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  ②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③害怕引起人民大规模暴动 ④为了维护封建地主利益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20. 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 ‎①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 ‎②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 ‎③政府以赎买方式取消武士的俸禄 ‎④取消封建割据局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 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③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2.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不彻底的改革,其共同原因是 A.是通过自上而下的革命完成的 ‎ B.改革的领导力量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C.用赎买的方式进行土地改革 ‎ D.都是在民族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23. 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严复译著《天演论》的积极意义在于 A.敲响民族危亡警钟,号召救亡图存 B.用科学理论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 C.用生物进化规律来解释社会发展 D.宣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 ‎24. 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 C.变更国体的主张  D.大兴民权的意向 ‎25. 浙江某图书馆提供的馆藏资料中,详细的记载:秦始皇“在由拳乘舟过长水斩马祭河神,其地后代名马塘堰。在海盐曾建驰道,自吴城,向东南经金山,至海盐澉浦秦驻山。” 秦始皇之所以能南巡海盐,得益于 ‎①统一事业的完成             ②海运的兴起 ‎③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         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26. 康熙帝一直被誉为康乾盛世的开创者,但有学者提出应当重新评价他,认为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下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与该学者评价思路相类似的是 A.秦王嬴政顺应潮流实现统一            B.唐太宗奠定大唐盛世 C.明太祖废除丞相高度集权            D.康熙帝捍卫了国家主权 ‎27. 《新唐书·魏征传》记载:征见秦王(李世民)功高,阴劝太子(李建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争吵)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早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材料反映了 ‎ ‎①唐太宗任人唯贤            ②魏征为人刚直,敢于说实话 ‎ ‎③唐太宗尊重魏征的意见          ④魏征在唐太宗夺取政权中发挥重要作用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28.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79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遵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遵奉孔子为“先圣”,1307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A.历代君主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 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29. 希腊先哲的共同点是 ‎①其主张都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 ②都是在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达的基础上出现 ‎③都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 ④都是朴素的唯物主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30.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富有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 ——梭伦 材料二 史学家对阿里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梭伦不偏不倚的改革思想,在其改革措施中,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5分)‎ ‎(2)材料二中史学家对阿里的评说各抒己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5分)‎ ‎(3)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2分)从梭伦、阿里、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2分)‎ ‎32. (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6分)‎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6分)‎ ‎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章士钊于1922-1926年间先后有两年四个月的时间担任农大校长,时间不长,但其影响很大。“五四运动”中,章士钊是一个“新旧调和论”‎ 者,因此遭到新文化运动中革命派的批评。1921年,他决意脱离政界,遂去欧洲游历一番。1922年9月回国,章的思想发生重大转折,用他的话说:“我以前研究中国的政治,失点在什么地方 ? 多久没有答案。近几年来,往欧美考察,得着了一个答案,就是:中国忘记了他的本身是以农立国的,当注重农业”,“觉悟这层,所以要提倡以农村立国。所以我愿意来办本校的,也就是因为可以促成我的主张”,“今之主持农大,盖以其校适为农”,他自称是个“农迷”。 章士钊的农业立国论一出笼,即遭到当时陈仲甫(陈独秀)的反对,陈曰农村立国论是“祸国殃民,亡国灭种的议论”,是拒绝现代化,复古倒退“和野人接近一步”的谬论。陈仲甫全盘否定“农村立国”的历史背景,自然与章士钊在新文化运动中所持“新旧调和”的立场有关,章鼓吹礼教复兴,坚持文言文学,反对新文化运动。但,章氏农村立国论,并非没有市场,他的主张深受农大师生的赞赏。‎ ‎ ——转自中国农业大学校史档案——章士钊的农村立国论与农大办学宗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和章士钊存在分歧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章士钊的“农业立国论”的。(9分)‎ 一、选择题 ‎1-5BABBB 6-10DAADA 11-15CABCC 16-20DACCD 21-25CBABC 26-30ACAAD 二、非选择题 ‎31. (1)如颁布土地法令上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政治权益;建立“四百人会议分享参政议政的权利等。(答出两点即可得5分)‎ ‎(2)如果持肯定态度,理由如下:结束了埃及的长期混乱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促进了农业商业的发展,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生产力;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推迟了被列强侵略的进程等。如果持否定态度,理由如下:对外扩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其他国家是一场奴役和掠夺;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垄断国家政权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以得5分)‎ ‎(3)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或“殖产兴业”政策,(2分)改革创新、坚强不屈的改革精神等。(2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32. (l)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2分)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2分)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2分)‎ ‎(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3分)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3分)‎ ‎33. (1)原因:新文化运动期间两人观点相左;陈独秀认为农业立国论不利于现代化,是复古倒退。(5分)‎ ‎(2)认识:有一定积极意义:中国是个传统农业大国;中国人口众多,需农业保证温饱问题;农业是现代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更多的人对中国农村农业的关注和重视。(6分。答对3点即可)也有不足:一味强调农业立国而没有认识到工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3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