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3.00 KB
- 2024-03-03 发布
邢台八中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物理试题卷
考试范围:必修一;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把弹簧竖直悬挂,重为2N的物体挂在弹簧的下端保持静止,则弹簧的伸长量为( )
A.0.02m B.50m C.200m D.0.2m
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外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由于惯性会停止 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合外力不为零
3、下列关于惯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B.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受力和运动情况等有关
C.物体的惯性是永远存在的,但并不是永远起作用,如加速运动的汽车其惯性就没有起任何作用
D.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随飞船绕地球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其惯性会消失
4、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5、两个大小分别为和的力作用在同一质点上,它们的合力的大小满足( )
A. B.
C. D.
6、如图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的半圆弧由运动到,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0,0 B.向西,向东 C.向东, D.向东,
7、在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关系的实验中,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的关系图线是图中的( )
A. B. C. D.
8、一物体受到7N和10N两个共点力作用,它们的合力不可能是( )
A.17N B.10.7N C.3.2N D.2.9N
9、如图所示,重力为10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0.2,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20N的作用,则物体受到的合力是( )
A.0 B.40N,水平向右 C.20N,水平向右 D.40N,水平向左
10、"1N"与下列哪个量相当( )
A.1m/s2 B.1kg C.1kg·m/s2 D.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11、2020年7月30日,纪念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24架直升机组成的"90"字样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飞行员认为自己处于静止状态,则他选取的参考系可能是( )
A.天安门城楼 B.邻近的直升机 C.飞机上的旋翼 D.天安门广场上飘扬的红旗
12、已知心电图记录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是2.0cm/s,如图所示是仪器记录下来的某人的心电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0.5cm,由此可知( )
A.此人的心率约为120次/分 B.此人的心率约为60次/分
C.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5s D.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80s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13、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位移
14、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3.0的物体,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静止不动,若用竖直向上的力提物体,物体仍静止,下述结论正确是( )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小2.5 B.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减小5.0
C.斜面受到的压力减小5.0 D.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减小5.0
15、如右图所示是骨折病人的牵引装置示意图,绳的一端固定,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后挂着一个重物,与动滑轮相连的帆布带拉着病人的脚,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为了使脚所受的拉力增大,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只增加绳的长度 B.只增加重物的质量
C.只将病人的脚向左移动 D.只将两定滑轮的间距增大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
16、如图是“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示意图.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于点,图甲表示在两个拉力、的共同作用下,将橡皮条的结点拉长到点;图乙表示准备用一个拉力拉橡皮条,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合成图示.
1.以下实验操作过程中正确的是______.
A.甲实验时,两个拉力的大小应相等
B.甲实验时,两个拉力的方向应互相垂直
C.乙实验时,只须使橡皮条的伸长量与甲实验相等
D.乙实验时,仍须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点
2.图丙中的与两力中,方向一定沿方向的是 .
17、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 (填“偏大”或“偏小”)。
2.该同学在平衡摩擦力后进行实验,实际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拉力
砝码和盘的总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为了便于探究、减小误差,应使小车质量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满足 的条件。
3.某同学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 、、、、、、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 。由此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 (加速度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评卷人
得分
四、计算题
18、一质量为5kg的滑块在F=1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素是0.2,g取10m/s2,问:
(1)滑块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大?
(2)滑块在力F作用下经5s,通过的位移是多大?(3)如果力F作用8s后撤去,则滑块在撤去F后还能滑行多远?
19、如图所示,一根劲度系数k=200 N/m的轻质弹簧,拉着质量为m=0.2 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倾角为θ=37°的斜面匀加速上升,此时弹簧伸长量x=0.9 cm,t=1.0 s内物体前进了s=0.5 m。求:
(1)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2)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10 m/s2,sin37°=0.6,cos37°=0.8)
20、 一个重的小孩,坐在一块重的木块上,用一根绕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拉住木块,使小孩和木块相对静止一起匀速前进(如下图所示).已知小孩的拉力.回答问题。
1.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2.小孩和木块之间有无摩擦力?若有,试确定小孩所受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A
2.答案: B
解析: 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物体的惯性,故A错误.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故B正确.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外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由于惯性而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于物体的加速度为0,物体所受合外力也为0,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 A
4.答案: C
解析: 重力产生了使物体下滑的效果及压斜面的效果;故两分力即图中所示;故A正确;
重力产生了向两边拉绳的效果,故B正确;
重力产生了向两墙壁的挤压的效果,故两分力应垂直于接触面;故C错误;
重力产生了拉绳及挤压斜面的效果,故作图正确;故D正确;
5.答案: C
解析: 合力的大小满足大于等于两分力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两分力之和即:,C正确,
思路分析: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满足关系式,其中等号是在合力与分力共线时成立,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满足
6.答案: D
7.答案: B
8.答案: D
9.答案: B
10.答案: C
11.答案: B
12.答案: B
二、多选题
13.答案: AD
14.答案: AB
解析: 可分解为沿斜面向上的力,垂直斜面向上的力,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小2.5,对斜面的压力减小,C错误。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减小5,所以AB正确。因为物体仍旧静止,所以合力为零,D错误,
15.答案: BC
三、实验题
16.答案: 1.D; 2.F
解析: 1.A、图甲实验时,两个拉力的大小适当,将橡皮筋拉倒点,并非要求它们的大小一定相等,故A错误;
B、实验时两个分力的夹角大小适当即可,并非要求一定垂直,故B错误;
C、图乙实验时,要求橡皮条的伸长量和形变方向与甲实验相等,即将橡皮筋拉到同一点,故C错误;
D、为了保证两次拉橡皮筋效果相同,图乙实验时,仍须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点,故D正确.
2.在该实验中为一个弹簧拉橡皮筋时的弹力,其方向沿方向,为两个分力的合力值,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
17.答案: 1.偏大; 2.小于; M>>m; 3.1.80; 5.0
四、计算题
18.答案: 解:(1)由,得
(2)由
(3)撤去力F时物体的速度
撤去力F后物体的加速度为
滑行的距离
19.答案:
解:(1)根据运动学公式
得
(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 - Ff - mgsin37°=ma
FN=mgcos37°=1.6N
根据胡克定律得:F=kx
F=200×0.9×10-2 N=1.8 N
解得:Ff=F-mgsin37°-ma=0.4N
由Ff=μFN得
20.答案: 1. 由于小孩与木块保持相对静止,故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受力情况如下图所示,整体所受的摩擦力和跟地面间的压力分别为,,所以
2. 以小孩为研究对象,由于小孩受到向左的拉力,且做匀速运动,所以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小孩应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