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00 KB
  • 2024-01-09 发布

天津市新华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十二次统练(6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新华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学科统练12试卷 ‎(共6页 150 分)2020-06-22‎ 第I卷 一、(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拥有恒久魅力并令人( )其间,读书便是其中之一。孔子“韦编三绝”,董仲舒“目不窥园”,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而苏子美“《汉书》佐酒”……回溯历史,古人留下许多有关读书的佳话。阅读,( )着超越时空的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的“宅读”,让人更加懂得珍爱生命、珍惜生活、关爱他人。有人读了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从“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这句话中,体会到爱的力量:有人诶了《中国抗疫简史》,纵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防疫抗疫的历史经验,增强了战疫的必胜信念;有人读了泰戈尔的《飞鸟集》,“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思索生命的意义。‎ 通过坚持不辍的阅读,我们可以寻觅到温暖的阳光地带,采撷到( )的花朵,领略到生命的高洁与伟岸。“有书便是艳阳天”。生动诠释了读书之于人的意义。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 。 我们深深懂得,正因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正因无数人为疫情防控冲锋在前、守土尽责,才使得我们在山河无恙、春回大地的暖意中,感觉到生活是多么美好,阅读是多么美妙。‎ ‎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沉醉 聚集 绚丽多姿 B. 沉醉 凝结 五彩缤纷 C. 沉迷 凝结 五彩缤纷 D. 沉迷 聚集 绚丽多姿 ‎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战略重大成果,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B. 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C. 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D. 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战略重大成果,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 26 -‎ ‎3. 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是( )‎ A.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修订六经,创办私学,开创儒家学派。去世后,他与弟子的思想言行被编成语录体著作《论语》。‎ B. 周渊明,东晋人,字元亮,又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是中国田园诗的创始人,后人称之为“隐逸诗人”代表作品《饮酒》《归园田居》等。‎ C.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时期班固编撰,《史记》《后汉书》《三国志》井称为“前四史”。其中优秀的篇目有《张衡传》等。‎ D. 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得该奖项的还有印度诗人奉戈尔,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中国作家莫言等。‎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词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词语的选择、词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词语。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沉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或沉浸在某种事物当中,一般为褒义词。沉迷:深深地迷惑或迷恋(某事物),一般为贬义词。这里面是说迷恋的事情拥有很久魅力,所以用沉醉。聚集:会合,集中,一般后面节具体的事物或人。凝结:纠结;集聚,常接抽象的事物。这里面后面的宾语为力量,所以用凝结。绚丽多姿: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这里面修饰的是花朵,而不是色彩,所以选用五彩缤纷。‎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本题中,根据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形容词性的词语要放在名词性词语前面,所以“重大”放在“战略”前面,排除A和D;整句话说的是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所以直接的成果应是疫情防控方面的,然后进一步的再是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所以应是“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排除B。‎ 故选C。‎ - 26 -‎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作答。‎ C项,“其中优秀的篇目有《张衡传》等”是错误的。《张衡传》选自《后汉书》。‎ 故选C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引发了业界人士的丰富想象。与3G到4G的渐进变化截然不同,5G是一种“量子跃迁”。在5G网络覆盖下,下载一部分辫率达到4K的电影理上不超过18秒。但速度带来的不仅是量变。业界人士认为,5G将给近年来“只听雷声大、不见雨点来”的“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带来新生。‎ 如果只是速度的提升,还谈不上质变。5G最显著的特点是低时延和高可靠。5G的技术要求之一是能够支持速度高达每小时500公里的设备,因此5G技术推动的产业还包括无人驾驶汽车。此外,5G网络每平方公里可支持100万台设备,非常有助于物联网发展。智慧城市作为一个新的产品类别,其底层技术就是物联网。有业界人士指出,过去30年将人连接起来,接下来30年会将物连接起来。‎ 目前5G的多数应用场景还只是一种展望,有些可能比预想中进展得慢,有些未曾料想的场景又可能会冒出来形成颊覆式创新。但可以肯定的是,56会引发一场大幅改变生活方式的革命,这也是各国推动部署5G的重要动力。‎ ‎(摘编自《5G时代将会颊覆什么?》,《深圳商报》2019年01月13日)‎ 材料二:‎ 在3GPP主办的5G标准投票会议上,“全球通讯企业对于未来5G使用美国高通主导的LDPC技术还是中国华为主导的Polar技术进行了投票,胜利的一方将成为全球5G行业的领导者。会议最终达成的决定是:数据通道长码和短码编码方案均采用LDPC 方案,控制通道采用Polar方案。‎ - 26 -‎ 材料三:‎ 过去几十年,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一直在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但在5G时代,美国的这种巨大优势正在丧失,甚至在无线通信设备制造领域,美国已经捉襟见肘。在58领域,每个国家都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中国是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中国之所以在16、26通信时代发展较慢,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如今,中国人口巳经超过14亿,并且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市场前景良好,这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无法比叔的。当然,技术和政策上的优势同样值得关注,这些都从客观上促进了5G产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56时代,中国领先了吗?》《北京科技报》2019年1月11日)‎ 材料四:‎ - 26 -‎ 虽然5G网络将改变社会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在探索具体应用和商业模式时仍有诸多困难。4G从标准提出到完成经历了4到5年的时间,而5G标准的完成到真正商用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产业链成熟度上看,非主流频段需要我们在全球去推动,将其从非主流变成主流。同时还要解决4G与5G网络建设的矛盾,解决好二者之间的协同问题。目前新的商务模式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如此巨大的投资如何获得回报?又能带来多大效益?怎样能够让5G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通信行业仍然在摸索。此外,5G的发展实现了从移动互联网扩展到物联网的阶段。为了满足复杂场景和垂直行业的需求,5G对于网络灵活性提出了高要求,端到端的网络切片给网络运维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依靠传统的网络优化方式已是难以为继。在行业融通方面,5G要赋能各行各业。我们怎样去洞察行业需求?需要跟行业本身共同投入,联合创新。目前通信行业技术体系在变革,而技术的变革也要求价值休系和管理体系做出相应变革去适配,不发生变革就难以应对5G的发展。该专家表示,想要跨越这“三座大山”,构建开放、智慧和融创的5G产业环境是必须的。‎ ‎(捕编自《5G商用: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财经日报》 2019年1月3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图一上看,在高通主导的LDPC码上,绝对数量上三星拥有的专利最多,但各方都有不少的专利,各公司专利数量份额相对较为均衡,很难做到一家独大。‎ B. 从图二上看,在华为主导的Polar码上,华为几百件的专利不算很多,但其他公司的专利数总和不超华为半数,华为在这一领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C. 从5G标准投票会议的结果看,各方都想把标准定在自己专利比较多的方案上,获得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数据通道长码和短码编码方案均由高通主导的LDPC胜出。‎ D. 综合两项专利数量和投票结果,华为在5G专利数量上遥遥领先高通,虽然在数字通道上败北,但在控制通道上扳回一城,长远看将成为全球5G行业的领导者。‎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5G技术相比3G、4G具有“快”“稳”“密”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未来将催化出“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无人驾驶汽车、物联网等多种应用场最。‎ B. 5G既是一次技术跃进,也会是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人类会将所有的物连接起来,实现万物互联的技术理想。‎ C. 美国正在逐渐丧失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中的绝对领先地位,凭借人口、市场、技术和政策上的潜力和优势,中国将成为重要的参与者。‎ D. 5G改变社会的美好愿景让人充满期待,但在应用场最与商用化上依然充满挑战,产业链E下游通信企业必须短时间内做好冲刺准备。‎ ‎6. 以上几则材料没有论述的话题是( )‎ A. 5G带来的生活方式的革命 B. 5G的特点及前景 C. 5G标准 D. 中国5G的优势及困难 ‎【答案】4. D 5. B 6. C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 26 -‎ D项,“华为在5G专利数量上遥遥领先高通”错误,从材料二图表中看出,高通主导的LDPC技术高于500票,而华为则低于500。说法“遥遥领先高通”不合原图数据。‎ 故选D 。‎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B项,说法绝对,“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人类会将所有的物连接起来,实现万物互联的技术理想”错,依据材料一中最后一段“目前5G的多数应用场景还只是一种展望,有些可能比预想中进展得慢,有些未曾料想的场景又可能会冒出来形成颠覆式创新”可知,原文用的是“有些”“可能”这样的表述,选项“会”“实现”这一观点过于绝对。‎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概括每一段的论述的话题。‎ A项,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在5G网络覆盖下,下载一部分辫率达到4K的电影理上不超过18秒。但速度带来的不仅是量变。业界人士认为,5G将给近年来只听雷声大、不见雨点来”的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带来新生”和第二段“有业界人士指出,过去30年将人连接起来,接下来30年会将物连接起来”可知,论述的是5G带来的生活方式的革命,正确;‎ B项,依据材料一第二段“5G最显著的特点是低时延和高可靠”和第三段“目前5G的多数应用场景还只是一种展望,有些可能比预想中进展得慢,有些未曾料想的场景又可能会冒出来形成颊覆式创新。但可以肯定的是,56会引发一场大幅改变生活方式的革命,这也是各国推动部署5G的重要动力”可知,论述的是5G的特点及前景,正确;‎ C项,依据材料四第一段“4G从标准提出到完成经历了4到5年的时间,而5G标准的完成到真正商用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可知,只提到了“5G标准的完成时间”,而没有进行论述5G标准具体是什么,错误;‎ - 26 -‎ D项,依据材料三第二段“如今,中国人口巳经超过14亿,并且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市场前景良好,这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无法比叔的。当然,技术和政策上的优势同样值得关注,这些都从客观上促进了5G产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可知,论述的是中国5G的优势,和材料四第一段“产业链成熟度上看,非主流频段需要我们在全球去推动,将其从非主流变成主流。同时还要解决4G与5G网络建设的矛盾,解决好二者之间的协同问题。目前新的商务模式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如此巨大的投资如何获得回报?又能带来多大效益?怎样能够让5G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通信行业仍然在摸索”可知,论述的是中国5G的困难,正确。‎ 故选C。‎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窝,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子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子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遣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遭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树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 26 -‎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相关链接:‎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子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忱,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愿有所记 愿:希望 B. 覆溺之虞 虞:料想 C. 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使:假如 D. 常显用之 常:曾经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吾滕侯之所为也 为击破沛公军 B.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 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 且庸人尚羞之 D 决之三司 纵一苇之所如 ‎9. 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B.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C.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D.‎ - 26 -‎ ‎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10. 下列全部是对修建偃虹堤的好处的相关叙述和概括的一项是( )‎ ‎①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 ‎②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③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 ‎④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 ‎⑤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⑥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⑤⑥‎ C. ①②④⑥ D. ②④⑤⑥‎ ‎1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 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 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 《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发书按图。‎ ‎(2)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3)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13. 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概括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言情怀中获得的感悟。‎ ‎【答案】7. B 8. B 9. A 10. C 11. C ‎ ‎12. (1)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2)(三司)决定说可行,(他们)都没有改变我们太守的方案。(3)这也正是滕太守担心的原因,所以托我写篇记文留给后来者。 ‎ ‎13. 答案:感悟角度:‎ ‎(1)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3)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为百姓谋利,有所作为。‎ ‎【解析】‎ ‎【7题详解】‎ - 26 -‎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B项,覆溺之虞,意思是“担心船被打翻”。“虞”的意思是担心、担忧,与上句“风波之恐”的“恐”意思接近。‎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为,分别为动词,做;介词,表被动;‎ B项,者,都是代词,放在后置定语后面作补充;‎ C项,且,分别为连词,表并列,并且;副词,表让步关系,况且;‎ D项,之,代词,指修堤这件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他深思熟虑,不用花太多的力气而收到成倍的功效,这种做事的行为可以作为后世人仿效的法则,这是我第一个该写此记的理由。不只是想着为当时的人赞誉,而是考虑到让千秋万代获利,并且告诉后代不要把(它)废弃,这是我第二个该写此记的理由。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想为滕太守记下这个功劳,这是我第三个该写此记的理由。因为有这三个该写的理由而不能不写。‎ 其中,“力不劳而功倍”中,“功”是主语,“倍”是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项;“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一句中,“者”字可以作为停顿的标志,后面断开,排除C项。‎ 故选A。‎ ‎【10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及句子大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抓住题干提示,把握思考方向;然后逐句理解句子大意,放入文中联系上下文分析句子表达的侧重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这类题目可以用排除法来做。‎ 题干要求分析所给句子是否是对修建偃虹堤的好处的相关叙述和概括。首先把握每个句子的意思。①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意思是“凭借百步远的湖堤,抵挡天下最凶险和最不可预测的担心”,可见此句是讲修建偃虹堤的好处;②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意思是“不论是远是近都得到这个堤的好处”,可见此句是讲修建偃虹堤的好处;③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意思是“州里把这个事上报给转运使,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是否可行”,这是讲述修建堤的过程,前期的谋划,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AB项;④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意思是“如果堤坝的土石有幸长久不坏,那么滕太守惠及的人事,还能用数字来计算吗?”,这是通过歌颂滕太守来侧面表现偃虹堤的好处;⑤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意思是“建造人开始并非不想让它长久完好,可是继承者倒常常把它废弃”,这是写作者对后世不能好好保存偃虹堤的担心,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D项;⑥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意思是“有事到州里的,路又近又不用担心”,可见此句是讲修建偃虹堤的好处。‎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错。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主要解释了作文的目的和原因:1.让后人效法滕侯的做事行为;2.告诉后代不要废弃;3.太守受人民拥戴,共有此意。可见重点不在于描写安居乐业的情景。‎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关键词有:(1)发,打开;按,查看。(2)易,改变;议,主意,方案。(3‎ - 26 -‎ ‎)所以,表原因;纪,记文;于,介词,给;后,后世。‎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主旨进行探究以及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类题型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角度来回答,前提是自己要能理解并认同,回答时能自圆其说,并结合文本时行分析。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 此题首先要指出两篇《记》抒发的为官情怀。《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句体现了为官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虹堤记》“虑于民也深”等句体现出以民为本,仕途受阻也依然保持自我高尚的德行情怀。然后要从两篇《记》抒发的情怀出发来谈感悟,要能联系实际,要有分析。比如可以分析两文表现出的作者的担当情怀,或者对百姓的关心,以及身处逆境也要有所作为的胸怀和责任等。‎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有位从岳州到滁州来的人,带着滕侯的书信、洞庭湖的全图对我说道:“希望能为滕侯所建的新堤写一篇记文。”我打开书信和地图,见从岳阳门到金鸡堤的右方,有一道隆起的标记,又高又长,名叫偃虹堤。我问来人此堤是何人所修,客人回答说:“是我岳州郡守滕大人修建的。”我又问修建这道堤坝能带来何种利益,客人回答说:“洞庭湖乃是天下最险要的去处之一,而岳州又当湖北、湖南、夔州、成都四路的要冲。以往在湖中来往的船舶,进到湖中却无处停泊,故而都只能停靠在南岸津渡,那些需要到岳州办事的人,到州衙十分遥远,往来也很辛苦,又经常遇到狂风巨浪的袭击,有颠覆沉没的危险。如今到岳州的船只都可以停靠在偃虹堤下,需要到州衙办事的,既便捷又没有危险。”我继续询问此堤的大小规模、用了多少劳力,客人答道:“堤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是自上而下增加二尺,堤的最上部厚度相当于底部的三分之二,总共用了一万五千五百个劳力,没用一季就建成了。”我又问此堤修建之前是如何谋划的,客人回答说:“州里把这个计划上报给转运司,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该计划是否可行,反复了数次,最终上报朝廷,由三司来最后决定,三司审议后认为可行,这些上级部门一概没有改变我们滕侯的方案。”客人说完催促我道:“这是有德之人的举动,完全值得为此写一篇记文。”‎ - 26 -‎ 大凡考虑百姓利益比较深入的人,在谋划某些事情时都是十分精审的,所以能做到用工少而取得的功效却很大。就是这道百步之长的堤坝,却可以抵御天下最险恶的风波和无法预料的凶险,惠及了当地百姓,同时也方便了湖北、湖南、夔州、成都广大地区出行之人,只要是往来于湖中的人,不论远近,都会享受到这道堤坝带来的便利。而岳阳又是四路往来的要冲,每天往来船只需要在此地停泊的,不知道要有多少艘呢!如果堤坝的土石有幸长久不坏,那么滕太守惠及的人事,还能用数字来计算吗?事情不怕做不成,只怕时间久了容易损坏。建筑者最初并不是不想让它长久坚牢,然而后来者却经常会把它荒废弃置。自古以来那些有道德有才干的仁人,总想着为百姓兴利除弊,他们留下的遗迹到处都能见到。如果后来者都能像初建者那样用心,那么百姓直到今天依然能够得到实惠,普天之下还有不受恩惠的事情发生吗?这也正是滕太守担心的事,所以托我写篇记文留给后来者。‎ 滕太守志向远大、才干超群,是当世颇有名声的良吏。眼下正是朝廷用兵用人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朝廷的重用。还没能建立丰功伟业,便被迫退下担任了一州太守,其实他并没有用太多的心思,只是略施其余,希望能给一州百姓带来一点恩惠。由于他深思熟虑,故而事半功倍,这种做事的方法很值得后来者效法,这是我写这篇记文的第一个理由。不单纯为了博取当世人的赞誉,而是考虑如何让子孙万代都由此获利,告诫后来者不要将它废弃,这是我写这篇记文的第二个理由。岳州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希望有人为滕太守留下一篇记文,这是我写此文的第三个理由。有上述三个理由就不能不写了,于是写下了此篇文字。‎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相关链接:‎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 26 -‎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哎,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第Ⅱ卷 四、(2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什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②翠微:清翠的山坡。③松凤:古琴曲,即《凤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④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体裁上,“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作品格律诗的特点。‎ B. 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寂寞之感。‎ C.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运用了白描手法,是为了突出山人生活环境的简朴。‎ D. “美酒聊共挥”-句描绘出宾主欢言笑谈、畅饮畅聊欢乐的场景。‎ ‎15. 从炼字角度赏析“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句。‎ ‎16. 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原因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入”和“拂”两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走进竹林中的幽深小径,树枝上下垂的藤蔓拂着行人衣裳,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 ‎16. 诗人白天游山,山中美景令人神怡;日暮投宿,田家的恬静令人称羡;主客畅饮,忘机的欢快令人沉醉。‎ ‎【解析】‎ ‎【14题详解】‎ - 26 -‎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作品格律诗的特点”是错误的。“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从字义和词性上都对的不工整,体现的不是格律诗的特点,应是古体诗的特点。‎ B项,“油然而生寂寞之感”是错误的。根据情境可知,此处“苍苍”应该是对日暮时分作者所见色彩的描述,而不是体现作者寂寞的情感。‎ C项,“是为了突出山人生活环境的简朴”是错误的。这两句诗运用了白描手法,显示出诗人与主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练字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找到那个字用的生动传神,然后解释该字的含义,如果有手法的话要体现所运用的手法,最后指出运用该字所达到的效果,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首先指出本句诗中“入”和“拂”这两个动词运用的最生动传神,然后指出所运用的手法,这两个字应是人才有的动作,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体现的是环境的恬静,表达了作者对这样田家庭园的赞美羡慕之情。‎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整理。‎ 本诗一至四句描写诗人白天游山看到的山中美景,山中美景令人神怡。五至十句写日暮投宿时,田家的恬静悠闲的生活,田家的恬静令人称羡。最后两句写豪饮的畅怀,遇知己,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的欢乐喜悦之情。‎ ‎17.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 ‎(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________________,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贾谊《过秦论》‎ ‎(3)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 26 -‎ ‎(4) _______________,訇然中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从反面阐述了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心浮气躁的道理。‎ ‎【答案】 (1). 烽火扬州路 (2).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3). 隰则有泮 (4). 洞天石扉 (5). 蟹六跪而二螯 (6).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直接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烽”“弩”“隰”“泮”“螯”“鳝”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烛照无人苍茫时 杜怀超 ‎①水烛,其实就是菖蒲,亦名香蒲。我更青睐于水烛这个诗意的名字,水是滋润万物的元素,烛是照彻万物的光亮,水烛拥有照彻水面之下与内心之中的光芒,是世间少有的音符,是充满灵性的想象。‎ ‎②水烛生活在水中,茫茫水域,无花无柳,却有这么一丛植物,从水底滋滋冒出来,遍身裹满碧绿,密匝匝地林立于水面之上,苍白空洞的时空充溢着生命的涌动。然后从深邃无言的水面上,从碧绿的内部,开始孕育,开花,到了秋天,茎干上端就会生出艳丽的蒲棒来,越到深秋越是膨大,颜色也由刚开始的淡黄逐渐变深,棕黄,直至绛黄。‎ ‎③水烛本身的绿就够人细细品味了。能使一江春水,化作万顷绿波,摇曳在水波之上,拓展生命的足迹,让我们看到水是活的,甚至水面上的日子都是那么充满灵气。水烛看上去是纤弱的,不禁水面上的风雨,却蕴含着无限的坚韧之劲,从虚无处葳蕤一片绿地。在苍茫辽阔的水面上,一丛丛水烛在彰显着什么?一片水域的孤独伴随着一群水烛的孤独,一个万物相依的境界呼之欲出,水为水烛而生,水烛是点亮水的眼睛。那高飞的鸟群,偶然会把这片清凉的绿地当做停息的月台。‎ - 26 -‎ ‎④每一种植物,都是一盏灯。水烛的最后,上演的是灯火星散的一幕:西风下,原本凌波的傲然,只幻成了一绺绺的丝缕、团絮状物,带着细小的种子飘散四方,无数鲜活幼小的生命从四面八方开始新的跋涉。而在水底深处,水烛的根依然还在。根在,水烛就不会消失,那光芒就不会熄灭。‎ ‎⑤我关注水烛,他们独处水域一角,在不知名的时空里,潜滋暗长,抽出细长碧绿的叶子,长出赫黄色的蒲棒。无数柔弱与秀美的绿叶,在晨曦的微风里,恰似披着长发的女子,站在诗经吟唱的河畔,遥望着,沉思着。‎ ‎⑥据《礼记》记载,周朝时水烛与人们的生活就纠缠在一起了。农人把水烛的叶子晾晒干后,编成修身养息的蒲席。轻盈的蒲席,托着沉重的肉身,安置着农人栖息的夜晚。随着对水烛的熟稔,农人对水烛有了新的开拓。斗笠、草鞋、草席、草扇、草帘等走进了农人生活中。农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在旷野中行进。‎ ‎⑦一旦一件物什与生命、生活息息相关,这物什就会变得神秘而深邃,水烛亦是。当水烛变成了传说中捉鬼专家钟馗手中的蒲剑,或走到端午的门楣,信奉自然、神灵的农人立马恭敬起来,这水烛不再是一棵植物,物性消失,神性生成。至今,多少农家小院,端午时节依旧高挂水烛、艾草,祛邪避灾。‎ ‎⑧诗人们,则在水烛身上,找出性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这蒲苇就是水烛。坚韧的水烛恰似《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执著爱情,至死不分离。这场爱情悲剧里,水烛由自然物转化成人的情感的承载物。这绵绵不断的情思,正是水烛与生俱来的气质,是大自然最牢不可破的的爱。‎ ‎⑨一件件水烛的草编织品,似乎是我们生活的昨日镜像,用反光的方式,用可以穿透时空的自然之物,越过沟壑与深渊,抵达我们层层栅栏与樊篱的内心。用粗糙代替精细,用简朴代替豪华,用原始代替包装,还原生活的面目,还原生命的根本,还原人类的最初行走。在当今生活的微弱光亮中,我倍加怀念千百年前古人穿着蒲草鞋行走的背影,怀念那坐着蒲草垫挑灯夜读时的月色。因为在这些水烛编织品面前,我们找到了一种久已消失的光芒,与古人简朴生活的心灵互应、对接。正是水烛编织品,让我们复杂、浮华、虚化和迷乱的生活里有了本真的镜像,有了与日月星辰同在的草木本色。‎ ‎⑩几千年前,我们就是靠着水烛、水芹之类走出时间的荒原,走出历史的封面。草根、草叶、果实、花朵等曾都是我们的腹中之物,一天,一年,一百年……用坚韧和卑微养活着人类。那时我们都是匍匐着身子在大地上寻找,我们的头颅我们的身子高不过任意一棵水烛。而现在,沿着水烛的微光,我们或许还能找到那些本真、质朴、坚韧……至少,在苍茫的寒冬,我们不至于在水烛四下纷飞之际,瞬间白头。‎ ‎(选自《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02日 24 版,有删改)‎ ‎18.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水烛的形象特点。‎ - 26 -‎ ‎ ‎ ‎19. 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句子。‎ ‎ ‎ ‎ ‎ ‎20. 如何理解“正是水烛编织品,让我们复杂、浮华、虚化和迷乱的生活里有了本真的镜像,有了与日月星辰同在的草木本色”句子的含义。‎ ‎ ‎ ‎ ‎ ‎21. 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本文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 ‎ ‎ ‎ ‎ ‎22.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本文使用议论、抒情、叙述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B. 本文使用比喻、拟人、借代、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于感染力。‎ C. 文章借水烛形象的美丽,呼吁对大自然原生态的保护和对破坏生态平衡的斥责。‎ D. 文章的开头用水烛有“照彻水面之下与内心之中的光芒”“是世间少有的音符”赞美语言,是文章抒写情感的总起。‎ E. 第五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写水烛的形象,转入下面对水烛引起的沉思与遐想的抒写。‎ ‎【答案】18. 充满灵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外表柔弱而内心坚韧;孤独中彰显着力量;柔弱而秀美;本真而质朴。 ‎ ‎19.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烛坚韧的特性,表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执著与忠贞。(2)意象优美,水烛由自然物转化成人的情感的承载物,绵绵不绝的情思与水烛与生俱来的气质,交相辉映。(3)引用经典名句既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又丰富文章文学文化内涵,使得文章更厚重,更具诗意美。 ‎ ‎20. 用比喻的修辞(把镜像喻水烛编织品)说明水烛编织品的简朴、原始、粗糙,是我们物质生活的本真,即在物质生活上追求朴素 “与日月星辰同在”是说朴素的精神永恒长存。 ‎ ‎21. 本文中作者通过①对充满灵性、生命力旺盛、柔弱而坚韧、孤独中彰显着力量、本真而质朴的水烛形象与②精神的抒写和赞美,③反思了当下人们复杂、浮华、虚化和迷乱的生活状态,④呼吁人们重构人类自身的精神家园,⑤回归本真、质朴、坚韧的生活状态。) 22. BC - 26 -‎ ‎【解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概括事物形象特点的思路是由外及内,由外在形态特点到内在精神特质。先找到有关描写水烛形象的区间,后分点概括。由“充满灵性的想象”可概括出“充满灵性”;由“苍白空洞的时空充溢着生命的涌动”可概括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由“水烛看上去是纤弱的,不禁水面上的风雨,却蕴含着无限的坚韧之劲,从虚无处葳蕤一片绿地”可概括出“外表柔弱而内心坚韧”;由“一片水域的孤独……是点亮水的眼睛”可概括出“孤独中彰显着力量”; 由“无数柔弱与秀美的绿叶,在晨曦的微风里,恰似披着长发的女子”可概括出“柔弱而秀美”; 由“用粗糙代替精细,用简朴代替豪华,用原始代替包装,还原生活的面目,还原生命的根本,还原人类的最初行走”可概括出“本真而质朴”;答满4点给满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明白这几句诗的含义,蒲苇纫如丝,体现了刘兰芝对焦仲卿的爱情的坚韧、忠贞。然后再结合本题做答,“水烛看上去是纤弱的,不禁水面上的风雨,却蕴含着无限的坚韧之劲,从虚无处葳蕤一片绿地,可得出“外表柔弱而内心坚韧”这与刘兰芝是相似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这类题目解答时最重要的是将其放置于原文,联系上下文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该句子中有没有具有象征含义的意象出现;二句子中有没有指代很强的代词出现;三句子中有没有比喻句,其中隐喻要格外注意;四有没有言外之意;五是否是一个表意矛盾但又不矛盾的句子。把镜像喻水烛编织品,说明水烛编织品的简朴、原始、粗糙。“与日月星辰同在”是说朴素的精神永恒长存。‎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题详解】‎ - 26 -‎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是观点加分析。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首先,通读全文,明确作品内容和作者情感,文章表现了对充满灵性、生命力旺盛、柔弱而坚韧、孤独中彰显着力量、本真而质朴的水烛形象与精神的抒写和赞美。第二,联系现实。当下人们复杂、浮华、虚化和迷乱,我们要从水烛形象中得到启迪。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及选项的要求,在文中找出与选项相应的内容,加以比较,区分表达上的差异,由此作出判断即可。B项本文主要运用的是比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C项理解错误,应为文章借水烛形象的美丽,反思了当下人们复杂、浮华、虚化和迷乱的生活状态,呼吁人们重构人类自身的精神家园,回归本真、质朴、坚韧的生活状态。‎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 六、(11分)‎ ‎23.某中学将于2020年6月27日举行2020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X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一处标点符号运用不规范,两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 ‎①我校将于2020年6月27日早8时在普育广场举行2020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②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③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④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⑤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X班班委会 ‎2020年6月16日 标点符号运用不规范的一处是:‎ ‎(1) 改为 ‎ 词语运用不简明的两处是:‎ ‎(2) 改为 _‎ ‎(3) 改为 _‎ 词语运用不得体的三处是:‎ ‎(4) 改为 _‎ ‎(5) 改为 _‎ ‎(6) 改为 _‎ ‎【答案】(1)“义务”后面的分号改为逗号。‎ ‎(2)“实属是”改为“实属”或“是”。‎ - 26 -‎ ‎(3)“抽出时间拨冗”改为“抽出时间”或“拨冗”。‎ ‎(4)“家父家母”改为“家长(您)”。‎ ‎(5)“惠赠”改为“敬赠”。‎ ‎(6)“敬谢不敏”改为“深表感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某中学将于2020年6月27日举行2020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X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一处标点符号运用不规范,两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 标点符号运用不规范的一处是“义务”后面的分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分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和因果等,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而“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两个分句之间不是并列关系,且“责任、义务”“勇敢、担当”中间用顿号隔开,那么两个句子之间应该用逗号更合适。‎ 词语运用不简明的两处是:“实属”中的“属”就等于“是”,所以“实属是”语意重复,应删去“是”或“实属”;“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与“抽出时间”重复,应删去“拨冗”或“抽出时间”。‎ 词语运用不得体的三处是:“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中“家父家母”使用不当,“家父家母”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母亲,此处可以改为“家长”;“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此处用于自己赠给别人,不得体,应改为“敬赠”;“敬谢不敏”意思是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用在这里不得体,应改为表达感激之类的词语。‎ ‎24.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朋友圈,请从《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中选择两个人物,描述他们朋友关系的情节。要求:描写为主,符合原著,不超过80字。‎ ‎【答案】黛玉的朋友非宝玉莫属,彼此都将对方视为知己,黛玉会为宝玉的两块旧手帕垂泪到天明,宝玉会为黛玉的诗歌暗自潸然,更会为黛玉痴傻到不省人事。‎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情节、名著人物、名著的主题的鉴赏评价能力。学生要在平时阅读名著的时候,要注意认真把握名著的情节内容,要准确评价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要注意把握住名著的主题。‎ - 26 -‎ 题中要求给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创设一个朋友圈,可从《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这就要求考生熟悉作品中的人物,熟悉人物身边的朋友,同时要选择一个中心人物,并且围绕着中心人物及次要人物的关系进行作答和分析,要注意在分析人物关系的时候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情节内容。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与关羽,可以写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寻刘备;《红楼梦》中也可以写黛玉与香菱,黛玉教香菱学诗;《论语》中亦师亦友关系的更多,如孔子与子路、曾西、冉有之间思想上的交流等。‎ ‎【点睛】文学名著备考技巧:‎ ‎1.熟悉考纲限定必读的名著,了解全书的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把握全书的主题思想和语言风格;精读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章节,做到点面结合。‎ ‎2.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设问指向和要求组织答案,切忌答非所问。力求答案语言简明、连贯,书写字迹工整,标点规范。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规范。‎ ‎①识记辨别类题型。这种题型主要有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或既填人物又填故事。复习备考时要熟悉了解每一部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注意辨别,防止人物姓名错乱和情节记忆紊乱。‎ ‎②理解概括类题型。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复习备考中,应该在直接读原著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加强概括归纳的训练,尤其是对表现人物个性形象的重点章节和场面,能做到用书面语言来概括复述。‎ ‎③赏析评点类题型。这类题一般是有人物评述、内容评析、人物思想评析等类型。考查用简要的文字对作品的意义作赏析。‎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精准扶贫,共建共享,一群人可以帮助一户人,一户人可以带动一村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是休威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以高二毕业生的身份给长辈写一封信,谈谈你报大学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方向和理由,表达你对未来的思考及畅想。‎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6 -‎ ‎【答案】参考范文:‎ 做众行者中的引路人 亲爱的爷爷:‎ 您好!今天没能在毕业典礼上见到你,我迫不及待地想和您说些心里话,不如就上回您问我想报什么志愿讲起吧,再有借此机会,向您谈谈我对未来职业规划的看法和个人畅想。‎ 还记得您总跟我说,我们这一辈人特别冷漠,彼此之间的来往看似很少,每个小孩都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当时我还在想,这或许就能成就个体幸福呢?这一定不过是社会原子化的趋势写照,可是在经历高考冲刺后,我才惊觉人际联系之紧密,我才真切感受到个体到群体的扩展性力量,群体对个体的包容性美好,在一次次加油鼓励,一次次拥抱哭泣后,我明白了独与群的互联互通,我明白了群中独的携手同行。于此时,我不愿再做独善其身的“孤举者”,而要成为并步齐驱的“众行者”。因此,我想报考社会工作学来跳出时代认为00后难以摆脱的私己窠臼,投身群众性服务型公益事业,拥抱和谐多元的公共空间。‎ 当然,您或许又要问我:你知道社会工作都要到最偏最苦的地方去实践吗?你有信息有能力帮助别人吗?你真的作好准备与他人命运休戚与共吗?我想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知道国家正在践行“先富带动后富”原则,号召我们心意点生力军建乡村,共享扶贫成果;我也知道地球的某些角落里,受歧视受侮辱挨饿忍冻的人们等待正义的解救,我正是希望自己的职业使命与更多人的命运相连结,才愿意选择这条守望相助的“羊径小路”,期待“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康庄大道在社会工作和服务普天大众中走出来,引向高蹈共赢之路。‎ 还记得疫情中您总在微信群里转发“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我也深深感动于人们的同理心和社会担当,感动于中外的友好合作和真诚共享。新冠疫情中全人类的互利共赢和友善互助让共建大同世界的共同信仰再次被构建,让既得利益者和暂时领先者走出粉色泡泡的幻想,让精神困顿和灵魂麻木的个体少了“关我何事”的冷漠。全球不分国界,社会不分你我,每个人每个群体每个国家都在人类共同体的历史上担起了合作的普遍性责任,让自私自利的欲念寸草难生。我作为即将投身大学学习和社会建设的青年后浪,若不抓住时机,抓合作互助的弓弦在个人与社会的同一种枕戈待旦,怎能真正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发个人之光,燃人类之火?‎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爷爷您已筚路蓝缕启山河,我怎能不担时代之责,走好命运共同体的协同大道呢?相信您也会认同我的梦想,赞许我践行合作济世之道。‎ 敬祝 - 26 -‎ 身体健康 ‎ 您的孙子 XX年XX月XX日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话题的背景叙述。第一段侧重个体和群体形成的互帮互助的共同体,比如精准扶贫,一个人可以帮助一户人,一户人可以帮助一村人。第二段共同体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全人类,从写作逻辑上看,这两段逻辑上构成一种递进和深化。最后一段是总结句,再一次突出这篇作文核心是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考生要在这个话题的基础上进行立意。‎ 第二部分,是任务背景叙述。考生有两个任务可选,任务一是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篇毕业演讲稿,谈谈对未来的思考的畅想;任务二是给长辈写一封信,谈谈大学志愿填报和职业规划的方向,并要求说出选择的理由。‎ 从操作性来看,这两个任务都十分贴近考生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大学志愿填报,这是横亘在每位高考生面前的一道重要的人生选择题。总的来说,无论选择哪个任务,相信大部分考生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只不过,谈未来畅想的任务一会稍微抽象一些,这就考验学生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至于任务二,谈志愿和职业规划,问题很具体,看似很好写,但也要避免行文“干巴巴”,不要一直都讲自己的事情。‎ 第三部分,是写作要求阐述。跟其他多任务的驱动型材料作文一样,无论选择哪一任务,考生都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和任务对象,贴合时代背景,符合相应的文体要求。‎ 比如选择任务一的考生,就要注意演讲稿在格式和语言上的要求,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交互性和宣告性,不能脱离写作对象行文。选择任务二,注意语言的得体,还要注意书信体的要求。‎ 参考立意:‎ ‎1、既然相遇,为何不共担风雨?‎ ‎2、个群相融,命运共同 ‎3、融于人,融于世 素材积累:‎ - 26 -‎ ‎1、在一个新的时代里面,我们再也见不到《诗经·秦风》中那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热烈场面,但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精神依旧传承至今。“樱花树之下,没有陌路人”,在中国向日本捐赠的口罩物资上,写着这句日本俳句诗人小林一茶的诗。虽然没有去过日本,没有到过樱花树下,但是我似乎看到了树下的两个异国人互帮互助的场面。“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相逢,也许不是因为远行,而是因为一次共同的遭遇让我们走在了一起。那么既然相遇,又为何不共担风雨呢?‎ ‎2、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两地相近,同经风雨,我想王昌龄这句诗虽然是写对友人柴侍御的思念,但如今,似乎也可以把它理解成“同处一片云雨之下,共睹明月,又何必把彼此当作异乡之人呢?”即使异地他乡,也无法隔断“千里同好,坚于金石”的意念。也只有这样的意念,才能获得共同的胜利。2月8日的晚上,48名来自宁波鄞州的医疗工作者接到通知,来不及多想,便在简单收拾行李后,连夜集结完毕驰援武汉。我想,这不仅是团队的团结,更体现着一种国家力量的团结。而这种团结,又凝结着一种英雄的无畏。‎ ‎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何止如此,国与国也是一样。“岁寒松柏,长毋相忘”“ 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这些穿越时空的文字,虽然来自国外,但一样表达着我们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之间的共同情谊。或许我们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字,但是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并肩”才是最好的选择。‎ ‎“雾尽风暖,樱花将灿”。无论我们将来走在何处,只要凭借的是爱与正义的信念,那么我想,在无数个未知的将来里面,就像意大利歌剧《图兰朵》的歌词所写,黑暗必将过去,“黎明时我们终将获胜!”‎ 层次分析:‎ 文章第一段交代了写作的缘起,亲切自然且体现了孙女对爷爷的依恋,并以两代人当前共同关切的问题展开交流,既是对长辈关怀的回应,也是对个人思想的梳理。‎ 文章第二段表达了自己在经历人生重要关节点——高考——之后,对长辈人生智慧和自己、以及自己这一代人的重新认识,并据此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自己“投身群众性服务性公益性事业”的志向,有思辨意味。‎ 文章第三段通过对爷爷的连续追问,再次重申自己的立场。并对自己的选择作出进一步解释,认为“希望自己的职业使命能与更多人的命运相连结……”,揭示出个人选择与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关系。‎ 文章第四段以引述爷爷转发的名言,引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并站在此高度审视群体、个体的责任,表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意识。文 - 26 -‎ 章最后一段,以爷爷为榜样,以反问句式收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寻求同识,既体现了书信的交流功能,同时也与首段呼应,熨帖自然。‎ ‎ ‎ - 26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