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8 MB
- 2024-01-28 发布
主题四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
6
课时
第
1
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
①
______________
条件
:
光
场所:
②
_______
知识网络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有机物和氧气
反应式:二氧化碳
+
水
—
→有机物
(储存能量)
+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实质
物质的转变:把简单的
③
________
转变成
复杂
的有机物
(
制造有机物
)
能量的转变:把
④
______
转变为储存
在有机物
中的
化学能(
储存能量
)
叶绿体
无机物
光能
知识网络
光合作用为植物和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
维持生物圈中的
⑤
_______
平衡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能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光是光合作用
不
可
缺少的条件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一定范围内,
光
照
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
是
光合作用
的原料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反应式:二氧化碳
+
水
—
→有机物
(储存能量)
+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意义
碳
—
氧
实质
应用光合作用
的原理提高作
物产量的措施
知识网络
a.
暗处理(
消耗绿叶中原有的淀粉
)
b.
选叶遮光(形成
对照
实验)
c.
接受光照
d.
酒精脱色(溶解叶片中的
叶绿素
;
酒
精
易燃
,(要
水浴
即
隔水
加热
)
e.
清水漂洗(去除叶片表面残留的酒精)
f.
滴加碘液(检验是否产生
淀粉
)
g.
清水漂洗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反应式
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意义
实质
应用
光合作用的
原理提高
作物
产量的措施
探究“绿叶
在光
下制造
有机物
”的实验
步骤
知识网络
结果:见光部分
⑥
_____
,
遮光部分
不变蓝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意义
变蓝
实质
应用
光合作用的
原理提高
作物
产量的措施
探究“绿叶
在光
下制造
有机物
”的实验
步骤
结论:光合作用产生了
淀粉
;
⑦
____
是光
合作
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光
典例分析
【
例
1】(2017·
福建省
)
从同一植株挑选长势相同、重量相等的三片叶片,分别编号①②③。将①烘干称重得
a
,②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适宜光照下,③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黑暗处。在适宜温度下,向水中通入空气,
6
小时后取出②和③叶片,烘干称重分别得
b
和
c
。叶片在
6
小时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的有机物量是
(
)
A
.
c
-
a
B
.
a
-
c
C
.
b
-
a
D
.
b
-
c
典例分析
解析:
菜豆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种皮起保护作用;胚包括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肥厚,储存大量营养物质供种子萌发所需。因此,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子叶中。
典例分析
【
例
1】(2017·
福建省
)
从同一植株挑选长势相同、重量相等的三片叶片,分别编号①②③。将①烘干称重得
a
,②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适宜光照下,③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黑暗处。在适宜温度下,向水中通入空气,
6
小时后取出②和③叶片,烘干称重分别得
b
和
c
。叶片在
6
小时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的有机物量是
(
)
A
.
c
-
a
B
.
a
-
c
C
.
b
-
a
D
.
b
-
c
D
典例分析
【
例
2】(2017·
三明市质检题
)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
A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C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D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A
解析:
光合作用有两个方面的转化:一是物质的转变,即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
(
合成有机物
)
;二是能量的转变,即把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储存能量
)
。
考题回顾
1
.
(2017·
南平市质检题
)
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把盆栽植物先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
A
.储存淀粉,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B
.增加呼吸作用,使淀粉分解更快
C
.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转移
D
.分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
C
考题回顾
2
.
(2017·
厦门市质检题
)
右图所示是研究光合作用的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装置用于研究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水
B
.该实验应在黑暗处进行,至少一昼夜
C
.实验中的玻璃瓶应该选用无色透明的
D
.石灰水可用于检验瓶中是否存在淀粉
C
考题回顾
3. (2018·
福建省
)
如图是用天竺葵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步骤图,下列叙述
正确的
是
(
)
A
.步骤
a
在黑暗中耗尽叶片中的二氧化碳
B
.步骤
b
用黑纸从上下两面遮住叶片同一部分
C
.步骤
d
用碘液染色,叶片遮光部分将变蓝色
D
.该实验可以验证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B
考题回顾
4
.
(2018·
福州市质检题
)
有关生物圈中的碳
—
氧平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
—
氧平衡
B
.生物圈的碳
—
氧平衡是指二氧化碳含量和氧气含量的相对平衡
C
.栽种过多的植物会因其进行大量呼吸作用而破坏生物圈的碳
—
氧平衡
D
.人类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而破坏碳
—
氧平衡
C
考题回顾
5
.
(2016·
三明市
)
要安全、快速地将叶片的绿色褪去,下列装置正确的是
(
)
A B
C D
C
考题回顾
6
.
(2017·
宁德市质检题
)
下列不属于光合作用意义的是
(
)
A
.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B
.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C
.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D
.利用无机物制造
有机物
7
.
(2018·
泉州市质检题
)
晴天,在不同时间摘取同一枝条、同一位置上生长状态相同的绿叶,经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染色最深的叶片摘自
(
)
A
.清晨
B
.中午
C
.傍晚
D
.深夜
A
C
考题回顾
8
.
(2018·
莆田市质检题
)
如图为环境因素对某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
(1)
光合作用
是在绿色植物细胞
的
中
进行的,合成的有机物中所储存的能量
来源于
。
(2)
由图可知,
在
时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较高。
(3)
当光照强度为
A
时,
10 ℃
与
28 ℃
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强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则该对照实验的变量
是
。
(4)
据图分析可得出: 光合作用强度受温度
和
等
因素的影响。
叶绿体
太阳能
(
或“光能”或“阳光”
)
28 ℃
温度
光照强度
考题回顾
9
.
(2016·
南平市
)
小李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
(1)
小李的实验设计不够严谨,实验还应增设对照组:将氢氧化钠溶液换
成
,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2)
步骤①“暗处理一昼夜”,目的是消耗尽叶片内存留
的
。
清水
淀粉
(
或“有机物”
)
考题回顾
9
.
(2016·
南平市
)
小李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
(3)
步骤③中,将叶片放入盛
有
的
小烧杯中进行水浴加热,目的是溶解叶绿素。
(4)
若步骤④中叶片不变蓝色,则说明:
二氧化碳
(
选填“是”或“不是”
)
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5)
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
还有
。
酒精
是
水
考题回顾
10
.
(2016·
泉州市质检题
)
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大约每年能制造
5 000
亿吨的有机物。同学们想探究“绿叶在什么条件下制造有机物,绿叶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于是他们以天竺葵为材料,确定了如下实验方案:黑暗处理
―→
遮光照射
―→
酒精脱色
―→
清水漂洗
―→
滴加碘液。请据图回答
:
(1)
图
Ⅰ
中,经过一昼夜的黑暗处理后,挤压塑料袋,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
进行
作用
,产生二氧化碳。设计黑暗处理的目的
是
。
(2)
图
Ⅱ
中处理方式正确的叶片
是
(
选填字母
)
,该探究活动的变量
是
。
呼吸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
光照
考题回顾
10
.
(2016·
泉州市质检题
)
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大约每年能制造
5 000
亿吨的有机物。同学们想探究“绿叶在什么条件下制造有机物,绿叶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于是他们以天竺葵为材料,确定了如下实验方案:黑暗处理
―→
遮光照射
―→
酒精脱色
―→
清水漂洗
―→
滴加碘液。请据图回答
:
(1)
图
Ⅰ
中,经过一昼夜的黑暗处理后,挤压塑料袋,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
进行
作用
,产生二氧化碳。设计黑暗处理的目的
是
。
(2)
图
Ⅱ
中处理方式正确的叶片
是
(
选填字母
)
,该探究活动的变量
是
。
呼吸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
光照
考题回顾
10
.
(2016·
泉州市质检题
)
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大约每年能制造
5 000
亿吨的有机物。同学们想探究“绿叶在什么条件下制造有机物,绿叶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于是他们以天竺葵为材料,确定了如下实验方案:黑暗处理
―→
遮光照射
―→
酒精脱色
―→
清水漂洗
―→
滴加碘液。请据图回答
:
(3)
图
Ⅲ
中,酒精脱色后,绿叶中
的
被
溶解,酒精
变成
色
。
(4)
图
Ⅳ
可以观察
到
(
选填字母
)
区域的叶片变蓝色,证明光合作用的条件
是
,
制造的有机物
是
。
叶绿素
绿
C
光照
淀粉
备考训练
1
.养金鱼的人总要在鱼缸里放一些新鲜水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
.清洁鱼缸里的水
B
.使鱼缸更富生气
C
.供给鱼新鲜食料
D
.增加水中氧的
含量
2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
A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B
.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C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D
一、单项选择题
D
备考训练
3
.
(2018·
漳州市质检题
)
以下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①
酒精脱色 ②选叶遮光 ③滴加碘液
④
光照 ⑤暗处理
A
.④①②⑤③
B
.②③④①⑤
C
.⑤④③①②
D
.⑤②④①
③
4.
下列措施中,能够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是(
)
A.
带土
移栽
B
.
合理密植
C
.
松土
排涝
D
.
地膜覆盖
D
B
备考训练
5. “
低碳生活”已成为时髦的话题。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
二氧化碳
含量的有效方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其原因之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
( )
A.
吸收
二氧化碳
B
.
吸收水和
无机盐
C
.
生产
有机物
D
.
释放
二氧化碳
6.
现有以下四套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二氧化碳
,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
A.
甲和
乙
B
.
乙和
丙
C
.
甲和
丙
D
.
乙和丁
A
C
备考训练
下图为光合作用的概念图,请将图中序号代表的内容补充完整。
二、非选择题
二氧化碳
①
②
③
.
④
⑤
.
有机物
光
叶绿体
碳
—
氧
备考训练
8.
(
2018·
龙岩市质检题)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
1 cm
的打孔器打出相同的小圆形叶片
30
片;
第二步:用注射器处理,使小圆形
叶片内部
的气体通过叶片的
①
逸出;
第三步:将内部气体已经逸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
黑暗处
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待用(这样的叶片因为细胞间隙充满了水,
叶片密度加大,
所以全都沉到水底);
第四步:取
3
只小烧杯,分别倒入
20 mL
富含
二氧化碳
的清水,再分别向
3
只小烧杯中各放入
②
片小圆形叶片;
第五步:用
40
瓦的台灯分别对这
3
个实验装置通过控制
③
之间
的距离,进行
强、中、弱
三种光照处理;
第六步: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
3
个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
④
。
备考训练
请回答:
(
1
)补充完整实验:
①
_____
; ②
____
; ③
____________
; ④
_____________
。
(
2
)该实验探究的
是
__________
对
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
3
)该实验探究过程中,设置
3
组装置的目的是
起
______
作用
。
(
4
)第四步中倒入的清水中富含二氧化碳的原因
是
_ __ _ ___ _
。
(
5
)(
2
分)小圆形叶片经过上述处理,最后会浮起,原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气孔
10
台灯与小烧杯
浮起的数量
光照强度
对照
二氧化碳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氧气,
叶片密度
减小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产生的氧气使叶片
密度
减小
备考训练
9.
为了指导农业生产
,
某实验小组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探究
,
设计了如下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
:
(1)
实验前
,
应将完全相同的三株
植物
_______________
,
消耗绿叶中原有的淀粉。
(2)
甲和乙是一组对照实验
,
实验变量
是
_________
。
暗处理一昼夜
二氧化碳
备考训练
9.
为了指导农业生产
,
某实验小组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探究
,
设计了如下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
:
(3)
光下几小时后
,
分别取下甲、乙、丙相同位置、相同大小的一片叶子
,
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
使叶片中的
_________
溶解
到酒精中,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现象
。
叶绿素
备考训练
9.
为了指导农业生产
,
某实验小组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探究
,
设计了如下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
:
(
4)
分析
甲、乙
两组实验现象
,
可得出的结论
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
甲、丙
两组实验现象
,
可得出的结论
是
________________
。
(5)
根据本实验,写出一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
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需要光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
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
强度”
)
主题四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
6
课时
第
2
节 绿色植物
的呼吸作用
知识网络
反应式:
有机物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
储存
能量)
线粒体
原料:
①
_____________
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场所:
②
_______
物质的转变: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
分解有机物
)
能量的转变:将贮存在
③
______
中
的化学能转变
为
细胞
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释放能量
)
有机物和氧气
绿色植物的
呼吸作用
原料、产物和场所
线粒体
实质
意义: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
能量
适当降低夜间温度:
减少呼吸作用
对有机物的消耗,
提
高
作物产量
中耕松土:
促进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有利于根的生长
冷藏和减少氧气:延长果实、种子或蔬菜的贮藏时间
在生产上的应用
有机物
典例分析
【
例
1】(2017·
漳州市质检题
)
植物光合作用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图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光照强度对小麦氧气释放量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E
点有有机物积累,
B
点没有
B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D
点
下
移
C
.黑暗中,
15 ℃
比
25 ℃
的
氧气
吸收
量少
D
.
15 ℃
和
25 ℃
的光合作用强度在
C
点是不一样的
典例分析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要同时考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当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时,植物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消耗有机物;当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时,植物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不消耗也不累积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植物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累积有机物
。
典例分析
解析:
从图中可知
E
点植物
释放
氧气
(
氧气释放量大于
0)
,
说明
光合作用
大于呼吸作用,因此
E
点
有机物
在积累;
B
点不吸收氧气
也
不
释放二氧化碳
(
氧气释放量为
0
)
,
说明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因此
B
点有机物不积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光合作用增强,因此
D
点会往右上方移动而不是下移。
典例分析
解析:
黑暗中
(
光照强度为
0
时
)
,
从
图中可看出
15 ℃
时氧气吸收
量
(
A
点
)
明显比
25 ℃
氧气吸收量
少
(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
呼吸
作用
越弱
)
。从图中可知
15 ℃
和
25
℃
的光合作用在
C
点时氧气释放量相等。氧气释放量=光合作用氧气的产生量-呼吸作用氧气的消耗量,
15 ℃
时呼吸作用强度小于
25 ℃
呼吸作用强度,因此
15 ℃
时光合作用强度应小于
25 ℃
时光合作用强度。
典例分析
【
例
1】(2017·
漳州市质检题
)
植物光合作用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图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光照强度对小麦氧气释放量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E
点有有机物积累,
B
点没有
B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D
点
下
移
C
.黑暗中,
15 ℃
比
25 ℃
的
氧气
吸收
量少
D
.
15 ℃
和
25 ℃
的光合作用强度在
C
点是不一样的
B
典例分析
【
例
2】(2017·
福州市质检题
)
在绿豆萌发至长出叶片之前,其体内物质与未萌发时相比,下列变化正确的是
(
)
A
.有机物减少,水分增多
B
.有机物增多,水分增多
C
.有机物增多,水分减少
D
.有机物减少,水分减少
A
解析:
绿豆种子没有叶绿体,萌发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合成有机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因此绿豆萌发至长出叶片前,有机物减少;绿豆种子萌发时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所以绿豆种子萌发成豆芽时增加的重量主要来自水分。
考题回顾
1
.
(2017·
龙岩市质检题
)
夏天雨季收获的稻谷堆积容易发热,与之相关的生理作用是
(
)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吸收作用
2
.
(2017·
南平市质检题
)
要验证黄豆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其必要的实验条件是
(
)
A
.将种子淹没在水中
B
.在黑暗中进行实验
C
.保持种子的生命力
D
.严格控制无氧条件
B
C
考题回顾
3
.
(2016·
龙岩市
)
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萌发的种子呼吸时
(
)
A
.吸收氧气
B
.产生二氧化碳
C
.释放能量
D
.分解有机物
4
.
(2018·
龙岩市质检题
)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
A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C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
.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A
A
考题回顾
5
.
(2016·
漳州市
)
右图是盛夏的晴天中某植物一昼夜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①
AB
段植物处于无光环境中
②单位时间内
C
点氧气释放量最多
③
CD
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
主要
原因
是光照强度减弱
④
EF
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
⑤
FG
段呼吸作用强度小于
光合作用
强度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B
读懂曲线段含义:
1
、
A-B
和
F-G
段:光合小于呼吸;
2
、
B
、
F
点:光合等于呼吸;
3
、
B-C-F
段:光合大于呼吸。
4
、
C
点:光合最强;
5
、
C-D
下降:光照太强,气孔关闭。
6
、
A-B-C
:光照增强;
E-F-G
:光照减弱;
考题回顾
6
.
(2018·
福建省
)
为研究
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研究小组设置
6
个不同温度,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实验。先持续光照
12
小时后,测得光照下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
(CO
2
)
的减少量
;然后黑暗处理
12
小时后,测得黑暗时密闭环境中
CO
2
的增加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
解:
光照
12
小时后:
A
=
光吸量一呼出量,
B=
呼出量;
即
光吸量
=A+B
。
24
小时后:
CO
2
减少量
=A-B
;有机物积累量
=A-B
。
A
.光照
12
小时后,
25 ℃
组植物光合作用共消耗
45
mgCO
2
【45+27】
B
.光照
12
小时后,
30 ℃
组植物积累有机物
最多
【42】
C
.
24
小时后,
10 ℃
组密闭环境中
CO
2
减少
30
mg
【21-9】
D
.
24
小时后,
20 ℃
组植物积累有机物
最多
【39-18】
D
温度设置
/℃
5
10
15
20
25
30
光照
12
小时
CO
2
的减少量
/mg(
A
)【
光一呼
】
12
21
30
39
45
42
黑暗
12
小时
CO
2
的增加量
/mg(
B
)【
呼吸量
】
6
9
12
18
27
36
考题回顾
7
.
(2017·
福建省
)
右图是某细胞内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
A
和
B
代表细胞结构,①和②代表生理过程。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错”
)
。
(
)(1)
该细胞属于动物细胞。
(
)(2)①
所指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
)(3)B
所代表的结构是线粒体。
(
)(4)②
过程释放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
×
√
√
考题回顾
8
.
(2018·
南平市质检题
)
如图甲中
A
、
B
、
C
分别表示某植物叶片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
0
~
24
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
”
)
。
(
)(1)A
发生在细胞的叶绿体内。
(
)(2)
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目的是为了降低
B
。
(
)(3)
对维持生物圈的“碳
—
氧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
C
。
(
)(4)
气孔张开和关闭可调节
A
、
B
、
C
。
(
)(5)
图乙中代表呼吸作用的曲线是
Ⅰ
。
×
√
√
√
×
备考训练
1
.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是
(
)
A
.见光部分的细胞
B
.正在分裂的细胞
C
.与空气接触的细胞
D
.所有活细胞
2
.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
(
)
A
.气孔
B
.肺
C
.线粒体
D
.叶绿体
3
.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
(
)
A
.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B
.消耗氧气
C
.释放二氧化碳
D
.合成有机物
D
C
一、单项选择题
A
备考训练
4.
(
2018·
宁德市质检题)右图表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①②表示气体,
M
表示细胞结构,则①、②、
M
分别表示
( )
A.
二氧化碳、氧气、
叶绿体
B
.
氧气、二氧化碳、叶绿体
C.
二氧化碳、氧气、
液泡
D
.
氧气、二氧化碳、
液泡
5.
公园里草坪上有爱心提示牌:“踩时花溅泪,踏后草揪心”。这是因为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
A.
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
生长
B
.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
气孔关闭,影响
蒸腾作用
D
.
土壤缺少空气,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B
D
备考训练
6.
家庭利用冰箱来保鲜水果、蔬菜,可以延长果蔬的储存时间,主要原因是(
)
A.
减少了果蔬的水分含量,抑制
蒸腾作用
B
.
降低了环境温度,抑制呼吸作用
C.
没有光,无法继续进行
光合作用
D
.
减少了环境中氧气的含量,抑制
呼吸作用
7.
菜农经常采取以下各种方法来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其中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措施是
(
)
A.
合理密植
B
.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C.
适当增加
光照强度
D
.
适当降低夜间温度
B
D
备考训练
8.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中
,错误的
是
(
)
D
选项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A
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B
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
C
合成有机物
分解有机物
D
释放能量
储存能量
备考训练
9.
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装置内某物质的变化,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如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
曲线
a
能够正确反映
二氧化碳含量
变化
B.
曲线
b
能够正确反映氧气含量变化
C.
曲线
b
能够正确反映有机物含
量变
化
D.
曲线
a
和
b
的变化是种子进行
呼吸
作用
的结果
D
备考训练
10.
(
2018·
宁德市质检题)两棵基本相同的植物,分别置于透明的玻璃罩内,如图甲、乙所示,在相同自然条件下,测得一昼夜中氧气释放速率分别如图丙、丁曲线所示。下列说法 错误 的是
( )
A.ab
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二氧化碳量
不足
B.cd
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
C.
一昼夜后,甲中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乙
多
D.e
点在单位时间内释放的氧气量最多
C
1
、丙是甲的曲线;丁是乙的曲线。
2
、
备考训练
请你仔细观察分析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装置甲可以用来探究植物
的
。
(2)
装置乙验证的是
植物
。
(3)
装置丙所示实验中,
a
和
b
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
变量
是
。
(4)
装置丁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
产生
。
二、非选择题
蒸腾作用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光
氧气
备考训练
12.
请你仔细观察分析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1)
装置甲可以用来探究植物
的
__________
。
(2)
装置乙验证的是
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装置丙所示实验中
,a
和
b
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
其变量
是
___
。
(4)
装置丁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
产生
_______
。
蒸腾作用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光
氧气
备考训练
13.
某同学用玉米幼苗做实验材料
,
利用右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
(1)
玉米中富含淀粉、胡萝卜素等
营
养
物质,主要储存在玉米种子
的
______
中
。
(2)
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的
石灰
水
,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一段
时间
后
,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证明玉米幼苗的呼吸作用产生
了
_________
。
胚乳
二氧化碳
备考训练
13.
某同学用玉米幼苗做实验材料
,
利用右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
(
3)
若小烧杯中是氢氧化钠溶液
(
氢
氧
化
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
,则所
要
探究
的问题
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要
验证这一问题,需要设置一组
对照
实验
,其对照实验装置中小烧杯里的液体应
为
____________
。
(4)
若要探究玉米幼苗的蒸腾作用,该装置需改变的
是
______________
。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移走小烧杯
清水
(
或蒸馏水
)
初高中衔接考点训练
1.
(
2018·
芜湖市)请根据光合作用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
1
)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
的
主要器官
是
_____
。
(
2
)请写出图甲中
序号
②
所代表的物质
是
_____
。
(
3
)光合作用制造的
有
机
物
通过
_______
(
选
填
“导管”
或“筛管”)
运输
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
4
)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需将图乙植物提前放在黑暗处
24 h
,其目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5
)实验结果:变蓝色的叶片
为
____
(
选填“
a”
或“
b”
),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
是
______
。
叶
氧气
筛管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运走
a
淀粉
初高中衔接考点训练
(2018·
湘潭市
)
温室大棚能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各种适宜的环境条件,使作物增产,据图回答问题
:
甲 乙
(1)
某同学为探究大棚内作物
A
的生理活动,设置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发现透明塑料袋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
的
作用
;继续将该植物置于光下几小时,摘下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发现②部分叶片为蓝色
,
(
选填图中序号
)
部分叶片为棕黄色,则可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蒸腾
③
初高中衔接考点训练
(2018·
湘潭市
)
温室大棚能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各种适宜的环境条件,使作物增产,据图回答问题
:
甲 乙
(
2)
若要探究植物
A
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除将塑料袋内的氢氧化钠去除外,还应将实验装置
置于
.
环境
中,一段时间后,将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黑暗
(
或
“无光”
)
初高中衔接考点训练
(2018·
湘潭市
)
温室大棚能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各种适宜的环境条件,使作物增产,据图回答问题
:
甲 乙
(3)
该同学进一步探究了光照强度对大棚内
A
、
B
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
(
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表示
)
的影响,并将探究的结果绘制成了图乙曲线。要使植物
A
和
B
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
大于
点
;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
f
时,比较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植物
A
(
选填“多于”“少于”或“等于”
)
植物
B
。
d
多于
初高中衔接考点训练
3.
(
2017·
滨州市)科学探究式学习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图甲中的
ABC
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图丙是对叶片进行脱色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
(
1
)图甲中的气体可
通过
______
(
填结构名称)进出叶片。过程
B
可以拉动水
与
________
在
植物体内的运输。
(
2
)把图乙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
装置
_____
内
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图甲中
的
______
(
选填字母)生理活动。
气孔
无机盐
二
C
初高中衔接考点训练
3.
(
2017·
滨州市)科学探究式学习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图甲中的
ABC
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图丙是对叶片进行脱色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
(
3
)从图乙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置于图丙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
标号
_____
代表
酒精,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
装置
_____
内
的叶片会变蓝。
(
4
)如果将图乙装置二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二必须放
在
______
环境
中。
1
二
黑暗
初高中衔接考点训练
(
5
)该生物兴趣小组还发现温度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为探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将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mg/h
表示毫克
/
小时)
: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将植物连续
12
小时光照,再连续
12
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
在
____℃
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20
温度
/℃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
化碳
/
(
mg/h
)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
化碳
/
(
mg/h
)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