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7.00 KB
  • 2023-11-13 发布

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辽宁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模块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50分钟 第I卷 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王阳明指出:“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致良知”也就意味着在自觉的伦理行为中,去证实、肯定和扩展人的存在。王阳明的思想 A.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范畴 B.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C. 主张通过外在的规范维护秩序 D. 突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致良知”即在自觉的伦理行为中,肯定人的存在,强调的是伦理的意志自觉原则,极大地突出了个体的历史责任感以及道德的自我意识,故D项正确。王阳明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性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故A项错误。王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是强调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宰性,不是指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故B项错误。 “主张通过外在的规范维护秩序”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 ‎2.宋代文献中妇女再嫁的事例颇多。《宋史,向敏中传》记载:北宋初年嫠妇(寡妇)柴氏欲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争相求娶,闹得不可开交。材料主要反映 A. 理学正统地位动摇 B. 门阀士族世风日下 C. 士大夫思想开明 D. 社会观念世俗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妇女再嫁的事例颇多”、“柴氏欲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争相求娶,闹得不可开交”可知商品经济发展,理学思想世俗化,故D正确。宋代理学是作为正统思想,故A 错。门阀士族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衰弱于南北朝。材料宋代时期门阀士族的影响已经不大了,故B错。开明一词通达事理,思想不守旧,宋代理学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士大夫们受其影响,士大夫思想开明这一说法不恰当,故C错。‎ ‎3.朱舜水是浙江余姚“四先贤”之一,他曾说:“为学之道,在于近里著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乎纯弄虚脾,捕风捉影。”这一观点与下列哪种主张最为接近 A. 春秋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B.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 C. 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雕虫篆刻,又何益哉 D.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则无伦物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朱舜水强调的是经世致用思想,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可知,A选项属于董仲舒的新儒学,错误;B选项属于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错误;C选项属于经世致用思想,正确;D选项属于李贽的异端思想,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4.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 江南文化成主流 B. 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 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 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答案为C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唐玄宗《观拔河俗戏》的信息反映宫廷娱乐,无法得出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的结论,排除B项;唐代诗歌题材多元,D项说法片面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5.“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湖北公安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表明明代文学 A. 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B. 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C. 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 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这是对儒家传统温柔敦厚诗教的反抗;汤显祖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两者都体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A项正确;“公安三袁”与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无关,排除B;CD项史实错误,排除。所以选A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等关键信息的意思,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可知答案。‎ ‎6.明末淸初,金圣叹择取历史上各体文学之精粹,选出“六才子书”,即“一庄子、二离骚、三史记、四杜甫、五水浒、六西厢”。李贽也有“宇宙间有五大部文章”之说,与上述吻合的有史记、杜甫、水浒。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这些著作真实地记录了历史 B. 文人们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C. 世俗文学登上大雅之堂 D. 商品经济下文学观念逐渐开放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明末淸初”“李贽也有“宇宙间有五大部文章”之说,与上述吻合的有史记、杜甫、水浒”中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改变了以往以雅俗文体的传统界定,将《水浒传》与所谓的雅文学一视同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文学观念的改变,故D项正确;A项错误,《水浒》是文学作品,不可能真实记录历史;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文人的批判意识,故B项排除;C项包含在B项之中。‎ ‎7.柏拉图认为,很多戏剧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把人性中的无理性部分当作重点的模仿对象,这些作品亵渎神灵、丑化英雄,同时摧残理性、滋养情欲。他意在强调 A. 人文精神易造成思想混乱 B. 戏剧应该取消以净化社会 C. 文艺衰微是由于民主泛滥 D. 文学艺术必须要富涵美德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把人性中的无理性部分当作重点的模仿对象,这些作品亵渎神灵、丑化英雄,同时摧残理性、滋养情欲”可知,柏拉图批判了很多戏剧为迎合观众而通过对人的无理性部分的模仿来亵渎神灵、摧残理性的做法,强调的是通过富涵美德的文艺作品来让人们应该追求幸福生活,故D选项正确;柏拉图批判戏剧作品中无理性的部分,强调艺术作品应富涵美德,没有体现人文精神易造成思想混乱的信息,故A选项错误;柏拉图强调的是戏剧应选取富涵美德的理性作品,而不是要取消戏剧,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中柏拉图对亵渎神灵、丑化英雄,同时摧残理性、滋养情欲的戏剧作品进行批判,无法体现文艺衰微,故C选项错误。‎ ‎8.美国学者特林考斯在其著作《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中的人性与神性》中,对早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思想中的宗教取向做了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得出重要结论:“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是一种基本在寻求将基督教义与世俗思想做出更紧密相连之神学综合的思想运动。”该观点主要 A. 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仍是宗教信仰虔诚的时代 B. 反映了基督教义与人文主义精神具有融合共同性 C. 表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源于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D. 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比中世纪思想更为“人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是一种基本在寻求将基督教义与世俗思想做出更紧密相连之神学综合的思想运动“可知,早期人文主义依附于基督教,两者有许多融合的共性,故选B。文艺复兴批判宗教神权,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要求将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排除A;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于16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要早于这个时间,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基督教义与人文主义的共通性,而非差异性,排除D。‎ ‎9.日内瓦从两方面彻底改革教会组织:一是大大简化教会组织和仪式;二是神职人员民主选举产生。其中牧师、圣师、执事和长老四种教职均“由公众投票选举”产生。民主教会建立的深远意义主要表现在 A. 有利于强化封建君主的权威 B. 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兴起 C.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改革使国王成为教会的最高首领 ‎【答案】B ‎【解析】‎ ‎【详解】日内瓦改革教会组织,牧师、圣师、执事和长老四种教职均“由会众投票选举”产生,为通过民主选举为特点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奠定基础,故B正确;封建君主是世袭的,与材料民主选举的信息不符,排除A;民主选举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存在必然因果关系,排除C;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神职人员,而国王是世袭的,D不符合题意,排除。‎ ‎10.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百科全书编写的热潮,开端是培尔编写的《历史与批评辞典》,其后半个世纪就有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波兰文等多种百科全书相继问世。其中英国学者钱伯斯的《百科全书》和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最为著名。百科全书的编写(  )‎ A. 促进了民主政治在欧洲的普遍实现 B. 实现了大众民主科学观念的普及 C. 有利于民主科学社会影响力的扩大 D. 矛头直指欧洲的封建神学世界观 ‎【答案】C ‎【解析】‎ ‎【详解】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是把当时的科学、神学、哲学等汇编起来,是传播启蒙运动思想的载体,因此大量百科全书的问世有利于宣扬民主和科学,答案为C;百科全书是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而不能说就促进了民主政治的普遍实现,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知识的普及,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针对封建神学的世界观,D错误。‎ ‎11.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 A. 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 B. 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 C. 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 D. 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近代西欧各国的反封建斗争以及建立的近代民主政体,对本国的文人创作、思想启蒙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科学革命的领域,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治发展的情况,与经济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制度构想的内容,也无法反映二者的吻合程度,故D项错误。‎ ‎12.1610年,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曼纽尔·迪亚士在《天问略》中文版中告诉中国读者,最近一位著名的西方智者已经设计制造了一个极好的工具。通过这个工具,月亮看起来放大了1000倍,土星的光环也清晰可见。下列评价与这位西方智者的科学贡献相符的是 A. 开创了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 开创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 C. 为生命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D. 为现代物理学提供理论基础 ‎【答案】A ‎【解析】‎ 从“通过这个工具,月亮看起来放大了1000倍,土星的光环也清晰可见”可以得知这个工具是望远镜。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给出的时间可知,这一位科学家是伽利略,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时间不符;C选项领域与题意不符;D选项时代不符。‎ ‎13.《西方文明史》写道:“首先是对个人创造力,以及对自然的毫不含糊的、全面的颂扬,无论是一朵花,还是一座山脉,大自然因其直接深刻地留在人的感觉之中而受到珍视。除了对生命之外,人们还可以根椐自己对自然的反应自由地作出各种解释,而不是仅仅反映一套一般的理性法则。”与这一特征相符的文学作品是 A. 《神曲》‎ B. 《巴黎圣母院》‎ C. 《老人与海》‎ D. 《人间喜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但丁《神曲》是梦幻与现实的交融,体现了现实主义倾向和浪漫主义精神相结合的特点,与题意所反映主旨不和,故A项排除;《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学,与题干“大自然因其直接深刻地留在人的感觉之中而受到珍视”“不是仅仅反映一套一般的理性法则”,即侧重于抒发个人感情,歌颂大自然,故B项正确;《老人与海》《人间喜剧》均属于现实主义作品,与题旨不合,故C、D项排除。‎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繁荣·浪漫主义 ‎14.近现代文学史上,英国某文学家从写印度的故事和关于英国的诗歌转而写作儿童文学,后来又转向描写野生动物、社会讽刺和关于船舶机器以及想象的越洋空中旅行的故事。时人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说,“只有艺术家才能使成人读者对关于动物行为和机器的书读的津津有味。”这一评价反映了当时 A. 现实主义文学引发社会共鸣 B. 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赞美 C. 西方社会精神信仰面临危机 D. 进化论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 ‎【答案】C ‎【解析】‎ ‎“转向描写野生动物、社会讽刺和关于船舶机器以及想象的越洋空中旅行的故事”属于现代主义文学,该流派主要是反映出西方社会精神信仰面临危机,C正确;A、B均属于现实主义特点和背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5.有人评价19世纪某画家的画作,认为它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有人挖苦说:“毛坯的糊墙纸也比它完整!”也有人说这位画家“在意的不是局部细节的真实和完善,而是变动不居的光色和由此产生的氛围”。下列美术作品的风格与评价相吻合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变动不居的光色和由此产生的氛围”可知,这是印象派的特征,选项B正确;选项A是浪漫主义,排除;选项C是现实主义画作,排除;选项D是现代主义画作,排除。‎ ‎16.康有为曾说,在此沉族破家、肝脑原野的危难关头,“与其分灭于外,惨为亡国之戮囚,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这反映出康有为 A. 积极策划限制君权以挽救民族危亡 B. 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C. 未能摆脱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束缚 D. 倡导以分权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康有为维新思想,材料“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反映了康有为主张通过付权于民来巩固清朝统治,说明他未能摆脱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束缚,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限制君权以挽救民族危亡,而是强调巩固清朝统治,故A排除;材料没有将其它制度与君主立宪制作比较,不能说明康有为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故B排除;“付权于民”并不等于分权政治体制,故D排除。‎ ‎17.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梁启超提出要反思一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反对“科学万能论”;有人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这场论争 A. 是新文化运动思想斗争的延续 B. 体现出国人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思考 C. 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D. 使国人认清了资本主义制度弊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梁启超提出要反思一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可知,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B正确;20世纪20年代中期,新文化运动已经结束,排除A;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就已经开始在中国传播,排除C;材料与认识资本主义弊端无关,排除D。‎ ‎18.1904年,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萌礙于中国,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由此可如,康有为主张 A. 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 B. 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 C. 中西结合呼唤制度变革 D. 托古改制实行全盘西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可以得出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更新,并且违背材料主旨,A项排除;C项说法违背材料主旨,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借助传统文化来宣传全盘西化的信息,材料强调的是西学中源,D项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提炼观点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例如,材料中“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其二,转化。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转化成“西学中源”,“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转化成“西方文化”。据此可知,其观点是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此外,理解和积累一些历史概念很重要,例如,西学中源。‎ ‎19.陈独秀称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国民“最后之觉悟”,又说“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在陈独秀看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 A. 倡导思想变革以改造中国社会 B. 呼吁民主革命以反抗君主专制 C. 提升国民素质以改变中国习俗 D. 宣传社会主义以推动政治变革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陈独秀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国民“最后”(最重要)的觉悟,又强调“国民性质行为”的改善是“根本之救亡”,结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及特征,可知这是作为激进民主主义者的陈独秀在宣扬思想变革以改造中国社会,而这也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主题,A项正确;君主专制已被1912年的辛亥革命推翻,B项时间不符,排除;陈独秀并非呼吁改革社会习俗,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宣传社会主义”,排除D项。‎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分析解答。‎ ‎20.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能够酿成大气,并不只是几个新思潮的“弄潮儿”一呼应的结果。胡适就曾以“逼上梁山”来表达他投身“文学革命”之初的切身感受。这说明 A. 特殊的历史条件呼唤了思想觉醒 B. 先进的知识分子引领了时代变革 C. 先进思想并不为当时民众所接受 D. 新文化运动存在过于绝对化倾向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新文化运动是社会大环境使然。与特殊的历史条件呼唤了思想觉醒的说法相似,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C项说法与材料核心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绝对否定传统文化和绝对崇拜西方文化的信息,D项排除。‎ ‎21.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强调:“调和是社会的一种天然趋势。人类社会有一种守旧的惰性,少数人只管趋向极端的革新,大多数人只能跟你走半程路。这就是调和,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用不着我们来提倡。我们走了一百里路,大多数人也许勉强走三四十里。我们若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他们就一步都不走了。”对此材料的解读,最正确的是 A. “新思潮”指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B. “调和”指新文化运动应有“模棱两可”态度 C. 指出了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旧道德”的必要性 D. 材料的“意义”在于强调新文化运动的艰巨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胡适指出调和的含义及例子可知,胡适认为革新家的责任认定一个方向走去,不要回头讲调和,体现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旧道德”的必要性,C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胡适认为新思潮指的是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叫做“评判态度”,也就是鼓励独立和思考,反对迷信和盲从。A选项错误。材料认为调和是人的一种惰性,是一种保守态度,这种态度阻碍了新文化运动发展,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的必要性,D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2.孙中山在1905年要求第二国际执行局接纳其党时强调,“采用机器生产,但防止欧洲已经发生的一个阶级剥夺另一个阶级的情况”“使工人阶级不必经受资本家剥削的痛苦”。由此可见,他 A. 追求有别于欧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形态 B. 试图努力将同盟会改造为社会主义政党 C. 认为实现民生主义必先废除资产阶级剥削 D. 认为实现民生主义比民族民主革命更重要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了孙中山要建立一个没有剥削的新社会,即孙中山是在追求有别于欧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形态,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不会将同盟会改造为社会主义政党,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根本就未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民族民主革命才是实现民生主义的前提条件,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3.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 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 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封建”或“半封建社会”的术语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在中国的膨胀问题,B选项排除。“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民众,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24.毛泽东说:“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 都是人民的敌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 的方法去解决,……而不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该论述 A. 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述 B. 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 C. 正确区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D. 认为阶级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毛泽东在论述中指出社会主义时期的社会矛盾包括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但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故D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材料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社会矛盾的论述,故A、B两项说法错误。‎ ‎25.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强调“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毛泽东旨在 A. 重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批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 C. 阐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性 D. 强调应首先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毛泽东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废墟上不能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意在强调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重要性,故D选项正确;《论联合政府》是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无关,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毛泽东强调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重要性,材料内容没有批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与否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 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推翻后不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C选项错误。‎ ‎26.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 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 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 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A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B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后(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合,D项错误。‎ ‎27.普朗克曾写道,“我把这整个的步骤描述成一种孤注一掷的行动……我已经和辐射与物质之间的平衡问题斗争了六年而没有得到任何成功的结果。这个问题在物理学中是有根本重要性的,必须不惜任何代价来找出它的一种理论诠释,不管那代价有多高。”普朗克旨在说明量子论 A. 是对前人理论的突破 B. 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C.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 诞生的偶然与必然 ‎【答案】D ‎【解析】‎ ‎【详解】“斗争了六年而没有得到任何成功的结果”“在物理学中是有根本重要性的”“必须……找出它的一种理论诠释”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普朗克的量子论是在经过多年研究没有成功的情况下被迫做出量子假设而诞生的,这说明量子论的诞生具有必然性与偶然性,D项符合题意故选D;材料没有反映量子论与前人理论的关系,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量子论的社会反响和影响,排除BC。‎ ‎28.1949年以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史学界围绕着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等五个基本理论问题展开的大规模讨论和争鸣,这被称为史学界的“五朵金花”。当时“五朵金花”的讨论 A. 有利于唯物史观的普及 B. 显现史学研究的碎片化 C. 导致了双百方针的中断 D. 加速史学理论的本土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上述五个问题的讨论是关于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史实的,所以是在运用唯物史观进行研究,故选A。“五朵金花”的讨论涉及到五个历史问题,不是碎片化研究,故B表述错误;双百方针是1956年4月才提出的,这个讨论是遵循双百方针的,所以C的表述不符合史实;这一讨论过程是关于中国史学理论的,但是与外来的史学理论没有关系,故D与题意无关,所以排除D;‎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9.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A. 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B. 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C. 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D. 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答案】B ‎【解析】‎ ‎“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说明该计划有利于改进当时农村经济粗放型特点,故B正确;A不符合现代化战略思想特点;C属于1992年以后;D是1995年以后。‎ ‎30.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歼一20、歼一10C红旗一22等六款新型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 A. 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 B. 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封锁 C. 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 D. 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 ‎【答案】A ‎【解析】‎ 国防力量的变化主要还是因为“科技强军”战略的实施,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封锁适合建国初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主要还是因为“科技强军”战略而非工业化提供保障,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是主要原因,也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国防力量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科技强军”。‎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文艺复兴运动起,欧洲开始独步世界文明的前列。在那个时代,“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这样一些思想,很合乎欧洲人的胃口。于是,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进化论”,被“误读”为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达尔文主义”变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19世纪后期,严复被派遣到英国留学。从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来到一个充满竞争精神的国度,加上欧洲社会的公共传媒与社会舆论弥漫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浸染,使严复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和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能不受影响。他认为:中国应当向欧洲学习的东西,比“坚船利炮”和工业科技以及自然科学更重要也更为根本的是欧洲的“人文典章”。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 材料二 ‎ ‎ 在《天演论》中,严复接受了斯宾塞“适者生存”的口号,且加上了“物竞天择,优胜劣败”这八个字。《天演论》出版后,风靡中国思想界。梁启超因之宣讲进化者天地之公例也;胡洪梓也因之取“适者生存”之意改名为胡适;五四时期,陈独秀则作了进一步发挥,“进化论者之言曰:吾人之心,乃动物的感觉之继续。强大之族,人性兽性同时发展”。但在看到西方功利文化的恶果后,严复日益认识到中国保持“国种特性”的重要,进而开始从学习西方转而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答案,遗嘱中更是提出:“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扳。”——据纪坡民《“误译”和“误读”,把伦理学丢了——从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到严复的<天演论>》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进化论”适用对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误读”、“误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对进化论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中国近代产生的影响。‎ ‎【答案】(1)变化:从仅适用于生物界到既适用于生物界也适用于人类社会,再到仅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儒家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认知冲突;受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2)变化:由初期将进化论运用于社会,强调适者生存、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认为西方制度优于中国,主张学习西方;到后期认识到不能完全放弃中国传统文化,要保持“国种特性”。‎ 影响:进化论传入中国后,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改造,成为反对封建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武器。‎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二中“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进化论”,被“误读”为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达尔文主义”变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可知进化论适用范围出现了适用于生物界到既适用于生物界也适用于人类社会再到仅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欧洲社会的公共传媒与社会舆论弥漫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浸染,使严复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和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能不受影响”结合严复拯救国家的使命感及推动维新变法的需要进行概括。‎ ‎(2)根据材料二“看到西方功利文化的恶果后,严复日益认识到中国保持“国种特性”的重要,进而开始从学习西方转而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答案”可知最后严复由西方优越论到从传统文化寻找救国出路。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其成为拯救中国的改造思想、反封建主义的作用进行回答即可。‎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康熙末年吏治腐败,皇子争储,朋党干政,社会面临严重危机。雍正即位后指出,“数十年来,日积月累,亏空婪赃之案,不可胜数,朕若不加惩治,仍容此等贪官污吏拥厚资以长子孙,则将来天下有司皆以侵课纳贿为得计,其流弊何所底止。”‎ ‎ 一个月后即下令,各省督抚将所属钱粮严行稽查,凡有亏空,3年之内务必如数补足,毋得苛派民间,毋得借端掩饰,如逾限期,从重治罪,3年补完之后,若再有亏空决不宽借贷。中央设立“会考府”,专门核查缴税、报销和钱粮支用事宜。许多贪官被揭发、革职、抄家,受到处分的官吏多达210名。‎ ‎……(雍正)创设耗羡归公和发放养廉银制度,规定:每两加收五分,作为政府的统一税收,各地不得任意增加,征收之后,一律归国库,中央给地方返还一部分作为地方官吏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称作“养廉银”。……据统计,实行财政革新制度后,全国只发生了4起比较大的贪污纳贿案件。《文史通义》中称:我宪皇帝澄清吏治,裁革陋规,整饬官方,征治贪墨,实为千载一时。‎ ‎——朱贵玉《治国就是治吏》‎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雍正吏治改革的特点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改革为清王朝的统治带来哪些影响?‎ ‎【答案】(1)整顿吏治与财政改革相结合;自查与国家清查相结合;注意不侵扰百姓;处罚严格,力度大。‎ ‎(2)打击了贪官污吏;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有利于巩固统治。‎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中“一个月后即下令,各省督抚将所属钱粮严行稽查……毋得苛派民间,毋得借端掩饰,如逾限期,从重治罪……中央设立‘会考府’,专门核查缴税、报销和钱粮支用事宜。许多贪官被揭发、革职、抄家,受到处分的官吏多达210名。”、“创设耗羡归公和发放养廉银制度”等信息从整顿吏治与财政改革相结合、自查与国家清查相结合、不侵扰百姓、处罚力度等方面概括指出雍正吏治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中“康熙末年吏治腐败……社会面临严重危机”、“许多贪官被揭发、革职、抄家,受到处分的官吏多达210名。”、“……作为政府的统一税收,各地不得任意增加,征收之后,一律归国库”、“我宪皇帝澄清吏治,裁革陋规,整饬官方,征治贪墨,实为千载一时。”信息结合所学从打击了贪官污吏、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有利于巩固统治等方面简要说明改革为清王朝的统治带来的影响。‎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