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4.96 KB
- 2024-01-17 发布
叙永一中高 2017 级高三生物“一诊”考前模拟题一
1.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 )
A.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代谢旺盛,核仁的体积较大
B.人体细胞的细胞膜外侧分布有糖蛋白,有利于接收信息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的线粒体分布在细胞中央,有利于吸收和转运物质
D.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含有大液泡,有利于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2.细胞呼吸是细胞内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 ATP 等一系列代谢活动的总称。下列有关细胞
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外的葡萄糖分子可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过程
B.用 14C-葡萄糖研究肝细胞的糖代谢,可在线粒体等结构中检测到放射性
C.呼吸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是指减少了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D.人体细胞产生 CO2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溴化乙啶能专一性阻断线粒体 DNA 的转录过程,而对其它生命活动没有任何影响。科学家利用
链孢霉菌做以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链孢霉的培养基中是否加入溴化乙啶
B.线粒体内的 RNA 聚合酶由线粒体基因控制合成
C.细胞核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对线粒体基因的表达有影响
D.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产物可能对细胞核基因的表达有反馈抑制作用
4.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经复制后数目加倍
B.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相等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的某些行为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细胞中心体复制,形成纺锤丝
5.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图中Ⅰ至Ⅳ过程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 1 具有水分
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 2 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 2 与正常肝细胞相比,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活性更高
B.细胞 1 所有酶活性都降低,细胞 2 和细胞 1 的遗传信息执行情况相同
C.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效应 T 细胞作用于细胞 1 和细胞 2 使其死亡,此过程不属于细胞凋亡
6.下图一为白化病基因(用 a 表示)和色盲基因(用 b 表示)在某人体细胞中的分布示意图;图
二为有关色盲和白化病的某家庭遗传系谱图,其中Ⅲ9 同时患白化病和色盲。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图一细胞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型种类有四
种可能
B.图一可表示Ⅰ1、Ⅱ3 的体细胞
C.若Ⅲ10、Ⅲ12 结婚,所生子女中发病的概
率是 13/48
D.若Ⅲ9 染色体组成为 XXY,则原因是其母亲的初级卵母细胞中两条 X 染色体未分离
29.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国家。胰岛素对于糖尿病,特别是胰岛素依赖性
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其合成过程如下:刚合成的多肽称前胰岛素原,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
前胰岛素原的信号肽被切除,而成为胰岛素原。最后胰岛素原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胰岛
素和一个多肽 C(如图所示)。请回答:
(1)前胰岛素原可与________试剂产生颜色反应,前胰岛素原水解所需的水中的氢用于形成
________。
(2)胰岛素分子由 51 个氨基酸经________的方式形成两条肽链,这两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
如图中的________相互连接在一起而形成。这些氨基酸形成蛋白质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
________。
(3)由前胰岛素原最终生成胰岛素的过程要有________(细胞器)的直接参与。
(4)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
酸、重金属等都会使蛋白质变性。现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
变性。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
量浓度为 0.1 g/mL 的 NaOH 溶液、质量浓度为 0.05 g/mL 的 CuSO4 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
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
a.实验步骤(请填充表格空白处)
步骤 具体操作
A 试管 B 试管
① 1 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1 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② 5 滴蒸馏水
③ 2 mL 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 可溶性淀粉溶液
④ 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 5 min
⑤ 配制一定量的斐林试剂
⑥
从温水中取出 A、B 试管,各加入 1 mL 斐林试剂摇匀,
放入盛有 50 ℃~65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 2 min,
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b.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
30.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在光照和高O2与
低 CO2 情况下进行的生化过程如图所示,
科学家将这一过程称为光呼吸,以区别于
黑暗环境中的细胞呼吸。现以小麦细胞为
研究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
关问题:
(1)小麦在黑暗环境中进行细胞呼吸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空气中的氧
标记成 18O2,18O 首先出现在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中。
(2)光呼吸与光合作用暗反应相比,两者均利用了____________ 作为原料;除图中所示物质及
酶外,后者生成最终产物还需要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参与。
(3)为探究光呼吸的产物与场所,请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设计实验,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
结果。(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
31. 如图表示利用某二倍体农作物①、②两个品种培育④、⑤、⑥三个新品种的过程,Ⅰ~Ⅴ表示育种
过程,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分析回答:
(1)由图中Ⅰ→Ⅱ获得④称为 育种,其育种原理是 。
(2)图中 为单倍体育种,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
(3)图中Ⅳ、Ⅴ过程常用到 ,作用对象的区别是 。
(4)品种⑥为_________倍体,它接受④花粉后结_________(填“有”或“无”)子果实。
32. 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
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
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 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_________________。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
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
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
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
交得到 F1,F1 相互交配得到 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 F1 表现型是
_________________,F2 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
状是_______________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 F2 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
37.发酵工业起源很早,中国早在公元前 22 世纪就采用发酵法酿酒,然后开始制酱、制醋、制乳
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酿酒主要依赖于酵母菌,酒精是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中产生的。在酿酒过程中,
果酒变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腐乳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毛霉,其产生的__________(填酶名称)能把豆腐中
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多种小分子有机物,使腐乳味道鲜美。腐乳发酵过程中,主要依赖于
__________等物质来防腐。
(3)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缩短制作时间,,
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叶逐渐
变酸,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它杂菌的消长规律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测定亚硝酸盐的
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
模拟一参考答案
C B B C A D
29.(1)双缩脲 —NH2 和—COOH (2)脱水缩合 —S—S— 888 (3)内质网、高尔基体
(4)5 滴无水乙醇 ①A 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 试中管不出现,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
变性;②A 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 试管中也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
白质)变性
30 (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水 (2)C5 [H]和 ATP
(3)实验思路:甲组:将小麦细胞置于光照较强和 C18O2 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
18O 出现的场所及物质。
乙组:将小麦细胞置于光照较强和 18O2 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 18O 出现的场
所及物质。
预期实验结果:甲组中的 18O 出现在叶绿体中,在糖类中可以检测到 18O。乙组中的 18O 出
现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基质中,在二氧化碳和糖类中可以检测到 18O
31.(1)杂交 基因重组 (2)Ⅰ→Ⅲ→Ⅳ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秋水仙素 Ⅳ过程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幼苗,Ⅴ过程中秋水仙素可作用于正常萌发的
种子或幼苗 (4)四 有
32.(1)3/16 紫眼基因 (2)0 1/2
(3)红眼灰体 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
红眼/白眼 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37.(1)细胞质基质 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酒精变为醋酸 (2)蛋白酶和脂肪酶 食
盐和酒精 (3)杀灭杂菌 增加乳酸菌含量 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 乳
酸菌比杂菌更能适应酸性环境 (4)温度、腌制时间、食盐含量 比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