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50 KB
- 2024-03-04 发布
第三单元 |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考点一 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
适用范围
分配尺度
分配对象
分配结果
公有制经济
劳动数量
和质量
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2)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3)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分配方式: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意义: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判断分配方式的标准
(1)依据范围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属于其他分配方式。
(2)依据分配尺度
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凭借管理、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3)依据形式判断
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
类别
对应形式
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按生
产要
素分
按劳动
要素分配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个体劳动者的收入
配
按资本
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按技术要
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训练1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 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 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分配方式、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租金800元、公司股东分红、1 200元工资,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当选;程秀的分红收入受她入股的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②当选;只有在公有制范围内,才能实行按劳分配,排除③;题干中的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不是股份有限公司,不能公开发行股票,排除④。正确选项为A项。
答案:A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1)社会公平
①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维护社会公平的措施
①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初次分配
两提高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两同步
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一理顺
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再分配
调节机制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分配政策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缩小差距
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
(1)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维护公平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3)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实现共同富裕要求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
(4)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
(5)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国家政策
收入差距的表现
国家宏观政策
区域收入差距,主要指东西部收入差距
统筹区域发展
加强对垄断行业改革
行业收入差距,主要指垄断行业收入过高
城乡收入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财政对保障人民生活的支出力度,由“国富”向“民富”转变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如何解答有关“公平”的试题
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二者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训练2 近年来,收入分配改革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也是国家推进深化改革工作的重点内容。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缩小收入差距,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运用“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更好地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解析: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涉及制度保证、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以及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等知识。
答案: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个重要举措。要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