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50 KB
- 2024-01-09 发布
六盘水市第七中学2020年秋季学期9月月考
高二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试卷满分:100
1、 本试卷分为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 52分。
2、 第Ⅰ卷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12小题,共48分。其中1-8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9-12小题有多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选的得2分,多选或错选不得分)
1.下列物理量是标量的是( )
A. 动量 B. 动量的改变量 C. 机械能 D. 冲量
2.在感应起电中,带负电物体靠近带绝缘底座的导体时,如图所示N处将( )
A. 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 以上答案均有可能
3.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速度υ竖直向上抛出,经过一段时间后回到抛出点.不计空气阻力,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整个过程中,小球重力的冲量是
A. 0 B. mυ C. 2mυ D. -2mυ
4.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若保持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带电量都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库仑力变为原来的
A. 倍 B. 倍 C. 2倍 D. 4倍
5.如图所示,木块B与水平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B内,入射时间极短,而后木块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关于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②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
③木块压缩弹簧过程中,系统总动量守恒
④木块压缩弹簧过程中,子弹、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6.如图,质量为M的小车A停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表面粗糙.质量为m的滑块B以初速度v0滑到小车A上,车足够长,滑块不会从车上滑落,则小车的最终速度大小为( )
A. B. C.零 D.
7.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A、B是一电场线上的两点,则A、B两点的电场强度( )
A. 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B.大小不等,方向相同
C.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大小不等,方向不同
8.关于电场强度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E=知,若电场中某点不放检验电荷,该点场强E为0
B. 由E=知,若q减半,则E变为原来的2倍
C. 由E=k知,以Q球心、r为半径的球面上,各点场强均相同
D. 由E=k知,Q不变时,r越大,场强越小
9.关于点电荷和电场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点电荷和电场线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B. 点电荷是理想模型,而电场线不是理想模型
C. 点电荷和电场线可以等效替代它们各自描述的对象
D. 电场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与点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10.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A:MB=3:2,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的弹簧,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A、B两物体被反向弹开,则A、B两物体滑行过程中( )
A. 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之比为2:3,A、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 若A、B所受的动摩擦力大小相等,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D. 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则A、B、C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1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E=F/q只适用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B. 公式E=F/q式中,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q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的电量
C. 在一个以点电荷Q为中心,r为半径的球面上,各处的电场强度都相同
D. 在库仑定律的表达式中,是点电荷Q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1处的场强大小;而是点电荷Q1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2处的场强大小
12.光滑的水平面上,用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kg的A、B两物块都以v0=6m/s的速度向右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如图所示.B与C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在以后的运动中,当弹簧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时( )
A.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为EP=10J B.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为EP=12 J
C. 物块A的速度是3 m/s D. 物块A的速度是6m/s
二、实验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3.如图,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_______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
(2)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
A.m1>m2,r1>r2 B. m1>m2,r1m2,r1=r2 D. 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