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4.50 KB
  • 2024-02-01 发布

语文卷·2018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实验班)上学期第一次质检(2017-12)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衡阳八中2018届高三年级实验班第一次质检试卷 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衡阳八中高三年级实验班第一次质检试卷,分两卷。其中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开考15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 ‎3.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5mm签字笔书写。考试结束后,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预祝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三部分,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论述类),回答1-3题。(每题3分,共9分)‎ ‎ 李清照现存的词曲中,有四分之一出现了与香炉、焚香相关的意象。为何李清照对香炉会如此情有独钟呢?这要从香炉的用途说起了。 ‎ ‎ 专门为焚香而设计的香炉不知最早起于何时,也许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青铜鼎。鼎用于烹煮肉食和祭祀,香炉里装的则是香料,都表达了对祖先和天地的尊敬。香炉真正的成型和发展,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每日举行的敬佛礼佛的过程中,就包含了焚香的仪式,这使得焚香的习惯更广泛地进入到大众生活之中。到了宋代,焚香已经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当时生活中的“四艺”,成为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程式。宋代时,各种香炉除了供皇室、贵族和文人使用之外,也广泛出现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了。不但敬神祭祖要用香炉,在厅堂卧室里要点燃香炉,甚至在各种高端的宴会、欢乐的庆典上,也要焚香助兴,而一些小型香炉更是成为文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比如这幅宋代的《槐荫消夏图》,一个夏日的午后,一人在户外乘凉,慵懒地躺在槐荫之下,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只香炉,从他惬意的表情上,仿佛可以闻到空气里的清香。 ‎ ‎ 在汉朝,有一种“博山炉”已经在皇宫和贵族中流行了,炉体常用金属制作,呈青铜器中的容器豆的形状。炉子上面有高高尖尖的盖子,表面装饰着重叠雕刻的奇禽怪兽,像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因此这种香炉就称作博山炉。后来,逐渐出现了青瓷或白瓷做的瓷香炉,香炉的样子也不再是单一的仙山了。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这金兽便是做成动物造型的各式香炉。香炉是为了燃香取味,打造得小巧可爱,也可以装点室内陈设,这些金兽就有麒麟、狻猊、狮子、凫鸭、仙鹤等样子,看上去一定很萌。李清照这首词曲中的“瑞脑”,便是南宋文人焚香时用的香料了。汉朝时期博山炉都是有盖子的,应该是与燃香的原料和方式有关。在西汉之前,焚香用的都是屈原说的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的茅香或蕙草,用法是将草放置在香炉中直接点燃。草叶燃烧后产生馥郁的香气,但有个毛病,就是烟火气比较大,烧太猛了还挺呛人的,所以得盖上盖子。 ‎ ‎ 汉朝之后,南海地区树脂类的龙脑香和苏合香传入,香料被制成香球或香饼,在下面放上炭火,高温将这些香料一点点烫燃起来,香味也很浓烈,烟火却少了很多,于是香炉在造型上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做成金兽等造型之外,也出现了各种敞开式的香炉。香炉的广泛应用促进其自身在宋朝获得了大发展,宋代的皇帝都喜好复古,重视旧礼器,特别是宋徽宗最喜欢素雅娴静的釉色,加上宋代文坛中古文运动,也追求文以载道,反对浮靡的风气,素雅而简洁之美成为当时最流行的风尚。 ‎ ‎ 宋代重视金石之学,仿古蔚然成风。出现了各种青瓷仿制成商周青铜器的样子,而把它们缩小,便成了各种精致的敞开式小香炉,比如仿青铜鼎、鬲和樽的小香炉,还发展出高足杯式炉、敞口莲花炉、镂空覆盖式香炉,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可以方便地在室内移动,受到广泛的喜爱。‎ ‎ 于是,追求雅趣的李清照自然会喜欢上当时广泛流行的香炉了。她将自己的忧伤化作精致的悲情,投射到了一切美的事物上,香炉便与春花、微雨一起,成了李清照最喜爱的审美选择。但是你会发现,在李清照的词曲中,虽然香炉、香烟屡次出现,却从未提到香枝,在《槐荫消夏图》中,也只见香炉不见香枝插在里面。其实线香在明代才出现,在宋代,燃香常用的方法还不是直接点燃,而是透过炭火的焙烤而取其香气。因此我们在宋代绘画中只见形象各异的香炉,却看不到插在炉中的线香。‎ ‎ (选自方舒《李清照的香炉:沉香玉炉袅残烟》,有删改) ‎ ‎1、下列关于“香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佛教的传入,使焚香成为大众的生活习惯,这也促使香炉真正成型和发展起来。‎ B.香炉是专门用来焚香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香炉与青铜鼎有相同的作用,都是表达对祖先与天地的尊敬。‎ C.汉朝以后南海地区的香料传入中原,这些香料香味浓烈、烟火少,导致香炉的造型不断发展变化。‎ D.早期的香炉炉体为金属制作,后来逐渐出现瓷质香炉,并且香炉的样子也不再单一,有了各种动物造型。‎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宋代皇帝都喜好复古,重视旧礼器、当时提倡的古文运动反对浮靡的风气的情况下,香炉在宋代获得了大发展。‎ B.香炉作为当时广泛流行的器物,香炉和其他美的事物一起作为李清照忧伤化的感情的载体,成为李清照最钟爱的审美选择。‎ C.香炉不仅可以用来焚香,小巧可爱的各种造型还可以用来装点内室,如李清照 “瑞脑销金兽”中的“金兽”即动物造型的香炉。‎ D.在宋代,焚香受众面广,并且适用的场合也广,敬神祭祖要焚香,厅堂卧室要焚香,一些宴会、庆典也要焚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西汉之前,焚香用的都是茅香或蕙草。焚这种香需要直接点燃,但因烟火气大,就需要香炉上有盖子。‎ B.汉朝之后,由于所焚的香料有所改进,并且焚的方式也有所改变,烟火气较以前的燃香草少了很多,也就逐渐出现了敞开式的香炉。‎ C.由于宋代仿古蔚然成风,所以出现了各种精致的青铜小香炉,这也使追求雅趣的李清照喜欢上了这样的小香炉。‎ D.由最初的点燃香草,到后来的通过炭烧焙烤取其香气,直到明代点燃线香,这基本上是焚香发展的历史。‎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文学类),回答4-6题。(14分)‎ 爱心如同韭菜 余显斌 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他轻声说:“在医院。”‎ 娘说:“知道,听你爹说的。”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 他忙说:“娘,没啥。”‎ 娘威胁说:“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 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 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他量着血压。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儿呀,你怎么啦?”‎ 他说:“白血病。”‎ 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望着他。‎ 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愿捐骨髓,自己就有救了。‎ 娘忙说:“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 他叹口气,说:“哪有那么容易的?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 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 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 娘眼睛一亮:“真的?”‎ 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可是对方不愿捐献骨髓。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 爹在旁边嘀咕一声:“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 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那个女孩就是不愿捐。‎ 娘试探着问:“真没事吗?”‎ 他说:“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 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医生,捐献骨髓对捐献的人有伤害吗?”医生望望娘,摇了摇头。看娘有些不懂,医生打比方说:“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农村里,韭菜不少,剪后生的更快更肥更多。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她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娘有一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自己给那个女孩说说。‎ 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 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 娘走过去,一把拉住女孩的手。娘说:“娃啊,大婶求你了。”‎ 娘指着他说:“我就这一个儿,请你救救他啊。”‎ 见女孩不说话,娘猛地想起什么似的,指着医生说:“医生说了,对你没损害。如果有损害,这个要求大婶也说不出口啊。”‎ 女孩雪白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望望他,仍没有说话。‎ 娘急了,说:“娃啊,大婶跪下了。”‎ 娘说着,准备跪下来。女孩忙一把拉住,流着泪说:“大婶,我才是病人,这位大哥是捐献者啊。”说着,女孩指指他,对娘说,“求大婶了,救救我。”‎ 娘站在那儿,愣住了。‎ 不过,娘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去吧,娘不拦你。”‎ 娘说:“出来了,娘煮鸡蛋给你补补身子。”‎ 他哎了一声,笑着望了医生和女孩一眼,忙向手术室走去。他知道,他的方法成功了,善良的娘,一旦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一定不会拦他的。‎ 他猜对了。‎ 六个小时后,他捐献了骨髓,走了出来。‎ 爹娘迎上来,仔细打量着他,见他没事,爹一笑,得意地道:“小子,你答应了爹的,我劝你娘来,你回去可得陪爹喝几盅的。”‎ 他一笑,手指一弹,嗒地一响。‎ 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他和老头子商量好的,回头瞪了老伴一眼道:“啥出息?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说完,拍着他的手笑笑,得意地道,“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救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 他望着爹娘笑了。‎ 他想,有时,爱心也像韭菜,付出越多,播撒越快越广,不但能传及家人,甚至能传及世界,让每一个人心都一片碧绿一片阳光。‎ ‎(摘编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虽只用较少的笔墨来写爹,但爹对情节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爹支持儿子捐献骨髓,为了和儿子喝几盅,还与儿子一起隐瞒真相,骗了娘一回。‎ B.小说以医生的话“爱心如同韭菜”为题目,不仅形象贴切,通俗易懂,可以让娘理解“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也彰显了本文播撒爱心的主题。‎ C.文章在写娘和女孩时都写到了脸色,写娘脸色由“灰白”到“灰白颜色没了”是为了表现娘由失望到希望的心理变化,写女孩脸色主要是表现白血病病症。‎ D.开头写他在医院,说明他是用装病来让母亲理解他的做法,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事由,表明他已决定为患白血病的女孩捐献骨髓。‎ ‎5.小说中的娘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6.作为儿子的“他”为捐献骨髓对娘采用了欺骗的方式。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实用类),回答7-9题(12分)‎ 材料一:‎ 共享单车以低成本、高便捷度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除了自由度高、取用便捷、价格便宜的特点之外,共享单车亦具有极大的正面社会效应,减轻了政府主导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财政负担,并有效倡导了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 共享单车也带来了极大的投资机会,共享单车产业链千亿价值有待挖掘。‎ ‎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达到12.3亿元,用户规模达到0.28亿人。预计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将达102.8亿元,增长率为735.8%。用户规模预计在2017年将达2.09亿人,将继续保持超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共享单车需求量约1000万辆,蕴藏着281亿元的市场,加上上游的单车、车锁制造,以及下游的大数据、导流等增值服务领域,产业链价值可达千亿规模。目前,共享单车的收入主要包括使用租金收入、押金形成资金沉淀收入,以及后期的广告收入以及大数据的出售收入等,未来随着盈利模式的不断成熟以及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共享单车前景无限。‎ 共享单车正处于大规模投放车辆和提升软硬件水准的阶段。目前共享单车领域已经有多达20余家公司,各路玩家跑步进场。‎ 材料二:‎ 共享单车虽然方便,但消费者吐槽的问题也不少。想骑单车要注册、交押金,还要充车费。部分单车押金过高,很多消费者接受不了。四成消费者不能接受预充值。实际调研中,只有小蓝单车不需要预充车费。而且如果要退预充的车费,需要通过客服人工操作。‎ 着急用车的时候附近没有车,约两成消费者表示,高峰期单车数量短缺。‎ 骑共享单车发生意外,运营商要不要负责?目前只有ofo已实现为每一位驾驶人购买保险,其他品牌都在推进中。‎ 共享单车的集中投放,导致车辆违停,甚至出现了大量“僵尸车”的情况,给车辆停放以及交通秩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摘编自中国人才《共享单车调查报告》)‎ 材料三:‎ ‎2017年以来,共享单车平台竞争进一步升级,以ofo和摩拜为代表的多家平台开打价格战。相继采用限时免费骑、充值返现等方式吸引用户尝试共享单车出行、提升共享单车用户使用频率,进一步培养用户使用习惯。从‎3月13日开始,摩拜单车周一至周四10:00-16:00免费。3月初,摩拜单车启动“充100得‎210”‎充值优惠活动。用户通过最新版摩拜单车APP或微信小程序充值,即可享受“充100得210、充50得80、充20得‎30”‎的福利。‎2月20日,摩拜单车在济南、上海等地推出免费骑行活动。‎3月9日,小蓝单车宣布全国范围内免费骑行一周活动。此后,小蓝单车又宣布将实现更大力度的优惠政策:扫描返现300元。‎ ‎(摘编自艾媒咨询《2017Q1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共享单车因其低成本、高便捷、减轻政府负担、倡导绿色出行、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末梢的诸多好处,受到了政府及民众的欢迎。‎ B. 共享单车的产业链价值惊人,除租金、押金收人外,上游的单车、车锁制造,下游的大数据、导流、广告等增值服务前景无限。‎ C. 从文中图表可以看出,进入市场越早的企业,其知名度越高,盈利也就越多,比如摩拜和ofo,后进入的企业往往面临着破产。‎ D. 正是因为共享单车利润可观、前景无限,带来了极大的投资机会.各路玩家纷纷跑步进场,不甘落后,抢占先机,赢取知名度。‎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共享单车快速发展,遇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 B. 共享单车具有自由度高、使用便捷的特点,使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被广泛接受。‎ C. 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尚待成熟,盈利空间尚待扩展,广告收益将是一笔很大的收益。‎ D. 使用共享单车如果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共享单车所属企业必须承担责任,积极理赔。‎ E. 广告、押金、预充车费是共享单车企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大量资金沉淀产生收益。‎ ‎9.根据上述材料,请谈谈如何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4分)‎ 二.古诗文阅读(三部分,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0-13题。(共19分)‎ ‎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 “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 B. 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 C. 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 D. 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弱冠,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 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 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 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号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一般帝王都有庙号。‎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 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 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 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14-15题。(共11分)‎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湮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近十年。②向子湮,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上片前两句写景,有虚有实。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这是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易水寒”为词人路上所见眼前之景,是实写,‎ B. 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的情形。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遥望“三关”,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父老,令人肝肠寸断!‎ C. 下片前三句运用反衬的首发。“此恨难消”的“难”字,与前面的“可”字“能”字对应,天老、海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D. 下片后两句,“鸾辂”本指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里代指被掳到异域的徽、钦二帝,词人多次听说朝廷派遣使者问候他们,只是不知二帝何时归来。‎ E. 这首词在写法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景物深入细致地刻画,委婉地传达出了词人中不便明言的情感,情景交融,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共5分)‎ ‎(1)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荀子在《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句子是“          ,               ”。‎ ‎(2)杜牧在《阿房宫赋》议论部分中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以“       ,        ”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3)韩愈在《师说》里认为当时的一些士大夫看不起技师、工匠等下层百姓,但“            ”,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于地处华北平原,秋冬季极易出现长时间静稳天气、机动车保有量超过561万辆的北京,防止雾霾仍然步履维艰。‎ ‎②北京八中的校长认为,家风是耳濡目染的自然生成,家教和家风是人的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初步筑模定形,是人生品质的基本底色。‎ ‎③中式快餐业缺乏严格的生产标准与鲜明的特色,虽然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却仍不温不火。‎ ‎④不少学生沉溺于电子产品,玩手机、看电脑不亦乐乎,致使刚开始视力模糊,过一段时间后就变成了假性近视,进而发展成真性近视。‎ ‎⑤在《人民的名义》中,达康书记在“一一六事件”发生后,不顾心劳日拙,立即赶赴现场,安抚民心,在冷天里守了一夜,让人感动。‎ ‎⑥在繁华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很多人都想效仿古人,到农村求田问舍,过一段隐居生活,远离城市喧嚣,远离尔虞我诈。‎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受到重创,经济增长趋势下滑明显。为摆脱危机各国不断研究、出台、开发新的经济刺激政策,新能源开发与节能环保技术成为新热点。‎ B.根据美国高盛公司2日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显示,巴菲特掌控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入股高盛时曾设定前提,限制高盛高管出卖其所持股票。‎ C.复旦大学教授陈学明在《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什么才是雾霾的罪魁祸首》的文章,文章提出“打破能源垄断很可能带来更严重雾霾”。‎ D.我国将组织开展空气污染特征污染物及人群健康影响监测,掌握不同地区PM2.5污染特征及成分差异,了解不同地区空气污染健康影响状况。‎ ‎19.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文章要反映时代要求,能对现实产生针砭之效,以促进社会进步。‎ B.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在美国旧金山的中国城中,觉这样一脸沧桑的面孔,操着夹杂闽南话的英语,却是华人的容颜。‎ C.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未出过远门的她,来到千里之外的乡村的第一天晚上,望着月光,思念如潮,彻夜未眠。‎ D. “知屋漏者在字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 ‎20.在下面一段文字中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 一切艺术都要有一个创造主体和一个创造对象,因此,它就既要有人的条件, ① 。人的条件包括艺术家的人生经验和文化教养等;物的条件包括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等,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加工改造的对象;此外, ② ,例如绘画的线条和颜色,音乐中的声音和乐器,文学的语言之类等。所以艺术既离不开人,也离不开物,它和美感一样, ③ 。‎ ‎21.下面是在上海发布的2019年篮球世界杯会徽,请写出该徽标的构图特点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2.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据近期一项对来湘外地游客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湖南关键词”有:湘菜、花鼓戏、湘绣、南岳衡山、张家界、毛泽东、岳麓书院、湖南卫视、法治社会、周敦颐、文明城市。 ‎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湖南,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地游客读懂湖南。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衡阳八中2018届高三年级实验班第一次质检语文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10‎ ‎11‎ ‎12‎ ‎17‎ ‎18‎ ‎19‎ 答案 B A C C D B D D D B ‎5.‎ ‎①爱子情深。怕儿子捐骨髓影响身体;得知儿子“有病”当天打车到医院,砸锅卖铁也要救儿子;为救儿子准备下跪求女孩“捐骨髓”。②善良淳朴。知道捐献骨髓没什么损害,才求女孩给儿子“捐骨髓”;得知真相后,看到女孩脸上毫无血色,病情严重,同意儿子捐骨髓。③明白事理(通情达理)。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就不阻拦儿子捐献;虽然自己被骗,也不怪丈夫和儿子。(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6.‎ 观点一:作为儿子的“他”,不应该欺骗娘。①欺骗说明儿子对母亲不真诚;②娘为人善良,可以把实情直接告知她,她会同意捐献的;③欺骗会使母亲误解或因过于担心儿子而着急。‎ 观点二:作为儿子的“他”,欺骗娘是有原因的。①儿子考虑到母亲的情绪,才采用欺骗的方式;②母亲态度坚决,用死来反对儿子捐献骨髓;③母亲不懂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不能明说。‎ ‎(分析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C ‎8.AC ‎9.①增加车辆投放。②提升软硬件水准。③简化手续。④降低押金。⑤加强管理。⑥完善服务。⑦避免无序竞争。‎ ‎(每点1分,答对4点得4分)‎ ‎13.‎ ‎(1)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的人。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用年轻力壮之人补充。(关键词:“假”“鬻”“逋”“物故”)‎ ‎(2)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关键词:“终”“戮”“过”)‎ ‎【附参考译文】‎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萧安抟之孙。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996)开始出任官职。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其奴仆得到好价钱将它卖了。韩家奴说:“自己得利,让别人受害,我不能这么做。”便退了钱取回了牛。‎ 二十八年(1010),(韩家奴)主管南京栗园。重熙初年,任同知三司使事。四年(1035),皇上跟他交谈,觉得他有才,让他做个诗友。(皇上)曾经随口问他:“你在京外做官有特别的见闻吗?”韩家奴说:“臣仅仅只知炒栗子:小的熟了,那么大的一定是生的;大的熟了,那么小的一定焦了。要让大栗小栗都熟,这才是尽善尽美。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曾掌管栗园,所以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大笑。‎ 当时诏令天下陈说治国之道的关键,诏令问:“徭役不曾比从前增加,征伐之事也不常有,谷子丰收了,府库仓廪也充实了,然而百姓受到重重困扰,难道是做官的怠慢疏忽、做百姓的懒惰吗?现在的徭役哪一种最重?哪一种尤其烦苦?将哪一项减省则能得益?用什么办法可以恢复补役之法?用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盗贼的蠹害?”韩家奴回答说:“臣见近年以来,高丽不曾宾服,阻卜仍然强大,备战防守之举,实在不能停止。前者选派富民防边,自备粮草。道路甚远,又多险阻,动辄积年累月;等到到达屯所,费用已用去过半;一头牛一驾车,只见人去,很少有回来的。没有男丁的家庭,要用两倍的耗费去雇人租车,人们都害怕劳苦,半途逃亡,所以戍卒的军粮多数不能得到供应。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的人。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用年轻力壮之人补充。在鸭绿江以东,戍役情况大抵如此。我听说唐太宗向群臣请问治盗的关键,都说:‘严刑峻法。’太宗笑着说:‘盗贼之所以滋生,是因为无限制地征收赋税,以致民不聊生。现在我在内节制嗜欲,在外停止巡游,使天下安静,那么盗贼自然就没有了。’由此看来,盗贼之寡多,都是因为衣食之丰俭、徭役之轻重不同所致。愿陛下裁定。”‎ ‎(韩家奴)提升为翰林都林牙,(皇帝)又下诏晓谕他:“将翰林之职授予你。我的起居状况,都要据实记录。”从此日见亲信,每当入内侍候,都要赐座。遇到节庆之日,皇上同他一起饮酒赋诗,相互敬酒,君臣之互相投合为人所不及。韩家奴知无不言,即使是诙谐戏谑之言,也不忘做规劝讽谏之语。‎ 韩家奴每次见到皇上出猎,没有一次不加以劝谏的。适逢有司上奏,皇上狩猎于秋山,熊、虎致伤致死数十人,韩家奴将此事记于史册上。皇上见到,命他删去。韩家奴出宫之后,又记了下来。后来一日,皇上见到了,说:“史官就该是这样。”皇上问韩家奴:“我们国家创业以来,谁可以算是贤主?”韩家奴回答说是穆宗。皇上奇怪,问:“穆宗贪酒,喜怒无常,将人命视如草芥,你为什么说他贤明呢? ”韩家奴回答说:“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皇上无言以对。‎ ‎14.AE(答对1项得3分,答对2项得5分)‎ ‎15.‎ ‎①思念故国。“三关”曾是宋朝国土,如今沦于敌手,诗人遥望“三关”,断肠之情油然而生。②不忘国耻。靖康之变,二帝被俘,国土沦陷,诗人心中此恨难消。③渴望收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几时鸾辂还”,传达出诗人对故君的思念,其中亦有收复失地的渴盼。(每点2分,共6分)‎ ‎16.‎ ‎(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20.‎ ‎①也要有物的条件②还要加上加工改造的工具和媒介③也是主客观的统一体(填对1空得1分,填对2空得3分,填对3空得5分。大意接近即可)‎ ‎21.‎ 构图特点:京剧脸谱化的篮球外形,内藏“二龙戏珠”图案 寓意:脸谱化的篮球象征篮球运动与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尚美精神的融合;“二龙戏珠”,象征篮球运动中双方运动员之间的激烈争夺。‎ ‎22.‎ 参照201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