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50 KB
- 2023-12-29 发布
乾安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3.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C.反对君主制,实行法治 D.建立君主立宪制
4.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句话的含义是: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 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
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 D.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
5.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
A.提倡古典文化 B.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
C.反对天主教会 D.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6.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
A. 《氾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
7.“王者不可以不知天……天意难见也,其道难理。是故明阳阴入出实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小大广狭,所以观天道也”,这段史料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A.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B.董仲舒:天人感应
C.荀子:天与人不相胜 D.董仲舒:三纲五常
8. 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
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
A.工厂手工业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运动 D.意大利的统一运动
9.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0.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材料反映了卢梭
A.天赋人权的思想 B.直接民主的思想
C.代议制民主的思想 D.社会契约的思想
11. 某研究性学习课题组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认为哪些是最适宜的
①造纸术一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②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着
③火药一荡平西欧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④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 “他几乎神一般的思维能力,最先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这里的“他”是
A.牛顿 B.哥白尼 C.伽利略 D.达尔文
13. “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它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截然无关的地球上的物体运动规律和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统一的理论中”,材料中的理论应指
A.太阳中心说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C.量子论 D.相对论
14. 胡适原名胡嗣。1905年下半年,在上海私立澄衷学堂读书时,受新式教学影响,有人改名孙竞存,有人改名杨天择,胡适接受二哥的建议取名“适之”。由此可见,影响学生改名字的教学内容可能是
A.相对论 B.进化论 C.量子论 D.唯物论
15.纳赛尔(19521970年任埃及总统)曾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民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我们生活在个新的世界里。”由此可见
A.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全球迅速发展 B.二战后埃及人民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
C.大众传媒深刻影响政治民主化进程 D.民族独立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
16.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机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的观点是: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17.“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C.二战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爆发
18.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l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
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 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19.王富仁教授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每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1859-1889-1919-1949-1979-2009,每一阶段都有文化的具体特征。其中对1889-1919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从学制度到学思想,国人的思想解放不断加深
B.“中体西用”的主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C.马克思主义从传入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
D.这一时期的各种思想“犬牙交错”,异常复杂
20.南戏在宋代兴起,《宋书》载:“金阊(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材料反映了南戏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A.市民休闲娱乐的需要 B.城市商业的兴盛
C.宋代文人阶层的扩大 D.统治者的推崇
21.柳永,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他生活的时代,反映市民阶层需要的话本和词兴起,文人画、尚意书风、风俗画崛起。上述现象说明宋代文学艺术:
A.形成了平等自由的学风 B.平民化与个性化趋势并存
C.个性化倾向十分突出 D.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
22.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互联网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B.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互联网是学习知识最为重要的手段 D.互联网具有着其他媒介的传播功能
23.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24.“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这句名言突出捍卫了
A.人的平等权 B.人的自由权
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权 D.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
25.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他高于同代官僚之处,除主张严禁鸦片外,最重要的是他
A.为官清廉正直 B.关心人民疾苦
C.坚决抗击外来侵略 D.主张开眼看世界
26.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27.下列哪一思想内涵与“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相一致
A.维新思想 B.三民主义思想
C.新文化运动 D.三个代表
28.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开始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先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
29.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
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 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力主实行政治改革
30.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有了新的内容,这里的“新”指的是( )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开始了文学革命
C.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D.开始成为一场政治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40分,其中31题14分、32题8分、33题18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用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的原因。(4分)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李贽在当时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3)结合以上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 (8分)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印刷术、指南针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 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2分)
(1) 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2分)
(2) 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2分)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魏源曾经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4分)
(2)材料二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理解这一观点?(4分)
(3)较之材料一、二,材料三的内容又有何进步之处?(4分)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4分)有什么重大影响?(2分)
高二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C
C
D
D
B
B
C
A
B
A
A
B
B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A
B
B
B
C
B
B
D
C
C
B
D
C
二、非选择题:(31题14分、32题8分、33题18分)
31、答案:
(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2分)
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2分)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更改(2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变化。(2分)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2分)
(3) 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作用(2分);但是,后来僵化保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2分)
32.答案:
(1)战国。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 (2分)
(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2分)
(3)旧中国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2分)
(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2分)
33.答案:(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二认为中国的大祸在国内“民权之说”。(4分)
(2)洋务派的观点。中学为体指保持封建制度为根本,西学为用指用西方科学技术为手段。根本上讲,学习西方技术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4分)
(3)材料三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提倡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4分)
(4)联系:材料四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区别:前者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后者学习马克思主义。(4分)
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指导思想。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