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3.50 KB
  • 2024-03-07 发布

生物卷·2019届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济南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理科)‎ 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毛细血管壁的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A.血液和组织液 B.血浆和组织液 C.淋巴和血浆 D.淋巴和组织液 ‎2.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人体内环境的是( )‎ A.注射胰岛素    B.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 ‎ C.牛奶喝进胃里    D.精子进入输卵管和卵细胞完成受精作用 ‎3.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NaHCO3等缓冲对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4.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5.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C.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D.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7.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 A.既有感觉,又有运动 B.失去感觉的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8.兴奋时膜电位的特点和主要原因是( )‎ A.外正内负,钠离子内流 B.外负内正,钠离子内流 C.外正内负,钾离子外流 D.外负内正,钾离子外流 ‎9.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膜内外产生局部电流流动方向是( )‎ A.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 ‎ B.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C.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 D.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 ‎10.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 )‎ A.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B.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前膜 C.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D.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后膜 ‎11.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C.脑干内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2.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可能在( )‎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13.若在右图中C和D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给B点施加适宜刺激,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时,检测到的结果在图2中是( )‎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 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C.当言语区中H区受损时,患者将不会讲话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5.每组疾病中,由同一种激素分泌异常所引起的疾病是( )‎ A.糖尿病和坏血病 B.侏儒症和巨人症【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C.呆小症和侏儒症 D.巨人症和大脖子病 ‎ ‎16.某成年男性由于工作繁忙,长期食用某种方便食品,而该食品含有雄性激素,下列预测结果最可能的是该男子( )‎ A.精力旺盛 B.睾丸萎缩 C.第二性征消失 D.对其它食品失去兴趣 ‎17.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 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 ‎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 D.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刺激→A→C→D,使手缩回 ‎18.下列关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有( )‎ A.体液调节即激素调节 ‎ B.跳水运动员一刹那做出精美复杂的动作是由于神经调节的结果 C.体液调节的途径是血液的运输 ‎ D.寒冷时的调节方式是神经和体液调节 ‎ ‎19.下列不全属于免疫系统的一组是( )‎ A.淋巴结、吞噬细胞、溶菌酶 B.肾脏、淋巴细胞、淋巴因子 C.骨髓、扁桃体、胸腺 D.抗体、B 细胞、T 细胞 ‎20.下列对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 B.共包括三道对付病原体的防线 C.皮肤、黏膜是其第一道防线 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其第二道防线 ‎21.据韩国媒体‎2015年6月4日报道,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日益严峻。现已查明,引起这一疫情的是一种名为MERS病毒的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ERS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经MERS病毒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全部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直接产生抗体消灭该病毒 D.人体对MERS病毒的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22.下列有关免疫失调所引起的疾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IV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 B.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机体只要接触到过敏原就会引发过敏反应 D.过敏反应一般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自身免疫病会导致某些器官功能受到影响 ‎23.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24.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 )‎ 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 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D.治疗艾滋病 ‎25.下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及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表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扩散到琼脂块中 B.④和⑥结果表明胚芽鞘弯曲生长与尖端产生的物质分布不均匀有关 C.若在单侧光照射下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D.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26.用燕麦幼苗做如下图所示的两组实验。甲组: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③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①、②紧贴在③的切面上,数小时后做如甲图所示处理。乙组:将附有琼脂块X和Y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做如乙图所示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⑤将直立生长 B.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④将向左弯曲生长 C.④的右侧生长素多,右侧生长快 D.⑤的两侧生长素浓度不相等 ‎27.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 ‎ B.—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高时促进生长 ‎ C.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侧芽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发育受到抑制 ‎ D.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28.如图甲是一盆栽植物,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作用效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图甲植物①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g,则图甲植物②处的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i B.将图甲中植物置于左侧光照下,一段时间后,测得③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此时④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大于m、小于‎2m C.若将图甲中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⑤在下方),则⑤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⑥处的,植物的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图乙中曲线OH段体现了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HC段体现了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的特性 ‎2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凤梨,能让凤梨提前上市 B.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能提高芹菜的产量 C.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能提高插条的成活率 D.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3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鲫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3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马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32.下列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A.某草地上随机分布的蒲公英 B.每毫升培养液中有10个乳酸菌 ‎ C.某动物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D.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 ‎33.右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该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后应控制剩余量在b点前 B.若图表示蝗虫种群的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 C.若图表示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则e点之后的增长速率为0‎ D.达到K值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34.下列实例中,依次符合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是( )‎ A.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和所有的鲤鱼 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和所有的蛇类 C.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和所有的生物 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和全部生物 ‎35.下列有关丰富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种群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C.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D.群落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a b ‎36.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 B.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37.生长于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此种竹子可成片生长为竹林。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最高层。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有较多的其他植物。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竹笋、幼竹、成年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成片的竹林中不存在水平结构特征 C.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群落 D.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 ‎3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群落演替的是( )‎ A.退耕还林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沙漠变绿洲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的这首《归园田居》中第一句隐含的生物间的关系及第三句反映出的生物学知识是( ) ‎ A.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无影响 ‎ B.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 C.捕食、撤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会发生变化【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D.捕食、撤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未发生变化 ‎ ‎40.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B.演替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 C.弃耕农田都能演替为森林 D.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简答题(共40分)‎ ‎41.(8分)右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_,其中A代表_____,B代表_____,C代表_______。‎ ‎(2)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为________,机体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胰岛细胞分泌的_____增加,该分泌物可促进机体内的____________分解,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3)当血糖浓度高于180 mg/dL时,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该过程影响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增多,此时收集尿液并加入斐林试剂,经加热后尿液颜色呈_____________。‎ 下丘脑 TRH ‎①‎ TSH ‎②‎ 甲状腺激素 ‎42.(8分)右图为高等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RH是_____________激素,TSH是_______________激素。‎ ‎(2)促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②____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 ‎(3)甲状腺激素随____________运输到全身,提高细胞___________,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 ‎(4)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反过来会抑制________(答器官)和①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调节。‎ ‎43.(8分)下图甲和图乙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是特异性免疫中_________免疫的模式图。图甲中进行了增殖、分化的细胞是细胞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细胞D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原因是细胞___________(填字母)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3)细胞G的名称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功能。‎ ‎44.(8分) 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的分子。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___________,在这些部位,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生长素。‎ ‎(2)图2数据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_(促进/抑制)作用,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3)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细胞长度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图2中C组数据可知,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__________的关系,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_______倍、IAA单独处理的_______倍。‎ ‎45.(8分)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地区中的植物、植食动物甲和肉食动物乙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其中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如表所示(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2)研究表明,动物种群甲中的个体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由此推测动物种群甲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 (3)表中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偏高/不变/偏低)。 (4)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地区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__(能/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济南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理科)答案 一、 选择题 ‎1-5BACBB 6-10ACBBA 11-15DCDCB 16-20BDDBB 21-25DDAAC 26-30DBDDA ‎31-35DACDC 36-40BBDBD 二、 填空题 41. ‎(1)内环境(或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 (2)80-120mg/dL,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 (3)砖红色 42.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 ‎(3)血液,代谢的速率【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4)下丘脑,垂体,反馈 ‎43.(1)体液,C和E,浆细胞 ‎(2)E ‎(3)效应T细胞,与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4)监控,清除 ‎44.(1)信息,种子,色氨酸 ‎ ‎(2)促进 ‎ ‎(3)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4)协同,3,60 ‎ 45. ‎(1)次生演替,自然选择 ‎ (2)稳定型,保持稳定 ‎ (3)活动范围广,偏高 ‎ (4)不能,一种灌木在该地区随机分布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不是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