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 MB
  • 2023-12-18 发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狼牙山五壮士》PPT课件 (5)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狼牙山五壮士 6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第 二 课时 1. 复习所学内容,说五壮士的事迹。 2. 感悟壮士们英勇顽强、毫不畏惧和舍生取义的精神。 学习目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接受任务→ ( ) → ( ) → ( ) →跳下悬崖 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这是课后第 1 题哦!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阅读方法解密 列小标题 概念: 我们知道 , 文章的题目叫做标题 , 那么每个段落的段意加以提炼而成的小题目 , 就叫小标题。 方法: ①寻找重点词句 , 加以提炼。②概括各段段意 , 加以浓缩。③找准文章中心线索 , 并加以贯穿。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掩护任务的 ? 这说明了什么 ? ( 串珠问题 1) 五壮士是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接受掩护任务的。这说明了任务十分危险艰巨。 1941 年秋 , 日寇集中兵力 , 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从“集中兵力”“大举进犯”可看出敌人兵力强大,敌众我寡,五个战士接受的任务十分艰巨。 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默读第 2 自然,找一找五位壮士接受任务后具体是怎样做的?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读给大家听。 ( 串珠问题 2)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 ( )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 ( ) 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 ( ) 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 ( ) 一个圈,好使出全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 ( ) 紧紧的,全神贯注地 ( ) 敌人射击。 狠狠地打 吼 喷 抡 绷得 瞄准 1. 从这些词语中,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对日寇的痛恨、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坚定信念。 2.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段话描写了五个战士痛击敌人的战斗场面。文中“ 吼” “ 抡” “ 瞄准” 是动作描写,“沉着”“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是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战士们消灭敌人的决心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始终不能前进一步”说明了敌人的进攻受到重挫,“横七竖八”“许多”写出了敌人伤亡惨重,反衬出五个战士英勇顽强的精神。 默读第 3 自然,思考:准备转移时 , 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 ? 他们选择了哪一条 ? 为什么? ( 串珠问题 3) 一条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可以活下去,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是死路一条。他们选择了后面那一条。因为他们觉得群众和连队的安全更重要。 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 :“ 走 !”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 , 紧跟 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班长说的“ 走 !” 字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对人民深切的爱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紧跟” 则更表现出战士们非常赞成班长的做法,准备把敌人引上绝路,体现出战士们的英雄气概。 描写班长语言有什么作用?“紧跟”说明了什么? 将敌人引向棋盘陀 石头像雹子一样 , 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 , 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 , 向敌人头上砸去。 把石头比作“雹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头砸下时密集、迅猛、有力的特点,充分体现出了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 , 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拟声词 “叽里呱啦”是一个拟声词,形象地写出了敌人被五位战士打得狼狈不堪的情景。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 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 , 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这里的“眺望”和“望望”能否调换位置 ? 为什么? 不能调换,“眺望”是从高处向远处看,此时,部队主力已经远去,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眺望”也含有五位战士对部队主力转移成功的喜悦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望望”指看不远的地方,此时敌人离五壮士不远,不能用“眺望”,“望望”也含有鄙视敌人的感情色彩,所以不能调换。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中国共产党万岁 !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 这声音惊天 动地 , 气壮山河 ! 要读出壮烈豪迈的气势! 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表现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 五壮士在任务胜利完成后选择了跳崖,这表现出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 ( 串珠问题 4) 面对绝境,他们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大义凛然。 他们好像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又投身于一场新的战斗。 “说” “砸” “走” “ 跳” “昂首挺胸”等词准确生动地描摹了五壮士跳崖时的无畏与悲壮,表现出了他们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接受任务,拖住敌人 诱敌进山,痛歼敌人 再入绝峰,浴血奋战 英勇跳崖,壮烈献身 坚贞不屈 不畏牺牲 6 狼牙山五壮士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点面结合描写人物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点面结合”描写群体人物的写作方法。课文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班长马宝玉“点”的详细描写,使得班长马宝玉的形象更加高大;七连六班这个集体的“面”的概括性叙述或描写突出了他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举例: 课文中采用白描的手法,将五壮士杀敌的样子逐一作了勾勒,使其形象鲜明。 课文中还对五壮士进行了群体描写,如 : “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群体塑像与个人形象相结合,文章的层次感就突出了。 练一练: 请你仿照课文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物。 示例: 大扫除 为了给大家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 下午第三节课 , 我们学校举行了 “ 大扫除 ” 活动。 活动开始了 , 我们班的同学拿着抹布、筷子、垃圾袋 …… 窝蜂似地冲进目的地 —— 停车场。 到了停车场 , 大伙儿们便忙了起来。你看 ! 他们几个干得多起劲啊 ! 他们拿着筷子 , 配上铲子 , 将地上的小纸屑、石子、泥沙 …… 统统铲入了垃圾带。我也不甘示弱 , 拿起筷子夹起垃圾来。突然 , 我发现一个 “ 家伙 ”——— 大塑料袋 , 它被几块大石 压着 , 极难拉出来 , 怎么办 ? 放弃铲除这个“家伙”么 ? 不行 ! 塑料不会腐烂 , 会破坏我们的土质 , 影响植物的生长 …… 想到这儿 , 我召来几个小伙伴 , 大家一起使劲 , 只听一声 “ 轰 ”, 大石头被我们推开了。 “ 耶 ! 太棒了 ! 酷 ! 酷 ! 酷 !……” 我捡起塑料袋 , 将它扔进垃圾筒 , 又继续执行起捡垃圾的任务。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清理 , 学校大变样了 ! 变得干净、美丽 ! 欣赏着我们劳动的成果 , 同学们擦擦额头上的汗水 , 开心地笑了 ! 胸前的红领巾也似乎更加鲜艳 ! 刘胡兰 1947 年 1 月 12 日,天阴沉沉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包围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出卖,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被捕了,关在一座庙里。 敌人想收买刘胡兰,便对她说:“告诉我,村子里谁是共产党员,说出一个,给你一百块银元。”刘胡兰大声回答:“我不知道!”敌人又威胁她说:“不说就枪毙你!”刘胡兰愤怒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敌人从刘胡兰口里得不到什么,把她打得鲜血直流。刘胡兰像钢铁铸成似的,一点儿也不动摇。 敌人把刘胡兰拉到庙门口的广场上,当着她和乡亲们的面,铡死了被捕的六个民兵。敌人指着血淋淋的铡刀说:“不说,也铡死你!”刘胡兰挺起胸膛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是共产党员!”她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跟前。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那年她才十五岁。 1947 年 3 月 26 日,毛泽东主席听到这个消息,为刘胡兰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思考: 读完这篇文章你想对刘胡兰同志说些什么?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是因为什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