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7 KB
  • 2023-10-28 发布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4.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重点:   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 ‎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说)   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 ‎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   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三、学习课文。‎ (一) 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   2.学习多音字“答”。 ‎ ‎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原因。   同桌进行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   过渡语: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课文的8-20小节。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   (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考: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2. 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1)课件出示多音字,学习多音字,相机指导书写“应”,指导理解相关词语。 ‎ ‎  (2)指名说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A.指名说。   B.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3)口语练习:由于得到青头的帮助,红头顺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请与同桌合作完成下列练习。   红头从________走到________,又从________来到了________。最后,在牛________的时候,随着________。   (过渡语:牛到底有几个胃?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   (4)指名结合画面内容完成以下口语练习。   牛共有________胃,前________,只有________。   四、归纳小结   1.初步了解科普童话小品的文学体裁。 ‎ ‎  师:课文用童话的形式,通过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这样的体裁就是科普童话小品。‎ ‎2.概括分析,明晓事理。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助,它也不可能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预设学生的回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   是啊。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事,都不能紧张,一定要发挥聪明才智,冷静处理好事情。更重要的是学会互相帮忙,共同解决困难。请记住:团结就是力量。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   旅游线路: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出来   教学反思: ‎ ‎  上完这节课后,感觉要比上《那一定会很好》一课轻松得多。之所以会有这种轻松的感觉,全归功于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前,有老师特意提醒我:要注意处理好教学环节,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口语训练,预设前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点……可以说,这一席话让我明确了这节课的教学方向与思路,因此才会有如此的进步。但仍有诸多不足:如各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教师说得太多,学生说得太少,对学生进行的语言训练活动量不足,忽略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