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9.00 KB
  • 2024-02-29 发布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作业(1)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一、选择题 ‎1.(2019·温州选考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浓度、温度、压强等外界因素 B.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 C.许多水果与花卉的芳香气味其实是其内部含有的酯的气味 D.人工合成尿素,彻底动摇了“生命力论”,使有机化学迅猛发展 答案:A ‎2.(2019·杭州七中高二期中)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5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半分钟后测得生成0.04 mol SO3。在这段时间内O2的化学反应速率(mol·L-1·min-1)为(  )‎ A.0.004         B.0.008‎ C.0.016 D.0.032‎ 答案:B ‎3.为探究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以v(H2)表示],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浓硫酸,v(H2)不变 B.加入少量水,v(H2)减小 C.加入CH3COONa固体,v(H2)不变 D.滴加少量CuSO4溶液,v(H2)减小 解析:选B。 A项,加入少量浓硫酸,使溶液中c(H+)增大,v(H2)增大;B项,加少量水,稀释了稀硫酸,使溶液中c(H+)变小,v(H2)减小;C项,由于CH3COO-和H+结合生成了弱电解质CH3COOH,导致c(H+)减小,v(H2)减小;D项,滴加少量CuSO4溶液,发生反应:Cu2++Zn===Cu+Zn2+,生成的Cu,形成了以Zn为负极、Cu为正极、稀H2SO4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使v(H2)增大。‎ ‎4.可逆反应mA(g)+nB(g)pC(g)+qD(g)的vt图像如图甲所示,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则其vt图像如图乙所示。‎ ‎①a1=a2 ②a1<a2 ③b1=b2 ④b1<b2 ⑤t1>t2 ⑥t1=t2 ⑦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 ⑧图乙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 以上所述正确的为(  )‎ A.②④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⑦ D.②③⑥⑧‎ 解析:选A。使用催化剂仅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故②④⑤⑦正确。‎ ‎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0 mL 2 mol·L-1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 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反应可增大反应物浓度,所以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加快 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反应速率减小 解析:选D。A项,加入NaCl溶液,溶液体积变大,盐酸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错误;B项,Fe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发生钝化,不生成氢气,错误;C项,升高温度,反应的活化能不变,但有更多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以反应速率加快,错误;D项,减小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但因体积增大,所以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变少,反应速率减小,正确。‎ ‎6.(2019·金华高三期末)2SO2(g)+O2(g)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生成SO3(g)的平均速率为v= 解析:选D。V2O5作为催化剂,能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化学反应速率,A不正确;压强并不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唯一因素,只有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体系压强,反应速率才增大,B不正确;不管反应吸热、放热,降低温度均减小反应速率,达到平衡时间增长,C不正确;据v=及Δc=c2-c1,Δt=t2-t1,可知D项正确。‎ ‎7.(2019·浙江“超级全能生”选考科目联考)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的速率分别用v(NH3)、v(NO)、v(H2O)、v(O2)来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v(NH3)=v(O2) B.v(O2)=v(H2O)‎ C.v(NH3)=v(O2) D.v(O2)=v(NO)‎ 解析:选D。根据在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 ‎8.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2SO2+O22SO3的化学反应速率,‎ 其中表示该反应进行的最快的是(  )‎ A.v(SO2)=4 mol/(L·min)‎ B.v(O2)=3 mol/(L·min)‎ C.v(SO2)=0.1 mol/(L·s)‎ D.v(O2)=0.1 mol/(L·s)‎ 解析:选D。以SO2的化学反应速率为标准,并将单位统一,将A、B、C、D项对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换算为SO2后分别为 A.v(SO2)=4 mol/(L·min),‎ B.v(SO2)=2v(O2)=6 mol/(L·min),‎ C.v(SO2)=0.1×60 mol/(L·min)=6 mol/(L·min),‎ D.v(SO2)=2v(O2)=2×0.1×60 mol/(L·min)=12 mol/(L·min)。通过换算发现D项最快。‎ ‎9.(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考试)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O2,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反应:N2+O2===2NO,经测定前3 s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1·s-1,则6 s末NO的浓度为(  )‎ A.1.2 mol·L-1 B.大于1.2 mol·L-1‎ C.小于1.2 mol·L-1 D.不能确定 解析:选C。前3 s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1·s-1,即用NO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 mol·L-1·s-1,如果3~6 s的反应速率仍为0.2 mol·L-1·s-1,则6 s末NO的浓度为1.2 mol·L-1,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慢,故6 s末c(NO)应小于1.2 mol·L-1。‎ ‎10.(2019·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初联考)NH3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NH3(g)+3O2(g)2N2(g)+6H2O(g),现向一容积不变的 2 L 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NH3和3 mol O2,4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生成的H2O占混合气体体积的40%,则下列表示此段时间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不正确的是(  )‎ A.v(N2)=0.125 mol·L-1·min-1‎ B.v(H2O)=0.375 mol·L-1·min-1‎ C.v(O2)=0.225 mol·L-1·min-1‎ D.v(NH3)=0.250 mol·L-1·min-1‎ 解析:选C。设转化的NH3的物质的量为x mol,‎ ‎    4NH3(g)+3O2(g)2N2(g)+6H2O(g)‎ n(始)/mol  4     3    0   0‎ n(变)/mol  x     0.75x  0.5x  1.5x n(平)/mol  4-x   3-0.75x0.5x  1.5x 有:×100%=40%,解得x=2,v(NH3)==0.250 mol·L-1·min-1,则v(O2)=0.187 5 mol·L-1·min-1,v(N2)=0.125 mol·L-1·min-1,v(H2O)=0.375 mol·L-1‎ ‎·min-1。‎ ‎11.已知: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 kJ·mol-1。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3 min时,用CO2的浓度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等于用CH3OH的浓度表示的逆反应速率 B.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225 mol·L-1·min-1‎ C.13 min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氦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加 D.13 min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氦气,CO2的转化率增加 解析:选B。A项,3 min时反应还没有平衡,错误;B项,v(H2)=3v(CO2)==0.225 mol·L-1·min-1,正确;C项,由于容器的体积没有变化,所以各成分的浓度没有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不变,错误;D项,同理,平衡没有移动,错误。‎ ‎12.(2016·浙江10月选考,T21)为研究某溶液中溶质R的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R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c(R)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5 ℃时,在10~30 min内,R的分解平均速率为0.030 mol·L-1·min-1‎ B.对比30 ℃和10 ℃曲线,在50 min时,R的分解百分率相等 C.对比30 ℃和25 ℃曲线,在0~50 min内,能说明R的分解平均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对比30 ℃和10 ℃曲线,在同一时刻,能说明R的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D ‎13.(2019·绍兴高三选考适应性考试)为了研究一定浓度Fe2+的溶液在不同条件下被氧气氧化的氧化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越小氧化率越大 B.温度越高氧化率越小 C.Fe2+的氧化率仅与溶液的pH和温度有关 D.实验说明降低pH、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Fe2+的氧化率 解析:选D。由②③可知,温度相同时pH越小,氧化率越大;由①②可知,pH相同时,温度越高,氧化率越大。C项,Fe2+的氧化率除受pH、温度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如浓度等。‎ 二、非选择题 ‎14.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应开始到10 s时,v(Z)=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Δn(Z)=1.58 mol,v(Z)==0.079 mol·L-1·s-1。‎ ‎(2)反应开始至反应达到平衡,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为Δn(X)∶Δn(Y)∶Δn(Z)=0.79 mol∶0.79 mol∶1.58 mol=1∶1∶2,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2Z(g)。‎ 答案:(1)0.079 mol·L-1·s-1‎ ‎(2)X(g)+Y(g)2Z(g)‎ ‎15.已知:MnO在酸性环境下的还原产物是Mn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甲同学在向草酸(弱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高锰酸钾溶液时,发现溶液褪色总是先慢后快,即反应速率由小变大。为此,他对此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用品]‎ 试剂:0.1 mol·L-1H2C2O4溶液、0.1 mol·L-1KMnO4溶液、稀硫酸、MnSO4固体 仪器:试管(若干个)、胶头滴管(2支)‎ ‎[实验内容]‎ 在1号和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10 mL H2C2O4溶液和少量稀硫酸,‎ 在1号试管中加入硫酸锰固体。然后在两支试管中加入0.1 mol·L-1KMnO4溶液。现做如下对比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加入药品 不加MnSO4的 稀硫酸酸化的 H2C2O4溶液 加少量MnSO4的 稀硫酸酸化的 H2C2O4溶液 实验现象 ‎(褪色时间)‎ 溶液褪色 很慢(31秒)‎ 溶液褪色 很快(4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进行该实验还缺少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C2O4溶液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学认为该反应褪色由慢到快是何种原因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从甲同学的实验探究中得到启示,他也提出了可能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你认为他提出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解析:(1)要测反应时间,则需要用到秒表。(2)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知MnO在酸性环境下的还原产物是 Mn2+,H2C2O4属于弱酸,应保留分子式;故在酸性条件下,H2C2O4溶液与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2C2O4+2MnO+6H+===10CO2↑+2Mn2++8H2O。(3)Mn2+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 答案:(1)秒表 ‎(2)5H2C2O4+2MnO+6H+===10CO2↑+2Mn2++8H2O ‎(3)Mn2+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 ‎(4)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溶液褪色加快(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