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4.00 KB
  • 2023-11-22 发布

2017-2018学年广西省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7-2018学年广西省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Ⅰ卷和Ⅱ卷,Ⅰ卷为试题(选择题和主观题),学生自已保存,Ⅱ卷为答题卷,考试结束只交Ⅱ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4.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5.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 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 ‎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 A.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7.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耍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十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抻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8.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9.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右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 )‎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 )‎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12.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13.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 ‎1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15.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16.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17.一个文弱书生最终成为驾驭千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成就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和“洋务派之父”。此人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奕 D.左宗棠 ‎18.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其主要原因是( )‎ A.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 B.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短工时 C.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 D.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压制 ‎19.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8年的上海,有人利用美元和黄金之间的价格波动牟取利润。有学者指出其存在史实错误,理由是当时( )‎ A.中国正面临内战全面爆发 B.上海已经沦陷为“孤岛”‎ C.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框架下 D.中国加入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0.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 A.《时务报》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 ‎21.传统科技伦理思想根植于古代农业文明,具有农业文明所有的精神气质。它随着传统科技实践的发展,内容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提升。这一结论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 )‎ A.重在探求科学原理 B.理论和实践并重 C.是生产实践的产物 D.重理论而轻实践 ‎22.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称赞美国的体制时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他称赞的是( )‎ A.三权分立 B.联邦制 C.中央集权制 D.两党制 ‎23.1997年,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说明英国王室( )‎ A.仍行使外交权力 B.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C.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D.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 ‎24.2015年7月10日,习近平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指出:坚持“上海精神”,打造本地区命运共同体,要继续以“上海精神”为指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相互尊重彼此利益,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以共赢理念促进发展繁荣。这表明中国(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25.至1959年,美国陆续在海外64个国家设立了158个图书馆和文化中心。1964年,美国图书输出量首次超过了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输出图书最多的国家。美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与英国进行文化的较量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对苏联进行文化反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迁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休止的,食疗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实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高程,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 材料二 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 ‎ 年份 ‎ 国内工商业、交通业及其他 ‎ 钱庄 ‎ 外国洋行 ‎ 外国在华银行 ‎ 合计 ‎ ‎1897年底 ‎ ‎70 ‎ ‎14 ‎ ‎12 ‎ ‎4 ‎ ‎100 ‎ ‎1898年底 ‎ ‎51 ‎ ‎11 ‎ ‎38 ‎ ‎0 ‎ ‎100 ‎ ‎1899年底 ‎ ‎85 ‎ ‎0 ‎ ‎15 ‎ ‎0 ‎ ‎100 ‎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 ‎(1)19世纪中后期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4分) ‎ (2) 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6分) ‎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2分)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2分)‎ 参考答案 ‎ 请切割题目时逐一小题切割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 ‎1—5 DABCB 6—10 BADAB 11—15 DCDAC 16—20 AADCB 21—25 CBBBB ‎ ‎26. ‎ (1) 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 ‎ (6分,任答出三点给6分) ‎ 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 ‎(4分,任答出2点给4分) ‎ ‎ ‎ (2) 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8分) ‎ ‎ ‎ 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 ‎ 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评价给4分) ‎ ‎ ‎ ‎ ‎ ‎27.(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3 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 (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 ‎ ‎ ‎ 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 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 ‎ ‎ ‎ ‎28.【答案】(1)状况: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4 分) (2)理由: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6 分) ‎ ‎(3)领域:民族工商业及交通业。(2 分) ‎ 作用: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2 分) 不足:在经营管理上依赖洋人,没有完全摆脱列强的控制。(2 分) ‎ ‎ ‎ ‎【解析】(1)19 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9世纪中后期中国被迫卷入西欧列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2)材料一“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可知近代银行 答案第1页,总2页 ‎ 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据“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可得出银行较强的融资能力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据“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杜洋商之挟持”可得出民族银行的建设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 ‎ ‎(3)第一小问领域,材料二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可知通商银行初期着重投资民族工商业及交通业;第二小问作用,银行资金向工商业和交通业倾斜,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第三小问不足,材料二“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说明银行董事成员由官僚、买办商人构成,‎ 与近代银行现代化架构相差甚远;“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 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说明银行在经营管理上依赖洋人,没有完全摆 脱列强的控制,难以获得独立发展的空间。 ‎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