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 MB
  • 2024-02-04 发布

江苏省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版《深夜食堂》为何屡屡失败 韩浩月 ‎①家辉导演并主演的《深夜食堂》公映,上映两天后豆瓣评分5.5分,这个分数并不理想,但对比2017年黄磊主演的电视剧版2.8分的评分,已经算是进步了一点点。虽然翻拍经常让国产影视剧“翻车”,但国产《深夜食堂》的失败,还不全是翻拍的过程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中国与日本在饮食文化、夜生活乃至精神层面,实在有着不小的差异。‎ ‎②梁家辉为他这部电影下了很大的功夫,刘涛、邓超、彭于晏等明星纷纷加盟,但强大的明星阵容,有时候真的不比朴素的故事更吸引人,当梁家辉以当年黄磊的扮相亮相于银幕时,就注定了这部影片的败局。原版《深夜食堂》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后来的高仿版本也会成功,翻拍借用原片名是没问题的,但脱离当下人的生存情境,生硬地向原作靠拢,只能做出“炒剩饭"的味道。‎ ‎③在对待吃这一方面,中国和日本是不一样的。中国人面对美食,是欢乐甚至有着狂欢态度的,从“民以食为天”到“人是铁,饭是钢”,再到“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在我们的社会心理乃至流行文化当中,“唯有美食不可辜负”,尤其是作为有着饥饿经验的民族,已经把吃上升到了信仰的高度——拍摄饮食题材的中国故事,如果脱离了我们的历史与文化,总会给人以隔靴搔痒的感觉。‎ ‎④原版的《深夜食堂》,传递出来的感觉与氛围,是走向欢乐的背面的,观众看到的是人的孤独与寂寞。中国人的晚饭是正餐,喜欢入大碗九大件,哪怕深夜宵夜,往往也喜欢呼朋唤友,推杯换盏。而日本人在面对食物时,很少有饕餮的快感,起码体现在《深夜食堂》里,一碗米饭一份面,仿佛都可以用来隐藏心事。‎ ‎⑤中国观众喜欢日本版的《深夜食堂》,在于这个故事成功地将中国人对日本人生活的想象落到了画面之上,《深夜食堂》提供了一个村上春树、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之外的日本景象,也弥补了宫崎骏、手冢治虫、鸟山明等动漫大师所不曾描绘的日本B面。《深夜食堂》所刻画的人物充满感伤与落寞,恰恰也是中国都市人真实存在却不愿意公开承认的一种情绪,《深夜食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情绪出口,客观上有了借他人酒杯说自已块垒的效果。‎ ‎⑥那为什么黄磊与梁家辉的翻拍都遭遇了滑铁卢?这要从影视作品的创意特征谈起,影视故事的看点与卖点,均在于给观众提供陌生化的新奇体验,正是出于对新故事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影视作品的魅力才能持续到今天而不衰。而国产版《深夜食堂》,由于翻拍的是一个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对场景与人物装扮的刻意模仿,首先就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厌倦,其次,硬要往一张张中国面孔中装入异国情调,凭空产出了一种虚假与造作感,即便翻拍作品努力地让故事本土化,但由于外在的“皮囊”过于松垮与陈旧,使得观众对本土化的故事也失去了兴趣。‎ ‎⑦中国城市的夜晚什么样?在《凌晨四点的北京》《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等刷屏文章中都有过描述,都曾真实地把夜晚中都市人的面孔呈现了出来。中国的深夜食堂,不缺喝醉的人、不想回家的人、有故事的人,只是,他们的故事不适合用日本版的《深夜食堂》来盛装,而需要去除多余的形式、伪装的姿态、刻意的“小资”,直面都市人在深夜裸露的灵魂,胜过一切外在的、重复的、山寨式的表达。‎ ‎⑧故事往往是在人自发聚集的过程中出现的,“深夜食堂”产生不了那么多故事,这个单一的招牌没法涵盖人在夜晚时的千姿百态,所以,翻拍《深夜食堂》的尝试,到梁家辉这里时真该彻底结束了,影视人要走出夜生活的“食堂”情结,去深处挖掘更好的故事。‎ ‎(摘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强大的明星阵容有时真的不比朴素的故事更吸引人,翻拍不能脱离当下人的生存情境,生硬地向原作靠拢。‎ B. 翻拍经常让国产影视剧“翻车”,主要是翻拍的过程出了问题,国产《深夜食堂》屡屡失败也是如此。‎ C. 影视作品的创意特征在于给观众提供陌生化的新奇体验,而不是对场景与人物装扮的刻意模仿。‎ D. 对日本人生活的想象能落到画面之上,为中国观众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情绪出口,是日本版《深夜食堂》被中国观众喜欢的重要原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①段交代了中国版《深夜食堂》失败的原因,引起下文关于中国与日本在饮食文化、夜生活乃至精神层面差异的讨论。‎ B. 第③④两段对中国与日本的饮食文化作了对比分析,指出了中日在饮食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忽略这种差异是翻拍失败的原因之一。‎ C. 第⑦段中作者用国内成功的影视作品的制作论证了翻拍《深夜食堂》失败的原因,指出优秀的翻拍一定是去除多余形式、伪装姿态、“刻意”小资的翻拍。‎ D. 文章论证严密,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面对美食是欢乐甚至有着狂欢态度的,甚至将“吃”上升到了信仰的高度,因此原版《深夜食堂》无法盛装中国观众的故事。‎ B. 刘涛、邓超、彭于晏等明星的加盟消除了国产《深夜食堂》在翻拍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中日饮食文化、夜生活乃至精神层面的差异。‎ C. 翻拍作品只要能给观众提供陌生化的新奇体验、情感上的深沉寄托,能够反映人类的生存情境,那么翻拍就会取得成功。‎ D. 作者指出翻拍《深夜食堂》到梁家辉这里时真该彻底结束了,因为“深夜食堂”这个单一的招牌无法涵盖人在夜晚时的千姿百态。‎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B项,以偏概全,“国产《深夜食堂》屡屡失败也是如此”错误。依据“但国产《深夜食堂》的失败,还不全是翻拍的过程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中国与日本在饮食文化、夜生活乃至精神层面,实在有着不小的差异”可知,《深夜食堂》失败,除了因为翻拍的过程出了问题,还因为中国与日本在饮食文化、夜生活乃至精神层面,实在有着不小的差异。‎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C项,说法绝对,“优秀的翻拍一定是去除多余形式、伪装姿态、“刻意”小资的翻拍”错误。原文的说法是“需要去除多余的形式、伪装的姿态、刻意的‘小资’”,“需要”不等于“一定”。‎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项,强加因果,文章写中国人对美食的态度是为了说明“拍摄饮食题材的中国故事,如果脱离了我们的历史与文化,总会给人以隔靴搔痒的感觉”并不是“原版《深夜食堂》无法盛装中国观众的故事”的原因,所以该项错误。‎ B项,曲解文意,“消除了国产《深夜食堂)在翻拍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中日饮食文化、夜生活乃至精神层面的差异”错误。依据“原版《深夜食堂》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后来的高仿版本也会成功,翻拍借用原片名是没问题的,但脱离当下人的生存情境,生硬地向原作靠拢,只能做出‘炒剩饭’的味道”可知,明星的加盟并未消除国产《深夜食堂》在翻拍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中日饮食文化、夜生活乃至精神层面的差异,所以该项错误。‎ C项,说法绝对,“翻拍作品只要……那么翻拍就会取得成功”错误。原文“影视故事的看点与卖点,均在于给观众提供陌生化的新奇体验,正是出于对新故事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影视作品的魅力才能持续到今天而不衰”的意思是,成功的作品均在于给观众提供陌生化的新奇体验、对新故事不断探索与创新,但并不能说明只要能给观众提供陌生化的新奇体验、情感上的深沉寄托,能够反映人类的生存情境,那么翻拍就会取得成功,所以该项错误。‎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定期的体育运动是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很多成年人都会有“久坐”的习惯,这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如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来自密苏里大学的一名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发现了一种与缺乏运动有关的特定基因,这种基因可能也在人类的久坐行为中发挥作用。‎ ‎“此前的研究表明,基因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人类缺乏身体活动。”密苏里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弗兰克·布斯说,“由于缺乏身体活动会导致慢性疾病,我们想要确定具体是哪些基因在发挥作用,最终发现了一个发挥重要作用的特定基因:蛋白激酶抑制剂α基因。”布斯让80只雄性大鼠和80只雌性大鼠交配。然后,他将它们放置在自主跑轮上,并跟踪哪些大鼠跑动最多,哪些跑动最少。他发现,在“懒惰”的大鼠体内,蛋白激酶抑制剂α基因明显较少。‎ ‎“让基因治疗变得困难的是,大多数慢性疾病都不是仅仅由一个基因引起的。"布斯说,“例如,2型糖尿病与超过150种基因变异有关。然而,这项研究正在为确定其他可能与人类运动量不足有关的基因的未来研究打下基础。”‎ 布斯说,一方面,人们更积极地进行运动锻炼的社会可以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益处,另一方面,更好地了解基因构成也可以帮助公共卫生官员把人们缺乏身体活动视为一个需要优先解决的重要问题。‎ ‎“身体活动不足会导致40多种慢性疾病。”布斯指出,“与其专注于研究治疗已经形成的慢性疾病的方法,还不如了解导致身体活动不足的因素,从一开始就帮助预防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 ‎(摘自《知否》,乐邦:《好奇世界,与你一起探索未知》)‎ 材料二:‎ 据俄媒消息,美国乔治大学教授迪什曼在第七次生理学会议上称,人们对体育的喜爱程度可能取决于基因,尤其是负责制造多巴胺的基因。‎ 科学家对一些家庭,特别是拥有双胞胎的家庭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运动的态度有20%-60%由基因决定,但这一原始数据还未经过深入研究。科学家指出,调节多巴胺水平的神经的活跃度在激励人们完成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迪什曼在其报告中称:“人体实验证明,基因中对多巴胺进行编码的变异体与体育运动积极性的高低密切相关。”他还说,人们的行为特点和性格特征也会影响其对体育运动的喜好程度。‎ ‎(摘自《环球网》,孟安茹编译:《基因决定人们对体育的热爱程度》)‎ 材料三:‎ ‎2012年——2019年中国健身会员数量变动情况 ‎(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 材料四:‎ 随着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国内基因检测行业风起云涌,大量基因健康产品、服务正在按全球主流市场运营模式推出。‎ 参加各种健身活动,使身体充满活力,体态保持优美,已成为现代人追求健康优质生活的目标。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国内的运动消费总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我国仅运动营养市场将是个上千亿元级的规模。‎ AGI新标基因在新加坡和中国组建了高水平的遗传学专家团队,联合新加坡国家基因组研究院研发的黄种人基因数据库及数据解读系统,已经形成强大的产业化应用能力,AGI新标基因自主研发了“先天性心脏病基因解读软件”,结合云计算的数据处理系统,能以极快的速度、极低的成本分析解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遗传变异,为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遗传学参考。AGI新标基因的愿景是让人们能了解自身的基因密码,主宰自己的生命健康。‎ ‎(摘自《经济日报》,沈则瑾:《运动健康生活进入“精准时代”》)‎ ‎4.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研究表明,蛋白激酶抑制剂α基因致使人类缺乏身体活动,从而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 B. 材料三表明从2012年到2019年中国健身会员逐年增加,其中2019年同比增速最快。‎ C. 人们是否爱好体育运动取决于基因,尤其是负责制造多巴胺的基因。‎ D. 云计算的数据处理系统在解读、诊断、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发挥了辅助作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更积极地进行运动锻炼的社会可以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益处,未来运动营养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B. 长期坐办公室的人员由于久坐会使体内蛋白激酶抑制剂α基因逐渐减少而变得懒惰。‎ C. 基因中对多巴胺进行编码的变异体和人们的行为特点与性格特征都会影响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D. 黄种人基因数据库及数据解读系统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体现出现实的临床价值。‎ ‎6.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与运动相关基因研究对人类生命健康的作用。‎ ‎【答案】4. D 5. B ‎ ‎6. 强化人们对体育锻炼可以减少慢性疾病发生的认识;提高公共卫生官员对优先人们缺乏身体活动这一问题的意识;推动人类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追求健康优质的生活;促进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A项,“蛋白激酶抑制剂α基因致使人类缺乏身体活动,从而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错误。文的说法是“基因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人类缺乏身体活动”,题干确实“一定程度上”,而且原文还写到“大多数慢性疾病都不是仅仅由一个基因引起的”,所以该项错误。‎ B项,“逐年增加”错误。据材料三的图表可知,2013年的人数比2012年少,所以该项错误。‎ C项,“人们是否爱好体育运动取决于基因”错误。文是“人们对体育的喜爱程度可能取决于基因,尤其是负责制造多巴胺的基因”,题干中缺少“可能”,造成了意思的改变,所以该项错误。‎ D项,正确。‎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B项,因果倒置,“体内蛋白激酶抑制剂α基因逐渐减少而变得懒惰”错误。依据原文“在“懒惰”的大鼠体内,蛋白激酶抑制剂α基因明显较少”项研究正在为确定其他可能与人类运动量不足有关的基因的未来研究打下基础”等内容可知,因为懒惰才使得体内蛋白激酶抑制剂α基因逐渐减少。‎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很多成年人都会有“久坐”的习惯,这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如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发现了一种与缺乏运动有关的特定基因,这种基因可能也在人类的久坐行为中发挥作用”“由于缺乏身体活动会导致慢性疾病”等内容,可以让人们意识到: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减少慢性疾病发生。‎ 依据“另一方面,更好地了解基因构成也可以帮助公共卫生官员把人们缺乏身体活动视为一个需要优先解决的重要问题”可总结出,与运动相关的基因研究可以提高公共卫生官员对优先解决人们缺乏身体活动这一问题的意识。‎ 材料二,“人们对体育的喜爱程度可能取决于基因,尤其是负责制造多巴胺的基因”“基因中对多巴胺进行编码的变异体与体育运动积极性的高低密切相关”等内容,让人们意识到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促使人们热爱体育运动。‎ 材料三,健身俱乐部会员数量的增长是人类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的表现。‎ 材料四,“国内基因检测行业风起云涌,大量基因健康产品、服务正在按全球主流市场运营模式推出”“预计到2020年,国内的运动消费总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我国仅运动营养市场将是个上千亿元级的规模”等内容,都是人类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的表现。‎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曹雪芹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一-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黛玉一一拜见过,贾母又说:“清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两个。‎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拥簇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大家归了坐.....‎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九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注】,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风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有删改)‎ ‎【注】辣子:辣椒的别名:比喻能干、泼辣、厉害的人。‎ ‎7. 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本中介绍贾府人物有详有略还有特写,有单独介绍,也有集体介绍,所以人物虽多,却不重复累赘。‎ B. 写“三春”姐妹,着重写其各自的神态容貌,抓住人物的个性特点。这些都是作者通过黛玉的观察来展现的。‎ C.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一“忙”一“转”,体现了王熙凤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性格特征。‎ D. 林黛玉进贾府本来就有寄人篱下之感,王熙凤的一句“在这里不要想家”则是有意提醒林黛玉的客居身份。‎ ‎8. 小说中对王熙风的衣着服饰的描写颇为详细,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9. 王熙凤的“辣"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突显王熙风在贾府的重要身份与特殊地位;在衬托王熙凤美貌的同时,也表现了王熙风对财富的强烈的占有欲和俗气;突出了贾府主子们生活的极度豪奢。 ‎ ‎9. 众人皆恭肃严整,她敢于大声说笑,没有顾忌;她夸赞黛玉美丽的同时又讨好老祖宗,显示其过人的聪明与老到;她向黛玉发出连珠炮式的问话而后叮嘱,在表达关心的同时也显示了她在贾府中的威权;发放月钱,说明她手握财权,显示其能干的一面;她敢于指出太太“记错了”,又说自己考虑问题已在太太之先,表现王熙凤与太太的亲密和无忌。‎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D项,“有意提醒林黛玉的客居身份”错,王熙凤的一句“在这里不要想家”是在表示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这正是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的体现。‎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中人物外貌描写的作用。一般从人物塑造、内容主旨、情节结构、手法效果等角度分析其作用。‎ 本题可从“金丝八宝攒珠髻……朝阳五凤挂珠钗……赤金盘蠕理珞圈”等配饰,“裙边系着豆绿官缭,双街比目致瑰佩……大红洋缎窄根袄……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的色彩搭配来分析,一方面能衬托出王熙凤的美貌,但另一方面,不惜重墨铺陈王熙凤的装束衣饰,与其说是褒赞,勿宁说是贬谪。王熙凤把自己“包装”得如此妖艳凌人,气势如火如茶,正是表明了她生性奢侈,对荣华富贵无餍的追求,作者透过王熙凤也突出了贾府主子们生活的极度豪奢。此外,以如此精心设计的“与众姑娘不同”的装束,来见初来乍到的林黛玉,露骨地炫耀自己拥有华贵的服饰,是为了在黛玉面前表现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在贾府中显赫的地位。‎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明确筛选标准;然后浏览全文,搜索筛选相关信息;最后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比较辨析、调整组合。 ‎ 首先在出场的时候,“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王熙凤用她独特的性格和爽朗的笑声赢得了所有人的注目,将其他人等都衬托得黯然失色。之后王熙凤又用她巧妙的言语夸赞着黛玉:“因笑道:‘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表面上是在夸赞黛玉,实则是顺承着贾母的话,一路让贾母欢笑起来,可见王熙凤是个十分有眼色的人。她看出贾母十分在乎林黛玉这个外孙女,于是接下来将林黛玉的事情安排的非常好,衣食住行都不曾出差错,“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既表达了对黛玉的关心,同时也显示了她在贾府中的地位。‎ 尤其是这就是“想是太太记错了?”“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等语言,更是充分体现了工熙风在贾府的得宠。‎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说张家口 龚自珍 张家口在宣化府万全县北境,察哈尔都统驻焉,凡效力军台赎罪者驻焉。军台始于平噶尔丹时,密于追达瓦齐时,周匝密布于设定边左副将军时。‎ 军台以口外【注】察哈尔为起,而北,而西北,而又西,以乌里雅苏台为止,凡四十八台。‎ 军台,通檄报也。察哈尔都统与定边左副将军遥声援,中间哲卜尊丹刺麻、喀尔喀诸汗与理藩院往返之檄报,台员率驿丁奉之走。‎ 军台何所始也?‎ 始于台员有老病者畏塞外之寒且劳入赀充公白都统许之以其费雇蒙古代之。势也,情也,非法也,亦无台费之名,亦不上闻。今台费上闻,台费行而台员除矣。如有人不能出台费,愿充台员.今许之乎?反不许;又如有人愿亦出台费,亦充台员,则许之乎?亦不许。何以不许?都统但闻五十年事,不闻康熙事,不闻乾隆初年事.‎ 王元凤,天下士也,为桂阳州知州,下车,擒豪蠹,大创之;又平瑶有奇功,天子嘉之,锡之孔雀翎,擢为陈州府知府。元凤入觐,方留京师,而州大猾夜出境为飞语,达京师,竟闻天子,天子使使鞫之。使者受单词,当元凤以革职,发往军台,效力赎罪。‎ 是狱也,冤元凤者半天下,元凤独飞扬而大喜,就逮时,谓送吏曰:“元凤足迹遍中华,独未得至西北塞外,一见圣朝中外为一之盛。吾此行,甘骑橐驼,佩短刀,往来风沙中。”龚自珍属之曰:“吾为《蒙古图志》,某部落某山,尚未有图,子皆为我图之。”龚自珍乞假五日,送之居庸关,逾八达岭而返。‎ 既闻兵部 尚书青阳王公言,近日事例如此。既又闻常熟蒋君言:“吾尝以谴行,卧三年,.纳赀乃还。”如尚书言。既又得王元凤书,果如尚书言。吁!天下事名实不相应,十九如是哉!元凤又言:“吾到戍三日,独骑橐驼,怀笔墨,至大禁门,欲出,门者叱之而止。”‎ ‎(选自《龚自珍全集》,有删改)‎ ‎【注】口外,指张家口外。‎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于台员有老病者/畏寒外之寒且劳/入赀充公/白都统/许之/以其费雇蒙古代之 B. 始于台员/有老病者畏塞外之寒且劳/入赀充公/白都统/许之以其费/雇蒙古代之 C. 始于台员/有老病者/畏塞外之寒且劳入赀充公白都统/许之/以其费底蒙古代之 D. 始于台员有老病者/畏塞外之寒且劳/入赀充公/白都统许之/以其费雇蒙古代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军台:指清代西北两路传达军报及官方文书的机构,其最高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 B. 檄报:文中是指传递的边疆地区军事、政治方面的情报,由军台率驿丁传递。‎ C. 乾隆:清高宗年号,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平定边疆地区叛乱,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D. 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清代兵部管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军械等事。‎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要传递军事情报,所以在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时候,朝廷开始设立军台。即使后来没有军事动荡,军台仍然存在。‎ B. 王元凤因为屡立战功被期廷部分人员嫉妒,造谣中伤,谣言传到皇上耳中,皇帝下令拘捕,加上使者只听一面之词,所以发配军台。‎ C. 军台的老病者如果入赀充公,都统就可以雇佣蒙古人代替他,当时合情合势不合法,但这在康乾时期是允许的。‎ D. 我叮嘱王元凤到了军台不要忘记帮助画某部落某山的地图,表面上是请其代劳,实际上是安慰王元凤的,体现了两人的深厚情谊。‎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元凤,天下士也,为桂阳州知州,下车,擒豪蠹,大创之。‎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答案】10. A 11. A 12. B ‎ ‎13. ‎ ‎(1)王元风是天下的义士,担任桂阳州知州,到任后,擒拿了害人的豪强(或:利用权势大肆侵吞财物的人),使他们受到重创。‎ ‎(2)又考虑承蒙您对我的重视厚遇,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原因、缘由),希望您或许可以宽恕我吧。‎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 “始于台员有老病者”是典型的定语后置句,“有老病”是“台员”的后置定语,中间不能断开,应在“者”后断句,排除B、C两项;“白都统”的主语是“年老而生病的台员”,“许之”的主语是“都统”,所以应在“许之”前断句,排除D项。译文:发端于有年老生病的台员,他们害怕塞外严寒辛劳,就用钱充公,向都统说情,都统同意了,就用他充公的钱去雇佣蒙古人代替他。‎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的理解能力,重点考查了解词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 A项,“其最高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错误,“军台”确实指清代西北两路传达军报及官方文书的机构,但其最高长官不一定由皇帝直接任命。‎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被期廷部分人员嫉妒,造谣中伤”错误,依据“而州大猾夜出境为飞语,达京师,竟闻天子,天子使使鞫之”可知,造谣中伤的不是朝廷人员,而是“陈州大猾”。‎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王元凤,天下士也”,判断句;“下车”,官员初到任;“豪蠢”,“害人的豪强”或“利用权势大肆侵吞财物的人”;“大创”,重创。‎ ‎(2)“反复”,书信往来;“所以”,……的原因;“冀”,希望;“见恕”,宽恕我。‎ ‎【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 ‎ 译文:‎ 张家口在宣化府万全县北部,是察哈尔都统驻地,大凡效力军台赎罪的人都驻扎在那里。军台从平定噶尔丹时开始,追捕达瓦齐的时候密集,在设定边左副将军的时候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周围。‎ 军台从张家口外察哈尔开始,向北,接着转向西北、又折而向西、到乌里雅苏台为止,一共四十八台。‎ 军台是用来传递边疆情报的。察哈尔都统和定边左副将军遥相呼应,中间有哲卜尊丹剌麻、喀尔喀诸汗与理藩院来来往往的公文,军台官员率领驿站的士兵护送。‎ 军台是从哪儿开始的呢?‎ 发端于有年老生病的台员,他们害怕塞外严寒辛劳,就用钱充公,向都统说情,都统同意了,就用他充公的钱去雇佣蒙古人代替。这样做合乎情势,也合乎人情,但不合法,也没有台费的名目,也不让皇上知道。如今军台费用让皇上知道了,台费划拨了,台员也就可以任命了。如果有人不能拿出台费,愿意充当台员,如今能答应吗?反而不答应了;又如果有人愿意拿出台费,愿意充当台员,那么能答应吗?也是不允许的。为什么不允许呢?都统只知道最近五十年的办事条例,不知道康熙、乾隆初年的事了。‎ 王元凤是天下的义士,担任桂阳则知州,到任后,擒拿了害人的豪强(或:利用权势大肆侵吞财物的人),并使他们遭受重创,又平定瑶族叛乱,立下奇功。皇上嘉奖他,赏赐他孔雀翎,提拔他做陈州府知府。元凤进京觐见皇帝,正想留在京城,陈州的狡猾之徒连夜出关造谣,传到了京城,最终传到了天子耳中,天子派使者拘捕他。使者只听一面之词,判处元凤革职,发配军台,效力赎罪。‎ 这个案子,天下一半人为王元凤鸣冤,唯独王元凤神采飞扬,非常高兴,被捕的时候,对押送的官吏说:“我足迹遍布整个中华,唯独没有能够到达西北塞外,看看我朝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盛况。我这次远行,愿意骑着骆驼,配上短刀,在风沙中来往。”我叮嘱他说:“我写了《蒙古图志》这本书,某部落某山,还没有配图,你都为我画上。”我请了五天假,送他到居庸关,越过八达岭就回来了。‎ 我曾听兵部尚书青阳王公说,近来的惯例是这样一种情形。后来又听常熟蒋君说:“我曾经因受惩罚去张家口,卧病三年,缴纳钱财才回来。”就像王尚书所说。不久又收到王元凤的信,确实像王尚书说的那样。唉!天下的事名实不相符,十有八九都像这样!王元凤又说:“我到达戍守边地,独自骑上骆驼,怀揣笔墨,走到大禁门,想要出去(画地形图)。看门者呵斥我才停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事咏菊 冯时行【注】‎ 寒花冷艳为谁发,霜露泠冷只汝侵。‎ 弱质向人如有托,清香绝世本无心。‎ 会逢仙老收灵药,不用骚人费苦吟。‎ 十载岂无陶靖节,东篱萧索待知音。‎ ‎【注】冯时行,南宋诗人,为政有突出成就。因主张抗金触忤秦桧,受排挤冷落僻地十余年。‎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刻画了寒菊冷艳高洁孤独赢弱艺术形象,表达了诗人不甘被遗弃的积极心态。‎ B. 这首咏物诗,构思上运用了象征手法,托物言志,诗中典故的运用也恰到好处。‎ C. 诗歌描写了寒菊所处的恶劣环境,这是对诗人当时身处严酷的政治环境的艺术刻画。‎ D. 诗中出现了仙老、灵药等宣传封建迷信色彩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积极意义。‎ ‎15. 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D 15. ‎ 表现了诗人耐心坚守,不与世苟同,不向严酷的环境屈服的高洁情怀;传达了诗人相信未来会遇见知音能为国效力的坚定信念;隐隐流露出诗人遭排挤被闲置的孤寂落寞之情愫和期待起用奋发有为之志向。‎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D项,“仙老、灵药”是比喻,削弱了作品的积极意义”错,“灵药”表面上是指菊花,实际上比喻人才,也是诗人自喻;“仙老”表面上是指采摘“灵药”的仙人,实际比喻赏识人才的“伯乐”“知音”。作者借此表达了遇见知音,能为国效力的渴望。‎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尾联的意思是:终究会有像陶渊明那样爱菊的人出现,所以菊花苦苦地守在萧条的东篱上,等待知音。坚持等待“知音”体现的是诗人不与世苟同、不向严酷的环境屈服的高洁情怀,期待起用、奋发有为的志向;“岂”字以反问的形式传达了诗人相信未来会遇见知音、能为国效力的坚定信念;“东篱萧索”则隐隐流露出诗人遭排挤被闲置的孤寂落寞之情。‎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愿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远方的游子思念家人但又无法归家的感慨。‎ ‎(2)韩宜在《师说》中揭示了士大夫之流在“年龄”、“道德、学间”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而耻学于师的缘由,这缘由是“_______,_______”。‎ ‎(3)《六国论》中,苏洵认为齐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是“______”。而燕国虽然小却在最后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 (1). 还顾望旧乡 (2). 长路漫浩浩 (3). 位卑则足羞 (4). 官盛则近谀 (5).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6). 斯用兵之效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1)“远方的游子思念家人但又无法归家”是提示;(2)“士大夫之流在“年龄”、“道德、学间”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而耻学于师的缘由”是提示,同时注意“谀”的书写;(3)“齐国灭亡的真正原因”“燕国虽然小却在最后灭亡的原因”是提示,同时注意“嬴”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新媒体时代。深度调查报道成为稀缺内容。新媒体时代流行“浅阅读”,消息类的信息满天飞,传言、流言乃至谣言屡禁不绝,传统媒体陷入传播的沼泽地一-当传统媒体在次日依旧刊发昨日网络信息的时候,传统媒体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为 ▲ 。但是另一方面,在新媒体时代,真相、真理乃至内幕需求对于人们一直存在巨大的空白,这也构成了传统媒体潜在的巨大机遇。‎ 但过去数年,(▲)为了使主流宣传跟上并适应新媒体的节奏步伐,媒介融合的步伐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是人们会发现,很多机构的媒介融合,更多的是在传播技术和采编程序方面进行融合,而在更重要的领域,融合 ▲ 。近年来,传统媒体的深度调查报道进入低潮期,不少传统媒体砍掉新闻生产力的“重器”以自救,这如同上市公司为了短期账面好看而杀掉“现金牛”,本质是 ▲ ‎ ‎,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动力机制,加剧了传统媒体生存状况的 ▲ 。但是一个可喜的迹象已经出现。经历数年行业整体性的低徊之后,一些强势的传统媒体正在回归,而且选择了深度报道的突围路径。比如《扬子晚报》近年来重点打造了“紫牛”新闻,既利用了传统媒体的人才优势,又搭上了新媒体的东风,可谓是新日融合,道术兼济,人们有理由期待一个媒介融合的深度报道,在更高的层面,初心归来。‎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真相、内幕乃至真理的需求对于人们一直存在巨大的空白,这也构成了传统媒体潜在的巨大机遇。‎ B. 真相、内幕乃至真理的需求对于人们一直存在巨大的空白,这也构成了传统媒体巨大的潜在机遇。‎ C. 人们对于真相、内幕乃至真理的需求--直存在巨大的空白,这也构成了传统媒体巨大的潜在机遇。‎ D. 人们对于真相、内幕乃至真理的需求一直存在巨大的空白,这也构成了传统媒体潜在的巨大机遇。‎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正如人们所目睹的那样,新媒体时代的兴起,伴随了传统媒体的衰落。‎ B. 正如人们所目睹的这样,新媒体时代的兴起,伴随了传统媒体的衰落。‎ C. 正如人们所目睹的那样,传统媒体的衰落,伴随了新媒体时代的兴起。‎ D. 正如人们所目睹的这样,传统媒体的衰落,伴随了新媒体时代的兴起。‎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明日黄花 进退维谷 寅吃卯粮 江河日下 B. 昨日黄花 进退维谷 杀鸡取卵 世风日下 C. 明日黄花 举步维艰 杀鸡取卵 江河日下 D. 昨日黄花 举步维艰 寅吃卯粮 世风日下 ‎【答案】17. D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本题原句中的错误是“状况”与“发掘”搭配不当。‎ A、B两项第一句主客颠倒,应该是“人们对于真相、内幕乃至真理的需求--直存在巨大的空白”,排除A、B两项;C项后一句语序不当,应该是“潜在的巨大机遇”,排除C项。‎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语段中心话题是“新媒体”,从话题的一致性角度排除C、D两项;“这样”是近指,语境前有“过去数年”,当为“远指”,排除B。‎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昨日黄花”为生造词,是‘明日黄花’的误用。所以这里用明日黄花。‎ 进退维谷,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举步维艰,形容事情困难重重,每一步都遇到困难。“很多机构的媒介融合”是一件事情,所以应选用“举步维艰”。‎ 寅吃卯粮,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杀鸡取卵,比喻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依据前文“上市公司为了短期账面好看而杀掉‘现金牛’”可知,此空应填“杀鸡取卵”。‎ 江河日下,指情况一天坏下去;世风日下,指社会风气日趋败坏。依据“传统媒体生存状况”可知,此空应选用“江河日下”。‎ 故选C。‎ ‎【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20.下面是某校“校园之声”一篇广播稿的片段,请找出其中五处语言表达的问题并作修改。‎ 高一新生入学后开展了《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这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内容涉及到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等各方面。为检测阅读效果,我校语文组正在举行以“《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心得”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全校学生(尤其是文科强化班同学)拨冗相助,截至期终考试前一天收到的稿件达200篇之多,作品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涉及到,删去“到”; (2). ②(尤其是文科强化班同学),去掉括号: (3). ⑧拨冗相助,改为“踊跃投稿”; (4). ④期终,改为“期末”广播稿,读音易于“期中”混淆: (5). ⑥达200篇之多,改为“已有200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能力。应对此类题目要逐句分析语段内容在语法、逻辑、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谦敬词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1)“涉及到”中,“及”和“到”重复,删去“到”;(2)(尤其是文科强化班同学),去掉括号,因为广播稿中不能使用“小括号”;(3)“拨冗相助”是敬辞,不能用在学校语文组向学生征稿的语境中,改为“踊跃投稿”;(4)期终,改为“期末”,因为广播稿读音易于“期中”混淆;(5)达200篇之多,改为“已有200篇”或“达200篇”,因为“达”后要接确数。‎ ‎21.下面是某高校用车申请审批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用车申请审批流程图 ‎【答案】用车单位首先填写派车申请呈送部门领导。市内用车由部门领导审批决定,通过后即可安排用车。而长途用车须由部门领导呈交分管校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安排用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简洁、通顺的能力。此题是一道流程图的语言表达题,作答流程图类试题,首先要找准流程图表述的中心主题,然后从流程图箭头的指向上去语言描述,最后注意试题的要求。例如本题中心主题是:用车申请审批流程图。考生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箭头的指向,流程图重点是审批申请环节,市内用车由部门领导审批决定,而长途用车须由部门领导呈交分管校领导审批,均为通过后才可派车。此外还要注意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等要求。字数的限定是最关键的,考生要注意语言的简洁。‎ 四、写作(60分)‎ ‎22.请以“心中有光,脚下生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心中有光,脚下生路 人心中有障碍,就像大地因树叶的遮挡而有了斑斑驳驳。我们看见自己的前方有阴影,是因为我们的身后有阳光。‎ 失意,就像是在记忆的长篇画卷中留下一笔突兀的墨。有人对此耿耿于怀,于是忘记了身边还有美丽的风景。乐观的人将墨痕改作一朵小花,不也成了记忆的点缀?冰心说人生如河,难免会碰到波折;人生如树,难免有风吹雨打。‎ 在升入高中后,我总是闷闷不乐,来自学习的压力,来自老师的压力,甚至于来自三年后那升学考试的压力。 高中老师似乎更倾向于用压力来管制学生,激励学生,不停地暗示我们是直升进高中的,而不是考到高中的,我们比往届的学生差很多。老师的反复暗示着,就是在紧张的课堂上,也不忘插上那么两句,慢慢地,“差”似乎就永远定格在我们头上。 我的一举一动,似乎都被妈妈看在眼里,妈妈没有明说,只是在我狂怒时不停地安抚我,告诉我要把心静下来。又一次对着作业眼冒金星时,妈妈带我来到乡下后院,我惊诧地看着那片被火烧过的杂草丛,居然又有了一丛一簇的杂草冒了出来。 我看着妈妈,一脸疑惑,不知此行妈妈用意如何。只见妈妈弯下腰,拔起一根小草,笑着问,“你说,我将它们拔光,小草还会长出来吗?” 望着妈妈意味深长的笑容,我似懂非懂地摇摇头,“这杂草,无论你是烧光它,还是割光它,只要有阳光,它还会蓬勃生长。你明白吗?”我望着那一丛丛茂盛的杂草,突然明白了妈妈此行的用意,无论受到多少挫折,多少磨难,都要意志坚定,不能因眼前那小片的阴云而抱怨,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一定能拥有明天的阳光。 人生的路途是条直线,上面会有无数个点等着你去攻破,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多么艰难,永远不要放弃。虽然学校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压力,但我们可以去试着去化解压力,试着改变自己,发展自己,只要前方有一丝阳光,就绝不能放弃。 ‎ 有人说“我悲伤的时候,窗外是晴天,我的心情却是雨天;我快乐的时候,窗外是雨天,我的心情却是晴天。”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快快乐乐地生活呢?心中有光的时候,每一天都是晴天。‎ 心中有光,脚下生路。亲爱的朋友,千万不要因为挫折放弃希望。连太阳上都有调皮的黑子,小小的困难又怎会掩盖我们的光芒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写作的关键就在于要确定“光”的本体是什么。“心中有光,脚下生路”中的“光”可以是“理想”“榜样”“信念”“乐观”等等。确定了“光”的含义,“脚下生路”的意思也就不难理解了,可以是“生活的途径、办法”,也可以是“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转迷茫为清晰的机会”。‎ 立意:‎ ‎(1) 理想让人不惧现实黑暗。‎ ‎(2) 信念让人不怕道路漫长。‎ ‎(3) 榜样给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4) 心中有光,聚力生长。‎ 素材:‎ ‎(1)理想就是人们对规律,特别是社会发展的正确认识和自觉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对于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和道路的确立。这是一个人是否理智、是否成熟的根本标志。古往今来,凡是有所作为的人无不注重人生的理想、目标和志向的确立。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倡导人们要“立大志”、“修人品”,并强调“志当存高远”。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 ‎ ‎(2)无数事实证明,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平凡中看到伟大,在困难挫折中充满信心,在暂时失败中坚信胜利。而如果缺泛崇高理想或者没有理想,就会像一只没有明确航向的小船,在生活的海洋里随波逐流,不是被大浪抛往礁后,便是被潮水弃在沙滩。 ‎ ‎(3)李白没为摒弃仕途而烦恼,相反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文天祥没有因为被元兵捉住,难逃一死而烦恼,他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杜甫没有为茅屋破损而烦恼,还高歌“高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榜样在我身边,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要善于观察,取长补短,好好学习榜样们身上的优点,使自己也成为别人的榜样。‎ ‎(5)孙治方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光辉典范。1956年,他发表了题为“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著名论文,被指责为“宣传修正主义观点”。他没有退缩,而是更刻苦地钻研、调查,着手《社会主义经济》这一世著的写作。1964年的“四清”运动中,他被撤去职务,遣送下乡劳动。“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他又成为“重点斗争对象”。他对此早有准备,他说:“名誉毁掉,人毁掉,但观点绝不改变,我要坚持到底。”‎1968年4月5日,康生亲自下令,把孙治方投入监狱,在7年的囚禁生活中里,他以特殊的方式构思着《社会主义经济论》的提纲。他说:“我要为真理活下去,要在死之前把自己的见解留下来,让人民去作公正的判决。”‎ ‎(6)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 ——松下幸之助 结构层次:文章题目“心中有光,脚下生路”紧扣要求;作文以比喻开头讲述道理,“大地因树叶的遮挡而有了斑斑驳驳”,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斑斑驳驳”是因为“背后”有光,从而揭示“光”便是乐观的精神;接着以“失意,就像是在记忆的长篇画卷中留下一笔突兀的墨”“夜再黑,黑不过人心里的白”引出两段,摆事实,讲道理,充分论证了“即使人生充满挫折,那不变的乐观也会像一束光一样,在人生的出口等待他们战胜黑暗”;之后写“有人说‘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质量’。而我认为,人生的质量就在于你能够从生活中体会到多少”进一步论述“乐观”的必要性;最后以幽默的口吻呼吁大家乐观面对生活,首尾呼应,强调主题。‎ ‎【点睛】做命题作文时,不要看到题目就忙于动笔,要养成动笔之前想周全的习惯。在审好题目后,先确定一个写作的中心,然后列出提纲,根据所列的提纲去写作文,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主次分明,条理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