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00 KB
  • 2023-10-23 发布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自习训练(二)政治试题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政治自习训练2‎ ‎1.生活在新时代的人面对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推进诸多重大公共决策的现象。如今,人们已经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进行信息交流和发表政治见解,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传递当地原生态民意的重要渠道。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体现出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 ‎②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 ‎④政治生活决定于文化生活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由此可见 ‎①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 ‎④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决定因素 ‎ A.①③      B.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 ‎3.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宣部部长提出要将家风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国家注重家风教育,是因为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 ‎ ‎②家风教育已成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 ‎④家风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经典动画片、热播电视剧以及娱乐和体育竞技类节目一直是寒暑假期间占据电视荧屏的重要内容。而这两年兴起的两档文化类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却在众多娱乐节目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了收视佳绩。随着赛程的推进,节目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甚至由此催生出一种“汉字热”的文化现象。这两档同属汉字知识竞赛类的栏目打破了不少传统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怪圈,在具备较高文化品质的同时,获得了可喜的收视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上述材料表明 ‎①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创新需要将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 ‎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所在 ‎ ‎④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一条高铁,让北京人拥有了海滨,让天津人拥有了故宫和北海;一条高铁,让华山有了河南的烩面,让洛阳有了陕西的羊肉泡摸;一条高铁,让上海有了西湖,让杭州有了黄浦江„„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空间 ‎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近日,一张“方言地图”在络上悄然走红。点击这些图标,便可听到当地人用方言讲述的5分钟小故事。这张“方言地图”来自一个叫“乡音苑”的站,创办者竟是两个美国人。他们用这样一张“有声地图”来记录中国“正在消失的方言”。对于“正在消失的方言”,我们不仅需要保存,更需要保护。这启示国家 A.要加强管理和引导,做到百花齐放 ‎ B.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C.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 D.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 ‎7.在古代,老百姓只许穿着素色麻布粗衣,于是人们用“布衣”和“白丁”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意味着当上皇帝。这些服装文化现象折射出 ‎①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 ‎②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 ‎③文化有先进与落后、高尚与庸俗之分 ‎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近几年,在社交网站出现了许多仿成语形式的编造词,如根据“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成语简化而成的“喜大普奔”,根据歌词“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提炼而出的“人艰不拆”等。这些语义难懂、形式生硬的编造词借助网络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网络编造词不断产生并被广泛传播和使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网络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 ‎ ‎②文化创新应该力求形式新颖内容独特 ‎ ‎③大众传媒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 ‎④文化创作的成果应真正满足实践需要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行走中的国人,给世界的发展带去了巨大的商机,也给文明的传播留下了难言的诘问。我们总想给世界带去中国话语、中国形象、中国价值,其实,最有效的传播、承载和代表,恰恰是最普通的中国人的一言一行。这启示我们 ‎①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 ‎③文明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力量   ‎ ‎④行走是文明的展示和汲取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古人认为,羊是膳食的美味,所以羊大为“美”;“美”与“善”同义,故金文的“善”字从羊从二言,表示众口夸赞的意思,因此羊言为“善”;羊的性情温和驯顺,因此“善”又有善良、慈善之义„„由此可见 A.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B.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11.面对美国“薯片(麦当劳)”、“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这“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我们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失声”状态。而近年来,票房过亿的国产贺岁影片明显增加,尤其是2014年,《四大名捕3》、《小时代3》、《喜羊羊与灰太狼大电影6飞马奇遇记》均宣布票房过亿。电影市场的全面繁荣有利于 ‎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 ‎②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 ‎③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 ‎ ‎④抵制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2016年3月20日至27日,江西原创民族歌剧《回家》在台湾演出八场,浓厚的江西风情在宝岛的舞台上大放光彩。该剧不仅有江西地方音乐元素,如赣南民歌《望郎调》,还有亚洲音乐及时下流行的雅尼音乐,让《回家》既有乡音也有时代感、国际范。《回家》采用了立体实景与电子大屏幕视频相结合,既符合当下观众的欣赏需求,又有效拓展了舞台景深,延伸思维空间的效果。这意味着 ‎①艺术创作要坚持厚今薄古、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②传统文化是现代歌剧发展的源头,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④文化创造必须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针对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风靡全球发问,为什么坐拥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却拍不出这样的电影呢?其实,这折射出的就是文化大国与文化强国之间的巨大差距。这警示我们,要实现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 A.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B.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 C.必须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D.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4.网络曾出现“三个苹果改变世界”的段子:第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让人类走出蒙昧,有了文化;第二个苹果砸中牛顿,使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推动科技的发展;第三个苹果被乔布斯咬了一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世界。“三个苹果改变世界”虽具玩笑性质,却也形象地告诉我们文化和科技的重要作用。以下关于文化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 ‎②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5.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集律诗、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形式简单、内涵丰富、深邃。既有韵律、书法之美,又有道德、教化之功。我们既能从中感受到“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道德力量,又能被“斗寒傲雪红梅开大地实现复兴,昂首扬鬃骏马舞东风追求梦想”唤起建设祖国的昂扬斗志。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楹联的内容都必须得到传承 ‎ C.优秀文化可以增强精神力量   D.优秀文化必须集多种文化形式于一体 ‎16.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吸引了各地群众广泛参与,人们竞相“秀”幸福、“晒”家风、展文明,建设家庭美德、涵养时代家风成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追求,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A.促进了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   B.推动了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创新 ‎ C.是涵养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   D.表明传统文化能消除人们认识差异 ‎ ‎17.“北京榜样,平凡中的力量;北京榜样,就在我们身旁。”“北京榜样”‎ 是一项融广泛发动、推荐选树、宣传报道、公益实践为一体的群众性综合大型主题活动。该活动自启动以来,在全市宣传树立了一批“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北京榜样”。“北京榜样”活动 ‎①弘扬传统道德,凸显道德修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 ‎ ‎②加强公民教育,明确自省是促使道德提升的唯一方式 ‎ ‎③传播文明理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 ‎④汇集榜样人物,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赵一曼烈士家书“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教育你……”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和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凝聚着不屈的名族精神,反应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③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根源于多元化的大众文化,反应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由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用典》对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典故追根溯源,又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该书从文化角度阐述和传播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这表明 ‎①传统思想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凝固的艺术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软实力 ‎②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③要把文化创新作为我国当前工作的中心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相互交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依据对其理论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①→③→④→② 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 ‎22.“让新闻更好看,让时政不难懂。”对今年全国两会的报道,从客户端和微博首次跨平台视频直播到虚拟现实技术(Visual Reality),全景展示人民大会堂,新媒体在创意传播上“玩”出了新高度。新媒体的发展 ‎①更好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 ‎②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更生动形象 ‎④表明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歌曲《六尺巷》受到观众好评,掀起一股对六尺巷的关注和采访热潮。这反映了 ‎①人们对传统美德的守望 ‎②传统美德因为文化发展方向 ‎ ‎③中华传统美德历史弥新 ‎ ‎④人们的文化需求日趋多元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4.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的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最终发现了青蒿素。谈及中医药,屠呦呦强调,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作出更大的贡献。材料表明 ‎ ‎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今天的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5.材料:李克强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改革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要鼓励基层大胆试验,营造浓郁的改革氛围,要集思广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基层呼声,让群众参与改革方案设计。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想、敢试、敢闯,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破解发展难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推进改革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认识。(12分)‎ ‎26.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极化背景下,促进文化繁荣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有专家认为“文化如人,有了性格就变得鲜活起来。一个人如果没有主见,只能是别人的影子受人摆布,文化亦如此。没有性格的文化就没了脾气,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自信可言.如何让文化有性格呢,一是要传承,不忘本,传统文化最经典的东西继承下来;二是要吸收,只要有营养,对中华文化有益,尽管拿来;三是要创新,时代总是不断更迭,再优秀的文化都有属于它的时代,辉煌过后,总要重头来过,因此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用最美的音符奏出中国丈化最强音。” ‎ ‎(1)结合材料,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如何从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9分)‎ ‎(2)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广大青少年的参与,试为广大青少年提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CADACA ABBAAD DACBDC BAABAC ‎25.(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机遇意识等,有利于深化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4分)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能不断促进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完善。(4分)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有助于人们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把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4分)‎ ‎26.(1)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坚定自身文化生命力,彰显中华文化特色。(3分)②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分)③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不断推动文化创新。(2分)④主动担当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2分)(该题如果答出发展中华文化的其他措施也可酌情给分)     ‎ ‎(2)①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②大胆吸收外来文化中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③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④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答出任意两条均可得4分)‎

相关文档