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2.00 KB
  • 2024-02-26 发布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三原南郊中学2020届第四次月考 历史试题 第Ⅰ卷 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 A. 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B. 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 C. 强化政治等级制度化 D. 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等可知,西周的做法体现出国家管理制度化,故B项正确;材料中仍体现了国家对市场的管理,因此并没有打破工商食官政策,故A项错误;政治等级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对市场进行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 ‎2.“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十年磨一剑”……上述成语词组能够集中展现 A. 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炼之美 B. 古代中国的工匠精神 C. 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精神 D. 儒家格物致知的精神追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庖丁解牛……差之毫厘……一丝不苟……精雕细琢……十年磨一剑”等信息可知都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手工业者的精工细作,体现了工匠精神,故B项正确。‎ 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炼之美,而是强调古代中国的工匠精神,排除A。材料与农业文明无关,排除C。材料信息并不能体现儒家格物致知的精神追求,而是强调古代中国的工匠精神,排除D。‎ ‎3.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 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 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和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详解】公车上书时西方民主思想影响有限,而参与者也仅仅局限于上京应考的知识分子,而五四运动是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和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冲击之下各阶层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由此看出导致二者差别的主要因素是民族觉醒与群众基础的不同,故A正确;B D都不是主要原因,而且说法也不科学,不管列强的手段如何不同,都是损害中国利益,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奋起反抗,故排除BD;大众传媒对民众有影响是外因,关键是内因民众自身的觉醒,故C错误。‎ ‎【点睛】五四运动的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4)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 ‎4.读下图,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 外国人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B. 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 C. 民族工业的发展得到政府支持 D.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图中可以了解到1872~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境内工业资本所占比例中外国资本占一半以上,其次分别是官办和官商合办资本、商办;而在工业企业数中,外国人办企业依然占绝大部分,官办和官商合办的企业数最少,商办企业数居第二位。因此反映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工业等相比,具有规模小、资金少的特征,C选项符合题意;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主要是在甲午战后,A选项排除;甲午战后清政府材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C选项排除;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D选项排除。‎ ‎5.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一般都把“民主”理解为古希腊式的民主,因此认为民主是危险的,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但同时人们也相信,在国家管理中必须有人民的存在。为此,美国1787联邦宪法规定 A. 各州保留一定自治权 B. 国家实行联邦制共和制 C. 实行分权与制衡原则 D. 两院实行不同的选举制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可知,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认为“暴民专政”的根源在于直接民主。美国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这从某种程度上符合“暴民专政”的特点。显然,防止“暴民专政”最好的办法是“精英政治”,即美国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的间接民主形式可以对“暴民专政”进行牵制,减少其危害。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项是中央政府(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可以排除;C项是为了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B项显然不符合题意。‎ ‎6.‎ ‎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A. 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 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 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 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内容可知,中国将香港、澳门问题定性为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不属于通商所谓的“殖民地”范畴,从而有利于避免其他敌对势力的干涉,掌握了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主动权,故选B项;新中国从建立伊始就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排除A项;1972年还没有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故排除C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都是在90年代,故排除D项。‎ ‎7.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答案】D ‎【解析】‎ 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内阁制建立于18世纪早期,均早于工业革命爆发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故排除A、B、C三项。工业革命期间,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急需摆脱政治上无权的地位,故于1832年进行了议会改革,获得了政治权利。本题应选D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历程。‎ ‎8.(2018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1)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A. “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 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 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并非从欧洲吸引援助,而是美国给欧洲提供援助,排除A。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一次对抗,危机仅持续了13天,不可能给美国的财政造成赤字,排除B。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而图表截止时间是1968年,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正值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军费开支庞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故选D。‎ ‎【点睛】美国经济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直至整个70年代,进入一个长期停滞的阶段。部分学者指出,越战是导致美国六七十年代的经济困境的重要因素,或至少应负部分责任。越南战争中,美国的国防支出所占的比重急剧上升,在60年代末,占到了整个国防开支的1/3左右。通货膨胀是在越南战争开始时发生的,并在70年代以后成为困扰美国经济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多数学者指出不断增长的军事开支加剧了国内的通货膨胀。‎ ‎9.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年中国的奋斗》中指出:“企业资本来自私人资金,出资入股商人被排斥在经营之外,经营权则掌握在官府指定的官员或没有股金的个人手中。”对材料中“企业”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属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 B. 客观上有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C. 深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启发 D. 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企业资本来自私人资金,出资入股商人被排斥在经营之外,经营权则掌握在官府指定的官员或没有股金的个人手中”可知,这一“企业”体现了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官督商办”的特点,这些民用企业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故选B项,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甲午战后,故排除C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故排除D项。‎ ‎10.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A. 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 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 C. 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 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官府否定的发式只是“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可得出与道教的地位被否认无关,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并不能代表社会潮流,B项错误;材料官府反对的是“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这一发式的变化,与反对政治革新无关,C项错误;1903年随着革命思潮的发展,发式的变化被赋予政治意义,带来“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D项正确。‎ ‎11.如图是建国后我国某个时期连续五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情况。该情况可能出现于 A. 1953—1957 B. 1959—‎1964 ‎C. 1970—1975 D. 1984—1989‎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呈现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呈现下降态势,后一阶段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1959-1961年,我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国民经济比例关系遭到破坏,农业大幅度减产,市场供应紧张。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4年,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符合图示中的变化情况,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53—1957年“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与图示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1970-1975年,文革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使国民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但通过周恩来和邓小平的整顿,国民经济呈现复苏和迅速回升的情况,是曲折发展并且反复变化,并未出现负增长,与图示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1984年我国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活力得到增强,国民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与图示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2.赵凌云等在《1979-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格局的历史剖析》中分析了影响新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见下表),该表说明了( )‎ 年份 GDP年均增长速度(%)‎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资本投入 劳动力投入 技术进步 ‎1957-1978‎ ‎5.7‎ ‎65.6‎ ‎26.3‎ ‎8.1‎ ‎1979-2001‎ ‎9.5‎ ‎41.3‎ ‎16.3‎ ‎42.4‎ A. 中国经济发展中资本、劳动力投入减少 B. 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C. 改革开放激活中国经济发展内在活力 D. 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越来越关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资本、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大幅提升,说明改革开放激活中国经济发展内在活力,故答案为C项;资本、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不等于投入减少,排除A项;材料第二个时间段是1979-2001年,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从1992年开始的,排除B项;材料中的“技术进步”不一定是技术引进,排除D项。‎ ‎【点睛】本题的解答应当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的信息来确定答案。从表格数据来看,改革开放后资本、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大幅提升,说明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并非如之前那样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来带动,反映出改革开放激活中国经济发展内在活力。‎ ‎13.下表是新时期我国“混合所有制政策变迁——所有制结构”。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十四大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十五大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六大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A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 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已动摇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在曲折中发展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答案】D ‎【解析】‎ ‎【详解】十四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说明中国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理论逐步完善,故D正确;我国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AB错误;C指的是1956至1966年的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4.以下是1997年世界出口经济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断 A.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 B. 我国的工业科技取得突破性成就 C. 欧美发达国家致力于发展信息产业 D. 加入WTO促进中国出口贸易激增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饼状图可以看出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较大,而且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结合材料时间,说明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选项A正确;工业制成品出口量大不能说明工业科技取得突破性成就,两者之间不是因果联系,选项B排除;根据材料无法看出欧美国家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排除C;我国是在2001年加入WTO,D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分析饼状图中,中国的工业出口占比较大,结合材料时间判断这是改革开放的成就。‎ ‎15.‎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与本土之间进行的商贸活动中的一环,在整个贸易过程中,西班牙人先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将这些商品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A. 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 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C. 加速了美洲生产方式的改变 D. 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西班牙人先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等产品”的信息说明西方国家用白银购买中国的贸易产品,白银正是在这一时期大量流入中国,起到了“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的作用,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B正确;“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之后黄金流入欧洲引起的现象,A错误;欧洲对于美洲的经济的掠夺并没有促进美洲生产方式的变化,C错误;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D错误。‎ ‎16.1765年瓦特发明了分离式凝汽器,这是蒸汽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展。他于1769年取得了关于分离式凝汽器的专利。1782年,瓦特又实现了两项更为著名的改进,并取得了专利。后来他又与博尔顿合作进行蒸汽机的改进工作,最终研制成功双作用的回旋杆蒸汽机及其凝汽器和离心式调速器。这一过程说明 A. 瓦特能充分利用自然科学的成果为工业革命服务 B. 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瓦特进行发明创新 C. 蒸汽机的改进过程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D. 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获得技术专制激励瓦特进一步改进蒸汽机的性能,说明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是瓦特发明改进的动力,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充分利用自然科学的成果,故A错误;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发展的需要”,故D错误。‎ ‎17.‎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极力宣扬通过自由主义政策实现英国产业部门间的自然平衡。在他看来,最终的均衡甚至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均衡,而是全球作为一个统一大市场的普遍均衡。这说明自由主义政策的实质是 A. 实现世界各地经济的均衡发展 B. 建立英国控制的国际经济规则 C. 帮助英国开始和完成工业革命 D. 保障国际经济健康平稳地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亚当·斯密强调自由主义政策不仅能够实现英国产业部门之间的自然平衡,还可以实现全球市场的普遍均衡,将自由主义政策由国内推广到国际,实质上是建立英国控制的国际经济规则,故B项正确;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主义政策服务于英国工业革命后对外扩张的需要,选项A排除;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C选项排除;亚当·斯密的主张是为英国服务,考虑的是英国的利益,选项D排除。‎ ‎18.18世纪,英国通过一系列商业垄断战争,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等方式确立全球海上霸主地位;19世纪,英国工业品大量销往世界各地,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从各地输往英国。这表明 A. 工业革命是英国确立世界霸权的主要原因 B. 殖民活动与商品贸易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力 C. 殖民活动加速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D. 英国民主政治发展推动了经济变革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的英国通过一系列商业垄断战争,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等方式密切了新航路开辟以来的世界市场;19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使工业品大量销往世界各地,从而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因此殖民活动与商品贸易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力,故B项正确。英国确立世界霸权是在18世纪中期,故A项错误。C项只符合材料前半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故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英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故D项错误。‎ ‎19.1931年6月,美国总统胡佛指出,经济萧条的主要原因“只有部分在国内”,“现在造成萧条的主要因素不是来自国内,而是来自国外”。基于此,胡佛政府采取的措施 A. 加剧了经济恶化 B. 实现了物价稳定 C. 推动了通货膨胀 D. 放弃了经济自由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现在造成萧条的主要因素不是来自国内,而是来自国外”可知,胡佛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可知,胡佛政府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必然加剧经济恶化程度,A项正确,D项错误;B、C项不符合胡佛时期的史实,排除。‎ ‎20.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 A. 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 B. 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 C. 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 淡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等人没有认清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目的,认为引进外资就是承认资本主义的合理性,承认市场经济就是承认资本主义,其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理解,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观点是对新经济政策的一种否定,故B项错误;材料观点也不会直接推动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故C项错误;材料的观点加深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故D项错误。‎ ‎21.某美国历史学家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意味着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这项措施是 A.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 制定公平竞争章程 C. 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D. 帮助银行恢复信用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的“它意味着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可以看出这一措施具有强大的社会效益,对社会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这项措施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故答案为A项。B项主要针对的是企业,C项是农业方面的措施,D项是金融方面,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和关键点,四个选项都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而我们要根据材料选择具体的措施和内容。结合材料中“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和“决裂”,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强调的是社会救助,社会负责,所以本题选择A项。‎ ‎22.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对美国贸易大幅顺差。随后美国采取各种措施来打压日本经济,其中以1985年9月美国召集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签署的“广场协议”最为有效,逼迫日元三年内升值达50%,之后日本经历了“失去的20年”。这反映了 A. 美日盟友关系开始逐渐动摇 B.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C. 美国对日扶持变为孤立日本 D. 美国对弱小国家的霸权思维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的是日本的经济崛起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冲击,所以美国牵头签署“广场协议”来打击日本,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美日盟友关系动摇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另外日本是美国在亚洲地区扩张的重要工具,A选项排除;美国孤立日本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霸权主义是大国、强国、富国欺侮、压迫、支配、干涉和颠覆小国、弱国、穷国,不尊重他国的独立和主权,进行强行的控制和统治,材料未涉及,D选项排除。‎ ‎23.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与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A. 相对论出现于信息时代 B. 《自然哲学数学原理》写于电气时代 C. 铁路出现于蒸汽时代 D. 进化论出现于科学时代的开始阶段 ‎【答案】C ‎【解析】‎ ‎【详解】铁路出现与蒸汽时代是正确的,时间是1825年,故C正确;相对论产生于20世纪初,是电气时代,A错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的著作,时间是17世纪,应该是工业革命之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B错误;进化论出现在19世纪中期,当时是蒸汽时代向电气时代过渡阶段,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 ‎24.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重大的成就。”这种看法 A. 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 B. 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 C. 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 D. 认为自然科学主导了文明进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说明经典力学对于经济方面的影响,“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说明经典力学对于思想和政治的影响。材料显然是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B正确;材料是实事求是分析经典力学的作用,不是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A错误;材料是分析经典力学的作用和影响,不是分析经典力学的内涵,C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自然科学主导了文明进程,D错误。‎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中国形象的影响力日益彰显。‎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创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的条件?‎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是怎样树立起这一形象的?‎ ‎【答案】(1)模式创新:英国实行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或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市场经济模式。‎ ‎(2)条件: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输出商品和资本,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世界市场发展创造条件。‎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决策,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及世贸组织等。‎ ‎【解析】‎ ‎【详解】(1)模式创新:依据材料一“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信息可知英国实行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依据材料一“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和所学可知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市场经济模式。‎ ‎(2)条件:依据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的信息和所学从两次工业革命、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以及对外侵略扩张等思考回答。‎ ‎(3)依据材料三“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信息和所学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决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及世贸组织等回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所以,五年计划期间,所有制改造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在中央的推动下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被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农业的国家。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我们要发展工业,但绝不能够减轻农业发展的意义,特别要保证粮食生产的增加。为克服分散的个体经济的落后性,提高农业生产,必须积极地和有步骤地在自愿互利原则的基础上把贫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发展农业合作化。农业机械化五年内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试办,到1957年参加现有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将占全国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个农业合作计划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保证全部经济计划的实现将是很重要的,对于限制和逐步地消灭富农经济有决定意义。‎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的和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制定农业合作计划的启示。‎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实施农业合作计划的意义。‎ ‎【答案】(1)目的:为工业化服务。(对农业进行所有制改造)‎ 特点:由中央强制推行;规模和速度大跃进;全面地将农民纳入到集体的计划体制之下;注重积累牺牲农民利益。‎ ‎(2)启示:工业农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与自愿结合;实施有计划的发展经济;限制和逐步消灭富农经济;以确保农业发展为目标。(答出四条即可,其它启示属于借鉴农业集体化的经验教训,同时是在农业合作化实施运用的可根据表达给分。)‎ 意义:减少了进行农业改造的阻力,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为工业化建设积累了资金和提供了市场;同时开创了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途径。‎ ‎【解析】‎ 第(1)问,“目的”,由材料信息“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得出为工业化服务。“特点”,由材料“在中央的推动下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得出由中央强制推行;“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到了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农业的国家”得出规模和速度大跃进;‎ ‎“农业集体化运动……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得出全面地将农民纳入到集体的计划体制之下;“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得出注重积累牺牲农民利益。‎ 第(2)问,“启示”由材料“我们要发展工业,但绝不能够减轻农业发展的意义,特别要保证粮食生产的增加”得出工业农业协调发展;“必须积极地和有步骤地在自愿互利原则的基础上把贫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发展农业合作化”得出积极推进与自愿结合;“农业机械化五年内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试办,到1957年参加现有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将占全国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得出实施有计划的发展经济;“这个农业合作计划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保证全部经济计划的实现将是很重要的,对于限制和逐步地消灭富农经济有决定意义”得出:以确保农业发展为目标、限制和逐步消灭富农经济。“意义”,依据所学知识从减少了进行农业改造的阻力,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为工业化建设积累了资金和提供了市场;开创了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途径等角度回答。‎ ‎27.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兴起,改变了世界面貌,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简述工业革命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中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是什么?它形成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答案】(1)影响:环境污染;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厂取代工场(或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2)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企业产生(或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近代交通工具出现。‎ 积极影响: ‎ ‎(3)“统一体”指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方式: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逼迫等方式 ‎【解析】‎ ‎【详解】(1)影响:依据材料一“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可知是环境污染;依据材料一“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依据材料一“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的信息可知工厂取代工场;依据材料一“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的信息可知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2)依据材料二“洋商铺”可知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依据材料二图片二“破产农民”可知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依据“江南制造总局和洪盛机器厂”可知近代企业产生;依据材料二“吴淞铁路”可知近代交通工具出现。‎ ‎(3)依据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和所学可知“统一体”是指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方式:依据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所学从国际贸易、资本输出以及武力逼迫等方式回答。‎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丝交换的背后是整个世界物产资源的大汇聚、大融通。除了丝绸之外,中国传入西方的还有瓷器、茶叶、造纸、耕作技术等;西方传入中国的主要有胡萝ト、葡萄、香料、龟兹乐以及各种宗教等。正是东西文明的差异、物产的互补,成就了丝绸之路的辉煌。(这些)文明的交流、交往、交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使人类共同进步。‎ ‎ ——摘编自吕文利《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互鉴》‎ 提供了一个文明交流的案例,蕴含了人类共同发展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14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启示:文明交流可以推动人类共同进步。‎ 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茶叶、棉花等更多地流人欧洲,茶叶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而棉纺织品更是带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起步。与此同时,西方的传教士也来到中国,将西方的数学、天文等科学成果带入中国,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动了中国的进步。‎ 总之,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整个人类的共同进步。‎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首先从材料提炼出观点,其次依据提出的观点和所学进行说明。比如本题可以依据材料“文明的交流、交往、交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使人类共同进步”的信息提取“文明交流可以推动人类共同进步”的观点。说明依据所学从新航路开辟对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的推动以及西学东渐对于中国影响等阐述回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