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9.50 KB
  • 2024-02-11 发布

历史卷·2019届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2016级高二上期第一次学月考试 历史试题 命题人:张本建 审题人:胡和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①秉笔直书   ②言必有据   ③论从史出   ④以小见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在“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书房内有一块匾额,匾额上有“正、清、和”三个大字,这三个字体现了老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正、清、和分别是道、佛、儒的精神内涵 ‎ 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 C.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 D.正、清、和分别是墨、道、法的精神内涵 ‎3.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贤者曾留下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符合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之人之父”。要“知行合一”。‎ 乙:“工商皆民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辟邪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王阳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4.下图a、b、c、d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四个阶段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a:秦朝时儒学陷入低潮 B.b:西汉“独尊儒术”,其他学派消亡 C.c: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儒学受冲击 D.d:明末清初时儒学正统思想受到冲击 ‎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儒学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 ‎ B、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 ‎ C、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D、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学说 ‎6.‎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①西周实行宗法制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 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 A. ①④ B. ②③ C.②④ D.①③‎ ‎7.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8.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 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 ‎9.袁伟时教授认为:“五常的道德规范应是建立在人类共同价值——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假若仁、义、礼、智、信不以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它只能为宗法专制服务。这些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应该是世界各国都可以接受,而且能够跟中国传统结合起来的。”作者强调五常道德规范(    )‎ A.是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        B.优于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 C.应该批判地继承            D.包含了平等和民主、法治的观念 ‎10.《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予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后世学者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以下主张符合后世学者观点的是 A.“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 ‎ B.“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C.“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11.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不断改造和发展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 ‎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 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下列言论出现的顺序是( )‎ ‎①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 ‎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③“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④③①② D.③①②④‎ ‎13.儒学延续数千年,晚清之后逐步衰败。康有为崇尚儒学,推崇孔子;陈独秀崇尚科学与民主,批判孔子。学者们认为,在古代帝王时代,强调民本是应该肯定的。以下有关儒家思想的叙述中,与民本密切相关的一项是 A.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董仲舒以为“为之(民)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C.朱熹的“亲亲、仁民、爱物,三者是为仁之事”‎ D.黄宗羲的“公其是非于学校”‎ ‎14.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 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 ‎15.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16.“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①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 ‎②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 ‎④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 ②④‎ ‎17.下列思想中,不属于传统文化先进性的是 A.“为政以德” B.“仁者爱人” C.“兼爱”“非攻” D.“存天理、灭人欲”‎ ‎18.以下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①“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②“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③“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A.①孔子 ②李贽 ③顾炎武 ‎ B.①墨子 ②王阳明 ③王夫之 C.①墨子 ②李贽 ③顾炎武 ‎ D.①孔子 ②王阳明 ③王夫之 ‎19.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位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 D.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20.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 话题 人物 看法∕史料 结论 专 制 统 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先秦诸子具有民主思想 董仲舒 天子受命于天 B.天人感应思想强化君主专制 黄宗羲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该思想已成为当时正统思想 谭嗣同 君,皆大盗也 D.维新派都反对君主立宪 ‎21.“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C.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22.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23.《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24.相较于基督教与佛教,儒家在中国既无教堂也无庙宇。但两千年来,其学说不仅居中国学术思想的正统地位,而且深入基层,成为维系世道人心的社会规范,其主要原因是 A.受古代帝王的尊崇与提倡 B.普设孔庙,官方定期祭孔 C.儒家经典是历代选官依据 D.戏剧将忠孝观念普及于民 ‎25.史学家汪荣祖认为:“私人所修,所谓野史,诸如杂史、杂记、小说之类,既亦出士人之手,无论观点或方法,未必异于史官,而私修虽偶有他书不载的可贵记录,然掌握史料有限,往往道听途说,真伪杂糅,整个而言,野史绝不如正史之可信,更远不如正史之全面与完整。”据此说明 A.历史研究与个人身份有关 B.野史不如正史完整 C.历史研究应掌握大量史料 D.正史比野史更可信 ‎26.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 ‎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 ‎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 ‎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7.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28.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 D.封建政府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29.央视羊年春晚备受好评,它将传统与现代、通俗与艺术、科技与文化有机地 结合到一起。从歌舞、戏曲、对联、猜谜等都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辉煌灿烂,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下列有关“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表述符合史实的有(  )‎ ‎①学富五车,是指战国思想家惠施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装满爱看的纸质书籍 ‎②洛阳纸贵,是指西晋文学家左思作的《三都赋》在京城洛阳被广泛印刷,纸材脱销 ‎③戏曲发展过程中,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体又称“骚体”‎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0.“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D.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 ‎31.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 ②城市商业的繁荣 ‎ ‎③印刷技术的应用 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人心智,探索研究。下列关于明清庶民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A.明清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的繁荣密切相关 B.“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庶民文化作为下层民众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D.明清时期的小说、京剧和文人画等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3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②中国的国画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 ‎③《诗经》和楚辞分别属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34.2016年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描述,与古代的说法或传说不相符的是(  )‎ A.元宵节挂灯最早跟佛教仪式有关联 B.清明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一位先皇 C.中秋节吃月饼曾与反抗元朝的统治有关 D.古代的春节叫元旦,意为一年的第一天 ‎35.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36.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举证=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材料反映了 A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 B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C科技进步助推商业活动 D民间私印动摇统治基础 ‎37.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出现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 )‎ ‎38.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京剧艺术是中国戏剧中的国粹。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三幅图片,依据下图情景,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京剧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C.古代市民物质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39.在中国古代文人学士眼里,小说向来是“街谈巷语”“君子弗为”,被认为“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黜不载”.近代梁启超却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这说明(  )‎ A.文人学士更加注重诗词歌赋 B.小说仅流行于市井大众阶层 C.维新思潮推动文学形式创新 D.小说通俗易懂利于思想启蒙 ‎40.成书于明朝中叶的《西游记》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成功刻画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孙悟空以及有很多毛病、缺点但又憨厚的猪八戒等经典艺术形象。书中或神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   )‎ A.明朝时佛、道、儒开始融合 B.崇儒抑佛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C.市民阶层的价值观 D.中外不同的文化体系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41题24分,第42题16分,)‎ ‎41.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是希望通过“以德服人”的“王道”来实现其“内圣外王”理想的,但其思想并不为战国时君所重,倒是与儒家相异趣的法家大行其道,并且正是推行“以力兼人”之“霸道”而被儒者视若虎狼的秦国统一了天下。一一《儒家经学思潮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1)材料一中,儒家“王道”思想和法家“霸道”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儒学思想在当时不被重视,而法家思想却大行其道?(10分)‎ ‎▲‎ 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2)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 ‎▲‎ 材料三: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近来年,日本经济界与学术界构筑了“日本式经营”的学说,其中列举的许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 ‎——《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 ‎(3)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得以继承的。(8分)‎ ‎▲‎ ‎42.中国历史上,无论中国传统思想还是西方传入的思想,都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扬权))‎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总统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 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 一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韩非的主要思想主张和黄宗羲的主要政治设计。(4分)简要指出黄宗羲提出这一设计的经济根源。(6分)‎ ‎▲‎ ‎(2)从材料二看,当时资产阶级要确立的是怎样的政体?材料二中“中华氏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及关于统治权力分工的规定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用一句话指出“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规定的进步意义。 (6分)‎ ‎▲‎ 高2016级高二上期第一次学月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1.B ‎2.C 取儒道释“正心修身,清静无为,一团和气”之意。‎ ‎3.C 根据所学知识,甲出自王阳明,王阳明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乙出自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丙出自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丁出自顾炎武,后人将他的这一主张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此选C。‎ ‎4.B 解析:西汉时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已不是单纯的孔孟儒学的复活。‎ ‎5.D 6.D ‎7.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和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相关内容。据此,结合所学可知,比较、分析选项,可知:“有权就有一切”,即指皇权制;“蒙昧主义”,即指儒家思想(儒家封建伦理纲常)。可知,ABC三项均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皇权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儒家思想及其发展 ‎8.C 本题考查儒学的发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荀子和韩愈等儒家学者对名家和佛教思想中不切实际的观点持批判态度,折射出儒家积极入世,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思想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是儒家对名家和佛教的批判而非尊重,体现不出多样化,排除A项;B项观点说法错误,可排除; D项与材料不符,可排除。‎ ‎9.C 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是五常道德规范的基础,故A项不正确;B、D两项都只讲了材料中的某一方面观点,具有片面性;C项为全面的观点,为正确答案。‎ ‎10.B 11.D ‎12.C 本题考查了古代儒学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第①项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思想;第②项是明末思想家李贽的主张;第③项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主张;第④项是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主张。因此正确顺序是④③①②,故选C项。‎ ‎13.C 解析:材料关键词是“民本”,A项是强调人的气节问题;B项强调的是天人感应;D项是强调“学校是高于君主的决定政治是非的最高权力机关”。C项则是强调民本思想。故选: C ‎14.C 考查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不断得到加强,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不断地强化。故A项错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影响巨大,不仅仅是孔子,故排除B;D项明显错误,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没有必要借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故应选C。‎ ‎15.C 16.C 17.D ‎18.C 战国百家思想。①的大意是“仁人做事,必须讲求对天下有利,为天下除害,将以此作为天下的准则。对人有利的,就做;对人无利的,就停止”,即凡事应该利国利民,这是墨子的主张。②是李贽的思想,认为自私心是人类的天性。③是顾炎武的《精卫》诗。顾炎武把自己比喻为精卫鸟,决心以精卫鸟填海的精神,实现自己抗清复明和编写巨著的大业。《精卫》诗表达了他坚持气节,不向清王朝屈服的决心。故选C项。‎ ‎19.D 20.B 21.C 22.B ‎23.D 儒学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说明唐代法律主张在治国方面德礼和刑罚相互配合,对政教皆不可缺,这实际上体现了在治国方面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皆有重要作用不可偏废,即“外儒内法”特征,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表述与材料含义不相符合。‎ ‎24.A  古代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题干阐述了儒家学说在中国两千多年居于正统地位的现象,要求选择其主要原因,C项不符合唐代情况,D项所述题干没有涉及,A和B都是儒家学说居于正统地位的原因,但B项也是其表现,两项比较,更主要的是古代帝王的极力提倡,答案为A。‎ ‎25.C 解析:材料中“所谓野史,诸如杂史、杂记、小说之类”“‎ 私修虽偶有他书不载的可贵记录”“野史绝不如正史之可信,更远不如正史之全面与完整”可分析出历史研究应掌握大量史料。故选: 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 ‎26.C 儒家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了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点。由题目要求“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 ”,可以推论出要求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的特点。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失去了在中国文化中的正统地位不是与时俱进否认表现,C选项不是正确的。联系教材关于该知识点的说明,其他的选项符合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所以选择C.‎ ‎27.B 考查董仲舒的的儒学思想。依据材料“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等可知,董仲舒的观点有倾向于民的意思,即原始的民本思想,故B符合题意。而其余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B。‎ ‎28.D 29.A ‎30.C 经济重心南移。由题目中的信息“东南……为寒士之新土”即可选出C项;题目中未涉及南北印刷技术的比较,故排除A项;B项中“耻于”、D项中“退出”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31.B 古代文化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考查文化发展的大趋势,而不是文化交流大趋势,所以本题凡是含④均是错误的,而科举制度的实行、城市商业的繁荣、印刷技术的应用则均是和文化的下移密切相关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32.A 考查明清民间文化的发展。A项正确,明清时期民间文化的发展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B项与题意无关;C项错误,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应,能够反应社会生活。文人画是宋代以前的主要绘画形式,故D项错误。故应选A。‎ ‎33.B 考查古代中国的文艺成就。依据所学,③明显错误的,《诗经》和楚辞分别属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故排除A、D;明清小说适应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的需要。故①②④都正确,故应选B。‎ ‎34.B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需要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解题的关键是对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由来的识记.‎ 解答:元宵赏灯习俗源远流长,西汉武帝时,曾于上元之夜在宫中通宵张灯祭祀太一神、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东汉明帝时,也曾令宫廷、寺院在正月十五这天挂灯,以表示对佛的敬意,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清明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晋国大夫介之推,并不是纪念先皇,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的搜查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在古代,“元旦”即是今天的“春节”,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35.B 解答:A项只是说了西方的影响,与材料的主题意图不符;‎ 从材料“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可以看出,四大发明传到西方以后,为西方战胜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做出了巨大地贡献,但是在中国却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未能推进社会的根本变革.B项符合题意;C项只是材料意思的一个方面,与材料的主题意图不符;D项只是说了西方的影响,与材料的主题意图不符.故选B.‎ ‎36.C 活字印刷出现在宋代,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题干虽然反映民间私印影响政府管理,但还不足以动摇封建统治基础,排除D;题干反映了印刷术的进步推动商业活跃,故选C。‎ ‎37. B 38. D ‎39. D ‎ 考点: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明清小说.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小说和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旨在考查梁启超的思想.解答:文人学士更加注重诗词歌赋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小说仅流行于市井大众阶层,只能说明小说在古代文人眼里不入流,故B项错误.小说在维新思潮之前就已经出现,故C项错误.‎ 梁启超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是从思想启蒙的角度去说的,故D项正确.‎ 故选D.‎ ‎40. C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小说,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儒开始融合,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崇儒抑佛思想,故B项错误;《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世俗化形象,迎合了市民阶层的趣味,反映出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C项正确;佛、道、儒均属于中华文化体系,故D项错误。‎ ‎41.(1)王道:以德治国,实行仁政;(2分)‎ 霸道:实行法治,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2分)‎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儒家思想不能满足统治者称霸和实行大一统的需要;法家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6分 ‎(2)进步之处: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6分 ‎(3)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民权服从国权;保留忠孝观念,避免原有价值体系崩溃引起社会思想混乱;把儒家思想应用于生产管理中。8分 ‎42.答案:(1)主张:加强君主集权。2分 设计:提出皇权需要宰相制度补救;应以学校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限制君权、弥补君主专制的弊端。6分 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 ‎(2)政体:民主共和制(或责任内阁制)。2分 思想: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分权制衡(只写“三权分立”不得分)。2分 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2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